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

时间:2023-06-26 12:10:23 作者:曹czj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一

家庭成员是幼儿最亲近的人,让幼儿初步地了解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的工作,感受爸爸妈妈工作的辛苦,是激发幼儿关心父母家人情感的基础。本次活动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来实现,重在激发情感,通过活动,引导孩子关心家人、爱父母。由于幼儿认识水平的限制,所以,在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时,仅限于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工作、干些什么(工作的主要内容)。因幼儿间个体差异的存在,教师在准备制作材料时,还要因人施教。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及别的幼儿的父母的工作。

2、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

3、愿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热爱。

活动准备:

1、幼儿与全家人的合影或生活录像。

2、父母与幼儿曾交谈过其工作情况。

3、录音机、摄像机。

4、彩色皱纹纸若干、橡皮泥及辅助材料。每人一本小册子。

过程建议:

1、谈话:我的家人。

(1)幼儿拿出与爸爸妈妈及家人的合影照片或集体观看生活录像。

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和其他成员,注意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如“这是我爸爸”等。

(2)幼儿大胆表述,教师记录在小册子上。讲讲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干什么工作的?在什么地方工作?如:我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厂里设计机器。

2、幼儿思考、讨论:

(1)家中成员为你们都做了些什么?

3、为家庭成员送一件礼物。

(1)说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本领(说、唱),教师录音记录。

(2)拿出摄像机:你们在幼儿园学到那么多本领,想告诉爸爸妈妈吗?将幼儿的讲述记录下来。

(3)激起幼儿为爸爸、妈妈制作礼物的愿望。教师引导: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一定又累又饿,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制作面条、点心等)

让幼儿自主选择完成。教师可在幼儿遇到困难时,进行帮助指导。

延伸提示:

把幼儿与父母的合影,布置于活动室的墙面,幼儿随时可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父母。家人为小册子添加相关的内容(趣事、爱好)。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二

1.让幼儿尝试进行力所能及的田间或种植园地的劳动,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

2.让幼儿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劳动的辛苦,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1.联系好丰收的农家园地,根据需要联系好车辆。

2.与幼儿一起准备好适宜的劳动工具。

3.提醒幼儿准备好外出的必备物品:合适的服装、鞋、背包、水等。

1.出发前与幼儿谈话,使幼儿明白活动的目的和注意的事项,提醒幼儿在路上注意安全。如:路上排好队,跟好老师和同伴,在车上不把头和手伸到车外等。

2.沿途中引导幼儿观赏秋天的景色,认识一些农田种的蔬菜和果实,感受田园丰收的美景。

3.引导幼儿分组进行采摘活动。

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劳动工具和农作物的采摘方法,如:挖红薯、挖花生等。组织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分组进行采收劳动,注意提醒幼儿安全使用劳动工具,并能把收获的农作物分类放好。

4.引导幼儿物品、工具,交流自己收获的农作物,体验丰收后的喜悦和劳动的不易。

1.回幼儿园后和幼儿一起清洗、品尝收获后的劳动果实、体验劳动后的乐趣。

2.引导幼儿说说秋天都有什么丰收了。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三

本班幼儿最近出现了一个由生理和心理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问题:有些幼儿不肯吃鱼,因为小时候被鱼刺卡过,现在一看到鱼就说不会吃、不要吃。有些幼儿虽然没被鱼刺卡过,但听多了家长的念叨,也对吃鱼充满了恐惧。为此,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小猫吃鱼”的游戏情境,以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我们还自制了大鱼学具,夸张、突出的大鱼骨能帮助幼儿直观地了解鱼骨的结构和生长部位,从而有效地解决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1.通过观察、触摸,了解鱼骨的结构和生长部位。

2.了解鱼肉的营养价值,初步学习剔除鱼刺的方法。

1.自制大鱼学具两个,制作方法是:用卷纸芯做鱼骨架,用吸管做鱼刺,用海绵纸做鱼肉。鱼肉铺在鱼骨架两边盖住鱼刺。

2.自制图书《美味的鱼肉》。

3.根据一周食谱选择午餐有红烧带鱼的那一天开展活动。

师:小猫们,今天妈妈烧了你们最爱吃的红烧鱼,快来吃吧!

1.以谈话唤起幼儿的经验,知道鱼骨头不能吃。

师:(将自制大鱼学具铺在地上)鱼身上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2.引导幼儿观察自制大鱼学具,了解鱼骨头分布的位置。

师:你们找找看哪里还有鱼骨头,摸起来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面朝大鱼学具,寻找鱼骨头,观察、比较鱼骨架与细长的鱼刺的不同。)

3.引导幼儿学会又方便又安全地拿鱼块。

师:鱼肉里有这么多鱼骨头,应该怎么吃呢?现在妈妈把鱼分给你们,你们试一试怎么拿又方便又安全。(幼儿尝试用手捏住鱼骨架的两端。)

4.幼儿每人拿一块“鱼块”,从两边把鱼刺抽出,模仿小猫“吃”美味的“鱼肉”。

师:小猫们想不想再吃点鱼?

(幼儿反复操作大鱼学具,进一步了解吃鱼的方法和步骤。)

1.组织幼儿洗手,做好餐前准备。

2.介绍《美味的鱼肉》大书,引导幼儿理解书上所介绍的吃鱼步骤。

3.引导幼儿耐心、细致地剔除鱼刺,体验独立吃鱼的自豪感。

1.将大鱼学具放到健康区域中,供幼儿继续操作和交流,以促使幼儿进一步了解鱼骨的结构。同时,自制图书《美味的鱼肉》,内容包括鱼肉的营养、吃鱼的方法、安全吃鱼须知等。幼儿通过阅读和贴贴、画画,巩固相应的知识,掌握吃鱼的方法。

2.利用家校通等交流平台及时向家长介绍相关的教育内容和目的,并在班级页上发布幼儿吃鱼的照片,以进一步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独立吃鱼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家园共育。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四

1、尝试做蛋的各种玩法。

2、知道剥蛋壳的方法,

3、乐于探索身边事物。

1、材料准备:熟鸡蛋若干;盛放鸡蛋的容器;塑料小刀;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知道每天需要吃1个鸡蛋1

3、环境准备:科学区中投放生鸡蛋、熟鸡蛋及其他类型的蛋。

2、幼儿大胆敲碎蛋壳,并试着学习剥蛋壳。教师指导。

3、幼儿尝试把剥好的鸡蛋切成两半。说说:“熟鸡蛋里面是什么样的?”

4、欣赏:教师制作煎鸡蛋,提醒幼儿观察怎样敲破鸡蛋壳、怎样制作鸡蛋,并特别注意安全,不能让油溅到身上和脸上。

5、鸡蛋还可以怎么吃呢?(打汤、炒蛋、卤鸡蛋等)

6、品尝“鸡蛋大餐”,体验劳动后的快乐!

1、将鹌鹑蛋、鸭蛋、鹅蛋比较区分。

2、蛋壳拼画。

3、转蛋,区分生、熟蛋。生蛋(转得慢),熟蛋(转得快)。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五

1、引导幼儿知道自己在家是个小主人,学会当小主人的基本礼仪。

2、培养幼儿做小主人的能力。

图片三幅

引导幼儿学做小主人

学会当小主人的基本礼仪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上画了什么?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幼儿自由讲述)

教师小结:图片上的小朋友看到客人会很有礼貌的和客人主动打招呼,会端上茶给客人喝,大人在说话时不随便插嘴……,她真是一个有礼貌得好孩子。

二、幼儿讨论:平时你家来了客人,你是怎么来招待她的?(幼儿自由讲述)

三、情景表演

请幼儿扮演角色,表演怎样来做有礼貌的小主人。

引导幼儿欣赏儿歌“我是小主人”

家中门铃叮咚响,小小客人到我家。

你好你好快请进,我请客人快坐下。

找来玩具让他玩,拿出糖果招待他。

两人一起做游戏,大家乐得笑哈哈。

我做主人有礼貌,爸爸妈妈把我夸。

1、学习乘坐公共汽车的正确方法,了解不正确的乘坐方法可能造成的危害。

2、积极参加活动,感受游戏的快乐。

1、将活动室的小椅子排成公共汽车的座位,布置成汽车游戏场景。

2、教师准备教学挂图。

1、教师:我是汽车小司机,欢迎小朋友们来乘我的汽车。

――(幼儿依次做在座位上。)

2、教师:我的汽车欢迎文明小乘客,怎样做一个文明小乘客呢?

3、出示图1:有个小朋友在汽车上和其他小朋友吵闹。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4、出示图2:有个小朋友把头伸到窗户外看风景。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

5、出示图3:有个小朋友在汽车上吃巧克力豆和竹签羊肉串。

教师:这样的小乘客能做文明小乘客吗?为什么?他该怎么做?(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非常颠簸,如果吃东西容易被呛着或刺伤喉咙。)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感受到社会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社会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六

1。知道幼儿园里有许多小朋友,愿意和大家一起做游戏。

2。能关注到其他的小朋友,有了解同伴的愿望。

3。能比较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姓名。

1。活动前幼儿自由地一起玩。

2。每个幼儿照片一张(将幼儿的照片制成ppt更好)。

3。阅读材料2《坐车》。

1、请幼儿在照片堆中找一找自己。

(2)幼儿找照片,并说:"我在这里,我叫xxx。"

2。请幼儿找一找自己的好朋友,并说说他在哪里。

(1)指认照片上一名幼儿。

提示语:找一找,说说照片上的小朋友在哪里?告诉我们他叫什么名字?

(2)指认座位旁的一名幼儿。

提示语:你座位旁的新朋友叫什么名字?找一找,他的照片在什么地方?

3。请幼儿找个新朋友做游戏。

(1)幼儿找个新朋友拉拉手,说说自己的名字,相互简单交流。

(2)和朋友一起唱歌《我爱我的幼儿园》。

1。游戏时,可拍摄下幼儿交朋友时的录像。游戏结束后,与幼儿一起观看,讲述"我和谁一起玩游戏"。

2。对于胆小的幼儿,要鼓励他(她)大胆参与活动,如果幼儿不愿意,千万不要强求。

3。提供阅读材料2《坐车》,指导幼儿观察并回答图书中的问题。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七

1、认识自己的毛巾、杯子标记图、知道自己放毛巾、杯子的地方。

2、学习用普通话说出毛巾、杯子的名称,并能学说一句简单的话“这是我的××”。

3、教育幼儿讲卫生、不乱用他人物品。

1、各种小动物形象标记图,每人两张(同样的)

2、录音机、磁带(内录“找朋友”音乐)

3、教师在贴标记图处点一圆点,作为贴标记图的位置。

1、老师出示标记图,请幼儿从中选一种动物做朋友(两张)。老师说:“每个小朋友都找到一个小动物做朋友,告诉大家谁是你的好朋友?”请几个幼儿举图说一说,并让同组的幼儿互相看看、说说:“这是××,它是我的好朋友。”老师巡回帮助指导。

2、分组游戏:每人将标记放在桌子的中间,幼儿一边绕本组桌子一边随音乐唱“找找找,找朋友,找到我的好朋友,敬个礼,握个手,你是我的好朋友!”歌唱完,每人找到自己的标记图。(玩两遍)。

二、确定毛巾、杯子位置

1、出示毛巾,问幼儿:“这是一块什么?毛巾有什么作用”,(启发幼儿说出:能擦手,能洗脸等)。

2、出示杯子,问幼儿:“这是一只什么,杯子有什么用?”(启发幼儿讲出:可以喝水、喝牛奶等)

3、老师提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块毛巾,一只杯子,放在一起随便拿用很不卫生,容易染病。谁有好办法让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毛巾、杯子?”(启发幼儿说出把好朋友贴在旁边作标记。)

4、请幼儿把两张杯子标记图分别贴在毛巾、杯子旁的圆点处。

5、请几位幼儿说说自己的毛巾、杯子在哪里?把好朋友贴在哪里?并指给大家看。问和这些幼儿同组的小朋友,他说的对不对。

6、幼儿手指自己的毛巾和杯子,说出:“这是我的毛巾”,“这是我的杯子”。

以后小朋友要用毛巾、要喝水,就到你自己的好朋友这里来。找好朋友时,注意要仔细看清楚,不要找错了,要用自己的毛巾和杯子。

游戏活动。如“快快找到好朋友”。游戏时比比谁最先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可在毛巾处,也可在杯子处。)

日常教育活动渗透:

日常生活谈话、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动物朋友喜欢吃什么,长得什么样等。

1、让幼儿从动物标记图中找到自己的动物朋友,并带回家放在自己的毛巾、杯子处。

2、请家长向孩子介绍“动物朋友”的习惯或特征。

3、在“家园联系栏”内谈毛巾分杯杯必要性。

4、要求幼儿在家里也能做到分巾、分杯。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八

小班幼儿年龄小,自律能力差,刚刚融入集体生活,还没有适应集体生活。排队是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之一,在幼儿园中无论是洗手、喝水还是小便、做操都要排队。经过半年的集体生活的锻炼,孩子们已经有了排队意识,但多数幼儿还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言行不一,需要他人反复提醒。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排队喝水、洗手、入厕、取放学具的过程中,都有抢排、随意插队、推搡同伴的现象,使得班级常规很乱。由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了解排队的重要性,学会排队的基本方法,一个跟着一个站,先到的站前面,后来的站后面,不拥挤、不插队,让幼儿自觉遵守排队规则,养成排队的良好习惯。

1、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巩固排队的方法,一个跟着一个,不抢排,不插队,不吵闹,要遵守排队规则,养成良好的排队习惯。

2、让幼儿知道排队是一种文明行为,了解"自觉排队日"的相关常识。

3、体验感知集体生活中排队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意识。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在游戏中掌握排队的基本方法,知道排队的重要性。

自觉排队,做到不推搡、不插队、不抢排,并在排队时学会等待。

公共场所排队图片,自觉排队日图片(11),手偶、大雁、小蚂蚁头饰若干,用报纸做的大青虫一条,糖果一盒。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手偶乖乖兔引起幼儿兴趣,导入主题。

基本活动:

一、玩一玩、做一做。

1、告诉幼儿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到我们班,引导幼儿和乖乖兔打招呼,今天乖乖兔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

2、教师表演手偶讲故事《不听话的小雁》

提问:(1)妈妈对小雁说了什么话?

(2)小雁为什么会受伤?

教师小结:大雁飞行时排队很重要,谁都不能掉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挤不抢不吵闹。

游戏:《大雁排队向南飞》。

游戏规则:教师扮大雁妈妈,带领全体女孩扮小雁跟着雁妈妈排成"一"字形队伍飞行,要求:幼儿听口令,一个跟着一个,不推不挤不吵闹。

(1)教师和女孩一起做游戏,男孩在旁边加油。

(2)教师及时评价幼儿的表现。排队飞行时,一个跟着一个,没有一个掉队的,表现的很勇敢,很棒!

(3)教师和女孩一起进行游戏。

3、教师出示蚂蚁排队搬运食物的图片进行简单的讲解。

游戏:《蚂蚁搬虫》

游戏规则:幼儿排队运大青虫,听从口令排队踏步走。认真遵守排队秩序。

教师扮蚂蚁大王和全体男孩扮演小蚂蚁一起玩搬运大青虫的游戏。游戏中巩固排队的方法和规则。

二、看一看,说一说。

1、教师出示"11"图片让幼儿说一说"11"像什么?教师结合图片"11"讲解"自觉排队日"中标志的含义,让幼儿排队时要像11的顺序排号。自觉排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我们小朋友要从小养成主动排队的好习惯。

2、教师出示公共场所排队的图片,让幼儿说一说图中的人是怎样排队的?

3、(1)让幼儿说说在幼儿园中做哪些事情需要排队?

教师总结:排队守秩序,向排队表现好的小朋友学习。

教师总结,奖励幼儿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每人一颗好吃的糖果,幼儿随音乐排队领取糖果。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养成自主排队的好习惯。

幼儿排队的要点和规则教师进行单一的说教,幼儿不易理解和接受,但是如果把它们放在故事情境和游戏中,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他们的各种感官都被调动起来了,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体验了排队飞行和集体排队运食物的乐趣,游戏中孩子们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没有一个违反规则的,游戏结束时,孩子们个个意犹未尽的感觉,可见游戏的魅力所在,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很容易达到活动目标。活动中应该让幼儿自主性发挥的更充分些,但小班幼儿相对来说有点儿难。

附:自编故事

《不听话的小雁》

秋天来到了,大雁妈妈要带着小雁和大家一起飞回南方的家。临行前妈妈对小雁说:"孩子,明天一大早,我们就要和大家一起排队飞回南方的家,飞行时会很辛苦,你要紧紧地跟在妈妈的身后,听从头领的指挥,千万不要掉队,也不能贪玩,不然会很危险的。小雁点了点头,雁妈妈这才放心地去睡觉。

第二天早上,小雁和妈妈一起排队跟着头领在天上飞行,小雁第一次和大家一起飞行,感到很稀奇,一会儿东张西望,一会儿和旁边的伙伴疯闹,早把妈妈的话忘在了脑后。

这时有一只漂亮的小蝴蝶飞了过来,小雁就离开了妈妈和大家,正当小雁玩得高兴的时候,一只凶猛的老鹰向它飞了过来,小雁吓得大喊救命,幸亏雁妈妈和大家听到了呼救声及时赶到,救下了小雁。

幼儿园小班社会教案(9篇)篇九

1.激发幼儿喜欢与他人交往的美好情感。

2.大胆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名字,增进幼儿之间的了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好朋友

2.音乐:找朋友

活动过程

1.音乐游戏《找朋友》导入活动

幼儿跟音乐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去找一找自己的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好朋友的名字。

教师:刚才大家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

3.帮助幼儿初步比较自己和好朋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师:请你告诉大家你是男孩还是女孩?

你的好朋友呢?你们两个谁高?

4.感知同伴之间交往的方法。

教师引导幼儿思考:

两个小伙伴在路上相遇时,该怎样打招呼?

玩游戏时小朋友不小心摔倒了,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结:小朋友路上相遇时可以说“你好”,或直呼其名,表示打招呼。

看到小朋友有了困难,要赶快去帮助,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

5.情景表演

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相遇打招呼,两个好朋友见面后可以交换照片,

相互抱一抱,拉拉手等传递友情,教师帮助幼儿把照片贴在朋友树上。

6.出示照片

让幼儿观看后说一说他们是不是好朋友?你怎么看出来他们是好朋友?

7.教师对活动进行小结,对表现突出的幼儿进行表扬和鼓励。

活动自然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