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红楼梦读书感受优秀

时间:2023-06-25 18:52:26 作者:曹czj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红楼梦读书感受优秀篇一

俗话说得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其意白见。但碍于《水浒》、《三国》等从牙牙学语起就阅读,再读已无多大好处。无奈之中,捧起那“石头”硬啃起来,倒别有一番“胭脂”味。下有几条真(天真)知拙(笨拙)见,以供茶余饭后消遣。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并不只是单单一本感情小说所能概括。作者为写此书,寒窗几十载,对医药、园林、建筑、书画、诗词、烹调、服饰、花草、古董等,都有所研究。整部书对研究探讨青朝风俗民情很有帮忙,它仿佛是当时生活的小百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怪不得至今还有许多红学家专门研究此宝。此书所现之人情世故,官场是非,在这天都屡见不鲜内涵之深,可真谓看一遍两遍不少,读十遍八遍不多。对于我精读此书是对吾之文学素养起巩固、提高,以致于升华之用,大有相见恨晚之情。

其次,这也是一部杯具,我细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大凡流传下来的,几乎无一例外全是杯具。从卡西莫多到宝玉,从羊脂球到阿q,以致于今日泰坦尼克中的杰克和露丝,都是杯具人物。正义战胜邪恶只能在动画片中存在,没有哪朝哪代的赞歌流传下来。个性是中国的《水浒》、《三国》、《红楼》都遵循着开业艰难后,强劲攀升,之后平稳走势,最后直线下跌的原则。这又恰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程中所描述的一般产品发展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人生的规律又仿佛与此紧密相连。一种礼貌当其跃上顶峰就必将走向衰亡。的确,照此刻的环境发展,人类终究有个尽头,难道这是宇宙亘古不变的定理吗难道这是继柏拉图哲学中“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必须”理论之后,又一种新模式。待以后有时刻再细细思考此问题,作个中国的苏格拉低。

第三,我以为程伟元、高鹗的续写不成功。虽基本贴合上方的曲线原则,没有生搬硬套强加于前文之嫌,但终究是焊接产物。他俩根据原作的暗示,追踪前80回的情节,完成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杯具,安排了其他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结局,使《红楼梦》成了一部完整的书,从而推动了《红》在社会的传播,扩大了它的影响。但是,后40回写了宝玉中举和家业复兴,违背曹雪芹的原旨;在人物描述和情节构思方面有一些歪曲和庸俗的笔墨,和曹雪芹的原著有很大距离,近来又有人写了后40回,竭力鼓吹完美,但再怎样样也只能阿里基斯追乌龟,红楼梦的后40回将是一个永远的迷。

段,贾府在表面上正处于繁花似锦的时期。作者将刘姥姥和贾母这样两个地位悬殊的老太太作了巧妙的比较。贾母趁此机会极大的满足了自己的优越感;刘姥姥则为了讨得一些封赏,心甘情愿的出乖露丑,充当老爷太太、少爷小姐的笑料。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时,贾府大势已去,刘姥姥救了巧姐。这样,刘姥姥无意中成了贾府盛极而衰的证明人。

最后,还是说说它的艺术成就,鲁迅以前指出:“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所谓的“都打破了”指的是“敢于如实描述,并无讳饰,和以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因此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红楼梦》没有把人物写某种思想或性格的化身,更没有把人物当作说教的工具。作者以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生活本身所固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结构。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恋爱、婚姻关联为中心线索,同时展开贵族大家庭的其他人物、事件的描述。在紧紧抓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恋爱、婚姻杯具的同时,展开广阔的社会环境描述,从而写出了产生这一杯具的社会根源。

其实,关于红楼梦中可论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才刚究出些皮毛而已。譬如今年《读者》第七期的丫鬟问题,还值得再好好深挖,但碍于自己阅历浅薄,知识贫乏,无奈只得就此搁笔。再不赘述,还恭请学姐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循循善诱,多多指教,吴达自当感激不尽。

2023年红楼梦读书感受优秀篇二

红楼往事梦一场,黛玉后知满忧伤。——题记

青纱素帐,黛玉你的房间如她一般素雅。

手中怀拥着一本《红楼梦》,闭上眼睛轻嗅着季节的芬芳,仿佛一睁开眼便会望见你那婀娜多姿的模样。一颦一笑无不忧伤,“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黛玉啊黛玉,你究竟是怎样的女子?

宝玉第一次见到她时,他说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颇有美人之资,却“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为何黛玉她会如此“凄美”,是否已看破了红尘,还是对这世界有所不满……我已明了,“凄”是因为她身世凄凉,体弱多病,她的外延内涵和艺术却是如此“美”,是一种柔弱美,是一种病态美。

有人说:“女人都是水做的骨,”林黛玉又何尝不是呢?在三生石前,她得甘露脱草胎而成人性,为报灌溉之恩而下世为人。她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水还他,但把我一生的泪全还给他。”上天注定她要为那贾宝玉流尽一世的泪,她那一颗一颗晶莹的泪编织了一场梦,交织回荡着她那深切悲痛的感情心曲和疾愤抑郁的叛逆心理。

思绪仍未停止,梧桐碧以潇潇,我能够看见她从婆娑摇曳的树影下缓慢地走了出来,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挽着莹白轻纱,便在水边葬起花来,好一首《葬花吟》,好一句“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满是忧伤的情怀,一句:“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也只有她这般的女子会为落花寻归宿吧。

有人知她的弱不禁风,有人知她向往自由,又有几人知晓她的那份坚强。林黛玉便是《红楼梦》中最坚强的女子,谁说眼泪是懦弱的表现,林黛玉的泪不是软弱,不是屈服,是对这黑暗的社会的无声的抨击。当她的感情幸福被扼杀时,她是多么勇敢,她用死来向社会表达自我强烈的不满,她在抗议!

从古到今,又有多少巾帼英雄呢?孝女花木兰替父从了十年军,忠孝两全,十年归来放下功名利禄,和家人共享田园之乐;文成公主下嫁西藏,放下一切安逸的生活,给天下百姓带去期望。谁说女子不如男,这些不正是向我们证明巾帼也是不让须眉的!

将目光放向窗外,已是正午,蝉鸣有些忧伤,我微微一笑,正所谓知我者莫若蝉儿也。风抚过绿叶,触到我的面颊,渐渐地便泛起了睡意,将《红楼梦》枕在胸口,口中喃喃着:“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2023年红楼梦读书感受优秀篇三

她,红楼女子,名黛玉。一笑温文而雅,一笑千尘。

林黛玉初入贾府,王熙凤,心中虽觉她放诞无礼,但还是" 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与前文所述"步步留心,时时用意 "相照应,足以显示出她——林黛玉在寄人篱下的生活中,不得不乖巧,懂事。她在这气派阔绰而有着封建社会缩影的荣国公府里, 在这有阶级压迫的社会中,黛玉自有着自尊笑。

在《林黛玉进贾府》文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曹雪芹用"两 弯似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态,娇袭一身 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娇花照水,行动处是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来描述她。这是曹雪芹笔下的黛玉,更是宝玉眼中时她。温文尔雅一笑,是她动人的地方。但 黛玉却不知道,正是这一笑,点燃了她与宝玉之间悲惨爱情的导火线。在荣国公府这一骄奢淫逸的生活环境中,黛玉这一笑显得十分诚挚。不是王熙凤,每一笑都意味深长,背后都常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虽然我未读完全本,但仍记得"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的情 节。在黛玉去探望宝钗时却恰恰看见了贾宝玉,当时便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一个微笑,尴尬而不失礼貌,但却又充满醋 意。在这荣国公府,宝黛日渐生情,贾母却看重宝钗。三人之间终究起了棱角,但寄人篱下的她,心知肚明。她的这充满醋意的笑让人产生心庝之意。

林黛玉的每一笑都表现出她的自尊,她的自爱,以及满心的委屈,更揭露了这个封建传统思想礼教的社会。

2023年红楼梦读书感受优秀篇四

修身养性,怡悦身心,几乎是众多读书人对读书作用的一致性的评价。书籍是向上的台阶和平台,是望远镜也是显微镜。因为书籍我们能够摆脱地域的限制,视野的狭隘,从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广,看的更远,看的更深。

《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中国十八世纪的百科全书,历史的镜子。曹雪芹的文学才能可以说是世界第一,他用差不多一生的时间来写作《红楼梦》,这种认真和用心非常令人感动,而其中的人物、故事更是精彩。

《红楼梦》写了许多人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个主要人物。贾宝玉是女娲补天留下的石头后来转世投胎而成的,他有张女人似的胭脂脸,书中以面若中秋之月,色若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来描写他的相貌、神态,似乎真有其人,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华丽无比。宝玉的脾气既怪又坏,动不动就要他摔出生时口里含着的琼玉。宝玉不爱读书,还骂读书人是国贼禄蠹,整天与那些败家子喝酒,不学好样。林黛玉是一株降殊仙草转世投胎的,她有两条似愁非愁的柳眉,一双似悲非悲的眼睛,娇弱得好像生病一样。泪光点点,娇喘微微。清闲时像月光照拂花上,行动时如柔柳轻拂水面。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黛玉的性格非常清高、孤僻,她不与一般人玩耍,只喜欢同宝玉一起玩耍、嬉戏。

薛宝钗则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生得肌骨莹润,举止优雅。她性格随和,很招人喜欢;但是也很有心计,是个阴险的人。

在《红楼梦》里,我还喜欢许多故事片断,如游幻境指迷十二金钗、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憨湘云醉眠芍药烟和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其中最喜欢的要算憨湘云醉眠勺药烟与撕扇作千金斤一笑了。

憨湘云醉眠勺药烟里讲的是,史湘云在宴会上喝醉了酒,竟在芍药丛中的石床上睡着了。那一身华丽的蚕丝绸衣上落满了片片的芍药花瓣,一头的金钗银饰被一朵朵香气缕缕的芍药花遮挡着,连掉在地上的美人扇也被芳香与凋落的花瓣没了半尺,许多色彩各异的蝴蝶也围着湘云起舞呢!这一情景被宝玉几个人看见了,他们笑嘻嘻地将湘云吵醒,与她玩乐。瞧!这情景多温馨,多美丽!那如毛毯一般的花瓣覆盖身上,想想该是什么感觉?在天堂?浓烈的花香,清新的草香,如雾一般,缭绕着,飘飘欲仙,幸福无比。

撕扇子作千斤一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情节,它是由一个小小的矛盾造成了一个快乐的发泄:这天,因为王夫人的心腹丫环金钏跳井死了,宝玉很不快乐,丫环晴雯换衣时又跌断了一把扇子,宝玉见了,说她重手重脚,与她吵嘴皮子。另一位侍候宝玉的小丫环袭人好心相劝,到头来也搅进去吵起来了。幸亏是端午节,林黛玉就开了个玩笑,说:你们是不是为了一个小小棕子才吵起来的啊?说得四人嘻嘻哈哈。过了一会儿,晴雯在藤架下纳凉,天气又热又闷,她想去洗澡,而宝玉却想与她玩。脾气倔强的晴雯还在生气,宝玉没办法,便讨好地让她撕扇子来消气。嘶地一声,晴雯接过宝玉手中的扇子一撕两半,那声音如裂帛般悦耳。正巧丫环麝月送茶来,宝玉一把抓住麝月身上的扇子,又让晴雯撕起来,三人开怀大笑。多有趣!竟拿扇子耍脾气,他们活像一群天真的孩子,用撕扇子作游戏,作发泄,幼稚得可爱。

我很喜欢《红楼梦》这本书,它的魅力很大,正如我爱吃的冰淇淋一样。这本书不但细节生动、内容丰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呢!比如:做胭脂、对联、写诗、制药读书有用,这种快乐就不在读书之中了,而是在读书之后的一种反馈。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书到用时不恨少,能够信手拈来,娓娓道来,能够自信大方,举止得体。这样,快乐自然而来了。

2023年红楼梦读书感受优秀篇五

我用我的眼睛翻阅着书,固执、浮华的尘埃早在时光的流逝中被抹去,昨天的梦朦胧地露出了红楼。

穿越时空,回首那漫长而凄惨的爱情历史,一个孤独的大家庭的历史,也是无法过去的。宝玉和黛玉相遇了。命运已经注定在那一刻。正是在这个大花园里,宝黛的感情开始酝酿。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天命注定,但与贾母的心意不同。书中所有的故事,不论是家族的衰败还是男女的情爱,他们都在谈论真理。人生就像扁舟,浩瀚的大海像世界一样宽广。在这片大海中,小船应该如何航行穿过有风浪的大海,我认为只有积极地迎接浪涛的冲刷,稳步地迈出每一步,才能让自己的小船变成一艘大船,经受住更大的波浪。有一句名言说过:“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如果我们心情豁达,乐观,我们就能够看到生活中光明的一面,即使在漆黑的夜晚,我们也知道星星仍在闪烁。

书中还有对道德、对人性的深层领悟。贾瑞,一个有着很大的淫心的人,情欲令他一步步堕落,直至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大事件爆发。有时我们打开报纸,看到许多荒谬的新闻,各式各样的犯罪与事件,常会在心里说怎么会有这样禽兽不如的人。可是当你看了《红楼梦》贾瑞这一章,我们就能体会到人的脆弱与无奈。平常我们有很多道德、法律、礼教的学习,我们也很认真的用这些法则,禁止自己做违法和不道德的事情。但我想说的是,我也许有那个犯罪的欲望,只是我的理性控制了我的感性,获得了内心的平衡。正是因为如此,你会对那个控制不住感性冲动的人,有一种悲悯。

我一直不太相信平常给一个人灌输太多的法律规则、道德教训,他就不会做有违理性的事情。贾瑞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平常教训的太严,反而让它一碰到这样的事情就一发不可收拾。所以我一直觉得,美德教育是最重要的东西。因为你对人性有所了解以后,会有一种人性上的开放与活泼。在严格的教育里,当一切都变成了道德、法律的时候,一个孩子在认识人性的时候,其实是很难把握的。可是如果他读了很多的小说,他对小说里的人性和各方面事情有了解后,它在整个成长的过程中就不会孤单,因为他看到小说里的人也遇到或发生过同样的问题,发生在自己身上就不会太慌张。

也是这样的原因,我觉得像《红楼梦》这样的小说,或者描写人性的电影,对人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一个社会里如果只有道德和法律,是管束不住人性的,人性最好的管束方法不是教训、处罚,而是了解、知情,当你对人性本身有一个全面认知以后,你会会心一笑。

在这一回里,你看到了贾瑞的真实状况,你对人性有了深层的领悟。也许贾瑞是用一种赎罪的方式,把他的情欲带到了死亡。人世间每一个的生命,都自有其贵贱贫富,可在曹雪芹的眼中,已经毫无差别了。每个人在受他自己命运的苦。不同命运的苦,都是不自知,同贾瑞的不自知一样,王熙凤也不知。

我也记得秦可卿的死,大概在第十三回,王熙凤对她是很疼爱的。作者在写完贾瑞的死后就写到她,让我们看清了王熙凤这个人的好恶。这一次是关于葬礼的奢侈和送葬行列的浩大,四大郡王全部到齐,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古代封建社会丧礼不是个别人、个别家族的事,而是整个家族在社会里的社交跟门面。曹雪芹在家破人亡后写这部小说时,回忆当年的繁华富贵,这其中包括丧礼的风光,他有一点茫然,感觉到认识的空幻,所以在他笔下,死亡也好像一部戏一样。

同时红楼梦中的现代管理元素也堪比现在,就像秦可卿很聪明的想到,应该趁家里还有能力的时候,多在祖坟旁边购置一些田产,因为一旦有人犯罪,家产全部充公时,祖坟上的田产是不能充公的,因为孝道不可以伤害。这样会让自己以后有退路。曹雪芹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在被抄家时根本没有一个归宿。所以他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红楼梦里。他很遗憾,当家庭富裕时,没人想到这一点,所以他在困难时没有地方可去。秦可卿出生时名声不好,她会为自己想退路,会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过得完日子。

这样的一本书,写了各个阶段的不同,各个地方的勾心斗角,人心的叵测,都会超出其它书的吸引人。曹雪芹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倾入了许多自己的感悟与悔恨,他悔恨在家富人兴为什么没有想到很多,为什么只有在日子都过不下去的时候才想到周全一时的办法。但我希望人生会像这样,像他这样,大起大落都蚕食而尽。毕竟人生不会风顺,走的每一步,也许都是对下一秒的全盘付出。

2023年红楼梦读书感受优秀篇六

我自小知道,《红楼梦》是我国众多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朵奇葩,但却从未认真读过一遍。几天前在书架上看到了,就取下细看。

开始有点儿看不懂,但过一会儿就被它吸引住了,一上午都在抱着书看,有的时候还让妈妈读两章。大观园里的生活都让我们一家三口不住地感叹,他们真是闲得没事干!整天就是吟诗作赋、游玩享乐。他们开诗社,猜灯谜,品茶赏菊。也难怪林妹妹整日身子不好,什么事也没有,整天胡思乱想,不有病才怪。我喜欢看热闹的章节,比如刘老老进大观园啦,湘云宝玉雪地里烤鹿肉啦,即景联句啦,让我十分感叹他们家人整日玩儿鲜的,家中富裕。很多时候我还会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结果搞得父母都开始和我一起探讨《红楼梦》中人物名字的寓意、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的命运,又在我家掀起一股“红学热”。有一天早上,爸爸竟对我说,他昨天晚上一夜都在琢磨《红楼梦》,连做梦也都梦见了《红楼梦》中的场景。这真是“梦中梦”了。

开始看时,我都是边看边笑的。可越往后,我就越发笑不出来了。当我读到,林黛玉独自病死在潇湘馆时,我忍不住为林妹妹掬了一把同情泪。看到后来,宝玉来到黛玉生前所住之处,触景生情,失声痛哭时,书前的我不禁再一次落下泪来;当我返回来,又读一遍太虚幻境的曲子《枉凝眉》,曲中的“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和“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让我不禁痴想:“阆苑仙葩”是指黛玉,“美玉无瑕”自是宝玉,可这“水中月”、“镜中花”又是什么意思呢?难不成,是暗示后面二人的情谊终是像这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都终究是触不到的虚空吗?我越想越觉得伤感,不仅为林妹妹临去时冷清无依,更为宝玉得知黛玉死讯后的悲痛与后悔。当故事即将结尾,眼见迎春、凤姐、老太太、鸳鸯等人一个个撒手而去,宝玉、惜春也看破红尘出了家,想起当年,那么富贵兴旺的宁国府荣国府,最后竟弄得七零八落,怎不令人叹息!这部《红楼梦》,它讲述的已不仅是宝玉、黛玉的爱情悲剧,它讲述的,是整个宁荣府的兴衰,是宁荣府的悲剧。若它仅是讲述爱情,也不会独成一个学派,有那么多人去研究这部书。开始,我看不懂那些诗词,后来一对照,那“金陵十二钗”人物也能猜得_不离十。

哎!我不由得叹气:这些女孩子们,本该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却都被牵进这事事非非中。第一百二十回,才弄明白,原来都只是“假语村言”罢了!这样一想,原来这悲欢离合,阴晴圆缺,都只是一个故事罢了!如此想来,不由心酸。一切不过是世人笔下一纸文字,不过是一场长“梦”而已……

如今,我终于懂了那四句读来令人心生感慨的诗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谁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