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

时间:2023-07-11 14:25:36 作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篇一

防震减灾的主要内容有防震减灾规划、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地震灾后过渡性安置和恢复重建,以及监督管理、法律责任等诸方面。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希望你会喜欢。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报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贯穿全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4-6.5级破坏性地震。其中,788年竹山6.5级地震,为全省震级最大的地震;1973年丹江口库区4.7级地震,为全省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竹山、竹溪、房县地震烈度达到vii度,为全省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据专家预测,我市具备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面临着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双重威胁,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面对严峻地震形势,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努力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地震部门和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认真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防震减灾“十·五”计划和规划纲要,做到了与整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市、县两级政府逐年加大了防震减灾经费投入,配套解决了防震减灾项目专项资金,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强化了地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断理顺和加强地震机构建设。除两区外,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级别(科级事业单位),统一名称(地震局),统一经费开支渠道(财政全额拨款)。市、县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地震部门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市地震队伍人数增加到51人,高级职称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地震干部队伍。

三是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全市宣传、教育、司法、建设、科技、地震等部门,充分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下农村等“三进一下”活动。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一方平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织实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房县实验小学、房县实验中学、竹溪县实验中学、竹山县一中、丹江口市红旗中学等10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已经或即将挂牌。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积极参与、关心防震减灾活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强化了地震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为了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十堰市防震减灾规划》、《十堰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10余部规范性文件,积极支持地震等部门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不断规范全市防震减灾活动。近几年来,市政府分别组织开展了在建、已建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和大型水库、学校校舍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专项检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减少了地震安全隐患,提高了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震情意识,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增强地震监测能力。20xx年以前,我市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仪器“超期服役,带病运转”,不能适应我市震情需要。为了改变地震监测落后状况,我市在“十·五”期间共投入360万元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5个前兆台站、1个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地震速报水平和监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测震、地磁、形变、重力、水化等为观测手段的十堰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具备监控鄂西北及邻区2级以上地震的能力。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监测网络正常运行。为了维护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行,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分别下发“关于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严禁干扰、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建设、规划、国土、林业、人防、设计院和城市监察部门也将地震环境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公安部门和地震部门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醒目位置,联合设立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标志。各县市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加强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力度,有效防止了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是开展震情分析,提升震情速报水平。多年来,地震部门坚持地震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地震趋势分析季度会商和年度会商,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主要领导报告震情预测意见,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市地震分析预测工作在鄂豫陕地震联防区和全省名列前茅。地震部门始终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双岗责任制,实时开展震情监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能够在15分钟内报告震情,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

四是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市政府在20xx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三网一员”建设(即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设防震减灾助理员)纳入到了工作日程。各县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文件,在各乡镇建立了地震宏观测报点、地震灾情速报点和地震知识宣传点,设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目前,全市已有70多个乡镇明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测报员,并进行了集中培训,占全市乡镇总数62.5%。初步建立起了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网络体系。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综合防御,努力提高城乡抗震能力。

一是将抗震能力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为了增强我市城区防灾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抗震水平,市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城市防震减灾功能作为城市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将地震灾害预防前置到城市规划编制这一关键环节。20xx-20xx年,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70万元,组织完成了《十堰市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为十堰城区持续、有序发展,实现我市20xx年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了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市政府把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前置要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确保了建设工程场址安全、目标明确、设计科学,避免了抗震设防投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目前,全市新建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严格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自1990年我市开展抗震设计专项审查以来,市政府将抗震设计审查和抗震施工质量验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了质量责任制管理体系,确保了新建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抗震设计新规范,提高了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的抗震类别。十堰城区框架结构、混凝土现浇建筑比例上升至 80%以上,砌体结构预制楼板结构的比例逐步缩小至20%以下。竹山县城的建筑楼面结构基本取消了预制板。

四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为了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改变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市政府于20xx年印发了《十堰市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方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搬迁安置中,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地震、建设部门联合编印了《地震安全农村民居设计参考图》,免费提供群众使用,指导村民建设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目前,全市在建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共13个,涉及农户1151户,覆盖人口近5000人。

(四)坚持常备不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了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市政府于20xx年制订了《十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十堰市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各县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大企业,基本都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形成了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构建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在“十·五”期间,完成了地震应急系统网络建设,建成了十堰区域地震台网中心,加大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灾情速报网,有效提高了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能力。

三是认真实施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民政部门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卫生部门成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建立了药械、血源等物资的筹集储备;公安部门制定了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建设、规划、民政、地震等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出了部署。

四是高效处置了地震突发事件。20xx年,竹山“3·24”地震和汶川“5·12”特大地震相继发生。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余震监测、严密震情跟踪,及时发布震情信息;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迅速组织县乡机关于部深入震区,调查核实灾情,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行动积极,处置高效,确保了社会稳定。同时,全市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公安、消防、水文、供电、卫生、地震等部门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全市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受到了灾区人民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一)对地震危害性及防震减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已建、在建水库分布广泛,具有发生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由于大震发生周期较长,加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深度、力度和广泛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我市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模糊认识,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整体推进。

(二)防震减灾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文件规定中虽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及时通报,部门之间联动、协作、配合的紧密度不够、力度不强,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三)农村民居、医院和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抗震设防管理有待加强。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农居安全工程示范点数量偏少,农居基本不设防、抗震能力低、隐患大。大多数医院建筑抗震能力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少数未设防不抗震的建筑还在继续使用。20xx年对全市1298所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抗震安全排查中,在总面积387.26万平方米学生校舍中,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仅占34.8%。除市直和丹江口市外,其它县市区及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特区的学校校舍设防面积仅占25%左右。少数建设单位和开发商逃避抗震设防监管,存在不设防或盲目设防的现象,水利、电力、交通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许可尚未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东风公司等大型厂房抗震设防未得到有效监管。

(四)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监测手段不足、地震前兆监测网点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少数地区还存在地震监测盲区等问题。特别是受编制限制,加上地震工作枯燥单调、待遇偏低,地震专业人才引不采、留不住,专业人员匮乏,地震“三网一员”队伍不稳,无法适应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需要。

(五)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十堰城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大,绿地、空地少,紧急疏散通道不足的问题。十堰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尚在酝酿和计划建设中,人民广场、文化广场、青年广场、火车站广场、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避难应急设施不全,尚没有一处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已建、在建的避难场所规模较小、应急标志不明显、应急设施尚未完全到位。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装备建设和物资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建立防震减灾部门联动机制。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王作机制。市政府将根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建立市政府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防震减灾各个环节的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各职能部门在联动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破解防震减灾工作难题,努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防震减灾综合水平。

(二)全面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大力加强城乡抗震设防管理和监督,在高度重视震后救援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震前防御。市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突出学校、医院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积极为东风公司等大型企业厂房和其它建设王程抗震设防服好务。进一步完善抗震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建设。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采取政府补助和群众自愿的方式,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内容,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组织建设、规划、园林、文体、财政、地震等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0xx年,十堰城区建成l一2处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功能。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大地震应急装备建设,购置必要的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帐篷,以及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等,提高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下农村活动,发挥乡镇助理员作用,加强边远乡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启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1-2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紧急避险演练活动。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和地震队伍建设。建立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完善、改造和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等事业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增加防震减灾工作基本经费和专项经费。积极支持建立地震“三网一员”、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社区等工作,明确地震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补助标准和地震安全农居的扶持标准,将补助和扶持资金纳入预算,直补到观测员、助理员和农户手中。

进一步加强地震机构建设,明确张湾区、茅箭区防震减灾工作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不断改善地震监测、办公条件,提高地震专业人员福利待遇,引进和培养一批扎根十堰、熟爱防震减灾工作的地震专业拔尖人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11月26日,李施军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检查龙海一中强震台、海澄镇大埕社区、隆教乡监测台阵、紫崴绿地避难场所及消防大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现场察看了我市地震强震台、监测台阵的监测、管理和维护情况,检查了解示范社区创建、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情况,观看了凿岩机、蛇眼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狭小空间救援担架、起重气垫等地震灾害救援装备的演练使用,听取了相关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汇报并给予了肯定。

11月1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落实漳州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我市近期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还邀请了漳州市地震局专家作当前地震形势报告。市政府李施军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三要加强保障,狠抓落实,促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我办十分重视经常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多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我办在“防震减灾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7.28唐山纪念日”等,继续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积极参加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市政府办文件(龙政办[20xx]56号)规定每年5月为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引导干部群众关注和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增强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扎实开展“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我办多形式强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科普知识、地震综合应急和自救互救知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知识等。

2、参加“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上午,我办在市区街心公园通过设立地震知识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期间,共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摆放展板17块,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手册》、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1000多份,发放防震减灾dvd宣传片100多片。

大埕社区居委会,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在我办的重视支持下,立足社区、面向群众,于20xx年5月11日—13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掀起了“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暨“5.12防灾减灾日”活动的新高潮,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活动内容有:(1)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讲座”;(2)进家入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3)出版2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栏”;(4)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等。

3、参与“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9日上午,我办在市街心公园摆设展板17块、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20多人次,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700多份,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4、开展“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值此纪念唐山地震38周年之际,我办于7月27日在大埕社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以通俗易懂的语句、明快的节奏,演唱防震歌曲,寓教于乐。于7月28日组织科普宣传志愿者上街贴宣传挂图、深入居民群众挨家挨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手册、科普光盘等1500多份以及向过往行人分发科普宣传单20xx多份,从而提高居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懂得自救互救,减少财产损失和杜绝生命危险。活动期间,专家还现场解答了民众疑问。

5、认真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海澄镇大埕社区居委会在市地震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的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于20xx年春节期间,举办了一场“新春科普防震减灾宣传歌会”和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元宵防震减灾灯谜竞猜”活动。同时向群众分发了《地震—群灾之首》、《家庭防震减灾常识》等各种宣传画册500多份,达到了过节宣教两不误、防震减灾为人民的宣传教育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闽政办[20xx]69号)的文件精神。20xx年,我市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国家标准要求,增加建设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根据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应急标志牌招标制作工作。

为贯彻落实《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漳政办〔20xx〕94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震后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震防发〔20xx〕33号)要求,我办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20xx年在海澄镇大埕社区和榜山镇锦龙小区上报创建漳州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一是加强动物宏观观测。我办坚持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原则,对动物宏观点进行调整充实,其中程溪养鸡场宏观点、港尾海水鱼养殖场宏观点较形成规模,上报时间由原来每旬一次调整为现在的每周一次,并直接上报至漳州市地震局、省地震局,全年始终保持连续无间断观测的良好状态。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三网一员”(科普宣传网、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体系,加强培训,切实发挥它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稳定地震后的社会体系,收集地震前兆信息和灾情速报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省台网维护管理。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协助省地震局对一中强震台、海澄镇下棣村的烈度速报台、隆教红星村gps基准站、隆教前线水库直径3公里范围内的十六座监测台阵的地震监测、维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11月,根据我市的实际,我办组织专门力量,对20xx年制定的《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审阅、修改,提出了《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政府办送呈各乡(镇)场、市直有关部门审阅,征求意见,送呈单位达50多家。最后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正式制定出我市地震应急预案,提请市政府审批发布。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龙政办〔20xx〕125号)文件要求,龙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乡(镇)场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与本预案相衔接、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截止目前已有30多个单位制定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

我办积极参与龙海市“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了切实发挥挂钩帮扶作用,了解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我办全体干部经常深入挂钩帮扶村--园仔头村调研,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座谈、走访,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和困难户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春节前,地震办主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到挂钩扶贫点(榜山镇园仔头村)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将全体干部职工捐献的慰问金以及米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了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手中,并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嘱咐他们要注重学习科技知识,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脱贫致富。

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篇二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报告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稳定大局,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多年来,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监督、政协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共同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贯穿全市,历史上曾多次发生4-6.5级破坏性地震。其中,788年竹山6.5级地震,为全省震级最大的地震;1973年丹江口库区4.7级地震,为全省最强的水库诱发地震;竹山、竹溪、房县地震烈度达到vii度,为全省地震烈度最高的地区。据专家预测,我市具备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构造条件,面临着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双重威胁,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面对严峻地震形势,市政府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同减灾一起抓”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组织领导,努力做到思想重视,组织落实,责任明确,措施到位。

一是加强了领导,加大了投入。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市政府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深入地震部门和防震减灾工作第一线调查研究,认真部署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防震减灾“十·五”计划和规划纲要,做到了与整个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市、县两级政府逐年加大了防震减灾经费投入,配套解决了防震减灾项目专项资金,促进了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强化了地震机构和队伍建设。为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职能,市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不断理顺和加强地震机构建设。除两区外,县级地震机构建设实现了“三统一”,即统一级别(科级事业单位),统一名称(地震局),统一经费开支渠道(财政全额拨款)。市、县两级政府积极支持地震部门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力度,全市地震队伍人数增加到51人,高级职称2人,初步建立了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的地震干部队伍。

三是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全市宣传、教育、司法、建设、科技、地震等部门,充分利用“7·28”唐山地震纪念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时机,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下农村等“三进一下”活动。按照“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保障一方平安”的工作思路,在全市组织实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目前,房县实验小学、房县实验中学、竹溪县实验中学、竹山县一中、丹江口市红旗中学等10所防震减灾示范学校已经或即将挂牌。通过宣传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积极参与、关心防震减灾活动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四是强化了地震行政监督和行政执法。为了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等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十堰市防震减灾规划》、《十堰市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和《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等10余部规范性文件,积极支持地震等部门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能,不断规范全市防震减灾活动。近几年来,市政府分别组织开展了在建、已建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和大型水库、学校校舍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专项检查,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情况,减少了地震安全隐患,提高了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二)依靠科技创新,强化震情意识,不断提升监测预警水平。

一是实施项目建设,增强地震监测能力。20xx年以前,我市地震监测手段单一,监测仪器“超期服役,带病运转”,不能适应我市震情需要。为了改变地震监测落后状况,我市在“十·五”期间共投入360万元项目资金,新建和改造6个数字化地震台站、5个前兆台站、1个区域台网中心,实现了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化,地震速报水平和监测精度有了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以测震、地磁、形变、重力、水化等为观测手段的十堰数字化地震监测台网,具备监控鄂西北及邻区2级以上地震的能力。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维护监测网络正常运行。为了维护地震监测网络正常运行,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市地震局分别下发“关于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范围,严禁干扰、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建设、规划、国土、林业、人防、设计院和城市监察部门也将地震环境保护纳入工作内容。公安部门和地震部门在地震台站及其附近醒目位置,联合设立了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标志。各县市政府先后下发通知,加强了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力度,有效防止了破坏地震监测设施和观测环境的违法行为。

三是开展震情分析,提升震情速报水平。多年来,地震部门坚持地震科学研究,定期开展地震趋势分析季度会商和年度会商,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市主要领导报告震情预测意见,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市地震分析预测工作在鄂豫陕地震联防区和全省名列前茅。地震部门始终坚持24小时震情值班和双岗责任制,实时开展震情监控。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能够在15分钟内报告震情,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信息。

四是建立了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市政府在20xx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通知”,明确将“三网一员”建设(即建设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在乡镇设防震减灾助理员)纳入到了工作日程。各县市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文件,在各乡镇建立了地震宏观测报点、地震灾情速报点和地震知识宣传点,设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目前,全市已有70多个乡镇明确了防震减灾助理员、测报员,并进行了集中培训,占全市乡镇总数62.5%。初步建立起了地震群测群防“三网一员”网络体系。

(三)坚持预防为主,加强综合防御,努力提高城乡抗震能力。

一是将抗震能力建设纳入了城市规划。为了增强我市城区防灾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抗震水平,市政府在实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将城市防震减灾功能作为城市规划修编的重要内容,将地震灾害预防前置到城市规划编制这一关键环节。20xx-20xx年,市政府安排专项经费70万元,组织完成了《十堰市城区抗震防灾专项规划》的编制,为十堰城区持续、有序发展,实现我市20xx年基本具备抗御6级地震能力的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了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市政府把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科学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经济建设的立足点,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前置要件,纳入基本建设审批流程,确保了建设工程场址安全、目标明确、设计科学,避免了抗震设防投入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目前,全市新建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审批比例达到80%以上。

三是严格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自1990年我市开展抗震设计专项审查以来,市政府将抗震设计审查和抗震施工质量验收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纳入了质量责任制管理体系,确保了新建工程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汶川特大地震后,我市认真执行国家抗震设计新规范,提高了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的抗震类别。十堰城区框架结构、混凝土现浇建筑比例上升至 80%以上,砌体结构预制楼板结构的比例逐步缩小至20%以下。竹山县城的建筑楼面结构基本取消了预制板。

四是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为了加强农村防震减灾工作,逐步改变农村不设防的状况,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市政府于20xx年印发了《十堰市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方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搬迁安置中,开展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建设。地震、建设部门联合编印了《地震安全农村民居设计参考图》,免费提供群众使用,指导村民建设具有一定抗震能力的民居。目前,全市在建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示范点共13个,涉及农户1151户,覆盖人口近5000人。

(四)坚持常备不懈,强化应急准备,增强了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一是建立和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市政府于20xx年制订了《十堰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十堰市地震应急预案》,成立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职责。各县市政府结合当地实际,相继出台了县级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大企业,基本都按各自职责编制了应急预案,形成了全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

二是构建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灾情信息系统。在“十·五”期间,完成了地震应急系统网络建设,建成了十堰区域地震台网中心,加大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灾情速报网,有效提高了全市地震应急快速反应和指挥处置能力。

三是认真实施了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民政部门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库;卫生部门成立了防疫专业队伍,建立了药械、血源等物资的筹集储备;公安部门制定了社会治安应急措施;建设、规划、民政、地震等部门对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作出了部署。

四是高效处置了地震突发事件。20xx年,竹山“3·24”地震和汶川“5·12”特大地震相继发生。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迅速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余震监测、严密震情跟踪,及时发布震情信息;开展正面舆论引导。迅速组织县乡机关于部深入震区,调查核实灾情,宣传地震科普知识,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由于行动积极,处置高效,确保了社会稳定。同时,全市上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精神,全力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公安、消防、水文、供电、卫生、地震等部门先后派出工作组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全市各界人士纷纷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受到了灾区人民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一)对地震危害性及防震减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市地质构造复杂,已建、在建水库分布广泛,具有发生构造地震和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由于大震发生周期较长,加之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深度、力度和广泛性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我市地震灾害的危险性和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防震减灾意识淡薄,存在侥幸心理和模糊认识,参与防震减灾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不高,影响了全市防震减灾事业的整体推进。

(二)防震减灾工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面广,涉及到多个职能部门。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文件规定中虽已明确了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工作尚未全面开展,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工作进展情况不能及时通报,部门之间联动、协作、配合的紧密度不够、力度不强,尚未形成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协同作战、密切配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

(三)农村民居、医院和学校存在安全隐患,抗震设防管理有待加强。我市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力度不够,农居安全工程示范点数量偏少,农居基本不设防、抗震能力低、隐患大。大多数医院建筑抗震能力达不到新的国家标准,少数未设防不抗震的建筑还在继续使用。20xx年对全市1298所学校、幼儿园的校舍抗震安全排查中,在总面积387.26万平方米学生校舍中,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仅占34.8%。除市直和丹江口市外,其它县市区及十堰经济开发区、武当山特区的学校校舍设防面积仅占25%左右。少数建设单位和开发商逃避抗震设防监管,存在不设防或盲目设防的现象,水利、电力、交通等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许可尚未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东风公司等大型厂房抗震设防未得到有效监管。

(四)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市地震监测预警能力虽然取得了一定进步,但还存在监测手段不足、地震前兆监测网点偏少,技术装备水平和信息传递手段落后,少数地区还存在地震监测盲区等问题。特别是受编制限制,加上地震工作枯燥单调、待遇偏低,地震专业人才引不采、留不住,专业人员匮乏,地震“三网一员”队伍不稳,无法适应地震监测预报工作需要。

(五)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应急能力建设亟待加强。十堰城区普遍存在建筑密度大,绿地、空地少,紧急疏散通道不足的问题。十堰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尚在酝酿和计划建设中,人民广场、文化广场、青年广场、火车站广场、体育中心等公共场所避难应急设施不全,尚没有一处功能完善的应急避难场所。各县市已建、在建的避难场所规模较小、应急标志不明显、应急设施尚未完全到位。地震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应急装备建设和物资储备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建立防震减灾部门联动机制。防震减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必须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管理体系和王作机制。市政府将根据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明确各部门防震减灾工作职责,建立市政府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实行地震监测环境保护、抗震设防监管、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地震行政执法等防震减灾各个环节的部门联动,定期召开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部门联动专题会议,健全防震减灾工作信息共享机制。各职能部门在联动机制下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形成防震减灾工作的合力,破解防震减灾工作难题,努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防震减灾综合水平。

(二)全面提高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大力加强城乡抗震设防管理和监督,在高度重视震后救援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震前防御。市政府将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将各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抗震设计施工等作为责任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要突出学校、医院等重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积极为东风公司等大型企业厂房和其它建设王程抗震设防服好务。进一步完善抗震专项规划、开展城市地震安全社区示范点建设。在移民搬迁和新农村建设中,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采取政府补助和群众自愿的方式,先行试点,逐步铺开,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能力。

(三)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增强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在城市总体规划、居民小区建设规划中明确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内容,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组织建设、规划、园林、文体、财政、地震等部门,制定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利用现有公园、广场,增添必要的应急设施和应急标志,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在新建城市公园、广场时,将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建设内容,同步规划、同步施工、同步验收。20xx年,十堰城区建成l一2处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功能。

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操作性较强的地震应急工作方案。加大地震应急装备建设,购置必要的卫星通讯设备、照明设备、个人防护设备、帐篷,以及搜索侦检设备、营救设备等,提高地震现场的救援水平。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保证重要应急物资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快速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四)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采取多途径、多形式,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下农村活动,发挥乡镇助理员作用,加强边远乡村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启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创建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每学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1-2次防震减灾知识教育和紧急避险演练活动。在每年“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组织全市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认真开展地震科普知识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自救互救能力。

(五)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和地震队伍建设。建立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将地震监测台网运行、完善、改造和宣传教育、应急救援等事业专项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逐年增加防震减灾工作基本经费和专项经费。积极支持建立地震“三网一员”、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社区等工作,明确地震观测员、防震减灾助理员补助标准和地震安全农居的扶持标准,将补助和扶持资金纳入预算,直补到观测员、助理员和农户手中。

进一步加强地震机构建设,明确张湾区、茅箭区防震减灾工作归口区政府办公室管理。不断改善地震监测、办公条件,提高地震专业人员福利待遇,引进和培养一批扎根十堰、熟爱防震减灾工作的地震专业拔尖人才,促进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篇三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安全教育

(一)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在校园及周边张贴安全标语。 

(二)5月12日,借“5.12防灾减灾纪念日”之际进行了国旗下讲话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

(三)在全校召开了安全工作会议,对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和应急疏散演练相关事宜做了详细安排。

(五)召开防震减灾教育主题班会,在5月13日的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了以“防震减灾、自护自救”为主题的安全教育。 (六)5月14日,组织了校园防震、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消防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问题与思考

由于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很多意外防不胜防,学校安全工作也不见得做到了天衣无缝,有很多不安全的隐患也可能随时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安全教育活动中对安全教育重点抓,在平时的常规教育中,我们也将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安全第一。

相信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师生的紧密配合中,在安全领导小组的大力工作下,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定能更上一个台阶。

今后,我校将继续认真组织开展校园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并把这项工作常规化,结合学校的实际,进一步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提高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自救互救、疏散救援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安全教育

(一)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在校园及周边张贴安全标语。

培养学生逃生自救技能,确保学生生命安全,我校举办消防安全疏散演练。

下午三点,校园铃声长鸣,防震演习活动开始。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报告现场总指挥关迎东。各班向现场总指挥关迎东对演习活动进行简要总结。要求班主任就本班参加这次演练活动立即进行分析、小结。

这次活动全校师生参加,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防震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二、问题与思考

由于安全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很多意外防不胜防,学校安全工作也不见得做到了天衣无缝,有很多不安全的隐患也可能随时出现,所以我们不仅要在“安全教育月”内对安全教育重点抓,在平时的常规教育中,我们也将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力求做到安全第一。

一个台阶。

东郭村希望小学

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篇四

15.修得一份静心,带上三面镜子

21.寻找家校共育的“支点”——x年x班“家校同盟班”特色创建策略

22.让班主任工作“活”起来 23.说服教育: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

37.成长的基石——从细节入手,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

味—关于人性化批评的思考与实践 42.班主任工作中的“偷懒”艺术

45.和谐

不成方圆

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篇五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荥阳市城关乡实验小学德育工作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

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三个方面来汇报我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情况,第一方面班级管理与德育建设,第二方面学校德育与社团活动;第三方面领导调研和学校发展。

一、班级管理与德育建设

(一)班级文化建设 1、图书角的建设

半的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寝室文化的建设,在老师的指导下,全体学生动手参与设计。寝室文化体现和睦、优雅、积极向上,对生活在其中的同学,无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校本课程建设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是凝聚着中华古圣先贤无数智慧结晶的文化宝典。诵读经典古诗文,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精华,培育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底蕴,有利于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获得智慧的启迪、提升人文素养。我们围绕“塑造一个亮点,打造书香校园”的目标,积极开展我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我们开发了适合一至六年级不同级段学生适用的校本教材。图中是我校五年级三班的学生在进行校本课程的诵读。

(三)家校沟通

对于学校的学生而言,学校和家庭是最重要的环境。如果缺失任何一方,我们的教育都是不全面的,学生的心理发展也是不健全的。因此,我们重视在学生教育中同家长的联系,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图中是五三班沈老师在和家长交流。

(四)安全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安全教育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的问题,安全无小事,我们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主要通过安全课和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内容涉及消防、交通、食品、防溺水等,时间涉及开学初、每周五放学、大型节假日、学期结束等。图中是五三班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二、学校德育与社团活动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以德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德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格。我们的德育工作重点围绕“自主、参与、体验、发现” 来进行展开。

每个学期的开学典礼上,我们会告诉同学们本学期需要进行的各项大型活动,原则上每个学月一次,本学期我们开展的活动主要有:《弟子规》诵读比赛、跳绳比赛、元旦文艺汇演和经典古诗词诵读比赛。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开展的三个。

(一)学校大型活动

1、首先,我们看到的是《弟子规》诵读比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选取安排诵读内容,提出不同的要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准备,在全校进行展示,同学们将《弟子规》的诵读和歌舞表演形式结合在一起,崭新的创作形式让我们耳目一新。

2、跳绳比赛是我们每个学期必备的比赛项目,各班都会挑选出优秀的选手参加比赛,为了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我们还准备的跳大绳的项目,规定时间为3分钟,全班同学参与,通过次数多的班级获胜。 3、元旦文艺表演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表演项目,每个班级都会准备自己的参赛节目,然后在学校的舞台上进行展示,同时优秀社团也会将成果在这里展示,在这里,展示的不只是学生的表演才能,更展现了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

4、在大型活动进行的同时,学校还会根据情况安排适当的德育活动,比如一年级学生的入队仪式,南京大屠杀公祭报告会等。

(二)学校社团活动

了改革,将一二年级单独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社团,配备专门的辅导教师,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社团,我们共组成了14个大社团,每个大社团又分为若干个小社团,共计25个小社团。平均每个社团30人左右。

在去年我们开展篮球、轮滑、羽毛球、美术、折纸、广播站、舞蹈、跳绳、乒乓球、象棋、英语、书法等社团的基础上,今年我校又新增了十字绣、俏丽发吧两个社团。

以轮滑社团为例,共分为三个小社团。每个小社团都有一名教师进行辅导,辅导教师要制定轮滑社团活动计划,每一次活动都要填写社团活动记录,学生要点名签到,每一次学生迟到的情况、表现优秀的情况、带工具的情况等都要进行记录,并规定活动地点,全程辅导学生活动,对学生的安全负责。

教师指导学生社团,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重要渠道。在社团活动中,师生之间以一种新的角度交流沟通,更有利于我们发现人才,引领个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生活需要七彩阳光,小学生活本来就应该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的兴起,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参加社团活动,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课外生活,而且还能开阔视野,也是时代对多元化发展的需求。

三、上级调研和学校发展

总之,本学期,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本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老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 1、学校的教育现代化设备还有待于完善,校园文化的层次还需要提升。

2、学校社团活动会需要进一步规范。

3、德育系列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特别是社会实践教育。

4、家长对学生教育理念有待更新,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工作仍需加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学校作为育人基地,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可谓任重道远!因此,把学生塑造成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后,我校要结合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一切从孩子出发,扎扎实实地加强德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而不懈努力。我们的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大力支持下,未来的城关实小将是一个文明的校园,和谐的校园,健康的校园,书香的校园。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也都下发文件,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根据校情,制定措施,群策群力,做了大量的工作,现将开展工作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主体,学校是培养和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学校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此项任务,我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方案,结合学习践行“xxxx”重要思想,组织教师学习《意见》精神,切实提高教师对《意见》精神的认识、领会、真正理解、掌握《意见》精神。成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措施,组织和领导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二、具体做法和工作成效

(一)开展调研,摸清底细。 了解和掌握学生当前思想道德状况,是我们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为了掌握情况,我校在各年级进行了一次认真全面的调查摸底。通过调查发现,学生还有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如:1、在孝亲敬长方面,有的学生对自己的父母、长辈、老师不够尊敬,不听从教导、任性,做事不考虑后果。

说脏话、粗话。4、遵守纪律方面,部分学生不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5、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不会自主学习,不能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6、勤劳节俭方面,不爱劳动,不会省吃俭用,花钱大手大脚,不体谅父母的艰辛。7、遵守公德、诚实勇敢方面,有少部分学生不爱护公共财物,不爱护花草树木,不爱护环境卫生。8、诚信方面,有的学生对父母、老师说谎话,做错了事不敢承认并改正,诚信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形成不良行为的原因,大多是由于社会的不良影响造成的,社会上一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是造成学生不良行为的罪魁祸首。

(二)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1、利用课堂学科进行教育。

我们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结合身边实例,生动形象、直观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结合其他学科,利用各种图画文字,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家乡,热爱革命领袖爱集体的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远大理想,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2、抓住有利时机,加强思想教育。重大节日的纪念和庆祝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三月,组织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五月,组织演讲比赛和书画大赛,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九月,进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意识。十月,组织国庆演唱会,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了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教育,文明礼貌和伦理道德教育,培养了他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崇高的价值观。

3、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以德育人——小纪汗中学

德育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专题报告

——刘金华

一、深层次思考,找准学校德育工作的切入点。

任及相关人员参与调研,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家庭组成状况,经济状况,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网,兴趣爱好,了解学生居住地周边社会结构,社会风气,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袋,把学生“身体健康,心志纯洁,人格健全,行为规范”确立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把德育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齐抓共管,最终实现学校德育目标的全面落实。

二、多方位思考,明确好学校德育工作的方向

初中阶段的学生,社会阅历不广,生活经验不多,他们的心志尚未健全,他们的认知尚存有疑惑,他们多感性而非理性。他们浮躁、冲动,他们懵懂好奇,他们叛逆,听不进所谓大道理。针对初中生的这些特点,结合我们的前期调查,学校德育工作机构通过广泛的师生调查问卷,最终明确了我校德育工作理念:和为主,孝为先;责自重,行勿偏。和,即和谐。与家人相处和谐,与朋友相交和谐,和谐便无争斗,和谐则生幸福。孝者,孝道也。万事孝为先。能孝,则能尊重师长,能孝,则能善待众生。责,责任,使命。人生在世,责字第一。守责,则能称职,守职。守责,则能奋起,上进。喧嚣的尘世,一个人更应注重自己的行为,行为规范无偏差,是一个人为人处世之道的根本。综上所述,我校德育工作不盲目拔高,而是从为人之道的要求来要求学生,督促学生,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出发,提醒学生做一个阳光的人,健康 的人,有朝气的人。

三、换角度思考,开展好德育工作相关活动。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强扭牛头不喝水。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是不听大道理的。因此,才有寓教于乐之说。德育工作亦如此,我校的德育工作大多通过各种学生活动来实施。1.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学校每学期都邀请社会上一些成功人士来校讲座。北京讲师团讲师张婷“学会感恩”的报告让学生激情高涨;电教站选送的《妈妈,再爱我一次》的观影让学生落泪;消防支队的“消防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受益匪浅。

2.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除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外,我校还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其他活动,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每天中午校园广播的“经典诵读”让学生感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五四”红歌会,让学生触摸红色历史;田径运动会,学生广播操比赛让学生拼搏精神四溢,集体荣誉感倍增;校园艺术节,书画比赛让学生性情得以陶冶。这样,学生的爱好多了,兴趣广了,思想健康了,精气神上来了,德育工作的很多目标也就落实了。

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篇六

按照会议安排,我向大家通报20xx年我县防震减灾工作主要进展情况,对20xx年重点工作提出建议。

2月份县政府副县长艾买提江·马木提召集发改、住建、民政、教育、卫生、地震等部门召开会议,就地震局提交的《关于加强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办法》进行工作安排部署。

3月份县人民政府召开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以创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城市为抓手,以加强抗震设防管理要求,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及生命线工程采用减隔震技术为切入点,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按照工作安排,在全县各乡镇场开展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任务落实工作。从完善应急预案、宣传培训、应急演练、抗震设防管理要求、“三网一员”工作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解部署。

审批建设工程项目33个,开展抗震设防行政执法3次,并进行了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二)以“防灾减灾日”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地震宣传和应急演练活动。

3月至5月,精河县地震局开展防震减灾工作“进学校、进医院、进乡镇、进村队、进社区、进军营、进党校”活动,以应急避险和疏散为主要任务,做好地震知识培训。精河县境内包括驻精团场、地方幼儿园、小学、初高级中学、中心校、教学点共计49所学校26532名师生参与。县境内包括驻精团场的13所人民医院、乡镇场卫生院538名医护工作者和1000名病患者参与。全县6个乡镇场2个村队、5个社区、1个军营的600名群众、官兵积极参与。在县城友谊北路举行“科技活动周”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150份,悬挂防震减灾日宣传标语1条。在县党校各类培训班讲课及应急演练3场,培训学员200人。同时对学校、医院的建筑结构安全进行调查鉴定,编写建筑抗震性能报告4份。

5月12日,在“防灾减灾日”之际,精河镇、民政、卫生、地震等部门在精河镇滨河社区开展应急综合演练活动。8月14日,在精河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展了地震应急救援桌面演练。

开展学校地震安全隐患普查工作。9月2日至9月8日,与教育、公安、消防、电力、住建等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县城及乡镇场24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地震局对学校地震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避难场所、物资储备、校舍抗震性能、存在隐患、应急演练等工作逐一检查。

创建自治区级、州级防震减灾示范学校、示范社区工作。精河镇滨河社区已创建自治区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精河县第三幼儿园、精河县第二幼儿园、精河镇锦福社区、精河镇东郊社区、绿园社区、大河沿子镇中学、八家户幼儿园已创建成为州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学校 。

目前,全县具备基本生活功能的且有明显标志的应急避难场所15处,可容纳近5万人。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库为2个,已登记工程机械、通讯器材、医疗救援、野外生存、现场调查、生活必需品、防汛抢险、防护装备等应急物资658项。

(三)强化监测预报工作,地震监测研判水平有一定提升。

精河县地震地质背景,精河县处于北天山西部区域地震构造,较为发育,县境内有5条活动断裂,分别是博-阿大断裂,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穿过我县至玛纳斯全长1400公里,在此断裂带上发生过1765年2月9日精河6.5级地震,1944年3月10日7.2级地震局,1955年4月24日6.5级地震,1973年6月3日托托6.0级地震。此断裂带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库松木契克山前断裂,20xx年10月16日在该断裂带发生托里镇5.0级地震,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库松木契克河断裂,发生过1928年12月13日5.2级地震,为7.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四棵树-古尔图南断裂,在此断裂带上发生过1973年6月3日6.0级地震,为6.5级地震潜在震源区;亚玛特断裂,在此断裂带发生过1996年1月9 日5.2级双震,为8.0级地震潜在震源区。

精河地处北天山地震带西段,是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之一。据有历史记载的1765年以来,精河县及邻近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50次,其中:8级地震1次,7.0~7.9级地震1次,6.0~6.9级地震10次,5.0~5.9级地震38次,最大地震为1812年3月8日尼勒克东8.0级地震,最近一次5级以上地震是20xx年2月11日新源5.0级地震。

精河境内最大地震为1765年2月9日精河县6.5级地震。近期震情如下:20xx年1月3日,精河境内东南25公里处发生3.1级地震,1月4日精河东南112公里处新源县发生4.6级地震,1月14日05时精河东南320公里处轮胎县发生5.3级地震,07时精河县东北23公里处发生3.1级地震,2月12日精河县东南120公里处新源发生5.0级地震,2月22日精河以西102公里处博乐市发生3.2级地震。在不到2个月的短短时间内我县周边及县境内震声不断,发生了6次有感地震,地震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均高于历年。据统计,二十世纪以来,平均每2年半发生一次5级以上地震,每14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1973年6月3日托托6.0级地震均今已44年,期间没有发生过6.0级以上地震,打破了6级强震发生的时间规律,地震活动水平较高,地震形式较为严峻。

到“”末,精河县境内初步形成了包括精河地震台、阿拉山口遥测台在内的多学科、多手段的地震监测台网,观测手段7套,地震宏观观测点13个,精河区域内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县地震局坚持月会商制度,利用博州虚拟台网,实现每天24小时实时获取数字测震台站数据,认真做好普通高考和亚欧博览会期间的地震应急值班工作。修定完善《精河县“三网一员”工作管理办法》,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调整优化2个测报点,新建5个后备点。

(四)抗震设防工作不断强化。

20xx年,博州“安居富民工程”投入资金2.23亿元,建设5800户;同时投入2090.5万元,改造国有农场危旧房727户,牧场危旧房696户,实现贫困家庭危旧房清零。严格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全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项目共33项。精河-阿拉山口高速公路、下天吉水库二期和沙尔托海水库二期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项目相继开展。

(一)充分发挥好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作用,积极做好防震减灾应急准备工作。

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工作情况,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各乡镇每半年向上级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报告一次工作。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不定期对相关工作进行检查督促。

当前要切实做好3月21日—25日自治区联合检查组对我县地震应急准备情况实地检查和评估的准备。各乡镇场、住建、国土、交通运输、民政、卫生、教育、水利、电力、通信、消防等部门认真开展基础设施隐患排查,突出实战性、操作性,完善各项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尽快制订出20xx年抗震救灾应对工作方案,扎实做好抗震救灾应急准备和防范措施。

(二)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意识,认真做好震情监视和跟踪。

加强与自治区、自治州地震局震情监测预报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及时进行周、月会商,逐步形成3级以上地震响应联动机制。优化管理,注重异常报送、跟踪,确保“三网一员”宏观测报体系能够发挥积极减灾作用。

县国土、住建规划、教育、地震等部门要做好协调与配合,组织实施好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博州项目精河选址工作。国家拟在博州境内建11个基准台(架设测震仪)、7个基本站(架设强震仪)、20-30个烈度台。

(三)全面做好地震应急准备,稳步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以科学应对大震巨灾为目标,加强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建设,提高地震现场处置能力。从实战出发,完善、细化《地震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流程》,并开展经常性的实战演练、地震野外应急工作。完成精河县地震应急指挥平台数据库建设工作,并实际应用,为地震救援和灾害评估提供科学支撑。

镇场、机关、学校、医院、社区、企业要开展地震应急避险疏散、抢险救灾演练;今年拟开展二次地震综合演练;引导动员社会力量有序参与,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四)多措并举,不断增强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

继续深入推进安居富民工程、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推进减隔震技术应用,进一步改善城乡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抓住审批制度改革契机,利用好并联审批平台,强化抗震设防管理,用好小区划的工作成果。

大力开展新一代区划图的宣贯实施,我县有6个乡镇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积极与住建部门开展好相关座谈、培训、指导工作。公铁物流园要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积极参与“平安中国”防震减灾宣传活动;购置、制作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发放一批双语科普宣传资料;推进县科普馆防震减灾展厅前期工作;精河县积极创建自治区防震减灾示范城市。

(五) 抓紧制定“十三五”规划和实施第二期援疆工作。

根据中国地震局、新疆地震局及博州地震局的“十三五”规划,充分吸纳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建议,科学编制精河县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依法纳入同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新疆地震局援疆项目计划为指导,抓好未来五年援疆方案的细化和落实,加强与湖北省地震局、荆门、襄阳市地震局沟通,争取实现项目资金、项目实施社会化效益的最大化。

同志们,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事关全局,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精河县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防震减灾工作新局面,为我县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县防震减灾工作汇报材料题目优质篇七

11月26日,李施军副市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检查龙海一中强震台、海澄镇大埕社区、隆教乡监测台阵、紫崴绿地避难场所及消防大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等,现场察看了我市地震强震台、监测台阵的监测、管理和维护情况,检查了解示范社区创建、救灾物资储备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等情况,观看了凿岩机、蛇眼探测仪、破拆工具组、狭小空间救援担架、起重气垫等地震灾害救援装备的演练使用,听取了相关部门防震减灾工作汇报并给予了肯定。

11月14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市政府分管领导、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各乡(镇)场分管领导共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贯彻落实漳州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了我市近期防震减灾工作情况,安排部署下阶段防震减灾工作。会议还邀请了漳州市地震局专家作当前地震形势报告。市政府李施军副市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要认清形势,深化认识,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三要加强保障,狠抓落实,促进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我办十分重视经常性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多渠道进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我办在“防震减灾宣传月”、“5.12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7.28唐山纪念日”等,继续做好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积极参加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市政府办文件(龙政办[20xx]56号)规定每年5月为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月。为进一步增强我市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引导干部群众关注和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增强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扎实开展“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活动,我办多形式强化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科普知识、地震综合应急和自救互救知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知识、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知识等。

2、参加“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5月12日上午,我办在市区街心公园通过设立地震知识咨询台、摆放展板、发放防灾减灾宣传资料等方式,大力宣传“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期间,共接受咨询200余人次,摆放展板17块,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手册》、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1000多份,发放防震减灾dvd宣传片100多片。

大埕社区居委会,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在我办的重视支持下,立足社区、面向群众,于20xx年5月11日—13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掀起了“全市第三个防震减灾宣传月”暨“5.12防灾减灾日”活动的新高潮,深受社区群众的欢迎,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活动内容有:(1)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知识讲座”;(2)进家入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材料”;(3)出版2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专栏”;(4)组织“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等。

3、参与“科技活动周”活动。5月19日上午,我办在市街心公园摆设展板17块、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20多人次,发放《地震灾害及其防御》、地震常识宣传图片等材料700多份,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4、开展“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宣传活动。值此纪念唐山地震38周年之际,我办于7月27日在大埕社区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乘凉歌会,以通俗易懂的语句、明快的节奏,演唱防震歌曲,寓教于乐。于7月28日组织科普宣传志愿者上街贴宣传挂图、深入居民群众挨家挨户分发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手册、科普光盘等1500多份以及向过往行人分发科普宣传单20xx多份,从而提高居民群众防震减灾意识,懂得自救互救,减少财产损失和杜绝生命危险。活动期间,专家还现场解答了民众疑问。

5、认真开展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海澄镇大埕社区居委会在市地震办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的开展了一些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活动。于20xx年春节期间,举办了一场“新春科普防震减灾宣传歌会”和元宵节期间举办了“元宵防震减灾灯谜竞猜”活动。同时向群众分发了《地震—群灾之首》、《家庭防震减灾常识》等各种宣传画册500多份,达到了过节宣教两不误、防震减灾为人民的宣传教育效果,深受群众的欢迎。

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案》(闽政办[20xx]69号)的文件精神。20xx年,我市按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场址及配套设施》国家标准要求,增加建设5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根据建设方案,已经完成应急标志牌招标制作工作。

为贯彻落实《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漳州市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实施工作意见的通知》(漳政办〔20xx〕94号)文件精神,提高我市社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震后自救互救能力,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印发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震防发〔20xx〕33号)要求,我办积极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20xx年在海澄镇大埕社区和榜山镇锦龙小区上报创建漳州市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

一是加强动物宏观观测。我办坚持确保重点、因地制宜原则,对动物宏观点进行调整充实,其中程溪养鸡场宏观点、港尾海水鱼养殖场宏观点较形成规模,上报时间由原来每旬一次调整为现在的每周一次,并直接上报至漳州市地震局、省地震局,全年始终保持连续无间断观测的良好状态。

二是要进一步健全“三网一员”(科普宣传网、宏观观测网、灾情速报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工作体系,加强培训,切实发挥它在普及地震科学知识,稳定地震后的社会体系,收集地震前兆信息和灾情速报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认真做好省台网维护管理。今年以来,我办积极协助省地震局对一中强震台、海澄镇下棣村的烈度速报台、隆教红星村gps基准站、隆教前线水库直径3公里范围内的十六座监测台阵的地震监测、维护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今年11月,根据我市的实际,我办组织专门力量,对20xx年制定的《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进行审阅、修改,提出了《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并通过政府办送呈各乡(镇)场、市直有关部门审阅,征求意见,送呈单位达50多家。最后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正式制定出我市地震应急预案,提请市政府审批发布。

根据市政府办《关于印发龙海市地震应急预案的通知》(龙政办〔20xx〕125号)文件要求,龙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乡(镇)场及有关部门应根据本预案,制定与本预案相衔接、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截止目前已有30多个单位制定配套的地震应急预案。

我办积极参与龙海市“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为了切实发挥挂钩帮扶作用,了解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我办全体干部经常深入挂钩帮扶村--园仔头村调研,通过与村干部群众座谈、走访,详细了解该村基本情况和困难户存在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春节前,地震办主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到挂钩扶贫点(榜山镇园仔头村)慰问结对帮扶困难群众,将全体干部职工捐献的慰问金以及米油等生活物资送到了结对帮扶困难群众手中,并与他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困难,嘱咐他们要注重学习科技知识,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快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