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教师(专业19篇)

时间:2024-04-26 20:43:06 作者:念青松

读书心得的撰写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可以加深对书中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读书心得是对我们在阅读一本书之后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通过写读书心得,我们可以深入思考书中的观点、理论和故事情节。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合和运用书中的知识,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写读书心得前,我们可以先做一个大纲,明确要表达的观点和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写读书心得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和感受,加入一些个人观点和思考。这里有一些读书心得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周国平人生教育读书心得

我相信人不但有外在的眼睛,而且有内在的`眼睛。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见意义。被外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大脑的贮存,被内在的眼睛看见的,成为心灵的财富。”

读周国平,读这个世界被你忽略了的美好;读周国平,让我们拥有另一种发现美丽的眼光。原来,清亮的视线里,我们拥有的竟然这么多,这么多。

“每年开春,仿佛无意中突然发现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树木抽出了小小的绿芽,那时候会有一种多么纯净的喜悦心情。”

我不知道,这个夏天,周国平是否还在惦记着他的青草,他的绿芽。可读了他的文字,世界在我的心中仿佛又长满了嫩绿的新叶,仿佛又从土中钻出一株株小草,昂首挺胸,骄傲地说着:“你好!”

纯净的心!周国平的哲学文字里兼容着描写的心思,他写稚嫩的青草,写萌芽的树木,告诉我们世界的美全在于纯净的心和新鲜的眼神。读着,读着,我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大地又长满了无限的绿意。我可以听到绿叶在枝头歌唱,绿色的枝条在“噼噼啪啪”地生长;我可以看到小草急不可耐地从土中窜出,看到它左顾右盼,张望着世界。纯净的心才能感受喜悦,喜悦的眼睛写满纯净,这样的人,便能看到大地上绿意的悄悄萌动,万物慌张张的生长。这样的人,才能成为春天到来的见证者。

那种来临前的浑然不觉,和突然发现春天时的措不及防,才是最感人之处。

我们太忙了,忙到没有时间去注意路边刚刚从土中钻出的一株青草,忙到没有时间去留神道旁一棵树上新长出的嫩芽,忙到不得不每时每刻把手机紧盯,忙到不愿给世界一个眼神,对春天打一个招呼。可是,当一颗露珠从树上刚长出的枝条上滑落的时候,当一棵小芽第一次与阳光相遇的时候,当春天的风轻轻柔柔地拂过湖面漾起微波的时候,你我有什么理由不停住脚步,惊讶地叫喊一声呢?用张晓风《幸亏我不是上帝》中的话说就是:“春天里,满山繁樱,却有人视而无睹,只顾打开一只汽水罐,我如果是上帝,准会大吼一声说:‘这样的人,也配有眼睛吗?’”

捧读周国平,给你纯净的眼神,你会发现春天的美好。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教师

在我教学生涯中,我经常阅读各种书籍,包括文学、历史、科学、教育等。最近,我深入阅读了《家庭教育》这本书,它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在这篇读书心得中,我将分享我从这本书中学到的宝贵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家庭教育》的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理论,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我深受启发的是,家庭教育不应该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管教和监督,而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孩子发展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成为独立、自信、具备责任感和同情心的公民。

作者强调了亲子沟通的重要性,认为它是家庭教育的基础。有效的沟通需要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同时也需要表达父母的期望和价值观。我深感认同,因为在我看来,良好的沟通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被书中提到的“无条件的爱”所吸引。作者认为,无条件的爱是家庭教育的基石。这意味着父母应该无条件地爱孩子,尊重他们的独特性,接纳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同时也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支持。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共同参与”的教育方法。父母应该与孩子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如阅读、绘画、运动等,以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我尝试将这种方法应用到我的家庭教育中,结果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了显著提高。

总的来说,《家庭教育》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不仅提供了家庭教育的理论框架,还给出了许多实用的教育建议。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也更加明确了我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我深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为孩子的成长和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

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

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句话是西塞罗的名言。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这个道理。教育就是应该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我看后感觉很惭愧因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看来,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听来似乎荒谬。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事最好的环境?不外乎自由时间和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就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好,说的再多,如果学习不学习,一切都是白费,所以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多么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句话似乎平时听到过,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现是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学校了学习的东西,似乎大都没有了印象,就连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对我们有用的都是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学习得到的,而是本来就是我们的。也许就像书上所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必须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会还给学校,没有实际意义。

6、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对于大学的含义,我不愿意多说什么,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师支持着,没有名师,也无所谓名校了。

7、教师应该吧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说实话,对这句话我不太理解。把学生看做目的?什么意思?而下面的解释则是罗素的师生关系论:一个理想教师的必备条件是爱他的学生,如同父母感觉到自己的孩子是目的一样,感受到学生是目的。——我还是不懂!呵呵!看来,只有等到将来再重新学习了。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的《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

散文。

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接下来就跟本站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关于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吧!

周国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国平老师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什么是真正的读者呢?书中论到真正的读者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要有较高的读书品味。你要有一个信仰,不是最好的书不读,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进一步启迪你的心志。那时候你就不会看那些浅薄是书了。就这一点而言人文经典书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二,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世上的书如汪洋大海,你我终其一生只能品尝其中一瓢,不要跟着大众走,那样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和好书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书中知己,才会欲罢不能,锲而不舍。因为人就是她吃的东西。读书也是如此,度什么样的书籍,就决定你的精神领域变成什么。第三,养成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须,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把阅读看得很重。周国平老师写到“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电视和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这似乎也是人们变得浮躁的一个原因,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纯享受的机器人。阅读是一剂良药,但其中也混杂着无用甚至有毒的东西。周国平给了我们忠告“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

书中还有关于“生命教育”、“灵魂教育”的精彩论述,以及一些教育讲演录,让我深受启示,回味久久。《周国平论教育》不是一本工具书,也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专业书,较少针对具体的教育现场问题进行分析,没有告诉你面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该怎么做,也许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是很强,但它又的确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读一读的好书。正因为不是教育家出生,所以作者论起教育少了一些框框,多了一份洒脱;因为是哲学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锢于经验的肤浅,多了基于深刻的思辨,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在本书的第一节,周国平先生就拿出古今中外皆认可的有关教育的7条箴言,既然是教育箴言,应该具有很强大的生命力和学习价值。反复思考,确实让人有一种触动心灵只感觉,它们是:

1、教育即生长,生长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此论点由卢梭提出,杜威进一步阐述,教育即生长,道出了教育的本义,就是要使每一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在的东西,灌输进一个容器。甚至本身就具有很大的价值,每一个天性得到健康生长的人,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的教育真正目的就应该是促进一个人的健康生长,而不是用一个模子制造大量的仪器。教育的急功近利其实是一种拔苗助长的劣习,最终使教育走向了它的反面。

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我们应该放慢自己的脚步,降低自己的期待,让孩子慢慢的成长,慢慢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们会给你很多的惊喜!

2、儿童不是尚未长大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

书中写道:人生的各个阶段皆有其自身不可取代的价值,没有一个阶段是为另一个阶段准备。尤其是儿童期,原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也应该是人生最幸福的时光,教育所能给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的、有意义的童年,以此给他们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而今天,大人们纷纷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驱赶他们在名利场上拼搏。我担心,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以后,同年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以怎样的方式现象出来。

尽量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留给孩子一些除了学习意外地记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给孩子慢慢长大、享受成长的机会,对每一个人健康生活的构建,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这句话是西塞罗的。

名言。

蒙田也说过: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语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也是这个道理教育就是应该促进内在自由、产生优秀的灵魂和头脑创造条件。

我看后感觉很惭愧因为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看来,我的教育理念要好好提高了。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这句话出自卢梭之口,听来似乎荒谬。如果说教育即生长,教育的使命就是为生长提供最好的环境。什么事最好的环境?不外乎自由时间和好的老师。在希腊文中,学校一词就是闲暇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学生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体验和沉思,才能自由的发展其心智能力。

说到底,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学习都是自学。就精神能力的生长而言更是如此。老师讲的再好,说的再多,如果学习不学习,一切都是白费,所以老师的任务不是讲课多么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这句话似乎平时听到过,今天才知道第一次出现是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其实有时候想一想还真是这样,我们在学校了学习的东西,似乎大都没有了印象,就连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而对我们有用的都是内化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似乎不是学习得到的,而是本来就是我们的。也许就像书上所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课堂上所学习的一切,必须内化为自己一部分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会还给学校,没有实际意义。

6、大学应该是大师云集的地方,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对于大学的含义,我不愿意多说什么,但是深有同感。名校何尝不是如此?每一个名校都有一大批名师支持着,没有名师,也无所谓名校了。

很久没有读书了,翻开《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心情一下子宁静下来。切身感受到,读书是快乐的、充实的,也是必须的。无论多忙,都不应该不坚持读书。

该书第一辑讲教育理念,提出教育有七条箴言。

书中这样叙述:一切教育都可以归结为自我教育。学历和课堂知识均是暂时的,自我教育的能力却是一笔终身财富。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我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我把我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不妨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教育的七条箴言是:

1.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

2.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

3.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4.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5.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

6.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

7.教师应该把学生看作目的而不是手段。

周国平先生的思考始终在指导着他自己的生命实践,他的哲学思想可贵之处就在于始终密切关注生命、人生、生活的实际。正如书的封页所述:“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也认识到所有的学问和科学最终的价值和意义都应该体现在实践中。整部书的核心和灵魂就是对教育的思考和探索。共八个部分,周先生从教育的理念入手,直接深入到教育的实质之中追问教育的本质和人性的规律层面;而后从阅读与素质教育的角度,探索教育的最重要问题,也就是生命向优秀发展的道路;进而在孩子的心智和父母的责任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家庭环境、孩子的生命状况与教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哲学与语文教学这一部分里,重点谈到了生命中的人文精神的教育问题;第五部分生命教育和第六部分灵魂教育就更是把现今的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给教育者提供了一个立体的教育图景;向教育提问则大胆地质问现今的教育问题,提出自己的鲜明看法;教育讲演录叙述了他自己在教育领域内力所能及的努力和抗争。通篇感觉周先生对教育的实质认识渗透,以哲学家的眼光直逼实质问题。

该书还论述了如何读永恒的书,读经典,怎么读。读周国平先生的文字,令人感觉到很宁静,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也有很多收获。

周国平人生教育读书心得

“花的蓓蕾,树的新芽,壁上摇曳的光影,手的轻柔的触摸……它们会使人的感官达于敏锐的极致,似乎包含着无穷的意味。相反,繁花似锦,光天化日,热烈拥抱,真所谓信息爆炸,但感官麻痹了,意味丧失了。”

一朵花绽开了,像周国平看到的那样。

我凝视着那朵花,再读读他那精美隽永的语段,像是发现了世界上所有的美。

一朵普通的花罢了。我的眼神却似乎不能离开,久久停留。也许,是它那拥挤高楼中的自在吸引了我吧;也许,是它粉红花瓣上的那处亮斑吸引了我吧。仿佛久违的召唤,全部堆积在一朵普通的花上,好久不见的期许,也在这一刻绽放出光彩。我是多长时间没有被这样的美丽缠绕着了。正庆幸于这样的阅读让我找回一朵,对,是一朵的绽放的时候,我突然发现:窗外路边的每棵树上,其实都开满了花朵!

几树的花,我却只顾寻找我窗前的那一朵,可它却在树冠的荫蔽下失去了踪迹。花开满树,但在阴影中却显得那么普通。

感官麻痹了,意味就丧失了!周国平是这样解析的。

他能在一点色彩中找到了温暖,在一缕芳香中嗅到了美丽,我们呢?

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所面对的不正如那一捧捧的繁花吗?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大脑,麻木了我们的感官。看腻了绚烂的花朵,再美丽的花都难以让我们惊叹,但常常是忙碌中的那一瞥,让我们感到无比的震撼。

无数花组成的花海中,我们不再在意一朵花绽放时的声音,而是对花朵感到厌倦,感到麻木,感到疲惫;而当我们行走在茫茫的沙漠之时,一朵最最普通的小花也能够让我们惊叹。只有当你静观一个小小的花苞时,才能感到一瞬间的冲击,才能让你眼前一亮。

百花盛开中,只取一朵,你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世界,将因这一朵小小的花而改变。原来,所谓眼光,实则心灵。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之前我有幸参加了“亲近母语”活动,在哲学家周国平的讲座中,他结合高中考试阅读选自己文章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教育观点,及对自家孩子的教育故事,朴素的话语客观又真实,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哲人,让我更多思考教育怎样返璞归真。寒假里,我拜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写下自己的浅感。

书中用七个部分对教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分别是“神圣的好奇心、阅读与成长、童心和童年、如何做父母、我心目中的好教师、我看道德教育、讲演辑录”,虽然有一些往日随笔和采访的后期汇总,但又可以深刻的体会到其认知的完整性。好奇心之所以神圣在于其易夭折,在教育上好奇心表现在学习的兴趣上,相对比哲学教材不能只是一些教条,而应该真正启迪学生爱智慧,像儿童的爱提问也是一种哲学;阅读与成长中周教授更强调阅读经典和素质教育并驾齐驱,看学生的心智素质可以看其是否具备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童心童年从自己的孩子啾啾和圣诞老人的故事讲了自己怎样保护孩子的童心,相信童话的孩子即使到了不再相信童话的年龄仍更容易相信善良;如何做父母则从他写的《宝贝,宝贝》序入手写了新生命的奇迹和为人父的喜悦,切身谈孩子的独立灵魂和彼此成就;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写了他所认为好老师具备的6条素质;而我看道德教育和讲演辑录则讲了孩子的德育塑造,如何为人处世。

这会儿,我想说的是第五部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我从当老师以来,有人问我的理想时,我笑着说:“简单,我就想当名好老师。”我遇到教育困难和挫折也总是宽慰自己心里要求自己怎样做是对的,达到我认定的好老师。渐渐,有学生和我说:“老师你真好!”有家长说:“徐老师是用心负责的好老师。”也有同事说:“你做的很好了,非常用心!”有成绩出来进步了或者第一名了可能更直观的来说明你是好老师……“好老师”的概念到底是什么?这也让我从简单的师德师风规范要求中在思考,读了周教授他心目中的好老师是这样讲的:1、智情双修,德才兼备,做一个优秀知识分子;2、爱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3、懂教育,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4、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5、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6、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

这6条的详细阐述里我是这样理解1、教育是精神事业,它透过教师的精神素质比如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及与学生的关系中来体现,教师在精神上对学生的影响更重要,而智则是自己不停止学习,永远保持学习、思考、钻研的习惯。精神这块在我当老师的第三个年头上感受很深,自己带的多是留守儿童,不仅课堂知识传授,在她早上饥肠辘辘上课头晕找我时,我煮的热乎鸡蛋面里含着;他们信任你叽叽喳喳在说着想爸妈的笑容里;做错事先局促低头、泛红的眼圈里带着;我想更多是一种互相的精神感染,他们纯净的心灵也时时映着我做他们老师或者被当成朋友时的积极态度和精神温暖。

智这块在我现在教学的第6个年头体会最深,学生们接触的信息多样,看得睡和走出去的眼界有时是大于你的,甚至他们上课拓展延伸的提问是你意想不到的惊喜,这时他们更像小老师模样在和你讲话,你也确实受益,你在黑板上画了幅配图,我会开心学生用:“哇,老师你真是大艺术家!”这样的话语来夸你,其实听了楞下转身看他们认真夸大的样子我又是苦笑不得的,自己只画了几条弧线一样的山脉迎着一个圆圈太阳和不规则云朵,我们都欢乐的像孩子一样上完这节课。但是这样的评价鼓励语是我在课堂鲜少用的,我想自己要像周教授讲的那样拥有保持学习、思考、钻研的精神,在学生的答语中可以在补充启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和兴趣,更获新知。

2、爱学生这块对我是很容易的,像性格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可爱,自己总能先看到他们的闪光点,我在我的立场上尽可能多的爱他们,不过在陈柯欣同学身上,我总是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他天真调皮,总是有问不完的问题,起初我是很喜欢并且总被他逗乐着回答,他也心满意足地跑开,不过时间久了,他总是倒数第一,我自问花费的时间精力不少,可是还这样,即使成绩这样还笑嘻嘻问和学习没关地事,我忍不了了,生气了两次,第三次直接说:“你什么时候学习进步了,我才单独和你说话。”这个时候他多是悻悻离开。现在想想,柯欣的成绩在我这样忽冷忽热地态度里提高了,我再见他欣慰极了,高兴的和他交谈,他也美滋滋的,可我也觉得哪里不一样了,大概是我脑子里有了他尴尬不快的样子,我想在他身上我缺少了像他那样真挚的笑容和一直不停问问题的耐心,像周教授说的要真正把学生当作目的才对。3、懂教育,拥有真正的教育理念。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不能一味盲从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这里周教师推荐老师们不要只读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之类的书,可以多读教育哲学类,它探讨的正式教育理念,即教育的根本道理,历史上的哲学家如:“洛克、卢梭、康德、杜威、怀特海”,他们主张不一,但皆深谙人性,各有真知灼见,我这方面做的不好,自己要多挤时间读读,可能会解开自己不少教育疑惑,豁然开朗。4、讲究教学艺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这要求我要培养广泛的知识兴趣和人文修养,把所教课程的教学做得生动活泼,让学生也产生兴趣并易于领会和接受,这点我在一直平时的备课和教研中也一直要求自己。

5、处理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任何体制都有相对自由,在小学英语学科还好,压力不是特别大,班多时间少是主要问题,像周教授说的一个好老师的责任和本事就在于:一方面帮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方法对付考试,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拓展素质教育的空间。这也是我一直想做到的,这次寒假英语作业我想没有书面上的写,给了学生唱跳玩演涂画的选择,他们一定是开心的。

6、淡泊名利,甘于受冷落。周教授说如果你做到了前5条,你无疑是一个好教师,但是她也会面临不被现行体制认可和赞誉,所以只有凭良心做事,不计个人得失,良心的评判高于体制的评判,要有信念。我自认为我是有信念的人,这一路也坚定,傻气的话和事多了,不过在名利上做不到淡泊,我这点做不到。更多的会连着现实想付出很多,学生和家长送走了一批一批,当时的成绩和话语夸奖随着时间也越来越远,或者大家都忘了,那有什么来记着自己走过的教育时间,我想在成长的某个节点某一刻总是很想要一个荣耀来闪亮的,以后回忆起来也容易,更重要的是你一直付出自己认为是对的,这条路特立独行甚至有些异类,你是会想被认可,名利更像证明自己和这个大时代下教育体制的融合和被肯定,那种快乐我想多于了名利本身,是溢于言表的知音和伯牙,更多是小人物一直坚持的梦想实现,一直努力做的除了自己认为是对的,原来大家和这个时代也这样认为,那这样是最快乐的事情。

这样写下来,我离“好老师”距离是有的,不过我有信心,自己笨点不过可以学习和坚持,一天一天近了,有天就会实现了“好老师”。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哲学家。他的作品以其文采和哲学思想赢得了无数读者的青睐,读者们大都能从他的文字中得到启迪和智慧。《周国平论教育》是作者第一本系统梳理其教育思考的随笔。作者思考教育问题,是从其哲学专业背景出发的。他在哲学上做的工作,大多是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不过,人生问题和教育问题是相通的,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人生中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教育上最应该让学生得到的东西。这构成了作者思考教育问题的基本立足点。

在书中,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在书中的第一辑,作者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共七点,称之为教育的七条箴言。它们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第一条箴言: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第二条箴言: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第三条箴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第四条箴言: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第五条箴言: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第六条箴言:大学应是大师云集之地,让青年在大师的熏陶下生长。第七条箴言:教师应该把学生看做目的而不是手段。

懂得了“教育即生长”的道理,我们也就清楚了教育应该做什么事。比如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

让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辑《阅读与素质教育》。大凡大家名家,都有一个爱好,或者说是癖好,那就是阅读,通过阅读积累知识、生成智慧、涵养品性,阅读对一个人良好素质的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作者写道:“一个人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可以称作读者的(同样,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就是阅读)。在我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位。”

这些,引起了我的深思。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教师,有必要博览群书,汲取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言传身教,促使学生也养成读书的习惯,积淀丰厚的文学底蕴,从而为终身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国平老师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什么是真正的读者呢?书中论到真正的读者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要有较高的读书品味。你要有一个信仰,不是最好的书不读,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进一步启迪你的心志。那时候你就不会看那些浅薄是书了。就这一点而言人文经典书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二,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世上的书如汪洋大海,你我终其一生只能品尝其中一瓢,不要跟着大众走,那样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和好书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书中知己,才会欲罢不能,锲而不舍。因为人就是她吃的东西。读书也是如此,度什么样的书籍,就决定你的精神领域变成什么。第三,养成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须,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把阅读看得很重。周国平老师写到“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电视和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这似乎也是人们变得浮躁的.一个原因,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纯享受的机器人。阅读是一剂良药,但其中也混杂着无用甚至有毒的东西。周国平给了我们忠告“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

书中还有关于“生命教育”、“灵魂教育”的精彩论述,以及一些教育讲演录,让我深受启示,回味久久。《周国平论教育》不是一本工具书,也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专业书,较少针对具体的教育现场问题进行分析,没有告诉你面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该怎么做,也许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是很强,但它又的确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读一读的好书。正因为不是教育家出生,所以作者论起教育少了一些框框,多了一份洒脱;因为是哲学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锢于经验的肤浅,多了基于深刻的思辨,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周国平人生教育读书心得

读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周国平老师是位哲学家,书中的文字素朴、真诚,令人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我被他的思想所深深吸引,这本书里面收集了作者在不同时期有关教育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散文、随笔、杂谈的形式呈现,语言简明而不深奥,生动不乏幽默,所以读起来很轻松、很亲切,但回味无穷。

周国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国平老师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什么是真正的读者呢?书中论到真正的读者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要有较高的读书品味。你要有一个信仰,不是最好的书不读,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进一步启迪你的心志。那时候你就不会看那些浅薄是书了。就这一点而言人文经典书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二,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世上的书如汪洋大海,你我终其一生只能品尝其中一瓢,不要跟着大众走,那样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和好书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书中知己,才会欲罢不能,锲而不舍。因为人就是她吃的东西。读书也是如此,度什么样的书籍,就决定你的精神领域变成什么。第三,养成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须,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论教育》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国平。

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老师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守护人性”四个字,宛如一条发光的河流,平静而有力地穿越原野,那些充满生命气息的智慧水花激荡着我的胸膛。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何为?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古今中外的优秀头脑对此进行了许多思考,发表了许多言论。周国平发现,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现在他把他最欣赏的教育理念列举出来,它们的确具有箴言的特征:直指事物的本质,既简明如神谕,又朴素如常识。可叹的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之中,宁愿相信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然而,依然朴实的心灵一定会感到,这些箴言多么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

周国平老师还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努力做一个真正的读者。什么是真正的读者呢?书中论到真正的读者要具备以下特征:第一,要有较高的读书品味。你要有一个信仰,不是最好的书不读,要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进一步启迪你的心志。那时候你就不会看那些浅薄是书了。就这一点而言人文经典书目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第二,形成自己的阅读趣味。世上的书如汪洋大海,你我终其一生只能品尝其中一瓢,不要跟着大众走,那样会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让自己和好书失之交臂。只有找大到书中知己,才会欲罢不能,锲而不舍。因为人就是她吃的东西。读书也是如此,度什么样的书籍,就决定你的精神领域变成什么。第三,养成读书的癖好。也就是说读书成了生活的必须,不可缺少,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言:攀登大自然的高峰,我们才能俯视大千,一览众山小。阅读好书的效果与此相似,伟大的灵魂引领我们登上精神的高峰,超越凡俗生活,领略人生天地的辽阔。

很多教育家和思想家都把阅读看得很重。周国平老师写到“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电视和网络充斥着我们的视野,这似乎也是人们变得浮躁的.一个原因,没有了思考,没有了想象,人似乎成了纯享受的机器人。阅读是一剂良药,但其中也混杂着无用甚至有毒的东西。周国平给了我们忠告“千万不要追随媒体的宣传只读一些畅销书和时尚书,倘若那样,你绝对成不了真正的读者,永远只是文化市场上的消费大众而已。”

书中还有关于“生命教育”、“灵魂教育”的精彩论述,以及一些教育讲演录,让我深受启示,回味久久。《周国平论教育》不是一本工具书,也不是一本严格意义上的教育专业书,较少针对具体的教育现场问题进行分析,没有告诉你面对具体的教育问题该怎么做,也许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是很强,但它又的确是一本值得教育工作者读一读的好书。正因为不是教育家出生,所以作者论起教育少了一些框框,多了一份洒脱;因为是哲学家出生,所以文中少了锢于经验的肤浅,多了基于深刻的思辨,处处闪耀着思想的火花。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迪!

利用过年这段时间,我将《周国平论教育》一书拜读了一下,作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对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来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老师在书中有这样的观点: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作宠物或者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疼爱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现在大多数与我一样的父母在家的时候就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爸妈的呵护中长大,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往往有时就会对孩子过于溺爱,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骄纵跋扈的性格,固执,自我。对于属于孩子的事情,既不包办,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

儿子去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对于画画和剪纸很感兴趣,可是他每次总是缠着让我帮他剪和画,我问他自己为什么不画呢,他说自己画得不好看,自己剪纸一剪就坏了,为这事我也很伤脑筋,孩子对于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后来我干脆买来一大叠画纸,蜡笔,剪刀,鼓励他自己随便尝试画和剪,有一天他很开心的拿来给我看他的作品,他把扑克牌里的图形很光滑额剪了下来,虽然是有点小破坏,家里也搞得一团糟,可是儿子这个进步可不小,独立的完成了开始他畏难的事情。周老师书中也提到,中国的孩子总是在父母的眼神下长大,所以仿佛总是长不大,不论大小事都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脑动手,不敢自己做主。这并非是中国孩子的天性如此,这完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欧洲国家的父母同样也是爱孩子的,但他们同时又都极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简直视为子女教育的第一义。在他们看来,真爱孩子就应当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作为我们中国的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刚毅的性格,使他们将来有能力面对严峻环境的挑战。

周国平提倡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的确,很多家长现在的观点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学下棋,学舞蹈,学画画,学讲故事等等,孩子这么小就投入到了可拍的竞争中去,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路走过去,为了拿到那张最后的文凭,不知道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这么美好的时期,它的价值完全被抹杀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但是,如今中国的教育体制,让家长和老师不能不这样去做,很难有其它的选择。但是对于中国现在这样的社会体制,这种教育制度是需要改,可是怎么改呢,有比这样更好地吗?高考这个门槛如果去除了就可以了,可是去除了之后怎么样去选拔人才,怎么样去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育制度,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作为老师的施教育者可以去解决的问题。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年,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应该只有两点,一是:平安。二是:身心健康的成长。至于孩子将来做什么,有无成就,我们大可不必要这么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这里还提到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可以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坚持不懈的为孩子写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这和周国平后面说到的坚持写日记也是一样的,这样做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对自己抚育孩子的经验进行反省和思考,被记录下来的不仅是我们观察孩子的学习做人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学习做父母的过程。这一份将来给孩子的珍贵礼物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生命中一段重要历程的宝贵留念。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

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男读王小波,女读周国平。可能是因为一点点的叛逆,王小波的杂文我倒是读过不少,但是周国平先生的散文我只读过一本《守望的距离》。读那本书差不多是在10年前了,当时,我只觉得好,却说不出好在哪处。现在只能回想起书里讲述着的人生那些永恒的价值,述说着的活着的意义和生命的美好。那是一本也许不能让人悟到人生的大道理,但却能使人在面对命运的'变故时,能够更从容一些的好书。

10年以后的今天,我又读到了周国平先生的《论教育》,这本书更贴合我的生活,也让我更有感触。书中说,智育就是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记忆。这句话真是让我恨不得击节叫好。遥想起我当年的高考,那时是考大综合,要考9门课。不管你喜不喜欢擅不擅长,总之就是每天填鸭式教学。毕业了好多年,我还是会时不时梦到自己坐在高考的那个教室里,那个位置上,面对一张完全看不懂的数学试卷,冷汗直冒,生不如死。我们的教育太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天培养出多少名全面发展的人才。在我看来,全面发展就是全面平庸,教育是一项慢的艺术,教育需要等待。

周国平先生推崇的教育箴言之一是西塞罗的名言: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他说,今天的情形恰好相反,教育正在全力做一件事,就是以适应现实为目标塑造学生。人在社会上生活,当然有适应现实的必要,但这不该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蒙田说:学习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丰富自己。孔子也主张,学习是“为己”而非“为人”的事情。由此可见,教育应该更注重丰富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按照生活需要挑选出“有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现在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也许我们老师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弹性评价,多给学生几条路走,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快乐,学会思考。

很早以前听过周国平的名字,但一直也没有静下心来细细的读过他的书。无意中在图书室发现它,如获至宝。书的封面上有一行小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有位智者曾经说过:“经济决定今天,政治决定明天,教育决定未来。”何为教育?教育究竟为何?教育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作者的提问,正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已经思考、正在思考的问题。“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即生长,而不是灌输,哲学家用很朴素的话语道出教育的真谛。教育所能成就的最大功德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现实中是老师、家长、各级领导关注分数大于关注一切,成人世界把自己渺小的功利目标强加给孩子。人性中最初的守护变得面目全非。我们春节走亲访友时遇到孩子,问得最多的应该是:期末考试得多少分?作业写完了吗?很少有人会问孩子:这个假期你快乐吗?这个假期你读几本书?有一所高中学校,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无数,据说考上北师大的学生都算差生,很多家长把孩子托关系走后门往学校里送,他们靠的是全封闭管理,每月学生只能休息一天。那所学校的校长和周国平教授说:历史将会证明,我是一个罪人。

中国现行教育的弊端很多,教育体制问题要靠政府痛下决心解决。但在现行体制下,在小学阶段,老师也拥有相对的自由,可以为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创造好的小环境,这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站得足够高,对于现实体制的弊端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对教育的理念有足够正确的理解。周国平教授说:智育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我们在回忆自己的人生岁月时,脑中一定会有许多值得感念的老师。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不是这位教师的专业知识,而是他的触及我们灵魂深处的语言或行为。

人生的价值,可用两个词来代表,一是幸福,二是优秀。优秀,就是人之为人的精神禀赋发育良好,成为人性意义上的真正的人。幸福,最重要的成分也是精神上的享受,因而是以优秀为前提的。由此可见,二者皆取决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而教育的使命即在于此。

《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整个封面黑色的主体,周国平老师的眼睛纯净,深邃,还有一些淡淡的忧伤,彰显着内心思想的深沉、宁静和纯粹,对现代教育的深思,探索。

封面上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行字:“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恋,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周国平认为:教育的真正灵魂,在于“守护人性”。守护人性,并由此赢得人生的幸福与优秀。我认为这就是周国平教育理念的核心,也是贯穿本书每个章节的主线。

“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这是周国平先生最欣赏的第一条教育箴言。

“教育即生长”它言简意赅地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它的意思是说,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

尊重天性、发挥潜能、潜移默化、因势利导……我们教育中的许多原则和这一箴言不无关系。

在中国这个唯分数论的教育现状实际中,对分数的追求是学生、家长、老师的共同认知,学生被天天的考试压得透不过气,老师也是天天绞尽脑汁为学生找习题和讲解,家长天天回家就问分数。

学生、家长、老师从教育中感到了幸福了么,什么是幸福,幸福难道就是这样吗,学生没有了个性的发展,老师没有了特色,家长没有了自由。

“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儿童期是一个人身心生长的重要阶段,儿童期自有其内在的品质和意义,教育的最大功德就是给孩子一个幸福而有意义的童年。

但是在今天的为高考论,唯分数决天下的时代,很多家长信奉“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了赢得未来那不确定的所谓幸福,让孩子们在童年就失去了快乐,提前进入了厮杀竞争的阶段。

不应为这样,这个班,那个班生意如此红火,天价的幼儿园会也应声而出。我不敢说现在的教育是在压制个性的张扬,是在压制人性,但是现今的教育弊端是很多的,尽管我们在不断改革,但是还很不完善,希望有一天我们的教育也如周先生所说是使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

“人性是由无数世代苦心积累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庙堂珍宝”(尼采语),守护这一份珍宝,为之增添新的宝藏,是人类一切文化事业的终极使命,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

《周国平论教育》是2009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国平。

作者切中今日教育的弊病,呼吁我们的教育回归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上来。他认为教育的使命就在于人性的健康生长和全面发展,就在于让人成为人性意义上的正真的人,并幸福地生活着。

教育书籍教师读书心得

值此新课改全面推进之际,作为教师的我要怎样才能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学习掌握新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积累,更新,促进自我的发展呢首当其冲的,我认为还是读书。博览群书,应该是我们老师生存的必须之一。

二十一世纪的来临,预示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作为一个教育者,怎样使自己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在教育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着实值得思考。

要想让学习者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合作,学会如何交往,那么教育者本身就应该处在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位,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并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学习《教育新理念》,《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两本书,使我能够及时地汲取当代最新教育科研成果,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真是受益匪浅。

例如,在《教育新理念》第一章"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因为我是从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这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又应该具有什么能力,充当什么角色呢我想: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掌握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以及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但一直以来,课堂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品,学生只是这些专利品的代言人。

如何让教师"会问"已成为众多人研究的话题。但从课堂改革出发,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出发,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成为当前课改的重点之一。

又如,读了《教育新理念》,使我体会到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将贯穿于人的一生之始终,可谓"活到老学到老"。

学习不再仅是学生的专利,教育也不再仅是教师的特权。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

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家庭教育读书心得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近期,我阅读了一本名为《成功家庭教育的秘诀》的书,这本书从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角度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阅读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魅力和力量。作者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个故事让我深受启发。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在贫困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通过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本书中,我还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家长应该如何倾听孩子的想法,如何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等。这些方法和技巧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事实。例如,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互补性,以及家庭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等。这些事实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让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家庭教育的实践中。

总之,阅读《成功家庭教育的秘诀》一书让我受益匪浅。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价值,也让我更加自信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用这本书中的知识和方法,为孩子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

暑假期间,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爱的教育》,我迫不及待地想看。读着读着,我被里面的日记深深吸引住了。167本充满真情的日记,就像一阵涟漪,激动着我的心,让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

书中最感人的人物是《学校午餐有肉吗?》赵朗的母亲写在这篇文章中。赵朗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双腿,单位只给了很少的补贴。他的母亲只是清洁工,收入很少,勉强能填饱家人的肚子。虽然生活艰难,但赵朗的母亲非常关心孩子的营养。她总是跑到学校问老师:学校午餐有肉吗?如果学校有肉吃,她就不用给孩子买了。多伟大的母亲啊!多么无私的母爱啊!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起了妈妈,她也很爱我,很关心我。记得二年级的时候,下巴断了,妈妈总是忙着照顾我,给我做各种好吃的,经常累得汗流浃背;半夜醒来好几次,看到妈妈在床边守着我。我想:她翻身一定怕我伤口。在学习上,当我遇到问题时,我妈妈总是耐心地帮助我,鼓励我??我知道:在我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母亲无私的爱。以后一定要加倍爱妈妈,做懂事的孩子,让妈妈少操点心。

除了伟大的母爱,世界上还有很多爱。《爱的教育》这本书也让我知道爱无处不在。太阳给大地温暖,那就是爱;草给大地绿色,这也是爱??因为爱,我们的世界会如此美丽。

让我们用心去感受身边的爱!让我们用爱温暖世界!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充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读完了《爱的教育》,我深深得陷入了沉思,爱的教育是什么?我在书的封面找到了答案:素质教育就是“爱的教育”,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是孩子做人的根本,也是其他素质的基础。

在我们的教育中,“爱的教育”这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等的困难!首先,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没有“爱的教育”这个概念。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爱的教育。正因为我们缺乏爱的教育,才使我们的生活里少了一些爱。对父母的爱、对老师的爱、对同学的爱,这是我们缺少的,这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有了这些爱,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了爱。所以在《爱的教育》中,我找到了爱,在爱中找到了教育。

读《爱的教育》,有泪有笑,但一直在心底涌动着的是融融的爱意,暖暖的感动!书中几乎涉及到了人世间所有高尚的爱,博大的爱。有父母与子女之爱,姐弟之爱,同学之爱,师生之爱;还有对弱者之爱,对不幸者之爱,对劳动之爱,对学习之爱,对环境之爱,对大自然之爱;及至对人民的爱,对军队的爱,对祖国的爱……所有爱的内容都不空洞,都是生动丰富的,都是融入了生活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这样的爱的教育,才能够真正地被学生所接受。

这是一本学校生活的书,书中的某些闪光的人物,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心中的偶像,他们应该会使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是呀,只有真正对孩子们付出关心、爱心与真心,才能得到孩子的真诚回报;也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孩子,了解孩子;没有“爱的教育”,哪有“美的回忆”。下学期,我会向孩子们推荐这本书,期待我的孩子们能够成为拥有爱的优秀学生。期待我的班级能够出现一个“卡罗内”似的学生,这对一个班集体,对一个班主任是非常重要的!期待着爱的教育,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灵!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和老朋友聊天时,她为我推荐了周国平的作品,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到书店买来了《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

“守护人性,这是一个父亲的教育情怀,一个哲学家对教育的眷思,也是教育的终极使命。”这是此书封面上的题字,如此醒目。周国平先生既非在教育界工作,更不是教育家,但是他对教育却能够有自己深刻的见解,这可以说是让人非常佩服。但身为曾经的学生和现今的一线教育工作者,结合亲身谈谈读后之感。

以下摘自书中的原文片段是我最有感触之点所在:

学校教育的使命是让学生学会快乐地学习,为将来快乐地工作打好基础。能够快乐地学习和工作,这是精神上优秀的征兆。

在我看来,学习不快乐,把学习变成折磨,仅此一点,就已经是教育的最大失败。从小学开始,孩子们就受这个折磨,上了一天学,回家还必须做大量枯燥的作业,天天上床时都筋疲力尽,其用途只是应付考试,对真正的智力开发毫无益处。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折磨越来越甚,简直是虐待了。

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能得到素质全面的发展,这也是我们教育界多次课程改革所遵循的宗旨。但结合我们的国情来讲,何为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找到一个理想体面的工作是不是教育?依周国平的看法,似乎不是。而这绝对是绝大多数家长心目中的教育。学会文武艺,报效与国家,学而优则仕,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深厚传统。否认这一传统,固然显得有思想,但是显然脱离了中国教育最大的现实。

在我看来,正如共产主义可以区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一样,教育也可以区分出最低目的和最高目的。前段所述,即是最低目的。通过教育,使人能够拥有一项技能,为自己谋生,同时也为社会服务,把这做为教育的目的,绝对是正正当当、理直气壮和无可厚非的。然而,教育的目的又不仅仅是这些。

教育的最高目的,正如周老师所说,“什么是教育?教育应使人获得成熟和自由,让生命绽放在爱和善良之中”。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在书的第四页他又谈到:“德育就是要鼓励崇高的`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智育就是要发展好奇心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美育是要培育丰富的灵魂,而不是灌输技艺”。所谓的“而不是”,在我理解,应该是“而不仅仅是”的意思。

由此我联想到禅宗六祖慧能与其竞争者神秀的争执:菩提是不是树?明镜是不是台?恐怕正确的回答也应该是:菩提不仅仅是树,明镜也不仅仅是台。慧能的顿感悟固然高妙,神秀的渐修却也很有道理。由此联系到教育,教育固然要从根本的理念上正确,但是现实的操作中,又必须有一定的程序、规范和模式做为基础。正如寺庙中不能因为讲究顿悟,就完全否定了修行的价值,修行是一个日常的程序,它能够帮助实现顿悟,但不能保证达到顿悟。教育也是一样,按部就班地上课,能够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增强生活和工作的本领,增大了获得自由和幸福和可能,或者说使之成为“大概率事件”,但是不能够保证,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找到自由和幸福。

基于上述分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坚持这样的观点:分数很重要,有助于一个学生走向成功,一个不重视分数的学生不是一个上进的好学生;但同时,也不要把分数看得过于重要,因为它只是智育的一个指标,同时渗透了德育、体育和美育的一些成果,但绝对不是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部。

有了上面正确的理念为基础,做为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师,我们在面对以素质教育为由完全否认应试教育的批评时,就增添了底气和勇气;我们在面对政府部门的某些“唯分数论”的规定时,就多了理解和坚持;我们在讲台上授课时,就可能更接近全面和完美。

周国平论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利用过年这段时间,我将《周国平论教育》一书拜读了一下,作为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对于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来粗浅的谈谈自己的看法。

周老师在书中有这样的观点:做孩子的朋友,孩子也肯把自己当作朋友,乃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就是不把孩子当作宠物或者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疼爱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现在大多数与我一样的父母在家的时候就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爸妈的呵护中长大,现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往往有时就会对孩子过于溺爱,想要什么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容易让孩子形成骄纵跋扈的性格,固执,自我。对于属于孩子的事情,既不包办,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平和的心态对待。

儿子去年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对于画画和剪纸很感兴趣,可是他每次总是缠着让我帮他剪和画,我问他自己为什么不画呢,他说自己画得不好看,自己剪纸一剪就坏了,为这事我也很伤脑筋,孩子对于自己完全没有信心,后来我干脆买来一大叠画纸,蜡笔,剪刀,鼓励他自己随便尝试画和剪,有一天他很开心的拿来给我看他的作品,他把扑克牌里的图形很光滑额剪了下来,虽然是有点小破坏,家里也搞得一团糟,可是儿子这个进步可不小,独立的完成了开始他畏难的事情。周老师书中也提到,中国的孩子总是在父母的眼神下长大,所以仿佛总是长不大,不论大小事都依赖父母,不肯自己动脑动手,不敢自己做主。这并非是中国孩子的天性如此,这完全是后天教育的结果。而欧洲国家的父母同样也是爱孩子的,但他们同时又都极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简直视为子女教育的第一义。在他们看来,真爱孩子就应当使孩子离得开父母,离了父母仍有能力生活得好,这乃是常识。作为我们中国的父母,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独立精神和刚毅的性格,使他们将来有能力面对严峻环境的挑战。

周国平提倡还孩子一个真正的童年,的确,很多家长现在的观点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幼儿园开始就去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学下棋,学舞蹈,学画画,学讲故事等等,孩子这么小就投入到了可拍的竞争中去,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路走过去,为了拿到那张最后的文凭,不知道要经受多少作业和考试的折磨。这么美好的时期,它的价值完全被抹杀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为将来谋职做准备,但是,如今中国的教育体制,让家长和老师不能不这样去做,很难有其它的选择。但是对于中国现在这样的社会体制,这种教育制度是需要改,可是怎么改呢,有比这样更好地吗?高考这个门槛如果去除了就可以了,可是去除了之后怎么样去选拔人才,怎么样去进一步优化我们的教育制度,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作为老师的施教育者可以去解决的问题。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年,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对于孩子的期望应该只有两点,一是:平安。二是:身心健康的成长。至于孩子将来做什么,有无成就,我们大可不必要这么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这里还提到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可以从孩子出生那天起,坚持不懈的为孩子写日记,记录孩子的成长过程,这和周国平后面说到的坚持写日记也是一样的,这样做的时候,同时也是在对自己抚育孩子的经验进行反省和思考,被记录下来的不仅是我们观察孩子的学习做人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学习做父母的过程。这一份将来给孩子的珍贵礼物同时也是我们自己生命中一段重要历程的宝贵留念。这个观点我非常赞成。

爱的教育教师读书心得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这本书里处处洋溢着令人感动的爱。让我的感受很深。

这本书的小主人公是一位三年级的小学生——安利柯。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展此刻读者面前,每月都有一个故事,称作每月故事。它主要讲了安利柯从新学年开始一向到一学年的结束所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洛贝谛舍身救人,卡隆的高尚品德……但最令我感动的还是恩里科的妈妈。当她的孩子生病后,她无微不至的关怀着自我的孩子,她能够置自我的尊严于不顾,上街乞讨,甚至连自我的命都要搭进去了,也不在乎。

恩里科的妈妈是伟大的,我的妈妈也是伟大的。昔日,幼稚的我不理解妈妈的苦衷,不理解“打是亲,骂是爱”的真正含义,当母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时,还要为我生气,那谁还受得了呀!小时候,爸爸去出差了,妈妈每一天都要为了我忙来忙去,她那么忙,还会抽出时间来检查我的作业,为了上第二天的课,妈妈每一天晚上都要备课,晚上到了十二点钟时也还没有睡觉,早上到了十点多才有时间吃早餐,妈妈是多么的忙碌啊!也可见,妈妈是多么的爱我啊!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妈妈,每个人都感受过母爱,哪怕一点点。我想:妈妈是上帝赐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是谁把我们带到人世?是谁把我们抚养成人?又是谁给我们不厌其烦地讲述人生哲理?是母亲。她无私地为我们奉献自我的一生而不图一丝回报。当我完全感悟了这本书时,我才明白了原先自我体会到的母爱是那么浮浅。

没有什么爱能比母爱更加伟大,母爱是大公无私的、母爱是不求回报的、母爱是奉献到老的、母爱是无怨无悔的、母爱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和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