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言稿实用

时间:2023-06-25 08:50:00 作者:曹czj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言稿实用篇一

同志们:

刚才,xxx同志就《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若干措施》《关于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的若干措施》做了说明;xx同志总结安排了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我都赞同,请大家一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重大意义

“三农”工作是关系全局的“国之大者”、是应变保稳的基础支撑、是追赶超越的潜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之前,省委也召开了会议,xxx同志、xxx同志也分别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

二、聚焦目标任务,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开创“三农”工作的崭新局面

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要聚焦“衔接好”,聚力“固成果”。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十四五”时期一项重点工作。要落实“9932”工作要求。特别是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健全线上线下返贫致贫风险监测和核查机制,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机制不得空转,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要常态化落实驻村帮扶责任,加强新选派驻村干部、新提拔乡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政策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帮扶质量。要加强中央和省、市专项扶持资金倾斜支持,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

二要聚焦“产业强”,聚力“增质效”。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的首要任务。要围绕粮食安全,扛起政治责任,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手抓面积落实,一手抓高产创建,力争今年粮食面积达到xx万亩,总产稳定在xx万吨以上,坚决确保“端稳端好自己的饭碗”。要大力培育“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组织”,以“产业强社、能人兴社、改革优社、政策扶社”四大举措,发展年收入xx万元和xx万元以上的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要围绕品牌创建,实施“绿色产业”强链升级工程,茶、酒产业要建立和完善茶酒生产技术标准,加快茶酒产业科技示范园企业入驻,实现集群抱团发展;畜牧产业要按照“10个一”思路,着力扩能、提质、增效,尤其是奶牛产业要持续拓展“xx模式”,加快xx个乡村振兴养殖场建设;蔬菜产业要围绕“8个抓实”,实施精品蔬菜增收计划,建设大型蔬菜集散中心,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要提高棚栽蔬菜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推出更多像“xx菜”、xx果子等特色优势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唱响“xx蔬菜”品牌。

三是聚焦“品质好”,聚力“强保障”。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补齐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要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多规合一”,扎实做好xxx村、xxx村等20个村庄试点工作。要实施好“乡村建设十大项目”,构建“三环十横八纵”交通路网,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扩大农村养老日间照料中心覆盖范围,丰富拓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四是聚焦“生态美”,聚力“优环境”。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治十乱”行动,推行农村环卫一体化,探索污水治理市场化运作;加大绿化美化力度,评选十大“最美村庄”和“最美家庭”,打造美丽宜居示范村,着力改善农村面貌。要继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进改造率达到百分之百以,要建立粪污收集利用体系,实现厕所粪污收集处理资源化利用。要加强散煤治理、生物质禁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等工作,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双替代”,保证人民群众生活不受污染。

三、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关键,必须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压紧压实责任。全市各级党组织要坚决扛起“三农”工作政治责任,建立统一高效、分级负责、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实行“周调度”制度,推动任务清单化、工作具体化、时间节点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二是要持续强化保障。要扎实开展人才招引、资源招引活动,鼓励各类能人、技术人才回流乡村,参与乡村振兴、共建美好家园。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全面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

三是要坚持狠抓落实。要突出“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坚决纠治“庸懒散”作风顽疾。乡村振兴“总队长”要当好一线指挥员,各级干部要当好一线战斗员,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冲在一线、干在一线,不断提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良好作风。同志们,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奋力谱写xx“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言稿实用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全县乡村振兴工作宏伟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要集中力量、有序推进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总体来讲,就是要围绕“九个必须”抓具体抓深入。

第一,必须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一系列重要讲话要求抓具体抓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作出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产业振兴的要求;
提出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等人才振兴的要求;
提出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文化振兴的要求;
提出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生态振兴的要求;
提出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等组织振兴的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实施乡村振兴的根本遵循,我们必须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x实际结合起来抓具体抓深入,才能确保政治方向不偏、政治原则不违、政治路径不错。

第二,必须结合中央省市一系列乡村振兴文件要求抓具体抓深入。一要坚持总体要求不偏离。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体要求,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实现农村产业现代化、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二要坚持基本原则不动摇。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各项措施落地落实。三要坚持目标任务不降低。国家提出了“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总体目标任务,这次全会也明确了2020年、2022年、2025年的分期目标任务,必须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奋力冲刺,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劲懈怠、决不能有一毫一厘的降低标准。四要坚持政策支撑不掉链。要把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政策文件用活用足,找准产业的对接点、政策的对接点、资金的对接点、项目的对接点、空间的对接点,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政策、资金、项目和空间保障。

第三,必须结合“一城四基地”战略目标抓具体抓深入。一要在助推一城四基地中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是实现“一城四基地”的核心和基础,我们要以产业振兴为打造贵州重点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和世界锌硒茶生产基地提供支撑;
我们要以生态振兴为打造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国家森林康养小城创造条件;
我们要以人才振兴为打造“一城四基地”提供人才保障。二要以一城四基地引领乡村振兴。“一城四基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擎,要通过“一城四基地”的方向引领、项目支撑、政策捆绑来推动乡村振兴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第四,必须结合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抓具体抓深入。一要与“十三五”规划相衔接。要认真总结“十三五”规划实施的成效和问题,找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民生事业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在“十四五”规划中,要着力补齐短板、做强长板,保持规划的连续性、一贯性和严肃性。二要与国家省市规划相衔接。必须树立“一张图”“一盘棋”的思想,决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自成一套,既要立足x思考x,又要跳出x思考x,将x的乡村振兴融入全市、全省、全国的规划中去,找准x的定位,科学编制“十四五”乡村振兴规划。三要与x的比较优势相衔接。x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就是绿色、生态、有机,要坚持把这些比较优势贯穿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全领域。在实施“三化”的过程中,要把“双有机”战略和3个“2+n”主导产业融进去,在实施“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的过程中,要把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摆进去。

第五,必须聚焦讲话、意见、清单抓具体抓深入。一是要深刻理解讲话明方向。继松书记的讲话目标明确、分析透彻、安排具体、措施得力,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实践性和操作性。各级各部门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精准落实,做到一门心思抓到底,一个步子跟到底,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狠劲干到底。二是要全面落实《意见》求实效。各级各部门必须对标《意见》提出的“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列出时间表、任务图、责任人,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扎实推进。三是要快速转换清单抓落地。《意见》中拟定的x个项目清单是乡村振兴的最终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必须紧盯这x个项目转化为有效投资精准发力,将每个项目都分解到单位、分解到人,一个一个抓好落实,想尽千方百计让每一个项目都能成为现实、都能发挥实效。

第六,必须聚焦城区、园区、景区、坝区“四区联动”抓具体抓深入。一是规划要联动。乡村振兴规划要与“四区”规划以及国土空间、重点产业、城镇、旅游等专项规划相互联动、相互衔接,确保步调一致、目标一致。二是产业要联动。乡村与“四区”在产业上要联动发展,要坚持农工旅一体化、农商旅一体化、农城旅一体化、农康旅一体化,以实施“四引四变”和打造“三园一栈”为突破口,将农村与城市融合发展、互动发展,将农业与加工业、康养业、旅游业联动发展、互补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产协调联动融合发展。三是利益要联动。乡村与“四区”效益要同步提升,要聚焦坝区,做优一产,以坝夯农;
要聚焦园区,做强二产,以工富农;
要聚焦景区,做活三产,以旅强农;
要聚焦城区,做大市场,以城带乡,实现发展成果互享、发展红利互惠。四是政策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各项政策要深化融合、立体联动,纵向上务必要更快、更准、更稳地接好“天线”,紧密联动对接中央、省、市的相关政策;
横向上务必要打通各部门之间、城乡之间的“信息孤岛”,将支持“四区平台”建设的各项政策和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五是机制要联动。乡村振兴与“四区平台”建设要一体推进,要建立健全运行调度的联动机制、监督检查的联动机制、人才队伍的联动机制、资金保障的联动机制、宣传报道的联动机制、评估考核的联动机制,确保建设“四区平台”与推进乡村振兴同步发展、联动发展、融合发展。

第七,必须聚焦引资、融资、投资“三资破题”抓具体抓深入。一是围绕优势产业招大引强。不断放大资源禀赋优势,围绕农业“3+n”、工业“2+n”、三产“2+n”主导产业,精准发力、精准招商,为乡村振兴“造血”输氧。二是围绕资源资产放大杠杆。要充分整合农村优质资源资产,盘活现有闲置资源资产,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撬动银行资金服务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添油”助力。三是围绕短板与产业向上争资。紧盯政策导向、产业方向和短板弱项,精准谋划项目、主动对接政策、积极争取资金,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拉长主导产业长板,为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第八,必须聚焦政治、经济、社会“三大引领”抓具体抓深入。一是发挥村级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主心骨”作用,积极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乡村振兴共商共建共享模式,确保乡村发展有人带、工作有人干。二是发挥村级合作社“经济引领”作用。按照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和“四新一高”发展思路,全面推进“村社合一”,突出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主体培育,舞活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让合作社发展有劲头,让村集体经济有龙头,让老百姓致富有看头。三是发挥村民自治“社会引领”作用。要强化自治、德治、法治、礼治、智治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特别要发挥好村民议事会的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

第九,必须聚焦决策力、执行力、管控力、服务力“四力提升”抓具体抓深入。一是践行“六大思维”提高决策力。始终坚持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精准思维、底线思维来指导工作,统筹推进“五大工程”“五大建设”“五大升级”,确保政治正确、法律正确、方法正确。二是践行“五步工作法”提高执行力。始终坚持把一抓到底、紧追不舍作为抓落实的根本原则,认真践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确保有令则行、立说立行、有禁则止。三是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提高管控力。始终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深入践行“县作风六条规定”要求,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确保政令畅通、风险可控、目标可达。四是践行“营商八条”“招商十条”提高服务力。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引擎,认真落实“营商八条”和“招商十条”规定,全力营造法治化、开放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确保以人为本、有求必应、运转高效。

同志们,推进乡村振兴的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征途就在脚下,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以蓬勃向上、克难攻坚的精神状态,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历史担当,以奋勇直前、不怕牺牲的战斗姿态,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中奋勇争先,在“勇攀高峰、挑战极限”中全力冲刺,奋力谱写x乡村振兴新篇章!

;

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言稿实用篇三

各位委员,同志们:

近期,全国政协、省政协聚焦“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召开系列会议,对相关工作作了安排部署。5月24日,全国政协召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专题协商会,汪洋主席强调,要因地制宜、稳中求进,持续推动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5月11日,省政协召开全省政协系统开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动员部署会并印发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双助”活动具体工作。

4月6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实施意见》,推出30项重大举措。x月x日,**在市级领导干部和县处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上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起点上的新任务,要认真思考、精心谋划、全力落实。《乡村振兴促进法》也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

系列会议作出的部署要求,以及《乡村振兴促进法》的实施,充分表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就是要通过协商,进一步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

刚才,**副市长介绍了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情况,委员代表与市级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进行了坦诚、热烈、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田文平常委对下一步工作谈了很好的意见。我们看到,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谋划深、抓得紧、干得实,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天的这次专题会议,通过协商交流,形成了协商共识,达到了协商目的,效果很好。

一是形成了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根本,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的共识。要紧紧围绕全市“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加快实施100万头**黑猪产业化、资中血橙“双3计划·百亿产业”等项目,大力培育无花果、特色水产、中药材等产业,不断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村集体经济。要根据乡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落实,强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作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造“甜城味”等区域公用品牌,通过网络直播带货等形式实施消费帮扶,促进我市乡村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形成了以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为关键,健全完善农村保障体系的共识。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进一步落实市、县、镇、村监测责任主体,坚持动态监测和及时帮扶相结合,守住不返贫底线。要健全社会兜底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社会救助资源,加强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力度。要进一步完善“**就业”用工信息平台,延续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示范基地优惠政策,大力开发农村公益性岗位,让更多脱贫人口就业更稳定、收入有保障。

三是形成了以促进宜居宜业宜游宜养为目标,全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共识。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序推进灌溉水渠、产业路、旅游路等水利、交通类涉农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五清”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要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农村学校布局,推进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探索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要加大人才、资金、社会福利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建设。

四是形成了以加快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重点,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乡村治理体系的共识。要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切实为基层减负,统筹推进乡村综治中心、基层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常态化推进农村地区扫黑除恶,深化“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提高基层治理水平。

这些协商共识紧贴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在巩固拓展我市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进行了深化,有极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下来后,市政协地联委、农业农村委要认真收集总结此次专题协商会的成果,仔细梳理形成协商意见,按程序送市委市政府作工作参考。

各位委员,同志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开展“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专项活动是“十四五”期间全省政协系统的一件大事。党委号召,政协行动。全市政协各级组织和全体政协委员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充分发挥政协独特优势,持续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要聚焦有效衔接四项重点工作积极履职。聚焦助力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口就业、协力健全完善保障体系、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加强调研、视察、协商、监督,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智力支持、凝聚强大合力。

二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助推乡村振兴。建好用好“有事来协商·甜城协商会”平台,以“切口小、发力准、效果好”的标准关注“三农”工作具体问题,结合我市政协“助力巩固脱贫、助推乡村振兴”行动,加快建设“有事来协商”县、镇、村级平台,建立健全乡镇(街道)政协工作联络机制,常态化开展好各类协商活动,促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三要凝聚各方力量提升“双助行动”成效。对“双助行动”10个联系村,要按照前期编制的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补齐短板,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打造**样板。市、县(市、区)两级政协要加强资源和力量整合、后勤保障,延续“我为脱贫攻坚做件事”“六送”活动的好做法,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为委员参与“助力行动”搭建平台;全体委员要立足发挥“三大作用”,深入基层、走进一线,积极建诤言、献良策,尤其是农业、科技等界别和县(市、区)政协委员,对基层和农业农村工作情况更为熟悉,要根据自身优势提出更加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好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我市“双助行动”的社会影响力,汇聚全社会助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各位委员,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精辟阐述了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定贯彻到全市政协“双助行动”的各方面全进程,认真履职、积极建言、务实出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为加快建设**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言稿实用篇四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前不久,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省委书记x、省长x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总结了五年来全省乡村振兴工作,对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具体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走好x乡村振兴之路。下面,就做好我市x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第一,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定位。就是坚持把解决好乡村振兴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稳安天下。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中,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么建设乡村,始终是一个历史性课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带领亿万农民求解放,紧紧地把广大农民团结在党的周围,为革命胜利提供了重要力量。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发展集体经济,努力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改革率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打响了第一枪,由此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农业农村、城乡社会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从“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重要论断,到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乡村振兴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告诫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到坚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从划定农村改革的方向和底线,到强调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等等,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并将其确定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工作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准确把握乡村振兴工作新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把我们党对乡村振兴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境界,是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被庄严写入党章,成为新时代全党共同意志、共同行动。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

第二,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蓝图。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乡村振兴是一次战略上的转型和升级,它比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不仅包括经济、社会转型,还包括科技、教育和文化复兴,是一次农业的全面转型、农村的全面发展、农民的全面进步。要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有着比较扎实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着力发挥x优势打好“四张牌”,坚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我市各项事业又好又快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常年粮食产量达到x亿斤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x%以上,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目前全市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达到x万亩,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x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x家,年实现总产值x亿元,“三品一标”产品达到x个,居全省第一位。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本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x万个,供销、农垦、林场改革稳步推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提升。x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农民收入增速连年高于城镇居民,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层基础进一步稳固。创新实施“三·五”基层工作日制度,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良好基础、积累了有益经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还任重道远。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不充分问题。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就必须更加重视乡村振兴工作和乡村发展。以乡村全面振兴的要求审视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我们和全省一样也面临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体量大但没有做强。虽然说x是农业大市,但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农业结构不优,农产品产量大但优质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业体量大但精深加工少,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强;
传统农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转变,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
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由农业大市转变为农业强市还任重道远。二是农民持续增收但仍不富裕。尽管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都在以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但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农民收入只有城镇居民收入的x%,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x、x个百分点,位居全省倒数第二,城乡二元结构还比较明显;
农民务工环境趋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足,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后劲不足。全市还有x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还很重。三是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但仍然不美。农村基础设施的历史欠账仍然很多,公共服务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反差比较大,农村垃圾、污水缺乏有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下大力气解决,推动我市乡村振兴工作平稳健康发展。

第三,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目标。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到x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x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x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围绕这一新目标和时间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乡村振兴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马上办抓落实,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是:一是坚持党管农村工作的原则。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二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把乡村振兴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乡村振兴作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三是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四是坚持乡村全面振兴的原则。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种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协调推进。五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原则。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补、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六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解决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七是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的特征,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梯次推进,久久为功。

第四,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形势。就是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乡村振兴工作、乡村振兴面临形势正发生深刻变化,呈现许多新情况新特点。一是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农产品消费需求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满足吃饱饭,而是要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造成部分农产品库存大幅增加而优质产品需求得不到满足,调优农业结构迫在眉睫。二是农业发展导向发生了变化,已由增产导向转变为提质导向。一方面,我国粮食连年增产,库存压力加大,同时国际市场大宗农产品价格较低,形成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
另一方面,在一系列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总体呈上涨趋势,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三是科技兴农着力点发生了变化,已由主要推动高产转变为带动农业革命性突破和产业格局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生物育种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催生智慧农业、智能装备等产业异军突起,正在深刻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流通和产业组织形式。四是城乡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二元结构转变为加快融合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不断增强,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和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条件逐步具备;
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阻碍城乡之间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合理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五是农业劳动力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已由大量富余转变为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既为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带来农业生产者素质结构性下降,呈现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趋势,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比较普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乡村振兴工作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必须用新的思维和方式去谋划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第五,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主要包括七项内容:一是重塑城乡关系,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使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形成,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二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走共同富裕之路;
三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走质量兴农之路;
四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五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六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七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七条道路”,不仅引领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也为乡村振兴赋予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深厚内涵。只有把这些具体部署落到实处,才能激发振兴乡村的强大推动力。

第六,要深刻认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政策。就是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x年的政策,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放管服”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和歧视。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农村振兴。开拓投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乡村振兴倾斜。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振兴乡村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支持,更离不开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健全的制度保障。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制度,要抓住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机遇,通过有效的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畅通瘀堵、破除壁垒、理顺关系、打通经络,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的动力支撑和制度保障。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同时,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日益健全,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更加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活条件将加快改善,乡村振兴有比较好的物质条件。此外,我们有独特的优势条件,除区位交通优势之外,我市人口较多,收入不断增长,消费空间巨大,农村投资需求旺盛,随着农村丰富资源要素和现代科技的结合,必将催生新的增长点,乡村振兴的市场潜力将不断释放。总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x有基础、有优势、有需求、有条件,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信心、下定决心,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坚定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书写新时代我市乡村振兴工作新篇章。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抓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问题

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一会建慧市长还要作具体部署,我就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强调几个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一,什么样的乡村才算振兴?乡村振兴的标志:一是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基础上,乡村产业向多样化发展,乡村经济向多元化发展,乡村就业创业机会增多;
二是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城乡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
三是乡村的功能价值日益凸显,吸引力显著增强,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局面缓解。首先,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摆脱不了贫困,振兴就无从谈起。我市是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辖市,所辖六个县都是贫困县,精准脱贫已经到了大规模攻城拔寨的时候。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坚决克服厌战情绪、畏难情绪、松懈情绪,一鼓作气、马不停蹄向前推进,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持续在精准识别、精准扶持、精准退出上下功夫,以狠抓作风转变促脱贫攻坚,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确保今年六个县全部按照原定计划达到脱贫摘帽标准,确保到x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突出抓好产业扶贫,重点实施好特色产业带动,建立好贫困户与带贫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统筹推进好扶贫车间和光伏电站建设,为贫困村建立稳定的集体收入。要以“九大工程”和“六改工程”为载体,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变贫困村和贫困户面貌。其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兴,百业兴。要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突出位置,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始终坚持“质量兴农、效益优先、绿色导向”三原则,按照“提质增效转方式、稳夏调秋促增收”的基本思路,重点推进“四优四化”,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村呈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的新景象。要在稳定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高标准粮田建设。要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大对夏邑食用菌、柘城三樱椒、宁陵金顶谢花酥梨、民权河蟹、梁园代庄草莓等知名公用农产品品牌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优质农产品产出来,把知名品牌树起来。要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将农业培育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要促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林牧渔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业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要推动农业生产向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聚集,推动先进要素向产业园聚集,让农业有文化说头、景观看头、休闲玩头,让农民有更多赚头。其三,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生态宜居是乡村建设理念的升华,蕴含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关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意味着农村不能再延续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的状况。要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就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注重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把农耕文明的精华和现代文明的精华有机结合起来,使传统村落、自然风貌、文化保护和生态宜居诸多因素有机结合在一起。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其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农耕文明是华夏历史文明的血脉,是乡风文明的根和魂。吃苦耐劳、勤俭朴实、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父慈子孝、耕读传家、守土敬业等等,成为广泛久远的文化集成和中原文化的核心内涵,也是x“重厚多君子”优秀古都城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x好人”文化不断生发壮大的深厚土壤。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传承好、创新好这些优秀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让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要充分发挥x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使农民综合素质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其五,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层基础,是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有效治理,需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其中,自治为本、德治为基、法治为要,只有“三治并举”、有机结合,才能让自治运行更加高效、法治建设在村庄落地生根、道德建设真正融入村民日常生活,农村才会更加和谐、安定有序。要把加强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农村和谐发展。要推进乡村平安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尤其是春节临近,大量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农村不安全稳定因素凸显。我们要结合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全面开展排查化解治理,避免家庭暴力和民转刑案件发生,建设平安乡村,提升群众安全感。对因工作失职失责导致安全稳定案事件发生的,市委将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坚决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其六,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收入差距总体缩小,但农民增收基础还比较脆弱,农村民生短板还很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顺应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好势头;
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人、地、钱要素供给,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
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织密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全方位缩小城乡差距,让广大农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第二,怎样推动乡村振兴?一要规划先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建设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乡村居民住房条件极大改善,生活品质极大提升。农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居住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改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规划先行,针对乡村资源要素的配置、土地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及经济、生态、社会的发展,制定好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规划,既突出功能统筹、产业融合,又强调生态文明和城乡共融发展,做好人与自然、资源与生态、发展与环境的融合,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长远性,让规划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为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二要激活主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好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必须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为了农民、依靠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只有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利益、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广大农民振兴乡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才能真正达成。三要循序渐进。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乡村振兴按“三步走”战略部署,x年全面建成,这一战略设计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视为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在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城镇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并没有发生转变。要按照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和阶段划分,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避免一哄而上,要有战略定力,有历史耐心。

第三,推动乡村振兴的钱从哪来?一要整合财政资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乡村振兴倾斜。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探索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的意见》,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作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优化财政支农投入供给,加强财政支农政策顶层设计,理顺涉农资金管理体系,创新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切实提升国家支农政策效果和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二要创新农村金融。金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要完善我市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要坚持农村金融改革正确方向,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需求,逐步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三要吸引工商资本下乡。工商资本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中的大部分从农村走出来,天然的熟悉农业、亲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资源和机遇。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为他们返乡干事创业带来了机会。过去,工商资本下乡面临的条条框框多,参与度不高,农村建设更多依靠财政投入和集体经济内部积累。如今,中央鼓励工商资本下乡,我们在设置好保护农民权益的防火墙的前提下,搭建好桥梁和舞台,稳定政策预期,优化投资环境,遵循市场规律,让更多的工商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大有作为。四要汇集全社会力量。要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技能人才等,通过各种方式回馈故里建设乡村。

第四,靠什么来推动乡村振兴?一要落实党管农村的基本原则。党在农村工作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党管农村的原则不能放松、力度不能削弱,党领导乡村振兴工作的干部队伍要配优配强。党委、政府一把手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责任人,要按照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来抓乡村振兴工作。要切实加强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部门建设,做好党的农村工作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工作,充分发挥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能。二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伍。要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加强乡村振兴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拓宽县级乡村振兴工作部门和乡镇干部的来源渠道,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一线倾斜流动的用人导向。三要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加快培育新型农民,以提高农民、扶持农民、富裕农民为方向,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养职业农民为重点,通过培训提高、发展培育,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要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队伍,提升自主研发、成果转化、农技服务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强大而持久的驱动力。要巩固、壮大、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职业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农民创业创新,确保农业“后继有人”。四要引导返乡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等人才到农村创业。农民工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着农村生长的背景,有着城市生活的经历,我们要用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吸引他们返乡创业,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从资金支持、政策保障、财政优惠、公共服务、投资环境等各个方面,为乡村人才引进建立全面的保障体系,充分调动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第五,如何建立推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一要落实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x年政策。处理好农民和土地之间的关系,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做好相关政策和法律宣传工作,完善配套措施,把这一政策落实好,确保农民享有更加稳定有保障的土地权益。二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依法赋予农民对承包地的占有、使用、收益、流转权能,更好地用活土地经营权。中央提出,要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个难得的机遇和契机,我们一定要搞好谋划。在征地制度改革方面,中央强调现在到了该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乡村振兴的时候了,要解决土地增值收益长期“取之于农,用之于城”的问题,破解“农村的地自己用不上、用不好”的困局。我们在做盘活农村土地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这个大方向,将土地增值收益更多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三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持续抓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中央部署适时在全市推开,重点抓好清产核资、身份确认、股份量化工作,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收益。四要创新农业经营方式。要处理好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扶持小农生产的关系,立足资源禀赋,在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上坚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的引领作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推进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适度扩大规模经营。要保护好小农户利益,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让小农户在进入规模经营、现代生产中更好分享成果。要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建设覆盖农业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衔接。

第六,如何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首先,观念上要重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乡村振兴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工业农业一起抓、坚持城市农村一起抓,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其次,行动上要参与。要发挥党政机关、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的优势和力量,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等的积极作用,吸引各行各业人士投身乡村振兴运动。要研究制定管理办法,鼓励或支持各方人士回乡下乡任职、创业,投身乡村振兴运动,确保对乡村振兴敢于建言、勇于投身、乐于奉献的各行各业人士在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不吃亏,形成以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为荣的社会风尚。其三,理论上要指导。要建立乡村振兴专家决策咨询制度,组织专门人员加强乡村振兴理论研究,不断提升乡村振兴的理论水平。要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为“智力池”和“思想工厂”的作用。积极鼓励专家智库在乡村振兴理论与政策、城乡融合与减贫、产业发展、生态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建言献策,为各地各部门提供决策建议和智力支持。其四,舆论上要引导。加大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力度,充分运用广播、电视、微信、微博等各类媒体,全面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政策举措。要及时总结提炼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好的经验做法,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引导主流媒体深度、广泛报道,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强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领导,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第一,要完善党委领导乡村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要坚持党委把方向、出主意,政府做规划、抓落实,健全党委全面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建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责任制,压实党委政府一把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特别是县委书记要下大力气抓好乡村振兴工作,当好乡村振兴“一线总指挥”。要建立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第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要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持续推动工作中心向基层转移、工作力量向基层下沉、政策资源向基层倾斜,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利用村“两委”班子换届的机会,选出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社会认可的村“两委”班子,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要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确保基层党组织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有制度理事。

第三,要持续践行“马上办抓落实”。要坚持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四个总”工作要求,以落实“三·五”基层工作日为载体,大力践行“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着力解决农村基层存在的农民增收脱贫、基层矛盾化解、班子建设、群众办事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法治建设薄弱等问题,做到矛盾在基层化解、问题在基层解决、工作在基层推进,实现全市x个村(社区)支部联系干部全覆盖,实现全市x个基层支部作用发挥全覆盖。要以狠抓项目引进和建设为总抓手,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等“x+n”行动计划,实行项目化管理。目前,各县(区)、各乡镇要着力抓好的事情,主要包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四优四化”行动、扶贫车间、无害化厕所建设、镇(区)卫生整治、农村土地空闲地整治、“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脱贫攻坚“六改一增”和“九大工程”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等。同时,要将乡村振兴每项工作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项目,使每项工作任务更加清晰、责任更加明确、要求更加具体。要提高领导农村工作的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农村走一走,多到农家看一看,了解民情、汇集民智,做到懂乡村振兴工作、会抓乡村振兴工作,成为乡村振兴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既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又查认识、查责任、查作风,努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做好新时代我市乡村振兴工作,让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赶上来,让美丽乡村成为美丽x的鲜明底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会议发言稿实用篇五

同志们:

2月25日,党中央隆重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4月25—2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西视察,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5月7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大会,回顾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脱贫攻坚奋斗历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出了部署。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主要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全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大会精神,回顾总结我市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激励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为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加快打造引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而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使命,克难攻坚、接续奋斗,持续推进中国减贫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永恒丰碑,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的伟大传奇,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凡的政治智慧、真挚的为民情怀、强烈的历史担当,彰显了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彰显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无比温暖。广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思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在国家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连续5年获得综合评价“好”等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广西答卷,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

南宁的脱贫实践,是全国、全区脱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是中国减贫奇迹的实际体现。2015年底,经过精准识别,我市共有上林、马山、隆安三个国家级贫困县,邕宁区一个自治区级贫困区,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

这些年来,在党中央、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来抓,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坚持“跟上、盯住、办好”,尽锐出战、精准发力,实现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42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南宁这个全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书写了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必将在南宁的发展历史进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都有了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据统计,南宁市2013年以来实现的脱贫人口超过60万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9408元增加至2020年的16130元、增幅达71.4%,脱贫群众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累计完成贫困村通屯道路建设8323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屯)通生活用电、光纤宽带和4g网络;实现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双清零”工作目标并持续保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学历教育和普通高校本科学历教育达6.5万人次以上;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均能通过医保“村医通”直接结算医疗费用;贫困人口全部落实“198”医保政策,9.6万名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完成6.3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和2.04万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6025个,惠及农村人口达388.44万人。农村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住房难、吃水难等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

——农村特色产业长足发展。建成428个贫困村特色产业扶贫示范园,实现所有贫困村全覆盖,重点扶持桑蚕、晚熟柑橘、香樟、家禽、草食动物等五大产业和贫困村“3+1”特色产业,火龙果、沃柑、香蕉、茉莉花、香米、甜玉米、肉牛、黑山羊等特色扶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建成扶贫车间351家,为6188名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我市实现了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创建全覆盖,农村电商覆盖率达90%,2020年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超30亿元。乡村农文体旅加快发展、融合共兴,建成广西星级乡村旅游示范区65家、广西星级农家乐91家、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5家。

——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脱贫群众中存在的“等靠要”陈旧思想得到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洗礼,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积极转变,26.69万名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4000多名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4800多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脱贫光荣”理念深入人心。一部分贫困户自己脱贫后,积极回馈社会,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带动周边村屯贫困户一起走上脱贫致富路。首府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进一步提振了自立自强、奋发进取的精气神。

——党的基层基础持续夯实。从严落实“四级书记抓扶贫”,建立市领导挂点联系制度,成立市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靠前指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坚持“四个一线”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鲜明导向,保持贫困县以及所辖乡镇党政正职整体稳定,让干部心无旁骛抓扶贫。精准选派1000多名第一书记、9900多名工作队员,安排4.26万名“一帮一联”干部驻村入户开展帮扶,广大扶贫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用他们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基层党建促脱贫攻坚能力水平进一步提升。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总收入超6.54亿元,村集体收入平均约42万元,村级党组织的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进一步坚定。

脱贫攻坚的成就令人倍感自豪,脱贫攻坚的艰辛令人难以忘怀。全市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尽锐出战、持续发力,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攻坚的良好格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扶贫一线干部忠诚履职尽责,舍生忘死、无怨无悔,舍小家为大家,用心精准帮扶,用情感化群众,用力破解难题,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社会各界特别是帮扶企业倾力相助、和衷共济,通过就业帮扶、产业扶贫、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多种形式参与脱贫攻坚,以扶贫善举彰显社会大爱。广东省、茂名市认真落实粤桂扶贫协作部署,从资金、项目、人才、就业等方面予以我市鼎力支持,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对南宁人民的真挚感情。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脱贫攻坚大战中,每一位参与者都了不起,每一位奉献者都是英雄。特别是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有18名同志将宝贵生命奉献给了脱贫攻坚伟大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在壮乡首府儿女心中矗立起了新时代不朽的精神丰碑!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南宁市脱贫攻坚作出贡献的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农村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科技特派员、志愿者,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市脱贫攻坚事业的中央单位、区直部门、广东省和茂名市、驻邕部队,表示衷心感谢!

同志们!

回顾这伟大的脱贫攻坚奋斗历程,经过大战大考,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收获了深刻启示:

——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政治优势。全市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实际行动,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强化“四级书记抓扶贫”,深入实施“先锋引领·脱贫攻坚”行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强战斗堡垒,让党员干部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队,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我们用好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个制胜法宝,整合各方资源,倾尽所有、用尽所能,推动资金、人才、技术等向贫困地区集聚,其中“十三五”期间全市共筹措落实各级扶贫资金133.16亿元,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一定能够从容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办成更多像脱贫攻坚这样的大事难事,不断开创首府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必须践行为民宗旨,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急难愁盼”,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全面补齐短板弱项。我们坚持扶志扶智,强化脱贫攻坚感恩教育,加强就业创业技术技能培训,引导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解决好群众所急所盼所思所忧,就一定能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发展奇迹。

——必须紧密团结协作,汇聚强大力量。我们大力弘扬和衷共济、团结协作精神,发挥好人大、政协及各民主党派、群团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爱贫困群众、关心减贫事业、投身脱贫行动,扎实推动粤桂扶贫协作、定点帮扶等工作,构建起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引领市场、社会协同发力,形成了齐心协力扶贫济困的生动局面。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全社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充分激发出来,就一定能汇聚起推动首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

——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施策。我们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把精准扶贫方略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围绕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重点问题,结合实际采取最严格的识别方法、制定最严格的考核标准、实行最严格的退出机制,出台“1+10”政策文件,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七个一批”“七大工程”,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对症下药、靶向治疗、扶到根上,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精准、精确、精细,采取务实管用的举措,就一定能不断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推动首府全方位“强”起来。

——必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担当实干。我们始终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结合工作实际深化改革,采取一系列有力有效措施办法,在全国首创市级脱贫攻坚战前线指挥部工作指挥机制、运用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深入实施“强基础、补短板”专项行动,建立完善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了“双培双带双促”扶贫模式等一批在全区乃至全国推广的经验做法,有力推动全市脱贫攻坚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大力实施基层干部工资待遇正常增长、松绑减负、容错纠错等关心关爱措施,全面实施“四个一线”特别是脱贫攻坚一线选人用人制度,出台党内法规深入治理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好红黑榜和问责约谈制度,极大提振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一批“猛将”“闯将”“干将”在脱贫一线倾情奉献、建功立业。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担当实干、善作善成,充分调动干部队伍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一定能不断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我们决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扎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我们要用足用好五年“过渡期”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群众“扶上马、送一程”,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要加强对易返贫人口监测,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动态监测,健全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好分层分类帮扶救助。要持续抓好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脱贫人口稳岗就业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巩固脱贫成效的内生动力。要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特别是隆安震东集中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下更大功夫抓好产业发展、就业帮扶、拆旧复垦、设施完善、社区治理等工作,促进搬迁群众融入当地生活,确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我们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在塑造乡村“形、实、魂”上持续发力,推动我市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快建立健全责任落实机制,坚持四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职责,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强化乡村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快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加快推动优质粮食、糖料蔗、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精心培育更多有竞争力的“邕系”农业品牌,扎实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要深入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矢志不渝推动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再次强调,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全市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现实难题,下大力气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让广大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过上高品质的生活,让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同志们!

过往可鉴,当下可为,未来可期。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善作善成、造福于民,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落实强首府战略,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