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

时间:2023-07-12 10:32:25 作者:储xy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一

美国的卡内基工业大学曾分析过一万名在事业上卓有成就者的档案,结论是:知识和专门技术在这些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百分之十五,而百分之八十五的成功因素取决于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事业成败与否,人际关系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传统观念,无形之中疏远了师生关系,影响了教学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才能实现双赢,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既要在学生中有威信,又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平等、发展的精神。 在师生共同建立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必然受到来自各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姑从以下方面作些探 讨。

(1 )树立威信

“人不可貌相”这一古训虽为古今中外东西方人士所普遍接受并认可,但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不 由自主的“背道而驰”。人们不得不承认,天生丽质者无论在家庭或社会上确实具有一种令常人自叹弗如的魅 力。 “美貌的心理效应 ”是客观存在的,“以貌取人”是普遍的社会现象不足为奇,只不过是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所以有经验的教师都会十分注重个人的仪表形象。

其次,更要注重加强自身文化修养,提高文化素质,塑造美的气质 ,表现出优雅的举止、风度。再次 ,教师要注重上好第一次课,组织好第一次活动。随着师生双方熟识成度增强,感情加深,双方的相互认知又 进一步趋向深刻和稳定,师生交往的态度变得更加坚定,因此易建立稳固良好的师生关系。

(2)注意完善个性

要襟怀坦荡。“教室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对学生所犯错误要有宽容之心。要耐心教导,帮助他认识自身的错误之所在,并且有的学生可能会再犯,不要一味指责批评,而要给他多一些的机会去改正。只有这样才会最终赢得学生的信服。就象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次又一次的原谅孟获的来犯,终于感动了孟获,使其俯首称臣。诸葛亮的做法是理智的,值得老师们借鉴。

要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对学生的爱,有的教师很含蓄的埋在心里,这样学生也许并不知道,误以为老师不爱他们,当然也不会领情。而只有大胆地表现出他们的爱,在细节中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如绵绵春雨一样滋润他们的心田,他们一定会以爱来回报你。美国著名教育家约弗夫调查表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成正比。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越高,越喜欢这位教师,他们对相应的学科兴趣越大。教师要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主动融入到学生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加深情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尊重学生的人格,这种尊重既表现在对学生独特个性行为的接纳和需要的满足,又表现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充分自由的表现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体验到自己作为人的一种尊严感和幸福感。

(3)采取民主的方法进行领导、管理、教学

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民主思想要求教师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每个都有特定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要求。师生应该是思想上互相交流,心灵互通的同志和朋友。陶行知“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轻松、积极、民主平等的环境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人,主动的地位中,学生才乐于、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异想天开,进行创新。

(4)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一定要注意增加与学生主动交流的次数。“仅仅以书本知识为目的的应试教育遗忘了师生交往中以成人为目的的真正学习,造成师生交往意义的失落。素质教育把教育过程看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教师一方面要注意增加与学生交 往的时间次数,通过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伦理道德的教育感染来影响学生,但同时也从学生的言 谈及目光交流中了解到学生对教师信任与钦佩,从而激发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业务上更加精 益求精。同理学生从教师那儿体验到关心、爱护、帮助、信任也就更加激发自己加倍努力、刻苦学习,也就更 关心自己的品格、才能、意志力的发展,达到自我实现。教师另一方面要减小与学生交往的空间,可采取一些 必要的措施,如在课堂上来回走动巡视,减小与教室后边学生交往的空间,定期让学生交换座位,改善因座位 在后边的学生与教师交往频度低的负面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全面发展,是教师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作为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要慎重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使“教者乐其教,学者乐其学”,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二

一、资源共享的凤鸣校园网

我们家长通过校园网对学校的发展、面貌有一个全面立体的认识。能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安排,知道近期学校要开展哪些活动,学校即时发布的公告。网站设有好多栏目,如“雁过留声”、“家长学校”、“校长信箱”等等,让家长们能畅所欲言,及时和学校沟通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二、独一无二的班级博客

在班级的博客上,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老师更像妈妈一样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老师将孩子们在学校生活学习的点点滴滴,用相机拍摄下来挂在网上,使我们更全面详细地了解到孩子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每一阶段的学习结束,老师都会在博客上公布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让我们知道自己孩子每阶段学习上的不足和取得的进步。这样在下一阶段中,我们会及时配合老师,引导孩子更快地调整学习状况,有益地良性发展。

当我们做家长的在家与孩子发生争执,或遇上教育孩子的难题时,我们也是通过博客向老师咨询求教。每次都会得到老师真诚热心地帮助,问题很快地解决了。同时也能让家长和老师“换位思考”,家长更能体会老师的辛苦和难处,老师也能了解孩子的心理波动状况。这样通过博客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通过博客我认识了班上同学们的家长,我们家长们也能彼此熟悉更好地沟通。平时有机会我们做家长地会带着孩子相聚在一起,让孩子们亲密接触大自然,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同时能提高孩子的交际和表达能力,也能使他们在学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家长们也能在一起互相交流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互相取经彼此借鉴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扩大家庭教育的氛围。

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接触电脑和网络,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与同学们在博客上交流,增进他和同学们的深厚友情;在博客上发表一些自己写的做的作品,提高他的学习热情,增强他对自己的信心。让孩子们对电脑和网络有个健康地理性地认识,这样他就不易沉溺于网络中不能自拔。

三、相互关联的博客群体

我们通过学校校园网链接到其他班级的博客。可以了解到同年级的其他班和高年级的其他班的各类信息。通过校园网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我们凤鸣实验小学的家长和学生们成为一个小社会团体,围绕着学校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学校的教育方针和指导思想为中心,我们共同推动学生的素质教育,让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在此感谢学校老师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所做的一切工作。正因为有了您们辛勤的付出,我们的孩子才会学习生活地更轻松,更愉快。谢谢您们!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三

温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道: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潜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就应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潜力的培养。就应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向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务必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资料、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总理问,为什么素质教育强调了多年,到此刻成效还不够明显?这让我想到了1988年《上海教育》杂志发表的那篇题为《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的文章。从那时算起,素质教育的呼唤已在我国教育界回荡超过20年。时间真的很长了。

我曾与同学们算了一笔人生与社会发展的账:从此刻开始到40岁,还有20多年的时间。中小学教育要着眼于20年后,为40岁做准备,为学生留下终身受用的素质。如果我们的教师都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备课、思考教案、研究每一节课,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思考,构成对科学文化深深的依恋,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个层次,可能给学生留下最可宝贵的东西。

学生是生龙活虎的、富有个性的。如果只用表此刻纸面上、试卷上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只用一把尺子来丈量,必会忽略甚至扼杀多元化人才的个性。因此,维护和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件很重要的工作。你不是喜欢踢足球吗?能够,但要来个约法三章,要正确处理训练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你不是喜欢书法吗?学校刚刚维修好的报告厅的牌子就让你题名,学校书法协会会长就让你当。你不是喜欢摄影吗?那就成立摄影协会,利用假日去采风。你不是喜欢演讲吗?那就搞天天开放的辩论厅,一个论题辩论一个星期。影响升学率了吗?没有。非但没有,反而促进了升学率的提高。

我们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创造条件让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介、表彰、弘扬。

此刻很多家长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但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不得不靠分数考上一个好大学。要推行素质教育,借鉴国际社会成功的经验,就得把招生录取的权力还给大学。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试行自主招生。可惜,还只有70多所,招生名额所占比例太小,最多也只占到5%—15%,对整个高中教育还没有产生根本性影响。

全国统考仍能够实行,但这个分数占多大比例,可交给高校自定,就像牛津、剑桥招生,统考分数只是一个参考依据,此外,学生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成果、竞赛成绩、发表文章、发明创造等,应占据重要位置。因为,这些世界一流大学认识到,分数外的东西才能真正显示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改革到此刻,瓶颈就是评价制度。只有把高考录取制度改革这个瓶颈打开,才能满盘皆活。

目前,我国在教育上的评价机制,还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学校和大多数学生家长不敢轻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讲起来容易,但是思考到孩子的未来,教育专家能够去冒险,家长是不敢冒这个险的。因为对于大多数平民来说,他本身没有多少优势与人竞争,如果孩子在选拔机制中不能占有优势,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就没有多大前途了。对于那些有实力送孩子出国学习的家庭来说,国内的评价机制已不那么重要,这些孩子自然能够简单很多。所以,素质教育其实是建立在必须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孩子的面如菜色,是孩子的无奈,更是家长的无奈。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家长必然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春风拂面。但是,在考试面前,在孩子的未来面前,他们又不能不理解孩子的面如菜色。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四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通过认真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从多方面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德育,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语文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肩负着素质教育思想与课程的具体实施,因而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涉及面最大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高度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祖国历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而学校是育人的主阵地,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承担着教育主渠道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扎扎实实的学习相关理论,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身的素养。

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去,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此外,班主任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的重要实施者,更要严格要求广大班主任牢固树立起“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的教育观。“德高为范”,教师只有先以德修身,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建立小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使学校德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拓宽素质教育思路,组织好各种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五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党的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落实精神,必须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山东省教育厅20xx年1号文件《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及20xx年20号文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吹响了我省实施素质教育新政的号角,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人的能力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实现“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认真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从多方面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德育,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语文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肩负着素质教育思想与课程的具体实施,因而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涉及面最大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组织教学应注重导情入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而不应只是演绎推理,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更重要的应该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公共距离。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学生成为“分数奴隶”的土壤,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通过小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尽职尽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班级课堂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课堂活动,可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包容心理。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通过自己的优势,根据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于自身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对于特殊学生(这里的特殊学生一般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要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这样做,使他们感受温暖,从而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取得良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材料的内容、作用以及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而要提高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就要求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使整个教学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愉快、舒适的氛围之中。要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教师不仅要有乐教的情趣,还要有会教的本领。教学要有目的性,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失败的体验;过低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松懈、懒惰情绪。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六

假期里,我参加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教育学习,受益匪浅。下面从我们教师的角度谈谈体会。

学习,是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得最响亮的一个词。对教师来说我觉得应该保持正确态度,不能把上课当成任务,而是自己学习的机会。积极参加每一堂公开课,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解决了问题以后就要学会听课。教师的听课与学生的听课有很大区别,学生听课主要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教师听课主要学习教的方法,比如,教材的处理技巧、课堂的导入、结束、提问技能,语言表达技能、教具的准备、等等。都是要在听课时当堂记录并要在课后深入反思的。实践中我们有太多的未知:到底怎样按新课标标准备好一堂课,怎样提高一节课效率,怎样辅导学生更有效,怎样提高后进生成绩,怎样管理班级,怎样处理班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怎样批评教育才是恰到好处,怎样让学生既尊敬又喜欢我们呢,等等,这些都必须靠我们勤奋虚心学习。

一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二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三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四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五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有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六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身体素质是人体活动的一种能力,是人体在运动、劳动与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性等机能能力。教师的身体素质是其它各项素质的基础。由于教师的劳动是一种艰巨而繁重的脑力劳动,既无上下班的'明显界限,又无限定的教育区域范围,也就是说教师工作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这种特定的生活环境及工作特点,需要消耗教师大量的体力,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否则就难以胜任工作。教师良好的身体素质包括体质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捷、耐受力强、耳聪目明、声音洪亮、情绪健康、坚忍不拔等。教师身体素质的提高一方面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另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锻炼。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健康心理品质为基础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真诚质朴,一是一、二是二,不虚假,不矫饰。不论对成年的同事还是未成年的学生,都真诚相见,以心切换心。如果被学生的难题问倒,就承认已被“问倒”,并投入与学生有共同研究中。

2、是敞开胸襟,乐于交流沟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向学生敞开胸襟,与他们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直至心心相印。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坦诚相对,相互沟通,相互扶持。与同事反复交流切磋,通过学术活动或信函直接与国内大师对话,如教语文叶圣陶、吕叔湘,从中得到教益,才能创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

3、是豁达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要开阔心胸就要“念人之功,容人之过,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少一点自我中心,多功能点换位思维,使自己达到高境界的博大与豁达。魏书生老师总爱从历史长河、宇宙空间和广大时空上思考问题,不仅自己追求长远和广阔,而且通过“30年以后的班会”、“站在月球上所想到的”等主题,引导学生突破狭隘。他说,要让自己有一点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超脱,不能陷入自私、狭隘、庸俗的泥潭。以这样的胸怀待人处事,还会有什么障碍不能逾越,什么矛盾不能化解呢?“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去卷去舒”不为利益得失、矛盾纷争所困扰,才能全力以赴投入教育事业,创出优秀的工作业绩。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七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党的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落实精神,必须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教育工作的主题,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锻炼强健的体魄。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的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走向素质教育。山东省教育厅20xx年1号文件《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及20xx年20号文件《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吹响了我省实施素质教育新政的号角,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人的能力发展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实现“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认真学习,我充分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内涵发展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任务,是一个影响深远,任务艰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增强深化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素质教育由外延到核心突破的关键环节。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和谐发展奠定基础。素质教育从多方面强调了以人为本,注重德育,注重健康,充分利用校内外德育资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讲究实效,克服形式主义。教育是一岗双责,既教书又育人,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机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学校教育的根本,是人的能力培养,既教书又育人。德育为首:道德思想、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成就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在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四个领域开阔了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促进学生的心理素质与技术能力相结合,得到和谐发展。我作为一个语文课的教师,应该身体力行贯彻我省推进素质教育新政精神,努力尽自己的力量为学生营造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努力培养学生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肩负着素质教育思想与课程的具体实施,因而自然成为了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在既定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评价体系等现实的内外条件下,该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力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占用时间最多、内容最广、涉及面最大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在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目标应该是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而不只是应试的知识与能力;教学对象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只是照顾少数能升学的尖子;教学内容应是教给学生对明天有用、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东西,而不能只限于课本与应试的知识与技能;教学关系应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而不是教师“一唱到底”、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传授;教学手段应是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手段的整合,而不是仅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战斗”一节课;教学方法应以启发式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而不是“填鸭式”的一味灌输;教学重点应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考试方法与能力的反复训练。组织教学应注重导情入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不是威严的纪律管束;更多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现知识,引导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归纳、抽象出理论,而不应只是演绎推理,用有限的课本知识去解释无限丰富和无限发展着的实际;强化学生的个体参与,不仅要调动他们动耳动脑的心智投入,还要促使学生动眼、动嘴和动手等多方面的身心投入;教学过程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审美等心理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等思想品德的成长。

要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扬弃,更重要的应该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师道尊严”的气氛太过厚重,培养出来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考试的“高手”,而缺乏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抢占这个素质教育的制高点。应极力创造让学生敢想善想、敢问善问、敢做善做、敢说善说的课堂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淡化讲台的威严色彩,缩短师生之间的公共距离。教师要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心理上的相融。同时应该鼓励学生质疑,发表与教师或课本不同的意见,切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熄灭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其次,应该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消除使学生成为“分数奴隶”的土壤,在教学中形成学生的独立人格意识。此外,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会学”,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尝试。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真正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交给学生,学会持久发展。

第二,注意非智力素质的培养。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开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应贯彻到教学的整个过程。其中,教师的个性、教学艺术,学生的人文修养,教学手段与课程设置的更新,教育环境的改善,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培养,都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关系密切。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已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核心内容之一。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中重视学生智能提高而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传统教育观念,要树立素质教育的新观念,加强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在教学中,要注意向学生提出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用任务驱动的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借助于教师的指点、同学的帮助和学习小组的讨论,通过模仿和自己动脑动手去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成功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等优秀品质。通过小组活动,还能培养学生与人团结、合作、尽职尽责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班级课堂的信息发布、信息交流等课堂活动,可使学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包容心理。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升,用智力水平的提升来促进非智力水平的发展,把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与非智力因素水平协调发展,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第三,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关注中等及以上学生的学习,忽视少数“差生”的发展。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己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体会到了重视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要性。学生的个性和智力发展水平千差万别,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能干篇一律,必须要因人而异,随机应变,讲究策略,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教师通过自己的优势,根据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能力水平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适合于自身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某些特长。对于特殊学生(这里的特殊学生一般是指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较差的学生),教师和其他学生要专门对他们进行引导和帮助。这样做,使他们感受温暖,从而树立信心,迎头赶上,取得良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材料的内容、作用以及难易程度,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相结合的多种多样的相互交叉配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丰富教学材料,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强调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就不能忽视课堂教学应有的魅力,失去吸引力的课堂显然无法承担素质教育的重担。而要提高教学艺术,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就要求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具备渊博的知识、丰富的语言、广泛的审美情趣、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能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适时调整教学,使整个教学自始至终处于一种愉快、舒适的氛围之中。要让课堂教学散发出愉悦的魅力,教师不仅要有乐教的情趣,还要有会教的本领。教学要有目的性,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过高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失败的体验;过低则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松懈、懒惰情绪。教学要有独创性,须知教学并非机械化、千篇一律地演习教材,而应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途径,以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学要有预见性,每一门课、每个章节、每一堂课,都须经周密的思考,对整个教学过程要有基本的估量。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并不只是传经布道,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不“授人以鱼”而“授人以渔”。要重视教学效果。在实施素质教育时,要提高教学效率,及时了解教学效果,通过效果的反馈,随时调整教学的动态过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份厚重责任,我们没有推脱的遁词,也没有回避的理由。我一定会投入更大的精力和时间,在研究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多下功夫,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益,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积极研究落实的各项措施上来。树立起实施素质教育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观念,积极投身到当前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去。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八

总理在一次讲话中说道: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潜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就应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潜力的培养。就应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向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务必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约束,在办学体制、教学资料、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总理问,为什么素质教育强调了多年,到此刻成效还不够明显?这让我想到了1988年《上海教育》杂志发表的那篇题为《素质教育是初中教育的新目标》的文章。从那时算起,素质教育的呼唤已在我国教育界回荡超过20年。时间真的很长了。

我曾与同学们算了一笔人生与社会发展的账:从此刻开始到40岁,还有20多年的时间。中小学教育要着眼于20年后,为40岁做准备,为学生留下终身受用的素质。如果我们的教师都站在这样的高度来备课、思考教案、研究每一节课,让学生学会看书,学会思考,构成对科学文化深深的依恋,我们的教育就可能提高一个层次,可能给学生留下最可宝贵的东西。

学生是生龙活虎的、富有个性的。如果只用表此刻纸面上、试卷上的单一的评价方式,只用一把尺子来丈量,必会忽略甚至扼杀多元化人才的个性。因此,维护和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是件很重要的工作。你不是喜欢踢足球吗?能够,但要来个约法三章,要正确处理训练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你不是喜欢书法吗?学校刚刚维修好的报告厅的牌子就让你题名,学校书法协会会长就让你当。你不是喜欢摄影吗?那就成立摄影协会,利用假日去采风。你不是喜欢演讲吗?那就搞天天开放的辩论厅,一个论题辩论一个星期。影响升学率了吗?没有。非但没有,反而促进了升学率的提高。

我们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想法,同时创造条件让那些合理的想法得到推介、表彰、弘扬。

此刻很多家长都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但又不得不向现实妥协,不得不靠分数考上一个好大学。要推行素质教育,借鉴国际社会成功的经验,就得把招生录取的权力还给大学。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校开始试行自主招生。可惜,还只有70多所,招生名额所占比例太小,最多也只占到5%—15%,对整个高中教育还没有产生根本性影响。

全国统考仍能够实行,但这个分数占多大比例,可交给高校自定,就像牛津、剑桥招生,统考分数只是一个参考依据,此外,学生的实践活动、社区服务成果、竞赛成绩、发表文章、发明创造等,应占据重要位置。因为,这些世界一流大学认识到,分数外的东西才能真正显示学生的素质。

素质教育改革到此刻,瓶颈就是评价制度。只有把高考录取制度改革这个瓶颈打开,才能满盘皆活。

目前,我国在教育上的评价机制,还是以考试论英雄,这就决定了学校和大多数学生家长不敢轻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讲起来容易,但是思考到孩子的未来,教育专家能够去冒险,家长是不敢冒这个险的。因为对于大多数平民来说,他本身没有多少优势与人竞争,如果孩子在选拔机制中不能占有优势,那么这个孩子可能就没有多大前途了。对于那些有实力送孩子出国学习的家庭来说,国内的评价机制已不那么重要,这些孩子自然能够简单很多。所以,素质教育其实是建立在必须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孩子的面如菜色,是孩子的无奈,更是家长的无奈。我相信,每一个孩子的家长必然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身心健康,春风拂面。但是,在考试面前,在孩子的未来面前,他们又不能不理解孩子的面如菜色。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九

学生爱惜粮食。班主任要包无人打架、无人违纪……就这样,学校个个成了素质教育的主人,真正有了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感,都能真心地讲究实效,不搞花架子,都能自觉地下真功夫,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处处成了素质教育的阵地,学生学会吃饭、学会睡觉、学会洗澡,每时每刻学生都受到教育,素质都得到提高。

二、坚持依法治校。搞素质教育承包责任制,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但必须靠不折不扣执行法令法规、实实在在地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来保证。我校每年都把能否执行《江苏省中小学常规管理基本要求》和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实施素质教育的十条基本要求》,写进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和教师津贴工资、奖励工资的发放办法中,还实行了若干个“一票否决”,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均依法进行。奖优罚劣,敢于碰硬,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三、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有阶段要求和具体目标。在层层承包素质教育后,我校仍然要加强素质教育的领导,尤其要不断解放思想,提出新的阶段目标,猛促大家拼命地追求。例如,今年春学期开学的那天,学校向全体师生提出一周目标:1 苦战一个星期,师生学会第二套中学生广播操。周末,请有关领导当评委,对广播操做得好的教师、学生进行奖励,做得不合格的教师、学生达标后再进课堂上课。2 周末作业展览,各年级、各门学科的作业都要摆到大操场上展览,只要有一个学生书写不工整,这个班的作业就不得参展,任课老师还得把情况说清楚。3 周末验收后进生,比哪个班的后进生都能会读会默本周所教的英语单词,都能正确地口答本周所教的数学例题、习题。对验收不合格的寄宿生,周末不得回家,一律要在校补缺,不折不扣地完成本周的学习任务。4 比哪个班人人守纪律、讲卫生……就这样,大家立即紧张起来,投入战斗。周末,广播操会操,师生个个做得漂亮;验收后进生,人人正确率百分之百作业互阅,全校无一学生写字潦草;纪律、卫生评比,班班好得很。为什么第一周实施素质教育会这样红红火火﹖就是因为大家有了明确的目标。

四、搞素质教育承包责任制后,学校仍然要从新教师抓起,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因为要提高学生素质,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处处做好学生的楷模。几年来,我校特别注重以榜样引路,铸造师魂。学校先后有5名教师受到国家表彰。大家苦练硬功,“三字”、“一话”都过了关,多数教师已成为教学能手,能对外开课。这样的教师,来实施素质教育,必然事半功倍。

素质教育心得体会(10篇)篇十

在我国长期的中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对学习的焦虑,即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教师对教学现状的无奈,让教学出现了一种畸形发展的现状。新学期即将开始,如何更新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搞好素质教育的关键。而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要有一个大的转变,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一、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师德规范要求,树立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尊重并爱护自己的学生,具有奉献精神。二、多学习,多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便把学到的知识能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三、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提高心理素质,学会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地运用自己的情感,也可掌握学生的情绪状态,更好地沟通交流。

良好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可按每一节课的内容,列出自学提纲,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认真梳理本节基本内容,注意发掘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规律及各种逻辑因素。学生按这样的提纲自学,更容易抓住看书的要领,逐步养成看书的习惯和方法。

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有机会问,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有敢于质疑的思想品质。质疑解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质疑,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于那些有创造性和想象性的答案应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而对于缺乏想象的学生,也可以设计一些熟知的知识作为铺垫,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满足,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讲完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章之后,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小结,让知识系统起来。促使学生自己把每一章知识归纳为几个主要问题,记住它的内容、方法和重要结论,特别是要对教学中已经选用过的例题、习题,以整章的知识为背景进行审视、总结出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对本章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这种由厚变薄的读书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自学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于中学生来说,思维能力已趋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性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而素质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然成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征,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捕捉身边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这样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学的也更轻松。因此,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

非智力能力的培养

心理素质已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核心部分,据此中学素质教育决不可忽视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两方面来实施。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重点加强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活动进行自我体验、观察、监控和调节,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解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良好心理素质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键。

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抽象性、严密性、逻辑性、实用性、唯美性等特点,在培养心理素质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例如,知识的抽象性会使得很多问题的解决经常伴随着困难,会使学生体会到挫折和失败,而这种问题正是学生磨练意志,提高耐挫力的最好时机,越受挫折越发奋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的,学生只有具有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而且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促进学科教学。

审美观念与能力的培养

在我们学习的知识中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如物理理论的简单性、统一性;数学图形的协调性、对称性;英语语法的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适性;化学方法和结论的奇异性等等都是学科美的具体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是完全可以的,而且内容非常广泛。

在中学教学中加强学科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感,使之形成对各学科的爱好,启发他们学习的最佳动机,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