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汇总

时间:2023-07-12 07:34:36 作者:李Y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汇总篇一

x月x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最终完成,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中国古代李冰的都江堰、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时期的大运河到如今的三峡工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需充分发挥“领头雁”的带头作用。“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员是群众的“领头雁”,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能够带动“三峡人”共同积极创新,保障“国之重器”安全平稳运行。疫情期间,长江电力三峡电厂运行部的值班主任杨鹏就是“三峡人”的优秀代表,在“驻场保电”的同时利用自身积累的巡检资料及相关数据创新工作成果,主动制作了巡检方式优化方案,为三峡工程的巡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在杨鹏等先进典型的带领下,“三峡人”齐头并进、砥志研思,推进三峡工程科创工作再创辉煌。

科技创新需正确处理“继承、创新”的关系问题。“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科技创新不拘泥于旧例,但也不可背离旧例。”自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以来,三峡工程建设历经了百年的历史积淀。以长江电力为例,葛洲坝的运行管理经验成为其从传统企业发展为现代大盘蓝筹上市公司的关键力量。历史经验的增长可以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托底,吸收前人经验的精华并将其升华成为可为今用的方法,是科技创新的进步良方,是成就“三峡之新”的不二法门。

科技创新需坚持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欲知‘天之高’‘地之厚’,必先‘登高山’‘临深溪’。”三峡工程历经设想、选址、移民、规划、建设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延续了抗美援朝时期“边打边建”的战略思想,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工程的完满竣工验收。“三峡神”不仅创造了三峡工程的神话,更炼就着全国人民的“三峡神”,蹄疾步稳、砥志研思、守正创新、赓续前行。

“体无常规,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文学创作如此,科技创新亦是如此。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的完成代表着无数“三峡人”勇攀科创险山的成果,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亦可成为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对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大国重器,利在千秋。”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一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三峡神话”。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汇总篇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添“才”加“新” “燃”发展之火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五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首次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之重器”相继锻造诞生,见证着国家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各国争先恐后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以望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更加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展望“十四五”,更应大力发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添“才”加“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发展动能。

导向驱动,以目标需求“点燃火种”。如何抓住科技创新引擎,先行一步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赖于需求这个“点火器”,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再好的创新也未必能“点燃”发展之火。因此,创新科技必须牢牢牵住“社会对技术的需要”的“牛鼻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生命健康,让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点燃必不可少的发展“火种”。对于“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让堵点难点迎刃而解。

人才驱动,以核心技术“抬高火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如果说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所需的必备“燃料”,那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则是发展“燃料”的“核动力”。“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掌握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为发展之火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要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人才、打造人才、发展人才,汇聚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迸发”科技人才的发展“动能”。

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通风送氧”。俗话说“火要虚”,实质是将可燃物架空一些,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才能更旺。科技创新“燃料”能否让发展之火“燃”得更旺,需要制度创新给予有力支撑形成“架空层”,方能让科技创新“燃料”有效释放潜能。一方面,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在发展创新技术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及时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站在新起点,面向“十四五”,正需要以创新聚能量、添动力、增活力,用创新“燃”发展之火生生不息。

以“硬核”姿态描绘发展“蓝图愿景”

桂花飘香,秋意正浓。金秋十月,举国期盼、世界瞩目的***五中***胜利召开。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注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接下来的五年,中国经济社会怎么发展?十五年后的中国,将是什么模样?这次会议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答案。

回首往事,将当前成绩“晒个单”。***充分肯定***四中***以来***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光辉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一组组数据令人鼓舞,一项项成绩振奋人心。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在抗疫斗争取得战略性成果的同时,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如常,堪称世界奇迹,全国人民感同身受。

仰望星空,给未来愿景“画张像”。这次***的重大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个规划,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一个远景目标,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在***公报中,我们不仅看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五个新”目标,也看到一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清晰图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美好愿景引人遐想、催人奋进。

埋头拉车,为强国梦想“铺条路”。五中***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文化强国等“九个强国”目标,令人热血沸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底气、有自信,也从未忘记实现强国之路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未来的每一步胜利,都要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国家发展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前提,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也不该畏惧各种风险挑战,既要开好“顺风船”,也要开好“顶风船”。

五中***勾勒奋进路径,描绘蓝图愿景。站在重要历史节点,肩负全新光荣使命,每一名中国人都是追梦人,都应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乘势而上、奋勇前行。

迈向“2035”的新征程

近日,中国******第******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万众瞩目下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及今后面临的形势,同时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绘制了新的蓝图。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钥匙”,开启新征程的大门。“十三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不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还是在污染防治中明显改善的生态环境,亦或是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砥砺前行,期间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年长至南仁东、袁隆平、钟南山,年轻至廖俊波、黄文秀、杜富国以及防疫期间挺身而出的“80后”“90后”“00后”。因此,面对新征程,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踏入新征程的大道顽强奋斗。

以高标准改革创新为“铺路砖”,踏入新征程的大道。***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时,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样才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十三五”创造了多项中国奇迹,高铁、5g移动通信、第三代核电等领域进入世界前列,球面射电望远镜、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新一代“国之重器”,有袁隆平院士团队种植的5000亩耐盐碱水稻、安徽省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菜鸟驿站研发的无人物流车等一批便民利民科技。这些成就无一不展现高标准的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更快、更好适应新征程带来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为抵达新征程的终点站稳脚跟。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指路灯”,抵达新征程的终点。***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军事方面,我国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万里边疆海疆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保护国家主权;对外贸易上,这五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维和方面,这5年,我国不断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力度,中国“蓝盔”不断成长,在国际上得到了一致认可。这方方面面,都是对我国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好的肯定。因此,面对即将踏入的新征程,应当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加快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三五”取得成就有目共睹,未来5年、15年的新挑战、新矛盾已然展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不能忘记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有所作为!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汇总篇三

11月1日,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最终完成,标志着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历史性突破。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从中国古代李冰的都江堰、秦始皇的长城、隋炀帝时期的大运河到如今的三峡工程,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科技创新需充分发挥“领头雁”的带头作用。“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党员是群众的`“领头雁”,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能够带动“三峡人”共同积极创新,保障“国之重器”安全平稳运行。疫情期间,长江电力三峡电厂运行部的值班主任杨鹏就是“三峡人”的优秀代表,在“驻场保电”的同时利用自身积累的巡检资料及相关数据创新工作成果,主动制作了巡检方式优化方案,为三峡工程的巡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在杨鹏等先进典型的带领下,“三峡人”齐头并进、砥志研思,推进三峡工程科创工作再创辉煌。

科技创新需正确处理“继承、创新”的关系问题。“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科技创新不拘泥于旧例,但也不可背离旧例。”自1919年孙中山先生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以来,三峡工程建设历经了百年的历史积淀。以长江电力为例,葛洲坝的运行管理经验成为其从传统企业发展为现代大盘蓝筹上市公司的关键力量。历史经验的增长可以为三峡工程的建设提供托底,吸收前人经验的精华并将其升华成为可为今用的方法,是科技创新的进步良方,是成就“三峡之新”的不二法门。

科技创新需坚持发扬“脚踏实地”的工作精神。“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欲知‘天之高’‘地之厚’,必先‘登高山’‘临深溪’。”三峡工程历经设想、选址、移民、规划、建设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延续了抗美援朝时期“边打边建”的战略思想,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工程的完满竣工验收。“三峡神”不仅创造了三峡工程的神话,更炼就着全国人民的“三峡神”,蹄疾步稳、砥志研思、守正创新、继续前行。

“体无常规,言无常宗,物无常用,景无常取。”文学创作如此,科技创新亦是如此。三峡工程整体竣工验收的完成代表着无数“三峡人”勇攀科创险山的成果,新时代背景下科技创新亦可成为中国人民民族精神的脊梁。习近平主席强调,“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对我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大国重器,利在千秋。”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中国一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三峡神话”。

假如给你11年的时间,能干出什么来?近日,陈秀雄、王兵教授给了我们一个响亮的答案:成功证明“哈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20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任何成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是偶然天成,而是用时间加耐力熬制的结晶,尤其在科研领域。语言学家王力即便在84岁高龄时,依然坚持每天伏案8到10小时,任何与研究和写作无关的事一概不问;小麦育种专家王辉40余年与土地为伴,为了看到麦子的“神”,在田野里一待就是一整天;“两弹元勋”邓稼先埋名戈壁数十载,常年风餐露宿,“用最原始的办法”破译原子弹的奥秘……要想取得一番成就,必先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我们在羡慕、祝贺别人取得的成果时,也应该时常思量,我做了什么,找到与成功者“最大的公约数”,才能无限接近成功。

然而,时下也有一些人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的疯狂追求“一夜成名”“一举夺冠”,有的羡煞“众星捧月”“前呼后拥”,有的则为了“露个脸”,活跃于各种聚光灯下,还有的这山望着那山高,换工作就像换衣服。

时代需要仰望星空者。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首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首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离不开仰望星空的人。工作年限久,是一种长度,但我们的工作还应该有高度。一些人退休时,回首工作历程,除了有数十年的工作经历,什么都没有留下;有的人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却留下了惊艳世人的丰功伟绩。这些人就是“攀岩者”,是敢于攀登高峰的勇士。把工作干出彩永远比把工作干完难得多。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激荡,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党和国家需要更多勇攀高峰的人,需要我们争做行业登山人、排头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勇当攀登者就是要敢于挑战,直面难题。大事难事看担当。遭遇瓶颈,是依样画瓢“跟着干”,还是锐意创新“带头干”,检测出是否具有紧跟时代的格局与胸襟,只有让“想做的事永远超过能做的事”,才能够在风云际会之时,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突出贡献;勇当攀登者就是要有水滴石穿、磨杵成针的毅力。有些路看起来很近走下去却很远,缺少耐心永远走不到头。著学术也好,干工作也罢,如果不能守住清贫,耐住寂寞,就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惟有久久为功、孜孜以求方能一举成名天下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脚踏实地,亦步亦趋,从现在干起,从小事做起,方能在未知的“无人区”、创造的“高寒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著书立说”。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汇总篇四

近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对此,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的祝贺,他在贺信中指出,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今天的“奋斗者”号,科研工作者们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自立自强的勇气,践行“严谨求实、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勇攀高峰”的中国载人深潜精神,为科技创新树立了典范。

“比天空更深的是海洋。”不断向越来越深的海底世界挑战,彰显的是中国人对未知科学奥秘无尽的探索精神。从1986年我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研制成功,到后来下潜深度突破3500米、4500米、7000米……直到如今成功创造了深度10909米的新纪录,我国在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来之不易的成绩,是广大致力于深海装备研发、深渊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们不断努力和奋斗出的结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他们的这种载人深潜精神不仅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出了前进方向。

在科学技术创新面前,“严谨求实”是取得重要突破的关键因素。航空航天、深海潜水、智能制造、电子通讯、医疗器械……越是高新技术的产业,越离不开科技工作者们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这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小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最终结果的巨大偏差,成为科学技术创新路上的“绊脚石”。科学研究永无止境,急不得也强求不得,要时刻以严谨的态度去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为科学技术创新下足“绣花功夫”;也要在立足于科学的基础上大胆假设、勇于探索、勇于发现,真抓实干地用实践去反复验证真理,才能不断助推科学技术向前取得更多新发现和新胜利。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团结协作”是获得最终成功的力量源泉。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不管是抓好科学技术创新工作,还是抗击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亦或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紧密的团结协作。“大道不孤,守望相助。”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无所畏惧。当今世界,疫情大流行带来了更多全球性的挑战,也将全世界的人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与更多的国家合作、交流,分享抗疫经验,共享研究成果,中国始终秉持着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加强对外合作,携手抗击疫情,相信全球疫情防控在共同努力下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也将会越来越近。

在挑战各种“不可能”任务的途中,“拼搏奉献”是创造更多奇迹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奉献的民族,千百年来,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女娲补天等感人故事,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流传千古的诗句,也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一系列伟大精神,这些无一不包含着拼搏和奉献,也铸就了一次次令全世界震惊的伟大奇迹。时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一项项“硬骨头”摆在了广大党员干部面前。面对挑战,要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拼搏闯劲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无私奉献,去真干实干,去完成更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任务,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康的路上创造出更多“中国奇迹”。

在创造更多历史佳绩的征程里,“勇攀高峰”是实现自我突破的重要保障。近日,我国科技成果频频报捷,除了“奋斗者”号10909米的历史性突破,正在环月轨道飞行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清核电5号机组也实现了首次并网成功。这些辉煌成绩,是中国科学家们勇攀高峰的自我突破,他们为新时代的科技强国之路书写着越来越多新的华丽篇章。

“无限风光在险峰”,实现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总是充满着危险和艰辛,不管是科技工作者,还是广大党员干部,都有着自己心中想要攀登的那座“高峰”,要不断拿出干劲,拿出实绩,敢为人先,去接受挑战,去征服那一座座人生中遇到的“高峰”,为创造出更多新的历史佳绩贡献出更多坚实力量。

打好科技自立自强心得体会汇总篇五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添“才”加“新” “燃”发展之火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党的***五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首次将科技创新摆在各项规划任务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危中有机,唯创新者胜。”创新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批“国之重器”相继锻造诞生,见证着国家科技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势不可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各国争先恐后下好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以望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更加充分说明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展望“十四五”,更应大力发扬“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添“才”加“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催生新发展动能。

导向驱动,以目标需求“点燃火种”。如何抓住科技创新引擎,先行一步将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赖于需求这个“点火器”,科技创新如果不能准确把握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再好的创新也未必能“点燃”发展之火。因此,创新科技必须牢牢牵住“社会对技术的需要”的“牛鼻子”,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生命健康,让创新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点燃必不可少的发展“火种”。对于“卡脖子”的技术问题,要积极研究和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创新发展,让堵点难点迎刃而解。

人才驱动,以核心技术“抬高火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做到科技自立自强。如果说技术创新能力是发展所需的必备“燃料”,那科技人才作为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的关键,则是发展“燃料”的“核动力”。“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掌握创新发展的核心技术,为发展之火提供源源不断的“燃料”。要加快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注重培育人才、打造人才、发展人才,汇聚创新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迸发”科技人才的发展“动能”。

双轮驱动,以制度创新“通风送氧”。俗话说“火要虚”,实质是将可燃物架空一些,使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才能更旺。科技创新“燃料”能否让发展之火“燃”得更旺,需要制度创新给予有力支撑形成“架空层”,方能让科技创新“燃料”有效释放潜能。一方面,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在发展创新技术的过程中攻坚克难。另一方面,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及时解决人才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需求、市场信息、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公共服务等瓶颈问题,为科技创新提供保障,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站在新起点,面向“十四五”,正需要以创新聚能量、添动力、增活力,用创新“燃”发展之火生生不息。

以“硬核”姿态描绘发展“蓝图愿景”

桂花飘香,秋意正浓。金秋十月,举国期盼、世界瞩目的***五中***胜利召开。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注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接下来的五年,中国经济社会怎么发展?十五年后的中国,将是什么模样?这次会议都给出了清晰明确的答案。

回首往事,将当前成绩“晒个单”。***充分肯定***四中***以来***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光辉成就。国内生产总值突破百万亿,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一组组数据令人鼓舞,一项项成绩振奋人心。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彰显,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在抗疫斗争取得战略性成果的同时,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如常,堪称世界奇迹,全国人民感同身受。

仰望星空,给未来愿景“画张像”。这次***的重大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一个规划,明确前进方向和奋斗目标;一个远景目标,描绘国家未来发展蓝图。在***公报中,我们不仅看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等“五个新”目标,也看到一幅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清晰图景。“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美好愿景引人遐想、催人奋进。

埋头拉车,为强国梦想“铺条路”。五中***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文化强国等“九个强国”目标,令人热血沸腾。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我们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底气、有自信,也从未忘记实现强国之路必须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未来的每一步胜利,都要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国家发展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支撑,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要以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为前提,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社会主要矛盾,就必须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同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我们也不该畏惧各种风险挑战,既要开好“顺风船”,也要开好“顶风船”。

五中***勾勒奋进路径,描绘蓝图愿景。站在重要历史节点,肩负全新光荣使命,每一名中国人都是追梦人,都应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乘势而上、奋勇前行。

迈向“2035”的新征程

近日,中国******第******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万众瞩目下圆满落下帷幕。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三五”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深入分析了我国当前及今后面临的形势,同时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绘制了新的蓝图。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为“金钥匙”,开启新征程的大门。“十三五”期间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在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等方面都跃上了新的台阶。不论是在脱贫攻坚战中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还是在污染防治中明显改善的生态环境,亦或是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都砥砺前行,期间也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年长至南仁东、袁隆平、钟南山,年轻至廖俊波、黄文秀、杜富国以及防疫期间挺身而出的“80后”“90后”“00后”。因此,面对新征程,要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首位,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在困境中谋求发展,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建设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踏入新征程的大道顽强奋斗。

以高标准改革创新为“铺路砖”,踏入新征程的大道。***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时,要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样才能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十三五”创造了多项中国奇迹,高铁、5g移动通信、第三代核电等领域进入世界前列,球面射电望远镜、北斗导航全球组网、“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新一代“国之重器”,有袁隆平院士团队种植的5000亩耐盐碱水稻、安徽省首条自动驾驶汽车5g示范线、菜鸟驿站研发的无人物流车等一批便民利民科技。这些成就无一不展现高标准的改革创新才能促进我国更快、更好适应新征程带来的挑战。因此,要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为抵达新征程的终点站稳脚跟。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指路灯”,抵达新征程的终点。***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军事方面,我国致力于维护边境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万里边疆海疆筑起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保护国家主权;对外贸易上,这五年,货物贸易进出口额从3.95万亿美元增加至4.58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合计达6344亿美元;维和方面,这5年,我国不断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和参与力度,中国“蓝盔”不断成长,在国际上得到了一致认可。这方方面面,都是对我国实施的对外开放政策最好的肯定。因此,面对即将踏入的新征程,应当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加快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三五”取得成就有目共睹,未来5年、15年的新挑战、新矛盾已然展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是不能忘记继续发扬斗争精神、树立底线思维,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坚定信念、勇往直前、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