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实践报告(6篇)

时间:2023-07-07 09:29:44 作者:曹czj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马原实践报告(6篇)篇一

南昌工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20xx ——20xx 学年第 二 学期

小组成员名单及分工情况

职务 姓名 学号 分工

组员 吴婷婷2010103080 ppt演讲及拍照

组员 王晓芳2010103085 采访调查

组员 黄丽君2010103089 采访调查

组员 苏丝娟2010103112 拍照及采访调查

此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我们全班分为三组。作为10英语2班第二组,我们组分为三个小队分别对南昌工程学院、江西师大、外语外贸、进行采访调查,以上便是分工情况,我们组成员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在短时间内以高效率完成任务,确保本次实践活动的顺利完成。

成员照片

目录

一、了解生态文明含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1、进行此次实践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2、本次实践调查的过程

3、调查结果以及数据统计

1、问题总结

2、实践心得

1、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的含义

关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明教育,我们先来看看二者含义。

生态文明,是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自然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体现。包括对天人关系的认知、人类行为的规范、社会经济体制、生产消费行为、有关天人关系的物态和心态产品、社会精神面貌等方面的体制合理性、决策科学性、资源节约性、环境友好性、生活俭朴性、行为自觉性、公众参与性和系统和谐性。 它还包括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由于我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即使采用各种末端治理措施,也难以避免严重的环境影响。要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大规模开发和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对自然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这对于尚处于工业化时期的我国来说,挑战是巨大的。我国必须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意义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要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目标。生态文明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它要求人们树立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发展观。当代大学生作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应树立生态文明意识,通过生态文明教育,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3、如何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加强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历史任务,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从思想上逐步加强,从教育中认真培养,从实践中刻苦锻炼。

马原实践报告(6篇)篇二

系别:临床二系

班级:临床0901班

姓名:王娜

学号:09010104

当我们大学毕业后,将面临这个所谓“遍地都是机会”的社会,但社会是不会因为我们单纯而美好的理想而改变其残酷的本质的,唯有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与适应力,才能让我们在真正踏入社会时有所准备,不致惊慌失措,不致方寸大乱。

——社会实践的根本感受

最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将要结课,而又听了同学们关于社会实践的报告——张山发电,不禁想起了自己暑假期间的打工经历,感悟颇多。

时间回到今年暑假期间。由于早春天冬,家里农作物生长不是很乐观,故而家里农活也稍有减轻,加之学校布置了暑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任务,我来到了运城市,寻找我人生的第一份兼职工作。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决心,其实很早就已经有了,我想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赚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费,甚至可以补贴家用,当然,更重要的是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让我更进一步了解和认知这个社会,并在社会实践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以及检验一下自己是否能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并找出自己与社会所存在的差距。幸运的是,机会终于来了。

当你被无情抛入或者自己把自己绝情狠心地扔到社会大海洋中时,你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做孤立无助,什么叫做四处碰壁,什么叫做靠能力吃饭,靠本事生存!因为社会是公平的,机会是对等的。

我所面对的第一个困难,并不是想象中的主考官尖酸刻薄的问话或者那些难以解答的专业知识试题,而是我根本就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招聘广告很多,但适合自己的却寥寥无几,那些用人单位的要求,诸如英语四级以上,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等要求,是自己现阶段的学业水平所根本达不到的,不禁又想到了自己的幸运,比起自己那些未上大学的同学,我至少还有机会去接近这些工作,而他们,或许只能凭借自己的的力气和运气来生活了。

我所面对的第二个困难,终于在我因第一个困难而徘徊不前,左右犹豫的时候如期而至了——我的生活费快花完了,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一百元钱在几天来找工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消耗殆尽了,而自己又不愿意伸手向家里人索要。古语云:三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不是英雄汉的我?就在我即将穷困潦倒之际,我看到了一家饭店前张贴的招聘启事,他们要招聘临时工,而这原本是我所看不上的工作,所谓眼高手低大抵如此吧,而这难倒不是当今大学生普遍的病症之一?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填饱肚子才是硬道理,我硬着头皮走进这家饭店,洗碗,擦桌,扫地„„这一切杂事皆,归我管,饭店提供一日三餐,外加每日四十元工钱。基本的生活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我并不兴奋,因为这并不是我理想中的兼职工作。

机会总会在不经意间来临,并被你发现,但前提是你有所准备。在饭店打杂的第十二天,一位不同于其他人的客人来饭店吃饭,说它不同于别人,其实有些夸大,因为他只不过是我的同学而已,一年未见,初遇仍若见熟人。交谈中,他提到自己来运城的目的,原来,暑期无聊,他来这里找工作无果后,准备与几位同学合作开设一个暑期补课班,所有工作已接近尾声,只是还缺少几个代课老师。猛然间,他似幡然醒悟般说道:“你英语不是挺好的吗?咱们可以合作啊!”我也恍然大悟:“是啊!何乐而不为?”于是,迅速辞掉饭店的工作,告别老板,结清工资后,投入到补课班的工作中来。

一切工作的成功都是以热情为基础的,没有激情,做任何事情只不过如行尸走肉一样,我的热情与激情终于得到了释放的空间。

一切从头开始,我们首先面对的便是招生问题。所谓万事开头难,大家都憋着一股子劲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所以工作起来也十分卖力,在招生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于是,打印好宣传稿,办好许可证后,我们走进了暴烈的阳光之中。

街道边,我们顶着烈日,向路过行人发放宣传稿件;

马路上,我们冒着酷暑,为询问客人耐心解答疑问;

小区里,我们不顾劳累,挨家挨户咨询他们的教育情况;

公园中,我们不辞辛苦,为家长们展示我们的教学材料;

招生处,我们废寝忘食,给同学们展演我们的教学方法;

„„

期间,不乏因时间误差和地点错误而导致的失误,一次次的失利让我们的自信心下降,家长们的不信任让我们一次次认识到自己实力的薄弱,但这并没有击倒我们,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补习班开课了。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却又充满心酸的过程。

不时,会有家长打来电话询问教学进展,我们耐心予以解答;

间或,会有学生举起提问的右手,我们认真为其讲解;

偶尔,会有孩子顽皮捣蛋,我们悉心予以教导;

„„

转眼间,一个月的培训就要结束了,一个接受考验的时刻即将到来。当学生们走进考场的时候,我们告诉自己,有努力就会有收获,终于,消息传来,我们的培训班,以92%的通过率得到了上级的认可,我的第一份兼职工作成功完成了。

暑期补课班的成功,让我得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我的心理和能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那里,我学到了许多在校园里学不到的理论之外的实践知识,也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各方面的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次实践更使我的暑期生活变得快乐而多姿,我认识了许多朋友,得到了许多学生的关怀和爱以及学生家长们的信任与帮助。

当然,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特别是自己在某些专业知识上的欠缺,这也时我在今后的学习中有了不断弥补和提高自己的方向。

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系列思考。大学生的共同特点或者说是缺点之一就是眼高手低,刚开始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会,什么都懂,但当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岗位,才发现原来自己是那么的脆弱与不堪一击,一个多月的实践,让我深刻意识到,亲手做一做真的很重要,脱离了实践的理论,就好比是一艘没有帆的大船一样,永远不可能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暑期的实践工作,锻炼了我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及职业能力,这些收获将影响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并对我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我相信,这些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中的收获,会让我受用一生!

马原实践报告(6篇)篇三

上周六有幸与同学一起跟随马原老师游览了黄埔古港和广东省博物馆,虽然游览时间不长,行程略赶,但是这两个地方都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在广州这个现代化大都市,黄埔古港和省博物馆浓厚的人文气息让我们感觉到了这个城市的另一面,充满文化意蕴和人文历史的厚重一面。

都在向我们讲述着这个古村落悠久的曾经。在古港的“粤海第一关”纪念馆,我们看到了海上丝绸之路时期广州外销的瓷器、刺绣,还有珍贵的对当时景象描绘的文献和绘画资料。虽然历经岁月流蚀,那些用于出口的手帕和绘画仍不失风采,由此可以瞥见我们的先人手艺之精巧。

至于古港的轻松休闲,除却它古色古香的游览环境,这里的美食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都是极好的佐证。古港的美食和它悠久的历史一样是被众多人称道的,有很多游客也是因美食慕名而来。我们当日行程较紧,虽然想在古港大饱口福一番,无奈时间不允许,不过我们仍然挤出时间去品尝了有名的“炖蛋皇”,第一次喝现制的姜撞奶,既饱了口福又饱了眼福。午餐我们特意找到了“传说中”的猫记艇仔粥,果然名不虚传。除了美食,这里还有很多特色的小店,像“粤海堂”、“谷秋居”这样的工艺品店以及一些怀旧风的明信片小店,它们或厚重恬静,或清新可爱的氛围与古港的人文意蕴相得益彰,让在这里游览的游客感受到属于古港特有的文化氛围。

在黄埔古港游览过后我们紧接着又来到了广东省博物馆。省博物馆是一座宏伟高大的现代建筑,新馆在20xx年建成,因此看着少了一分历史的厚重感,多了几分现代的视觉冲击力。它坐落在广州新城市中轴线——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西面是广州大剧院和广州市第二少年宫,北与广州图书馆新馆相邻,南濒秀丽的珠江,隔江与海心沙市民广场相望。可以说它是一座位于闹市中的博物馆,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一座建筑的存在,才使得这样这片闹市除却了繁华后还多了几分人文色彩。博物馆内部陈列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共五个展厅,包括历史篇:《广东历史文化陈列》;艺术篇:《翰墨流芳——宋元绘画与历代书法展览》、《土火之艺——馆藏历代陶瓷展览》、《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漆木精华——潮州木雕艺术展览》;自然篇:《粤山秀水 丰物岭南——广东省自然资源展览》。这些都是常设的展览,除此之外还有临时的展馆用于短期短期的展览。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当天并没有走遍整个场馆。在临时的展馆,我们看了喜马拉雅动植物资源的图片和模型展,对在那片寒冷的土地上栖息的那些神奇的物种叹为观止;在临时展的瓷器展馆内,我们看到了很多流光溢彩的清朝瓷器,即使是小小的砚台也是精致不可方物,古人的细致让我们赞叹;最让我讶异的是常设展馆的自然篇,这里是岭南物产丰饶的一个缩影,五花八门的植物标本和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模型都让我目瞪口呆,感叹大自然果然是最神奇的魔术师。在展馆内游览就像乘坐了时空的列车,穿梭在不同的朝代和地区,感受到不一样的文化冲击。我想这大概就是博物馆的意义所在,将所有的神奇集结在一个房子里,让进入这里的人们感受着不同时空的文化并从中汲取养料。这大概也是省博物馆对市民免费开放的深意所在,在物欲横流的现代都市中,有这样一个充满人文意味的地方供人们驻足品味休憩,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体现。

结束了这次实践课之旅,我收获良多。无论是古朴的黄埔古港,还是沉静的省博物馆,它们都是广州城市文化的宝贵财富。不管什么时代,文化的力量都是不容忽视的,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这次实践课的目的之一,只有近距离地感受这些看似离我们遥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的文化我们才能更深刻地体悟中华文化的灿烂与博大,在靠近这些文化的同时让我们自己的内在厚重,这样便不虚此行了。

马原实践报告(6篇)篇四

本次调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阅读问题从各学院各专业各年级中随机抽取被调查者。

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1、从阅读兴趣倾向来看

1)大学生在空闲时间会不会阅读,如下所示:

1经常会2有时会3偶尔会4从来不会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空闲时间有29.3%的人表示经常会读书,有46.3%的人表示有时会读书,有22%的人表示偶尔会读书,有2.4%的人表示很不喜读书,基本上从不会读书。综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还是比较喜欢经常看书的。这表明大学生总体还是爱读书的,但还是存在着部分不爱读书,不读书的现象,因此大学生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树立积极的读书意识。

2)在大学生阅读的类型来看,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散文,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实用性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占33%,专业,技能,考试等有关实用性书籍其次,占22%。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小说读物的最热衷。

3)由有关阅读名著书籍的问题结果统计可以看出,有29.5%的人表示喜欢并经常读,有52.8%的人表示喜欢,但很少读,也有17.6%的人表示不喜欢读。而将近68.0示不经常或不喜欢阅读名著的原应是,晦涩难懂,读起来没有什么趣味。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名著是文化的瑰宝,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看的,这也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到的。

2、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来看

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人们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1)在时间上根据统计结果显示:19.3%的学生每天花不到一小时作课外阅读,58.5%%的学生花1~2小时,16.9%的学生花2~4小时,5.3%的学生花4小时以上时间阅读。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77.8%,超过两小时的仅占22.2%,说明虽然大学相别于高中,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2)在月阅读量上根据统计结果显示:15.9%的学生每月读3本以上的书,57.3%的学生阅读1~2本,26.8%的学生每月读少于1本。从阅读量上暴露的问题更加明显:在业余时间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种状况,是不理想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从阅读目的来看

1)根据“你通常会受什么影响而选择一本书”这个问题结果显示:同学们的选择较为集中,有26.3%的同学选择了“名著或获过奖,有42.0%的同学选择了“媒体中推荐”,有24.4%的同学选择了“老师或朋友推荐的,剩余7.3%的同学选择了“看过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由此可见,名著或获奖这个因素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影响很大,如果一本书是名著或是得过奖,那么就会有很多的同学去选择这本书。而对于老师和朋友的推荐,对同学也有一定影响力,只是稍弱一点,但看过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对于同学的影响更弱。

2)对于“你阅读最主要的目的”这个问题,有31.7%的同学选择了“备考或学习需要”,有51.2%的同学选择了“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有2.4%的同学选择了“掌握一些实用技能,有12.2%的同学选择了“休闲娱乐”,有2.4%的同学选择了“其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为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而阅读的,可见同学们对于阅读的目的还是很明确的。而提高文化修养也是打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很多同学也想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而很少一部分的同学选择了掌握实用性技能,毕竟经验性的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去试验,与体会的。

4、从阅读方式来看

1)我校61%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手机等网上浏览也是重要的阅读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2.4%左右的学生将书店购买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2)在选择什么样的刊物阅读这一问题上,34.4%的学生选择传统书籍,有46.9%的学生选择电子数字书籍,有18.7%的学生觉得无所谓。从这可以看出电子数字书籍已经以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渐赶超甚至超过传统的纸质读物的重要地位,当然很多学生认为哪种都可以无所谓。学生对电子书籍的选择最多,可见,现代媒体对于生活的影响。电子读物也可以看出电子类读物已开始进入我校大学生的生活中。

5、从阅读障碍问题看

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时间紧迫,忙于学业或其他社团同活动,而读书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项目,没有空余的时间,学生因此放弃了阅读课外书籍。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也是所有大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大学生活是忙碌而又新鲜的,许多刚进校的大学生对生活、对学习有无比的困惑于迷茫。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对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外,其他都一无所知。这是由于不少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学被动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他们把读书当成是专业学习之外的‘课外’的事情,缺乏阅读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读书因此具有了盲目性和功利性。还有一部分的同学选择了想读的书图书馆没有,书本的价格比较昂贵,许多学生望而止步,承担不了这么昂贵的书费,因此也减少了阅读量。阅读是一种需要经年累月,日积月累慢慢积累起来的的行为活动,只有坚持不懈的阅读并在阅读中充满思考,才会在阅读上达到一定高度。

为了解决这样问题,学校应该做出相应的措施来激励大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爱好,鼓励大学生不只学习专业知识而更要通过课外阅读;来提升自己。作为大学生也应该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认清阅读的重要性,正确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加强自己的阅读能力。学生也应该平衡好自己的时间安排,在学习专业知识,参加活动等各方面调节好,并在此基础上坚持阅读,这样才能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并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1、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而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读的书,比不阅读还坏”。书海无涯,但是良莠不齐。高校需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学会选择书籍,形成正确的阅读原则。引导大学生广泛涉猎的同时,也要按照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或自己的爱好来确定阅读目标,有选择性地选择书目,科学地规定阅读时间、内容、顺序和方法循序渐进进行课外阅读,这样才能读有所用,通过课外阅读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2、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提高其阅读品位。

有些课外阅读存在不良倾向,如长期沉溺于品位不高的武侠、言情、网络小说等难以自拔,甚至出现不思进取,影响学习的现象,高雅文化已经被挤兑的边缘化,这样的倾向不加以制止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改善这种状况,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推荐好作品,引导大学生转移阅读方向,多读书,读好书,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通过改善大学生的不良阅读倾向,使其会选好书,会好读书,提高其阅读品位,进而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品位。

马原实践报告(6篇)篇五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七号,马原社会实践课来到了烟台的张裕酒庄博物馆,是张裕公司在1992年,公司百年大庆前夕建成,并对游人开放。馆内有酒文化广场、百年地下大酒窖、综合大厅、历史厅、影视厅等多个大厅,较为系统、全面的介绍了张裕公司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企业文化及酒文化知识。

走进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介绍张裕公司历史的时刻墙壁,一百多年的历史沉淀和这种起源于欧洲的葡萄酒文化使博物馆在刻板的历史叫说里多了一份诱人的浓郁醉人。展厅中的各种雕塑更是生动的呈现出了整个葡萄酒的生产制作过程,从发酵到窖藏酿造,以及过程中使用到的工具,各种大大小小的橡木桶都极其逼真。另外除了酿酒的过程,品酒过程中的工具更是不能忽略,作为优雅的欧洲绅士的一个表现,品葡萄酒自然也很有讲究,从各式专用的酒杯,醒酒器,开瓶器等都可见一斑。其各种用途讲究通过博物馆人员的讲解,也明白,品酒的各项工作真的不是一味偏见的繁琐矫情,而是真正有他的意义所在,就像白兰地不能用高脚杯,需要手掌握杯的温度才能品出酒的香醇所在,真正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影响世界的酒文化。另外展厅里更是陈列了不在少数的名人的与酒有关的字画,以及清末期,酒庄刚刚建立时的末代皇帝的圣旨副本以及名家的题词,影视厅的展出则更具现代气息,以动态的形式全方面的通过人物的引导以纪录片的形式像我们展示了历史和现代化的生产工艺。

最震撼的当然是参观地下酒窖的时候,因为贮存需要所以酒窖温度要保持在十二到十八摄氏度之间,所以不免有些阴冷,但是当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橡木桶时,热情早已战胜了温度的侵蚀,当看到容量有一千五百升的捅王时更是久久不能平复激动的心情,想想这样的庞然大物竟是用来贮藏葡萄酒是就更觉得神奇,又不免对那种液体充满了满满的好奇的心情。想看一下这百年的橡木桶究竟能酿出怎样的琼浆玉露,感受那种视觉和感官的冲击力,以及曾经在万国酒会上拔得头筹的那种震慑。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温度还是被地窖中醉人的酒香所吸引,我竟久久不愿回到温暖的地上,从血液到全身都感觉到暖意。

酒知识的讲堂也让自己收获颇多,从互动中更加了解葡萄酒的历史,内涵,也更加被这种液体吸引,久久不能自拔。

通过这次马原的社会实践课程,不仅对烟台,胶东半岛,我们所处的地域的特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是进一步理解了一种文化,中国的酒文化,世界的酒文化,实践的目的大致也在于此,通过个人的亲身接触而不是那些呈现在纸上的描绘和影片上的映像来用身心去感受一个事物真正的韵味所在,是从了解,进而理解,接收,到喜欢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践出真知吧。

马原实践报告(6篇)篇六

河北工业大学学生

调查时间:

20xx-4-20~20xx-4-26

调查方式:

采用书面问卷形式,在分层的基础上对各年级进行抽样调查

阅读兴趣倾:

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实践论文

三、调查统计数据及分析

1.从阅读兴趣倾向来看

1)大学生在空闲时间会不会阅读,如下所示:

1经常会 2有时会 3偶尔会 4从来不会

由上表可以看出,在空闲时间有29.3%的人表示经常会读书,有46.3%的人表示有时会读书,有22%的人表示偶尔会读书,有2.4%的人表示很不喜读书,基本上从不会读书。综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还是比较喜欢经常看书的。这表明大学生总体还是爱读书的,但还是存在着部分不爱读书,不读书的现象,因此大学生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树立积极的读书意识。

2)在大学生阅读的类型来看,大学生的阅读类型广泛,有名著,散文,小说,诗歌,自然科学类,专业类实用性读物等,其中喜欢小说的最多,占33%,专业,技能,考试等有关实用性书籍其次,占22%。因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对于小说读物的最热衷。

3)由有关阅读名著书籍的问题结果统计可以看出,有29.5%的人表示喜欢并经常读,有52.8%的人表示喜欢,但很少读,也有17.6%的人表示不喜欢读。而将近68.0示不经常或不喜欢阅读名著的原应是,晦涩难懂,读起来没有什么趣味。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大学生对于经典文学作品还是不太关注的,这给了我们学生一个警示,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多读经典的文学作品,名著是文化的瑰宝,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看的,这也是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做到的。

2.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来看

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人们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及重视程度:

1)在时间上根据统计结果显示:19.3%的学生每天花不到一小时作课外阅读,58.5%%的学生花1~2小时,16.9%的学生花2~4小时,5.3%的学生花4小时以上时间阅读。所花时间在两小时以内的占总人数的77.8%,超过两小时的仅占22.2%,说明虽然大学相别于高中,我们有着很多的课余时间,但学生们在课外阅读上所花的时间还是偏少。我校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20xx大学生马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20xx大学生马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2)在月阅读量上根据统计结果显示:15.9%的学生每月读3本以上的书,57.3%的学生阅读1~2本,26.8%的学生每月读少于1本。从阅读量上暴露的问题更加明显:在业余时间充裕的大学里出现这种状况,是不理想的。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课外阅读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3.从阅读目的来看

1)根据“你通常会受什么影响而选择一本书”这个问题结果显示:同学们的选择较为集中,有26.3%的同学选择了“名著或获过奖,有42.0%的同学选择了“媒体中推荐”,有24.4%的同学选择了“老师或朋友推荐的,剩余7.3%的同学选择了“看过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由此可见,名著或获奖这个因素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影响很大,如果一本书是名著或是得过奖,那么就会有很多的同学去选择这本书。而对于老师和朋友的推荐,对同学也有一定影响力,只是稍弱一点,但看过作品改编的电影或电视剧对于同学的影响更弱。

握一些实用技能 ,有12.2%的同学选择了“休闲娱乐”,有2.4%的同学选择了“其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是为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而阅读的,可见同学们对于阅读的目的还是很明确的。而提高文化修养也是打学生阅读的主要目的之一,很多同学也想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使自己在今后的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而很少一部分的同学选择了掌握实用性技能,毕竟经验性的东西还是要靠自己去试验,与体会的。

4.从阅读方式来看

1)我校61%左右的大学生将到图书馆借阅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找手机等网上浏览也是重要的阅读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生买书热情不高,仅有2.4%左右的学生将书店购买作为自己阅读的主要途径。

2)在选择什么样的刊物阅读这一问题上,34.4%的学生选择传统书籍,有46.9%的学生选择电子数字书籍,有18.7%的学生觉得无所谓。从这可以看出电子数字书籍已经以方便快捷的优势逐渐赶超甚至超过传统的纸质读物的重要地位,当然很多学生认为哪种都可以无所谓。学生对电子书籍的选择最多,可见,现代媒体对于生活的影响。电子读物也可以看出电子类读物已开始进入我校大学生的生活中。

5.从阅读障碍问题看

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对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外,其他都一无所知。这是由于不少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并没有从中学被动的、以考试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中走出来,他们把读书当成是专业学习之外的‘课外’的事情,缺乏阅读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读书因此具有了盲目性和功利性。还有一部分的同学选择了想读的书图书馆没有,书本的价格比较昂贵,许多学生望而止步,承担不了这么昂贵的书费,因此也减少了阅读量。阅读是一种需要经年累月,日积月累慢慢积累起来的的行为活动,只有坚持不懈的阅读并在阅读中充满思考,才会在阅读上达到一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