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

时间:2023-06-21 14:11:25 作者:曹czj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篇一

如今,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和孩子共同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互动,那么帮助孩子培养责任感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如今,大部分的父母都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孩子一起参加活动,但这些活动其实没那么困难,一些很简单的活动往往能让孩子产生一些想法,从而也培养责任感。

让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孩子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父母可以提供给孩子一项特定的任务,但一定要确保这项任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通过做简单的家务让孩子享受这些简单的乐趣,会激起孩子学习家务的兴趣,同时也帮助孩子发展这项技能。

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做饭吧,孩子会明白一餐美味的饭菜是多么来之不易。真正的目的不是让孩子做饭,而是让孩子参与,让孩子在内心深处有这样一种感觉,这是我的责任。所以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如让孩子帮父母搅拌配料,从厨房里找东西等。孩子们会很喜欢这些任务,同时在这些活动中受益。

在家里养宠物也可以让孩子变得更有责任心,大多数宠物都需要精心喂养和照顾。父母应该给时间让孩子来照顾宠物,跟宠物相处。通过父母平时对宠物的照料,孩子一定会模仿父母的行为。但是父母一定要记住的是,要观察孩子是如何照顾宠物的,确保宠物和孩子的安全。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制定一个责任表,让孩子们明确自己的责任,然后父母要告诉孩子们,父母会检查他的责任完成的怎么样。这样会让孩子感觉这更像是一个活动,一个比赛。当孩子完成一个责任,父母可以帮他做上标记,并给予孩子夸奖,这样还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篇二

《教育应该不一样》是严长寿所写的,在这本书中他分析了台湾目前的教育环境,一针见血地道出台湾目前的价值观和迂腐的考试制度,而我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在这个体制下经营太久,早就忘了教育的最初目的。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台湾快被摧毁的职教体系、急功近利的家长心态、媒体的可议之处、老师的教育心态及学历通膨时代。他认为教改人士为了满足家长期待而走错方向;政策为了讨好选民,做了错误的转向。他建议年轻人如何从寻找自我到建立自我,建立必要的五大能力,走出自己的路。

看完这本书,虽然非常认同作者所说的话,却也因更加了解实施教育改革的难度而感到无奈。就像书中提到的“是谁坐视问题恶化?是谁让这气球不断的膨胀?是教育部?是教改人士?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还是为数众多的家长?全部都是!”读了这段话,让我心中起了共鸣,因为他所叙述的就是一个真真实实的教育现象,而身为老师的我,就是处在这个教育体制、这个环境下。在其中一篇《醒醒吧,家长》中,有一篇某成大教授儿子写的绝交信。或许,从中国人伦理的角度来说,这个儿子是不孝的,但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似乎不然。从他们的对话,可以看见台湾传统家庭的教育一味追求好成绩好大学!但每个孩子不一定都适合这样的模式,以小孩的角度来说,硬是将孩子塞入这样的框架只会磨灭孩子对追求新知的热忱,当然也扼杀了许多其他方面的天才。而大陆的教育方式和台湾的教育是何其的相似。在中国传统观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熏陶下,学校、老师、家长就很重视“成绩”,以分数为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补习班、培训班蓬勃发展,学生被训练成了为考试而读书的机器。这种“唯分数是问”的想法,不但是老师的错,分数会受到膜拜,是所有人造成的。如果教师和家长只会以考试分数评断学生的高下,有些学生便注定永远是输家。现在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分数仍然是对孩子的主要标准。而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有时认识、定义学生的方式,往往只通过一张张考卷,忽略学生的个性、特长,往往把自己的时间放在作业和考卷中,忘记观察学生、协助孩子探索自我,发掘他们的天赋。爱尔兰叶芝说:“教育不是装满一壶水,而是点亮每个孩子心中的蜡烛,让他发光、发亮。”而我现在在做的只是在装满一壶水,这需要我经常进行自我反思。

为了考试,往往在讲解作业和习题时用标准答案来规范学生。有了单一的标准,就很难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问题。书中写到“教育工作者一味坚持标准答案,本身就是一种偏执,难怪学校会系统性、全面性地扼杀学生的创意。”现在的教育制度成就了少数考试顶尖的精英,陪葬掉其它“不合规格”的孩子。而即便是合规格的好学生,也有创造力贫乏的问题。而创新却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也不是考试考得出来的,重视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扼杀学生创意的帮凶。正如赖声川所说,创意就是一种“问问题的能力”。然而,当所有科目都有标准答案时,学生如何想问题?又如何学会问问题?所以中国人在知识竞赛中能得到数一数二的成绩,但在创新思维比赛中往往被其他国家所超越。

另外,有些家长向老师提出多布置些作业,往往把重点放在孩子语文、数学的成绩,忽略孩子的体育、音乐、美术,觉得学这些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帮助。这些话也让很多教学热忱的老师最后以不断的测试来当做最终的方式。有时问孩子“你想要做什么?”孩子往往会说我要好好读书,可再问孩子“读书为了什么?有什么用?”孩子往往就说不出话,大部分的孩子或许无法找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知道父母让他们把成绩考好。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让孩子提供对学习的兴趣。而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学好语文、数学、英语。这让孩子的思维越来越来陈腐,有些成为一个“考试优秀生”,有些成为“考试差生”。

书中提到老师的关键是具备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和应用能力。因为从过去到现在,许多老师的教学态度,倾向权威、武断,学生一旦试着说出各种突发奇想,往往就容易被视为捣蛋,或挑战老师的地位。久了之后,学生不再想要问问题,因为他连问问题的能力,都早被连根拔除。而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除了对学生的理解和沟通,还要求老师在教学上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书中提到严长寿在去高中演讲时,第一次演讲到后半,有学生开始在台下聊天,还要老师维持秩序,演讲的效果不是很好。而第二次演讲时,他开始检讨自己,思考如何激起学生的兴趣。于是,在演讲时首先从自己的着装出发,然后提到学生关注的明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此次演讲完美收官。这件事让他明白学生们不是不愿意学习,只是老师没找到激起学生学习欲望的方法。这我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课本和与孩子没有兴趣的课外事物,应该多寻找孩子的关注点和感兴趣的事,一步步引导他们,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状态下学到知识。

在阅读这本书时,往往想到过去所受的教育,如果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事,我或许有更多的发展和更多的.可能。既然自己已经尝到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奈,何必让现在的孩子再受这种折磨呢?改变教育方式或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困难要让时间去冲刷。但是随着今年启发式教育的提倡,我认为只要大家愿意站出来改变,必定能达成!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篇三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打开通往知识之门的钥匙,是满足孩子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工具,也是家长送给孩子受益终生的礼物。今天我就家长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的必要性、方法和途径和大家一起探讨。

有的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甚至怀疑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想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还在家长。我通过两条途径来培养孩子的静心:一是练钢琴,二是让她看书。现在看来,受益匪浅,特别是每次作业,都会认真对待,而不像有的小朋友,每次作业字迹潦草,好像总有人在后面赶他似的。

(2)看书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有的家长认为阅读仅仅与语文有关,其实不然。我们现在提倡"终身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为一切知识和技能都是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以我教书的经验,我们数学里的应用题,要求学生能找出一些数据内在的关系;而英语的语感要以中文的语言能力为基础,一切都源于语文能力。如果从小孩子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面对将来的考试和学业,他们就能轻松愉快地渡过,进一步在社会上脱颖而出。所以我们要求孩子多阅读,俗话说得好:"开卷有益""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让孩子不断地阅读,才能进一步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这是没有捷径的。

(3)为口头表达、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求学生表达要精确、到位,语言要上档次、有品位。这些语言来自哪里?靠平时的积累。你别看平时他们好像随便东翻翻,西看看,但总有一些会在脑子里留下痕迹,在他需要的时候会自己跃出来。

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去买各种各样的作文选,我个人认为这是"急功近利"型的,长此以往,你的孩子的文章永远不会有新意,只会跟着别人走。所以我提议,家长应指导孩子多看文学作品,如世界名著,名家名篇。所谓"站得高,看得远",你想,《作文选》是孩子写的,高尚的文学作品是大师们写的,你更愿意你的孩子与谁交朋友?孩子们阅读多了,自然就会产生一些思考,或者找到一些感情上的共鸣,学会去体会、去感受,这样一来,良好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新品质就培养起来了,写文章也不会那么头疼了。

(1)家长以身作则,作好榜样。

言教不如身教。家长要爱读书,善读书。家长良好的读书习惯,对孩子是不无裨益的。我想,如果家长在看电视,却拼命叫孩子读书,孩子只会觉得你在娱乐,而要他去做苦差。家长要善于在家庭之中创造读书条件,营造读书氛围,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爱上读书。

我现在回忆养育女儿时的点点滴滴,最值得欣慰的是我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女儿上幼儿园时我几乎每天坚持给她讲故事,但最令我遗憾的也是讲故事,因为我也很喜欢偷懒,有时为了让她少问几个为什么,故意把一些难一点的词语换成简单的,或者把我认为她不能理解的事情跳掉,图个省事。其实,我们往往低估了他们。我女儿一年级开始自己看那种带拼音的、一面只有几行字的书,到现在那种一本本厚厚的小说,我问她:"你能看懂吗?"她说能,想想也是,如果看不懂,她干嘛还看!

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想平时多跟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分享、一起讨论也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方法。记得上次看《读者》,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卖米》,讲的是一个小女孩陪妈妈卖米的一个过程,我看了后很感动,就把她推荐给了我女儿,当时她说:"呀,这么长!"我就告诉她,你看看吧,妈妈小时候其实也是这样艰苦地过来的。她一听,原来,这也是妈妈那个时代的生活,特来劲,马上就看完了,还问了好几个问题呢。还有一次,也是《读者》上的,叫《头朝下的逃生者》,我也推荐给了她,我说,"你好好体会一下吧,你不是经常担心妈妈不爱你吗?其实,每个母亲都非常爱自己的子女,这种感情甚至在他们还没出生前就已经根深蒂固了,不信,你看。"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来了。所以说,孩子都是有好奇心的,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利用这种好奇心来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3)家长要科学选书和购书

有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交朋

友。"所以,家长要选经典书。经典书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是人类知识中的精华。如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只要是其中的故事,孩子都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百听不厌,百看不厌。选经典书时在选版本上要选少年版,更适合孩子读,还要考虑出版社、译著还要考虑到译者等因素,有时候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翻译过来的味道完全不一样。所以,我们很多的译者本身就是一些很有名望的作家,像:钱钟书、任溶溶、梅子涵等。还有购书时一定要注意买正版书,盗版书错别字多,质量不高,对孩子影响不好。

家财万贯,不如满室书香。犹太民族饱经磨难,但在智力领域里常处优势,为什么?14岁以上的犹太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为世界之最。在犹太人家里,小孩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蜜和充满诱惑力的,值得细细回味、咀嚼。

无独有偶,在澳大利亚,老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就是用十天的时间,去看完一本近千页的书。不仅仅是让你走马看花,也不是让你写个故事梗概,而是叫你写出人物分析。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让我们的孩子仅仅完成作业就万事大吉,而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我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来结尾吧: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孩子将来的命运如何?就看他今天是否养成了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篇四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时为孩子确立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二至三岁时,家长就应该给他立下规矩,诸如玩完玩具必须放回原处,否则就没收玩具。大一点儿的孩子给他制订每天大致的作息时间,明确劳逸和做事的要求,让他意识到每一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秩序和准则,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可肆意违背。孩子到了四五岁时,就要对学习时间也有所规定,以利于孩子形成按时学习的习惯。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没有整齐划一的是非界限。家长应该加以引导,像明显伤害他人自身及环境的行为应予以制止。我们可称之为“红灯行为”,告诉其制止的原因或道理。有的是完全可以做并且应该做的,如有利于孩子独立性发展及符合公德利益的行为应该得到及时鼓励、支持,我们称之为“绿灯行为”。

家长要依据孩子的实际采用适当的方法,培养良好的习惯,要注意讲求方法和实效。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家长可采取转移目标,让孩子选择、给孩子一个台阶下等方法。做为家长要多运用正面激励的方法,例如,要孩子养成物归原主的习惯,首先家长要创设一个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如果孩子把积木摊了一地,家长说:“乖孩子,快帮妈妈收拾一下积木,要吃饭了。”这句话对于孩子的暗示是:收积木是妈妈的事,我做不做无所谓,这样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应该自己收拾玩具的规则意识。

再如,当发现孩子乱放书时,可用游戏的口吻说:“书宝宝要回家了,你知道它的家在哪儿?你会把它送回去吗?”当孩子把书放回原处后,应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鼓励他以后重复这样良好的行为。对于大的孩子,家长可以对其做事的速度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如在孩子起床以及做家务劳动等方面,有意识地提高要求,养成他在一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好一件事的习惯,同时还可以给孩子一方属于他的空间,放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整理自己的“小天地”。

立下规矩后就要督促孩子坚持去做,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形成一个好的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单儿,是家长的掌上明珠。例如,张伟长得非常讨人喜欢,他走路时不小心被椅子绊了一跤,就非要把椅子“打”一顿不可。叔叔吃了他的苹果,他要叔叔吐出来补好还他。这些幼稚的想法和举动常常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在这种纵容的环境中长大,他上学时会在课堂上走来走去,高声大叫,会为某件小事与同学打得不可开交。

父母总想“树大自然直”,孩子还小,人又机灵,大起来会懂事的。但他的举动让老师大伤脑筋,作业本忘了带、上课了,他才想到要上厕所,一会儿把同学的铅笔弄坏,一会儿又左顾右盼。老师的批评、家长的打骂导致张伟同学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会产生“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的想法。现在许多家长像张伟父母那样只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却忽视了良好习惯的培养。不少家长知道该怎样要求,但做起来却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例如,说好了孩子自己走,但只要孩子一哭,家长就退让;说好了不再买昂贵的电动玩具,但只要孩子一闹,家长就心软,最终“败下阵来”,以妥协告终。孩子尝到了哭闹的甜头,就会以此为武器要挟家长,慢慢地就形成了无理取闹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要学会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理智地爱孩子,把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孩子的执拗、哭闹可采取“冷处理”的办法,暂时置之不理,孩子若发现哭闹不再起作用时,自然会自己找个台阶下——玩别的了。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特别需要家长在教育要求上一致。调查表明,家长抚养孩子的方式主要有三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吃惊,在“权威型”的家里,家长要为孩子制定一些规则,孩子可以选择的很少,而且必须遵守家规。在“民主型”的家里,家庭生活中处处体现着公平,会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感受,有许多选择,并且很注重相互间的合作。对于那些被家长“放任”的孩子,他们可以相信任何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他们做事也总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自由放任状态下成长的孩子很难和别人合作并良好相处。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说容易,是因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进行随机教育;说艰难,是因为养成一个好习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一个孩子由需要提醒才能完成的动作,发展到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习惯动作,本身就是个反反复复的过程。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篇五

幼儿园开家长会时,老师让在家里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其实每一位做家长的都很重视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呢?也不例外。不管自己做的怎样,反正是用心在做。从孩子小的时候起,我就给她买一些适合她年龄的书籍,我们会一边看、一边讲,但那基本上属于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高兴了读,不高兴就扔一边了,没有坚持。这次幼儿园老师特意提到此项活动,才使我真正意识到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因为自己也是做教育这行的,前一阵子有幸聆听了家教专家王大龙先生有关“家庭教育是件大事”的专题讲座受益匪浅。其中,他的一句话让我颇有感触,“只有真人才能开启儿童大脑”!现在高科技产品很多,诸如点读机、会说话、讲故事的娃娃等,很多年轻家长盲目追从,总是赶时尚,用这些先进事物代替妈妈语,取缔亲子沟通。美国人呼吁家长参与孩子教育。

俄国人认为提高智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书读得越多越聪明。因此亲子共读是最好的方法。既可让父母多些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又可让孩子扩大阅读量。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因此我的女儿__,总是知晓自己要比同龄的小朋友们幸福。她自己也常说,小区里、班里、她是爸妈陪的典范,其他小伙伴不是老人就是保姆。所以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尽可能抽些时间与孩子一起亲子共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以下是自己关于亲子共读的一点体会,愿和大家共勉。

我和女儿一般会选择睡觉前的十几分钟来读书,采取“依偎”的方式,靠在舒适的床上,女儿依偎着我,躺我怀里。而我呢?用手揽着闺女,选择她想听的故事,我读,她听。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对读书有了兴趣,也有了依赖感。比如:我们读的《三只小猪》,听到精彩处,她会哈哈大笑,那高兴劲别提了。她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起伏,由闹变静、由喜变怒,我不得不相信,孩子的感情也是丰富的。有一次,她在和我用磁力棒搭房子时,还说自己一定要构建一个像三只小猪里老三一样结实的房子呢。

为此我体会到了“亲子共读”的重要性及其具有的深远影响力。不过最让我坚持亲子共读的,还是那次在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时候,它让我体会到了阅读不仅能让孩子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殊不知阅读也能给我们做家长的带来好处和感动呢?在读到,“小兔子对大兔子说:“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小兔子对大兔子说:“我爱你,一直到小河那边”时,__忽然高兴起来,哈哈地笑着说:“妈妈,我爱你,从这里一直到月亮!”女儿的这一举动,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原来她真的在认真的followme,我也大声的接下去:“__,妈妈也爱你,一直到小河那边!”哈哈,我幸福地拥紧着,心里暖暖的。所以我们娘俩一直这样坚持着。

有一次,我有点累,催着女儿快快睡觉,要不早上起不来了。她说:妈,还没有读书呢?我给忘了。然后,按照惯例,读了篇故事。之后,她很满足地去睡了。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想,一定要坚持和孩子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一同快乐、一同享受母女温情。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篇六

有不少家长反映,“刚开学的前一周,孩子们先会进行一场‘装备竞赛’,过后才是‘学习竞赛’”。

刚开学一周的时间,不少家长也开始了新的烦恼。原来,有不少学生的消费越来越高,而且有奢侈化的迹象,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的虚荣心和炫耀的心理。如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新学期,新气象。孩子们在新的学期,都希望穿上新衣,用上新的文具,家长给孩子买一些品牌的学习生活用品迎接新学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孩子一味追赶潮流,追求高档时尚用品,就会使他们相互攀比,这样既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也加重了家长的负担。

从事教育工作已有15年的`陈老师认为,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消费观念,很大一部分是在模仿父母,父母也是孩子生活当中教给他们要如何消费的人。所以要想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观念,还是要从父母这里先入手。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仅不能无条件地满足,而且要及时批评和教育。的办法是实话实说。将社会的真实、生活的真实、家庭的真实原原本本地告诉学生,并帮助他们树立起一种正确的心态,从而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出正确的选择。

如何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家长的引导十分重要。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副校长唐淳红认为,家长应培养孩子阳光的心态,不要滋生攀比的心理;让孩子在学校尽量穿学生服,不要消费太贵的东西;家长可以组织一些健康有意义的活动,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适度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学习和兴趣上的需求;共同分析每一次大额消费的可能性;适当进行奖励,激励进取,体验成功。

陈老师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第一,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第二,培养孩子的储蓄观念。第三,让孩子了解你的工作。让他们对家长的工作有深刻的印象,从而感受到金钱的来之不易。第四,教孩子学习理财的本领。第五,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勤工俭学。如鼓励孩子周末去体验卖报纸,然后让孩子算算他的劳动为他带来了多大的财富。第六,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钱的作用。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不是做任何事都可以用金钱去计算,家长抚养孩子及孩子在家做家务活都是家庭成员间应尽的义务,这些都不能用金钱去衡量,金钱更无法买到知识、健康和亲情。

此外,学校也可以对学生的消费观进行引导。可开展一些传统教育、艰苦朴素教育,倡导崇尚节俭的风气;抓好节能减排教育,让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践行节约的习惯;让学生多参加有益的募捐活动,培养他们的爱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长的消费观也在不断地变化,例如在开的车子、住的房子,以及身上穿戴的选择上的高消费,都可使身边的孩子耳濡目染,从小就大手大脚地消费惯了,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些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全球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瑞士,生活水平在世界前列,他们却以节俭闻名于世。瑞士人的富而不奢给我们多少带来一些启示。家长在满足孩子的正常消费之外,更应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从现在开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培养孩子阅读的心得篇七

最近,女儿读了陈丹燕的长篇幻想小说《我的妈妈是精灵》后告诉我:“太感人了,我的眼泪几乎流下来了,有妈妈真好。”不知是什么样的故事让女儿如此感动,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捧起这本书,用孩子的心情和视角耐心地读起来。

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陈淼淼的妈妈非常厌恶酒精,从来不喝酒,爸爸喝酒时,她也躲得远远的。陈淼淼由于贪玩,把酒倒进妈妈喝可乐的杯子里,妈妈喝下去,一下子,妈妈变成了蓝色的。陈淼淼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她的妈妈是一个精灵!精灵们只要碰到一些含有酒精的东西就会显露出原形。妈妈想尽办法让陈淼淼除掉害怕的心。

可是,陈淼淼的爸爸却坚持要和妈妈离婚。陈淼淼拼命阻止他们离婚。装生病、装坏小孩、还在永和豆浆店里过了一夜……后来,陈淼淼在无意中看到妈妈是靠新鲜的青蛙的血维持自己的能量,陈淼淼亲眼目睹了妈妈杀死青蛙,喝青蛙血的恐怖场面。又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啊!这件事后,才把这个好不容易才平稳下来的家庭又一次推向了无底深渊。

故事的结局虽然是悲惨的,但是故事情节更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珍惜亲情。爱,贯穿整个故事,例如:陈淼淼知道父母要离婚便拼命阻止;妈妈临走前帮陈淼淼买好了18岁以前穿的所有衣服。

和孩子共同读书,一起体会书籍带给我们的快乐、伤心和感动,真是一件幸福的事。看完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了:原来爱就是无私地奉献,就是无怨无悔地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