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生说课稿第二课时(实用12篇)

时间:2024-04-29 00:37:04 作者:字海

在教案模板中,教师可以详细规划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以下是一些教案模板的参考,希望能够提供教学设计的灵感和思路。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议花生”部分。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_____,哥哥说:_____,我说:_____,爸爸说:_____。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6、爸爸由赞美花生的可贵之处,谈到怎样做人,许地山听懂了爸爸的话吗?所以,他说:引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板书: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一、课例评析:

这节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第10课《海洋宝库》是粤教科技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自然资源》的最后一课。本课从认识渔业资源入手,了解在海洋这个巨大宝库里,蕴涵了大量的宝贵资源。并意识到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和利用与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教材中分2个活动。活动1:“为什么要休渔?”主要以资料分析为主,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讨论休渔的作用,认识保护渔业资源的意义,并思考如何才能合理地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活动2:“海洋有什么可利用的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海洋资源,了解它们的用途。在组织这个活动时,教师可以准备好充足的资料,并同时发动同学们在课前搜集有关的资料,了解海洋有什么资源,以及怎样利用好这些资源。在本节课中,邓老师能以扎实的基本功巧妙地从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以听觉、视觉等感观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每一个环节都循序渐进,步步扎实。而且整节课的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这节课“成功”在几个方面:

1.以当前的.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自然地切入到所要讲的内容,体现出《科学》的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

2.让学生通过对海洋资料的利用设想,汇报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在设计中发现新知识新问题,在学习中体验,同时培养学生分析信息、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懂得了领土、领海、专属经济区等,懂得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

4.《科学》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我们不仅要上好课本的内容,更应该结合当时、当地实际情况。开源性地整合学习材料,拓宽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视野。

5.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是我们教育所提倡的观念。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能举一反三。同时,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不足与改进建议:

1.由于邓老师是一名兼职科学教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出现紧张的表现。所以,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是不够到位,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2.学生交流互动活动中,个别同学还存在不交流,或者说不敢交流的情况,老师应及时发现、鼓励这些交流不够主动的学生。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xx月xx日,听了我校朱月萍老师的英语课,我就这一课谈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朱月萍老师执教的整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从freetalk中自然导入本科的课题,由颜色的询问这一旧知着手,引入新知cap,对残缺的图片的猜测来引入hat,从视觉方面着手,刺激学生的感官。根据心理学研究,人对初次接触的材料具有很深的印象。

新知来引入新知,利用刚刚学过的'单词来引入句型howmuchisit?也进行了大量的操练,操练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多样,有小组间读,小组成员开火车读,同桌间的操练等,操练的很到位,值得我的学习。

旧知引入新知,通过whatwouldyoulike?引入canihelpyou?也就是完成了本课时完整的购物对话,最后通过唱歌来巩固今天的新知。在唱歌的时候,学生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不明白分角色唱歌的形式,建议老师可以融入到学生之间,老师可以把自己当成班级女生的一部分,当女同学需要唱的时候老师跟着一起唱,需要男同学唱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简单的肢体语言来提醒一下,这样的课堂氛围更体现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和谐和民主。

接下来就是,巩固该堂课的内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放金阳中与教材配套的flash,根据录音内容回答问题,跟着录音读课文等,这些虽然都是统课堂上,但是不是所有传统的都要摒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课堂不需要做秀,教学效果也同样非常重要的。

通过分发胸卡,创设情景,请学生自由操练,一方面通过创设了情景,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另一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体现出老师只是处于指导地位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以上是我几点不成熟的意见,请纠正!

《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5课落花生。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回顾一下作者围绕花生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种、收、吃、议)。

2、一次小小的花生节,让许地山把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心上,并且以落华生为笔名。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跟随作者重温一家人议花生的场面。

二、再读课文,阅读感悟。

(一)默读课文3-15自然段,思考:

1、我们兄弟姐妹是怎样评论花生的?父亲又是怎样说的?

2、父亲写了哪几种事物?

3、父亲通过花生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呢?

(二)反馈交流。

1、兄弟姐妹认为花生的好处是什么?

2、生交流: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三)研读第10段。

出示句子:

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摹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想一想:父亲是从一哪方面谈花生的好处?

2、说一说:这句话除了写花生的生长特点,还写了哪几种事物的生长特点?

3、找一找:默读这句话,找出花生和石榴、桃子、苹果的生长特点分别是什么?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来。

(四)研读第12段。

出示句子: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思考:

1、父亲说的“要像花生”是什么意思?

2、父亲这句话是怎样赞美花生的?

3、父亲仅仅是在赞美花生吗?

(五)研读第13段。

出示句子: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思考:

1、“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2、什么是“有用的人”?“有用的人”和花生有什么关系呢?

3、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在生活中有哪些人也像花生那样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呢?、

(工人,农民,教师,警察……各种工作岗位上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三、明白道理,感悟写法。

1、课文以谈花生的可贵之处,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是什么道理?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为了突出中心,作者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借物喻人:在写作中,往往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

四、辩论升华。

2、师小结:文中的父亲读懂了花生的可贵之处,我们也读懂了。原来,花生的可贵之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不计名利的品格。

五、小练笔。

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课后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今天上午教研活动,我听了周老师执教的课文《爱之链》。周老师亲切自然的教态,时而平缓时而激情的语言,给本节课润色不少。再加上学生有语气的感情朗读,整堂课在充满了“爱”的温馨氛围中徐徐落下帏幕。相信我们的孩子学了这课以后,一定会像乔依那样“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

这节课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本文篇幅较长,老师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让学生自读自悟,并写上批注。二是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精读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我说一说自己的一点愚见,文中有个关键句“如果您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给他一点帮助吧”,这是表现文章主旨的句子,老师是不是应该把它板书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品一品,读一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第二个故事,学完课文后进行拓展延伸,让孩子们联系自身实际或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或他人是怎么践行这句话的。这样我相信孩子们对课文内容会理解得更深更透。还有一个小小的'毛病,就是老师在每个环节小结的时候喜欢说半截话,然后学生喜欢接老师的话。我觉得老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的毛病忽视不得。

《落花生》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借物喻人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落花生》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朴实无华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初步学会抓住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的阅读方法。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学会写作时主次分清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课文的作者作了介绍,这篇课文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家许地山,他的原名叫赞坤,昨天有同学问为什么他会给自己的字叫地山,今天我就来告诉大家。名与字往往有一定的联系,坤的意思就是地,经常有个词叫乾坤,意思就是天地,他的父母给他取名坤可能就是希望他长命百岁。

明确:尝花生,论花生(板书)。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理解内容。

1,指名六位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独白,父亲,母亲,姐姐,哥哥,我)朗读要注意身份,父亲要有长辈的口气,孩子要有孩子的`气息。其他同学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明确:a味美b榨油c价廉。

学生的回答预设:父亲很少回家,或者家人很少团圆。

资料补充:本文的创作时间是1922年,当时作者的父亲在广东做官,平时公务很繁忙,很少参加家里的活动。

明确:不是,父亲的到来,a肯定我们的劳动成果,与我们共同分享快乐b借机教育子女。

[4]。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

活动二:品读感悟“花生”的可贵之处。

1、分角色朗读。

2、自由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活动三:领悟父亲所说的话,懂得做人的道理。

1、自读课文,找出父亲的话,多读几遍。

2、对比交流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的特点。

3、全班交流。

4、谈谈你对“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理解。

5、你听了父亲的话明白了什么?活动四: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1、回忆《梅花魂》。梅花象征什么?

2、本文借花生来比喻像花生一样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这种手法就是借物喻人。活动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2、小练笔:《家乡的土豆》。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难点:

1、句子,理解爸爸和“我”的两句话的含义,明确做人的道理。

2、学习本课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的写作方法;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回忆一下,作者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其中哪部分是主要的?

板书:种收吃议。

二、读文明理。

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议花生这一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议花生部分,可以分角色读,可以出声读,可以默读,要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少字,不唱读。

思考:作者一家人是怎么议花生的?

2、你喜欢谁的议论?为什么?

相机引导理解:

投影出示:

a:“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把谁和谁联系起来了?为什么要我们像花生?

为什么说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要外表美?

你从父亲的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知道今后应该怎样做?

作者懂得了父亲的话没有?他是怎么说的?

b:“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理解“有用”对谁有用?

“讲体面”“只讲体面”怎样理解?体面要不要讲?

你见没见过只讲体面的人?

c:父亲让我们做什么样的人?在正确答案后划“”。

1、虽然外表好看,可是没有实用。

2、虽然外表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外表好看,更有用。()。

4、外表既不好看,又没有用。()。

在生活中有没有像花生那样的人?举例。

这篇课文借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理”。

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事物能给我们启迪,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谁能举这样的例子?

小组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找一组同学汇报朗读。

生互评。

三、梳理全文,分清主次。

1、本课按叙述的顺序依次写了种、收、吃、议,为什么把“议花生”做为重点?

2、次要内容可不可以不写?

今后在写作文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四、明理导行。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点什么?

把你的想法和同学交流。

2、谁愿意毛遂自荐?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喜欢的段落。

《落花生》第二课时学案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分清课文的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议花生”部分。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落花生。

2、由笔名引入课文:作家许地山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3、翻开书,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对作者影响最大的是哪件事?

4、那天晚上,在茅亭下,他们谈论花生的什么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6、引读齐答:对于花生的好处,姐姐说:

哥哥说:

我说:

爸爸说:

7、其中谁的谈话对“我”的影响最大?

8、指名读爸爸的话,其他的孩子勾画出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9、全班齐读。

10、从父亲的话语中,你知道花生最可贵的地方是什么?

11、从这里可看出爸爸将=花生和苹果,石榴,桃子乡比较在哪一点上赞美了花生?

12、自己想一想,读一读。引导:爸爸在赞美花生的什么精神,学生结合爸爸的谈话内容谈,不炫耀,默默奉献的精神。

13、全班一起读,读出这种精神。

14、爸爸只是在赞美花生的精神?吗不是的。他是在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做什么样的?人因此,父亲接下去说:引读第12自然段。

15、爸爸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呢联系爸爸的话,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是啊,爸爸教育孩子门做一个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不摹虚名,默默奉献。怎么读爸爸的话?练读,指名读,全班读。

17、年幼的我是怎么理解父亲的话?的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18、许地山懂了,同学们也懂了,男孩子读,女孩子读。

引读:人,要做:不要做:

19、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年仅48岁,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许地山说的话。

21、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议花生这部分,作者为什么把议花生作为主要内容来写?

22、这篇课文朴实无华,使读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染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相信也感染着你,把你感受最深的自然段,有感情的读一读,再练习背一背。

种花生。

收花生。

准备过节。

议花生可贵:果实埋在地里{默默奉献不炫耀}。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案

1、握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会用居然造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一、猜谜引入。

2、(出示落花生的图片),对,是落花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出示文字图片介绍许地山,突出他的笔名“落华生”,激发学生的疑问。

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学了课文你就会清楚了。

二、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交流:

围绕花生将课文所讲到的内容列一列小标题。

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3、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写以上内容的段落,指名读正确、通顺。

(1)种花生(第一自然段)“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这句话用几个次写出了种花生的过程,你能找出来吗?能调换顺序吗?为什么?指名朗读。

学生读后,“居然”你懂吗?为什么这里要用居然,你知道吗?读一读,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此时姐弟的心情吗?指导朗读。

(2)收花生、尝花生(零星散落在一、二及最后一段中,指名一一读出来即可)。

(3)议花生。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这个内容,那天晚上都有哪些人参加议论花生,分角色朗读。

(4)了解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你们有什么发现?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写得很简单,“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八个字就写出了种的过程,一个“收获”写出了收,吃就用“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一句话写完,至于味道怎样一句都没提,而议论花生却整整写了12个自然段,知道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吗?(是啊,文章这样有详有略,有主有次,重点更加突出,给人的印象会更深刻)。

三、重点感悟,理解花生的特点。

1、那天晚上,全家一起围绕哪个话题在议论花生呢?快速默读,找出花生的好处,做上记号。

2、指名说一说花生的好处,教师板书: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第四种好处学生可能讲不清楚/soft/)。

3、在这么多好处中,有一样最可贵,到底是什么,的确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出示句子: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1)自由朗读,你读出花生的可贵了吗?(学生读句子或说花生的特点)。

(2)如果把花生当做人的话,你读出了它哪些可贵的品质呢?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它那味美又有用的果实是埋在地里的,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高高挂在枝头,读到这儿,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的可贵?(板书:不炫耀自己、不图虚名)。

“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它的果实味美、价钱便宜,人人都喜欢,可它却矮矮地长在地上,连有没有果实都不能分辨,此时你又想用哪个词来形容它?(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这就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父亲用什么办法让我们读懂这一点的呢?(对比)。

5、读着父亲的话,想着花生可贵的品质,我们不禁对它产生了敬佩之情,谁愿意来表达?指名朗读这段话。

四、作业。

1、课堂作业本前几题。

2、抄写第十段话。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重点句。并初步体会作者详略得当地来写花生的好处。

3、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一、复习引入,交待探究目标。

1、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哪些事。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2、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课文,想想花生有哪些可贵之处,又让我们懂得了什么做人的道理,进而学习作者借花生来领悟做人道理的这种写作手法。

二、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点拨:指导学生抓住“居然”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2.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讨论:

(1)姐弟们说到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味儿美、榨油、价钱便宜、果实埋在地下)。

(2)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有什么不同之处?父亲为什么用花生和它们作比较?(精讲: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为了说明花生并不注重外在的美丽,而有内在的可贵之处,那就是不求虚名、默默无闻、踏踏实实。)。

(1)父亲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2)你怎样理解“体面”?从我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精讲:父亲引导孩子谈花生的目的是为了论人生,他赞美花生的品格也是为了说明做人应该做怎样的人;父亲教育孩子们要学习花生的优秀品格,注重实际,不炫耀自己,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别人有用的人。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板书: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把“印”字换成记好不好?为什么?

我们知道课文主要从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四个方面写了落花生,详写议花生这一部分,其它部分都是简单带过,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突出重点,主次分明。)。

四、总结全文。

课文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收获节上对花生好处的谈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在讲述的时候主次分明,把次要内容写得比较简略,把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正是由于围绕主要意思主次分明,所以文章篇幅虽短,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印象,使人从平凡的事物中悟出了耐人寻味的哲理。今后我们在读文章或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分清文章的主次。

板书: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

五、课堂测试。

完成练习册61页精要交流。

六、延伸拓展。

人们常常从某种事物的特点上,体会到一些做人的道理。你能以一种常见的事物为例,说说你体会到的道理吗?(春蚕、橡皮、铅笔、扫帚)。

七、板书设计。

落花生。

花生  借物喻人  做人。

不求虚名 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