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

时间:2023-09-27 23:30:42 作者:XY字客 2023年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上这一课,我选择了走极端,正如雪山草地所说,把错误坚持到极致就是真理。我成不了真理,但这丝毫不会削弱我追求真理的信心和勇气。

大家都说爱国太大,太空,于是我就是要让这一课充斥着厚重的爱国味。

真正的中国人!

你们中国人!

我们中国人!

每一次的追问,就是一次爱国之情在心中的激荡。

“我们中国人!”历史的原因一度使我们中国人低下了高贵的头颅,丧权辱国,民不聊生。可文章结束时,徐悲鸿虽没有言语,课文中隐去了文字,但“我们中国人!”的那份自豪,那份被承认,还是激动地可以!

“真正的中国人!”更是大家一直思索的,真正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中国人吗?我能成为这样的中国人吗?我也可以成为这样的中国人!

“中国人!”三个字反复地在我的脑海里萦绕,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这样的歌声又从心底唱响!

以上是对课的设想以及我所希望达到的效果的一点说明。

上完课,几点反思:

一、“课上,教师要封住自己的嘴,让自己少说一点,留出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我做到了吗?今天的课上,我说得不少,学生说的也不多。因为上完课发现自己蛮累的。原因就在于自己预设的东西还太多。我所崇拜的翟启连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一度时间,我以为我理解了这句话。于是精心的预设每一个环节,甚至上课的每一句话。这样的课堂别人看起来是流畅了,但自己觉得轻松吗?稍一处差错,自己就慌得满头大汗。后来想想,是自己曲解了。要预设的是思路,是开放的问题和答案。自己越想说,无非是学生的想法不对你的路子。你要用言语把他拽回来。

二、仍然没有跳出内容分析的怪圈。不分析不放心,但又因害怕分析,所以总是太匆匆,这就导致了我所说的“飘在云端,晕”的感觉。其原因就在于自己对于要教什么还不是很明确。

三、一些环节走过场,或者没有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如第一环节的设计看似好看,其实无效。原因有二:一是没敢让学生充分地说,这也与第一课时上的不扎实有关系。磨刀不误砍柴工,这里的说是对全文的回顾与思绪的整理;二是却是老师命中要害的点与提。所以没开好头。还比如“你认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没有基于文本,如能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后,再来说,会更好。

另对晓月风所提的问题,开始我确实有想法。就是对“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句,让学生对俗语、过渡句和串联起整篇课文的作用的一个认识,后因自己平时的意识不强,上课时又担心割断了文脉、课感而遗忘忽略了,也算是一个遗憾。

从来就不善于写大而理性的东西,因为自己的逻辑思维存在缺陷,以上算作上完课的一点总结。诚恳地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与帮助。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转眼间,又一个学期过去了。中间有苦有乐,既有成功,也有过失败。半年时间里,我通过向老教师请教、自己钻研,摸索出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同时,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以及考试过后的总结,我也发现自己的教学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这里一并写出来,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首先,向老教师师虚心学习是绝对必要的。我因为大学时学的是非师范专业,一开始过来的时候,教学程序相当不熟悉。上课按部就班,从划分层次到句子讲析,自己认为做得面面俱到,但却非常生硬,学生听课觉得枯燥,自己也觉得十分心烦。这时我们语文组尤其是我们办公室的老教师们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从讲课到与学生沟通,几乎是手把手的对我进行教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终于逐渐扭转了被动局面,教学也一点一点地走入正轨。如果没有老教师们的悉心指教,我可能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前辈们。

其次,我觉得,除了向老教师学习以外,自己还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逐步探索一点适合自己教学方法,所以我进行了一点不成熟的教学尝试,觉得应用起来还是取得了一些效果,在这里,也向大家汇报一下。

语文学习是需要大量的阅读的,但在各科作业的重压下,让学生挤出时间来阅读就相对艰难。我采取了“前五分钟介绍作家作品的方法”,每次上课的前五分钟,我总是用讲小故事的形式介绍一位作家,顺便介绍他的作品,比如讲到鲁迅,我把《阿q正转》内容稍微涉及了一点,学生很感兴趣,我就说,那么剩下的事情就要大家来做了,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可以去图书馆借这本书在课下看。通过这种方法,现在,部分同学已经开始逐步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语文水平也得到了相应提高。另外,在课本方面,我也力求避免按部就班的讲法,以几个关键性问题串起全文,然后带动学生一起去思考。尽管这样做有些艰难,但我还将继续尝试下去。

我通过讲有些题发现,我们所用的资料里面有些东西其实是可以做进一步的探讨的。这时我就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多质疑。我告诉他们,学习语文,你没有怀疑精神,不敢怀疑,将很难学好这一学科。有学生针对答案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我们就一起探索,如果证明答案是错的,我们就依照自己讨论定下来的答案来讲。因为我始终认为,没有一种自由探讨的气氛是无法真正学好语文的。

我在教学之初,就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集中在:

(一)搞好课前预习、带着问题预习、及时搞好复习几个方面。每一次上课前,我都会要求同学们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并且在下自习前的几分钟,抽一些同学来检验预习效果。在反复的检验与纠错中,大家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早自习预习的时候,我还把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一边看课文,一边思考问题。这样,无形当中就提高了讲课效率,也让同学们真正有时间思考一些问题。在讲完一节课后,我就及时布置作业,并且及时处理。当然,采取的方法尽可能多样:有时是请同学们自己互相评阅,互相发现优点,找出不足;有时是在同学们改过之后,自己再改一遍。在平时的备课中,我总是尽可能地多查一些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整和起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尽管一开始这样做很艰难,但到最后还是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为我知道,只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又广泛向老教师、新同事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否则,一味学习别人而湮没自己的个性,不是成长的正确途径。

(二)自己的不足 尽管在这半年中,自己付出了不少努力,但由于经验缺乏,成绩还是不太稳定。因此,在寒假期间,我认真思考自己这半年来的教学生活,也找出了自己的一些不足,这里也一并写出来。 首先,没能很好地处理好“宽”与“严”的关系。也许我和学生的年龄差异比较小吧,所以很快就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关系还是很融洽的。但也正是因为处得有些近吧,导致在布置某些任务的时候,学生有意无意地就“打折扣”,影响了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因此,在下学期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充分考虑这一问题,和学生做到“亲密有间”,学习任务一定要求按质按量完成。

其次,有时没能找到适合自己和学生的复习方法。譬如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中,当时发了很多试卷。可能别的老师做了大量精选,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同学们的负担,又把握住了重点。

针对这种情况,我也尝试着进行了一些挑选,但总是抱着“求全”的思想,觉得这个题很好,那个也不错。于是几乎做完了全部,总以为这样会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最后的结局却不太乐观。我总结了一下,觉得我平时上课还是很有自己的特色的,但复习的时候,却太片面重视做题了,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吸取此次教训,尽量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特色,并充分考虑学生的承受能力,尽量把工作做在前面,做在平时。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这篇课文笔优美、感情诚挚,课文表面看似简单,实则含蓄蕴藉,里面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理。因为写作时间久远,所以对于现代的孩子们来说,其中的深刻含义,理起来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并且增设情景来锻炼孩子们的感悟能力,进而体会作者寄寓《天窗》一文的特殊情感。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借助特色语言激发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针对其中的重难点,运用演化迁移、探究发掘、合作交流、揣摩想象、模仿朗读等方法,将孩子带入文本的情景中,使他们受到心灵的熏陶。

对于这堂课的教学,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这篇散文,离孩子们的生活久远,他们可能体会不到文中孩子的感受。因此,我一开始先让孩子们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这便拉近了孩子们与文本的距离,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兴趣。我让学生提出自己搞不清楚的问题,对其中一些简单的问题我让其他孩子为我们讲解,我进行适当点拨。而有一些较难的问题,又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孩子们组成合作联盟,共同学习研究。如:“小小的天窗为什么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在解决这个问题中我要求孩子不仅要说出是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同学们开始时畏畏缩缩的,可自从语文课代表先发言,并得到老师的加分后,同学们的.热情高涨:有的找出关键性语句进行分析;有的找到关键性字词进行分析,还有的边说边打手势,还有的竟然跑上讲台表演起来……孩子们在小联盟、大联盟中相互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教学收获(思得)。

这篇文章内蕴含蓄丰富,老师不应该苛求孩子们千篇一律地得出某一条真理性的收获,而应该带领孩子们钻进文本中,去寻觅,去思索,去探究,去交流,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一定会有所得,这种所得会指导他们理解更多的文本。所以,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得出答案的过程。我很荣幸参与他们这个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我看到自己作为老师的不足:有的时候,我想不到的孩子们想到了,孩子们的想法启发了我的教学。这可能就是“教学相长”吧!我教孩子们如何学,孩子也教会了我如何去教,在这样的教学中,我感到快乐、有趣。

3、不足之处(思失)。

我们讨论的几个问题,还是有个别孩子不理解,主要是因为他们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孩子们对于那个年代的居住环境和条件缺乏想象,心里无法产生共鸣。另外,课上的说话练习时用了比较多的时间,造成后面的教学内容没有全部完成。

4、改进措施(思改)。

强调孩子们的课前预习,并且严抓预习作业,针对预习开展评比活动,调动孩子们预习课文的积极性。对于课堂时间安排也要合理,不能前松后紧,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尽量将发言权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上课铃响过,学生们端坐在座位上鸦雀无声。我带着半个馒头走进教室,语重心长地说:“‘文明礼仪伴我行’像春风般吹遍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同学们的行为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可是,刚才我在教室门口捡到这半个馒头,”我举起手中的馒头严肃地说,“是谁扔的,请站起来!”

学生反映很强烈:厌恶、痛绝、惊讶、气愤……教室里片刻的骚动后更静了,大家都屏住了呼息呆呆地望着我,没有一个人站起来。

我接着说:“我们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如果馒头真不是你扔的,请用语言表明心迹,用语言使老师和同学相信你。”

教室里顿时热闹了,同学们纷纷高高举起了手,连平时不爱说话的、性格内向的同学都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了。

这半个馒头确实不是学生扔的,而是我故意在课堂上耍的小伎俩。这堂课本是教学生“以诚待人”,作为老师却采用了这种“非诚”的教法,实属阴谋之举,原因主要有三。

其一,借“馒头”导入课题。借劝说子虚乌有的“扔馒头人”主动承认,而引出课题“诚”,并引导学生说说我们应做个什么样的人。如,从《尊严》这课学会了要做个有尊严的人,凭借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赢得别人的尊重;从《中彩那天》懂得了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从《将心比心》明白了在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这样引导学生从本组课文里体会“以诚待人”的含义。

其二,借“馒头”激发说话欲望。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畅所欲言是口语交际课的一个难点,而“馒头”事件的设置恰恰突破了这一难点。当扔馒头的恶名就要落在自己头上时,谁都不会袖手旁观,都唯恐自己的语言表达得不够具体、清楚、真诚。“馒头是你扔的吗?”这一问题从反面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而当学生敢于打开话匣子了,课堂自然就活了,也为后面的教学能顺利进行作了铺垫。

其三,借“馒头”创设情景。当学生纷纷表明心迹,发过誓言证明自己确实没扔馒头,我不再穷追不舍了,而是充分地肯定学生,表示相信同学没扔,并由此换个角度,“如果你是值日生,看到同学扔馒头,会怎么说怎么做?”再引导学生从这个角度创设情景,做到“以诚待人”。这么“真实”的事件,同学们表演的绝对真实、真诚。而这一情景创设好了,课本上列出的几个情景,或更多的例子,学生完全能自主讨论、自主交流、自主表演了。

是的,在生活中,我们要做到“以诚待人”;在工作中,教育学生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以诚待人”既是诚实、真诚、坦诚、守信,也是指为人处事要踏实、负责,有尊严。为了上好这一节课,“馒头”事件的捏造实属一个阴谋,如果这堂课能让“以诚待人”在学生心灵留下一个深深的印痕,这个阴谋应该也是美丽的吧!

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苏教四下习作4是要求针对某一话题发表看法——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事情。请围绕最近发生的这类事情,相互间谈谈看法,再写下来。

1、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2、思考值得我们关注的事。用一颗爱的心,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

3、把自己所听到的描述下来。

4、知道有详有略的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写好人物对话片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1.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这次习作,话题的选择很重要。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具有普遍性现实性的现象才会让学生有话可讲,有理可据。以前我引导学生就“雾霾”展开讨论,从四个方面入手:雾霾是什么?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我们该如何预防雾霾。但总觉得不痛不痒。这次上习作4课前的晨会在表扬刘睿哲同学在春游时捡到20元交公的好事时,有同学反映小s同学捡到60元却偷偷花了的事实,我灵机一动,就此事确立讨论话题“捡到钱自己花,该不该?”课上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增强了。再辅以写作方法,学生写得都得心应手,解决了一直困扰的写作难题。

学生习作一

捡到财物不能占为己有

20××年4月13日,一场原本美好的春游,被搅乱了,因为两位同学的不诚实——他们捡到了60元,自己花掉了。一时间“捡钱”成了我们班人人都关注的话题。为此,老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要大家谈谈对捡钱自己花了的看法。

徐慧妮斩钉截铁地说:“捡到了钱一定要交公,诚实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王欣仪推了推眼镜说:“如果找不到失主,也可放到失物招领处呀!”郭子舒连比带画:“失主该多着急啊!万一那钱是别人用来交医药费的呢?你竟然把钱用了,你就是见钱眼开!”

汝老师来了一句:“你俩上次捡到一元钱交给了我,为什么这次六十元钱就没有呢?数额大了,就抵不住诱惑了吗?”

“别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就算捡到了也不能贪财!这次春游中赵佳琦的手机丢了,但有拾金不昧的好心人放到了售票口。你们捡到的钱也可以交给老师啊!”陶淳像大人一样说得语重心长。

............

汝老师说:“古有‘路不拾遗’的好风尚,我们要拾金不昧,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

学生习作二

60元?!

今天春游时,发生了一件大“新闻”------某同学在wc门口捡到60元,私自花掉了。为了养成同学们拾金不昧的好品质,班主任汝老师借此机会展开了一场讨论会。整个讨论会上基本分为两种:一种是甲方的观点,认为捡到的钱应该立马交给老师或警察。第二种是乙方的观点,认为捡到的钱归自己,自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甲方的a同学对乙方的b同学的这种行为表示强烈反对,并说道:“如果捡到了钱不归还,是违背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但乙方的c同学却撇撇嘴说:“不偷不抢不骗,‘天上落下,地上捡着’不捡白不捡,捡到60元交给老师和警察太可惜了。”对此,甲方的d同学义正辞严回应道:“如果你丢了60元,你会怎样?从小就贪小,长大会怎样?”瞬间,全场死一样的寂静,但紧接着却是雷鸣般的掌声,这不仅仅是对d同学的敬佩,也不是对甲方的敬佩,而是对中华民族美德的一种敬佩。钱,固然重要,但守住自己的底线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