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建构游戏搭积木教案反思 《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六篇)

时间:2023-05-18 18:28:29 作者:曹czj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篇一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设计思路:

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想针对我部目前还不配备白板的情况下,对教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继续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目标:

1、 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流程: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数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二) 学做小小建筑师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教学反思:

a) 关注细节的设计

计算活动教具多,对环节间的小结语要求也高,在这一次组织活动前教案在我的脑海中一次次的“过电影”,把握了每一个环节的细节要点(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状况、每一次小结重点提炼和梳理的内容、重难点落实的方式)。“细节决定成败”,活动前我让一个个环节都顺溜了,我想这也是活动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动的有效性

我的教学对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动中我不仅关注师生间的有效互动,也为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合作互动和思考的机会,无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篇二

1、锻炼触觉。

2、学习看图拼搭积木。

3、感知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的关系。

1、用稍大的纸箱做成“魔箱”。

2、小型积木人手一套。

3、教师事先用小型积木中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构成各种操作底卡,有些图案没颜色,有些图案上的颜色与积木上的面的颜色一致。

4、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搭积木》。

一、游戏《神秘魔箱》

1、摸一摸:出示装有小积木的“神秘魔箱”,请一幼儿伸手进去摸摸看箱子里装了什么宝贝。

2、猜一猜:请几个幼儿分别从箱子里摸积木,让幼儿先猜猜是什么形状的积木,再摸出来看看是否猜对。

二、游戏《堆积木》

1、交代游戏规则:选择一张操作底卡,从摸箱中摸出相应积木拼搭出底卡上要求的形状。

2、幼儿自由选择操作底卡,分组摸积木拼搭。

3、鼓励幼儿选择没色彩的操作底卡进行操作,并将操作结果记录在底卡上(为操作底卡涂色)。

三、总结分享

展示幼儿的建构作品。

请幼儿分组介绍自己搭建的作品。

四、引导幼儿操作学习包《搭积木》

将各类积木投放到建构区让幼儿练习搭建。

将若干积木投放到科学区供幼儿分类、排序。

幼儿园搭积木教案,搭积木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锻炼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变得更聪明,培养了幼儿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游戏。

《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篇三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沙的游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校附属幼儿园地处乡镇,而且学校就在两河的交界处,沙堆、沙滩随处可见,幼儿随时都能利用简单的工具玩沙,因此设计本活动。意在达到两个目的: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此活动在室外进行。

1、通过操作活动感知沙的特征,认识沙的用途。

2、体验玩沙的快乐,产生参加探索活动的兴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沙的特征和用途

1、沙盘,音乐

2、沙滩(能容纳下五十个幼儿的安全场地)

4、沙的用途的图片数张

一、活动基本环节:

1、教师边放音乐,出示沙盘,引导幼儿观察后回答问题:

师:这是什么?

幼:沙

师: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幼:

师: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幼:沙滩、水里、车装的、公路、运动场的沙坑

师小结:小朋友知道的真多,你们想玩沙吗?(引出下题—玩沙)

2、幼儿自由的玩沙,感知、认识沙的特征。

(1)教师引导幼儿摸摸沙子,抓抓沙子,感知沙子不仅松散,而且细小。

(2)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鼓励幼儿运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大胆的玩沙,交流自己用沙做了些什么。

幼:老师,我用沙堆了坦克打敌人。

我给小青蛙盖的房子,让它冬天住在里面不冷。

我给汽车修的路,让车子跑得快

我在沙子上画了好多的画

(3)教师小结:小朋友玩得真好。沙可以挖,还可以用手指画画。

(4)我们下面来玩玩干沙和湿沙

师:请小朋友分别玩玩干沙和湿沙,看看有什么感觉?

幼:干沙抓在手中回从手指缝流出来;湿沙会越抓越紧,不会流出来;

师:请小朋友用手或赤脚放在沙盘里,感知干沙和湿沙的感觉,而且用手堆沙堆,干沙堆和湿沙堆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教师把各种积木放进装有沙的盆子中,让幼儿在沙盆中搭积木。

教幼儿把等量的沙装入口径不同的沙漏中,感受沙子流完的速度是不同的,观察哪个沙漏中的沙先漏完。

(5)教师启发幼儿动脑筋思考

怎样拨离沙中的小石子?

沙子和土有什么区别?沙子和石头有什么区别?

引导幼儿用筛漏开展游戏,并仔细观察。

(6)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每一张图片上都画的是些什么,

幼:工人在修建房子、养路工人在铺路等

二、活动结束环节

教师总结: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能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创作出你们想象的物品。而且今天我们还知道了沙是由许多细小的颗粒组成的,沙能流动;而且我们修房造屋、铺路都离不开它。

三、活动延伸环节

在班级的一角,准备“沙盘”,在室外活动场地准备“沙坑”都是用来提高幼儿玩耍的,我们教师要积极主动的给幼儿提供游戏材料,并鼓励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大胆创新,创新出不同的玩沙方法,进一步感知沙的特点。

该活动我设计的是幼儿大班,因我园地处农村,我根据幼儿大班孩子的特点和本土文化设计了众多的幼儿亲自动手来调动幼儿的兴趣,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我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变换方法,使全体幼儿都参与进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对幼儿是理解、尊重、接纳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自由空间:比如:在玩沙的过程中老师并没有规定怎么玩,怎么玩,而是让幼儿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自由发挥。

在此活动中,多数幼儿与教师积极配合,但还有一少部分幼儿自顾玩自己的,根本不听老师说的什么。

这节活动课上的不是很成功,首先没有调动全体幼儿的积极性;其次是在幼儿玩沙的过程中,老师没很好的提示,使有的幼儿盲目的玩沙。

假如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很好玩的地方去,你们想去吗?让幼儿有去玩得欲望;然后老师讲讲安全问题,大家要注意什么,什么);到了活动场地,先让幼儿自由的玩耍,到一定的时间让幼儿安静下来,听一段轻松的音乐,进入课题。还有在幼儿玩沙子时观察沙子是什么样的,应让幼儿讨论,发表个人意见,才能展示师生互动的效果。

《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搭建积木活动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在《玩具总动员中》有这样一个站点“搭积木”。然而这个素材点中所涉及的内容比较适合开展个别化建构,学习操作包中的科学领域经验,我班多数幼儿已有一定积累。结合中班下学期科学领域目标“能进行物体厚薄比较、知道哪个厚、哪个薄,或者一样厚能按厚薄之差异排序”。孩子们非常喜爱的木质积木的厚薄不同差异的现状,正好契合了开展本次活动的契机,因此开展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四个环节:首先通过两块积木的对比和比较掌握正确的比的方法,初步感知厚与薄;接着在和同伴的多次比较中运用方法,进一步感知;再次通过第三块积木的呈现感受厚与薄的相对性,并提供幼儿操作的机会,尝试厚薄的排序。最后以此延伸到生活中,引发幼儿继续关注厚薄的兴趣。

1、比较、感知物体的厚薄,初步了解物体厚薄的相对性。

2、尝试对3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厚薄明显不同的积木若干

一、两块积木比一比——知道比的方法,初步感知物体的厚薄

出示两块积木:

这两块积木有什么不一样?

2、看看哪块积木厚,哪块积木薄?

3、你会怎么比?(幼儿示范)

4、小结:两样物体比较的时候应该放在同一个平面才能比较出来。

二、两块积木比又比——通过多次比较,进一步感知物体的厚薄

1、找一找谁的积木和你的积木一样厚或者一样薄。

2、用你们的积木和好朋友比一比,谁的厚,谁的薄?

3、幼儿从座位底下拿出积木和旁边的'幼儿进行比较,并能用“厚薄”表述比较的结果。

三、三块积木比一比——感知厚薄的相对性,尝试对3个物体进行正逆排序

1、出示先前比的积木,这块积木是厚还是薄?

2、出示另一块积木,你们说是厚的,可现在呢?

小结:一样物体不能说它是厚的还是薄的,要通过比较才能知道。

3、每一组都有三块不一样厚薄的积木,请你帮他们从后到薄,从薄到后排排队。

四、延伸——寻找生活中厚薄不同的物体,引发继续关注的兴趣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厚薄不同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篇五

音乐活动方面:,

大班上学期我们俩位老师在音乐活动中放设了不少乐器和舞蹈工具,但是男女差异表现的还是比较明显,女孩都喜欢来跳舞,节奏练习,男孩即便来了,但是不够持久。如:唐晓明、徐宇杰等等,有的女孩对音乐有一定的表现力。大多幼儿都表现的兴趣不够持久。

结构活动方面:

幼儿特别喜欢搭积木,特别是一些调皮的男小朋友,在选择区域活动时,积木区几乎是他们的首选。他们的想象力很强,甚至有的搭建东西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他们合作几乎很少。有的搭出的作品也显得比较单调。

语言活动方面:

我班班内大多幼儿表达能力提高了不少,但是不是很强,回答问题还缺乏逻辑性、连贯性,同伴之间能较好的交谈,却不愿在集体面前加以表现,显的不够大胆,声音也不够响亮,上课能讲普遍话,但是平时不能坚持说普遍话。如:唐涛、唐晓明等。

美术活动方面:

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作品,而有的幼儿却始终表现的不如人意,如:唐涛、顾越洋等。

数学活动方面:

我班大部分幼儿对数概念掌握的很好,但个别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幼儿显得尤其不够,如:朱铭晗、唐艳华、唐晓明、唐涛、顾越洋等等。

科学活动方面:

幼儿喜欢到科学区去玩,对于小动物尤其感兴趣,他们的观察力提高了不少,但目的性不强。对于各种玩具也仅限于玩,对其内部的性质基本不了解。

角游活动方面: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不少,但对于游戏中出现的矛盾冲突还不能较好的解决,也不能较好的使用替代物,游戏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各方面的能力、习惯有待于提高。

音乐区目标:

1、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吸引他们来活动。

2、提供音带、乐器、节奏谱等,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提供各种材料,如:飘带、花等,让幼儿自由舞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

4、发展幼儿的动作,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建构区目标:

1、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增强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

2、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懂得合作,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大胆建筑。

语言区目标:

1、创设一个优美和谐的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多听、多看、多说,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供各种图片,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引导幼儿自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提供各种道具,引导幼儿学习表演故事,提高他们表演能力。

4、配合日常活动,利用游戏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开展好识字教学工作。

美术区目标:

1、提供各种成品、半成品让幼儿操作,发展幼儿的画、剪、贴、折等的基本技能。

2、教育幼儿在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操作卫生习惯。

3、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

数学区目标:

1、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操作、玩耍中获得一些知识,发展幼儿的智力,提高动脑、动手的能力。

2、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幼儿多看、多思、多想。

3、帮助幼儿复习巩固数学知识

游戏区目标:

1、理解角色的职责,按角色规定、要求进行或动。

2、帮助幼儿构思游戏情节,发展情节。

3、教育幼儿能安静游戏,并懂得爱护材料。

4、帮助幼儿选择各种替代材料,要求幼儿在游戏中能正确使用材料。

5、提高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推动游戏的发展。

6、培养幼儿活动兴趣,做事有始有终的工作态度。

7、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区域,可发动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各种材料,制作各种成品、半成品,以便顺利的开展各种游戏。

2、在区域活动中设置物品,具有全面性、层次性的特点,可供不同幼儿操作。

3、每周为幼儿新增活动内容及材料,提高幼儿活动兴趣。

4、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5、教师认真有重点的辅导幼儿活动。

(1)教育引导幼儿有目的的选择区域,学习轮流着每天玩不同的区域。

(2)教师每天都有两项活动作为重点辅导。

(3)加强个别辅导。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活动,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4)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特别功能,使个别能力差的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不同的提高。。

(5)抓好活动后的评价及整理工作,以便更好的搞好区域活动。

(7)教师密切注意幼儿在游戏中的情况,记好游戏记录。

6、重视每周一次的角色游戏,在原有基础上新增“医院”、“水果店”、等游戏,认真辅导,充分发挥角游的教育功能。。

7、教师继续学习有关创造性游戏类的文章,充分认识游戏的作用,把教育渗透在游戏之中,寓教于游。

8、保证幼儿每天都有游戏时间。

9、在游戏过程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数积木》大班数学教案篇六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数积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想针对我部目前还不配备白板的情况下,对教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继续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

目标:

1、 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流程: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二)找找躲起来的积木块

重点:移去屋顶,拆层演示,帮助幼儿学会数隐藏起来的积木块。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数

重点:鼓励各组建造出点数上有难度(有多层、有重叠)的房屋

(二) 学做小小建筑师

要求:每队派一个代表挑选喜欢的图纸,用积木搭出与图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点观察:每组搭的房子是否与图纸上的一样,各组搭建、点数的方法。

验证:他们搭的房子与图纸上的一样吗?记录的对不对呢?

小结:虽然各队拿到的图纸看起来不一样,其实是同一幢房子从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