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优质8篇)

时间:2023-10-03 00:15:37 作者:字海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优质8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一

新《纲要》中指出,活动要源于幼儿的生活,开展幼儿感兴趣的事情,新年将至幼儿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对新年的期盼,并能亲手制作灯笼。美化教室,根据幼儿的兴趣我搜集废旧物品:发泡网、透明一次性纸杯、毛线、发光棒、剪刀,幼儿能制作出多彩的灯笼,通过艺术活动能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分享美。

1. 初步体验制作灯笼的快乐。

2. 能按照老师的引导制作灯笼。

3. 知道穿线,打结的方法。

4. 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发光棒、剪刀、发泡网、透明一次性杯子、毛线。

1.谈话导入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很期待,春节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很热闹。

(1)教师提问:春节人们怎样装扮家里?

(2)幼儿回答: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

2.基础部分

(1)教师出示自制的灯笼。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个灯笼漂亮吗?和春节挂的灯笼有什么区别?

幼儿回答:我们买的灯笼有电池,还有音乐,这个不是。

教师提问:你们能看出这个灯笼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幼儿回答:杯子,毛线,发光棒,发泡网。

(2)幼儿观察材料,了解其用途。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各种材料,现在你们可以和小朋友商量选择材料制作漂亮的灯笼。

3.教师讲解制作灯笼的方法。

(1)用事先准备好的毛线顺着发泡网一端的空隙,隔两个穿过,从头到尾并收口打结。

(2)事先将透明一次性杯子底部剪好十字孔,杯口向下放入发泡网中。

(3)把发光棒,灯头插入杯子十字孔中,并调整绳子长度。

(4)在用毛线穿好发泡网顶部收口并打结。

4. 幼儿制作灯笼。

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指导,重点指导穿绳,打结的方法。

5. 幼儿作品展示

幼儿手提自己制作的灯笼相互欣赏,相互交流制作灯笼的乐趣。

引导幼儿说出还能用生活中的什么材料制作出不一样的灯笼。

本次活动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现有资源设计的,幼儿对活动非常感兴趣,在这次活动中,孩子都在情感互动、技能等方面都体验到了乐趣,制作了比较精美的纸杯灯笼,达到预定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二

1、引导幼儿理解母亲节的意义,明白母亲节送妈妈礼物的意思。

2、幼儿在制作爱心手链的过程中,体验穿珠子游戏的趣味性。

3、锻炼幼儿的.手部灵活能力、观察能力,思维创新力,锻炼幼儿手、眼、脑协调灵活性发展。

4、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串珠规律制作精美漂亮的爱心手链。

1、幼儿有基本的穿孔经验

2、五彩小珠子、剪刀、弹性小绳子

3、教师提前做一根爱心手链作参考样本

4、母亲节相关手工手链礼物

1、教师出示母亲节相关手工礼物,引导幼儿观看,通过观看母亲节手工礼物,激发幼儿主动为妈妈制作爱心手链的愿望。

(1)小朋友们,请看图片,这些都是其他小朋友做的母亲节礼物,小朋友们把这些漂亮好看的礼物送给妈妈作为节日礼物,他们的妈妈很开心。

(2)教师继续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看手链制作的相关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描述。

2、教师带领幼儿进入diy环节,出示diy制作手链的基本材料。

(1)教师出示材料包,引导幼儿认识材料包里的物品。

(2)教师出示珠子,引导幼儿观察小珠子的颜色。教师介绍弹性小绳子,告诉幼儿相关注意事项。

3、教师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注意部分。

(1)教师引导幼儿有规律的穿珠子,现在绳子的尾部打好一个节,以免珠子从后面滑落。

(3)教师注意引导幼儿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串珠子。

4、幼儿完成作品后,教师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手链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

小朋友们,母亲节到了,你们把这份精美的手工手链带回家送给妈妈做礼物吧!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三

1、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运用卷、捏、折、贴等不同方法,卷出不同造型的线条卷纸花。

2、鼓励幼儿在掌握多种卷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造型,通过搭配组合的方式,表现出美丽的图案。

3、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幼儿:硬纸板、自粘纸、彩纸条、胶水、抹布师:各种形状的纸卷、纸条、胶水、硬纸板

一、引导幼儿观察,尝试运用卷、捏、折、贴等不同方法,卷出不同造型的卷纸。

1、师出示纸条"这是什么?"(纸条)师出示圆形的卷纸贴在黑板上"现在我要变一个魔术,请你们想一想变出来的这个是用什么方法做成的?"

2、幼儿个别回答"通过卷纸条,结尾的地方用胶水固定住,可以变出圆圆的卷纸,但是为了卷的不那么小,卷完了以后可以稍微抖一抖,让它变得松一点。"

3、"我把一张纸条用卷的方法变成了一个圆形的纸卷,你有其他的办法把这个纸条再变出其他图形?还可以把我们这个圆形的纸卷变出不同造型?请你们去试一试。"幼儿分散尝试。

4、师请幼儿介绍,并做补充:"我这里还有这些图形,请你们来看一看,你觉得哪个图形有点难?"一头尖形:用手捏住一头的最外面一层纸,使这一头变成尖尖的样子。

两头尖形:在刚才卷好的一头尖的图形上,找到尖尖头对面的地方,再捏住外面一层纸,变出一个尖尖头出来就成功了。

长条形:卷的时候,最先开始卷的一段要卷的长一些。

螺旋形:卷的时候只要卷一半就可以了。

正反折形:正反正反折纸。

正反螺旋形:先卷起一头,把纸翻过去,再从另外一头开始卷。

二、鼓励幼儿在掌握卷纸技能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造型,通过搭配组合的方式,表现出美丽的图案。

1、"我们已经变出了这么多图形了,那我们可以把这些图形组合在一起,变成一个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其他小朋友们的作品吧!"师出示成品。"这些花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花瓣和花心)花瓣和花心都是卷好了竖着贴在硬纸板上的自粘纸上的。"

2、"这些美丽的作品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卷纸花。

3、"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朵美丽的卷纸花?"

三、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1、要求:

先卷再贴,当你想要贴的时候,把硬纸板上的自粘纸撕下来,花心我们上次已经卷过了,放在在你们的盘子里了,直接贴上就可以了。

2、幼儿制作,教师指导:

能力强的孩子鼓励幼儿运用多种卷纸技能就行造型。

能力弱的小朋友帮助他们简单的造型。

四、评价

2、师表扬,并提出一些建议让孩子们的技能更上一层楼。

3、"请你把你的小花放到旁边的桌子上,晚上回家献给爸爸妈妈吧。"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四

1.感受散文优美的语言和意境4102,激发幼儿对1653作品的喜爱之情。

2.理解内容,学说散文中的段落并尝试仿编。

欣赏画面,背景音乐,小花篮一个、内有各种颜色的纸花。

一、讲讲猜猜,引入活动

1.出示三个字――“梦姐姐”。

这几个字小朋友认识吗?猜一猜梦姐姐是做什么的?

2.出示两个字――“花篮”。

这两个字认识吗?请连起来读一读。梦姐姐和花篮会有什么关系呢?梦姐姐让谁做梦,又

梦见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散文《梦姐姐的花篮》。

二、完整听赏

梦姐姐用什么方法让小动物们做了不同颜色的梦?梦姐姐分别把什么颜色的花给了不同

的小动物?小动物们都梦到了什么?

三、分段听赏并复述

1.小黄鸡金黄色的梦。

(1)小黄鸡在哪里睡觉?为什么小黄鸡会睡得很香甜(出示图片加以证实)?

(2)梦姐姐是怎样来的?她撒下了什么颜色的花给小黄鸡?小黄鸡做了什么颜色的梦?

梦见了什么?

(3)再说一遍小黄鸡的梦,幼儿轻轻地跟着教师一起说。

2.小青蛙绿色梦。

(2)跟着教师一起学着说说。

3.红颏鸟红色梦。

红颏鸟是怎么睡觉的?它梦见了什么?谁能看着图片试着说一说?

四、完整复述并感受

1.你们最喜欢谁的梦?说说各自的原因。

2・体会三个小动物做了不同的梦,但都在梦里遇见了自己的最爱,它们的梦都很美。

3.教师和幼儿一起复述散文:“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小动物们的美梦好吗?,,

五、仿编作品

教师扮作梦姐姐,请幼儿从花篮里取出自己最喜欢的颜色的花瓣,讲述各自的梦境。

幼儿讲述句式:梦姐姐在我身边撒下了一朵花,于是我就……

幼儿讲述举例:

幼儿:梦姐姐在我身边撒下了一朵红花,于是我就梦见了火红的太阳,我穿着火红的连衣裙

在火红的花丛中跳舞。

教师:是啊,穿着火红的连衣裙在红红的花丛中“翩翩起舞”,多美啊!

附故事《梦姐姐的花篮》

在一片深绿色的树林里,住着美丽的梦姐姐。梦姐姐长着一对会飞翔的翅膀,胳膊上总是

夜晚,梦姐姐都会提着花篮从林中轻轻飞出来。

小黄鸡正靠在妈妈身边香甜地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了一朵黄色的花。于

是,小黄鸡就做了一个金黄色的梦。它梦见金黄色的太阳,金黄色的田野,田野上开满金黄色的油菜花。

小青蛙正在水草边静静地睡着。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了一朵淡绿色的花。于是,

小青蛙就做了一个绿色的梦。它梦见了碧绿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荷叶丛里有一支碧绿的

莲蓬。

红颏鸟用脚爪抓住树枝在树上睡觉。梦姐姐飞过来,在它身边撒下了一朵红色的花。于

是,红颏鸟就做了一个红色的梦。它梦见了火红的枫叶,火红的浆果,天边照耀着火红的晚霞。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五

1.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学习将平面小鱼贴在作业纸空白处。

2.在教师示范及自我语言提示下,学习用食指蘸少量糨糊。

3.学习使用糨糊等粘贴材料,知道不用手抓糨糊,手指用过糨糊后要在抹布上擦干净。

1.幼儿人手一张画有鱼缸轮廓的作业单,用各色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的鱼。(每名幼儿3—4张。)

2.教师教具作业单和各种形状的鱼卡片,内容同幼儿学具,放大2——3倍。

3.糨糊、抹布,每组两份。

1.出示操作材料,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彩色瀣地卡片。(看,谁来了)

(2)出示教具作业单。(小鱼要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里?)

(3)教师介绍小鱼的家。

(4)幼儿尝试将小鱼送进鱼缸,帮助幼儿了解“家”的含义。

(5)教师将手松开,引导幼儿发现小鱼会掉下来,并出示糨糊。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活动的玩法和操作规则。

3.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糨糊不要抹的太多)

4.展示、欣赏作品。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六

1.知道狮子的基本构造。

2.观察橡皮泥狮子,并学会利用一些技巧:搓长、压扁、团圆等制作。

3.体验玩橡皮泥的乐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

1.绘本《小老鼠的小背心》里面有谁啊?

提问:你见过狮子吗?它长什么样子的?

“狮子有一个长圆形的头,一双三角眼可历害了,最主要的是它那满头的毛看上去很威武,圆圆的身体,四条粗壮的腿,还有那一条像小棒一样的尾巴,尾巴末还有一小团毛。”

2.幼儿自主尝试用橡皮泥捏狮子

提问: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捏出一头狮子?

师:可以先捏出狮子的什么部位?

幼儿尝试捏出

提问:仔细观察,你觉得狮子的这个部位是什么形状的?长得像什么?

会用到橡皮泥技巧的哪一个?

接着捏什么部位?

小结:狮子都捏好了吗?

3.评价

你觉得你捏出的狮子怎么样?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应该怎么做?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七

1、 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学习将平面小鱼贴在作业纸空白处。

2、 在教师示范及自我语言提示下,学习用食指蘸少量糨糊。

3、 学习使用糨糊等粘贴材料,知道不用手抓糨糊,手指用过糨糊后要在抹布上擦干净。

1、 幼儿人手一张画有鱼缸轮廓的作业单,用各色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的鱼。(每名幼儿3—4张。)

2、 教师教具作业单和各种形状的鱼卡片,内容同幼儿学具,放大2——3倍。

3、 糨糊、抹布,每组两份。

1、 出示操作材料,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出示彩色瀣地卡片。(看,谁来了)

(2) 出示教具作业单。(小鱼要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里?)

(3) 教师介绍小鱼的家。

(4) 幼儿尝试将小鱼送进鱼缸,帮助幼儿了解“家”的含义。

(5) 教师将手松开,引导幼儿发现小鱼会掉下来,并出示糨糊。

2、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活动的玩法和操作规则。

3、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糨糊不要抹的太多)

4、 展示、欣赏作品。

幼儿园手工鱼的教案篇八

随着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孩子们都感受到了通州的变化:高楼变多了,马路变宽了,夜景变得更美了,在一次关于城市副中心的讨论活动中,赵xx说:“我最喜欢通州夜晚的灯光了,感觉特别美!”这个话题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张xx说:“我也发现了,那些灯的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吴xx说:“我爸爸告诉我,景观照明灯特别棒,还能够照明,又有艺术装饰和美化环境功能。随之讨论引发了孩子们对景观照明的兴趣,随着不断的探索孩子们了解到景观照明分为道路景观照明、园林广场景观照明、建筑景观照明等等,还得知朝阳区正在打造通往副中心景观灯光廊道,让我们城市中人、景、光和谐共生。顺着这个思路,孩子们也想为幼儿园打造一个六一艺术晚会的夜光景观,由此产生了创作灯光廊道的想法,在不断的探索中孩子们找到了一些即透光,又防水的生活中的零散部件进行创造,因此生成了此活动——《环保灯光廊道》。

1.欣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艺术灯光,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观察零散部件材料的特点,运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

能够结合零散部件材料特征创作自己的艺术灯。

1.经验准备:

(1)幼儿观察过灯的外观,了解灯亮的简单原理(有电源、透光的外罩、如果是户外需要进行防水设计)

(2)幼儿对废旧玩具材料进行过拆解再利用。

2.物质准备:

(1)剪刀、胶钉、双面胶、胶条、乳胶、塑料纸等;

(2)废旧的矿泉水瓶、小地球仪、塑料一次性碗、绳子、一次性勺子、彩色亮片等;

(4)创设拆解零散部件材料区;

(4)纽扣灯泡、防水串灯等;

(5)垃圾小框(每桌一个)、小音箱、音乐。

(一)活动导入:看一看

1.出示几个神秘的福袋,激发幼儿观察材料的兴趣(福袋中是幼儿拆解废旧玩具材料产生的零散部件,在前期探索中幼儿将其认真观察,有序摆放好)

2.师:今天我们又多了几个神秘的福袋,请小朋友抽取一个看看会是什么神秘材料吧?

3.请感兴趣的小朋友依次打开神秘福袋,引出今天的新的材料——齿轮、发夹、耳环等

(二)探索活动:选一选、试一试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放入自己的盒子中),通过拼摆探索自己制作创意灯的想法和意图。

2.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探索过程,必要时好奇的询问了解幼儿想制作一盏什么样的灯。

3.对于正在进行排列设计灯罩的幼儿,运用描述的策略帮助幼儿重构他的想法,必要时给予建议,拓展幼儿的思路。

(三)探索创作:摆一摆、做一做

1.幼儿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在观察中有目的的给予不同幼儿支持。

1.走到幼儿身边观察幼儿的制作方法,发现其使用材料创作的效果,有讨论机会产生式,可以给孩子一些评论,鼓励幼儿描述他的行为。

2.认可幼儿大胆的创作行为,默默的陪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给予图案的描述和建议;

3.倾听孩子是有何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果孩子用材料进行了一些有特点的图案排列可以模仿他的行为。

(三)结束部分:

1.活动结束前运用一首音乐提示幼儿创作时间快要结束了,让幼儿在心里和创作上都有所准备,音乐结束后则开始收拾整理材料。

2.盥洗结束后拿着自己的灯到户外进行悬挂,完成我们的灯光廊道创意,期待夜晚的灯光效果。

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活动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