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新闻稿精选

时间:2023-07-19 06:19:07 作者:李Y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旅游业新闻稿精选篇一

自2019年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以来,三星堆考古的最新成果惊喜不断,屡屡进入公共视野。最近,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举行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全球征集新闻发布会,四川省德阳市计划投入资金,面向全球征集三星堆文化旅游发展区策规划,建设具有中国风、古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

如果说三星堆是中国考古事业的一座“富矿”,那么三星堆考古遗址堪称当地发展旅游的重要凭借。热爱传统文化和考古事业的人们,除了通过互联网和书本欣赏三星堆出土文物,更迫切期待能到三星堆考古遗址实地走一走、看一看。处在学龄阶段的青少年,出于学习历史文化的需要,也会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引下将三星堆作为游学目的地。因此,三星堆景区深入开发,确实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很多人会为三星堆扩大旅游开发产生顾虑:当地投入巨资用于景区建设,会不会导致门票价格上涨?毕竟,随着景区吸引力的提升,门票不断涨价的现象是存在的。三星堆作为国家考古遗址,景区开发不仅有一般意义上的旅游价值,更有教育价值。如果门票定价过高,可能打消一些经济能力有限的游客参观学习的念头,三星堆的公共教育价值就无法充分体现。

在商业化和公益性之间,三星堆景区理应追求一种平衡。很多时候,人们反感的不是商业化,而是过度商业化提高了大众旅行的门槛、破坏了人们欣赏景区的心情。门票收入虽然是景区“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收入,但整体上看,在旅游经济中所占比重并不高。如果因为门票“劝退”一些游客,可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其实,切实规划建好三星堆景区、支持促进文物保护没有问题,但因此需要收回的成本、追求的合理利润,不宜通过景区本身“找补”。如果换一种思路,实现三星堆核心景区低价开放,与当地追求旅游事业发展并不矛盾。比如,随着三星堆吸引力的提升,当地餐饮、文创、酒店业可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游客在参观景区以外的其他项目消费可能增加,这都将给当地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星堆位于四川德阳,距离成都车程有六七十公里。从吸引周边大城市和外省游客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距离本非优势。游客如果从成都出发,当日往返,意味着需要较长途的跋涉,相对而言也减少了参观三星堆的时间。不过,这也可以成为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动力——只要旅游设施建得好,旅游项目更加丰富,游客就可能以三星堆为中心停留更长时间,直接为当地增加旅游和服务业的收入。

目前,三星堆的新一轮开发仍在方案征集阶段,当地设想构建“文化+旅游+商业+n”的多元化复合型旅游产业体系,比较有前瞻性。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当地已意识到“门票经济”的局限性,而努力在更多层面寻找旅游产业的增长点。对此,人们不妨保持期待和关注。希望三星堆未来的旅游开发,真正从便利游客的角度设想,彰显这个知名文化景区应有的端庄与内涵,从而推动展现三星堆的历史、文化、艺术、社会等多重价值。

旅游业新闻稿精选篇二

为营造健康和谐的集体氛围,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经学院工会研究,报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决定组织员工赴野三坡旅游活动。为了既能让员工充分畅享大自然的美景,又能保障此次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多次与旅行社沟通,最终确立了在5月24、5月31日分两批组织员工赴河北涞水县野三坡景区的方案。

此次行程的第一个景点是野三坡的王牌景点——百里峡,被誉为“天下第一峡”的百里峡是野三坡独具特色的景区之一。它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的野三坡镇,是每个到野三坡旅游的人都会去的地方,百里峡也曾经作为央视版《三国演义》、《赤壁》、《寻秦记》、《萧十一郎》等众多影视剧的外景拍摄地。百里峡天梯共2800阶,它连接着海棠峪与十悬峡,大家在攀登天梯时既挑战自身体能,又能欣赏俊美风光,峡谷的清风带走了攀登时的燥热,完全沉浸到了游览的乐趣之中。景区的海棠峪、十悬峡、一线天、回音壁等景点,峡谷内奇岩耸立、草木横生,千奇百怪的岩溶壮景集雄、险、奇、幽为一体,构成一幅浓墨重彩的大自然“百里画廊”。

幕都能在视觉与声觉上体会到极尽震撼。游人置身于这种声与光的世界里,与舞台完全融为一体。

第二天早饭过后,大家片朝着充满着激情与刺激的十渡景区出发。竹筏、漂流、峡谷飞人、高空蹦极,无不给人带来精神上的乐趣与释放。午饭过后,大家便踏上了返石的行程。

通过此次活动,大家不仅欣赏了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而且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工作生活带来的压力,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员工利用这次机会积极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招生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相信大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相互协作,奋勇争先的精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成绩,同时也希望大家为今后的工会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旅游业新闻稿精选篇三

今年的春节长假,短途游、近郊游成为大多数游客选择,加速了古镇旅游热度升温,由伟光汇通倾力打造的彝人古镇旅游人次逆势增长。

据腾讯和高德大数据平台统计,截止大年初五,彝人古镇春节共计接待游客26.16万人次,当日最高客流5.83万人次,较2021年春节同比增长12.71%。

春节期间,为营造节日氛围,彝人古镇内各街道均悬挂上了大小灯笼,整个景区焕然一新,处处充满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丰富的文化活动和多元业态,结合造型古建、街区氛围及亮化景观,更让游客沉浸在浓浓的“年味”氛围之中。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建筑风格上,彝人古镇延续了原德江城的风貌,再现了南宋时期的盛世繁华。古镇建筑样式汇集了云、贵、川等地的彝族民居样式,同时深入挖掘楚雄彝族文化,参照传统彝族村落建筑设计,毕摩房、苏尼房、姑娘房等在此留存。

彝人古镇自运营以来,以彝族文化为主线,通过深入挖掘地缘历史,赋予精神内涵,将毕摩文化、庆典文化、服饰文化、酒歌文化等民族元素活化重塑,打造了特色文旅产品《彝乡恋歌》、《祭火大典》,将完整的民族风情文旅体验向游客市民呈现。

近年来,彝人古镇以“新体验、新消费、新旅游”角度,借助春节、五一、火把节、彝族年等民俗节庆体系,通过年轻化、趣味化、休闲化的创新打造,将旅游与科技、文化等跨界融合,同时依托彝人部落、彝乡恋歌等旅游特色产品,结合新零售、创新业态等,将文化消费嵌入各类民俗演出、文化活动、特色业态中,通过古镇内的牌坊、广场、水系等景观游线及体验业态,共同形成古镇“点线面”融合的沉浸体验及文旅消费矩阵。

华灯初上,彝人古镇更显万千风情,古镇各街道,是穿梭的游人,路旁的小店里,是围桌而坐的食客,苍茫夜色上空,升腾的是人间烟火气。

一直以来彝人古镇着力将自身打造为“夜品、夜购、夜赏、夜游”的夜间旅游休闲目的地,通过专业运营不断迭代古镇业态及丰富休闲体验,在强化古镇品质引领消费同时提升了城市魅力。

为更好满足群众品质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彝人古镇近年来通过重点打造大牌坊、彝人部落风情街等标志性景点以及街景灯光、氛围、配套设施,更好的将景区的建筑特色、文化底蕴向外展示,并营造出良好的夜间氛围,打造更好的夜游体验,实现建筑与人文有机融合,为夜间文旅消费提供了出色场景和条件,并规划打造了星空夜市、滨江市集等特色街区,通过聚合引入周边临摊商贩,进一步丰富夜间经济形态,充分释放消费活力。

彝人古镇景区作为滇西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节点,2021年旅游人次达1957.2万人次,在客流集中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景区管理,保障游客畅游体验对景区建设至关重要。早在2018年,彝人古镇便开始了智慧景区建设,并持续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结合5g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景区管理提供了高效信息化管理通道同时,优化景区旅游消费体验。

目前彝人古镇智慧景区建设已初具规模,已实现旅游核心区内4g/5g、wifi信号全覆盖,智慧 旅游、数字社区等数字化应用已通过电子地图、交通疏导、人流监测、社区管理等方式逐渐融入到景区运营的方方面面,未来,景区还将依托5g、云计算和大数据优势,充分挖掘、发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潜力,通过数字赋能,将旅游服务、商家通过线上方式形成串联,让游客得到更好、更便捷的旅游体验。

在营造良好过年氛围的同时,彝人古镇景区各项防疫措施不放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确保市民游客出行游玩安全放心。早在春节前,古镇就组织专人针对客流密集区域及人工消杀死角做精准消杀、全面消杀,切实提升疫情防治效果,同时实行游客扫码及测体温进入,游客需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测温后方可进入景区。与此同时,景区内各区域还张贴防疫宣传海报,同时利用景区广播系统循环播放防疫提示,提醒游客配带口罩,做好自身防护。

每个人都有一个古镇情怀,而彝人古镇与生俱来的文化肌理,在承载地方文化传承中国传统文明同时,也正好满足了现代人回归传统、体会“年味”的需求。

作为首批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及“云南省旅游休闲街区”景区,彝人古镇将持续通过消费场景创新、原创内容品质提升、文化ip资源融合转化,不断迭代、积极营造,充分发挥主客共享、近悦远来的文旅消费品牌窗口作用,带动引领周边旅游经济及助推产业升级,在为区域经济发展增添消费活动同时,积极为促进楚雄融入云南大滇西旅游环线贡献力量。

旅游业新闻稿精选篇四

10月12日,在中国旅游景区协会指导下,“旅游风险平台责任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京师律师事务所、法治周报、小红书等机构的旅游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内容创作者等参加了研讨会。

会议围绕户外出行、旅游领域风险内容治理难点与治理手段,各环节主体相应责任划分等议题展开。与会专家表示,旅游户外相关风险治理需要多方承担起责任,协同进行治理。

旅游风险平台责任研讨会现场

为了给用户更好体验,包括短视频平台、在线旅游平台、地图软件、点评类软件等相关互联网平台也着手进行出行内容治理。此前,抖音发布了《关于开展旅游招徕治理行动的公告》,对于旅游产品信息的虚假宣传进行治理。快手也发布了关于打击违规发布旅游产品信息行为的公告,对相关内容进行严格审查。

小红书首席风险官许磊分享了社区在治理方面的举措。小红书已连续多年开展内容风险治理工作,今年十一假期前后,小红书内部组建包括生态、安全、产品、运营、技术、审核、客服等跨部门团队,对出行类内容进行专项优化治理。

许磊表示,相关治理措施包括建立风险内容分级管控机制,根据媒体报道、用户举报等筛选出明确禁止进入的目的地,对相关内容进行回查清理,上线专项审核策略;其次,对存在风险的目的地、可能存在风险的关键词,在搜索栏等显著位置进行风险提示;第三,鼓励用户对相关违规内容进行举报,并对举报入口进行了升级,建立绿色通道加快举报处理速度;第四,鼓励博主发布倡议,倡导用户遵守相关规定,安全出行,避免过度美化,真实分享。

小红书部分旅游风险内容治理措施

根据不久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目前全国a级景区已经达到1.4万个。与此同时,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等网红打卡点不断涌现,户外运动热度迅速上升,为相关内容的治理提出了新命题。

在治理过程中,互联网内容平台表示遭遇多种难题,如野生景区管理尚不规范,信息缺乏,只能根据媒体报道等收集存在风险的景点,存在一定滞后;蹦极、高空秋千等正规开展的景区活动,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如何界定等,均对内容治理提出了挑战。

北京联合大学中国旅游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伟总结了旅游活动中长期存在的风险因素,而对于这些行业风险的治理也存在三大难点:一是旅游概念边界不清晰,在管理上职责难以划分;二是涉及部门众多,需要多个领域部门或机构协同;三是消费者自身对于风险估计不足,对消费者的风险教育不够。

小红书上线的部分搜索词提示

就旅游活动中的安全风险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刘文杰表示,《民法典》第1176条可供参照,该条规定,成年人自愿参加带有风险的文体活动受到伤害,一般来说风险由参与者自行承担,除非其他参与者对损害的发生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作为内容分享平台上的发布主体,内容创作者在发布信息时需要进行自我规范,也被与会专家认为是重要一环。“在发布景点体验类信息时,博主不能发布欺骗性误导性的信息,而如果博主做到真实传达旅游体验,并对可能存在的危险进行合理提示,除去极端情况外,这样的信息一般来说是合法的。”刘文杰教授说。

对于旅游和出行相关风险治理,会上多位专家建议,由于涉及环节众多,需要多方承担起责任,协同进行治理。

周莉媛副秘书长认为,此前已有多部法律法规出台,为旅游安全提供了切实保障,但面对新业态、新特点,相关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行业规范等。

周莉媛强调,相关各方需要协同治理,如景区要加强自身风险管理与培训,各个互联网平台需要加强对相关内容的治理,同时建议游客选择有资质景区景点,创作者不要为了博取眼球发表一些不文明、不安全、不真实的内容。

旅游业新闻稿精选篇五

蓝天悠悠,绿树环河,中山桥绚烂夺目,黄河母亲巍峨挺立,兰州黄河风情线逐年发展,已成为兰州最耀眼的地标名片。近年来,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实施了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水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沿河城市外立面改造规划、沿河景区景点规划、景观带改造提升规划、水上交通规划、夜景亮化提升规划、桥梁风貌提升建议、工程防洪影响分析等16项内容。重点打造了黄河楼、白塔山等八大特色景区,改造建设一批开放式滨水景观带状公园。这些建设措施让市民幸福感不断获得提升,也让这座黄河穿城而过的都会城市变得更具现代化、国际化气息。

繁荣“夜间经济” 游客纷沓而至

近年来,依托黄河风情线的'各个园林景点,黄河之滨百日千场音乐展演惠民演出在黄河之畔不停上演。十几处舞台别具特色,有民谣、乐器、歌舞等。夜幕降临,铁桥霓虹闪烁,滔滔黄河流光溢彩,游船拖着长长的汽笛悠然航行,现场观众热情洋溢,纷纷举起手机拍下动人一幕,在五彩缤纷的灯光映照下,每位观众进入声色绚烂的世界。据大景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河滨演出,近年来还推出了1800多场文旅项目,如黄河风情线摄影作品展、黄河楼灯光秀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了文化艺术等。”据了解,黄河风情线系统策划了“文化演艺、文化会展、创意设计、体育赛事、娱乐体验、生态休闲”六类文化产业,倡导通过繁荣“夜游、夜演、夜宴、夜娱、夜购、夜宿”各项活动,大力发展景区“夜间经济”。

规划重点项目 推进河滨建设

近年来,兰州的知名度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一度成为全国热门旅游城市。来自西安的游客黄女士说:“刚来兰州第一天,我们就去了黄河沿岸游玩,兰州丰富的黄河文化,彰显着新一代都市的繁荣。”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将白塔山公园、中山桥、兰州碑林、九州台等景区景点有机串联衔接,形成“一带、一廊、六片区”的空间布局,打造出“九州揽胜、文溯古韵、文昌仰圣、朝阳映日、伴山星宿、临河别院、山林雅居、塔山书院、金城印象”等20处景点。全面修缮保护公园建筑、完善游客服务中心、生态停车场、旅游公厕、园林景观、消防应急通道、景区标识系统等基础设施,改造面积约8.4平方公里。同时,围绕打造5a级景区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单位申报项目库,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

保障民生服务 市民自豪幸福

持续生态治理 提升景观品质

据了解,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兰州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努力做好黄河文章,致力于建设山青、水净、岸绿、景美的黄河生态长廊,打造黄河安澜行洪、黄河母爱共享、黄河生态为民的“黄河福道”,让“黄河‘金外滩’ 西部‘会客厅’”走出兰州走向中国,建设出一条真正的兰州黄河风情线生态旅游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