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心得体会(汇总13篇)

时间:2023-10-27 18:32:18 作者:影墨 精选参观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心得体会是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不错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枣园革命旧址心得体会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湖北襄阳市枣阳市的枣园革命旧址。这个地方曾经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者进行军事会议和各种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参观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历史意义。以下是我在枣园革命旧址参观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枣园革命旧址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毛泽东等共产党领导者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献身精神。他们在这个地方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磨难,为了实现中国革命的胜利,毅然选择了抛弃个人享乐,将革命事业置于首位。尤其是在长征时期,他们经历了饥饿、寒冷和生死考验,但他们从未放弃对革命事业的信仰。这种不畏艰难、献身精神令我深受感动,让我更加坚定了追求理想、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决心。

其次,枣园革命旧址教育了我要时刻保持警惕,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革命。在旧址中,我看到了毛泽东等领导者进行军事会议、政治学习和文化活动的场景,他们不断探索和思考,从不停歇地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这提醒我,作为一个青年,应该时刻保持警醒,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只有不断进行思想革命,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枣园革命旧址让我明白了一个历史真理:革命需要靠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在这个旧址中,毛泽东等革命领导者常常与群众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他们深知,只有和群众紧密联系,才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才能更好地推动革命事业。这让我明白了革命和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民,只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幸福。

最后,枣园革命旧址给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敬意和由衷崇拜之情。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流砥柱。在旧址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他们不仅在斗争中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引领了中国走向了世界舞台。他们的智慧和胆识令我叹为观止,他们的奉献精神鼓舞着我和千千万万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总之,参观枣园革命旧址是我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亲身经历,我不仅对中国革命的英勇精神和伟大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也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和启发。枣园革命旧址让我明白,只有坚守信仰、时刻保持警惕,紧密联系群众、为人民谋幸福,才能实现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目标。我将永远铭记枣园革命旧址所传递的精神力量,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党员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心得体会

九月初,公司组织去延安开展红色之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还是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深知此次延安之行对于我思想上的帮助非常巨大,于是我如同海绵吮吸水分一样吸取着这块神奇的土地所能带给我的启示。细细品来,这一路的参观考察学习,竟如同一次党性教育的心路历程,让我心潮澎湃,受益良多。下面,我就这次红色之旅来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向大家作一汇报:

久居北京这个大城市,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的党十分关注老区人民的生活,国家的多项政策,不断的支持的延安的发展,一个个现代化的建筑正在建设,让我看到了延安的未来,我想不会过多长时间,这里将是另一番景象。

(二)“伟人故居”给我深切的体会和生动的教育。

在经历了红色之旅后,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无论是枣园的伟人故居,还是杨家岭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不要奢望那些伟人们会去为自己建设什么高贵华丽的处所,事实上,这一路走来,参观的非常多的,恰恰是那些很普通甚至有些简陋的伟人故居。

伟人们,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伟人们,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可以说,今天,当我踏上延安这片热土,感受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心中久久地不能平静。

(三)延安精神给我深刻教育和无穷动力。

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延安曾给中国带来光荣与神圣,也令世界诧异与震惊。过去的延安老区是荒山秃岭、贫穷落后。1936年党中央、毛主席进驻延安后,这座黄土高原上的历史文化名城成为全中国和世界关注的“红都”,中国革命也从此由胜利走向胜利。当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历经种种艰难险阻到达陕北的时候,延安正是以母亲般宽大而温暖的胸襟接纳了这些中国革命的先驱者,小米饭滋养着八路军的指战员,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自力更生,开辟出了陕甘宁根据地。巍巍宝塔山见证了那个风云突变而又豪情万丈的时代。时至今日,潺潺的延河水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向每一个人诉说着当年的革命故事。正是基于这样的情感,当我随着同事一同踏上“红色之旅”的征程时,归“家”的喜悦自是现于言表。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经历了这次延安之行红色之旅后,我深刻地感受到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散发着一种神奇的力量,革命圣地给了我一次关于党性和党的知识的教育,让我意识到,只有永保延安精神的本色,踏踏实实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把工作切实搞好。我们学习延安精神,就是要牢记胡锦涛说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延安精神带回我们的工作中,求真务实地为群众多做实事,多做好事。

在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向着社会主义强国迈进的时候,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8周年纪念日和建国六十周年。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回顾党的历史,抚今思昔,在为党的伟大成就而欢欣鼓舞的同时,我还要说:我们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让“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党员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心得体会

延安,那是一片用无数烈士挥洒鲜血浇灌的红色土地;那是许多伟大领袖带领穷苦人民走向美好的红色圣地;那是一段震撼人心的红色历史。

跟随学校的组织,怀着兴奋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去延安的征程。我们身着军装,高举旗帜,怀着一颗朝圣的心奔赴心中仰望已久的革命圣地。

11月2日,暖暖的朝阳,抖落了旅途的疲惫,我们顺利到达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参加了开营仪式,很多领导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康锵有力,振奋人心,陕北人可真是热情十足,激情四射的。腰鼓表演。嘹亮的歌声唤起了“东方红”的传奇。新奇的说书声中感受到了延安人无限的智慧,还让我们亲身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的无限魅力。细心认真,有耐力,如金子般美好心灵的延安人,继承了老一辈的热情与智慧。

参观完革命纪念馆,跟随大部队去了王家坪,知青博物馆,看了张思德同志的雕像,参观了梁家河,枣园,杨家岭,观赏了歌舞剧《延安保育院》。

党性信仰了解到在梁家河当代主席习近平用七年的时间形成了世界观认识了中国社会树雄心立斗志刚健有为积极进取伟大刚毅自力更生。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学习生活继承革命精神见证了那段特殊的历史培养了民族未来的主人。

延安精神,如金子的光芒洒在我们每个中国人身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我品味着延安,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经历,一样的旧址,不一样的收获,一样的悲壮,不一样的解说。一对对少年已长成,一页页史卷留英名。陕西是根,延安是魂。重温历史,感悟征程,缅怀先烈,品味精神。

历史的潮汐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延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金色的延安,红色的土地,让我的精神得到了升华,让我的心灵受到洗礼。

延安革命旧址心得体会

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起点和传统革命文化的重要象征,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革命情怀。近日,我有幸参观了延安的革命旧址,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回忆起参观过程,让我收获颇多,既深感革命先辈的伟大,也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第一段:延安革命旧址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底蕴。在延安,我参观了革命纪念馆、党中央旧址、太行大峡谷等地,深感走过的每一步都让我和历史紧密相连。在革命纪念馆里,我仔细观看了陈列着革命前辈的照片和一件件珍贵的文物,这些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艰辛和伟大。

第二段:延安革命旧址唤起了我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在党中央旧址,我看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足迹,他们为了党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红军长征的征程艰苦险阻,但是他们始终坚定信仰,无论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信念。这让我深为感动,也激发了我对于革命精神的向往。

第三段:延安革命旧址让我对中国革命进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参观太行大峡谷的纪念碑,我了解到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和阶段性特征。中国革命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但无论是南昌起义的声起,还是长征胜利的辉煌,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支持。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党全军全民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四段:延安革命旧址展示了延安精神的闪耀光芒。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干部,也形成了独特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追求真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在延安的参观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力量,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坚持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第五段:延安革命旧址的参观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当我回望历史,看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奋斗和牺牲时,我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有一句话“民族不屈,幸福不易”,这句话在参观延安革命旧址之后给了我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奋斗和我们自己的努力。

通过参观延安革命旧址,我对革命的历史底蕴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革命先辈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延安精神激励着我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信仰,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奋斗成就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倍加珍惜。延安革命旧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见证,也是一个精神的瑰宝,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延安革命旧址心得体会

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央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也是中国革命的标志。延安革命旧址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见证,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前来参观。近期我有幸参观了延安革命旧址,这次的旅行令我深受触动,使我更加了解并珍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以下是我对延安革命旧址的心得体会。

首先,延安革命旧址让我深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在参观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照片和文字资料。这些资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事实。无论是进行社会改革,还是开展农村土地革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这使我更加深信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党,为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其次,延安革命旧址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延安革命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军民发展革命事业、进行培训教育的重要地方。在延安革命旧址的参观中,我看到了许多展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苦生活和艰难困苦的斗争。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面对着敌人的包围、威胁和内忧外患的困境,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着革命的事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无私奉献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我更加理解并珍视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伟业。

第三,延安革命旧址教育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信仰。延安革命旧址中的各种资料以及纪念碑、纪念馆,无不饱含着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和敬意。延安革命旧址展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深深感恩之情。这使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信仰更加坚定。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着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坚定坚持为人民奋斗的信仰,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始终与人民血肉相连。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深感自己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应时刻保持对党忠诚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延安革命旧址激励了我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延安革命旧址作为中国现代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革命先烈的付出与牺牲。在延安革命旧址的参观中,我看到了许多关于先烈们的事迹和牺牲的纪念碑,深刻感受到了先烈们为了实现中国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这激励着我将来要努力学习,发奋图强,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延安革命旧址所传达出的革命精神和奋斗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总之,延安革命旧址的参观给予了我巨大的启发和教育。在延安革命旧址中,我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深化了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诚信仰以及激励了我个人的成长与进步。我深信,延安革命旧址的参观将使我终身受益,成为我人生道路中的一片印记。

党员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心得体会

x月的延安,晴空万里、风和日丽。我们遵照党组织的安排,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中国革命圣地——延安,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习,参加第二期党性修养专题培训班,这是组织的关怀,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学院领导和教职工,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周到服务,精彩讲授,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这次培训,通过现场讲解,专题讲授,阅读原著,社会实践,典型示范,激情。

教学。

警示。

教育。

分组讨论等形式使我进一步了解了党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和功绩;知道了延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懂得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明白了老一辈革命家信仰的力量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人民谋利益的理想等等。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修养教育更加感到责任重大差距更大更要努力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学习为人民服务的真本事学习老一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强的党性。在新的时期把他们开创的事业推向前进做实做好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英明!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跟着共产党奔向美好的明天!主要收获有以下几点: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战胜一切的法宝。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经历了千难万险,吃尽了人间疾苦,无数先烈受尽了敌人种种酷刑。正如美国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所说:“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革命生涯中的必修课”。“长征不是什么像征,长征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力量、勇气的人类伟大史诗”。“延安十三年,是考验共产党人的意志、力量、勇气伟大史诗的壮美乐章”。这都是原于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才战胜了常人想像不到的困难。才使党和军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这是无数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老一辈住窑洞,吃小米,穿布衣,在物质极其馈乏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世界上的伟大奇迹,谱写了人类历史上壮丽诗篇。他们之所以能克服困难,不怕艰苦,不畏艰险,能战胜敌人,关键是他们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牢记入党誓词,践行入党宣誓和入党目标。他们为了建设新中国,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无数共产党人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认识到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

像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王若飞、叶挺等,还有无数无名英雄和烈士。他们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持下,完成了各种任务,战胜了各种困难,他们为党的发展、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牢记宗旨意识,全心为民服务。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必须树立这个意识、牢记这个宗旨,永远保持这个意识,永葆党的本色。我们党从小到大,吸引成千上万优秀儿女加入,受到了人民的拥护,关键一条就是,党时刻牢记群众疾苦,想着人民的利益,人民爱戴共产党,因为党给人民带来了土地,带来了幸福。像陕北农民李有源能唱出信天游的《东方红》,因他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是发自内心的感受,久唱不衰!像张思德烈士那样,干什么都可以,不分职位高低。像大生产运动那样,减轻了人民负担。像陕甘宁边区政府那样,只见公仆不见官员,军民一家,官兵一样。像郭明义那样,心中想着大家,谁有困难帮助谁,是当代活雷锋。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在今天改革开放中,牢记宗旨显得更为重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永远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同群众溶为一体,多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把党的关怀送到人民心里,把党的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三、保持廉洁自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参考写作网站使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他们的严于律己,受到了人民称赞。那就是他们牢记共产党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没有个人利益。

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党员干部吃苦在先,享受在后,为群众树立了很好的学习榜样。人人平等,是干群关系融洽,干部不搞特殊,干群一个样,今天更应发扬这种精神。

参观革命旧址心得体会字

20_年_月_日,在市委组织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_市革命纪念馆,再一次重温了_军民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深切缅怀了革命先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组织生活,一次很有意义的党性教育。

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引导下,我怀着既好奇又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烈士陈列展馆,场馆再现了当年庄严的历史场景,凝聚其中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更直观更强烈的感受到,在革命战争年代,先烈们不顾个人安危,出生入死、抛头颅洒热血,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馆内收集了很多与_革命有关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照片,在先烈生平事迹展览前,我们看到_等同盟会员领导起义建立_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_烈士的革命遗书、_烈士的英勇事迹等等,大家驻足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现场还请了一位老同志讲解了一个先烈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故事,我们眼前仿佛不断涌现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无不为之动容。我想,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不懈斗争,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才会有今天的和谐稳定、繁荣昌盛。

革命先烈是一面鲜艳的红旗,一座不朽的丰碑。革命纪念馆是一只巨型的花环,寄托了人民对先烈的无尽怀念和绵绵哀思。先烈留给我们的信念与精神,我们不能遗失;革命战争留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痛苦与思索,我们不能忘怀。时间让革命事迹成为了不朽的历史,多少的忠魂埋骨这块火热的大地上。先烈已逝远,但他们的事迹已铭记在炎黄子孙心中;他们的鲜血已注入中华儿女的血脉;他们的灵魂已筑成中华民族新的长城!

参观革命旧址心得体会烟台

作为一座革命老区,烟台有着丰富的革命历史。近日我有幸参观了烟台的一些革命旧址,这次经历让我深受触动。通过亲身参观,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在这些旧址里,我看到了英雄的足迹,思考了什么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及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我参观了位于烟台市区的革命旧址博物馆。进入博物馆,首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革命历史的壁画。壁画重现了革命年代的场景,众多英勇战士在战斗中英勇顽强的一幕幕让人动容。博物馆内的展品丰富多样,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图片和资料,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形象和革命过程。参观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革命先烈的遗物,那是一件日常生活用品,然而它蕴含着无比的痛苦与牺牲。这让我深切地感受到,英雄并不一定要在战场上献出生命,平凡的生活中也可能有伟大的背后。

第三段:参观纪念地。

我还参观了位于烟台市郊的纪念地。纪念地庄严肃穆,红旗在风中飘扬,令人心潮澎湃。纪念地内主要是革命先烈的纪念碑和陵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纪念碑前的雕像,一个站立着的英勇战士,目光坚毅远望,给人以无尽的力量。站在雕像前,我不禁想起了英烈们曾经的奋斗和抉择。他们不畏艰险,甘于奉献,为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里,我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一个真正的英雄,不仅需要有牺牲和奉献的精神,更要有目标和信仰,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第四段:了解历史背景。

参观革命旧址后,我对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烟台地处革命老区山东,曾是革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在抗战期间,烟台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目标,遭受了沉重的伤害。然而,当时的军民坚决抗击,并为了保卫家园付出了巨大代价。参观过程中,我内心充满对那个年代的崇敬和钦佩,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当年人民英勇抵抗的决心和热血。

第五段:对个人责任的思考。

参观革命旧址后,我不禁思考起自己的责任。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通过参观,我明白了英雄并不遥不可及,只要我们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奋斗,就能成为自己的英雄。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做出贡献。参观革命旧址,除了铭记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使命感。

总结:参观革命旧址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牺牲和奉献。无论是革命博物馆还是纪念地,都以不同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英雄精神。通过参观,我明白了英雄并不遥不可及,只要我们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努力奋斗,就能成为自己的英雄。对于每个人来说,我们都有机会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福祉做出贡献。参观革命旧址,除了铭记历史,更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使命感。这次参观的心得体会将长久地影响和激励着我前行。

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心得体会字

20xx年x月x日,利用工作间隙,我怀着敬仰的心情参观了久已向往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再一次重温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革命胜利的光辉历程,接受了革命传统,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教育。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之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王家坪。19xx年x月成立。初称延安革命博物馆,馆址在南关原陕甘宁边区交际处院内,19xx年x月,文物陈列室正式对外展出。19xx年纪念馆迁到城内凤凰山麓,并改为现名。该馆馆藏文物有3.5万多件,历史照片5500多张,图书资料1.2万余册。其中,一、二级文物有1700余件,延安时期出版发行的报刊杂志100余种。还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林伯渠的藏书、手迹石刻及办公和生活用品。毛泽东长征时用过的手枪,转战陕北时骑的马(已制成标本)为该馆的独藏。

20xx年x月x日,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成,并免费向广大游客开放。作为“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地建设项目的主体,从20xx年x月x日起,总投资5亿多人民币,历时近3年重建完成。它主体建筑气势恢宏,主题广场视野开阔。整个陈列面积为10677平方米,展线长达1600米,其中基本陈列7030平方米,序厅1008平方米,半景画630平方米,临时陈列面积20xx平方米。整个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物、油画、国画、版画、雕塑等艺术品以及灯箱、图标、沙盘模型、场景复原、半景画、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手段,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了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xx年。延安革命史陈列分为《红军长征落脚点》、《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延安精神的发祥地》、《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六个主题。第一单元《红军长征落脚点》展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和中国革命奠基西北的史实。第二单元《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反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现全面抗战,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夺取抗日战争全面胜利的过程。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表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各项事业的建设,包括政权建设、法制建设、军事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等。第四单元《延安精神的发祥地》采取原生态表现的形式,将延安精神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做了具体介绍。第五单元《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反映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延安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六单元《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包括为和平民主而斗争、用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转战陕北、夺取全国胜利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看着这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不禁使人感慨万分:是什么样的力量使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仅有3万余人的中央红军,在陕北黄土高原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不但站稳脚跟,而且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进而最终取得了全国革命的胜利?那就是延安精神!

从19xx年到19xx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延安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肘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就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府,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

“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这里,人民发自内心唱出了“东方红”和“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延安精神”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时的延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面对国民党的封锁,毛泽东同志号召根据地军民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部队战时作战,闲时种地。多年下来,红米饭,南瓜汤不但没有将根据地军民饿垮,反而铸就了延安军民的铮铮铁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这里,毛泽东写下了他一生中最为气壮山河的不朽诗篇《沁园春·雪》。

“延安精神”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我党我军的最高领导人,却住的是普通的窑洞,用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泽东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有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也是在这延安窑洞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伟大的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毛泽东同志的许多重要著作,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延安时期完成的。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也不会有毛泽东思想。

“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今天我们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重温延安精神,就是要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就是要以延安精神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就是要以延安精神指导我们的具体工作实践。只有牢记延安精神,不断保持和发扬延安精神,才能战胜我们面前的各种困难,与时俱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才能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不断改革创新,完成我们的既定工作目标,使我们的学校在不断的可持续发展中取得新的成绩。

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12月3日,在院党支部的统一组织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其他党员同志共计52人赴陕西延安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红色教育之旅。

进入延安境内后,望着外边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就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到达延安后,顾不上休息,我们首先来到了宝塔山。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远眺对面的清凉山、凤凰山,巍巍宝塔山的形象瞬间在脑海中便高大起来。

12月4日上午,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以及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再现了革命延安当年的光辉历史。我看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所用的手枪、背包、干粮袋,还有为了打破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经济封锁,我党为了生产自救而所用的棉花纺车、农具等。站立在那些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枪面前,我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和高昂的革命斗志,顿使我久久肃立,思绪万千。

在王家坪、杨家岭及枣园,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无不生动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高尚情操。在杨家岭,我看到了中共七大旧址,一个充满了神圣的地方,墙壁上的照片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每一件事都已载入历史。在会址后面的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那就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住所。一座低矮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子,山坡里开凿出来的三间窑洞,屋里一桌、一椅、一床,简陋到无法再简陋,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曾经生活了八年的地方!也就是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下,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就是在那一盏盏昏暗的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的光辉著作。在枣园中央五大书记铜像前,面对鲜艳的党旗,我紧握双拳,重温了入党誓词,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

12月4日下午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梁家河。在村史馆,我深深被习近平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情怀所感动,他当年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引进沼气,为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而后,我们又参观了知青旧居,深刻感受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艰苦奋斗岁月。

参观革命旧址心得体会字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起参观了青岛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听着讲解员阿姨绘声绘色的讲着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故事,我被那段历史深深地牵动着、感悟着。面对一幅幅战斗图画,一张张烈士照片,一句句赞扬诗词,一件件战争遗物,我的心顿时无比沉重。这些英勇就义的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美好的今天。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生活实在太幸福了,我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更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一习一,勇于战胜困难,做一个勇敢的男子汉,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献出自己的力量。

一小时的参观很快就结束了,我带着沉重的心情,迈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走出纪念馆,我真想在这里多带一会呀!我忘不了这些为祖国而牺牲的烈士们,忘不了在恶劣的环境下忘我工作的伟大英雄们,是他们给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给予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今天又会是怎样的呢?我想:有时间我一定再来拜访我们的英雄,他们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红色之旅心得体会

为了加深我们对党史的认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单位策划了这次参观延安革命胜地的红色之旅。

久居张家口,享受于舒适的生活,在出发前,虽然对革命老区的艰苦有一定的估计,却还是没有想到,我们的革命圣地延安,生活竟然还是如此的艰苦。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窑洞的时候一定觉得很希奇,可是久居于窑洞的那些老区人民啊,却受到地理状况等等方面不利因素的影响,饱受缺水之苦。据说,延安住窑洞的百姓,一年到头竟然只能洗一次澡,这着实让我们瞠目结舌——老区人民生活之艰苦深深地楸动着我们每一位的心!

我们,参观的非常多的革命先辈办公处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简朴而又庄重。革命先辈,总是怕投身革命的时间不够似的,把自己的卧室经常性地和办公地点相临近或者干脆并为一室,这样就可以挤出尽量多的时间去工作。在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幕幕这样的画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前线将士们奋勇杀敌,而我们的革命先辈,就在这样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故居中日夜谋划、挑灯夜谈、竭尽全力去工作。正是他们的“决胜千里之外”,为我们中华民族赢得了一场又一场艰苦的战役,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全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

一路走来,无论是从宝塔山到枣园,杨家岭,这一个个历史的丰碑,篆刻下伟人们为了新中国奋斗的痕迹,仿佛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使我在思想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是接受了一趟生动的党课教育。

我将把这次“红色旅游”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工作和学习当中。翼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的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勤于学习,要以更高昂的工作热情,更认真的工作态度,在今后工作和学习中取得长足的进步。

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短短的一周里,在延安市委党校通过课堂专题教学、现场教学、激情教学、情景体验和社会实践,亲身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了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

我们在延安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们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中国共产党中央大会堂(旧址)、杨家岭、延安革命博物馆,宝塔山、枣园、凤凰山等革命旧址。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居住和工作过地方,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生动地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通过丰富的人物模型、历史图片、翔实的文字介绍,了解了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党的旗帜上。可以说,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科学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成功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时期。没有延安,就不会有毛泽东思想,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新中国。

延安的十三年是艰苦的十三年,奋斗的十三年。延安精神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延安整风精神、延安同志们精神、劳模精神是对延安精神生动的诠释。当年延安精神指引着革命打下江山,今天我们更需要将他发扬光大。

结合工作实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加强学习,提高能力,要把这次学习作为新起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不断提升抓落实的水平和执行力。二是要立足岗位实际,不断开拓创新。以地质工作为主线,深化“矿地融合”,强化地质工作能力建设,扩大服务领域,稳定矿产地质工作,发展广义地质工作,不断提升地矿工作融入地方的影响力;强化事业发展使命感,加快复合肥厂各项工作向前推进,统筹规划产、购、销三方面人才培养计划与储备,选拔一批有干劲、有闯劲、有责任心、有能力的青年职工进入生产、销售、行政等管理岗位,加快复合肥厂人才梯队建设;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市场化商业运作,盘活存量资产。带头坚持和发扬时代需要的艰苦创业的延安精神,真正把延安精神存之于心、践之于行。三是要摆正位置,努力在实践中体现党的宗旨,把心思谋在发展上,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问政于职工、问需于职工,使工作决策“接地气”、顺民意;使重点更聚集、举措更实在、精力更投入、落实更到位,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发展。

这一趟红色之旅,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张思德塑像前重温入党誓词,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一定要把延安精神带到今后的工作中,让地矿事业发展更上一层楼!

12月3日,在院党支部的统一组织下,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与其他党员同志共计52人赴陕西延安开始了为期三天的红色教育之旅。

进入延安境内后,望着外边厚重的黄土高坡,一下子就使我感受到革命圣地凝重的气息。到达延安后,顾不上休息,我们首先来到了宝塔山。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远眺对面的清凉山、凤凰山,巍巍宝塔山的形象瞬间在脑海中便高大起来。

12月4日上午,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以及王家坪、杨家岭、枣园等革命旧址。在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丰富的人物模型、沧桑的历史图片、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再现了革命延安当年的光辉历史。我看到了毛泽东同志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所用的手枪、背包、干粮袋,还有为了打破日军及国民党政府对延安经济封锁,我党为了生产自救而所用的棉花纺车、农具等。站立在那些大刀、长矛、土地雷和步枪面前,我仿佛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当年的战火硝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浴血奋战的情景和高昂的革命斗志,顿使我久久肃立,思绪万千。

在王家坪、杨家岭及枣园,一孔孔简陋的窑洞,一件件朴素的陈设,一幅幅珍贵的图片,无不生动再现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高尚情操。在杨家岭,我看到了中共七大旧址,一个充满了神圣的地方,墙壁上的照片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每一件事都已载入历史。在会址后面的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那就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的住所。一座低矮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子,山坡里开凿出来的三间窑洞,屋里一桌、一椅、一床,简陋到无法再简陋,这就是毛泽东同志曾经生活了八年的地方!也就是在那样简陋的环境下,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也就是在那一盏盏昏暗的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的光辉著作。在枣园中央五大书记铜像前,面对鲜艳的党旗,我紧握双拳,重温了入党誓词,一股使命感油然而生。

12月4日下午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地方—梁家河。在村史馆,我深深被同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情怀所感动,他当年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引进沼气,为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巨大努力。而后,我们又参观了知青旧居,深刻感受了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插队的艰苦奋斗岁月。

12月5日,我们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离开延安。此行虽然短暂,但对我来说,无疑心灵上得到了一次洗礼,灵魂上得到了一次净化,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升华。今后,我要认真学习延安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不讲困难,积极进取,在工作中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努力在实践中体现党的宗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党员参观革命圣地延安心得体会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从儿时起我就从书本里、影视中、报刊上了解到它光辉的历史,看到它雄伟的身影。总想有一日能亲临延安去瞻仰它的风采,感受老区人民淳朴的风情和崇高的风范。当我们乘车前往这块心中久仰的圣地,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脑海里浮现的是宝塔山、是窑洞、是延河、是枣园、是南泥湾、是棉纺车,这些特殊的符号和标志,勾画出我的延安印象。

经过多半天的颠簸,终于来到了神秘、神奇而神圣的地方。虽然早知道延安没有秀丽的风光,也明白她还不富裕,但延安所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底蕴却还是强烈地吸引着我,当我们踏上延安的土地,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

以往延安在人们心中最深的就是绵延的黄土高原散发出的空旷与贫瘠,总是和满山窑洞、黄土高坡、乡间小路、高粱玉米等联系在一起。而当我们真正走进这座城市时,却惊喜地发现,延安已加快了向现代化城市迈进的步伐,鳞次栉比的高楼,整齐清洁的大道,形色各异的橱窗,傲然挺立的钟楼,花团锦簇的公园,川流不息的车辆,南腔北调的游客,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现代文明正渐渐渗透到了延安的每个角落。

走进延安,置身于宝塔山下,漫步在杨家岭、枣园、王家坪间,亲眼目睹了当时新中国的缔造者们领导中国革命所处的工作、生活环境。简陋的办公环境和居住条件,让我想起了有关当时的生活写照:小米饭、南瓜汤、打着补丁的布衣裳。但就是在这里——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延安,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却成了中华民族翻身求解放的希望所在。因为在这里,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却涌动着一种精神,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打江山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体现为为了实现革命理想可以克服任何艰难困苦的坚强信念。正是这种信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仁人志士,使当时的延安成为一片热土。正是这种精神,鼓励着一批又一批有志之士投身革命,从而取得了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又一个胜利,直至新中国的诞生!

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那弥漫的硝烟、闪光的战刀,听到隆隆的炮声、雄壮的军号,似乎又回到了那杀声阵阵的战场,对那些勇猛冲杀、不怕牺牲的革命前辈,更增加了敬佩之情;对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无不更加珍惜;对经过战争洗礼的伟大祖国,无不更加热爱。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的延安已是物是人非。但老一辈革命家创造的延安精神却成了留给后人的一笔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环境里显得尤其珍贵。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人,要想立于世界,就必须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利器,可以帮助一个人走向成功,可以让一个企业更加强大,可以让一个民族更加昌盛。所以,延安精神在今天这个特殊时代里,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成为指导我们前进的精神力量。

延安之行,使我受到了一次最生动的党性教育;延安之行坚定了我的信仰。参观革命圣地,旧址犹在,有感慨,有惊叹!当年艰苦的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却始终在我们心里。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必须要爱岗敬业,立足本职作奉献。工作中应更多地正视个人利益的牺牲,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恪尽职守,以极大热情干好工作。为了这个信念,我们积极行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把艰苦奋斗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我将以此为动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开拓创新,努力工作,为检察事业的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