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的制作 数学节活动方案

时间:2023-08-09 04:12:37 作者:WJ王杰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模型的制作 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一

1、通过活动让幼儿理解序数的含义,学习初步从不同方向确定人与物体在序列中位置,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

2、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叙述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旅行证每人一个,数卡1-7(红、黄、绿)每人一个,楼房图一张,动物图片7张,路线图4张,小动物卡片4组(每组7张),小椅子份红、黄、绿3组,每把椅子上贴数字。

1、带幼儿去北京旅游,引出课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好!你们喜欢旅行吗?你去过哪些地方?今天,我就带你们到北京去旅游,好吗?我是xxx,是你们的导游,下面我将带着大家参观游览。

2、游戏:排队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所带'“旅行证”的颜色及数字。

(2)请幼儿按颜色分成红黄绿三队,并按从前向后的顺序排队,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

3、游戏:汽车上对号入座(放音乐)。

(1)请幼儿按顺序上车,然后按旅行证上的颜色和数字“对号入座”。

(2)通过各种问题回答游戏,反复感知7以内的序数。

一、红队的小朋友坐在第几排?

二、黄队的小朋友,坐在第几排?

三、你是第几位小朋友

四、你是第几排的第几位?

4、游戏:参观北京动物园。

(1)进入动物园到了,请小朋友按顺序下车。(进入大门)第一个观看的动物是谁呀?(老虎)

(2)出示参观路线图,引导幼儿说出刚才观看的顺序,并将动物卡片依次贴在路线图中的参观点上。

(3)分组制作路线图,请红黄绿三队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从不同方向出发制作路线图,并说出各种动物所处的位置。

教师:你们观看的第一动物是谁?

小朋友:我们第一看的是xx,第二个看的是xx

5、回宾馆。

(1)出示宾馆的房间分布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这栋楼共有几层?每层有几个房间?(4层,每层都是7个房间)

(2)教师出示自己的旅行证,请幼儿帮幼儿教师按颜色和数字找房间。

(3)引导幼儿说出每层房间的'颜色及数字号码。

(4)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旅行证找房间。(集体纠错)

(5)引导幼儿找出自己的房间并说出房间所在的位置。

教师:你住在第几层得房间?

小朋友:我的房间在第x层得第x间。

(6)结束一天的参观,回房间休息。

数学模型的制作 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二

1、体验用1分钟的时间做事情,感知专注做事的重要性。(重点)

2、学习珍惜时间、做事不拖拉。(难点)

活动准备:

1、1分钟计时器、大钟表。

2、幼儿操作材料:串珠、串线、黑白棋子、筷子、记录表、彩笔、小粘贴、纸盒。

3、教师教学资源《1分钟动画》、《挑战1分钟》、记录表课件。

活动过程:

1、感知1分钟时间的长短。

(1)玩游戏“金鸡独立”,让幼儿感受1分钟的漫长。

今天于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一个“金鸡独立”的游戏,游戏时我会说:“金鸡独立”当我说到“立”字时,请小朋友们摆出金鸡独立的造型,不准乱动,坚持1分钟。

时间到。停1分钟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1分钟是长还是短?为什么?

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摆出造型坚持不动,由于我们身体的固定,会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也就是说我们在等待或痛苦的时候就会觉得时间很长。

(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1分钟动画》,请幼儿观看,感受1分钟的短暂。

教师总结:在我们高兴、欢快的时候,不自觉时间就会过得很快。

那你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什么记录时间吗?

2、认识时钟,初步感知钟面上1分钟的实长。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那谁来说说上面有什么?上面有三根针我们分别来认识一下(时针最短、分针、秒针跑的最快)。那有谁知道秒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呢?那我们现在一起来数一下,秒针不管从哪个位置开始走动,只要再回到原来的位置就是60下,1分钟就是60秒,转动60下。

如果老师给你一分钟时间,你打算干什么?

3、观看视频游戏:《叠杯子》挑战1分钟。

1分钟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接下来我们看看视频中阿姨利用1分钟的时间做了什么?观看视频游戏:《叠杯子》挑战1分钟,体验时间的紧迫感,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教师小结:1分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刚才我们通过视频,看见那阿姨在1分钟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叠放杯子,而且我们可以感觉到时间紧迫,阿姨的速度也在逐渐加快,在叠放杯子时注意力非常集中,特别专注,她做到了别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起为她鼓掌。接下来我也为小朋友准备了闯关游戏。

4、介绍记录表。(棋子、串珠、第一次,第二次,用彩笔记录个数)。

游戏规则:希望小朋友在我规定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我的要求,并且要遵守游戏规则,闯关的时间为1分钟,当我说:预备,请小朋友们把手放在膝盖上,开始:你们动手操作。我喊:时间到,请小朋友们就要把手里的东西全部放下,然后小手放在膝盖上坐好。如果违反游戏规则将得不到奖励,即使你夹的棋子再多,成绩也将作废。和对面小朋友用一盒棋子。

5、幼儿闯关游戏。

第一关:夹棋子。请你用筷子以最快的速度,把棋子夹到你的面前,闯关时间为1分钟,看最后谁夹的棋子最多为冠军。

教师发放材料,请幼儿准备闯关材料,闯关准备好了吗?准备:开始。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时间到。教师询问幼儿:10颗以上的有谁?8颗以上的有谁?这个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冠军,请你说说你是如何夹这么多棋子的?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都来挑战一下这位冠军,看谁能挑战成功。

第二次:夹棋子。请挑战冠军成功的小朋友起立,说说你夹了多少个?没有挑战成功,但超越自我(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挑战自我的小朋友请起立,虽然挑战冠军没成功,但我们挑战了自我,这就是进步,非常棒,鼓掌。

第二关:串珠。请你把珠子穿到线上,时间为1分钟,最后看谁穿的珠子最多就是本次游戏的冠军。游戏规则还是和上次一样。

教师发放闯关材料,询问准备好了吗?喊出:预备,开始。教师巡回指导。

时间到。请幼儿数出串珠的数量并填写记录表。请串的最多个数的小朋友起立,请他说出他是如何串的最多?(集中注意力,专注,不用把珠子穿到最底部,浪费时间)请小朋友来挑战这位冠军,看谁能挑战成功。教师喊出:预备,开始。请挑战冠军成功的小朋友起立。没有挑战成功,但超越自我(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挑战自我的小朋友请起立,虽然挑战冠军没成功,但我们挑战了自我,这就是进步,非常棒,鼓掌。

教师小结:1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只要我们抓紧时间,集中精力,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今天小朋友就用1分钟时间来串珠、夹棋子,你们表现都很棒,为自己鼓鼓掌。(教师收材料)。

提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觉得1分钟还可以做什么事情?(跳绳、拍球、整理书包、叠衣服)

品德教育:今天我们学了《挑战一分钟》,我们知道一分钟的时间可以做很多的事情,那么在平时我们就要养成节约时间、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在做事情的时候要认真、专注,做事不拖拉,还要合理安排我们的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

数学模型的制作 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三

使学生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特征。

三角板,直尺。

1.四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

2.怎样检验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直尺和三角板仿,照画平行线的方法进行检验。)

第一步使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一条直线重合。固定三角板;

第三步一如果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另一条直线能完全重合、那么这两条直线就平行,教师在带领学生检验的同时.还要强调每一步应该注意些什么?从而加深学生对画平行线的认识。

1.教学什么是梯形

让学生打开教科书第144页,观察书上所画的梯子、堤坝、沟渠的横截面。

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用直尺和三角板规范地画出一个梯形;

由此给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教学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和作梯形的高。

指出:在梯形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教师边叙述边结合黑板上的梯形进行说明,并写上梯形各部分的各称。

再提问:梯形的高又该怎样来画呢?

在黑板上画出梯形的高来。

然后指出:梯形的高实质上就是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

3.做第144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先指名学生回答第1问,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注意观察学生是否正确使用三角板作垂线,对操作不正确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指导。

4.教学等腰梯形。

先让学生思考,再指名回答。

由此指出:像这样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做第144页做一做的第2题。可以让学生围三四个梯形,同时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个别指导。

1.判断正误。

(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从梯形上底的一点到下底引一条垂线叫做梯形的高。()

2.做练习三十二的第4题。

第3个图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因此也是梯形。实际上是一个直角梯形。当然不必向学生讲它的名称。相互平行的两边中的短边是上底,长边是下底。

3.做练习三十二的第5题。

学生能拼出几种算几种,不必举全,例如:

4.做练习三十二的第6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如果细分,这道题的答案是:直角三角形有6个,等腰三角形有1个,正方形有1个,长方形有2个,平行四边形有2个,各种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有9个。但不要求学生举全。

5.整理和复习

数学模型的制作 数学节活动方案篇四

1。通过参与愉悦的游戏情节,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2。发展观察力、记忆力和初步的归类能力。

3。巩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主要特征的掌握,能排除大小、颜色的干扰进行图形分类。

1。ppt课件:图形宝宝回家

2。学具准备: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

一、导入

以到图形王国去参观的口吻,引起幼儿的兴趣,感知大众图形的特征,为图形分类做好铺垫。

提问幼儿:你的门票是什么形状的?

二、展开

1、引导幼儿按图形的形状入口,初步感知图形。

教师介绍图形王国的三种形状的入口,要求幼儿按自己门票的形状,走与自己门票相同形状的入口。

比如:有圆形门票的小朋友走圆形入口。依次组织幼儿入场。

2、复习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1)引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提问:你是从哪个入口进来的?为什么?

分别提问三名门票形状不同的幼儿,从而引出图形的名称。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回顾三种图形的外形特征。

提问:圆形长的什么样子?正方形长的什么样子?三角形长的什么样子?

教师:图形妈妈还有图形宝宝,宝宝很顽皮,喜欢跟妈妈做捉谜藏的游戏。

3、幼儿操作,学习图形分类:

(1)圆形分类:

出示圆形脸谱

提问问:圆形妈妈的宝宝是谁?

引导幼儿每人找一个圆形,观察不同点,从而理解,

虽然大小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教师再利用两个颜色不同的圆形,

虽然颜色不同,但是形状相同,所以,他们分在一起。

(2)依同样方法进行正方形、三角形分类。

三、结束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开放时间已经到了,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开着小汽车,从出口回家吧!

数学模型的制作 数学节活动方案篇五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算等数学基本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特组织本次活动,望相关人员做好准备工作。

以本学年教材为重点,以学生速算的“快”、“准”、“巧”为特点,适当变化题型。限时20分钟。

成员:1~5年级数学教师

1~5年级每班5名同学。

按分数高低评出各年级组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1、凡在指定时间内缺席的班级及个人视为主动弃权。

2、监考:考前10分钟请监考老师到教导处领取试卷。提前5分钟进场,组织学生就坐,强调把班级和姓名一律写在上边密封线内。

3、组织人员要做好学生安全防范工作,确保活动有序、顺利进行、

4、各班参考学生不准动用稿纸,一律口算。

1~2年级11月28日午休。3~4年级11月29午休。5年级11月30午休。

本班教室。

数学模型的制作 数学节活动方案篇六

1、让幼儿喜欢上数学课,感受并喜欢数学课的氛围。

2、使幼儿初步认识数字1、2。

3、让幼儿在游戏中能用实物来表示1、2。

【活动准备】

1、1、2的大数字卡以及相应小棒小鸭图片。

2、二个框子上面分别贴有小棒、鸭子的图片。

3、数字宝宝卡片1、2幼儿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宝宝,宝宝拍拍手,宝宝,宝宝拍拍腿,宝宝,宝宝坐神气。

一、活动导入:用儿歌引出课题:

宝宝们,今天老师啊,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不想听听呀。(想…)那宝宝的小耳朵可要听仔细了。听完儿歌后告诉老师你都听到什么。

(教师唱儿歌):“数字宝宝1和2,1像小棒细又长,2像小鸭水里游”。宝宝们,刚在儿歌里面听到了什么呀?(幼儿自由说)。我们的数字宝宝长什么样呢?今天老师请他们来我们这做客了。宝宝们看看这些数字宝宝是不是像儿歌里唱的那样像小棒和小鸭啊。现在老师就来请出数字宝宝了。

哇!数字宝宝出来啦!

二、活动开始:

1、请出1、2大数字卡和小棒小鸭的图片,用数字和图片相对应,让幼儿看看数字是否象儿歌中唱的一样,加深幼儿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看看这些数字宝宝是不是跟这些图上长得一样啊?(嗯…)

2、游戏:我出几你念几。教师随意出示大数字卡,让幼儿念出卡片上相应的数字。

现在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宝宝图片,宝宝们一起跟老师大声念出来啊。(一开始跟老师一起,中途老师可以试试不念。)宝宝真聪明,表扬说的宝宝。

3、感知数字:

“1”表示什么呢?老师觉得“1”可以表示一张椅子,还可以表示一个大电视机(从班上的东西来举例);让幼儿说说。对说的宝宝进行表扬。

拍手游戏:宝宝们,老师现在要跟你们做个游戏。说“1”拍(手),说“2”拍拍。老师先进行示范再跟幼儿一起。

三、游戏:送数字宝宝回家

宝宝们,看老师呀这有两个框子,上面呀,贴着小棒、小鸭图片,你们手里拿着数字宝宝,现在数字宝宝要回家了,把“1”送给小棒,“2”送给小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