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优质5篇)

时间:2023-10-02 19:05:39 作者:BW笔侠 2023年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优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一

新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理解词语,不仅仅是查一查,读一读它的注解而已,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它作出说明,能根据课文内容融会贯通,增加积累,并在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能懂会用的境界。因此,在进行理解词语的训练时,特别要注重设计好训练的环节,通过读、查、议、比、演、画、写等手段,使学生领会词语在文本中的内涵,培养语感,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感悟生活里的美丽的情感与生活的快乐,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苏教版第六册一篇课文《花瓣飘香》描写一个女孩为了生病的妈妈摘取月季花的事情,赞扬了人世间的爱。在教学中,对“懂事”一词,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1、查字典:“懂事”什么意思?

2、联系上下文:小女孩的“懂事”表现在哪里?请你划一划。

3、感情朗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你是个懂事的孩子吗?试用下面的句式说一段话:

“一天,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是个懂事的孩子。”

5、搜集有关内容的儿童诗歌或短文,美美地读一读。

教学中,通过抓住“懂事”这个关键词语,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既理解词语的内涵,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又解决了学习的重点,让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进行读写训练。

也许这一堂课没有多少绚丽的色彩,也缺少纷繁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学训练却落实到了实处,人文性与工具性得到统一。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二

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直白,情真意切。课文通过一个小女孩给生病妈妈送花瓣的事,表明了她是一个敬重父母的懂事的孩子。

本课我采用“自读感悟—交流讨论—启发点拨”的课堂教学模式,以读代讲,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去感悟。同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及教师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的感悟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也让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得到一定的发挥。学生在读书中体会到文章的内涵,也悟出了情感,一步步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

这一课的结尾,写到作者在小女孩的感染下,去集市买了2盆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了自己母亲的阳台上,这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在作者送给小女孩花的时候,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当他母亲在阳台上看到了儿子送给她的花,他们之间又会说些什么呢?通过让学生写想象练笔,并学习运用课文中对话的形式,学生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关怀,深深地感受了亲子之情!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三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选取的是生活中极其平常的小事,给我们展示的却是小女孩充满爱心的金子般的心灵,她不仅仅爱惜花草,也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在教学设计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感悟懂事

在充分朗读对话的基础上,我抓住本文的文眼懂事,让学生再自读课文,找出认为小女孩懂事的地方.在新课程标准的倡导下,我们已经明确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而不应以教师的告知代替学生自己的思想.此时我鼓励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下,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果然,有的学生觉得小女孩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是非常体贴妈妈的;有的学生认为小女孩的爸爸交待她要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她做到了,也非常懂事;也有的学生认为她没有摘整朵花,而只是摘了一片花瓣,懂得珍惜花草……可见学生透过课文所呈现的语言文字,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对小女孩的感叹——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理解题意

清晨,月季花上闪动着露珠,

小女孩摘下一片花瓣,

轻轻放在妈妈的枕边.

表一份心愿,

道一声祝福,

妈妈的脸上漾起了微笑.

小小的花瓣,

像绒布一样柔软,

淡淡的清香随风飘散.

小小的女孩,

像露珠一样透亮,

你不就是那片清香的花瓣吗

在我深情款款地读时,学生也陶醉其间.再让他们关注课题花瓣飘香,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课文以花瓣飘香为题实际也指小女孩的心灵有着花瓣那样的美,那样的香.

这节课我虽然在设计上将简单的教材掘得较深,但文中这份真情还未能震撼他们幼小的心灵!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

最近在工作室活动中,我执教了三年级语文第六课《花瓣飘香》,聆听了工作室多位老师的指导,感觉受益很多。老师们的意见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更深的审视和反思,教学不能浮于文字表面流于形式,只有踏踏实实的在字里行间挖掘,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引起情感共鸣。

《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懂事的小女孩为了让病中的妈妈高兴,摘片花瓣送给她,她送的不仅仅是花瓣,还有一份孝心、一片真情。整篇课文体现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飘香沁人心脾。《花瓣飘香》的香味如何才能飘出来呢?我觉得动情是关键。我们的语文课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要引导学生进入某种境界。教师要善于通过创设情境,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才能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

要让学生真正“动情”,还需要老师巧妙的设计和引导。我首先采用了月季花实物导入,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再谈谈自己的感受,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这篇课文主要是以对话形式展开的,通过初读,学生已经能初步感受到小女孩的“懂事”,所以在精读课文环节我抓住一个问题:文中哪里能读出小女孩的懂事?立足于三组对话,展开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精读小女孩的每一句话,分别体会到她的爱花、孝顺和听话。在交流过程中珍视每一个同学的阅读感受,鼓励他们积极思考,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引起情感共鸣。在读的方面我采用了自由读、默读、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让他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在以下两个片段做得还是比较成功。

片段一:

师:花这么美,摘花瓣不是也会破坏它的美吗?为什么她还要摘呢?

出示句子:“妈妈生病了,我摘片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自由读句子。

师:她为什么要摘花瓣呢?

生:妈妈生病了,她想让妈妈高兴。

生:这花瓣真美呀,闻起来真香呀!我的病都好多了。

生: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妈妈太幸福了……

师:是呀,一片花瓣是多么微不足道,但却可以换来妈妈的笑容,甚至妈妈的健康,小女孩说话时的心情怎么样?(高兴)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妈妈高兴的样子,你一定也会很幸福的。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想象妈妈得到花瓣之后的样子,他们会读得更加情真意切。』

片段二:出示句子:“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气。”齐读。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能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吗?师板书:听话

师:为什么说她听话呢?

生:因为她按爸爸的要求做到了,她不惹妈妈生气。

生:她不但做到了,还非常孝顺的照顾生病的妈妈。

师:小女孩说话时,眼眶里闪动着泪花。如果你是小女孩,你的眼眶里为什么闪动着泪花,这是怎样的泪花?自由读体会一下。

生:这是思念的泪花。因为我的爸爸不能陪我,我很想念他。

师:你能带着思念的感情读好这段话吗。

生:我感到很自豪。因为爸爸的嘱托我做到了,爸爸可以放心的在南沙当解放军保卫祖国了。

生:我觉得这是高兴的泪花。爸爸来信叫我听话,不要惹妈妈生气,我做到了,我还照顾生病的妈妈呢,妈妈身体很快就会好的,我很高兴。

师:你流的是高兴的泪。那你就高兴地读一读吧。

生:这是有点难过的泪花,因为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妈妈生病了,我心里为妈妈担心难过。

师:你是一个很孝顺的孩子,相信妈妈很快会好的,不要难过了。

……

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我又设计了分角色朗读环节。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入境入情,朗读“我”和小女孩的对话,充分体会小女孩话语中蕴含的真挚、纯朴的亲情。在充分解读课文内容之后,学生已被小女孩美好的心灵而感动,但对于课题花瓣飘香还只停留在“绒布一样的花瓣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突破呢?我引导学生回归课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小女孩送给妈妈的仅仅是一片花瓣吗?让学生们再次审视课题,体会到“她送的是她的一片孝心!一份真情!”加深了对“飘香”象征意义的理解,深化感情,升华主题。最后我又设计了拓展练习环节。1、表演:当我把一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送给小女孩,会说些什么?小女孩又会怎么说呢?通过表演,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巧妙地使他们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形成强烈的“角色意识”,自然而然地把握了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感受。2、说话练习:小女孩为了让妈妈高兴而摘花瓣。假如你是那位小女孩,除了摘花瓣外,还会做些什么事让妈妈高兴呢?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的教育。

最后教师深情的总结对文章内容进行升华,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爱去温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同学们,其实人人都有一颗珍贵的爱心,你们每一个人都像是一片美丽的花瓣,老师希望你们都能像花瓣一样飘出幽幽的清香,让你们的爱心也像这花瓣一样芬芳你周围的每一个人”。

我感觉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不可能没有缺憾,在不断地反思摸索过程中会有更多的灵感迸发出来,也会有很多不足被一一排查解决,相信只要我们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就一定会有不断前进的路。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篇四

泰州实验小学丛龙梅【欢迎浏览。在本站搜索课文题目关键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

《花瓣飘香》是一篇洋溢着浓浓亲情的课文,情节简单,但情真意切。在备课时,当我读到课文中描写晨雾中的女孩带着心灵的清香,款款步入月季花丛,俯下身子摘一片带露水的花瓣时,我不由陶醉了,多美的情境呀,多美的人和花呀。课文涤荡着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如花瓣沁人心脾。这样的课文我喜欢。

于是,我想“美文美教”!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重点应要指导学生在美的朗读中品味,在美的抄录中深蕴,在美的对话中感动,在美的情感中流泪。让他们也能真切感受文章的美,也能成为美的学生。

于是,我便抛给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女孩是不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让学生根据此问题展开朗读,并要在读中找到根据,读中悟出情感。

一开始学生就肯定,女孩当然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于是,他们找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朗读。当学生在“我不舍得摘下整朵花……”时,我又让学生在省略处填空,当学生读到“但我太爱妈妈了,我想看到她的微笑”“但我想让爸爸不担心,让妈妈开心”“我知道这样不对,可是我希望妈妈的病快点好呀!”时,一声声孩子们的心声,在我的心中震颤。我不禁为女孩鼓掌,更为我班学生的精彩朗读而鼓掌。最后,孩子们用表演的形式展示我和“母亲”的对话时,浓浓的真情在课堂中尽情流淌。

真喜欢这样的课文。

花瓣飘香教学反思与评价篇五

今天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了,我特意买了几朵玫瑰花,带到学校里。(本来是希望买到月季花,这样更符合课文内容,但花店里没有,只能用玫瑰花代替)当我手捧玫瑰花,刚走到三(1)班教室门口的时候,他们班里的孩子就惊叫起来:“啊,好美的花!”一阵喧哗!我的心开始欢唱:哦,我们班的孩子一定会更加惊喜的!

笑意刚刚在脸上绽开,一阵风似的,我们般的几个孩子就朝我卷了过来:

“啊,钱老师,你怎么拿着花呀!”前呼后拥的,我随着他们走进教室,说:“你们猜呢?”

“是要写作文吧,让我们观察静物,进行描写。”(天哪,竟然用了“静物”这个词。丁林恒语就喜欢用这些很老练的词语。)

“是奖给表现好的小朋友吗?”(是平时很难得到奖励的赵宇立说的,老师奖励表现好的一部分人,已经成为定论了吧?)

“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吧?”(聪明,真会揣摩老师的心思,这除了潘子一没有别人了。)

“我们要学习《花瓣飘香》这篇课文,有了这花,我们能更加投入,能够沉浸在其中。”(惊叹!陈佳敏一直是我最得力最放心的'助手,她总能说到我的心坎上。)

他们猜了很多很多。

我笑着说:“你们猜对了一些,但所有的答案加起来,还是不完全对。的确,这花,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上好课。但,即使没有花,我们的语文课也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啊,但我为什么一定要去买呢?而且,你们知道吗,虽然我家里有好几个花瓶,但我还是特意去买了一个新的花瓶,这是因为……”

我顿了顿,孩子们都睁大眼睛望着我,等着听我的下文。

“因为这是我特意要送给你们的礼物!”

“礼物?!”

“是的,送给你们的礼物,送给你们每一个人,因为,这个学期来,我感受到了你们的进步,无论是上课还是做作业,你们都更加认真了,所以,我要用玫瑰花来奖励你们!”

他们愣了。我小心翼翼地问:“你们喜欢吗?”

“喜欢!”是非常确定的回答。

正式开始上课了,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同学,我奖励的是一片我在整理花朵时摘下来的花瓣,孩子们都将花瓣轻轻捧起,放到鼻子前闻了闻,他们,笑得好甜。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心里充满了作为教师的幸福和快乐。我有这样一些感慨: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诗意。我的教学不再只是为了完成知识授受的过程,而是充分享受了每一个细节所带来的感动和快乐,花儿改变了心情,花儿催开了课堂上张张灿烂的笑脸,花儿的芳香中,浓浓的师生情谊,也正在飘散,飘散……当我手捧玫瑰花,我拥有了教育的智慧。只是几朵小小的花而已,可我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吸得牢牢的,而且,我还把孩子们的心哄得热乎乎的,美滋滋的,多值得哪!他们快乐,我更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