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

时间:2023-08-23 10:57:59 作者:WJ王杰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篇一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堂植物实验课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验课是让我们对一些事物的结构,性质进行研究实验的.课程。实验课可以分为物理实验课和植物实验课。植物实验课专门研究植物,为我们揭开植物世界的奥秘,下面让我来介绍植物洋葱的实验。

首先,我从桌子下的柜子里取出一台显微镜,水平地放在桌子上,这是防止不小心摔在地上,使显微镜损坏。接着,把各种的零件都安上,调整好。

接着,拿起实验对象,如半边的洋葱,用小刀小心翼翼地在洋葱表皮上划一个“#”,然后用一个小钳子,把“#”字中间的正方形慢慢撕下来,把它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用盖玻片轻轻地盖住。如果用力过度,可能会损坏载玻片和盖玻片。盖好后,空气便不能进入。老师说:“植物的细胞核用肉眼无法看见,所以要用碘液‘染色’。”我取出一根吸管,在装有碘液的瓶子里吸了点碘液,从两块玻片的缝隙滴进去,再拿出一张纸巾把多余的碘液抹干,这样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把它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按一下左边的开关,显微镜前面的灯立刻亮了。调好反光镜后,把左眼靠近目镜,然后按顺时针拧粗焦螺母,直到能看到物体后为止。

这时,用左眼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每个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看得一清二楚。细胞一个跟着一个,排列得井然有序。各个细胞都相连着,没有一点缝隙。而且每一个细胞都有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膜等结构。估计一下细胞的大小:从镜里目测出一厘米,目镜的放大倍数是二十乘以十五的话,那么,细胞就是三百分之一厘米。我不禁感叹:原来细胞是如此的小。

实验结束后,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慢慢取下来,打开后到旁边的洗手池洗净,用纸巾擦干,最后连同显微镜一起放在柜子里。

通过实验课,我们不但掌握好学习细胞的知识,而且学到了一些书本学不到的知识。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节实验课。

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篇二

辰溪县仙人湾中学

石本文

第一,要准备充分,目的明确

学生容易给老师一种假象,一听说要进实验室上分组实验课,部分学生就表现出极高的热情,一副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的模样,老师有时很容易相信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然而等到进了实验室,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是来做什么的,面对仪器一筹莫展,最后影响了实验课的进程,甚至什么收获也没有热闹一下就回去了。据我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喜欢实验课那个新鲜劲,对老师布置的实验前要完成的准备任务根本就没在意,他们进实验室就是为了图个热闹。比如有次在做“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时,由于是新学期开学不久,学生很久没进过实验室了,一听说下节课要做分组实验,情绪高涨,我布置完实验前的准备任务后,以为这次实验学生会完成得很好,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有的学生进实验室后既没画好电路图,设计好记录表格,也不知道怎么样来完成这个实验,甚至有的连笔和纸都不带,这堂实验课的效果不言而喻。所以,在分组实验前,一定要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弄明白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原理是什么,应该怎么样去完成这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观察什么,记录什么,实验完成后,从实验中应该得到哪些实验现象或数据以供分析。最好是在实验前抽样调查,看是不是大家都已经准备好了,对准备不充分的学生加以引导,让其明白,然后再进行实验,避免部分学生的盲目性。

第二,要合理组织,人人参与

由于器材,课时,人数等各方面的原因,分组实验往往是三人一组甚至四人一组,这样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可以共同探讨着完成实验,但组内人数太多我以为也有弊端:其一是部分学生动手能力欠缺,羞于动手而作壁上观,结果根本就是在旁边看了一下热闹,怎么样实验仍然没弄明白,别人完成实验了,他也一起回教室,蒙混过关;其二是短短四十五分钟,难以让每个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尤其电学实验,连接电路时一般要求从电源一极出发,连向另一极,这就要求最好是一个人动手接线,以免造成短路等电路故障,结果必然导致有的学生还没机会动手就已下课,体验不到自己动手实验的乐趣。久而久之,有些学生进实验室后根本不再关心实验: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者有之;呆坐一隅,心不在焉者有之;玩小动作,看课外书者有之„„而老师由于实验组多人多,难以每个人都监督到位,于是导致实验课成了少数人的实验课,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实验室只是做做样子,什么也没学到。所以,要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动手的机会,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我认为其一,实验时最好每组两人,且做到强弱组合,以强带弱,如果班级人数过多,应该分两大组,分两课时完成,不要怕耽误课时;其二,同科教师应该相互协助,上分组实验课时至少有两位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实验,这样既有利于在学生碰到困难时,可以及时得到指导,也能加大监督力度,杜绝部分学生不认真实验,蒙混过关的现象发生。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大部分分组实验完成后,已经没有时间当堂总结评估,比如做“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的实验时,学生初次动手做电路实验,不够熟练,尤其连接并联电路时难度较大,实验进度肯定较慢,一节课能完成实验,已属不易。那么,实验后的总结评估就只能推后,而总结与实验的时间间隔如果太长,无疑会影响实验课的效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必要的困难,这就要求老师认真对待,最好不要把分组实验课安排在近周末的时间,并且在实验课后设法调换课程,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对实验进行总结评估,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确保实验课的效果。在总结评估时,既要对学生做得好的进行表扬,也要客观的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尤其对错误的操作要重点指出,组织学生讨论,对实验未成功而抄袭别人数据的行为要提出批评,让学生明白:实验时当然要力求成功,但也允许失败,失败了,就要弄清楚失败的原因,这样才能保证在今后的实验中少失败或不失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和科研精神。最后,要针对实验情况布置相应的课外练习,以巩固从实验中获取的知识。

如何上好实验课,利用实验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我们每位物理教师都应该认真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只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寻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我们的课堂将会越来越精彩!

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篇三

时间过的真快,这个学期开设的“会计实验课”就要接近尾声了。对于一项学习或是一项工作的结束,总结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是很有必要的。

当时,在老师给我们发放“会计实验课”所需的教材时,我们都表现出积极、兴奋的姿态,带着这份热情我们很快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在老师的细心教学下,我们独立的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刚开始,我们还很积极,但是到了后来便渐渐失去了兴趣,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会计是一项既简单又乏味的工作,而我们并没有那样的耐心去完成这样一份工作。首先,我们按照会计实验课本的要求编制明细帐和总帐,为接下来的工作打好基础,其次,我们要根据公司20xx年度12月份发生的各笔经济业务填制记帐凭证并归总原始凭证,接着依照记帐凭证逐笔填写明细帐,然后每半月进行科目汇总并填写总帐,最后,在月末的时候扎总并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等等。其中,除了在填制记帐凭证时要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属及借贷方的填写的工作相对复杂外,其他的会计工作都非常简单,但却很烦琐。在此期间,也有不少同学抱怨会计工作实在是太累人了,更有甚者说很后悔报了会计专业。不过,抱怨归抱怨,不得不承认在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也对我们将来的学习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很开心学校能为会计教学开设“会计实验课”这一新学科,通过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全方位的了解了企业会计的工作程序及会计体系,使我们能将过去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的结合,并辅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和学习课本知识。对于这次的会计实践经历,我的体会也颇深。

首先,“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我们抱怨会计实验课的学习内容枯燥乏味的同时,我们也受益匪浅。比如在明细帐、总帐的填写过程时,一定要用黑色的水笔,并且在填写数字时不能超过方格的2/3,如果在填写错误的时候,要用红色的水笔划去,然后在其上面用黑色水笔重新填写,类似于这样的小细节我们在学习基础会计时虽有接触,但却总是忽视或是遗忘。记得大二暑期我在“江西汇仁集团”实习期间,做类似这样的会计工作时,在明细帐中将数字满格填写只为了看的更清晰,其实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通过这次学习,纠正了我很多以前工作中未曾注意过的小细节。

其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传达的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会计是一项频繁和数据打交道的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有耐心,更要细心,也许一个数字的错误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失或是更严重的后果。会计实验课的学习让我们认识到了态度的重要性,比如,初到某公司工作,要知道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关键是看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态度对了,即使自己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也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掌握。这也就要求我们,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做到专心、耐心和细心是非常必要的,好的态度对我们今后的发展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精神,我们应该沿用到其他更多的领域中。

最后,“会计实验课”的学习给我们带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社会毕竟不是学校,我们不应该象以前那样等待更好的机会到来,要建立起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就应该尽快丢掉对学校的依赖心理,学会在社会上独立,敢于参加社会竞争,敢于承受社会压力,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上快速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都要求我们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学习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提高自我实战能力,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在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才能够让我们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在我看来,大学校园对未来对社会的理解是一种理想,而在实际生活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是如此之大。通过这次会计实验课的学习,很难说,我做出了怎样的成绩,不过我的收获很多,也相信这对我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篇四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我们连忙冲进教室,等待老师的到来。

老师跨进教室,走上讲台。“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堂特殊的课,大家一起来做一个游戏。”老师严肃地说。听到“游戏”这两个字,我们不知道到底要做什么游戏。老师接着说:“请写出你认为最疼你,你最喜欢的亲人三至四个。”同学们按照游戏规则,一边思考,一边写下来。我也先后写了四个最亲最疼我的人,分别是爸爸、妈妈、外婆和阿姨。我写爸爸的`原因是爸爸会在我无聊的时候陪我下下象棋,或者打羽毛球。而妈妈则是为我付出最多的人,她总是花很多时间来教育我。外婆呢!每天都会炒我爱吃的蔬菜。至于阿姨,她每次从外地回家都会带我爱吃的火龙果、广东柚子,还给我买我喜欢看的书。

我们写完后,老师说:“现在你们从中画掉一个,记住,你的笔就是一把刀。”全班顿时鸦雀无声,叫我们去掉一个,这太难了!我们写的都是最爱的人,该画去哪一位呢?过了几分钟,我的目光才变得坚定。我画去了外婆,虽然外婆年近六十了,但买菜做饭却总是离不开她,我是那样的舍不得,但是按照规则必须画去一个,我的笔只好落在外婆的名字下。

之后,老师又叫我们从剩下的三位中再画去一位。我的心颤抖了,我想他们三位都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亲人,然而又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我觉得阿姨毕竟不和我们住在一起,所以把阿姨画去了。

刚刚强忍悲痛又画去一个,老师再次要求道:“从剩余的两位中,再画去一位。”天哪!这可是难上加难了,我清清楚楚地听见教室里一片抽泣声。我心中充满了哀伤,笔尖在“爸爸”两个字上方颤抖,但还是无奈地选择了这两个字。虽然爸爸经常出差,但回来总是少不了给我带许多好吃的,平时还帮我补英语,但是与妈妈比起来,我毕竟更需要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

最后,老师居然说:“假如这最后一位亲人也被画掉了呢?”听到这句话,我连想都不敢想了,倒在椅子上,痛哭起来,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堂亲情实验课,把他们都画掉,等于我就成了孤儿。不仅是我,全班同学都无力地趴在桌上,阵阵哭泣声让人心碎。

是呀,我们平时一直生活在亲情的包围中,有妈妈的关爱,爸爸的陪伴,外婆伺候我们吃喝……真不敢想象,假如我们失去了身边的亲人,我们该怎样生活?“叮铃铃!”又是一阵铃声,它似乎在提醒我们,亲情真好,我们应该百倍珍惜!

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篇五

“好!”

“女子决不食言”,刘老师开始准备实验器材:一个铁架台、俩夹子、一个器皿、一盒火柴和一瓶无色透明液体,还有实验手帕。

实验开始了,刘老师先把装液体瓶子的盖打开,把液体倒进器皿里。再把手帕折两下,放进器皿里,把它翻了几下,保证哪都浸泡到。

接下来,老师用夹子夹住手帕,挂在铁架台上。恐怖的时候就要到了!

同学们屏住呼吸,教室里安静得好像有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够听见似的。偶尔听见同学们在窃窃私语,但是马上又静下来了。

刘老师划着了火柴,点燃了手帕的边缘。被泡过的手帕顿时着了火。刚开始火苗还是红色的,咝咝地往上蹿,霎时,火苗立刻升出了一尺。手帕倒没什么变动,只是有点发黑了。

可是,手帕上的火已经变蓝了,火苗也没有那么高了。最后,火苗在手帕上绕了两圈,熄灭了。手帕完好无损。

其实,那瓶液体就是白酒!我真是虚惊一场,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发面”的实验数据。

2、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规律

3、酵母菌的适宜发酵温度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探究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规律

2、通过实验,证明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小黑板;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两个大小不一样的馍馍)这是老师用相同重量的面粉做成的,你们看了这两个馍馍后有没有什么想说的?(为什么一大一小)它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呢?(酵母粉的多少,水温,揉面硬软程度等)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这些因素都能够导致馍馍变得一大一小。今天我们就来实验探讨一下在酵母粉和面粉重量相同的情况下,水温不同,发面会有怎样的变化。

二、实验过程

过程一:面团会发胖吗?

1、清点实验用品并作安全提示。

2、把100克面粉和5克的酵母粉倒入盆中。

3、烧杯取60毫升温水,师生共同完成温水调配。(不同小组取水温度不一样并测量水温告诉记录员,记录员上黑板填写)。

4、把60毫升温水倒入盆中,操作员开始和面。

5、把面团揉捏成比量筒口稍细的圆柱状后,拍平面团两端,放入量筒内,还可以用玻璃棒按平面团,尽量使面团保持平实。

6、用直尺记录下面团的高度,观察面团的高度变化。(开始0分钟的计时,刚才同学们在揉面团的时候有什么感受?你们虽然没看见酵母菌,但它们已经看见了你,你们想不想见一见酵母菌的真面目?)

过程二:观察酵母菌

1、发放课前制作的生物标本,每组的观察员按要求操作显微镜。(第一个5分钟)(提醒学生拿放载物片的时候要轻拿轻放)(记录员上黑板填写数据)

2、组织学生谈谈所看到的酵母菌是什么样子的,把看到的酵母菌样子画在随堂记录本上。(第二个5分钟记录员填写数据)

3、用“生物显微演示装置”把观察到的酵母菌图像放大到屏幕上,与学生画的作比较,出示酵母菌的相关图片。(第三个5分钟记录员填写数据)

过程三: 观察分析数据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们有没有什么发现?(学生不会的情况下教师引导,分横向和纵向引导,的出发面的最佳温度区间)

三、师生总结:

1、在一定温度内,随着时间的增加,和面水温越高的面团成长的体积就越大。

2、超过一定水温,面团成长体积反而不如低水温面团成长体积。

四、拓展延伸

1、观察曲线图,得出酵母菌最佳的发酵温度。

2、以后逢年过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可能利用面粉做发面,如果家里人

板书: 人类的朋友

酵母菌 发酵 30℃--40℃

最新实验课工作总结 一堂植物实验课精选篇七

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

1、从创设情境中发现问题

职工让学生观察韭菜和韭黄,并提出以下问题:

(1)它们是同一植物吗?(引导学生从根、叶的形态、叶的气味等方面来判断)

(2)为什么它们的叶颜色不同?(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讲韭黄的培育方法,即韭黄放在不透光的薄膜或草木灰中)

(3)叶色不同与什么有关?(叶片中含有的色素种类、数量有关)

(4)绿色植物的叶中主要含有什么色素?(叶绿素)

由此产生了需要探究的问题:叶绿素的形成与什么有关?

2、从大胆猜测中提出假设

在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讨论,学生根据生活体验,猜测与叶绿素形成有关的许多假设:如植物种类、空气、水分、气温、光照等。

3、从设计对照中检验假设

在探究“叶绿素形成与光照的关系”时,把每班学生一分为二:一半学生用绿豆芽。一半学生用水稻秧苗,提前几天,由组长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到实验室做如下实验:每组各取两份实验材料(同种),一份放在有光照的实验室*窗,另一份放在不透光的纸盒内,上面用不透光的纸糊起来。到上实验课时。打开纸盒,与实验室的样本一起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4、从分析实验中得出结论

有的组由于实验操作失误,纸盒没有盖严而透光,结果造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区别而失败,让学生分析并找出原因,排除这些因素后重新实验获得正确的结论。

1、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本课例中,实验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实验的方法和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如何做实验,实验会得到什么结果事先完全是未知数,主要*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想象力,去探索、去研究,从而发现对他们来说是全新的现象或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研究的能力有较大的作用。

2、在课题探究中,学生从自己承担责任,到对整个小组的素质,增加了责任感,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有着丰富的真实的过程体验,这种体验也转化成无穷的动力——这种动力是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所以在生物教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中,教师不要把探究结论水平高低作为唯一目标,而要重视情感、兴趣、意志、毅力、科学精神等情感因素的深化,要与学生一起体验探究中科学的精彩与丰富,生命的领悟与感动。

3、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创造力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外部条件,其中最关键的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此首先必须创设一种宽容、和谐的气氛,使每个学生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这种探究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引导参与,教师首先要通过亲身参与体验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并且在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的基础上让学生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勇于发挥想象,勇于走向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