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表格 STEM标准教学设计大全

时间:2023-06-01 18:58:38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STEM标准教学设计篇一

;

《science fusion》五年级第四单元“追踪野生生物”教学设计

(共一课时,或根据内容决定)

王艺晓 学号:170621066

【教材分析】

《追踪野生生物》是science fusion 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四单元中的一节stem课,对应课标中的“跨学科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领域,体现了课标中的精神,该教材突出强调stem学习在科学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教材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大量的学习、阅读材料,配图也原汁原味,回归最真实的生活情境。

本教科书共15单元的内容,涉及关于科学的知识、工程领域、生命科学领域、生态系统领域、物质科学领域、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化学领域等。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泛,同时教材配备了丰富的阅读材料、活动小挂图、单元练习题、实践活动等,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本单元是该本教材中的第四单元—《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共有七节课的内容,stem活动在第四节中,前三节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分类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后三节主要介绍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以及种群繁殖速率和生物行为适应等。学生在前三节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关于种群以及种群分类基本的认识,所以对本节课的stem活动会有很高的兴趣,一方面可以对已有知识在真实情境中加以运用,另一方面,为后几节的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在注意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学生对科学学科的认识正初步形成自己的框架。小学科学课堂中,应该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到stem的活动中去,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学习的机会,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给予不同的指导,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探索自然的科学兴趣。

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应该突出趣味性、科学性、探究性,学生正处于对知识的渴求阶段,强烈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扮演着引领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运用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推理能力、思考能力,因此,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思考,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效果更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思考能力,同时,学习亲历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比机械式学习所得来的知识,记忆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

1、我能根据不同种类动物的不同特点,找到最适合它们的追踪装置,并且能说出这个追踪装置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2、我能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结构、习性、运动特征、生活环境,设计出最适合它们的追踪装置,并且乐于把我的设计和感受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愿意倾听小组成员的想法和建议。(环境保护意识、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3、我能用表格记录动物追踪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并向同伴介绍这些信息反映出这一物种哪些方面的特点?并且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表格记录动物追踪装置收集到的信息,并向同伴介绍这些信息反映出这一物种哪些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身体结构、习性、运动特征、生活环境,设计出最适合它们的追踪装置,并且乐于把我的设计与小组成员分享,交流,愿意倾听小组成员的想法和建议。

【教学准备】

备课资料: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for states by states

science fusion版美国科学五年级教材

活动挂图

教师准备:ppt、观察记录表、活动记录纸、

学生准备:阅读课本p206-207页内容,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具体要求:1、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分别负责对海洋动物、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生理特点、身体构成、生活环境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2、对常见的动物追踪装置进行了解,并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与方法

评价水平

诊断性评价

提问设计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第一环节:

回忆一下,动物有哪几类?

(集体检测,回忆与描述)

形成性评价

第二环节:

1.根据不同动物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合它们的追踪器,并与同伴交流。(同桌合作:理解与分析)

2.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你有什么体会、产生了什么疑惑?

(开放性评价:分析与提问)

第三环节:

每个小组画出一个他们设计的动物追踪器。

2、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向大家讲解介绍设计意图、特点、用途。

(小组合作)

第四环节:

选择一种动物,用动物追踪器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2.独立分析所记录的数据,推测这一类物种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与小组成员分享你的记录。

(相对性评价:多形式分组展示)

作业设计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必做:

1.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资料,和相关视频看一看科学家是如何追踪野生动物?完成观察记录的?

选做:

1.野外实地探测,选择一个动物,对它安装上追踪设备,记录并分析反馈回来的数据,书写探测报告。

【教学流程】

科学家眼中的野生动物(5min)

创设情境,导入问题

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科学家是如何观察研究动物的吗?(预设:学生通过预习,不难知道,科学家可以通过某些追踪设备观察动物行为,收集信息。)看来不少同学都知道呀!科学家可以借助某些观测设备,去探测动物的行为活动。

出示图片(ppt):

解说语:同学们这个就是一种动物探测设备,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如何工作的?想不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用它来观察野生动物的?我们今天呢,我们就要当一次科学家,一起走一走科学家走过的路,看一看科学家眼中的世界。

(二)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你认为野生动物有哪些?它们可以被分为哪几类?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板书:追踪野生动物)

?设计意图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还是比较强烈的,他们具有探索大自然的热情,而stem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科学的热情,主动探索科学世界。因此,通过“你们想不想知道科学家是如何研究野生动物的?”这个问题,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引入教学情境中。(在导入环节,运用创设情境法,激发了学习动机。)

老师鼓励学生去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通过提问问题的方式,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搜索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铺垫,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有助于他们对于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关于野生动物,你们知道多少(5min)

动物有哪些?

过渡语:同学们,在我们追踪野生动物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个热身小活动,在纸上写一写,动物可以分为哪几类?每一类举出两个例子。(预设:表格式、概念图、韦恩图)

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

无脊椎动物

鸟类爬行类鱼类哺乳类 两栖类有脊椎动物动物

鸟类

爬行类

鱼类

哺乳类

两栖类

有脊椎动物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拿出自己写的作品与小伙伴交流分享。并将交流谈论的结果,每组派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然后对于每组同学的作品,请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交流。

补充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板书:无脊椎动物:原生生物、软体动物、蠕虫、昆虫、甲壳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

?设计意图

写出自己对于动物的分类,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前概念或迷思概念暴露出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已有概念,然后与同伴之间的交流,能够引起生的认知冲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乐于主动建构自己新的认知。

科学概念的建构是形成性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建构的。老师没有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学习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动物追踪装置是如何工作的?(10min)

(一)观看小视频(动物追踪装置拍摄到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视频)(5min)

/video/c22481/024741ca9dcb44a0b7fc12b07616fb36

(央视科教频道节目——《自然传奇-追踪野生动物》)

1、过渡语: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动物追踪装置最有可能被放置在什么地方?

思考:追踪鸟类、两栖动物的时候,追踪装置的放置位置和设计与追踪哺乳动物有哪些不同?

边看边记录你看到的,追踪器拍摄到的关于狮子的信息?

2、老师发放活动记录纸。(5min)

(学生预设:因为是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的,所以能认真地观看视频,并做好记录。)

追踪器放在动物的哪个部位?

追踪器的设计注意哪些问题?(从放置的稳定性、动物的身体特征、运动特征、生存环境等方面思考)

追踪器的反馈信息(视频、图片)

你推测出动物活动的哪些行为特征?

鱼类

爬行类

鸟类

两栖类

哺乳类

?设计意图

科学的学习提倡“亲历”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亲身经历科学活动,因此,老师所提供的学习活动,尽量地让学生卷入学习中,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

学生是带着问题去看视频的,因此,看视频的效率会比较高。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学生在观看视频同时,感受到大自然和科技的魅力,激发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小组同学交流“活动记录单”

汇报“活动记录单”(5min)

过渡语:同学们,现在,请大家依次汇报一下,你的观察实验记录。每个同学说一条,后面的同学所说的内容不能与前面说过的内容重复。

板书:追踪器的设计考虑哪些方面:放置的稳定性

动物的身体特征

动物的运动特征

动物的生存环境

设计动物追踪器(工程与实践)(15min)

同学们,接下来,我们一起设计一个动物追踪器,画出你们的设计。

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设计出适合它的动物追踪器,把你的设计画出来(8min)

小组交流讨论,展示你们的设计(4min)

班级讨论交流(3min)

?设计意图

基于stem的教育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或小实验,其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获得某些知识点、学会某项技能或者做出一个科普作品,它的衡量标准是综合性和过程化的。通常情况下,教育活动设计应突出“探究式学习”和“设计制作”两个环节。

五、总结与练习(3min)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产生了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

通过反思,学生加深了对本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科学反思性学习是学生以自己的学习活动为思考时象,主动对自己的 学习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调控,是学生提高自我知识水平、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并使自己的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有效途径。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的方法、反思意识和反思习惯,从中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得到提高.

【作业布置】

必做:

1.完成课堂作业与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资料,和相关视频看一看科学家是如何追踪野生动物?完成观察记录的?

选做:

1、野外实地探测,选择一个动物,对它安装上追踪设备,记录并分析反馈回来的数据,书写探测报告。

?设计意图

必做作业

强化已经掌握的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在实际情境、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会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喜悦。

选做作业

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发展,设置实践性的课程,将练习放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对学生的意义理解起了个重要的作用。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突出本节课讲课的线索和重点,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知识。板书简洁、扼要,便于归纳、总结、概括。板书是教学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浓缩,而不是讲解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应把讲解内容经过分解、综合、归纳、演绎,使板书内容更加提纲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反思】

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如何吸引学生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是值得思考的内容。因此可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比如小礼品之类的。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附录1:课文翻译

标题: 《怎样追踪野生生物》

追踪野生动物帮助科学家了解动物的运动方式。研究者用适合动物的一系列不同装置获取反馈信息。哺乳动物通常戴项圈,蟾蜍能追踪带,鱼能吞食微型装备,这种装备在鱼体内工作。

狮子通常戴有gps定位的项圈,有时这样的项圈会带有摄像机,来发送反馈视频。

追踪装置通过胶或吸盘等来固定在两栖动物的身上,项圈通过gps卫星定位来给科学家发送反馈信息。

问题排除:

描述动物的身体、运动、环境如何决定了追踪器的设计。

stem

动物追踪器帮助科学家理解动物在它们自然习惯下的行为。

选择一种动物,画一个表格,记录动物追踪器如何固定在动物身上,解释追踪器将获取哪些反馈信息。

通过追踪器研究一个物种,记录用了哪种装置,获取了哪些数据,科学家关于这个物种有哪些研究成果。

建立它

上升到工程设计挑战——完成一个过程:在探究活动挂图里,模仿这个过程。

相关热词搜索:;

STEM标准教学设计篇二

;

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模板(v6.0版)*

李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要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理论的观点和方法,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

2.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基础是系统科学方法。

3.教学设计的依据是对学习需求(包括教学系统内部和外部的需求)的分析。

4.教学设计的任务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设计方案。

5.教学设计的内涵共有5个方面:调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评价其结果。它包括了对象、目标、策略、评价四个基本要素。

6.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优化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的层次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育系统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而教学系统是教育系统中的子系统,它本身又是由许多更小的子系统构成的。根据各个子系统大小和任务的不同,教学设计可分为3个层次,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设计的层次

1.以教学系统为对象的层次——教学系统设计

教学系统设计属于宏观设计层次,经所涉及的教学系统比较大,如远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一个新的专业、一个培训系统或一个学习系统的建立等等。

教学系统设计首先要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拟定培养目标;第二步根据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方案,其中包括课程计划(即通常所说的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即通常所说的教学大纲)两部分;第三步设计(选择)教学资源,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最后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绩效的评价和修正。

2.以教学过程为对象的层次——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直到一节课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我们把对课程或单元的教学设计称为课程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环境下,对一节课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设计称为课堂教学设计;把自主学习环境下,对某个知识单元(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称为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认真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每个单元、章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以及该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同时对所需教学资源和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单元提出建议。

课堂教学设计根据上述目标体系,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制定课堂教学过程结构方案,付诸教学实践,然后作出评价和修改。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根据知识单元(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在对学习内容和学习主体(学习者)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学习策略和学习资源,制定学习过程活动方案,由学习者自主进行学习活动,最后评价和修正。

课程教学设计一般由教师或教研组来做,也可以由相应的教研机构组织教师、学科专家共同进行,以保证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总教学目标的实现;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由任课教师进行。注意发挥每位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样的教学内容可以而且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设计方案,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和教学的多样性。

3.以教学产品为对象的层次——教学产品设计

教学产品包括网络课程、教学媒体、材料、教学环境,以及其它教具、学具等。

教学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它根据教学系统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所确定的产品使用目标,经过分析、设计、开发、生产、集成和试用6个步骤而完成,最后进行评价和修改。

简单的教学产品,如幻灯片、投影片、录音教材和小型课件等,一般由任课教师自己设计、制作;比较复杂的教学产品,如录像教材、大型多媒体课件、网课课程开发,以及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开发,则需要组织专门开发小组来完成。

从图1可以看出,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上一个设计层次的输出,正是下一个设计层次的输入,环环紧扣,步步衔接。整个系统的输入为社会需求,而系统最后的输出则为提高教学绩效的最佳设计方案(或产品)。

每一个设计层次都组成一个完整的子系统,形成自己的网络;评价随时在进行,以确保设计目标的实现。

对于学科教师来讲,主要关心和需要掌握的是教学过程设计层次。以下介绍的教学设计模板和教学评价模板,都是在教学过程设计层次上进行的。

三、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

教学过程设计是对于一门课程或一个单元,直到一节课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进行的教学设计。有时也对综合课程(或几门相关课程的组合)的学习过程进行进行全面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首先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得到该课程完整的目标体系。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决定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课堂

教学设计;对适合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学习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最后,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并做出相应的评价和修正。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

四、课程教学设计表

课程教学设计表由5张基本表格组成,其中第2、第3、第4三张表格可根据实际需要决定使用的数量。在填写课程教学设计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课程名称填写课程标准规定的正式课程名称,如:数学、语文、思想品德、品德与社会等,不要随意简化或另起名称。在高等学校中,课程名称和所选用的教材名称有时不同,此栏应填写正式课程名称。

2.授课班级填写将要进行教学实践的班级,如:三(1)班,初一(2)班,高三(4)班,99级(1)班等。

3.总学时数按照校历实际教学时数(教学周数×周学时数)填写,一般不应低于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时数。同时应把讲授课时数与实践(包括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课时数分配适当,而且它们之和应等于总学时数。

4.教科书中小学一般都使用统编教材,而且教材名称与课程名称相同,有时配有补充教材、教学包等。高等学校教科书一般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选定,此栏应填写所选定的教科书名称。

5.参考书填写为了搞好教学需要教师或学生阅读的教学指导书、参考书、文章、教学研究成

果等。

6.依据标准填写本学期(或本册教材)所对应的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绩效指标对应的学段。

7.教学目标阐述填写课程总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类,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拟定。如果只有教学大纲,则需要把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改编成教学目标。

8.教学对象分析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起点能力及一般特征进行认真分析,把结果填入表中,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依据。

9.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对照课程总教学目标,在认真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学科

课程教学设计表

设计者_____________ 单位(学校)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需要注意的是,该知识和能力结构应是本学科知识和能力内在的逻辑关系,而不是教材中的章、节顺序。如果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过于复杂时,可以先做出课程与单元之间的结构关系图,然后分别做出各单元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框架图。

10.章节编号按照教材中的章、节(或课)的编号填入。如第一章第一节,填入“1.1”;第五章第三节,填入“5.3”;第28课,填入“28”即可。

11.知识点“编号”一栏填入知识点代号,以“节”或“课”为单位。每“节”或“课”的知识点都从“1”开始,按1、2、……顺序编号。“内容”一栏简要地填入该知识点的要点,使人知道指的是什幺。最后,把每“节”或“课”之间用横线隔开。

12.学习目标层次中间一层供填写“认知”、“动作技能”(可简写成技能)和“情感”等。每一类目标有几个层次,可占用下面几个竖格;竖格用来填写上述三类教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层次,用几个填写几个。

13.教学建议在每一“节”或“课”的知识点中,将重点和难点勾出,以便任课教师作课堂教学设计时着重考虑。

14.计划学时完成每一“节”或“课”所需的学时数。最后,所有章、节的计划学时总和应等于本表第3项的总学时数。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不同的学科特点设置目标体系,比如:

实例1:适用于各学科

实例2:适用于外语学科

实例3:适用于语文学科

实例4:适用于自然学科、人文学科

15.现有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现有教学媒体(资源)列表栏目的设置是为了从整体上体现一门课程所需教学资源的情况,为后面的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奠定基础,同时为学科教师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提供目录索引。当知识点较多或资源较多时,此栏目可用数页来完成。

(1)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编号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线相连。如:

1.1-1 代表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5.3-4 代表第五章第三节的第四个知识点;

28-3 代表第28课的第3个知识点。

由若干个知识点组成一个知识单元时,编号可写成如下形式:

6.2-1~4 代表第六章第二节由第一至第四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单元;

5.1~3 代表由第五章第一节至第三节组成的知识单元;

32-2~3 代表第32课由第二、三两个知识点组成的知识单元。

(2)知识点或知识单元内容填写该知识点或知识单元的要点,使人知道指的是什么。

(3)媒体类型指媒体或资源的物理形态,如网络、图片、投影、录像、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等。

(4)媒体名称指该媒体的名称或主要标识内容。

(5)占用时间该媒体在使用(包括媒体演示和师生、生生互动)时需要的时间。

(6)来源该媒体或资源的出处,如购入、交流、自制、下载、××课件、××资源库等,教师使用时可以随时找到。

(7)检索号(网址)该媒体在资源库中的位置或检索用网址。

15.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建议对该课程中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部分进行的构想和安排。其中:

(1)知识单元指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单元内容。

(2)活动主题为该项活动拟定的学习内容的核心。

(3)学习模式(策略)打算采用的自主学习活动模式,如:主题型、研究型、协作型、探索型等,以及为此而选择的学习方法,如支架式、抛锚式、随机进入式等。

(4)资源(情境)对学习活动所需资源和情境的构想。

五、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程名称设计者单位(学校)授课班级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编写一般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方面的内容。按新课标的要求,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生特征填写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的学习准备情况,作为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选择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如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时,已经对教学对象做过分析,没有新的内容,此栏可以不填。

5.学习目标描述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三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因此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画出常见电路组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6.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要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一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措施简要地加以说明。

7.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本栏是对课程教学设计表中教学媒体(资源)列表的具体落实,

此栏共有9项内容:

(1)知识点编号同前。

(2)学习目标同前。

(3)媒体类型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媒体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指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它已经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演示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包括自制、购入、库存、取自××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8.板书设计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作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设计时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如:

一、×××××××

1.×××××

(1)××××

①×××××××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9.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有的教师愿意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通常称为流程图)的后面另外加以详细说明。如果认为确有必要,除用文字叙述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表格形式:

10.形成性检测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检测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它不同于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需要教师自己设计、编制。

形成性检测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检测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检测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三项要求的前提下,检测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11.评价量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果需要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和成果评价,应该设计相应的评价量表。此栏可根据需要确定其大小。如果不需要,可将此栏删去。

1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检测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此栏应在每节课后及时填写。对上述反馈信息中发现的问题,应在后续教学中及时解决,以保

证教学效果最优化。

1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的总结和记录,反映了教师成长的经过。此栏在需要时填写,内容较多时,可另加附页。

六、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

1.通用教学设计模板

问题(项目)的主题

设计者单位(学校)

学科领域适合年级

课程标准所需时间

概述(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

学习目标(任务、成果)

学习策略(情境、模式、方法)

学习资源(材料、工具)

学习活动(过程、结构)

学习建议(必要时填写)

学习评价(范例、量规)

其他要说明的事项(致谢)

设计模板的填写方法:

(1)问题(项目)的主题

“主题”应该是学习中要解决的问题(或研究项目)的集中表述,通过该表述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到当前的学习任务。

为此,主题的表述应明确、简洁,不会产生歧义或模棱两可。

(2)概述栏

本栏中填写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结果。

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列出解决该问题所需学习的知识内容及其类型,以及该知识体系的结构,为学习策略的设计提供依据。

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除了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外,要更加注意分析学习者的信息素养。要详细了解学习者对信息的意识、态度,对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程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者个体当前具备的学习环境状况。经过详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得出结果,才能保证学习策略设计的可行性。

(3)学习目标栏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包括行为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获取知识;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即知识意义的建构——理解)。

实际上,学习目标是多元结构的。它既有知识的获得,又有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升华。就知识学习而言,既有对知识意义的理解,同时也有低层次的记忆,以至高层次的应用和创新。因此,在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学习目标的表述除了选用行为动词外,更多地用任务的描述或学习成果的取得来表示。

(4)学习策略栏

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选择等项内容。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学习者是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还是在网络或其它媒体提供的虚拟环境中进行学习,可以由教学设计给以规定,但是必须为学习者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

在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中,可以为学习者选择资源型学习、探究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各种自主学习模式。在自主学习中,最常使用的学习方法有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进入式等几种。支架式由搭“脚手架”、进入情境和独立探索等几个步骤组成;抛锚式由创设情境、确定问题和自主学习等几个步骤组成;随机进入式由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和思维发展训练等几个步骤组成。不论是哪种自主学习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教师的作用在于提出问题,对学生的学习给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则充分发挥认知主体的作用,主动进行探索、发现和提高。

(5)学习资源栏

学习资源包括所有能够支持学习者进行学习的工具、材料、设施、人员、机构等,从传统的教科书、印刷品,到各种现代教学媒体,以至网站、社会文化机构。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给出不同种类的资源,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不同的条件去选择、利用。

(6)学习活动和学习建议栏

在此栏中设计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时应遵循的步骤。应说明学习活动的过程和结构,包括学习者应阅读的材料、教师和学习资源中心能给予学习者必要支持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关于学习活动的建议等。

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板中的学习活动部分可以采用表1或表2形式填写。其中表1是以学习活动过程的结构为线索设计的;表2~6是以教育技术标准中各学段学生的绩效指标为线索设计的。

表1 以活动过程为线索的学习活动安排

*表中setc·s为中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standards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of china for students)的简称。

相关热词搜索:;

STEM标准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评价2.1: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2.关联性原则

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4.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

5.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6.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2.2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教学评价2.3:量规的设计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2、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教学评价2.4: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其适用范围而言,档案袋评价多用于表现性评估。此外,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要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

考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累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练习,档案袋法被用来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列。

1.每位学生拥有一张基本情况记录表,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始状态等。

2.阅读课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张课堂阅读记录表,记录了他们上课阅读的情况,并包括了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3.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表,这个表的功能是记录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表的设计结构同课堂阅读记录表。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2)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3.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1)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和最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其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所装入的作品。

(2)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包括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观察或测试的结果、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等一切描述学生成长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反映学生成长的信息来源。

(3)水平评估: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4.档案袋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档案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2)按内容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过程型——若目的是为了描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努力,则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成果型——若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评价型——若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设计档案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首先要明确学习文件夹是教师用,还是学生用,因为用者不同其评价法也不同。学习文件夹评价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是同一个体。如果是教师用学习文件夹,当然评价的对象是课题与计划的情况(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即用于课程评价;如果是学生用学习文件夹,那就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个人评价。

2.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课程标准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一个清楚且具体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3.设计档案袋的内容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档案袋内容,包括收集什么、怎样收集和如何评价的问题。首先,确定要收集的作品与数量。学习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级的问卷调查结果,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制作的活动日程、注意事项活页,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完成的作品等;对这些物品要记载年月日、感想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等。

第三,设定评价基准。要让学生知道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成绩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分规则的构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整个成长记录袋的总体评价标准也应当在成长记录袋中予以说明。

第四,在设计档案袋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

(1)语文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的评价形式。

(2)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时,可以建立成果型档案袋,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进步,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影响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可以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获得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3)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4)科学多采用杰出表现记录,如教师和学生会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5)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各项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等。

教学评价2.6:问卷调查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问卷可以当场发给被调查者,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网络实现对远距离的多方面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既能获得大量信息,又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相比,问卷法样本大小不受限制,完全可以根据抽样的科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样本的容量,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3.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 一是设计比较麻烦。

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三是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是认真确定被试,被试要十分熟悉有关情况,要具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题目不要太多,要富有意义,表述要简单、明确、通俗;三是多要求的答案必须是具体的,最好使用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四是最好使用无记名答卷,以消除被试的疑虑。

5.调查问卷的组成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内容。

具体地,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几个部分。标题是对整个问卷的概括性表述,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反映问卷的目的和内容。指导语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对调查者承诺保密以及提出回答问题的基本要求等。问卷的正文是问卷的中心部分,除调查对象必要的自然情况外,其余问题都是调查者要了解的重要问题。也有的问卷在最后还增加一项就问卷本身征询受调查者意见的内容。

问卷中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客观性试题。封闭式问题主要有是否式问题、单选式问题、多选式问题、排序式问题、划记式问题、表格题等几种形式。开放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主观性试题,没有提供被选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问题。问卷中开放式问题不能多,1~2个为宜,主要是用封闭式问题。

问卷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在确定变量之后,选择一定数目的相关变数描述该变量。这是问卷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先前经验或别人已有的研究资料,先做出试验性问卷,进行试测并修改和补充。

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在明确了变量与变数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通常是把变量以问题的形式表述,而有关的变数则作为限制性答案以列举的形式来表述。问题与答案的表述方式可用选择式、评等量表式或排序等方式。

一般来说,表述问题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4)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抽象问题;(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5)问题的类型有开放式、封闭式和图画式,回答的方式有自由记述式、填答式、二元选择式(是否式)、多重选择式、评等式、排序式、分配式。

5.试测与修订

在完成了问题语句的设计和排列以后,不宜立即分发,而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次试测,通过试测检查问题是否能被调查者理解,所列举的限制性方案是否完善。通过试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经修订后再分发出去。

教学评价2.8:访谈法

1.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访谈法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既有实施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2.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做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访谈法的分类

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结构性访谈(或称标准化访谈、封闭式访谈)、半结构性访谈和无结构性访谈(或称开放式访谈)。在结构性访谈中,访问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提纲进行提问,按相同的方式和顺序向受访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受访者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口头问卷,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无结构性访谈具有弹性,且很少限制答案,有时候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半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在上述两者类型之间,访问者先向受访者问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然后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就某些问题做深入探究,弥补结构性访谈之不足。

4.访谈的技巧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

(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评价2.9:访谈的设计

做好访谈的设计工作是顺利进行访谈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访谈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编制访谈问题。

1.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访谈,其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它直接依赖于评价的目的,为某一具体的评价活动搜集资料。因为评价指标是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确定访谈目的之后,可以从评价指标体系所列的各项目中,选取需要和适合运用访谈法获得评价信息的部分,确定访谈的具体内容。

2.确定访谈的对象

访谈问题的形式有多种。从问题答案的限定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封闭型问题在设计时已预先确定好了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访人的回答只能在其中选取。例如,“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你全部听懂,部分听得懂,还是完全没有听懂?”这类问题由于答案固定,容易组织,便于记录和统计,减少了主评的判断和加工环节,结果比较客观,但也带来一定的局限,较明显的是容易限制被访人的思路,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细致。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完全由被访人自己组织,自由应答,实现不加限制。例如,“请你谈谈你在这节课中的听课感受。”被访人既可以谈是否听得懂、听懂多少,哪些能听懂、哪些听不懂,还可以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法、语言、板书等各方面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评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不足在于不易记录和统计,给分析综合造成了麻烦。

编制访谈问题应力求语言表述简明准确,而且与被访人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专门用语,注意其通俗性,以便取得被访人的配合使其准确地把握问题。问题的提出不能带有倾向色彩,例如,“都说张老师的课讲得最明白,你不会不同意吧?”另外,访谈的问题一般应该按照简单——较复杂——难以回答的顺序编排。访谈开始不宜突然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较为敏感的问题,而应提出一些简单的、便于联络感情、激发兴趣的问题。

教学评价2.10:观察法

1.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即在自然的教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

观察一般要在事前确定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并必须明确对将观察的某现象需设置哪些变化的情况或场景,使被观察者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进行活动,以获得合乎实际目的的材料。

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的观察

为了研究分析网络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设计分组观察场面和可量化观察表格。

1.设计分组观察场面

2.设计可量化观察表格

2.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适宜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具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3.观察法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观察的主要步骤

(6)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2.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

观察记录总的要求是记录实验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及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变化。但应研究主题的不同,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语言行为。即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对事物的语言反应及其表达词语。

特别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语言的音调、音量、持续时间、节奏及特殊发音与词汇。

关系分布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关系。

(2)确定观察范围

进行观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观察对象之外,还要在时间、空间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下图中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

(3)准备观察仪器 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要有录音机、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像和声音处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或失真。

(4)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然后整理观察结果,包括数字统计与文字加工,使材料系统化、精确化、本质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出准备。

观察记录表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项目:观察内容(行为表现);时间取样;场面取样;对象编号;行为、现象表现的等级。

记录量表在观察前要认真检验其可能出现的误差。有了这样较为周密的量表,在观察时,既可以作出合适的详尽记录,又简单易行,有的只要填写数目或符号就行,这样,让观察者有边观察边思考的余地。

观察记录表格设计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实验的假说,对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层次不同的纲目,制成表格。

教学评价2.12:作业与测验法

1.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作业的评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作业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口头作业,如阅读、复述、背诵等;第二类是书面作业,如作文、演算练习、绘制图表等;第三类是实践作业,如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

2.测验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例如,当评价某种学习资源在某种教学条件下的适用性时,利用测验可以取得学生学习后的量化资料,而从这些量化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类型:测验法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测验分为不同的类型。认识测验的类型,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测验。按照测验的性质,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按测验时机,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按试题类型,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特点:测验的优点是能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试卷测验众多的对象,收集大量可供比较研究的宝贵资料,它不仅简单易行、运用广泛,而且结果也较可靠。但是,测验亦有局限性,难于测定学生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的水平。

教学评价2.13:反思笔记

反思即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在反思过程中,一般需要对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判断,对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指出计划与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自我监控和调整,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反思的内容包括:

(2)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有效性以及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方法。

应用:反思常被作为一个基本环节用于教学的行动研究之中。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正义性及其有效性。

工具:反思的工具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工作日志和教学博客。

STEM标准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评价2.1: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2.关联性原则

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4.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

5.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6.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2.2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教学评价2.3:量规的设计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2、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教学评价2.4: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其适用范围而言,档案袋评价多用于表现性评估。此外,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要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

考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累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练习,档案袋法被用来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列。

1.每位学生拥有一张基本情况记录表,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始状态等。

2.阅读课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张课堂阅读记录表,记录了他们上课阅读的情况,并包括了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3.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表,这个表的功能是记录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表的设计结构同课堂阅读记录表。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2)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3.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1)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和最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其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所装入的作品。

(2)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包括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观察或测试的结果、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等一切描述学生成长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反映学生成长的信息来源。

(3)水平评估: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4.档案袋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档案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2)按内容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过程型——若目的是为了描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努力,则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成果型——若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评价型——若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设计档案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首先要明确学习文件夹是教师用,还是学生用,因为用者不同其评价法也不同。学习文件夹评价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是同一个体。如果是教师用学习文件夹,当然评价的对象是课题与计划的情况(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即用于课程评价;如果是学生用学习文件夹,那就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个人评价。

2.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课程标准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一个清楚且具体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3.设计档案袋的内容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档案袋内容,包括收集什么、怎样收集和如何评价的问题。首先,确定要收集的作品与数量。学习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级的问卷调查结果,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制作的活动日程、注意事项活页,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完成的作品等;对这些物品要记载年月日、感想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等。

第三,设定评价基准。要让学生知道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成绩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分规则的构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整个成长记录袋的总体评价标准也应当在成长记录袋中予以说明。

第四,在设计档案袋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

(1)语文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的评价形式。

(2)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时,可以建立成果型档案袋,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进步,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影响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可以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获得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3)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4)科学多采用杰出表现记录,如教师和学生会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5)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各项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等。

教学评价2.6:问卷调查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问卷可以当场发给被调查者,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网络实现对远距离的多方面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既能获得大量信息,又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相比,问卷法样本大小不受限制,完全可以根据抽样的科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样本的容量,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3.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 一是设计比较麻烦。

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三是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是认真确定被试,被试要十分熟悉有关情况,要具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题目不要太多,要富有意义,表述要简单、明确、通俗;三是多要求的答案必须是具体的,最好使用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四是最好使用无记名答卷,以消除被试的疑虑。

5.调查问卷的组成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内容。

具体地,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几个部分。标题是对整个问卷的概括性表述,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反映问卷的目的和内容。指导语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对调查者承诺保密以及提出回答问题的基本要求等。问卷的正文是问卷的中心部分,除调查对象必要的自然情况外,其余问题都是调查者要了解的重要问题。也有的问卷在最后还增加一项就问卷本身征询受调查者意见的内容。

问卷中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客观性试题。封闭式问题主要有是否式问题、单选式问题、多选式问题、排序式问题、划记式问题、表格题等几种形式。开放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主观性试题,没有提供被选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问题。问卷中开放式问题不能多,1~2个为宜,主要是用封闭式问题。

问卷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在确定变量之后,选择一定数目的相关变数描述该变量。这是问卷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先前经验或别人已有的研究资料,先做出试验性问卷,进行试测并修改和补充。

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在明确了变量与变数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通常是把变量以问题的形式表述,而有关的变数则作为限制性答案以列举的形式来表述。问题与答案的表述方式可用选择式、评等量表式或排序等方式。

一般来说,表述问题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4)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抽象问题;(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5)问题的类型有开放式、封闭式和图画式,回答的方式有自由记述式、填答式、二元选择式(是否式)、多重选择式、评等式、排序式、分配式。

5.试测与修订

在完成了问题语句的设计和排列以后,不宜立即分发,而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次试测,通过试测检查问题是否能被调查者理解,所列举的限制性方案是否完善。通过试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经修订后再分发出去。

教学评价2.8:访谈法

1.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访谈法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既有实施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2.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做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访谈法的分类

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结构性访谈(或称标准化访谈、封闭式访谈)、半结构性访谈和无结构性访谈(或称开放式访谈)。在结构性访谈中,访问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提纲进行提问,按相同的方式和顺序向受访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受访者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口头问卷,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无结构性访谈具有弹性,且很少限制答案,有时候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半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在上述两者类型之间,访问者先向受访者问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然后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就某些问题做深入探究,弥补结构性访谈之不足。

4.访谈的技巧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

(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评价2.9:访谈的设计

做好访谈的设计工作是顺利进行访谈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访谈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编制访谈问题。

1.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访谈,其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它直接依赖于评价的目的,为某一具体的评价活动搜集资料。因为评价指标是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确定访谈目的之后,可以从评价指标体系所列的各项目中,选取需要和适合运用访谈法获得评价信息的部分,确定访谈的具体内容。

2.确定访谈的对象

访谈问题的形式有多种。从问题答案的限定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封闭型问题在设计时已预先确定好了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访人的回答只能在其中选取。例如,“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你全部听懂,部分听得懂,还是完全没有听懂?”这类问题由于答案固定,容易组织,便于记录和统计,减少了主评的判断和加工环节,结果比较客观,但也带来一定的局限,较明显的是容易限制被访人的思路,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细致。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完全由被访人自己组织,自由应答,实现不加限制。例如,“请你谈谈你在这节课中的听课感受。”被访人既可以谈是否听得懂、听懂多少,哪些能听懂、哪些听不懂,还可以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法、语言、板书等各方面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评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不足在于不易记录和统计,给分析综合造成了麻烦。

编制访谈问题应力求语言表述简明准确,而且与被访人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专门用语,注意其通俗性,以便取得被访人的配合使其准确地把握问题。问题的提出不能带有倾向色彩,例如,“都说张老师的课讲得最明白,你不会不同意吧?”另外,访谈的问题一般应该按照简单——较复杂——难以回答的顺序编排。访谈开始不宜突然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较为敏感的问题,而应提出一些简单的、便于联络感情、激发兴趣的问题。

教学评价2.10:观察法

1.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即在自然的教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

观察一般要在事前确定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并必须明确对将观察的某现象需设置哪些变化的情况或场景,使被观察者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进行活动,以获得合乎实际目的的材料。

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的观察

为了研究分析网络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设计分组观察场面和可量化观察表格。

1.设计分组观察场面

2.设计可量化观察表格

2.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适宜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具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3.观察法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1.观察的主要步骤

(6)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2.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

观察记录总的要求是记录实验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及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变化。但应研究主题的不同,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语言行为。即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对事物的语言反应及其表达词语。

特别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语言的音调、音量、持续时间、节奏及特殊发音与词汇。

关系分布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关系。

(2)确定观察范围

进行观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观察对象之外,还要在时间、空间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下图中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

(3)准备观察仪器 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要有录音机、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像和声音处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或失真。

(4)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然后整理观察结果,包括数字统计与文字加工,使材料系统化、精确化、本质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出准备。

观察记录表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项目:观察内容(行为表现);时间取样;场面取样;对象编号;行为、现象表现的等级。

记录量表在观察前要认真检验其可能出现的误差。有了这样较为周密的量表,在观察时,既可以作出合适的详尽记录,又简单易行,有的只要填写数目或符号就行,这样,让观察者有边观察边思考的余地。

观察记录表格设计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实验的假说,对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层次不同的纲目,制成表格。

教学评价2.12:作业与测验法

1.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作业的评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作业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口头作业,如阅读、复述、背诵等;第二类是书面作业,如作文、演算练习、绘制图表等;第三类是实践作业,如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

2.测验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例如,当评价某种学习资源在某种教学条件下的适用性时,利用测验可以取得学生学习后的量化资料,而从这些量化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类型:测验法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测验分为不同的类型。认识测验的类型,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测验。按照测验的性质,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按测验时机,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按试题类型,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特点:测验的优点是能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试卷测验众多的对象,收集大量可供比较研究的宝贵资料,它不仅简单易行、运用广泛,而且结果也较可靠。但是,测验亦有局限性,难于测定学生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的水平。

教学评价2.13:反思笔记

反思即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在反思过程中,一般需要对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判断,对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指出计划与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自我监控和调整,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反思的内容包括:

(2)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有效性以及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方法。

应用:反思常被作为一个基本环节用于教学的行动研究之中。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正义性及其有效性。

工具:反思的工具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工作日志和教学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