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

时间:2023-06-28 16:42:55 作者:曹czj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一

为了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特制定以下计划。

1、加强组织领导,保证院内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院感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抓好日常工作,定期不定期对各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全院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统。保证工作层层落实,使我院院内感染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定期召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总结工作,分析院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2、加强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教育。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教育,建立传染病防治培训制度,新上岗人员院感,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一年不少于5学时,其它人员每年培训不少于6学时,每季度进行院感知识考核,考核合格率达到80以上,使人员掌握院感,传染病的诊断标准,防治措施,管理制度,进一步提高院感,传染病防治意识。积极参加上级举办的培训及学术交流,不断提高我院院感,传染病防治水平。

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加强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1)完善各部门消毒隔离制度,经常监督检查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情况。

(2)继续加强重点科室,部门《手术室,消毒供应室,换药室,治疗室》等的医院感染管理。重视消毒灭菌质量管理以及无菌操作技术,最大限度控制与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每月对重点部门进行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对灭菌器进行生物学监测,发现不合格者,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改进;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每季度一次,发现不合格者,立即更换;同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对我院的例行监测,对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整改。

4、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医院感染报告管理。

(1)做好传染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卡的收集,审核,上报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2)每天随时签收报告卡,并保证内容完整;每月末,查阅本院本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例,放射科及检验科检查结果等。

(3)接到疫情报告卡和死亡病例报告后按规定时限报告西安市莲湖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网络报告。

(4)检查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5、做好医疗废物管理。定期检查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执行情况,杜绝泄漏事件,每周查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消毒登记本,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6、将手卫生与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7、加强临床抗生素使用情况检测。

8、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和器具的管理。严格履行对消毒器械,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质量检查与审核,并对其储存,使用后的处理进行监督,确保医疗安全。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二

一、医院感染监测: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检查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 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 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 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季度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 测。

4、根据《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和《消毒供 应中心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手术室器械的清洗、消 毒和保养工作进行监督检测。

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 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

三、督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 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

1、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条例,建立和健全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 制度,组织制定各项疾病预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做好医院传染病疫情管理和报告工作,负责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工作,定期检查、指导和督促 各科室做好医院疫情管理和报告以及死亡病例报告工作。

3、每天随时签收传染病疫报告卡,并在签收的同时审卡填报内 容,保证内容完整。

4、每月末,查阅全院本月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出院病历、放射科检查结果及检验科阳性结果登记本,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5、做好全院疫情报告和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接到疫情报告卡和 死亡病例报告后后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 行网络报告。

6、每月与医务处核定死亡病例登记,发现漏报及时补报。

7、认真做好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的疫情管理和报告的检查 工作,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搞好疫情调查工作。

五、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定期督查医疗废物分 类、收集、运送等制度,杜绝泄漏事件。每月查阅医疗废物交接登记本、暂存地消毒登记本,发现漏项及时填补。

六、将手卫生与职业暴露防护问题纳入我科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 的重点,加强手卫生及职业暴露防护。

1、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

4、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 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三

xx年我们经过了二甲评审,院感科以二甲评审为契机,制定完善制度流程,规范执行操作规程,医院制定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手册》,并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1、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全院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2、对采购的消毒液及消毒物品质量严格把关。

3、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根据性能定期更换,并随时进行浓度监测。

4、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半年进行强度测试,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

5、对供应室、手术室重点进行监管,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查,使清洗、消毒、灭菌各个环节都符合要求,高压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对手术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每月进行监测,不符合要求进行整改。

6、加强对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严格限制手术室进出人员,不符合要求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7、每季度对环境卫生,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生物监测,并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反馈各科室。

8、开展手术切口感染、留置尿管相关感染等目标性监测。

1、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补考。

2、科室每月根据本科室情况组织学习一次院感知识,并有记录。

3、院感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区内外组织的院感培训班学习,以了解更多动态的院感知识,不断提高本院的院感管理能力。

4、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尤其是中医类人员普遍无菌观念差,我们要对中医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特别要把针灸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做为重点进行管理。

1、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按类分放、贮存、运输,记录要求真实、客观、及时、准确。

2、加强阳性标本的管理,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存放、消毒、消毁,记录祥细、真实。

3、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制度,尽量避免职业暴露。

每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并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全院公示或与绩效工资挂钩,提高手术患者术前30分钟—2小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在手术室规范外科手消毒方法和流程,科室每月对手卫生进行培训、监督、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四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是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二、医院感染监测: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开展目标性监测:1)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2)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5、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督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加强落实执行《手卫生规范》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等。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七、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交接回收工作,及时清理不得泄露。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五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搞好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17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及业务学习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传染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今年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讲座,理论知识考试,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到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对有漏报、迟报者、填写传染病报告不完善的,经检查发现一次给予相应处理。

2、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日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每月底及时将传染病月报表报送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病、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认真落实afp病例的监测,加强对消灭脊灰工作的督促检查,做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继续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护工作。今年主要医护人员知识培训,应急处置培训,医疗救治培训,病例监测培训等工作。

4、进一步加强发热、肠道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

5、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加强领导,强化部门职责,争取各部门参与,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尽量年内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医务人员累计参训率达50%以上,年底城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0%、70%。

6、抓好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控制传染源,降低疫情”为目标,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对结核病人进行归口管理。

三、加强死亡病例报告和死亡证明书的管理,

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加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出现居民死亡后,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内容,填写完后由办公室盖章,证明书第二、三、四联交由死者家属,第一联送至预防保健科,防保科将第一联进行网上直报后保存在预防保健科。凡是我院收治的病员死亡后,才能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外死者经我院医生到现场确认之后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如因医师私自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概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工作

1、今年将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换宣传内容,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办传染病专栏。

2、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管理。

3.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

五、其他: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1、肿瘤防治充分发挥社区网络作用,户籍管理,及时完成已发现肿瘤病人的随访工作。

2、心脑血管防治需巩固门诊医生35岁血压首诊测血压负责制。

3、要求管辖社区在辖区居民中糖尿病患者,每年每三月进行随访一次。

4、健康教育工作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合其他条线主题宣传加强院内及院外健康教育,开展常态禁烟控烟活动,巩固无烟医院成果。

5、预计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讲座8次以上、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以上、基层培训4次以上、要求各科室多次进行健康宣教。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六

一、加强制度的落实

201x年我们经过了二甲评审,院感科以二甲评审为契机,制定完善制度流程,规范执行操作规程,医院制定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手册》,并采取有效措施贯彻落实,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二、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和监管,尤其是重点科室和一些容易忽视的科室。

1、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科室院感管理工作进行考核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全院感染发生率进行监测,严格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2、对采购的消毒液及消毒物品质量严格把关。

3、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根据性能定期更换,并随时进行浓度监测。

4、对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半年进行强度测试,不符合要求及时更换。

5、对供应室、手术室重点进行监管,每月不定期进行抽查,使清洗、消毒、灭菌各个环节都符合要求,高压灭菌每锅进行物理监测,每包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对手术室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等每月进行监测,不符合要求进行整改。

6、加强对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严格限制手术室进出人员,不符合要求人员不得进入手术室。

7、每季度对环境卫生,医务人员手等进行生物监测,并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反馈各科室。

8、开展手术切口感染、留置尿管相关感染等目标性监测。

三、加强院感知识培训,增强医务人员控制院感意识

1、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全院感染管理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并进行考试,对不合格者进行补考。

2、科室每月根据本科室情况组织学习一次院感知识,并有记录。

3、院感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区内外组织的院感培训班学习,以了解更多动态的院感知识,不断提高本院的院感管理能力。

4、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院感意识,尤其是中医类人员普遍无菌观念差,我们要对中医人员进行重点培训,特别要把针灸室的消毒隔离工作做为重点进行管理。

四、加强医疗废物管理,提高医务人员职业防护。

1、规范处置医疗废弃物,按类分放、贮存、运输,记录要求真实、客观、及时、准确。

2、加强阳性标本的管理,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存放、消毒、消毁,记录祥细、真实。

3、医务工作者严格执行标准防护制度,尽量避免职业暴露。

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

每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调查,并进行分析,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全院公示或与绩效工资挂钩,提高手术患者术前30分钟—2小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

六、加强手卫生管理,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根据《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加强各级医务人员手卫生培训及宣传,完善手卫生设施,在手术室规范外科手消毒方法和流程,科室每月对手卫生进行培训、监督、考核。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七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体系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前提,是进一步完善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问题,遇到问题随时召开专题会议,充分发挥委员会的领导和决策能力。

二、医院感染监测: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全院住院病人感染发病率,每月下临床监测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督促临床医生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或流行。

2、每半年采取回顾性监测方法,对出院病人进行漏报率调查。减少医院感染漏报,逐渐使医院感染病历报卡制度规范化。

3、开展目标性监测:1)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2)留置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发病率。

4、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环境卫生学监测

5、根据《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月对重点部门的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消毒剂、灭菌剂、消毒灭菌物品等进行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三、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

根据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实施细则及抗菌药物合理管理办法”,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每季度调查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督促检验科定期公布全院前五位感染细菌谱及其耐药菌,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四、加强落实执行《手卫生规范》制订并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手卫生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掌握手卫生知识,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五、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进行全院医务人员分层次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等。

六、传染病管理:

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及流行。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的监控与防治力度。杜绝疫情漏报而导致疫情扩散的发生。

七、病区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废物监督管理:

定期督查医疗垃圾分类情况,监督管理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交接回收工作,及时清理不得泄露。

2023年院内感染工作计划通用篇八

为了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搞好医院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2017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及业务学习

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扎实实把传染病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拟定今年组织全院职工开展传染病知识培训讲座,理论知识考试,并对新进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二、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管理工作

1、进一步完善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做到谁接诊、谁报告、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或发现法定传染病人、疑似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时,应立即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按规定时限和程序报告,对有漏报、迟报者、填写传染病报告不完善的,经检查发现一次给予相应处理。

2、进一步完善实施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审核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直报系统,每日对本单位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健全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每月底及时将传染病月报表报送县疾病控制中心并协助疾控中心开展传染病疫情调查。

3、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常见传染病、重点疫情预警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认真落实afp病例的监测,加强对消灭脊灰工作的督促检查,做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继续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护工作。今年主要医护人员知识培训,应急处置培训,医疗救治培训,病例监测培训等工作。

4、进一步加强发热、肠道门诊管理,按要求认真填写各种登记本。

5、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工作。加强领导,强化部门职责,争取各部门参与,采取多渠道方式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尽量年内组织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医务人员累计参训率达50%以上,年底城市、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达90%、70%。

6、抓好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控制传染源,降低疫情”为目标,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普及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对结核病人进行归口管理。

三、加强死亡病例报告和死亡证明书的.管理,

按照《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死亡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要求,进一步做好死亡病例监测工作及网络直报工作。加强《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的管理,出现居民死亡后,由经治医师详细填写死亡证明书内容,填写完后由办公室盖章,证明书第二、三、四联交由死者家属,第一联送至预防保健科,防保科将第一联进行网上直报后保存在预防保健科。凡是我院收治的病员死亡后,才能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院外死者经我院医生到现场确认之后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如因医师私自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概由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

四、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计划免疫工作

1、今年将在门诊、住院部设立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专栏,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实际需要,及时更换宣传内容,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办传染病专栏。

2、加强对医院工作人员的健康管理,职业暴露登记报告制度和职工健康档案管理。

3.配合疾控中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保障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卡介苗、乙肝疫苗接种率达100%。

五、其他:慢性病及心脑血管病的防治

1、肿瘤防治充分发挥社区网络作用,户籍管理,及时完成已发现肿瘤病人的随访工作。

2、心脑血管防治需巩固门诊医生35岁血压首诊测血压负责制。

3、要求管辖社区在辖区居民中糖尿病患者,每年每三月进行随访一次。

4、健康教育工作结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配合其他条线主题宣传加强院内及院外健康教育,开展常态禁烟控烟活动,巩固无烟医院成果。

5、预计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讲座8次以上、公众健康咨询活动6次以上、基层培训4次以上、要求各科室多次进行健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