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级音乐课教案(通用23篇)

时间:2023-12-04 12:07:57 作者:琉璃

小学教案的编写还需充分考虑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精选的小学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钟声叮叮当》。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lalalalalalalalalala。

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dorimifasollasido。

下课。

第二课时:《美丽的`黄昏》。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234│5—│5432│1—‖。

小猫爱吃鱼,鱼。

3、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

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

2、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5、重点:在熟练的基础上,用二部轮唱来演唱歌曲。

1、用“12356”六个音按指定节奏编自己的歌。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下课。

小学音乐教案

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背景音乐伴奏乐)

可是就有这样一位小姑娘,有一竹篮草莓,她却没有吃,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

1、播放flash动画。

大家知道答案了吗?(小姑娘把自己摘到的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

2、复听:看歌谱

同学们可以用手拍腿、拍肩膀,用脚轻轻跺跺地面、~~~~来为歌曲打节奏。

3、三听,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要忍不住唱出来了,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先来模唱一遍(想用什么词来模唱就用什么词);好,我们唱得再整齐一些,用“la”来一起唱一遍。

5、她读得真棒,我的嗓子都痒痒了,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我来唱一唱?要求同学们听的时候,概括一下这2段歌词分别说了些什么?学生概括:草莓的样子美、小姑娘的心灵美。(教师范唱),掌声鼓励一下吧!

6、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想一展歌喉,来,我们跟琴把歌词唱一遍。唱完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跟琴唱,找难点)

1、哟喂:八分休止符可以用手轻轻的拍一下桌子。

2、前倚音:让声音舒展开,加、不加的效果,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好听。

3、结束句高音:大家可以试着微笑着来演唱。

难点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了,可是,你有没有觉得好象缺点什么?

1、前12小节要唱得轻快、欢跃。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上山摘草莓,一串串的红草莓像玛瑙一样十分诱人,她的心情肯定非常高兴,我们就用这种情绪来唱一下前12小节。

2、哟喂,这时候就好象是小姑娘在摘草莓,看见这个草莓,又红又大,看看那个草莓,又新鲜又水灵,满眼的草莓个个赛玛瑙,那个喜呀那个乐呀,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唱一下。

3、第二段说的是小姑娘把自己摘的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大家说,当你帮助别人做了一件好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那么在演唱时,我们就要把这种由外到内的高兴劲用歌声表达出来。试一试。

4、最后一句结束句,出现了换气符号,速度渐慢,为后面的高音打下基础。充分赞扬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声音要舒展,微笑着,放开声音来唱。试一试。

歌曲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也该活动活动了。我们把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1名同学,来把这首歌曲表演一下,扮演小姑娘,(每名学生都戴有头饰)你们都有漂亮的头饰,那我扮演谁啊?(军属老奶奶)开始准备吧。(分发道具)

歌曲当中的小姑娘把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那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送给谁呢?(走到学生中间询问)谁能自己创编歌词唱一唱?(1~~2名学生演唱)他们唱得真棒!

相信大家都是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学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度过了一堂愉快的音乐课,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当中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再见!

小学音乐教案

1、知识目标: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2、能力目标:用流畅的气息,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以及用不同的音乐手段表现音乐。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1、在听、赏和演唱活动中,来进一步体验感受音乐情感及表现音乐的方法和手段。

2、准确掌握波音和八分休止符的用法。

《小瓜棚》歌片、歌曲磁带,网上资料。

一、导入

1、教师弹奏上课标志乐:

2、师生谈话:大家好!伴着轻松的音乐,我们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我们随着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一起到“小瓜棚”里走一走,看看那里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并且感受一下这首歌曲的情绪和速度。

3、观看课件。

4、师:大家还记得这是哪首歌吗?

生:《小瓜棚》

5、出示课题

师:上节课已经反复聆听了这首歌,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歌曲。

二、歌曲教学

1、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大家注意听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生:(略)

生:(略)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字叫衬字,在这首歌中用地方性的语言作衬字,更好地表现了歌曲情绪。

3、师:我们已经熟悉了歌曲的音调大家再来听一遍歌曲,并且在心里默唱歌词。

4、请同学们随老师的琴声来小声地演唱一遍歌曲。

5、老师范唱歌曲。(学生评价)

6、学生分组演唱。(师生互评)

7、师:大家齐唱歌曲,并且感受一下歌曲的风格?

8、师:好!我们再来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这次我们要唱出北方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9、师:出示歌曲前两行曲谱,学生随琴演唱。

三、创作表现

1、师:上节课我给大家留了一个课后作业,希望会演奏乐器的同学能够练习演奏《小瓜棚》这首曲谱。今天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

(老师说明每人分工)

师:我们来试着配合一次好吗?

3、师:最后让我们大家再来演唱一遍歌曲由我们的小乐队现场为大家伴奏,好吗?

(师生共同演奏,演唱)

4、小结:通过今天学习《小瓜棚》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热爱民族音乐更加热爱生活,每天都能用微笑去面对生活和学习。

教学反思:

从音乐听觉感受入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并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生生评价、师生评价中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音乐教案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福》。

1、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能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表演。

(一)用碰铃和响板为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伴奏。

1、在教师指导下将歌曲集体演唱一遍,使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和情绪。

2、教师给出节奏卡片:

学生分组按节奏拍手练习。

3、每两人一组发给碰铃和响板,按卡片上的节奏练习。

4、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分组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师的指导下听歌曲的录音。

2、学生四人为一组学习彝族集体舞的走步与拍手。

3、教师引导每组学生随歌曲跳简单的彝族集体舞。

4、教师请出跳得较好的学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励其他学生。

5、要求学生回家后将所学的.彝族集体舞的基本动作大方地跳给爸爸和妈妈看,并能在家里寻找一件能敲击出清脆声音的物件,制作打击乐器。

1、能否正确地使用打击乐器并按规定节奏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动、大方地参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小学音乐教案

通过欣赏《布娃娃》启发孩子们珍惜自己的幸福并且关爱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感受乐曲令人伤感的旋律和歌词,了解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

一、音乐游戏:七色迷宫。

1、有多少条路可以走出迷宫?

游戏规则:找到一条路时,必须把这条路线经过的音唱准确,小组形式找路线,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路线最多,唱的最准确。

2、谁能听出老师弹奏的路线?

游戏规则:教师弹奏钢琴,学生听辨模唱,并且在迷宫中找到老师弹奏的路线。

二、导入。

1、复习歌曲《可爱的家》。

2、我们都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有爸爸妈妈的关爱,但是还有一些没家的孩子……。

三、欣赏歌曲《布娃娃》。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受?

3、复听歌曲,轻声跟唱,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和歌词。

4、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5、再次欣赏并演唱歌曲《布娃娃》。

小学音乐教案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创造几种声音。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谜面:左一片,右一片,住在山两边,说话听得见,相互难见面。谜底:耳朵)。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并模仿这些声音。

4、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雨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我们能不能创造一些声音呢?按教材提示创造出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1、能积极参与声音的探索,听辨出两种以上的声音。

2、会唱《大雨和小雨》。

3、能创造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

第二课时。

1、音乐活动“在音乐厅里”。

2、歌曲《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会唱《布娃娃弹琴》《大鼓和小鼓》。

(一)在音乐厅里。

2、请你在教材图中找一找,你认识哪些乐器呢?学生说出一种乐器,教师就可以出示这种乐器的图片并播放声音,如有学生会演奏,可在课上为同学们演奏,最后教师再介绍其它的乐器。

3、有打击乐器的可让学生敲击一下,感受这些乐器的音色。

4、还知道其他的乐器吗?

(二)学唱《布娃娃弹琴》。

1、你们知道木琴是什么形状,它发出的是怎样的声音吗?教师可出示木琴的图片并播放一首木琴曲(如《草原小骑兵》片断)。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歌《布娃娃弹琴》。

2、教师范唱或放录音。

3、跟着老师学唱《布娃娃弹琴》。

4、边唱歌曲边做律动。

(三)学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像,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等)?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边走步边唱《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

(以上两首歌曲也可以选择一首学唱)。

1、能认识一种以上的乐器并说出它的名称。

2、会敲击一种打击乐器。

3、会唱《布娃娃弹琴》和《大鼓和小鼓》中的一首。

第三课时。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1、教师先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以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课下寻找能表现制《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1、能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能够创造出表现风、雷、闪电的声音。

第四课时。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二)。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1、能积极地参与创编活动。

2、能与组内同学团结合作。

3、能在表演中创造出一种声音并担任表演。

小学音乐教案

聆听《小河淌水》,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

(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三、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由于单调高,注意保护嗓子,通过哼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

(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6、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1)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2)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

(3)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情绪。

(4)用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歌曲,渲染歌曲气氛。

四、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

小学音乐教案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度比较弱,《大象和小蚊子》的角色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且用动作表现出来。

:因为小班的孩子爱行动、爱模仿,所以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利用乐器为故事配音的环节。

:通过游戏问答、欣赏音乐、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形象表征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一课时。

1.让幼儿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2.感受串铃、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重点: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1.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2.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若干

一、导入部分:教师创设情境。

例如: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大象,很不喜欢总是围着它转的蚊子,所以每次蚊子飞过来的时候,大象都会把它赶走。。。。。。

二、音乐欣赏:圣--桑《长耳人》

(1)完整欣赏:利用图片大象和蚊子,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感知音乐。(2)引导幼儿说一说:感知音乐中重音:大象,高音:蚊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

三、感知节奏:大象和蚊子故事:引导幼儿利用表演的形式对故事中的声音进行初步感知。

(1)第一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大象的走路的声音进行模仿。(咚--咚--咚)

(2)第二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利用动作对大象打瞌睡、蚊子飞进行动作模仿(嗡--嗡—嗡)

(3)第三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刮--刮--刮)进行模仿。

(4)最后一段:教师边讲故事便引导幼儿利用动作进行模仿(咚--咚--咚)。

(5)听音乐,将以上动作的模仿加入音乐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乐器游戏: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并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打法。

(2)找一找:教师与幼儿一同探讨哪个乐器可以表现故事中的声音。例如:大象的声音用鼓、蚊子的声音用串铃、刮得声音用蛙鸣桶等。

(3)尝试为故事进行配乐:教师讲故事幼儿尝试用乐器对故事内容的声音进行乐器模仿。

(4)为幼儿分组,教师指挥进行故事配乐。羊口镇宅科幼儿园:黄成爱

小学音乐教案

1、 能学会歌曲《接妈妈》,感受母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2、 能为歌曲《接妈妈》即兴自编动作表演,从中体会自我创作、自我表现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学会唱《接妈妈》

教学难点:能根据歌曲,即兴自编动作,从中体会自我表现、自我创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出示动画)天正下着雨,各种植物在雨的滋润下,快速成长。一对母子在雨中漫步,后来孩子帮妈妈撑伞的动画。

师:你们爱妈妈吗?你为妈妈做过什么事?

学生汇报。

师:你们有接过妈妈吗?下面我们一起来接一下妈妈,好吗?

师:我们先来听一听,我们要怎样接妈妈。

(播放歌曲:《接妈妈》,先熟悉旋律。)

师:你能跟着音乐,和动画中的小朋友小声得唱一唱,看谁最快学会唱。

(连续播放三次歌曲,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跟着学唱,能很快就唱会的。)

师:你们都学会唱了吗?我们一起来唱一次,好吗?

全体齐唱,接妈妈。

1、让学生在小组里先自己来编一下动作,后小组里推选出一个表演得最好,来进行比赛。

2、参赛者出来表演,完后让学生来评价,看看谁表演得最好。

小学音乐教案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音乐创造因其强烈而清晰的个性特征而充满魅力。在音乐课中,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能够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1、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教育学生爱护人类的朋友--动物,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2、能用清晰的咬字、吐字演唱本课歌曲。并有感情地进行表演。

3、能用打击乐及自制乐器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1、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并将它表现出来。

2、用自制打击乐尝试编创有情景的打击乐合奏。

老虎头饰、小描头饰、狮子卡片、塑料尺子、空易拉罐、白卡纸、多媒体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演唱《两只老虎》

2、聆听《狮王进行曲》

教学过程:

老师与学生一起随音乐《动物说话》自由律动,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平等、轻松、自由的气氛下进入音乐课堂。

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表演了一首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孩子们你们还会唱哪些与动物有关的歌曲呢?(自由表演唱,培养孩子们自信演唱的能力)

变魔术导入新课:(请两个孩子配合老师,在教室外将老师事先准备的老虎头饰戴上)

“孩子们,老师看出来大家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为你们变出两只可爱的动物兄弟,好不好?请你闭上眼睛,一、二、三,变!(随《两只老虎》音乐两只小老虎走入教室模仿其行走特点在孩子们当中走一圈)

1、老师引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两只老虎》第一声部

2、分声部按节奏朗读歌词

3、两声部配合按节奏朗读歌词

4、用“lu”模唱歌曲旋律,注意两声部的配合

5、随伴奏轻声唱歌词,老师分别帮助两声部稳定节奏、音准

6、歌曲处理:有趣地

7、随伴奏模仿老虎的动作特点,边唱边表演

“两只奇怪的小老虎引来了许多看热闹的小动物,(放音效:狮子吼声)呀!这是什么声音?原来大狮子也来了。(出示狮子卡片)”

完整初听乐曲《狮王进行曲》,老师在狮吼时,适当加以引导,让孩子体会乐曲所描绘的森林之王的音调是怎样的。

复听乐曲,让孩子认真聆听,狮子吼叫的次数。

再听乐曲时,将事先准备的狮子卡片发放给孩子,让孩子边听音乐边贴卡片,并用自己喜欢的色彩线条将他们连接起来。

小学音乐教案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随音乐做舂米动作。

3.感受《快乐的罗梭》的情绪。

4.从曲调、服装上分辨《乃哟乃》和《勇敢的鄂伦春》。

5.找出《保护小羊》中前后两个乐句的不同音,并涂上不同颜色。

6.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7.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重点:

1.学唱歌曲《乃哟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乐曲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难点:

1.用茶杯、碟子、碗准确地演奏歌曲。

2.听辨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3.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数数、念儿歌、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的四组同学能够合作好。

4.创编《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1.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茶杯、盘子、碗、卡片、三角铁、响板、碰钟、沙锤、图片。

六课时。

学唱歌曲《乃哟乃》。

教师可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居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1.教师范唱或放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颜色的小节。

2.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处拍手。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他动作。

3.学生跟着教师分乐句模唱歌词数遍。

4.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学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6.学生跟着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1.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如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中盛上多少不等的水。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请查找有关高山族的资料。

1.能用活泼、轻快的声音、中速演唱歌曲。

2.能跟老师模唱歌谱。

1.复习《乃哟乃》。

2.欣赏《杵歌》。

一、复习《乃哟乃》。

1.齐唱歌曲。

2.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哟乃》。

三、请同学用其他“乐器”演奏《乃哟乃》。

四、欣赏《杵歌》。

1.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高山族的知识。

2.欣赏《杵歌》。

3.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五、教学评价。

1.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2.能随音乐做舂米的动作。

欣赏《快乐的罗梭》。

一、模唱练习。

1=f2/4。

553│553│3551│332│1332│126│6216│116‖。

1.跟着老师分乐句用“la”模唱。

2.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欣赏《快乐的罗梭》。

1.问:这首乐曲的形式是什么样的(欣赏第一遍)?

2.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欣赏第二遍)?

3.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欣赏第三遍)。

4.欣赏第四遍。请你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5.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介绍弹拨乐知识。

三、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评价。

1.感受乐曲的不同情绪。并用不同颜色表示。

2.是否能随音乐的节拍律动。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知识,老师小结补充。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请同桌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由一位学生代表独唱。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哟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六、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

1.能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能从曲调、服装上区分两首歌曲的不同。

学唱歌曲《保护小羊》。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老师补充总结。

二、范唱(教师范唱最好)。

要求:学生能安静地聆听,并能对老师的演唱进行评价。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着老师学唱歌曲。

3.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纠正学生的吐字,如:“三”“山”等。

6.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复习歌曲。

1.《乃哟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六、总结。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吗?请你说一说。

提问2: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给大家唱一唱。

七、教学评价。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有节奏的朗读。

三、数数练习。

1.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拍,一人读儿歌,四个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例如:替换儿歌、替换乐器……)。

五、教学评价:

1.能邀请同学一起合作表演《我家门前有条河》。

2.能够按照《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模式创遍一首新儿歌的活动。

小学音乐教案

2、学习节奏性: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随音乐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运用生活中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学习十六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多媒体,录音机。

这是一首通俗简练、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歌曲旋律线条明快、活泼。歌词中的“呜’呜!”象声词,“哎罗罗喂”衬词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轮船出海的情景,表达出小朋友愉快的心情。

孩子虽小,但都有自己的理想,想当一名优秀的小水手。学生对“小水手”这个词语了解一点,那怎样让自己当一名称职的小水手呢,所以通过这首歌曲让学生明白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一名称职的小水手,只要大家用心学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1、观看。

2、请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对小水手的理解。

3、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愿望,“你想当什么?”

1、请学生欣赏歌曲。有一位小朋友也想当“小水手”,他是怎样当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听听。

2、请学生说一说对歌词的理解,这位小朋友把什么当成船?把什么当成大海?

3、学习按节奏朗诵歌词。

4、听音乐小声跟唱。

5、老师教唱歌曲。

6、分组演唱歌曲,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

1、学生边唱边表演动作,想象自己当小水手的感受。

2、请个别学生表演,评价。

此节课课堂很活跃,同学们把课桌当做“小船”,体会到歌曲的意境,懂得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驾驶好知识海面上的小船,老师带领学生在边唱边跳中感受欢快的音乐节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效果很好。

小学音乐教案

1、从学生喜欢的生活场景,情趣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通过多种艺术活动的参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3、当众大胆自信地演唱歌曲,这是什么并能即兴创编歌词或节奏。

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对声响的感受,体验音乐情绪。

1、各种钟表的头饰。

2、打击乐器。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猜测个谜语,有兴趣吗?但大家不能说出谜底只能画出来。

1、说谜语:会走没有脚,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你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2、生画出谜底,导入新课。

1、师播放音乐,在钟表店里,要求每个学生各自把自己想像成自己所画种表,做一个动作。

2、在老师一声,:"我们都是小钟表,不会讲话,不会动:下,所有学生听音乐,由师做钟表匠,根据音乐的情境,在孩子身上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

(动作有个性,且能做上时间久的给以好钟表的奖励,不认真听歌的,送去"修理")。

3、学生在音乐中玩游戏,听完音乐讨论:你都听到了什么?

师与学生交流互动。

刚才老师看到小朋友们精彩的表演,十分高兴,想送给大家一首关于闹钟的歌曲,愿意听吗。

1、播放歌曲,这是什么且放出歌谱,生聆听。

2、有节奏跟师读歌词,

3、随音乐反复歌唱,并自由随歌曲律动,

a、师示范编歌词练习。

b、节奏打击。

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情况,相互评议。

生随这是什么音乐,边歌边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

3、通过听赏歌曲,能说出歌曲的情绪,并做出相应的表情或动作反应。

4、能够愉快地与人合作,担任音乐故事中的一个角色,并表现出热情好客、礼貌待人的好品德。

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

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表达自己的情感。

录音机、录音带。

一、复习歌曲。

齐唱《母鸡叫咯咯》。

二、听赏新歌曲。

2、听赏《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并让学生想象一下,村庄里些什么。

3、听完后,让学生汇报,村庄里有些什么。

三、创作表演。

四、全班同学一起边听边扮演《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听赏《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

小学音乐教案

《桔梗谣》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音版)三年级上册。这是一首曲调优美、带有舞蹈性节奏的朝鲜族民歌。“桔梗”是朝鲜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因此取名《桔梗谣》。朝鲜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民歌优美动听,富有舞蹈特点。歌曲采用3/4节拍,音乐轻快明朗。歌曲是由七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第三、四乐句和第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第五乐句加以衬词,旋律作了发展。整首歌曲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生动地塑造了朝鲜族姑娘勤劳活泼的形象。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开阔学生们的文化视野,通过对歌曲《桔梗谣》的学习,了解朝鲜族的风土人情及多元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二)“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装饰音中前倚音在歌曲中的唱法、作用。

2.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习朝鲜舞的基本舞步,感受朝鲜族音乐的风格特点及风土人情。

3.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节奏感,提高学生表演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看、聆听、学唱、对比、为歌曲伴奏、舞蹈等音乐活动,感受歌曲《桔梗谣》朝鲜族民歌的音乐风格。

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优美、欢乐的情趣。

歌曲中的节奏;对歌曲的艺术处理。

(一)激情引趣导入

1.欣赏舞蹈视频《长鼓敲起来》思考:是哪个民族的歌舞?

2.交流在56个民族中,有许多能歌擅舞的民族,朝鲜族就是其中之一。你们了解朝鲜族的哪些知识?如:服饰、乐器、饮食等。

(二)了解朝鲜族(以《桔梗谣》伴奏为背景音乐)

1.走进朝鲜族

我国朝鲜族主要位于中国东北部的延边自治区,那里风光优美、壮观。生活在长白山脚下的朝鲜族人民朴实、勤劳、勇敢、坚强。平日里他们都喜欢把重物顶在头上走路,如盛满水的瓦瓮、装有衣物的包袱等,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走得很快。

2.朝鲜族的服饰特点

朝鲜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不论男女老幼皆喜欢穿素净的衣衫和鞋袜,显示出清静朴素的特征。在一些喜庆的节日里他们也喜欢穿着漂亮而独特的衣服,唱着动听的歌,像仙鹤一样翩翩起舞。

3.简单介绍桔梗

朝鲜族人们最喜欢吃的一种野菜,叫桔梗。桔梗为深根性植物,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是其根部,其根结实而梗直,故名“桔梗”。其根肥大、多呈圆柱形,野生于山坡草丛之中,当年主根可长达15厘米以上。

4.揭示歌名勤劳的朝鲜族人们喜欢自己动手去挖。每年春天,他们都会结伴而行上山挖桔梗。下面,我们听听他们是怎样用歌声向大家介绍挖桔梗的。他们唱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朝鲜民歌《桔梗谣》。

(三)学唱歌曲《桔梗谣》

1.初听,感受音乐。

思考:唱了哪些内容?从歌曲中你感受到他们挖桔梗时的心情怎么样?

歌曲速度、节拍?

2.交流

3.引导理解

朝鲜族人们挖桔梗时的快乐心情来自于哪里?(桔梗的丰收?)这首歌曲正是表现了朝鲜族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也生动的塑造了朝鲜族人们勤劳、活泼的形象。

4.学唱歌谱

(1)观察歌谱,找do的位置。(第三线是do)

(2)中华民族五声调式

这首歌曲旋律是七乐句组成的一乐段体结构,有几个音用在歌谱中?中华民族五声调式运用在此曲。

(3)分解学唱1

学习一、二两句

a复习附点四分音符

b初唱不带倚音

c介绍前倚音及唱法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时,越短促越好,不能占主音太多的时间。

d加上倚音,对比体验细微区别。作曲家为了使歌曲更具朝鲜族歌曲特色,加了前倚音。

2找相同的'乐句

a提问歌谱里还有哪些乐句长的跟一、二句十分相似,找找看他们藏在哪里?

b学生找出,(三、四和六、七乐句是第一二乐句的变化重复。)

c比较,再唱一唱。

d哪句和其他句长得不像?其它句都相似,所以第五句旋律作了变化发展,也是因为歌中加以衬词。

e师生一起总结

整首旋律前后既统一又有变化。(起承转合)

(4)完整唱歌谱

(5)填唱歌词

1教师范唱

2播放音频,对口型。学生模仿口型不出声,注意一字多音处如何填词。

4小声高位置跟唱

5完整演唱

(四)打击乐器伴奏

1.引导

2.加入打击乐器,出示伴奏型。

(五)学习朝鲜族舞蹈动作

1.引入

挖桔梗是一种快乐的劳动,你们也想试试吗?

可现在我们这里没有桔梗可以挖,那我们就用简单的朝鲜舞动作来感受一下挖桔梗时的心情吧。

2.讲解舞蹈特点

朝鲜族的舞蹈被称之“像仙鹤一样翩翩起舞”,它的特点是幅度大,表演者的内在情绪与动作和谐一致,下面让我们面带着笑容,也象仙鹤一样翩翩起舞吧。

3.学习舞蹈动作

(1)划步练习即前进后退,一脚朝前,另一脚跟上;一脚后退,另一脚也后退。

(2)手部动作鹤步平开手朝前迈步双手打开,朝后双手前举

(3)走步配上双手绕身体摆手

4.教师示范,集体随音乐学跳。

(六)课堂小结

朝鲜族人们丰收了桔梗,你丰收了什么?今天的音乐课我们不仅学唱了动听的朝鲜族歌曲《桔梗谣》,还学习了优美的朝鲜族舞蹈。我感受到了你们对朝鲜族的喜爱,相信你们的心情不仅是为他们丰收桔梗而高兴,还为自己又丰收了一个少数民族的歌舞而高兴。让我们随着音乐,把你那份愉悦的心情拍着、唱着、跳着、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吧!

小学音乐教案

2、创设森林情境。

1、通过有感情地演唱叙事歌曲《小红帽》,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体验快乐,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根据故事情节,通过力度变化,在听听、唱唱、演演等活动中,指导学生能用愉快明亮的声音唱好歌曲。

用愉快、明亮的歌声演唱歌曲,注意一字多音处的词曲的搭配。

(一)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律动表演。

(二)欣赏一段表现森林的音乐,启发学生创编森林的音响。

设计说明:在《水族馆》乐曲中,学生尽情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又通过一段音乐,把学生由海底世界引入了宁静的森林。再在多媒体的辅助下,老师启发学生用肢体、打击乐器创设森林情境。

(一)感受歌曲。

1.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小红帽的故事,了解歌曲内容。

2.在律动与打击乐器敲击中,感受歌曲节拍、情绪等各音乐要素。

(二)学唱歌曲。

1.出示谱例,跟琴拍节奏,找找歌曲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用各种方式对唱,达到熟练掌握。

3.先默唱,找到易唱错的地方,再跟唱,解决歌词中的难点,加以解决。

4.歌曲处理。

(1)解读歌词,结合表演唱,唱出歌曲中的情绪变化。

(2)配合歌曲的情绪变化,加入小乐器共同表演。

设计说明:

1、教师在歌谱的书写中,可以借助不同色彩,帮助学生找到六个乐句的异同点。

2、歌曲中的有些词语学生可能不完全理解,例:“僻静”,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共同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并启发学生唱好三、四乐句。

小学音乐教案

1、通过学唱和表演《乃哟乃》,初步感受土家族儿歌的特点,体验土家族民歌的风格和韵味。

2、能初步听辨高和低的音,并能随着音乐准确地读出节奏和歌词。

3、引领学生走进土家族的山寨,再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演一演中丰富音乐体验,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4、能够主动参与小组的活动,在活动中拉近于音乐的距离,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合作的快乐。

感受并表现土家族歌曲的特点。

歌曲《乃哟乃》是一首土家族儿歌。歌词中“乃哟乃”是快来吧的意思,“乃哟嗬”等衬词表达了热闹的场面和快乐的气氛。这首儿歌全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独特的旋律赋予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本课歌曲十分具有民族特色,在教学时要时刻围绕土家族的民族特点,并将这一特点贯穿到全课的教学中。

如:学土家语;学摆手舞等……运用故事式的教学方法,将诸多内容联系起来,使本课各项教学具有连贯性。首先,节奏练习中,以拍电报的方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在玩中掌握技能。听辩1、3、5音高处的教学,采取了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通过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带领学生理解1、3、5的音高不同,使学生对原本枯燥的读谱知识产生兴趣。接着又以极具民族的土家语进入新课教学,将新学的“乃哟乃”和“乃哟嗬”一直延续到本课教学的结束。最后又模拟社巴节的欢乐气氛,加入打击乐器,使学生通过表演、唱歌、伴奏等形式都参与进来,使整堂课由始至终沉浸在快乐的氛围中。

多媒体课件、音符和节奏条、各种打击乐器。

一、师生问好。

师:1234|5—|同学们好。

生:515|515|5432|1—‖(前面两个1是高音的)老师好老师好老师您好。

二、导入新课:

师:(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知道地图上的这只“大公鸡”代表哪儿吗?(中国)那老师有几道问题想考考你们: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你知道共有多少个民族吗?(五十六个)。

(2)我们是属于哪个民族的?(汉族)。

师总结:对了,我们汉族是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

(3)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个勤劳质朴、心灵手巧、能歌善舞的民族,它主要分布在湖南一带(指地图),名字叫做土家族,大家想去吗?(想)那就让我们排起队伍,乘着歌声的翅膀,一起向土家族出发!(随《乃哟乃》音乐做律动。)。

三、节奏练习:

节奏条:xxx|xxx|xxxx|xxx‖。

1、先找学生试拍,教师纠正。

2、集体拍、分组拍(1、3小节一组,2、4小节一组)。

3、拍电报游戏:将学生分成组,按顺序每组拍一小节,依次类推。

师:同学们拍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拍出密码,去拜访土家族吧!

四、播放幻灯片:

土家族的风俗文化相关图片。

1、图片内容:土家族的服饰、吊角楼、工艺品、摆手舞、社巴节……。

2、师随幻灯片的播放简单介绍图片内容。

师:大家快看!这是土家族特有的民族服装,漂亮吗?这是土家族世代居住的山寨,真是个山清水秀、景色优美的好地方;这是他们的住房——吊脚楼;这是土家族名扬海内外的手工艺品——织锦;看!土家姑娘在采茶;这是土家族最热闹的传统节日——社巴节;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土家族的男女老少相聚在一起,跳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摆手舞,多热闹啊!知道这是在干什么吗?这是土家族人在以古老的形式庆祝丰收呢!

五、视唱练习:

1、走下座位模仿摘草莓、茶叶、橘子的动作。(草莓长得低,茶叶在腰间、橘子长得高)。

2、通过采摘,你们有什么发现?

3、你们听,它们还会唱歌呢!(草莓唱do,茶叶唱mi,橘子唱sol)。

4、随琴唱一唱do、mi、sol的音高。(用柯尔文手势来表示)。

5、每组用“xx。

x”的节奏任意将1、3、5三个音搭配,师弹琴带领学生唱一唱。

六、新歌教学:

(一)初听歌曲,感受土家族特有的语言风格。

1、多媒体播放《乃哟乃》课件。

2、师:你们听到歌中土家小朋友在向我们打招呼吗?他们在说:“乃哟乃!乃哟乃!”

3、简介:土家族的语言中,“乃哟乃”是快来的意思。我们也学着说一说。(可用“乃哟乃”随意指学生过来。)。

4、师:其实,聪明的土家人在“乃哟乃”的基础上,还创造了许多类似的语言。象“乃乃哟”和“乃哟嗬”,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热闹的气氛和幸福快乐的心情!今天,你来到了土家族,高兴吗?(高兴)那我们要喊:“乃哟嗬!”(师领说,生齐说)我们一起学这首歌,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喊:“乃哟嗬!”

5、师有节奏地教读歌词。(两遍)。

6、齐读。

7、师生分读。(学生专门读红色区域,烘托热闹快乐的气氛。)。

(二)学唱歌曲。

1、随多媒体课件哼唱歌曲。

2、观察曲谱中红色的音符有什么共同点?(曲调一致)。

3、师生合唱曲谱。(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

5、分组唱。(其中一组唱红色区域,要唱出热闹欢快的气氛)。

6、随多媒体课件学唱一遍。

6、随伴奏面对面拍手演唱。

(三)学跳摆手舞。

1、多媒体播放摆手舞视频。(大家可以跟着学一学。)。

2、师:正好,老师也和土家族姑娘学了两招,想看吗?(想)不过这个舞老师一个人是表演不起来的,我想邀请部分同学和我合作一下,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跳?(邀请时师可说:“乃哟乃!”)。

3、找6名同学和老师围成圈一起表演,鼓励其他同学站起来学一学。

4、师:我们欢快的歌声和舞步把土家人都吸引过来了,他们要邀请咱们去参加土家族最盛大的节日——社巴节呢!快带上我们的乐器,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5、分组(唱歌、跳舞、伴奏)体验社巴节热闹的场面。

七、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都有什么收获?(认识了聪明能干、能歌善舞的土家族,学习了用土家语演唱的歌曲《乃哟乃》,学会跳摆手舞,参加了热闹的社巴节……)你快乐吗?(快乐)那我们就说:“乃哟嗬!”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我们汉族人要和其他少数民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更强盛!

时间不早了,让我们唱起动听的《乃哟乃》,跳起欢快的摆手舞,跟土家小朋友说再见吧!

八、边唱《乃哟乃》,边跳摆手舞走出教室。

小学音乐教案

1、通过学习歌曲《贝壳之歌》感受并表现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能够发挥想象,用动作、打击乐、画笔等表现音乐。

综合艺术形象,体验,感受海边美丽的贝壳。

一、组织教学(让学生齐唱上课歌)。

二、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

三、新授课。

1、初听前可提示:是否去过海边,见过大海退潮的情景?退潮后海滩上都有什么?你捡过贝壳、小虾吗?让学生明白“赶海”的含义。

2、初听后可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给你怎样的印象?

3、复听歌曲。边听边做动作表演。

4、听录音。让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5、听贝壳之歌音乐。感受三拍子。(说一说三拍子的意义及节奏规律),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6、哼唱歌曲旋律。

7、学唱歌曲。

8、学会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综合表演。

小学音乐教案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度比较弱,《大象和小蚊子》的角色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且用动作表现出来。

:因为小班的孩子爱行动、爱模仿,所以活动中充分利用孩子这一特点设计了利用乐器为故事配音的环节。

:通过游戏问答、欣赏音乐、感知体验、探索发现、形象表征等环节和孩子一起完成这一课时。

1、让幼儿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2、感受串铃、鼓、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特点。

3、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重点:感知并辨别音乐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元素。

难点: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乐器。

1、故事:大象和小蚊子。

2、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若干。

一、导入部分:教师创设情境。

例如: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头大象,很不喜欢总是围着它转的蚊子,所以每次蚊子飞过来的'时候,大象都会把它赶走。

二、音乐欣赏:圣——桑《长耳人》。

(1)完整欣赏:利用图片大象和蚊子,播放音乐让幼儿完整感知音乐。

(2)引导幼儿说一说:感知音乐中重音:大象,高音:蚊子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元素。

三、感知节奏:大象和蚊子故事:引导幼儿利用表演的形式对故事中的声音进行初步感知。

(1)第一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大象的走路的声音进行模仿。(咚——咚——咚)。

(2)第二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利用动作对大象打瞌睡、蚊子飞进行动作模仿(嗡——嗡—嗡)。

(3)第三段: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对(刮——刮——刮)进行模仿。

(4)最后一段:教师边讲故事便引导幼儿利用动作进行模仿(咚——咚——咚)。

(5)听音乐,将以上动作的模仿加入音乐进行节奏的感知。

四、乐器游戏: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鼓、串铃或手铃、蛙鸣桶,并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的打法。

(2)找一找:教师与幼儿一同探讨哪个乐器可以表现故事中的声音。例如:大象的声音用鼓、蚊子的声音用串铃、刮得声音用蛙鸣桶等。

(3)尝试为故事进行配乐:教师讲故事幼儿尝试用乐器对故事内容的声音进行乐器模仿。

(4)为幼儿分组,教师指挥进行故事配乐。

小学音乐教案

(一)、学唱歌曲:1、《拉起手》。

(二)、欣赏《行星组曲》。

活动与练习:1、常用键盘音及记号。

2、节奏与音乐要素的练习。

(一)、从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与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珍惜青春年华。

(二)、聆听《行星组曲》中的《火星——战争之神》、《金星——和平之神》及《木星——欢乐使者》,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记住主要的音乐主题,并为《欢乐颂歌》配诗或配画。

(三)、认识常用变化音记号,学唱好《拉起手》中带有升记号的音。

(四)、通过学唱一首歌曲,感受其优美、流畅的旋律特点。

三连音。

变化音记号。

2

录音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一)、学唱歌曲:《拉起手》。

(二)、活动与练习:1、听辩节拍练习。

2、写出学习过的切分音节奏。

3、力度记号。

4、复习音名。

二、教学重点:三连音。

三、教学过程:

(一)、听辩节拍。

(二)、欣赏《行星组曲》。

要求:(1)、边欣赏边拍出强拍。

小学音乐教案

通过学习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乐观向上的情感,养成勇敢面对挫折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海因切的故事,顺势揭示课题《小小少年》。

(二)初步感知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愉悦地。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速度是中速。

(三)学唱歌曲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教师提问:歌曲的旋律线起伏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组织学生练习。

3.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教师提问:附点八分音符应该怎样唱准?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先探索,之后总结并讲解:附点八分音符在演唱时前长后短,类似“苹果”“葡萄”,并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练习。

4.完整演唱谱例。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表达了主人公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6.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

请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感是积极向上的。

7.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多媒体播放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学生进行欣赏。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回顾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方式,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小小少年》的背景资料。

八、板书设计

小学音乐教案

1、通过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和"由近到远"的声音变化,引 导学生体验和表现声音的渐强与渐弱。

2、通过学唱歌曲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并提高学 生的节奏感。

1、渐强记号、渐弱记号的认识与其声音效果的感受与体验。

2、教唱歌曲,培养、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与多声部合作的能力。

3、让学生初步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1、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如此。由于他们独特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只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才能寓教于乐,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本课设计的"看动画"、"画声音"、"创造声音为小马车 伴奏"、"与时间赛跑"等活动,不仅能时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而且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情趣。

2、融合多种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教师应该是课程的策划者、设计者和开发者,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乐,学有所得"。本课的设计中,教师运用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让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表演、画画、唱歌、演奏乐器、游戏等)参与教学活动的始终,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完成各种教学活动,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学歌以后,主动探究对歌曲内容更深层次上的理解。

第一阶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启发、引导学生大胆参与学习

1、让学生感受"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画面以及声音变化。

教师导言: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吧?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段,请看屏幕(多媒体展示"小马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动画画面以及相应状态下的音响效果)

师: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请你再仔细看一遍刚才的画面,看看"小马车"在行进的途中声音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变化)

学生观看后交流所见所闻。

师: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近的时候声音变大了,小马车离我们越来越远的时候声音变小了,生活中声音的"大"和"小"在音乐中用"强"和"弱"来表示,刚才的马蹄声是一下子变强,变弱的吗?(启发学生发现声音变化的逐渐性)

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

师:你能用动作来表现这种慢慢的变化吗?(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学生大胆尝试用各种肢体语言表现这种逐渐变化的过程。

2、介绍"渐强","渐弱"两种音乐记号。

师:同学们能用自己想象的动作来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了,真不错!在音乐中,有这样一个记号是用来表现声音慢慢地变强,(出示" ")这个记号叫"渐强记号"(出示"渐强记号"),"渐"的意思就是慢慢地,表示声音慢慢地变弱的记号叫"渐弱记号",它是这样的(出示" "渐弱记号)

3、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渐强、渐弱的声音变化。

请你选择一种简单的图形来画,画好以后可以和周围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和做法。

学生作业。

师生共同讲、评学生作品。

师:出示节奏:2∕4 × ×× ∣×× ×‖ 要求学生击掌拍出节奏。

生:练习

小学音乐教案

通过学习作品《小小少年》,感受歌曲乐观向上的情感,养成勇敢面对挫折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小小少年》的演唱,并配以讨论、分析等方法,学生能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

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并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重点】。

能够完整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及运用。

教师讲述海因切的故事,顺势揭示课题《小小少年》。

1、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歌曲《小小少年》,并提问歌曲情绪是怎样的?

2、教师再次播放歌曲,并提问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的声音进行发声练习,注意嗓音保护。

2、教师播放音频,学生跟唱。

3、教师范唱,其余学生演唱谱例。

4、完整演唱谱例。

5、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并请学生思考:歌词表达了怎样的内容?

6、教师引导学生加歌词完整演唱歌曲,纠正歌词及旋律的对应问题。

7、完整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师多媒体播放电影《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学生进行欣赏。

师生共同回顾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方式,引导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小小少年》的背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