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6篇)

时间:2023-07-26 06:19:43 作者:韩ll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6篇)篇一

1.进行一次集中宣讲,做好活动启动,明确活动内容和意义。

2.开展一次集体教学,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知道要珍惜粮食不浪费。

3.制作一块宣传展板,向家长宣传光盘行动及其成效。

4.组织一次专题活动,策划和开展一次珍惜粮食的平行组活动。

5.完成一项养成计划。每周三为园内“光盘日”,逐步培养不挑食的好习惯。

同时,新星幼儿园也向家庭发出如下倡议:

1.做好家庭垃圾分类,减少餐厨垃圾数量。

2.适量定餐,避免剩餐,减少浪费现象。

3.外出就餐剩余食品养成打包的习惯。

5.配合协助幼儿园的光盘行动举措,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的生活态度。新星幼儿园呼吁全园孩子、老师及家长积极支持和响应“光盘行动”,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日三餐做起,珍惜粮食,杜绝浪费,做一个光荣的“光盘一族”,共同为建设文明、和谐、环保的社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倡议人:x

20xx年x月x日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6篇)篇二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珍惜粮食,从我做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太熟悉了,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到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二十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呀!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

中国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公顷(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资源、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课题。

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更何况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不过是举手之劳。只要存有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在餐馆用餐时点菜要适量,而不应该摆阔气,乱点一气;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带回家。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成为新时代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在我们享受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所带来的美好生活的同时,能够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也是对社会的一份贡献、一份责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6篇)篇三

二、按需点菜,剩菜打包,鼓励“光盘”消费。

三、鼓励自带饭盒或使用环保饭盒,拒绝使用塑料袋打包。

四、鼓励使用消毒餐筷,杜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五、对于铺展浪费的行为要敢于批评指正,让拒绝浪费成为每一位同学的自觉行为。

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打造文明、和谐、健康的就餐环境,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传承“礼仪之邦”的美德。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6篇)篇四

一、树立节俭观念。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到按需点菜,吃多少、点多少,避免浪费,力求不剩饭、不剩菜,吃不完打包带走。

二、倡导文明用餐。我们要积极参与文明餐桌行动,自觉遵守社会公德,讲究餐桌礼仪,礼貌用餐,不在餐饮场所肆意喧哗,不劝酒,不酗酒,共同维护好福州文明城市的良好形象。

三、讲究科学饮食。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会对人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我们要树立科学的饮食养生新观念,改变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等不良陋习,养成健康的饮食理念、理性的生活方式。

四、坚持低碳环保。提倡绿色消费,拒绝使用一次性餐具,不吃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保护环境整洁卫生,不随意污染用餐环境。

市民朋友们,让我们身体力行,与文明握手,与陋习告别,共同做文明用餐、节约用餐、健康用餐的宣传者、倡导者、实践者,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中享受幸福生活!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6篇)篇五

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必须尽快加以扭转。但上半年经济增长达到10。9%,而能源消费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与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4%左右的目标有较大差距,形势十分严峻。节约能源资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不知大家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传说:由一家杂志社举办的“打造节约型社会”征文竞赛活动,参赛满分作文堆积如山,冠军却被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生拿走了。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在有众多高手的比赛选手中,冠军被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拿走了?而杂志社给出的答案是:因为,他是所有参赛者中,唯一把征文竞赛写在稿纸正反两面的人。

很多同学们会说,这没有多了不起的。但你又想一下社会上浪费资源的事例:在餐厅里大吃大喝,最后,剩菜剩饭一大桌。难道他忘了自己儿时背的《悯农》了吗?我想,不是的。同学们,你们想想,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10亿人就会节约10亿滴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天文数字啊!

我想,节约也是一种财富,它如宝石般的明亮。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当年,周总理那身破了又补,补了又破的睡衣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我在此号召同学们:再遇到水哗哗作响的水龙头时,请不要在玩耍,请用最快的速度拧紧水笼头;在别人给你一次性使用筷子时,请你毅然拒绝;当房里无人,却开着灯时,请你坚定的关上灯。

我们要让节约走进校园,走进家中,走进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倡议书(6篇)篇六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2017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粮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根据2017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浪费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人越来越多,浪费的花样百出,虽说目前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口每年净增长1200万人,如果现在浪费,以后的中国人只有饿死的份儿!

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劳!所以,我们珍惜粮食也是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得饱,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袭来时,国家才能调拨大批救灾物资,而其中的粮食成为灾民们的第一所需,也许平时在你看来从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会成为别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会说,我也想节约,可如何去做呢?在这,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去餐馆吃饭,不要因为要面子就瞎点,其实够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馆就餐后,如还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万不要觉得很丢人,这其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最好少盛点,因为吃完了还可以再盛。还有,最好不要养成挑食的习惯,认为不好吃的就随便丢弃。

最后,我大声呼吁,人人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请大家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从自身做起!

倡议人:xxx

20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