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时间做朋友读后感(热门13篇)

时间:2023-12-08 13:52:38 作者:字海

读后感是在读完一本书后,对书中内容进行个人感悟和思考的一种表达方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选整理的读后感案例,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有些后悔现在才看到这本书,也非常欣慰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看到这本书。如果是在哪怕一年前读到这本书,我都不会有收获的感觉,而能有收获说明能领会,能领会的本领本身就说明了成长。

我自认为不是完全的”体弱者“,所以对那些追求速效的成功学和十全大补的”鸡汤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心里知道,方子到位,”鸡汤“一定是能对症下药的。笑来老师的书就是对症下药,治的就是我这种”心智无力“的体虚病。

一直以来,困扰自己的最大问题就是面对自我期待与现实水平之间差距时,如何化解内心矛盾,不被所扰而能继续进步的问题。为了了解自己看过一些书,常常有意识的做些功课,在平常生活里把自己拉出来拉练拉练,可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都充满了挫败感,也是书中所说的,”人生的幸运在于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如果说我知道什么什么是正确的事情,那么我在心智上的训练失效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式,同时也拿不出像样的道理说服自己。

书中点开的一个首要问题,也是人性的劣根,就是大部分都是即懒惰又勤奋的。想想自己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想掌握快速学习的方法,却又懒于付出心血,常常疲于找寻各种办法,却最终都败在自己的懒惰上。太多时候我们花了许多精力,却到了临门一脚时不愿意伸出脚,回想起来确实也就服气,也为自己的愚蠢感到可笑。

书中将我们经常屈服于我们的懒惰和毛病归结于我们丧失心智,并且任意它的丧失。而要想转变,首要的是学会开启心智,并掌握持续开启他的技巧。

在阐述这个问题的过程中,书中内容首先阐述了我们天生的毛病有哪些,也就是哪些毛病会阻碍我们开启心智。第一个毛病是自我感觉良好,因为每个人最了解的是自己,越是或多或少我们都天生的会感觉自己比较优秀,并且会很容易因为自己的体验和感觉产生自以为是和自欺欺人,这使得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觉中,要么自己觉得对的实际是错的,要么自己觉得错的实际是对的。所以要想开启心智,首先要明白很多自己身上的经验和认知有可能背离现实。

第二个毛病就是走神。我们常常会被外界因素和刺激影响,而且这种影响往往是顺着刺激趋势继续放大的。比如外界的负能量接收后我们自己的情绪会变得更糟,这就好比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试验,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往往都会听到铃声就会掉口水。当我们认识到这个天性时,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意识控制自己的大脑,在外界刺激时,有意识的分析,有意识的掌握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让大脑控制自己,而是要控制大脑。

同时书中还提到,”对痛苦的深刻感受会扭曲和抹杀我们感知其他事物的能力“,同时由于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会很容易遗忘痛苦,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对于一个善于反思,不重蹈覆辙的人来说倒是一个很糟糕的毛病。所以要学会利用心智让自己保持痛觉,善于利用痛觉来激发自己的动机。

还有就是及时行乐的天性。每个人天性都希望是及时行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希望付出就马上有回报,于是我们容易短视,容易放弃,容易失去耐心。而书中告诉我们推迟满足感是我们开启心智的要领,你能推迟满足感,也就证明你正在用心智让自己成熟。

最后,书中一句很重要的话来提醒每个实践心智开启之路的人。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额天性时改变天性的第一步。

在阐述完人天性的缺陷以后,作者着重阐述了我们如何提高心智——与时间做朋友。

其实本质上,书中的许多操作性的建议与许多讨论时间管理和人生规划的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所站的角度,包括作者希望每个人以理服己的角度都与其他书籍有些不同。作者认为时间是不能管理的,而要做到花时间花到刀刃上,要做的是与时间合拍,本质上就是掌握自己,用心智控制自己,让自己保持一种自律的生活。而这个过程中,我们主要做的就是用心智对抗懒惰、认知偏差、先天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看来,书中在具体的建议上有几点着重强调:

一是计划很重要。

二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三是不要让完美主义阻碍了实践。

除开提高心智,书中内容还在开拓心智。

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大三时买来放在床头,没有耐心看完(可能用来助眠了),这次终于看完了。巴菲特在《成为沃伦巴菲特》纪录片里说:“赚钱这件事里最重要的是时间,你不需要特别聪明,你需要有耐心。”这句话大致就描述了本书的核心思想吧。知识的积累需要耐心,能力的提升需要耐心,获得好身材需要耐心,找工作需要耐心,投资理财需要耐心。而“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一切都靠积累,一切都可提前准备。”

但是有些道理,过于偏于李老师的个人感悟总结了,毕竟大家性格不同,做事方法不同,而到最后都可以殊途同归。而且文字里“一切”“只有”“所有”“一定”此类绝对化的词语太多,容易煽动人心,但是缺乏实证,比如”所有的学生提问都是源自于所有人共有的.弱点:懒惰“,真的吗?”人生就像是马拉松长跑,最后的胜者是那个最能坚持的人“,何谓”胜者“?长寿?有钱?有很多子嗣?坚持什么?学习?健身?赚钱?看到这种没有数据或论据支持的表述不太舒服。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这是一本好书,这本书中让我意识到心智力量对人影响的深远。每个人都想成功,有不少成功人士和成功学大师传授他们所谓的“成功秘诀”,不管他们说的再多,无非也就是梦想、勤奋、坚持这些概念上的东西,再比这强一点的就是教给你一大堆的方法,什么时间管理方法、学习方法等等,到底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呢?道理和方法都摆在这了,如果还说做不到,那就是人品有问题了。有人不高兴马上会跳起来说什么是因为自己毅力不够,不感兴趣之类的话为自己辩解,还是算了吧,人品不行没什么丢人的,丢人的是自己竟然没有意识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心智力量不够强大造成的!那么什么是心智力量呢?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一直在试图寻找答案,读完这本书我似乎是对心智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心智力说白了就是理智、理性,那理智又是什么呢?理智是一个人用以认识、理解、思考和决断的能力,或辨别是非,利害关系以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拥有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做出合理的行为的能力。

如果要想让自己心智力量更加强大,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得控制欲望,推迟满足感。说到满足感我就想起了“欲望”这个词,说到欲望我就想起了人和人生。人到底是什么?人就是一堆奔跑着的欲望。人生又是什么?人生就是一个人一辈子不断产生欲望,满足欲望的过程。

2、做到理智,不被情绪所左右。了解“情商”的人一定知道情绪这东西是可以控制的。情商高的人一般性格比较乐观,他们能正确感知自身情绪,并能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他们懂得“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他们懂得和别人比起来自己并不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他们懂得如何调节压力,让自己心态平和等等。总之,他们懂得用各种方法和策略让自己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做到不被情绪所左右。

3、不被兴趣所支配。一直以来我们过分强调兴趣,经常听见有人说我自己对某某专业不感兴趣,所以成绩很差,因为自己对某项运动不感兴趣,所以我不擅于这项运动。事实上恰好相反,正是因为你不擅长做某件事才导致你对它没有兴趣,相反我们常常看到某个人很感兴趣的事是他擅长做的事。

4、可持续发展,坚持的策略。每个人都知道坚持的重要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的走到最后,有人会说不能坚持是因为没有毅力,没有耐心,事实上,这是结果,不是原因。坚持是什么?坚持=策略+重复,没有一个好的策略和计划,要想完成一项比较大的任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没有人能忍受住长时间没有回报和看不到终点的投入,所有长时间的坚持都来之科学合理的计划。当然制定计划也是很值得研究的,比如说运动,你不能一下活动得筋疲力尽的,那样会让你吃不消,只会让你对它产生恐惧,甚至放弃,你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方法得当了,这样才能持续。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作朋友》整本书所运用的事例都非常新颖独特,有作者的读书所得,也有亲身的经历,透露出作者对这些问题深入的思索和自身的睿智;即使是我以前看过的故事作者也讲解出新意。

像所有励志类、成功学或教授学习方法的书一样,读《把时间当作朋友》并不需要去推理论证作者的观点,需要的只是信仰作者的观点,并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不懈地实行。

我这么说并没有要贬低它的意思,作者也说“更重要的是行动”。

阅读起来,作者在强调这样一个事实:出身、家势、人脉、智商对于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影响是微小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对自己的控制,提前的准备和计划,坚持不懈的行动。

而这一切都是可以通过自我训练而习得的。

全书给我最大震撼的一句话是:“我们竟然可以用我们的大脑控制我们的大脑。”作者故意用一种坚定不移、众所周知、平静的语气说出这句话。

我不知其他人是否如作者所暗示的那样也知道这个道理,但我是从来没有这么想过更没这样做过的。

一个人活到一定的年纪当然知道什么事是正确什么事是不该做的。

十几岁的少年也应该知道天天打游戏是没有前途的,但却完全管不住自己。

而一旦认为“你不应该录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控制娃娃亲的大脑”时,问题就由“不能天天打游戏”转化成“你要控制你的大脑”,作者又明确地告诉你,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只要有一次成功的事例,控制自己的大脑将在所有的类似问题发挥作用。

原本是理智与天性(懒惰)的斗争,变成了控制大脑的游戏。

《把时间当作朋友》副本书共七章。

整本书所运用的事例都非常新颖独特,有作者的读书所得,也有亲身的经历,透露出作者对这些问题深入的思索和自身的睿智;即使是我以前看过的故事作者也讲解出新意。

我比较喜欢前四章,不只带给我很多新奇的观点,更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这点事实上比观点更重要。

比如说在第三章讲到要记录时间的开销,获得时间的感知能力。

读完这一章我才知道怎样去获得精确感知时间、做时间预算的能力。

第五、六章主要在矫正一些错误的观点,但可能我极少看“成功学”方面的书,没有这些错误观点,觉得没有前几章吸引人。

第七章在进行最后的催眠,写得很有力度。

如果硬要给这本书挑个毛病,那就是,虽然作者也强调正确的目标的重要性,但整本书几乎没有提及如何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一个正确可行的目标。

当然这不是一本全方位教你成功的书,这只是本讲如何“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书。

不用太苛求,何况完美的书这世上本就没有。

读完本书对我的心智肯定是有所触动的,但能否得救,还得看我自己的努力。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不仅有趣,还很实在,作者李笑来曾在新东方当过老师,现在在做留学的事情。

时间管理不是一种技巧,从更高的层面上来说,时间管理的本质是人生管理。

而人生是可以管理的吗?这大概也是个很诡异的命题。

作者提到的“心智”跟《少有人走的路》中的观念如出一辙,根本上来说,要开始管理时间其实就是向自己的根本心理弱点开炮,挑战那些未知的区域,去面对乃至习惯自己的恐惧。

就我个人来说,自己也有很多次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得更有效率,因为总是有如此多的事情在做:读书、上网、运动、练习音乐、社交……有时候兴致勃勃的制定了一堆计划,执行了不到一两个星期又扔下来了,最后不得不感叹“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这是三年前在南富士参加gmc培训时曾让我留下印象相当深刻的一句话),在不甘于承认自己不是个男人的同时,又安慰自己说,还是要对自己好一点。

而这些心理过程,在作者的案例中都有很清晰的展现。

作者对于很多常人思维出现的偏差做了一些分析,是些挺有趣的闪光。

比如,“自己知道的和不知道的”与“别人知道的和不知道的”的组合;“实际上正确和实际上不正确”与“以为正确和以为不正确”的组合;“真的重要和真的不重要”与“显得重要和显得不重要”的组合;“出色否”与“有无理想”的组合……凡此种种,都在平常的思维里,使用矩阵组合的方式,把思考前进了一小步,而带来的启发确是巨大的,这恐怕也是作者自己展示的心智力量吧。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在书中多次出现,大概最能安慰人了,当我们惊诧的发现自己很多奇怪的可羞的心理习惯和弱点在书中被清楚的表明,不免有豁然开朗之感,不过关键是这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我们要走出一些误区,仍然需要我们付出心智的成长和努力。

书中关于懒惰的分析多少都说中你我的软肋,我也是一次次在问别人问题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懒惰;然后又在别人发问的时候对别人的懒惰而无语。

不过作者传递的态度来说,也不过不可妄自菲薄亦不可狂妄自大。

关键在于行动。

此书中,最值得我们直接去实践的,在我看来有:

二是时间花销的记录,以及“事件-时间”日志。

这差不多是我认为最为有效的方法。

这一项如果加上用在晨间日记当中,可能就更加威力无穷了。

在我自己实验的过程中,亦有多次让人惊诧的体会。

德鲁克的书中也提到过这个方法,当初看到这个方法后,我尝试后,惊异的发现自己有一段时间竟然每天看电视超过两小时,而我是一个天天批判电视的人,因为电视如此的破坏着人们的思考,于心智提升并无多大帮助。

当我从我的时间开销中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情况就改变了,不管是为自己找的什么理由,从那以后,我就对这一项时间有了更清晰的觉察。

当然了,现在我几乎不看电视。

三就是关于那些最平常的关于睡眠、运动还有准备等等的建议。

有时候真理就是“妈妈的唠叨”,光说不做,毫无益处,而有些事一旦做了,不仅有乐趣,还往往有意外的惊喜。

尤其是“用传授给别人来实践”这一真知卓见,正好再次响亮的重申《与神对话》中所说得“你教的正是你所需要学的”。

最后,补充说一句,说到灵修、宗教等等中所谈的“没有时间亦没有空间”的境界,另当别论。

很久没有再读一本这样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了。

市面上很多这一类型的书,看多了需要每次都给自己做个时间列表,因为看太多,所以根本就不会给自己做。

很长时间,都认为自己是个有计划的人,每次要开始一项工作或者一件事之前,都会想很多,很多,已经不止三思了,可能n思都有。

后来,世界变化太快,生活充满太多意外,终于发现自己的计划总是不知觉的被什么给打断,于是放弃了许多长期的计划。

再后来,经历太多事情后,发现自己苦于被计划所圈住,于是开始享受无计划的生活,虽然还是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在浪费着一些时间,觉得抓狂,但是也得到了些许快乐和放松不是。

毕竟自己并没有完全放纵自己,还是每天都在进度一丁点。

看了此书三分之一,说不上茅舍顿开,却也有些豁然开朗。

毕竟也是个新东方的牛人的亲身体会。

有些确实很生活很实际,甚至是说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却又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看到的陋习。

书店里畅销榜的书架上永远放着那么些貌似排名很高的书,内容多是被千万人说腻了的道理,食之无味。

一时间我还找不到什么词语形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调侃式?诙谐式?反正是会让你很虚心很认真的去接受他说的建议。

下面是摘录的一些比较好的句子。

“如果一个项目不超过7个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一个人失败经历得多,经验就相对更丰富,而后就少犯错。”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我终究也明白这个道理,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并坚持到底的实践去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去做这么一个计划。

笑来童鞋引用了崔健的一句话“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应该也是ibm的一句广告词,后半句印象中应该是“所以要将变化写到计划中。”至今我都记不起当时是谁和我说过的这句话。

但是无论变化有多快,有多少变化,计划总应该是有的。

有些计划,比如运动,跑步,一个词就可以让自己明白,也没必要去规定一个期限。

一辈子亦或是几天,想起来就可以去做。

“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很多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外一个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说的就是我。

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因为缺乏应有的安全感,我想在确定目标之前总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坐以待毙吧。

于是不停地学,最后忘记了去指定一个真正的目标书一定要自己去读,书摘一定要自己去做。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大脑的“选择性输入”机制控制我们听我们爱听的,看自己喜欢的,写我们爱写的。

笑来童鞋26岁的时候不小心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思考,今天26岁的我早在去年就知道自己不会思考,一直挣扎到现在,到现在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貌似极度的空虚。

“事实上,买回来的一本书里,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思考、带来改变,就已经值回书价了。所以,有些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心态。”这几天一直徘徊在买书和不买书之间,现在不是新出的书,在verycd一般都能找到电子版,很省银子,对于我这样多无产品待业青年来说。

就现在看的这本书也还是电子版,犹豫了好久。

但是书有书的好处,拿着,看着,做记录也方便,徘徊中。

“爱迪生是否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应该有能力看清真实的世界,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感知真实的自我。”

看到后面发现这位童鞋和我一样对励志书籍有相同的观点:“励志肯定没有什么错,因为人就是需要鼓励,但不能胡说。

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痛恨许多的励志书籍,甚至觉得很多时候,“成功学大师”干脆就等于“江湖骗子”。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多年前,我读过《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具体内容记不清了,印象中是本不错的书。得到电子书里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于是再次阅读一遍,有了新的收获。

这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作者通过自己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本书的核心观点:“把时间当作朋友”的方法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作者认为尽管天分确实很重要,但一个人的能力主要是靠积累获得的。只要足够认真、努力,人的能力就会不停地积累。

我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我写读书笔记的切身体会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刚刚开始,我也不知道从何下笔。以完成胜于完美的心态,每天坚持写一小段。慢慢地打开了自己的写作思路,形成了自己的写作风格。我明显感觉到自己近一年来写作能力的提升。虽然现在谈不上,写作时才思泉涌,但也不再是冥思苦想,迟迟不能动笔的状态。

这本书共有八章,我认为《管理》这章价值最大。这本书虽然不是时间管理类书籍,但作者也讲述了一些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做一件事前应该对所需时间进行预估,制定时间预算。可以通过列表进行计划,作者首推纸和笔来记录。尽管如今智能手机普及,但可能出现电量不足的情况,查找记录时突然没有电。而且用笔记录,大脑的记忆也更为深刻。

做事时,还应该考虑能否同时进行多项任务。有些事有先后顺序的要求,必须一步一步按工序完成。而有些事是可以同时进行的。比如跑步时,听有声书;通勤路上,等车坐车时看书背单词等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给我触动最深的是通过记录时间开销,感知时间。搞清楚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做了些什么,才可能与时间做朋友。作者建议认真回忆记录你前一天、前一周、前一个月、前一个季度所做的事情,以及每一件事情花费的时间。作者相信读者做完这些练习后,会有筋疲力尽或看着这些记录就会有心惊肉跳的感觉。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我每天的反思日记,都会回忆一天是怎么度过的。我每天给自己安排了不少学习任务。一般在早起的两个小时会完成初步的学习。午饭前后进行一遍复习,晚饭前做笔记记录。由于有计划,这三个时段还能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行事。然而白天有大量的无计划时间会不经意间就溜走了。如果我把无计划的时间用来读书,一天就会感觉很充实,否则晚上写反思日记时失落感,自责感深重。

管理时间,不能不谈到计划。作者认为计划成功的前提是:目标现实可行。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判断目标是否可行。在行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既定的目标确实是不现实,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我曾经把做一名心理咨询师作为目标。在学习心理学的路上,我发现自己的内心还不够强大,不足以应对来访者的负面情绪。自己不可能胜任心理咨询师这个我认为很有意义的工作。如今我放弃了成为心理咨询师的目标,转为成为一名身心灵的作家。这个转变是基于自身的优势兴趣特长考虑。我想通过我的文字去感染读者,激发读者积极向上的情绪。这同样能够达成我帮助他人,给人情绪力量支持的初衷。

人生有很多不确定性,学会与时间做朋友。在实现梦想的行动中,合理规划,相信时间积累的力量,一步步向梦想靠近。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是李笑所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书的开始就有阅读说明,告诉读者,这不是一本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作者写到"随便翻翻就可以的书,不值得读。如果您拿到本书,只是想随便翻翻,那我劝您算了罢,因为那么做没什么意义。"。

我个人比较喜欢读有深度的和书,需要让人思考的能够引起人的深思,继而提升自己的思想。所以拿到这本书后,就开始逐字逐句的读。这本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更好的和时间当朋友的方法,这里选取几个和大家分享。

在第三管理的第五个小点中,作者提到了并行串行的问题,其实指的就是把两个任务并行做,作者李笑给出建议是,将一个非机械的任务和一个机械的任务搭配起完成。比如:在跑步的时候听英语,在写的时候听音乐,在等班车的时候看书等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且可以收获更好的效果。我认为,这种高效率的时间观念是很多人包括当代大学生很容易忽视的好方法。

在第三管理中,作者还给出了将时间做出预算和记录开销的建议。即将每天要做的事情做列表,这样就可以明确一天的任务,继而更好的做出一天的时间分配和规划。在一天结束时,再记录今天时间的开销,比如:早上9点到11点,图书馆看书;下午点到点,拜访朋友。这样的记录使自己可以明确时间到底用在了哪里,为自己以后更好的管理时间做铺垫。

在第五思考中,作者给出很多思考的方法,并且对逻辑方法给出了他自己的建议,如:对立论证、相关命题、因果关系等,都是对思维很好的训练。

以上是我在读《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中感觉到有所启发的感触。时间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作为正值青春年华的大学生更应该知道时间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很好的珍惜时间、利用时间。最后用书中一句话结束这篇,"无论是谁,都最终在某一刻意识到时间的珍贵,并且几乎注定会因懂事太晚而多少有些后悔"。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事实上,大多数人并不懂得应该如何有效地倾听。从某种意义上讲,交流的有效与否往往更取决于听者而非说者,反过来说,失败的交流往往源自听者的疏忽。

原则一:有意义的讨论的前提是双方不仅要“相互竞争”,更要“相互合作”。

原则二:真理是独立存在的,它从来不会依附于任何个人或者集体。

原则三:真理不变,也不会因任何人而变;不停变化的只是人们对真理的解释或者理解。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坚持,其实就是重复;而重复,说到底就是时间的投入,准确地说,是大量时间的投入。

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

提前预知自己需要掌握哪些技能,再确定它们是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而后制定长期计划,一点一点稳步执行。

《用好时间做对事》读后感

常听说时间管理,那么时间真的能够听从你的管理吗?一天只有86400秒,一直滴滴答答的流逝,你对时间无能为力,又何谈管理时间呢?其实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管理”的焦点根本就不应该时间,而应该是我们自己。简而言之,时间管理就是管理好你自己。

二、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

你是否有这样经历,当你在做某一项工作和学习的时候,脑子里经常会蹦出各种不同的需求。比如你想安心下来看2小时的书,大脑会蹦出口渴想喝水,然后喝水的时候自然的打开电视,一个小时过去了,可能书还没看2页。很多时候甚至你自己都没有意思到,你的大脑不停地超控你的注意力,你就这么轻易的被你的大脑所左右。你已经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大脑的奴隶。尽管你在用它思考,但是你要明白你不应该隶属于你的大脑,而应该是你拥有你的大脑,并且应该是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才对。一切从你意识到你可以控制你的大脑的时候,会改变你的很多东西。比如控制你的情绪,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明白自己所面临的痛苦并没有自己所感受的那么强烈,我们当前再痛苦,在目前这个阶段自己也不是最痛苦的人,尝试着运用心智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痛苦就会自动消失,在你重新注意到它的时候,它不会回来。

三、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

经常看到很多的朋友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真难,他们现在做的事情并布是他们喜欢的事情,所以做得很多抱怨,很不快乐。事实真的如此吗?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不喜欢这件事有没有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情我并没有做好?或者至少做得不如一般的人好?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呢?“如果有那就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至少做得比一般的人好。

其实兴趣真的那么重要吗?很多事情我们提不起兴趣可能就是运维我们没有做好。想想看,如果一件事情你能做好,至少做到比大多数人好,你可能没有办法岁那件事情没有兴趣。再想想看,一个刚来到人世的小孩,白纸一张,开始什么都不会,当然对事情开始的时候也没有兴趣这一说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开始做一些事情,也逐渐开始对一些事情有兴趣。通过观察小孩的兴趣,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往往不是有了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了兴趣。人们总是搞错顺序,并对错误豪布知晓。尽管并不绝对是这样,但大多数事情都需要熟能生巧。做得多了,自然就擅长了;擅长了,就自然比别人做得好;做得比别人好,兴趣就大起来,而后就更喜欢做,更擅长,更良性循环。教育小孩也是如此,并不是说买来一架钢琴,或者买本书给孩子就可以。事实上,要花更多的时间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比别人做得好的事情,然后挤破脑袋想出来怎样能让孩子学会并做到很好,比一般人更好,做到比谁都好,然后兴趣就自然出现了。

四、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听牛人高谈阔论的时候总是会想,他怎么能懂得那么多呢?是他的记忆力好吗?是他比别人更聪明吗?非也!奥妙在于那些牛人都做了大量的笔记,积累了大量的资讯。当你遇到一些好的咨询的时候最好记录到笔记本里,比如一个很搞笑的笑话,又或者比如某一个很有道理的观点等,并经常翻阅,分享给别人。以后那些东西就是你的了。

五、运气并非偶然,时刻准备。

之前有个网友说自己现在紧张得不得了,获得了一个大公司的面试机会,很不想失去这个机会,一天只吃一顿饭在恶补基础知识。不禁要问,之前做什么去了?机会当真就那么少?在我看来到处都是机会,关键看你是否能抓住。运气并非偶然,运气都是留给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的。只有不断的积累知识,不断的进步。当机会真的到来的时候,一把抓住。相信学习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运气。

六、利用心智提升幸福感。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生活得匆匆忙忙,比房子、比车子、比票子、比小孩的教育、比工作,往往被压得喘不过气来。而另外总有一些人会运用自己的心智去分辨哪些快乐或者幸福是必须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而哪些快乐和幸福是无需比较同样可以获得的,然后把时间花在寻找甚至制造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的幸福和快乐,然后无怨无悔地生活,尽情欢乐。一位清洁阿姨感觉到快乐和幸福,因为她刚刚通过自己的双手还给路人一条清洁的街道;一位幼儿园老师感觉到快乐和幸福,因为他刚给一群孩子讲清楚了吃饭前要洗手的道理;一位外科医生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因为他刚刚从死神手里抢回了一条人命;一位母亲感觉到幸福和快乐,因为他正坐在孩子的床边,孩子睡梦中的脸庞是那么的安静美丽,那么令人爱怜......

七、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学习重要还是人脉重要?现在是一个双赢的社会,你的价值可能更多的决定了你的人脉,我们所要做的可能更多的是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当你真正成为一个优秀有价值的人的时候,你会惊喜地发现搞笑人脉会破门而入。从如下方面改进:1、专心做可以提升自己的.事情;2、学习并拥有更多的技能;3、成为一个值得交往的人;4学会独善其身,尽量少给周围的人制造麻烦,用你的独立赢得尊重。

理财的时候需要做的一方面提高收入,令一方面是节省开支。这就是所谓的开源节流。时间管理也是如此,一方面要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是要节省时间。主要做法有:

2、压缩休息时间提升睡眠效率,比如晚睡半小时早起半小时(6~7个小时即可);

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学习,比如做公交车、等车、上厕所等。

九、成功贵在做和坚持。

有些人经常做一些计划,有的计划几乎不去做或者做了坚持不了多久。其实成功的关键是做很坚持。上帝没有在我们出生的时候给我们什么额外的装备,也许你对未来充满迷惑,也许你觉得是在雾里看花,但是只要我们不停的去做,去实践,总是可以走到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也许在那个时候,你就能感受到什么叫柳暗花明。走向成功的过程就好像你的起点是南极,而成功路径的重点在北极。那么无论你往哪个方向走,只要中途的方向不变,最终都会到达北极,那就在于坚持。

混沌理论告诉我们,初始条件的一个极小的差异将会导致最终结果的一个极大的差异。任何人都逃脱不了时间的考验,5年、10年或许再长一点的时间,就能看出时间将会带给人生怎么样的差异,就像两条射线从统一点发出,即便方向上相差一点点,那么两条线无限延伸后,两条射线的终点之间也将有无限的距离。

相信我,你并不孤独,努力吧,小子。

《把时间当朋友》读后感

很久没有再读一本这样关于时间管理的书了。

市面上很多这一类型的书,看多了需要每次都给自己做个时间列表,因为看太多,所以根本就不会给自己做。

很长时间,都认为自己是个有计划的人,每次要开始一项工作或者一件事之前,都会想很多,很多,已经不止三思了,可能n思都有。

后来,世界变化太快,生活充满太多意外,终于发现自己的计划总是不知觉的被什么给打断,于是放弃了许多长期的计划。

再后来,经历太多事情后,发现自己苦于被计划所圈住,于是开始享受无计划的生活,虽然还是有时候还是觉得自己在浪费着一些时间,觉得抓狂,但是也得到了些许快乐和放松不是。

毕竟自己并没有完全放纵自己,还是每天都在进度一丁点。

看了此书三分之一,说不上茅舍顿开,却也有些豁然开朗。

毕竟也是个新东方的牛人的亲身体会。

有些确实很生活很实际,甚至是说到了一些我们不愿意承认却又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看到的陋习。

书店里畅销榜的书架上永远放着那么些貌似排名很高的书,内容多是被千万人说腻了的`道理,食之无味。

一时间我还找不到什么词语形容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调侃式?诙谐式?反正是会让你很虚心很认真的去接受他说的建议。

下面是摘录的一些比较好的句子。

“如果一个项目不超过7个的话,那么完全可以在我们的大脑中进行。”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一个人失败经历得多,经验就相对更丰富,而后就少犯错。”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我终究也明白这个道理,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并坚持到底的实践去完成,这也是一种能力,现在的我还没有能力去做这么一个计划。

笑来童鞋引用了崔健的一句话“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应该也是ibm的一句广告词,后半句印象中应该是“所以要将变化写到计划中。”至今我都记不起当时是谁和我说过的这句话。

但是无论变化有多快,有多少变化,计划总应该是有的。

有些计划,比如运动,跑步,一个词就可以让自己明白,也没必要去规定一个期限。

一辈子亦或是几天,想起来就可以去做。

“缺乏行动的计划是肯定没有任何意义的。”

“很多时候,没必要做计划的原因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大多数计划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外一个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实际上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如果你想改变你自己,或者你目前的处境并不令人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该给你带来改变的行动,然后去做就是了。

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目标才不停地‘学习’。”说的就是我。

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因为缺乏应有的安全感,我想在确定目标之前总不能白白浪费时间,坐以待毙吧。

于是不停地学,最后忘记了去指定一个真正的目标书一定要自己去读,书摘一定要自己去做。

因为很多时候我们大脑的“选择性输入”机制控制我们听我们爱听的,看自己喜欢的,写我们爱写的。

笑来童鞋26岁的时候不小心发现自己竟然不会思考,今天26岁的我早在去年就知道自己不会思考,一直挣扎到现在,到现在发现自己的精神世界貌似极度的空虚。

“事实上,买回来的一本书里,哪怕有一句话给我们带来惊喜、带来思考、带来改变,就已经值回书价了。

所以,有些时候,要注意自己的心态。”这几天一直徘徊在买书和不买书之间,现在不是新出的书,在verycd一般都能找到电子版,很省银子,对于我这样多无产品待业青年来说。

就现在看的这本书也还是电子版,犹豫了好久。

但是书有书的好处,拿着,看着,做记录也方便,徘徊中。

“爱迪生是否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人,本质上与我们没什么关系,我们该努力还得努力,不应该仅仅因为别人努力或者不努力,我们就放弃努力。”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应该有能力看清真实的世界,还应该有足够的能力感知真实的自我”

看到后面发现这位童鞋和我一样对励志书籍有相同的观点:“励志肯定没有什么错,因为人就是需要鼓励,但不能胡说。

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痛恨许多的励志书籍,甚至觉得很多时候,“成功学大师”干脆就等于“江湖骗子”。

并且某种意义上,他们比江湖骗子还可恶,因为骗子最终只不过是骗走你一样东西,如果你聪明的话可能不会被骗,或者就算被骗了,也可以想办法弥补损失。”

“换句话讲,尽管运气确实存在,但我不能相信运气,或者完整地说,我不能相信运气与我有关。”

“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集中精力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而把那些不能改变的暂时忽略掉。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这话的某些部分好像在某个地方见过,似曾相识。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今天下午终于把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完了,开始一直放在办公桌上,有空的时候翻几页,下午闲来无事,终于下决定把它看完了,当我看完后我发现我已经忘记了前面零碎看的内容了,只记得今天下午看了什么,就小写下来:

有一句话是我看了多次记下来的,而且我也很认同,“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和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把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而我现在也需要这样,我已经不是特别热爱我现在这份工作了,我将投向另一份工作,而我需要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就需要花时间去做了。

以前我bf跟我说过一句话,你做一件事没做好,并不是因为你能力不行,而是因为你对这个不熟悉,所以才做不好,书中提到人在害怕死亡跟害怕当众演说会更害怕后者,怕当众丢丑,所以要事先准备,任何一个演说者在台上发挥得好并不能证明应变能力好,而是因为他在事先准备充分,想到了尽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所以在当场才会处理妥当,我们公司有一个女生让我特别敬佩,她每一次上台演说,都会精心准备ppt,并且在ppt下面打上备注,然后在演说前一遍一遍的练习。

人脉,读《因为痛,所以叫青春》的时候,我提到了人脉很重要,而这里面又让我对人脉有了重新的认识,就像我一朋友很久前跟我说过,如果你没有让别人觉得有价值的地方,你也不会成为别人的人脉,然而你也没有相应的人脉,所以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人脉的原则,交换原则,只有当你本身俱备相应的价值,你才会有有价值的人脉,要不然就是酒肉朋友(这是我认为的),所以人脉是在提升自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学习,“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大家都会念,然后能有几个是一直在坚持学习的,大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就坦言说再也不想学习,而人类是唯一有学习能力的物种,而只有不停的学习,你才会充实。

有规律的生活,越写我越感觉我吸收了很多,我恨不得把这些内容都记住,然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但是我知道这个可能性很小,就在前十来天的样子吧,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学会了里面的一个方法,就是把自己每天所做的事记下来,简短的记下来,不记任何感言,我按着这样做了,现在已经近半个月,我不知道有什么效果,但是我会坚持,而且略感我的生活规律了,睡前必做三件事,写下一天所做的,看书(不管看了多少),记单词(有时记三四个,有时记五六个,但是我想这样坚持下去应该有效果的),而我需要继续这样规律的生活,坚持一些我想坚持的习惯,慢慢的…书看完了,其实还有些,比如说自信,自卑,自负,但是现在没有太深的感触,所以就不写了,现在有的感觉就是,这本书,我还会再看一次!!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1、学习方法固然重要,但只是辅助手段,与其不停地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学习贵在持之以恒,大量时间的持续投入。

2、推迟满足感,面对欲望,大多数人看法惊人地类似甚至相同:如果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收获;如果没有收获的话,那最好要马上有结果。所以不论工作与学习都要有耐心与专注力,切忌浮躁,要取得大的成绩就不能急功近利。

3、了解学习进程,提高自学能力,完全靠自己学一样东西,管它是什么。并且一定要学好,学到比相当数量的人都好。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4、对考试改观,消除对某些考试的偏见,并且热爱考试,理解它是通行证是机会,而且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的,如打从心底里憎恨考试,就会觉得考试是拦路虎,引起负面情绪,容易丧失斗志与信心。

5、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清楚明了地表述那些你自以为了解的东西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

6、警惕所谓的“成功学”,警惕“我是独一无二的”自我安慰式的信条,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7、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友谊中的“公平交换”与“索取者”。

8、时间是这世界唯一对任何人都公平的资源。每个人每天都只有24小时,每个人的每个小时都只有60分钟,每个人的每分钟都只有60秒,每人每天一共86400秒——大家都一样,不管你是谁。感知时间,记录时间。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因为书名的新颖,我从公司书架抽了这本书来看,读罢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全书分为8个章节,从困境、醒悟、现实、管理、学习、思考、交流、应用直至最后一章“积累”。书中有不少观点对你我都有助益。

现实社会有很多人压力刻在额头,匆忙写在脸上,他们身上充满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此现象来自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因为时间不理任何人,它用自己特有的速度流逝,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

如何开始管理自我?首先得了解自身,要理解这句话:你的大脑并不是你,你的大脑是属于“你的”大脑。成为大脑的主人,分清了主仆,这就开启了“心智”。

一例“运用心智获得解放”的案例:奥地利神经学家维克多。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而他本人则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对待。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他没有悲观、绝望,他在脑海中设想,自己重获自由之后如何站在讲台上,把“把关于集中营的心理学”讲给来宾听。他说: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剥夺。

接下来就要知道:速成绝无可能。

期望速成的第一个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的天性。好比很多人热衷的买彩票,相信运气其实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第二个原因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阶段就是无法跨越”这个道理。你何曾见过头天怀孕,第二天生娃的?古语就有欲速则不达。要降低期望速成的想法,有一条出路,这条出路的起点——接受现实。

接受了现实,明白了绝无速成的可能,接下去就要与时间做朋友。

与时间做朋友的方法很简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怎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

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其实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确实对达成目标有益。只有事情是对的,谈方法才有意义,否则越努力越南辕北辙。

正确的方法有多种,书中提及的有:估算时间、及时行动、直面困难、关注步骤等。

当我们采用了正确的方式去做了正确的事情,那么剩下的就是坚持了,也就是积累。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俩件事——战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新东方的俞敏洪说,能登上金字塔顶端的只有俩种动物,一种是雄鹰,一种是蜗牛。虽然蜗牛可能需要爬很久很久,但只要它爬到顶端,它所达到的高度和看到的世界就和雄鹰是一样的。因此,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想尽一切办法真正了解自己,真正了解事件,精确感知时间,而后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及自己的行为与时间“合拍”——“与时间作朋友”,善于积累,我们就能在有限的生命里活的有意义,或者说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

最后,比成功更重要的是成长。我们踏踏实实的工作和生活,就一定能成长,愿我们都能收获勤劳的硕果。

《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感

孤独感随着时间在生命中堆积而与日俱增,但是我们真的孤独吗?我的答案也是否定的。孤独只是我们没有学会如何跟自己进行和谐相处的一种感触反应罢了。而且,孤独在一个人的时间里面占据很多比重,这种情况下,时间就已经不是朋友,而是敌人。

似乎我们总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觉得自己一直被时间追着跑,而且是被追得死去活来。近一年多来,自己的这种感觉体味的淋漓尽致,时间长了,自己便成了时间的奴隶,不知自己从何处来,却又要归于何处。在时间的长河里面,我迷了路,游荡着。竭尽全力想把时间当作朋友,可它很蔑视的不屑与我为伍。但是生命总是会在平淡中给人以微微提醒,以便告诉我们生活还是存在希望的。

偶然的机会,偶然的邂逅,翻阅了《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作者,李笑来。这本书首先没有从大道理上告诉应该怎样的去压缩时间,没有像中学老师一样像念经般的告诉“时间就是海绵里的水,只要用力去挤,总是会有的”,更没有像某些书籍说只要按照所罗列的内容一项项做好,便会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而它,是这样说的:

“承认了吧,你对时间的流失无能为力。”朴实的话语,却告诉我们必须面对这像手中沙一样流逝的时间,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改变的前提,是先要承认及正确的面对问题,兴许只有这样才能让生活做出一点改变。

“共有的弱点:懒惰。”这个观点跟我的思想很相称,我从来不认为人的本性是“真善美”。懒惰、贪婪、欲望等等,这些才是构成人本性的东西,而活着便是为了修行,在时间与自我努力的过程中,一点点的趋向完美。

“长期来看,我们都是要死的。”精辟犀利的文字,时间给与我们的,也会在呼吸停止的那一刻被统统收回。有点严肃,有点庄重,有点让原本多彩的世界变得黑白的感觉。不知道你看完有没有,反正我有这种感觉。

摘录这三句并进行了一定的自我点评,是因为这三句话告诉了,我应该好好面对我所存在的这个客观世界。看到光明的时候也应该看到它背后的黑暗。也正是可以正视了对时间的流逝无能为力,人的本性就是贪婪及我们终将会死去这几个事实后,才能做出一些决策,改变一些。文中继而有陈述了以下几句话:

“一切靠积累,一切都可以提前准备,越早醒悟越好。”对的,所有的别人眼中看到的你的一切,都是由你的时间堆砌而成,你怎样运用时间,时间就会把你洗涤成为怎样的人。我把醒悟理解成,对自己短暂的生命开始负责,是愿意用这一生为社会、为自己做一些事情,还愿意面对时光等待多年以后的垂垂老矣。无论怎样,都要经过时间的双手,改造而成。

“我知道我现在要学习、要努力,这个没问题。问题在于,学习也好,努力也罢,就好像投资一样,都是要投入时间、精力,甚至金钱的。如果在我根本不能确定我现在的学习究竟能给我带来怎样的结果的情况下,我就投入时间精力、精力和金钱,那我不就是连傻瓜都不如了。所以,你必须告诉我,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处?没有用的东西我才不会去学。”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样的教育制度下我们应对方法似乎只有机械般的学习,考试,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找份好工作,然后,这一生就过去了。由于年少自己的反叛,很愿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与之抗衡,但是,我败了。所以,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在完成自己所谓正当事业的同时,活出真实的自己。这段话与也存在着自己的问题,思想偏开放,与现实有些不相符合,不建议绝大多数优秀的同学汲取。只有做好了我们应该做的事情,我们才有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情。

“与其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还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的时间。”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要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对的,当我与时间为伴的时候,明白很多古人所说的话。原来不懂的,现在懂了;原来蔑视的,现在敬畏了;原来异想天开的,现在踏踏实实了。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所以,兴趣不仅仅来自我们内在的心灵,更会有一定比例来自外界,别人对你所做事情的评价和你所做事情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多行动比自己多想来舒服的多。

与时间为伴吧,少点游戏,少点微博,少点发呆,那么应该你会拥有个精彩的人生,我们从时间中来,也会回时间中去。最后也用一句话结束本篇文章“平静接受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天性,是改变天性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