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课件(精选18篇)

时间:2024-01-14 21:54:44 作者:翰墨

通过研究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精彩的总结开头的写法。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类型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一年级语文课件

教师谈话。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一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

2、出示课题,认读生字,读题;说说“宝”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

1、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同句子。

3、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双手”就是左右两只手,举起你的小手,轻轻的拍拍你的小脑袋!

认读。举起双手,拍拍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重读“双手”和“大脑”。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

看笔顺,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撇和捺都要舒展,撇脚要平。

“个”:“人”偏上,竖在竖中线。

“大”:撇从竖中线起笔,捺从交点起笔。

“手”:第一笔是平撇,竖钩在竖中线。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课件

《端午棕》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端午粽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从我国的传统节日导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总,念”两个字,因为它们有共同的偏旁“心字底”,可以放在一起记忆,“肉”,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粽、端、据”可以采用“加一加”或者是换偏旁的方式,总之,只要我们乐于动脑,就一定能把汉字记准确,记牢固。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老师只是一个引领者,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时带着问题去读书,采用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我先读,起一个示范带头的作用,然后让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另外,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很能体现作者对端午粽的喜爱之情,因此,在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体会,然后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即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也让学生知道了学习语文的方法。

但一节课下来,我总觉得学生还是不能深入文本,朗读时感情还不够充分,这与孩子们的预习不够有关,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效的课前预习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年级语文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要让一年级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想让一年级学生获得浓厚的识字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以后的识字活动中,这一节的识字体验尤为重要。然而,刚入校园,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学习注意力维持时间尚短,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也容易消散。因此,识字教学必须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多种活动进行,如,在看图中识字,在表演中识字等,引导一年级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

课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老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一年级学生)课时安排1课时。

2、互动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3、(老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设计意图: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游戏是最能走近其心灵的,因为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戏。两个游戏的设计都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让孩子在游戏的“趣味”中慢慢走进学习目标,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1、播放童谣视频。(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将视频定格在最后一句话。

2、一年级学生尝试朗读这个句子。回忆我们刚才看过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指“谁”?3、互动活动。老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一年级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一年级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老师板书“你我他”,一年级学生认读。

设计意图:童谣激发兴趣,引导一年级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1、老师引导一年级学生观察板书的6个会认字,一年级学生充分认读。

2、同桌合作:拿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一年级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5、一年级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

天:(1)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一年级语文课件

《我上学了》是初入校园的.小一年级学生的第一个语文学习内容,设置目的是帮助小一年级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校生活产生兴趣和向往,实现从幼儿到一年级学生的角色转换。引导一年级学生了解祖国和校园,产生对祖国、学校、老师、学习生活的热爱。同时,鼓励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识字,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

1、收集我国各民族服饰的资料、图片等制成课件。(老师)。

2、准备长城、天安门的宣传资料片、《爱我中华》和《上学歌》的歌曲。(老师)。

同学们,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学校,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小一年级学生了。(板书:我上学了)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们现在上的科目是语文。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出它的名字——语文。

1、认识我国的标志性建筑,激发民族自豪感。

(1)播放天安门的宣传片,一年级学生欣赏后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建筑物?

一年级学生指出认识的建筑物,老师出示天安门的图片及文字,引导一年级学生认读。

交流:你去过天安门吗?说一说你当时见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了解各个民族,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3、引读句子,抒发爱国情感。

(1)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长城和天安门举世闻名,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2)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我们有好看的衣服,有美味的食物,还有漂亮的校园,我们骄傲,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设计意图:对一年级小一年级学生的情感启迪和教育不能只依靠口号,因此,本环节设计重在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体验,借助老师语言,诱发一年级学生内心的情感。

1、引言:从今天开始,你就是一年级的小一年级学生了,你高兴吗?带着你此时的感受读一读——我是小一年级学生。(板书)。

2、课件出示插图,小朋友都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他们还高兴地诵读着儿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老师范读,然后领读,同桌互读,指名朗读,老师相机指导: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朋友们是什么心情?你怎么知道的?一年级学生汇报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1)“太阳”和“花儿”露出笑脸,要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一句。

(2)小朋友们背上小书包可神气了,小鸟看见了也忍不住要问问,问什么呢?带着好奇的心情读第二句。

5、齐读整首儿歌。播放《上学歌》,一年级学生学唱。

设计意图:一首《上学歌》将一年级学生带入小学学习生活的情境,通过反复诵读、图文结合,在浓浓的语文氛围中引导一年级学生遵守学校纪律、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让一年级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初步感受语文课堂的“语文”味,从而乐于表达,乐于诵读。

1、出示小故事,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兴趣。

2、引导一年级学生观察插图,看看小朋友是怎样读书、写字的。

3、老师示范,一年级学生跟着做。

1、师:书就是知识的海洋,乐趣的天堂。你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回想一下。

2、小组内互讲故事,然后选择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3、老师点评,针对同学的表现相机提出要求:讲故事时要尽量把故事内容说清楚,声音要洪亮,让同学听清楚。听故事的同学要专心,听清楚故事内容,看看同学哪里讲得好,向他学习。

4、推荐课外读物,激发一年级学生和家长一起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互动学习的效果,老师的点评既能激发一年级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的愿望,又能促使一年级学生成长。

一年级语文课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方的几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好习惯。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1、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故事。

2、出示课题,认读生字,读题;说说“宝”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指导。

人有哪两个宝?怎样用好它们呢?书上有首儿歌,我们读一读就知道。

1、配乐朗读。

2、学生自由读儿歌两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同句子。

3、这首儿歌共有几句话?

4、指名分句读课文,正音,指导停顿。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人有哪两个宝。

(3)出示:双手大脑。

“双手”就是左右两只手,举起你的小手,轻轻的拍拍你的小脑袋!

认读。举起双手,拍拍脑袋。

(4)指导朗读第一句。重读“双手”和“大脑”。

(5)双手和大脑分别有什么本领呢?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2、学习生字。

(1)出示:人个大手。

(2)自学生字。

看笔顺,记忆字形、笔顺,并分别给它们找个朋友。

交流。

3、指导写字。

“人”:撇从竖中线起笔,撇和捺都要舒展,撇脚要平。

“个”:“人”偏上,竖在竖中线。

“大”:撇从竖中线起笔,捺从交点起笔。

“手”:第一笔是平撇,竖钩在竖中线。

教师范写。

学生描红。

学生在《习字册》上练写。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课件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读到这首儿歌,我仿佛就闻到了奶奶煮的粽子的香味。

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是用碧绿碧绿的芦苇叶包的,里面裹着雪白雪白的糯米和各种各样的馅料。这些馅料有的是一把小巧的红豆,有的是一个黄里透红的鸭蛋黄,有的是二三颗圆溜溜的蜜枣,还有的是一大勺金黄色的肉松……反正你想吃什么馅就可以加什么馅。

等粽子包好了,就可以加水放进大锅里煮了。刚开始的时候,粽子的香味隐隐约约,不是那么浓烈,但随着锅里的水不断地沸腾,一阵阵馥郁的香味就紧跟着热气飘散出来,一直缭绕在整个屋子里,熏得人垂涎欲滴。

等奶奶告诉我可以吃了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揭开锅盖,小心翼翼地夹出一个冒着热气的粽子仔细打量。我发现奶奶包的粽子真是又结实又好看,那有棱有角的粽子犹如一个小巧玲珑的金字塔,让人爱不释手。我最爱吃的粽子是蜜枣馅的,剥开一层又一层密密包裹着的芦苇叶,咬上一口,又糯又甜,超级好吃。这真是人间美味啊!每当这时,旁边忙碌的奶奶总会一边笑一边喊我“小馋猫!”

奶奶还告诉我,吃粽子这个习俗是老百姓为了纪念投汩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人们把粽子投进江河,是为了让鱼虾吃饱,不再去伤害屈原的躯体,所以赛龙舟和吃粽子成了端午节的主要活动。

听了奶奶的话,我更喜欢这个节日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的课件语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认识12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认识3种笔画和1个偏旁。

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生字卡片、音节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认识12个生字,并认识一种新笔画“︱”及1个偏旁撇横撇。

2、培养观察能力,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学过的生字卡山水田土石鱼。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些十分有趣的生字。

二、尝试新字。

1、出示生字:日、月、兔,看看谁能认识这几个字,是怎么认识的?

2、出示日月兔的实物卡片,请同学上台贴图,把图片贴在相应的生字卡上方。

三、图文结合,整体感知。

1、出示其他的实物卡片,学生看图说说,图上画着什么?

2、小组讨论:把手中的生字卡帖到哪一幅图片下呢?为什么?手上的生字你们认识吗?

3、全班交流。

4、小结。

四、揭示课题,教目字。

1、出示课题,学生试读,教师示范,带读。

2、图字对照,认记“目”字。

(1)、读字看图认读目字,知道目指的是眼睛。

(2)、看字比形比一比目字和象形字有什么关系。

(3)、识记生字。

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目”字的?

教师引导:“目”的字型与实物的形的联系是外面的:“口”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珠。

(4)师生共同小结学法:读字看图----看字比形----认记生字。

五、学习生字。

1.小组合作,自学其余的生字。

2.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六、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认识了什么字,是怎样记住的?

2.教师提示易忽略的笔画。

如:“鸟”—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兔”—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禾”—禾苗有穗儿,比“木”多一撇。

3、随“兔”的教学,认识角字头,说说还认识哪些带角字头的字。

七、巩固生字。

1.抽读生字卡片。

2.开火车读、个别读、齐读。

3.摘果游戏。

一棵长满果实的梨树,每个梨上都有一个生字,认读一个,摘走一个。

八、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竖。

(1)出示竖的笔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

(2)教师范写并介绍两种写法。

悬针竖,带针尖,起笔要重,从上到下写。

垂露竖,起笔和收笔都要重些。

2、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笔画,师巡视。

九、总结。

第二课时。

复习:

1、巩固所认识的生字。

2、学写“十、木、竹”,认识笔画。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

1、给字宝宝戴帽子。

(1)出示12个生字和12顶帽子。

(2)把帽子戴在相应的字宝宝上。

(3)开火车读。

2、摆一摆。

把几个字宝宝分成4队。

二、指导书写“十、木、禾”

1、书写“十”

(1)分析笔画“十”有几个笔画?

(2)介绍笔顺规则,先横后竖。

(3)学生观察范字,说一说。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

(6)继续练写。

2、认识新笔画。

(1)出示笔画卡片,介绍其笔画名称。

(2)教师范写,讲要领。

(3)学生书空。

3、书写“木、禾”

(1)观察范字,说说同与不同。

(2)教师范写。

(3)学生描。

(4)练写。

三、实践活动。

1、我会连。

2、加一加,变一变。

四、扩展练习。

找一找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象形字?

五、总结。

一年级语文课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认识本课生字、词语,能结合图文认识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结合图片、动画,体验学习的快乐;。

(3)通过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更好认识生字词,通过游戏发展学生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2)渗透环境保护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

(2)看懂图文,结合图理解字词,体会诗的第二句所包含的意思。

教法、学法:

感情朗读法、质疑法。

教学思路:

《家》是一篇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课文,纵观整篇课文,它又是一篇十分简单的儿童诗,共六行十二句,但真正要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课在设计上体现宽松和谐的氛围,体现“读的进输的出”。“读的进”即让学生结合平时的观察,激情生趣,读得出自己的感受。在教学中让学生当爱心小使者,去寻扎,发现画面中的“家”,然后让他们来当小老师。这样的设计是构建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的,通过形象的图片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字词,通过活泼有趣的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让他们铭记自己的发现。“输的出”即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当小诗人,自己创作小诗歌两个相对来说比较有难度的环节,旨在让学生在创造中提高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设计全解:

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气氛。

1、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几张照片,想看吗?(分四组)。

2、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是哪儿?这都是谁吗?(这就是老师的家,老师家里有八口人,他们是老师的爸爸、妈妈、哥哥、嫂子、小侄子还有我爱人和可爱的小女儿)看!照片上我们笑得多开心呀!欢迎小朋友们有空来我家玩儿。

3、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们的家是什么样的吗?(欣赏几组家的图片,课件1、2、3)。

4、老师小结:家是一个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的地方。(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家”的一首小诗)。

5、老师领读课题:家jia(拼音)。

二、初读感知。

2、指生朗读反馈。

3、听读课文。要求:认真听,轻轻的跟老师读,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4、尝试模仿联系朗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逐句学习课文。

(1)第一行:老师范读(出示课件)。

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呢?

小朋友再想一想,蓝天还可以是谁的家呢?

(蓝天)是()的家。

(2)第二行:男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呢?

请开动小脑筋想一想,树林还可以是谁的家?

(3)第三行:女生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听明白了什么?为什么说小河是鱼儿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小河还可以是谁的家?

(4)第四行:指小组读(出示课件)。

思考:你又知道了什么?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呢?

请再想一想,泥土还可以是谁的家?

(5)请同学们看黑板:齐读前四句诗。

(6)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孕育了万物,我们的祖国就像大花园,我们就像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就生活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所以祖国就是我们的家。(齐读最后一句)。

思考:为什么说祖国是我们的'花朵呢?

老师小结:没有祖国的哺育和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就没有美好的未来。

(7)再朗读小诗。

(8)听歌《娃哈哈》。

四、拓展联系。

1、找家:

2、做一名小诗人:学完了课文,我想小朋友也一定能创造一首小诗,

填一填:

()是()的家。()是()的家。

一年级语文课件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潮声、玉镜、仰头、翻滚、奔腾、琴师、凑出、渔帆”等词。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途。

课中讲解或活动。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录屏演示文稿。

微课设计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课件导入,激发情趣。

1.教师导语: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课件播放大海的图片。

2.在欣赏大海的图片之后,也许有许多话要说,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听一听这首诗,在听的同时画出生字词。

上课开始,利用画面唤起学生的旧知,创设了阅读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设计由于遵循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学生乐意参与,较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识生字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3.指导学生读通读顺。

整体感知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

三、品读诗歌,读中感悟。

1.默读诗歌。

2.课件出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1)默读思考:每首诗中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大海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诗句。

(2)你最喜欢哪些语句所描写的情景?想象一下那情景什么样?

2.根据喜欢的不同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从学生的阅读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

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并受到美的熏陶。

四、集体交流、感悟《大海睡了》。

1.体悟大海沉睡时的静。

(1)读读这首诗,想想沉睡了的大海给你什么感受?板书:静。

(2)交流: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的?随机点出“不闹了,不笑了”,指导读好第一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3)还从哪儿读到了大海睡觉时的宁静?教师随机点拨“轻轻的”一词,指导读好第二句,体会大海的静谧。

(4)深夜的大海没有白天的喧哗,没有了风浪的嬉闹,多么静啊,别打破这份宁静。把自己的感受送到课文里,体会着读出来。

2.体悟大海沉睡时的美。

(2)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

(4)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哪!板书:美。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结合画面,通过想象,运用文中的语言说说自己的创意,内化课文的语言。

感受读书。

抓住这一特点,不但要引导学生发现美,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积极体验美、表达美。让学生把在课文中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议论、交流的形式讲述出来。

设计亮点:

《大海的.歌》是一组儿童诗歌,《海上的风》、《大海睡了》两首诗组成。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描写了大海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喜爱大海的感情。教学时,我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之情。通过引导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读出对大海的热爱和赞美。在指导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想象,启发他们发现作者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来写这首诗的。让学生都来当当小诗人,为了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我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想象,这样既能调动先想出来的孩子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启发还没有想出来的孩子的思路,达到一石二鸟的目的。课下留作业仿照本课的写法写《大海的歌》,效果比较满意。

一年级语文课件

课件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以下是有关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的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中所配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将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情景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这是一首有景、有情、有韵的诗歌,学生读着不仅郎朗上口,也会心情愉快,教学时应将朗读放在重要位置。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会读并不难,但是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可结合图画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九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诗歌情趣。

4.通过诗歌的学习,了解江南风景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1.准确认读九个生字,正确、美观的书写“东、西、南、北”四个汉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诵读中感受江南美丽的景色。

教学难点。

掌握“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上次学习了《一去二三里》这首写小村庄的古诗。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江南。

3、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朗读。

2、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3、指名读,集体正音,齐读。

4、听到同学们的读书声这么好听,诗歌里的生字娃娃高兴地跑出来了,咱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5、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江、南、可、采、莲、鱼、戏、间、北。

6、指名认读,正音,齐读。

7、学生说说自己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在哪见过它们?

9、请几位学生个别读课文,其他同学做评委,评出“最佳播音员”.

三、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

1、过渡:你们听,快乐的小姑娘一边采莲一边还在背诗呢!放配乐录音示课件,请学生看画面,听录音。

2、请小朋友再读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有几句话。把你喜欢的那句话多读几遍。(出示全文)(两句话)。

3、喜欢读哪句话?还有谁也喜欢这句话,再来读读。

(学生看图)师:江南是个好地方,到处长满了荷花、莲叶。你们瞧!莲叶们谁也不甘示弱,一片一片地从水中探出小脑袋,争着向上长,去享受那温暖的阳光。它们呀,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热闹呀!多美的莲叶呀,“莲叶何田田”就是讲它们很多的样子。瞧!那边还有几个划着小船,赶来采莲的小姑娘呢,她们拨开莲叶,寻找那一个个成熟的莲蓬。看,她们嘴角还带着微笑呢!她们心里肯定很高兴。让我们也高兴地来读这句话。

4、小朋友读得真好。让我们来做一回快乐的小鱼吧!

(1)示范表演:谁来做碧绿的'莲叶,漂亮的荷花,还有那淘气的小鱼?

(2)找好朋友分组表演。

边表演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江南这个地方湖泊众多,河流纵横,荷花、莲叶随处可见。小鱼们在莲叶丛中东游西逛,可高兴了。让我们再去游一游美丽的江南,做一回采莲的孩子。

6、学生齐读课文。指导停顿:

江南/可采莲,

莲叶/荷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四、积累语言,指导背诵。

1、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不光能读好诗,还能背诗呢!

自己看图试背。表演背。(引导学生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有规律地游动)。

2、齐背全文。(配乐)。

五、作业:

1、给生字口头组词。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首诗歌时,由于提前布置了预习,孩子们很快就会背诵这首诗了,但是诗中的词语比较精炼,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例如“何”“田田”“间”等词语。因此在教学时我借助图画、课件等形式,把抽象的内容用图画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观看画面,有所感悟之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这比起只单一的讲解,只从字面上理解字词的意思,学生易于接受的多。

一年级的课件语文

课文采用“词串”的形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的生活常规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读起来押韵上口,便于朗读记忆。课文配以相应图画。图文对照,不仅识了字,理解了词语,而且认识了事物,受到美的熏陶。

学会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画,能把图画内容与词语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初步养成健康的生活常规。本课4种笔画、7个生字,认识5个二类字,理解词意。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写字,朗读课文。

本课采用“词串”方式,围绕小学生每天早晨的常规生活这一中心内容,将一组词语组成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诵读记忆。课文还配了相应的图画。因此,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用图文对照法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学生不仅要识字,理解课文,还要学习诵读韵文,做到不拖调,不一字一顿,读得有韵味。另外,写字也是本课的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描红、写字,并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姿势。

电脑、小黑板。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课文。

一、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识字2”。在这节课里,我们要依据自己的日常生活,认识7个生字、5个二类字。

二、指导看图,朗读课文。

1.谈话引出词语。

每天早晨,小朋友们起来都要做些什么事呀?我们来看看小丽是怎么做的。

(出示挂图。)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很多内容,所以我们要按照顺序来看,可以从上往下看。

太阳公公张开笑脸,闹钟正在清脆地响起,小鸟也在欢快地呜叫。

你有什么感觉呢?(这是愉快一天的开始。)。

(出示词语卡片:太阳闹钟小鸟。)谁能把它们读好呢?(读出愉快、欢快韵语气。)。

小丽起得可早了!(出示词语卡片:起早。)做事也很麻利,看看她做些什么了?(出示词语卡片:穿衣下床刷牙洗脸早餐。)。

小丽的生活多有规律啊!她从不赖床,个人卫生工作也做得很好。

时间不早了,小丽背起小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到学校也有好多事情要做呢。

(出示词语卡片:上学升旗做操。)。

2.朗读词语,注意正音。

学生自己读,不会读的词语可以请教同桌或教师。(重点读准生字:(后鼻音)阳、钟床升上(前鼻音)穿脸餐。)。

指名读。跟读。开火车读。去音节认读。评读。把词语串连起来读。

3.朗读韵文。

(1)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语虽然是一个一个的,可是把它们串起来读,让人觉得很美,就像是一首小诗,所以我们叫它“韵文”。让我们一边看图,一边轻声读一读韵文,好好体会一下。(学生练习朗读。)。

(2)小朋友们,你们读起来很好听。这样琅琅上口,你知道为什么吗?(教师手指生字“乌浔、操”三字的韵母。)原来,它们都是押着韵的呢!老师也来读一读,好吗?(教师范读韵文,强调韵尾。)。

(3)老师为什么能读得好听呢?因为老师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过电影呢!小朋友们也要这样,边读边想。试试看,你肯定也能读得好听。(学生再次练习朗读。)。

(4)指名读。评读。齐读。

(5)你能把这篇韵文美美地背下来吗?(学生练习背诵课文。)。

三、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太小鸟下早上牙。)指名读。

2.口头扩词,朗读词语。

太阳太大小孩小学小人小鸟下午下面下来早上早晨清早早饭起早上午上学牙齿牙刷上牙牙门。

3.指导书写生字“太、小、下、上”。

(1)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说说是怎么识记汉字的?

(2)注意汉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边唱读笔顺,边书空练习。)。

(3)教师指导书写,讲解并板书。(学生练习描红。)。

太:一横在横中线上方,点在撇的下部,不要太长。

小:先中间后两边,竖钩在竖中线上,钩要小。

下:先横后竖最后点,横要稍长。

上:先竖后横,短横在横中线上,最后是长横。

板书设计:

课文。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课文与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2”。

二、复习活动。

1.抽读课文,背诵课文。

2.口头扩词后,朗读词语。

大——(大人)——(大雨)——(大风)——(大学)。

小——()——()——()——()。

上——()——()——()——()。

早——()——()——()——()。

3.抽读汉字卡片。

4.找出生字的反义词。(上一下,大一小,早一晚。)(同桌交流。)。

5.说说你是怎么识记这些汉字的?

6.你认识下面的字吗?给它们找找音节吧!(学生连线。)。

阳床餐穿钟。

chudngconchuony6ngzh6ng。

7.你还会给字宝宝们找好朋友,让它成为一个词语?(词儿开花。)。

圆圆。

8.说说汉字“太、小、上、下”的笔顺,并书空练习。

三、教学新知。

1.认识新笔画。

(板书笔画:横折钩竖折折钩竖钩竖折。)教师领读,学生边读边书空。

2.描红学习写笔画。

3.唱唱“写字歌”,检查执笔姿势。

4.学习书写生字“鸟、早、牙”。

(1)观察汉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师讲解并板书。学生练习书写。

鸟:数数这个字有几笔,笔顺怎样。注意第四笔竖折折钩要一笔写成,并写得稍宽,最后一笔是横,要写得长些。

早:上下结构。上面的“日”字稍小,下面的横要长,竖是悬针竖。

牙:首横要短,第二笔竖折的竖要短,第三笔竖钩在竖中线偏右,站稳。

(3)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一年级语文课课件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

2、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激、心存感激,并学会赞美自己的父母,敬爱自己的父母,做一个孝敬体贴父母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动画媒体《小乌鸦爱妈妈》、《孔融让梨》。

2、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世上只有妈妈好》。

3、诗歌《感恩父母的爱》。

4、自己折一串千纸鹤。

活动过程:

一、列队,报告人数。

1、中队长:全体起立,各小队汇报人数。

小队长(敬礼):报告中队长,第小队应到人,实到人,报告完毕。

中队长(敬礼):接受你的报告!

2.中队长汇报:

报告辅导员老师,一(6)班应到46人,实到46人,一切准备就绪,请您参加我们的本次活动。

辅导员:接受你的报告,并预祝你们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3、中队长:全体立正,出旗(敬礼)

4、中队长:齐唱儿童团团歌。

5、中队长:请坐!

二、活动开始。

师:苗苗队员们,你们还记得上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小乌鸦爱妈妈》吗?下面老师先请大家再来一起看看这个故事!

(观看《小乌鸦爱妈妈》。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指名回答)大家说得真好!

(甲)是啊!草木为了感激春的到来而吐露新芽。

鲜花为了感激夏的到来而竞相开放。

(乙)硕果为了感激秋的到来而挂满枝头。

雪花为了感激冬的到来而把大地母亲银装素裹。

(合)大自然尚且如此感恩,我们人类更应该具有感恩之心。

一(6)班“我知恩,我感恩,我成长”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走过春秋,走过冬夏,

是父母的爱,孕育了我们宝贵的生命;

(乙)是父母的爱,给予了我们欢乐的春夏秋冬。

(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向他们说一声:

全班(齐):我们感谢您——亲爱的爸爸妈妈。

(甲)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了一个可爱的家。

(乙)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甲)清晨,爸爸送我上学。

(乙)傍晚,妈妈接我回家。

(全班齐说)多少叮咛,多少牵挂,我们在呵护中一天天长大。

(甲)三百六十五个日夜。

(乙)三百六十五份关爱。

1、我知道妈妈养育我们很辛苦,我在妈妈身体里生活了十个月,吸收了妈妈身上的许多营养,妈妈忍着巨大的痛苦把我生下来。

2、是爸爸扶我学走路,是爸爸教我学说话。

3、是妈妈甘甜的乳汁把我喂养大,是妈妈唱着夜曲伴我入眠。

4、小时候,我晚上睡不着,是妈妈一直抱着我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直到我睡着。

5、爸爸妈妈每年都给我过生日,可他们自己却很少过生日。

6、别人说我长得傻,可妈妈常说我长得可爱。

(合)今天,就让我们为亲爱的爸爸妈妈高歌一曲!

(甲)请听《世上只有妈妈好》(全班唱)。

(甲)歌声唱不完父母对我们的爱。

(乙)歌声唱不完我们对父母的感谢。

(指名回答)。

(乙)父母的爱是和风细雨。

(甲)父母的爱是阳光雨露。

(乙)请听诗朗诵《感恩父母的爱》。

(甲)是的,爸爸妈妈的爱无所不在,无处不在。

(观看多媒体)。

(甲)亲爱的队员们,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学生对父母说祝福的话)(指名交流)。

(甲)一句问候,一杯热茶,显出孝敬之心。

一句祝福,一束鲜花,表达感恩之心。

(甲)请听我们的感恩誓言:(全班齐诵)。

(甲)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恩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乙)让我们将感恩心,赤子情折进一只只纸鹤,献给——我们最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生动手折纸鹤)。

(甲)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乙)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合)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请你们放心吧!

(甲)愿我们的爸爸妈妈天天露笑脸!请听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全班齐唱)。

(甲)请辅导员讲话。

三、辅导员讲话。

辅导员:……。

四、呼号。

中队长:请辅导员领呼号。

辅导员:全体起立,请举起你们的右拳,时刻记住五个爱,

全班:准备参加少先队。

(乙)一(6)班《我知恩、我感恩、我成长》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五、退旗。

中队长:退旗,敬礼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语文课课件

1、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2、朴实的语言风格。

3、通过体味文章所表现的父亲的深深的爱子之情,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

教学步骤。

谈到中国的现代散文,谈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二、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一遍课文(放伴奏音乐,力求生动)。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师生共同研习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作者通过选取“背影”角度来表达“父爱”主题。

2、本文的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

第一次:点题的背影;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第三次:离别时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这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应该是第二次:买橘子的背影)。

怎样描写刻画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

作者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刻画,作者首先写了父亲的衣着:“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描写父亲的穿着突出了什么颜色?(黑色)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与他家中死了亲人有关,黑色给人以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板书:沉重。

作者接着又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用了一个什么词描写了父亲走路的姿势?(蹒跚)。

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走路蹒跚的父亲要经过铁道,一不小心就会磕着碰着,一定是令人十分担心的!)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板书:蹒跚。

作者又写了什么?

(父亲爬月台)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动作描写)这个句子作者运用了哪几个动词?(“攀”、“缩”、“倾”)为何用“攀”不用“抓”)(因为无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撑起身体向上“攀”这需要力量,而一个上了年纪的父亲,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缩”字有什么好处?(“缩”字说明无处可蹬,脚是悬空的,这样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撑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险。这时的儿子,心情该多么得紧张啊!)同样,用“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亲的身体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样灵便,他“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一个“倾”字表明父亲要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样子。这是一个艰难努力的背影!

板书:艰难努力。

4、作者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只写父亲的背影呢?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点擅长选取表达感情的聚焦点。本文的聚焦点就是“背影”。这张“背影”就凝聚着“深深的父爱!”,日常生活中,蕴含父爱的事例还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写“背影”,正好获得了以少的材料表达丰富感情的效果。这个聚焦点“背影”留给我们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亲的背影。这张背影对儿子来说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亲的背影不会令儿子感动得掉下眼泪来,感动的原因是父亲的背影出现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满院狼藉,偿还欠债,光景惨淡。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等境况又使他的内心充满了忧愁,父亲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时的父亲担心儿子看到家庭的变故影响学业,便宽慰儿子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还决定亲自送儿子上火车。在这种情况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但作者更加爱自己的父亲。作者这时看到父亲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这是心疼的泪水,这是感激的泪水。)。

(1)、“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父亲这是做什么?(这是在宽慰儿子)这时最悲痛的人是谁?(是父亲)为什么宽慰儿子?(怕家庭的变故会影响儿子的学业)父亲表面上比较想得开,这是为了宽慰儿子,实际上他把悲痛压在了心底,不让儿子看到,这是一个多么善良的父亲啊!

(2)、“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为什么这样说?(学生讨论回答后明确:父亲担心茶房照顾不周,还是自己去放心,)。

(3)、“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父亲为何买橘子?(担心儿子路上口渴。)这个父亲对儿子是多么得体贴入微啊!

(4)、“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父亲担心儿子是否顺利地到达北京。)。

(5)、“进去吧,里头没人。”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亲担心行李的安全。)同学们看,这真是“儿行千里父担忧啊!”

这五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朴实,但一言一语都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之情,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三、总结。

文章通过运用抓住“背影”这个聚焦点的写法,运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深深的父爱”这一主题。

四、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一篇记述父母、祖辈、老师、同学关爱自己的文章,题目自拟。

一年级的课件语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两种很有特色的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通过阅读认识两种特色桥,想象未来的桥。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板书“桥”小朋友,这是什么字呀!看到这个桥你想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桥)。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可以拼一拼,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选一个你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一听。让大家帮你纠正字音。

3、同桌二人你读一个自然段,他读一个自然段,互相帮助纠正字音。

4、读了课文你知道兰兰过了哪几座桥吗?根据回答板书:潜水桥塑料桥。

5、课文共有几个小节,哪几个小节地讲潜水桥?哪几个小节在讲塑料桥?找出来和同桌合作读一读。

三、自主识字。

1、读了这么多遍的课文,你认识课文中的生字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卡片,谁来当个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2、没有拼音行吗?试一试。

3、这些生字,其中哪几个你已经知道了,请你来当小老师教大家。教师点拨。

4、读生字。开火车读一读。

四、书写生字。

1、老师范写,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

2、学生书空。学生练习,互相评价。

一年级语文课堂课件

1.认识“群、竹”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5个字和横折弯钩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会写“牙、马、几”等字。

本班共有35名学生,其中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些识字的能力,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本课内容非常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喜欢下雪,喜欢玩雪,因此在学习中应利用电教媒体力求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讲授法、练习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1.多媒体课件、四种小动物图片、小脚印图片。

2.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办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教师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字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竹”“牙”“马”“用”“几”。

1.教师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竹”“马”“几”,指导笔顺“横折弯钩”。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六、作业布置。

读熟课文,书写汉字。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喜悦、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分别在雪地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脚印形状,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贴上合适的脚印图案。

4.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5.为什么他们画出的脚印不一样呢?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脚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脚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爪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脚印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脚印像月牙。)。

6.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还能画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如果我们想画画要用笔和颜料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却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们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画画非常简单,而且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能画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比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学习齐读第5句。

3.教师指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青蛙为什么没来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儿,他居然睡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正在冬眠。)。

3.教师指名回答,适时点拨:什么是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蛇、刺猬等动物也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找到其他冬眠的小动物,按课文最后两句仿写诗句。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小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五、作业设计。

把你喜欢的其他小动物的画画方式,用儿歌的形式写下来好吗?

语文教学的开展需要有相关的课堂课件进行教学的指引。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g、k、h......

一年级语文课课件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0个字。

2、在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交谈的能力。

3、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1、认识15个生字,学会10个字。

2、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谈话导入:

二、交流对话。

1、图上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这些字你是怎么认识的?

3、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知识、爱学习的好孩子。

三、识字。

1、今天老师把这些字带到课堂上来了,你们来认一认好吗?

2、大家一齐读一读。

3、有些小朋友这些字是全认识,你们能帮助他们吗?

4、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5、有信心都认识吗?开火车读生字,有学生不认识的,请全班同学教认字方法。

6、大家能不能给这些字找朋友组词呀?

四、写字。

1、今天,们学习写两个字“外”“车”,读一读。

2、观察“外”是怎样组成的,怎样写好看呢?(左短右舒展)。

3、“车”字的竖在竖中线上,左右对称。

4、你们写一写,互相评一评。

五、作业。

同学们认识了这么多字。可不要让它们溜走。回家后,把从废旧报纸、包装纸上认识的字剪下来贴在一张纸上,多读读,多看看,让它成为你永远的朋友。

新编一年级语文课件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继续进行渗透性识字。

3.会写6个字;认识新笔画:横撇、竖折折勾。

4.了解“小、人、木”作偏旁的变形。

5.练习背诵课文。

听读识字。

课件、生字卡片、太阳卡通图片。

一、猜谜语。

师:一位老公公,面孔红彤彤,晴天早早起,按时来上工。

学生自由猜谜。

(贴上太阳)。

师:下面,我们就伴随太阳的升起,一起去欣赏那美丽的世界。(课件出示主题图及全文)。

点评:教师通过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范读课文。

(课件演示内容)。

学生边听边看。

点评:课件逐字演示课文内容,使学生有针对性的对课文中的每个字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课件配音是童音,学生在轻松的音乐中聆听课文,不觉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快地入情入境。

三、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师: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试着用借助拼音或问问同桌的方法解决。

学生自学课文。

师:谁愿意带大家读读。

学生带读。

师:同桌互读。读对了给对方画一个小太阳。

点评:反复地读课文,既是熟悉课文的过程,更是随文识字的重要途径。在读文识字过程中,教师注意渗透学生合作和评价的意识。

四、强化识字。

1.文中识字。

学生带读、跟读。

2.卡片识字。

学生多种形式读(指名、分组、男女生)。

3.游戏识字。(猜字游戏)。

点评:识字有层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文中识字到文外识字,每一个层次的.教法都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

课间操:《上学歌》。

今天,外面艳阳高照,让我们在太阳底下跳个舞吧。

五、课内外结合,复习巩固课内知识,深入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

师:现在,大家休息一下。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相传,从前有十个太阳。他们每天轮流出现在天空,所以人们每天只看到一个太阳。有一天,十个太阳觉得太没意思了,他们一起跑到天空。土地烤焦了,禾苗晒死了。人们没法活了。于是,人们请来会射箭的天神来到人间。要他教训教训这十个太阳。

(出示后羿射日图)。

你愿意当后羿,做个射日的英雄吗?

(出示十个太阳)。

课件内容:

(1)太阳:还有一个什么名字?

(2)猜谜语:两个人手拉着手,是什么字?

(3)跳:用这个字组个词。

(4)草: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

(5)森: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6)照:请你带着大家读一遍这个字?

(7)叫:用这个字组个词。

(8)请你用手写出水这个字。

师:九个太阳都被我们的智慧消灭了,剩下的这个让老师来消灭吧?为什么不能射?

学生展开讨论。

师小结:看来,太阳对我们的用处还真大。小太阳听懂了你们的话。愿意每天认真工作,不再捣乱。他说:人类与太阳是好朋友。他愿意为人类做贡献。为了表示诚意,他送给人们一份礼物。是什么呢?(点击最后一个太阳,出现“美丽的世界”)齐读。

点评:这里的设计非常巧妙,既有综合性,又充满娱乐性。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既听了故事,了解了人与太阳的关系,又巩固了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