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的散文汇总

时间:2023-07-22 06:49:45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惊蛰的散文汇总篇一

惊蛰过半,春梅花开满树,春的气息扑面而来。我唤上小狗,走到河岸边。

好久没来这里了。顽皮的小狗不理我的呼唤,在高堤上、麦田边欢快地奔跑。

我就自己在低处走,突然眼前一亮。原来是桃树下有几棵蒲公英开花了。细看,只不过零落的开了三朵金花,却那么令人欣喜。鸢尾也不甘落后,争先恐后地舒展着嫩绿的叶片,几根野艾的嫩叶簇拥在这朵金花旁。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

我从河沿上了高堤,顺着土坡走下去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田头有一小片野麦草,草丛里散落着一朵朵蓝色的小花,像一颗颗蓝宝石,又像璀璨的星星,美丽却不招摇。

勤劳的人种下小菜,过了一冬的小青菜在立春、雨水、惊蛰里一天天地长高、拔节,开出金灿灿的菜花。根部的叶已枯黄、干落,可枝头鲜花盛开,还有的含苞待放。生命真的很神奇,腐朽孕育新生。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就不断地汲取成长的力量,只为一个信念:“我要开花”。

小狗早已一溜烟跑到远处人家屋后,我信步走到邻居家门前,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每天上班匆匆忙忙地瞥见他们家的白梅、红梅花开,今天终于停下脚步,走近欣赏。看这一树树盛开的梅花,嗅着一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终于深深地领悟“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想起雨水时节,我赶赴乡村教育家春天读书会。看到钟吾路上的玉兰一树树地盛开,我满心喜悦,为自己走进春天,与一群读书人相聚而倍感幸福。读书会结束时,天色已晚,风很大,淅淅沥沥地落着冷雨。我一路飞奔到钟吾中学站台候车。向北望,中学门前的一树玉兰,在春风中花瓣飘落,下起一阵花雨。再看看站台西边的那一株玉兰,在渐渐昏暗的光线中,白里透红的花瓣在枝头微微颤动,如翩翩展翅的蝴蝶,又似美丽轻盈的鸟儿。

遇见这一处处的春花,再来诵读《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惊蛰中,春满花枝头。我不忍心折一枝,只用我的手机留下那生机勃勃的画面,用我的拙笔写下我满心的喜爱与赞美。

惊蛰时节,春意渐浓,让我们穿着轻盈的春装,到春风里走一走,看“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春光无限。

惊蛰的散文汇总篇二

一年中有二十四个节气,这二十四个节气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也是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而远在春秋时代时,就定出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这四种节气,通过后人的观测和堪察,逐渐完善成这造福子孙后代的二十四节气。到了秦汉年间,由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新的一年。“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天的开始。每到这个时候,冰雪开始融化,鸟语花香,植物发出嫩绿的芽,农民伯伯也开始了耕作,为一年的收成播下希望。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说的一点都不错,人们在这个时候是最忙碌的,因为这是新一年的开始,现在不忙于播种到秋天就没收成哦。

在古代,立春有许多习俗,如天子要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又有《立春》一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在古代还有一个传说:立春快到到来的时候,的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和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会以坑里飘出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然后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那么,有第一个节气就会有最后一个节气“大寒”。

大寒一到,就意味着年即将结束,是中国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低温、风大、地面积雪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有诗云: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潇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这个时期,人们外出要小心,地面湿滑,走路要谨慎,不可跑动,以免摔倒,要注意保暖。“大寒小寒,冷成一团”的谚语也说明了大寒之冷。大寒也是全年中降水最少的时候,不过“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到明年麦。”,在雨水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说说,适时浇灌。

惊蛰的散文汇总篇三

今天是惊蛰,这让我想起晋代诗人陶渊明的诗“促春遘(gu)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一般在每年在3月5日、6日或7日,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鸠。”描述已是进入仲春,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按照一般气侯规律,惊蛰前后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

我等待着春桃始华,我等待着几声黄鹂鸣翠柳,期盼着姹紫嫣红,莺歌燕舞的时节能快快到来。天气稍有暖意,天空阴沉沉,雨未至雷未鸣,蛰伏的万物静静地等待着春丫头的到来。

清晨,我迎着九九的微风踏进原野,寒冷已失去了往日的肆掠,太阳跃出了地平线,风变得柔软起来,空气里渗出几分清新,漾起几分暖意。不知名的小鸟站在枝头上,鸣叫着冲向天空,与另一种鸟儿一唱一和,在云间相呼。春天近了,桃花呼之欲出,春丫头已在路上。

田间麦苗已开始返青,嫩绿的小脑袋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放眼望去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我爱怜地用手去抚摸小苗,一股青草夹带着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沁入我的肺腑,让我如痴如醉。春风尚带轻寒,周围的一切,或树或草,大都还在悄悄的萌动之中。而杨树,仿佛一夜之间,一支支杨树花在春风吹拂下破茧而出,密密麻麻挂满枝头。在这依然寂寥单调的早春,杨树花开得直接而奔放,倒挂在树上毛茸茸的迎风飘荡,宣示着杨树繁盛的花事,是新春里一道最别样的风景。

我信步来到小河边,站在一棵萌发的柳树下。柳条变得很柔软,风吹着枝条飘荡在水面上,仿佛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在梳理细长的头发。枝条上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个个米粒般大小的嫩绿嫩绿的嫩芽,那些嫩绿的小芽犹如一个个刚出生的小宝宝,探出小小的脑袋,窥视这陌生的世界。怪不得诗人赞道:“春色先以柳阴归”、“春风杨柳万千条”呢!小鸟从我头顶飞过,嘴里唧唧地叫着,我顺手折下一支柳条来,很熟练地做了一支柳笛,我急不可待地把它放在唇间,笛声和着鸟鸣在旷野中响起。我想用这笛声、这旋律,唤醒春天,唤醒我那颗久违的童心。

一起惊蛰的还有那些童年往事,那个扎着羊角辫扯着姐姐衣角,哭着闹着要柳笛的小女孩,如今已年过半百。姐姐那不算悠扬的柳笛声又响在耳畔,姐姐,我也要吹。姐姐把柳笛给了我,我放在嘴里怎么也吹不响,赌气扔在地上,还恶狠狠地把它踩烂。哭着找妈妈告状,说:姐姐坏不给我能吹响的柳笛。妈妈永远都是向着小的,一边哄我,一边呵斥姐姐,并责令姐姐给我做个能吹得响的柳笛,看着姐姐在一旁委屈地抹眼泪,那时我心里也有些过意不去,怯怯的用小手去拉姐姐的衣角,姐姐脸上还挂着眼泪,却什么也没说,领着我去了池塘边的柳树下,她扯下一根柳条,用手拧巴拧巴,把柳棍抽了出来,掐了一节教我怎么吹,我学会了吹柳笛。

时隔几年后,我碰到了和姐姐一样的遭遇,我的妹妹也告了我的状,我也挨了妈妈的训斥,我也流了泪、我也教会妹妹吹柳笛,我理解了姐姐的涵义。几十年过后,我们相聚时讲起这一段过往,都觉得像春风拂过暖暖的,心里甜甜的。漫步在早春里,看着四面八方、远远近近的景致,感觉眼前变得清新而又明媚。吹面不寒的风里有一股淡淡的泥土清香味。天空高远湛蓝,春风扫去前几日的雾霾,呼吸也感到舒畅。新的春天正在醒来,就要破土而出。

俗话说:“春日胜黄金,季节不等人。”过不了三五天,我就得拾掇我的小菜园了,先撒些草木灰再把地翻起来,种些抢鲜蔬菜。惊蛰的闹铃响了,又有谁肯再在这明媚的春光里蛰伏着不动窝儿呢?菜园里的韭菜露出红嫩嫩的芽尖,菠菜也不甘示弱,长出了几片翠绿的新叶,小葱儿也伸了伸懒腰探出了头。再过些天我的小菜园会满园春色关不住。

惊蛰的散文汇总篇四

动物入冬藏伏于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阵阵雷震,冬眠的小动物们渐渐苏醒,从泥土里钻出来,开始呼吸这春天的空气,是为惊蛰。

惊蛰亦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仓庚,即为黄鹂。

此时已入仲春,大地一片复苏的景象。红桃花,白梨花,黄鹂鸣于翠柳之上,燕子飞来飞去,衔草筑巢,用勤奋与爱心换来勃勃生机。

这一切,是不是应该感谢那一声声的惊雷?

我们也一样。每个人应该都有一颗想偷懒的心吧!可不可以让我睡到天黑?可不可以不要上学不要上班?可不可以让人生只剩下吃了睡睡了吃?可不可以每个人都给我一块钱让我富甲一方?我没有一颗想成为富豪的心,我只是单纯地想懒到终老。

现实中自然不可能,于是只能闭着眼睛骗一骗自己。

可总有一个声音把我们从这样的梦境里叫醒,无论我们是不是情愿在这样的声音里睁开眼睛。或许是我们的父母,或者是不怒自威的老师,或者是自己睡觉之前设定好的闹钟,无论是哪一种,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无论是受宠若惊还是很不开心,我们总要穿戴整齐,直立应对下一份下一秒。

呜,不能冬眠不能假寐啦!让起床气再泛滥一点,外面的阳光再好也不想说话,就是想这么小小地任性一下。

惊蛰的散文汇总篇五

春雷响,万物长,道出“惊”的内涵。

春雷,春天的号角,吹遍大地,撕破了大地的沉默,蛰伏的小动物探头探脑,在门槛试探春的情谊是否浓厚。

桃始华,黄土高原一片火红,桃花的诗情画意,像一个深情的.手,抚摸着山谷,山谷鸟声清脆,抚过田园,蝴蝶蹁跹,抚过少女的心间,悸动的心弦弹奏一曲不再遥远的等待。

你方罢场我登场,杏树也不甘示弱,漫山遍野,都是杏树竞相绽放,摇旗呐喊,春天的景象更加的热闹,蜜蜂嘤嘤,采花酿蜜,将匆忙的付出,酿成甜蜜的生活。

遥看草色近却无,这是黄土坡上小草最美的写照,时有时无,隐隐约约,似一群淘气的小鬼,生怕见人。

南方已是春景明媚,野花遍地,朵朵小花点缀在田野小村,如小家碧玉,美丽而不失灵秀,而农户门前的蔷薇花,富贵华丽,雍容葳蕤,如大家闺秀,华丽而不妖艳,雍容而不显娇气。

百鸟齐鸣,好不热闹,如果几只黄鹂,深鸣翠柳之间,是江南美景更有灵动,似点睛之笔,让一篇文章有了灵魂。

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彩缤纷的纸鸢。在天空飞翔,忽高忽低,时急时缓,将孩子们春天的记忆描绘的更绚丽多彩。

惊蛰,一个惊天动地的创举,彻底驱走了冬天,打开了春天的大门,所有的生命意气奋发,怀揣梦想,竞相拼搏。

惊蛰的散文汇总篇六

一片雪,拥着生命的温度,跌落在冷冷的夜。

阳光睡去了,尘嚣淡去了,灯火模糊了。到底还是耐不住寒冬的单调,深夜里,没有了如水的月华,随之而来的则是白色精灵——雪。

一季寒色,在这一刻显出了最美的样子。一梦柳絮被风吹散,飞出枝头变作一只只白鸟,恰巧落在我的衣襟上,消融后还留着湿漉漉的精魂,不愿离去。

这样的凉景,让纯净的白雪成了主角,它们打散了人群,驱走了行人。留下了宁静,留下了深爱它们的我。天地被这白元素掩盖了,冬夜的凉,倾进了内心深处,梦幻般的月消逝在童话成为现实的那一瞬间,雪花变得神秘、妩媚。时光细腻,那雪,一夜的忙碌,一生的寂寞,令我不会失眠,抚慰了伤梦。黑暗中,我拿起笔,却发现记录我写诗的本子早已湿透,不禁苦笑着丢了本子,走过积雪,踏上了归途。

身边的雪缓缓落下,我仿佛被融化了,滚烫的泪混合着冰凉的雪,滴落在寒冷的冬夜,刹那间,风起云涌,世界又恢复了生机。

第二日清晨,打开窗,安静的街上几只鸟儿飞来飞去,羽翼打落了昨夜雪绽放成了花,空气里弥漫着微微的清凉,几个起早的老人扫去了少许积雪,露出了绿——眨眼的绿,那便是春!尽管看的不是很清,但是我知道,树枝上的嫩芽与草叶上的绿,像是一夜之间长出的,是呀,如果没有这皑皑白雪,又怎么会体现出春的绿,春的生机呢?我似乎听见了春的脚步声,春天的绿芽在我心底早已钻开坚冰,绽放出了快乐。

我相信,在我遇到风雪时,无论多么寒冷,多么艰难,我都不会叫苦,我会在雪下找到属于我的春天,默默承受所有的寂寞和伤痛,守卫心灵那片永不凋谢的雪花。

我抱怨过生活的痛苦,我也抱怨过命运的沉重;我分享过成功的喜悦,我也品尝过失落的苦涩。但是,就算有再多的重量和尘埃积累在我的肩膀,它们到最后都装点了我的命运。它们把我的身体化做容器,封存过往的岁月,把苦涩的泪,酿成甘甜的泉。

惊蛰的散文汇总篇七

“惊蛰一犁土,春风地气通。”惊蛰预示着春耕开始。

我们这里的小孩子都喝过xxx三根茶xxx,它比汽水饮料好喝百倍。每年惊蛰时节,妈妈们总会给孩子们熬“三根茶”,味道略有甜味,带有淡淡的`植物清香。清热下火,消暑解渴,几粒冰糖,喝起来别提多美啦!中午喝一大碗还不够,下午上学的时候,还要装上满满一壶。这三根茶,可比饮料流行多了!所谓三根茶,就是用蒲公英、芦苇根、茅草根三种植物熬成的茶,性平适宜日常饮用,材料方便易得。

每逢惊蛰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备着的东西。“三根”有卖的,但很多人还是喜欢自己挖。农历二月二开始,野外一片片青色渐渐冒头了,再过十来天,满眼都是郁郁葱葱了。闲暇时间,阿姨婶子们,带上娃,拿上铲子和小筐,去郊外去寻找这些鲜物。对于孩子来说,那是不亚于寻宝的有趣游戏。

芦苇根一般生在水边,茅草根不好挖,孩子们参与最多的就是挖蒲公英了,躲在野草丛中,田埂沟畔,多是凭那一朵小黄花来辨认。所以很多地方也称蒲公英为“黄黄苗”。

以前特别爱把蒲公英和另一种小黄花弄混,这次特地比较了一下,蒲公英花是重瓣,其他的小黄花大都是单瓣,而且蒲公英的叶子边缘带刺,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偶尔有一颗长老的,已经变成毛绒绒的球状。那可是要赶紧摘下,一口气吹远远的!采回来清洗干净,配上老家带来的茅草根,芦苇根,煮上一杯水,仿佛又回到了十二岁的四月天。剩下的晒干,能一直保存过整个夏天。

关于乡土、关于儿时的记忆已经慢慢在时光中消散,唯独每到春天,总会想起妈妈煮的这一碗三根茶。有点粗糙、平凡,却无比妥帖、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