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

时间:2023-06-22 16:45:39 作者:曹czj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大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一

在没有硝烟的和平年代,排雷是最危险的军事任务之一,排雷兵是离生死最近的军人,雷场便是战场。

统帅号令如山,战士迅速行动。当时,还在原边防某团教导队担任炊事员的杜富国,得知组建扫雷大队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向连队党支部递交申请,主动请缨参加排雷。身边有战友劝他,排雷如刀尖上跳舞,每天都与“死神”打交道,何必去冒这个险。他坚定地说:“当兵不怕死,怕死不当兵,现在国家有需要,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

练就“金刚钻”,才能和死亡叫板。雷场看似寂静无声,实则凶险残酷。杜富国默默告诫自己:“排雷,没有真本事不行,学不好排雷理论,就扫不了雷、保不了命,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

新兵下连时,他成了连队有名的“训练狂人”;理论学习不明白,点滴时间啃教材;专业技能不达标、午睡时间练一练;体能素质跟不上、早晚负重跑一趟。经过刻苦训练和不懈努力,最终他凭借过硬的军事技能和顽强的拼搏精神走在了连队前列。

超乎常人的毅力与付出勤学苦练,让杜富国成为了单位出名的“多面手”“实干家”,是每个连队都争着要的“宝贝疙瘩”。

当兵半年,他就被破格推荐参加原边防某团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上等兵期间就担任副班长,成为连队官兵学习的榜样。入伍8年,他被5个单位争先选调、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

为学深悟透扫雷理论,他把知识要点写成小纸条、制成小卡片,有空就拿出来看一看、背一背,晚上熄灯后经常加班加点,缠着身边战友讨教至深夜。为熟练掌握排雷技能,他严格按照程序反复练习,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为训练探雷针手感,每天坚持练习上万针,像绣花一样将分队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为熟练探雷器,将铁钉、石块、弹片等混合埋设,并使用斜放、混合、覆盖等方法增加难度,3个月的训练期还没结束,他就熟练掌握了10余种地雷的排除方法,做到探雷器一探就能准确辨别地雷埋设位置、知晓地雷种类。在临战训练综合性考核中,所有考核科目被评为全优。3年来,杜富国累计排出各类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

在天保口岸、马嘿、老山、662.6高地等因雷而令人生畏的“骷髅地带”。杜富国总是坚持第一个进雷场,第一个设置炸药,第一个引爆,第一个搜排,大家都称他为“雷大胆”。

开辟通路时,他打破固有逐点逐片爆破作业方式,提出田字分割爆破、多人多块同步作业的方法,实践中有效提升了搜排效率,得到广泛推广,被大家称为“田字切割法”;探测作业中,他反复琢磨教材中“连续扫描探测、目标精确定位”十字交叉定位法,逐渐摸索出“分块扫描、木棍标识、交叉划线、精确定位”的搜排要诀,极大提高了探测速度和精度,是全队掌握这一方法最熟练的作业手;运输弹体上,他合理区分排除爆炸物的规格尺寸、性能种类,手工制作了10余种装运沙箱,较好地提升了搬运效益和安全系数。他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积累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排除了一颗颗“索命雷”,铺设了一条条“安全道”。

军人血性:把危险给自己 把平安给战友

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扫雷,雷场地势险,大都处于陡峭的山崖、茂密的丛林、锋利的山石中,机械作业几乎无法展开,只能采用爆破和人工搜排的方式;自然环境差,气温高,雨量大,经常发生山洪、塌方和山体滑坡;雷障种类多,布雷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布雷达数千枚。

生死一线,视死如归,哪里有任务杜富国就出现在哪里,哪里雷最多杜富国就铆在哪里,哪里有危险杜富国就冲锋在哪里,他的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却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每次扫雷杜富国总是第一个喊出“让我来,我先上”,背着50多斤重的炸药拉着绳索滑降,穿着近30斤防护服、鞋底厚达18厘米的排雷鞋,绑着一条细绳在近70度的陡坡上一米一米地排雷。他认为,多排一次就多担一分风险,多给队友一分安全,多送群众一分平安。

今年10月11日下午,在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雷场扫雷作业时,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当量大、危险性高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马上向分队长报告,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令后,他命令艾岩:“你退后,让我来!”艾岩转身后退了几步。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突然爆炸,他下意识地倒向艾岩一侧。飞来的弹片伴随着强烈的冲击波,把杜富国的防护服炸成了棉花状,也把他炸成了一个血人。

面对危险,杜富国用血肉之躯,舍生忘死的刹那一挡,确保了两三米之外的艾岩仅受了皮外伤。经过3年艰苦奋战,扫雷大队共扫除雷区57.6平方公里,人工搜排出地雷和各种爆炸物19.82万枚(发)。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呼声。在岁月的长河中,无论历史的硝烟散去多久,但对英雄无悔,铁血忠魂的记忆和呼唤始终都在。

可以说,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不单单是他个人的英雄事迹,更是新时代革命军人的热血本色的生动诠释,而“让我来”将成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

离开熟悉的岗位,告别亲人朋友,来到艰苦偏远的边疆,扫雷官兵面对的不止是雷场生死考验,“杜富国们”付出的也不止是汗水与鲜血。

记者到扫雷三队采访,下士李洋面对镜头,立即转过了身。他请记者不要拍他:“我没告诉父母我在扫雷,我妈如果在电视里看到我,会哭的。”记者一问,原来扫雷大队官兵有个默契:跟家人打电话从不说自己在扫雷。即使家人知道了自己在扫雷队,也只说自己“在二线搞保障”。

杜富国和他们一样,一开始都选择了“隐瞒”。战友张中君告诉记者,直到第三次扫雷任务结束后,家人才知道自己在扫雷。

在扫雷大队,已婚官兵全部两地分居,40多名官兵面临亲人重病、子女年幼等困难。他们把遗憾、愧疚和思念压在心底,忘我奋战在雷场,用生命在战斗,只因他们都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杜富国”,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让我来!”。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三

首先,要以翟树全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司法为民的意识。翟树全自1989年参加法院工作以来,始终工作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法庭,牢记宗旨、秉公办案、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审结民商事案件2400多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引发上访、无一矛盾激化,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社会稳定。他的行为告诉我们不仅要为群众提供热情周到的司法服务,把司法为民的要求贯彻到法院工作的各个领域,体现在审判案件的各个环节,而且要进一步密切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人民司法事业拥有更广泛、更深厚、更可靠的群众基础。

其次,要以翟树全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坚持公正司法的信念。在翟树全所在的哈拉海镇,有人说:“翟法官好,他公道。”有人说:“翟法官公正,总是为百姓着想。”还有人说:“翟法官判案,我们信服!”一个人能让百姓这样褒奖,一名法官能让百姓如此信服,一名党员干部能让百姓有口皆碑,这是怎样的人格魅力,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因此,我们不仅要加强职业道德锤炼和司法良知教育,把捍卫公平正义、确保司法公正作为最崇高、最光荣的职责,而且要严格依法履行职责,对每个诉讼主体给予公平的关注,对各方利益给予平等的保护,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最后,要以翟树全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清廉务实的态度。翟树全常说:“做人要有原则,做事要讲良心,办案要遵循法律。”1997年,翟树全还没有用上手机,有的当事人主动要出钱给他买一部手机,他坚决不要,并严肃地对当事人说:“你的好意我领了,但做法我坚决反对。如果今天我收了一部手机,明天就会有人送钱给我,看似对我好,想要帮我,其实是害我。”为此,我们要坚决惩治腐败现象,树立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良好形象。

翟树全的先进事迹让我们感动,他的精神将成为我们不断努力的新动力,我也将在工作中切实增强群众感情,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司法能力,进一步推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建设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四

我庆幸自己的选择,也感谢这片绿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警营,给了我钢铁般的意志;严明的纪律,使我对生活拥有了许多执著。一份锤炼,一份收获。我学会了用青春去体验直线加方块的生活,学会了刚毅、勇敢和坚强。回首来时的路,汇成了一段永远不能被代替的岁月,随着光阴的流逝,希望在绿色的海洋中茁壮成长。青春在我们的手中,我们是警营迸发的火花;青春在我们的脚下,我们去点燃生命的理想,让年轻的汗水变成一个个真实的希望。

熟悉的警营,一切都已连同我的心情一起移上了画布,我会将他永远的珍藏。当兵的历程,成就了我博大的情怀,而警营的历程,完成了我灵魂的升华!军歌,是我们心底无悔的恋歌;军号,是我们不息进取的旋律,警营告诉我:只要默默孕育,生命总有辉煌的时候!

时间是不会停下脚步的,生活也从来不会圆满而无缺憾。但是请你相信,一个经历过军人生活磨砺的人,即使面对风雨的肆虐,都会以笑脸去迎接阳光;即便泥土是痛苦,都会生长出欢乐。我执著在青翠的梦里,看雄鹰搏击长空,感受霜去寒来。就算阳光不会定格在我的脸上,我的脚步也会在黑暗中发出响亮的声响。我相信,军旅生涯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辉煌。

岁月易逝,青春易老,为表我心,写一段文字,留于清风,写一段青春,献给我喜爱的警营。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五

2月25日,个旧市金湖公园召开全体职工会议,学习宣传全国劳动模范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

我园按照云南省总工会《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组织党员职工31人,在三楼会议室集中学习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材料、观看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新闻资料片。

会上,公园党支部书记黄文红向公园职工宣读了《关于在全省广大职工中开展向耿家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和介绍耿家盛同志先进事迹的材料。材料详细介绍了耿家盛30多年来刻苦钻研、乐于创新、勇于实践,掌握了车工的多项绝活,成为一名技压群芳、能力超强的车工能手,工作6年便在“全国青工技术大赛云南省选拔赛”获得车工第二名的好成绩,成为了行业顶尖技能人才。

公园党支部号召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向耿家盛同志学习,通过学习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弘扬劳模精神和劳动精神,传承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价值理念。

在此情况下,对耿家盛的诱惑是,好几个学校来挖他,如果去学校教书,耿家盛的收入比现在高得多。耿家盛脑子里所谓的"铁饭碗"不是传统的单位、岗位,而是技能。

除妹妹耿家豫外,耿家盛一家5口,一辈子都贡献给了昆重。父亲耿鼎曾是昆重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更是耿家三兄弟接触机械、走进昆重的启蒙者和领路人。耿家两代人陪伴着昆重走过了近60年的历史,他们与昆重的情感悠远深长,无法割舍。

一行8人,耿家盛的人品、技术表现最佳,第一个月工资就拿了3300元,是当时他在昆重的20倍以上。

"收入如此低,师傅还在坚守,我理解是他吃苦耐劳的性格和对企业感恩的表现,不然,我没法理解他。"耿家盛的徒弟马自辉,其平静的语气里有困惑,更多的是敬仰。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六

她是妻子,是妈妈,是女儿,也是一名坚守在战“疫”一线的党员、枧头村村医、马元村妇女主任,她是__,英雄队伍中的一员巾帼英雄,自疫情防控以来,她每天都要在相距20公里的马元村和枧头村往返多次,来不及好好休息,就得赶往下一个地方。第一次见到她,仅短短的一分钟,她就接到了三个电话,忙的顾不上和我们多说一句话,可这只是24小时的一千四百四十分之一,还有多少是我们不知道的,让我们一起深入她的日常,了解她的“四心”,听听她的战“疫”心声吧!

她是一名村医

“谢谢你刘医生,其他人都不敢靠近我们,只有你不顾个人安危,每天坚持帮我们测量体温,真是不懂怎么感谢你,等疫情结束后,你一定要来我家吃一顿饭,表示我的谢意!”从__黄冈的返乡人员丁学富说道。“老丁,别说什么感谢的话,医者仁心,这些都是我的本职工作,如果真的要感谢的话,就好好配合村里,和家里人一同配合村里做好自我居家隔离”__一边处理一次性口罩一边说道。大年三十,村民们都忙着准备过年,对于__来说,却是忙碌的开始,自疫情防控工作展开以来,走村串户测体温、讲解病毒预防知识、处理使用过后的一次性口罩等工作就成了她日常的一部分,由于辖区内返乡人员多,每天从家里到枧头村要骑车20公里,脸冻的通红,为了尽快将返乡人员每天的健康信息记录好,来不及喝口热水,就得马不停蹄的赶往返乡人员家中检查身体情况。“作为村医,在抗疫的紧要关头我有责任守好一方安全。”正在寒风中测体温的__说道。

她是一位党员

为了不影响马元村的工作,白天在枧头村入户观察外地返乡人员的身体情况,处理完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后,她就得立即赶往马元村入户宣传,连续十日,__与镇村干部一起,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劝解人员聚集活动,积极帮助居家隔离村民进行心理疏导,为了不影响马元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她主动申请晚上在值班点值班。马元和枧头20公里的距离,并没有影响到__履行她的职责,两份职业、两种责任,往往是无缝衔接,刚结束一份工作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红”带给人希望和温暖,常常在值班点值守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的__,一天见到家人的时间也就是吃顿饭的功夫了。“由于担心返乡人员出现异常,只要有时间能多待一会儿就会多待着,只要他们没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会儿。”__说道。

她是一名村干部

白天在枧头村入户观察外地返乡人员的身体情况,处理完使用过的一次性口罩,还得赶回马元村,马不停蹄地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到马元村入户宣传,连续十日,__与镇村干部一起,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劝解人员聚集活动,积极帮助居家隔离村民进行心理疏导。她还主动要求肩负起晚上值班的职责,往往是无缝衔接,刚结束一份工作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红”带给人希望和温暖,常常在值班点值守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的__,一天见到家人的时间也就是吃顿饭的功夫了。“由于担心返乡人员出现异常,只要有时间能多待一会儿就会多待着,只要他们没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会儿。”__说道。

她是一个女儿

家中还有一个84岁的老母亲独自一人住在黄坊乡仍田村曹家地小组,由于哥哥也是一名村干部,忙起来也顾不上母亲。聊天中__说道:母亲很支持我们的工作,常常说你们工作忙不用担心我,我能照顾好自己,倒是你们要顾好自己,好好吃饭,等你们空了再来看我。过年到现在还未见过一面,母亲也不会使用手机,也就是大年三十和哥哥通话给老母亲拜了个早年,工作累一点没关系,就是挺担心老母亲的身体状况,天气挺冷的,希望她能好好保暖好好照顾自己。”说到这,她已眼含泪花,原来在外人面前热心的刘医生、暖心的刘主任也有柔弱的一面。但是抗击疫情以来,让她感到挺欣慰的是往年都是“甩手掌柜”的老公也自觉地担负起家中的大小事务,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吃上她老公亲自做的那一口热饭热菜。

“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党性,响应号召,抗击疫情,人人有责;作为村医,我责无旁贷,理应战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妇女主任,我有责任带领全村妇女共同抗击疫情;作为一名女儿,我有所亏欠,没能尽到应尽的责任,但我想母亲会理解我,因为还有很多人的母亲和女儿需要我的守护。”溪口镇党员、枧头村村医、马元村妇女主任__说。

忙碌的工作并没有压垮她,反而让她越~越勇,像__这样的基层干部我们溪口镇还有很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消灭“硬核”病毒是每一个一线工作人员的愿望,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为的就是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待春暖花开时,大家还能相聚。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七

20xx年10月11日,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四队在雷场扫雷作业时,杜富国和战友发现了一个危险性极大的加重手榴弹,杜富国对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正当杜富国小心翼翼操作时,弹体发生爆炸,杜富国失去了双眼和双手。由于杜富国的舍生忘死,他的战友才幸免于难。

“你退后让我来”,简短的几个字,坚定而有力,却诠释了众多的意义,刻画了在危险来临之际,一心想着战友的深厚同志之情,彰显了在重大困难面前,毫不退缩的迎难而上精神,诠释了在面对生死较量时,舍生忘死的奉献情怀。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白鸽奉献给蓝天,星光奉献给长夜,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小孩,雨季奉献给大地,岁月奉献给季节,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爹娘,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不停地问,我不停地找,不停地想。”我开始思索,奉献到底是什么,奉献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我个人是这样来诠释奉献的。

爱是奉献的本质。奉献就像蜡烛一样,照亮了别人牺牲了自己,所以说有爱是奉献的本质。我们青年人要发扬奉献的精神,就要爱自己的国家,要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要爱我们的党,历史和实践证明,党是领导一切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谋幸福。要爱自己的家庭,有家才有国,千千万万的小家庭构成祖国大家庭,青年人应该尊老爱幼,夫妇友爱,打理好自己的家庭,构建和谐美好的新生活。

自强是奉献的根基。一个乐于奉献的人,必定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只有自我强大,才有能力去奉献他人,自强是奉献的根基。青年人,正直风华正茂的年纪,当有自强之心,自强之意,把握好青春韶华,点滴积累,提升自我,努力进取,开拓创新,把自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中,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在自强不息的拼搏进取中,创造辉煌,奉献社会。

付出是奉献的底色。奉献的本质就是付出,所以说付出是奉献的底色。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尤其要宣扬奉献的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自我进步的精神支柱。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代表时,表扬了身残志坚的残疾人代表,表扬了杜富国不畏艰难、不惧生死的奉献精神。甘于付出,敢于奉献,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升华,是个人社会价值的体现,青年人,应该继承优良传统,把奉献的精神发扬光大。

“你退后让我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奉献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奉献就在你我的身边。

最新八一勋章英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大全篇八

为了清除麻栗坡雷场,让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国排雷精兵花费三年时间,在这里扫除各类地雷、炮弹、手榴弹、炸弹等爆炸物共计高达十万余枚。

在一棵直径约30公分的大树根下面,杜富国和战友发现一枚67式手榴弹。67式手榴弹需加倍谨慎,因为时间的缘故,手榴弹拉环可能有松动,若跟树根缠在一起,用力稍大会爆炸,用力轻了则无法排除。面对这样的危险,杜富国对身边的战友说:“你退后,让我来,离我远点!”

就是在这样一次排雷过程中,突然爆炸的手榴弹将杜富国炸成了一个血人,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这名勇敢的战士20xx年才刚刚结婚,年仅27岁。

杜富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折射出新时代军人应当具备的优秀品格,展现了中国军人在面对危险时,不畏困难、敢于牺牲的品质。他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模范践行者,是军人的优秀代表和时代楷模。

我们应当学习他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崇高境界。像他那样,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建功立业。也许我们没有机会走上那个战场,但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我们更应该做好本职工作,帮助群众脱贫,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切实保障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落下一个人。

我们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先进的理论和精神武装自己,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团结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干事人,生活上的干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