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

时间:2023-07-12 16:24:07 作者:江sx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一

作为一个大三的毕业狗。来不及回想高中,大学已经又要走完。突然看《最好的我们》觉得高中三年一幕幕在重现。心里说不来的感觉,于是决定用笔记下此时的心情。

好久没写读后感,不知从何下手。突然想下笔,手指落在键盘上却打不出一个字。也许这就是青春最让人回味的感动。

前段时间,那部《何以笙箫默》开播,又掀起对与青春的热浪。与《最好的我们》不同的是这是一部抒写大学到毕业的小说,《最好的我们》是一部抒写高中三年青春的小说。但是主题却是一样,一样的女生爱上一个优秀的男生,偏偏这个女生不会读书,偏偏这个女生很喜欢拍照。偏偏在《何以笙箫默》,默笙第一张拍到的就是何以琛,这个法学才子,而《最好的我们》是耿耿跟余淮碰面的时候,耿耿也一样拍到余淮,这个冲击清华北大的人如此相似的开始却不一样的结局,最后何以琛依然很辉煌,可是《最好的我们》的余淮却因为家庭背景无法继续读书,但是最后都是一个圆满的结局,他们都在一起了。《最好的我们》写的是高中三年,而《何以笙箫默》写的大多是毕业以后,这是最大的差别。也许是因为我没有看到《何以笙箫默》的原著只看到电视剧,所以我的观点还是片面。我相信原著一定很精彩。

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都是每个人的青春。每个人的青春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将那些青涩回忆深藏。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说因为高考,经历过毕业的人都会说找工作。我还没毕业,我就谈谈高考吧。

记得同学前几天跟我说:你是一个参加过高考的人,何必担心害怕这个呢?参加完高考的人真的坚不可摧吗?参加完高考的人就一定踏过未成年的那道坎了吗?参加完高考的人就真的高中的自己说再见了吗?真的跟高中一点都没有关系了吗?就真的能忘记高中所有青涩的回忆了吗?不能。所有的回忆只是被深藏,但是却没有办法被遗忘,如果哪天重新拾起,那一幕一幕都将重现。

高考完,有人到了远方,有的人依然在,却顾不得去相伴。高考开始每个人都面向新的未来,但是是否有人发现大学既没有重新开始,却也忘不了过去。有些人有些事,一旦重新被掀起,就一发不可收拾。那种说不出的感受。那些不能说的秘密重新燃起欲望。

这部小说在2013年首次出版,可想而知,作者大约在2012年写这部小数,那时候,我刚好高中毕业。也许也一样的情愫,却没有好好抒写出来,却没有用心好好想想好好做个决定,觉得很是后悔。假如当时,如大学一样勇敢,我会怎么样呢?不敢想象,但是时光不能往回走,一时的冲动只能换来遗憾。也许这就是青春。我相信到现在活了20多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曾这样喜欢过一个人,也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我们的青春存在过,只是过了高考,我们把这个人深藏。

希望看到的人,你可以勇敢去把握你们的青春,青春没有界限,不是过了高考,过了大四你就没有青春,只要我们相信,青春永远在我们的身边。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把握我们在青春的每一分每一秒,把握我们心中的那个人。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二

懂礼貌,讲道理。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所谓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从小就要教育孩子学会懂礼貌,这样在他的人生旅途中自然会懂得尊老爱幼,孝敬长辈,和别人和睦相处。

另外,从小就要孩子讲道理。父母要经常以生活实例给孩子讲道理,渐进的,把孩子教育成一个知书达理、讲理懂事的好孩子,而不会是一个自己觉得对就是对,觉得错就是错的蛮横无理的孩子。学会懂礼貌,讲道理是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前提。

以身作则,家庭环境扮演着重要角色。俗话说,环境影响人,伴随孩子成长的父母以及整个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一生。父母为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行为、孝道之心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人的道德品行有高有低,因此,作为家长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

当我们在看电视读报纸的时候,却要求孩子认真读书;当我们整天抱怨、谩骂、急功近利时,却教孩子要宽容、文明、脚踏实地;当我们常为一些小事而争吵时,当我们……,却不知道这些已经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阴影。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首先,作为家长就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这样也就给孩子成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引导孩子养成谦虚谨慎、勤俭节约、有责任感的好习惯,不骄奢淫逸,不自私自利。现在很多孩子普遍都有攀比心理,这都原由现在的社会风气,大人的言行影响孩子的心理。今天刚看到一则新闻,南京某一小学生过10岁生日,请了班里37名同学,家长以该小学生名义捐献20万现金及50万元的棉衣被,令人吃惊的是抽奖环节,特等奖送出三辆小轿车!宴会估计要花掉上百万,奖项很多,一二等奖都是翡翠饰品,三等奖是10台笔记本电脑,而且得奖率很高。这种行为对年幼的孩子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虚荣攀比。

这真是一位聪慧且睿智的妈妈,她没有把对死亡的恐惧带给他的儿子,她说:死是生的一部分;无论我是生是死,我都会是你的妈妈,她并没有担心她智商只有75的孩子,在没有了她这位妈妈的保护之后,在这个世间怎样生存,最终这个智商只有75的孩子进入大学,并且成为百万富翁,还受到总统的接见阿甘的妈妈没有给他的儿子设定过目标:儿子,你将来一定要成为钢琴家、科学家,或者你将来一定要上清华北大,又或者你一定要有百万家产……你一定要自己思考出来,生活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得到什么。你的人生有很多种口味,有酸的、甜的、辣的、苦的,有悲伤、有痛苦、有泪水、也有甜蜜,有鲜花、有掌声、也有嘲讽,有失忆、有彷徨、也有成功。但这些都是你的人生,都是你盒子里这些巧克力的味道。你无法选择,这些有点苦,只有吃了才知道,所以你要统统接纳它。这就教导我们每个家长都要让孩子勇敢面临困难,克服困难,因为人生需要去品味。

抓住关键发展区,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作为家长,除了教育好孩子一些基本做人原则外,其次,就是要根据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研究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正确引导其生活及学习,最大程度开发其主观能动性及其创造性,这是每个为人父母所期望的,也是当代素质教育的核心。

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父母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从小教育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抓住孩子成长的每个关键期,正确引导,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样才能让孩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脚踏实地的走好每一步。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三

好吧。对我来说,小学五六年级似乎是上课时躲在抽屉里看言情小说最狂热的时段了,还有就是高中,午休时经常在宿舍拿了谁的《新蕾》随手翻。上一次读言情小说的阅读经历也要这样往前追溯,是十多年前在初中升高中的那个暑假,竞赛班补习计算机的时候。作为一个竞赛班学渣的我,完全无法领会编程语言的高妙之处,上课的时候就用人手一台的电脑看《天使街23号》,下课的时候把天才同桌提交的作业下载下来,改一改文件名再交上去了事。

但毕竟做惯了好学生啊,这种事我做起来就是提心吊胆,所以完全不会记得小说在说什么,只是杀时间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手段罢了。当时的天才同桌去南开数学系读了七年,在今年暑假落实了一份在北京做审计咨询的工作(当然我至今也没有懂她的工作内容,想必是很多数字吧),而开头传微信的姑娘也和我们同个初中高中,又去了根红苗正的人民大学,此刻正在大洋彼岸攻读国际政治的博士学位。我们都长大了。

而我?我已经结婚了,为什么还需要言情小说?

鬼使神差,还是在闺蜜的怂恿下找来看了起来。她说:“小心你今天也哭到半夜”。我不似她有一鼓作气的能力,每天读一点,很难完全浸染到故事的情境中去,不过读到最后,我也哭了。好像不是因为耿耿于怀的感情,而是因为“再见了,我的高中”。

青春之所以美好,可能正是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还看不到未来的局促。

不过说起来,或许中学的我,也终日是一个大写的“丧”吧。从初中竞赛班开始,终日被奇怪的函数和斜坡上的小木块进行智商上的碾压,这种碾压所带来的精神残害使我考上大学之后再也不想碰到和数理化密切挂钩的学科,一口气填了五个能招收理科生的非理科专业马上提交。不过人的适应性总是很强,中学时期看到用红笔批着的自己残存四五十分的考卷,也逐渐从触目惊心到宠辱不惊。心想,毕竟我不偏科,竞赛只不过是学有余力的一次自我挑战的尝试吧。

但是我还是太顺了。或许在旁人的目光里,一路保送到大学的我好像在学习上无所不能,好像整个未来都向我敞开怀抱,将来会是势不可挡光辉灿烂。

这种感受每个人都有过吧?好像在迷宫里绕来绕去却一头钻进死胡同,好像没有找到重组鲁班锁的办法只能让所有木块仍然在桌面各自四仰八叉,好像不管怎么努力都没有办法让快要塞满电脑的各色文件变得整齐有条理,好像看到一道连题面都没有读懂的数学题,根本不知从何下手。你惶惑、你害怕、你试图钻出这一张无形的网,你觉得自己在原地徘徊可整个世界都将无情地抛下你继续向前。

高中多简单啊,我们所有的人生梦想都被打包成几张试卷几所高校,所有人的方向都是一样的,老师翻来覆去地为我们讲解有限的知识点,我们翻来覆去地练习。尽管在各自的道路上,每个人的内心都有暗流汹涌,但总觉得多学会一个知识点,多跑一个四分钟以内的八百米,好像最终那一次命运的审判就变得不可怕了那么一点点。

又或者,高中有你第一次喜欢的那个人。学习再苦再累,都可以在不大的学校看到ta的身影,可能是篮球场上投进压哨三分的救世主,可能是每次都能给你讲题目的前后桌,也可能只是一个好看的侧脸,一个专注而认真的神情。在繁重的学习之余,还可以藏起自己的小心思,在人群里偷偷看ta一眼,为每一天有意无意的相遇而感到雀跃和欢欣。

我们长大了,现在回过头去看那段曾经以为最不人道的时光,都觉得是那么幼稚和温柔,“很多我们以为是最坏的日子,回头来看也许反而是最好的日子”。作者很善良,让多年之后的耿耿和余淮重逢,甚至最终向彼此张开怀抱,愿意“两个人在一起,扭转命运的手腕”。对耿耿来说痛苦的高中生活里有余淮照亮,长大以后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余淮来说高中那么多的骄傲,都被之后生活里不可预料的重创打散为一地鸡毛。值得眷恋的是,他们彼此仍然对那短暂的三年耿耿于怀。

或许这样就够了。生命那么长,我们太难要求高中时彼此暗怀情愫的人在经历了各自十几年的人生之后仍能携手共度。长长的路上我们会不断经历人和事,不可能将每一个人都“完整爱一遍”。所谓“最好的时光”,是彼此的青春里互相真实地存在,在漫长的人生中彼此铭记,只要有过那一刻彼此间的心意相通,就够得上最好的时光了。

也希望每个想要变好的人,都能像作者在后记里写的那样:“在苛责后原谅,在期望后释怀,最终生活得真正快乐而坚强。这比什么都重要”。

真高兴,作为已婚女性的我,仍然活得像个青春期少女一般。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四

这一篇没有波澜壮阔的历史,没有勾心斗角的权谋,没有帝王将相,也没有野闻轶事,仅仅是一个已经跨过而立之年、偶然被触碰到内心里青春那段旧时光、行走在大道上的人信手涂鸦。谨以此纪念下逝去的时光,和这个泛着一丝寒气的春天的雨夜。

对于一个行走在大道上的人来说,青春文学是绝无可能触及的领域,但是却被这本描述青春岁月的小说触动了。文学的一大魅力就在于给人情感共鸣,我如是给自己解释,无论什么领域,文学就是文学。书中有各式各样的感情,同窗之情、师生之情、父母和子女之情,还有萌发于青涩、懵懂而又美好的爱情;书中有不同的人生际遇,学生、老师,命运的跌宕起伏让人唏嘘;书中还有美好的旧时光,和感情、际遇交织着,像交织着的蛛网一样,网住了记忆,律动着共鸣。

书中感情,有着很多种面相,耿耿和余淮、贝塔和张平、徐延亮、韩叙和简单、淮南和洛枳……但是,所有的这些感情都是克制的,结局是清醒的。这是普通人的高中,没有死去活来,没有感天动地。分科后的描写,想起了自己当年鬼使神差的从文科班转到理科班的往事。放弃了优势的文科,转入了不怎么优势的理科,然而怎么也想不起转科的缘由,或许是家里的意志。像小说里那样的重文轻理,现实中也是一样;或许是自己的任性,觉得物理更有挑战。当时的我,肯定不是最好的我,没有主见或者任性。书里其他的感情也很感人和写实,送别贝塔那段朋友的情谊唤起人很多隐于记忆里的温暖;耿耿和父母的情感变化也击中了很多人的心,这种感觉五味杂陈,难以言说。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际遇。从余淮到耿耿,再到同学们,甚至是老师和家长。那句“那时的他是最好的他,但很多年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之所以打动我不是因为有情人的错位,而是隐藏在这句话背后复杂而不同的人生际遇。所谓造化弄人,平生遭际不是自己能决定的,余淮小时候自信狂傲,也有着让人羡慕的优秀,耿耿平庸迟钝,从来都是仰视余淮,但是命运是说不准的,从高考的那一天开始,以后的每一年都有着比高考十多年都要多的选择、变数和起伏。每个人都像是在时代的裹挟下在命运的路上颠沛流离。有人找得到路,有却人站不住脚。所以他们的人生角色一步一步地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些改变源自自我、家庭、环境等多种因子。成为一个有故事的人是成熟的开始。可这些故事也许是值得庆幸的,也许是刺痛内心的。际遇的颠簸能让曾经的一点差距变成云泥之别,也能让曾经的一点差距发生颠倒。曾经的自己在长江入海处写下过“漂漂向何处,随风去无迹。”,而今的我在祖国的西南边陲的家中书桌前写下这些文字,人生的轨迹谁能说的准呢。当时的我,肯定也不是最好的我。喜欢一个人,恋上一座城,最好的自己留给最喜欢的人。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全书中点题的一句话,关于感情,也关于际遇。被触动因为人物,也因为自己。虽然没有在最好的时光里做到最好的自己,但是,因为遇到了最好的你,才让自己慢慢的做到最好。你和我,就像舒婷在《致橡树》里写的那样,一棵是橡树,一棵是木棉,可以相互扶持一生的两棵树。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五

早早做完作业,在网上流连,看见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封面上,“我和你坐同桌,三年。你的影子和粉笔灰交织在一起,黑白分明,在我的记忆里面转圈。我想,那时候的我们,是最好的我们。”扣人心弦,毫不犹豫的把它购了下来。

耿耿,一个看似头脑简单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的女孩,糊糊涂涂地考上了万年第一都没敢报的重点高中——振华中学。开学那天,在偶然中看见了新生分班的红榜上,她的名字右边赫然写着“余淮”……

余淮,一个情商并不怎么高,但是理科成绩却异常出类拔萃的高材生,成了耿耿在开学报到第一天偷拍的对象,随后两人渐渐熟络,鬼使神差的和其做了整整三年的同桌……

耿耿、余淮……这两个名字,注定了他们需要走过一段和普通的高中生相似而又不同的青春。两个一样简简单单,神经大条的人类,却犹如火星撞地球般相遇了,在彼此心里埋下种子。尽管顶着高考的压力,学习的紧张,依然在每日看似雷同而天天鲜活的时日里,不断努力,度过着不管怎么样,还是会浪费掉的青春。

高二分科时,为了一年前的承诺,理科差生耿耿毅然抛弃了对自己有希望的文科,选择了陪伴在余淮的旁边。但是高三生活的嬗变在他们小小的认知里翻起一片风浪。余淮物理联考竞赛失败了,就算在耿耿特定的强心剂下,最终也只是拿了个全国二等奖,失去了保送清华的机会。为了踏踏实实应对高考,平日语文课里埋头苦写数学练习册的他,坦然的在语文的试卷上的排比句练习上写下“如果我是阳光,就温暖一方土地;如果我是绿树,就庇护一群飞鸟;如果我是清风,我一定弄死心相印。”

然而,就是这样两个纯情的少男少女,终于还是分道扬镳,走上各自的道路,从此没有了交集……

回看自己的历程,从小学到现在,为了上一个优秀一点的中学,从小参加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培优班,终于考入第二实验后,当初的斗志却越发暗淡,再也寻不回当年学习的那股冲动与热情。幸而在这个暑假看见这本书,为时不晚,一切如死灰复燃,瞬时元气满满。

想想耿耿、余淮,他们的抽屉里永远是满满的练习册,从来不嫌多。而我呢,无非就是漫画,小说……

拿出一张纸,写下“我们曾经那么好”。每天看看这短短的七个字,告诉自己。曾经那么好,现在一样好。

回忆是时光里,带着温暖的雨季。最好忘了吧,最坏不过是关上这世界的门。伸出了双手,拥抱当时的我们。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六

跟朋友谈到感情问题,她说她明白了,现在不会再有非谁不可的事情,和他在一起,只因为刚好是他那份喜欢于她是妥帖的,如果换成另一个人,也未尝不可。我点头称是。

在很久以前我就已经意识到,其实我们早已失去因为瞬间爱人的权利,抑或是能力。让我们恋爱的原因不再是少年娟秀的字体、干净清香的校服外套、成绩单上趾高气扬的分数、在你难堪时伸出的手,甚至好看的面庞。

读《最好的我们》前,对剧情一无所知时,我就已经预见到我会哭,明明三五年没看过青春小说,但仅仅想到那个刚过不久的年纪时,就觉得内心非常酸涩。

我也有过像耿耿一样的感情的,和对方的座位离得也很近,甚至他也是个学霸,虽然我当时并没有那么渣。我也观察他,揣测他的心情思想,甚至自己脑补出他的人格,会费尽心机和他分享一个耳机哪怕最后仅仅是不到一首歌的时间,没有机会在上课以外的时间接触在暗中记住他放学后的动向,值日时小组都走完了只剩下和他也会很开心,会用笔尖戳他,会吵架,会冷战,会传纸条,会仔细思考他今天说过的话里有没有一点点暗示的含义,会在别人跑过来告诉我,我觉得谁谁喜欢你时表面正经地说她们乱讲然后内心心花怒放……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这样的事情大概也只会出现在那个除了学习只需要考虑爱情的时期。然而就是那样一个一切都有人替你操心的奢侈年代,父母老师还苛刻地要求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学习上,所以最好的爱人的时期,很多时候只能生生被浪费,或者以悲剧收尾。

更何况,很多时候,那些他并不像余淮,至少他不像。他不会送我回家,他不用手机,他不会跟我讲心里话,他不会承诺要一直坐我的前桌,他对我是尖子生对待普通学生的普通方式,他会隐藏野心,他会一边抱怨没复习一边考全班第一的成绩……他不是余淮,其实我也根本不是耿耿,我没有她勇敢坦荡,我的心思一直幽暗曲折,但我还是耿耿于怀了很久。

不过好在我没有挂住他很多年,我甚至没有为了他争口气考上好的高中。于是我也没有机会用文理分科,这个在高中生看来很了不起的抉择,表现为了他选择和他同一科的决心。是啊,当时我们所能给的多么微小又多么可笑,那不是像名牌香水、包包、领带那样有迹可循的奉献,是把自己虚无的前途捧上前去,哪怕对方根本不在意你的前途,哪怕这样的抉择在整场人生中其实也无足轻重但在你看来这就是全部啊,这是你所能给的全部,也是你为了满足自己的爱情,第一次愿意做出伟大牺牲。后来你不会再有这么傻的决定了,当简单放弃韩叙,当耿耿从北京离开,他们以后的人生里,就注定不会再有这样类似的决定了。今天看完这部书,我突然很遗憾,自己没有这样一次自我牺牲的机会,即使我和他的选择在初中时就已经一致的明确,我们都是要念文科的。

当然还有一些很大的不同,比如我并没有严重到为了他不再恋爱,他也没有把我放在心上,那些曲折蜿蜒的心思在高中三年慢慢淡化,时过境迁演变为后来与人拖手睇戏,操心柴米油盐,假期回家独自混吃等死,为体重秤上波动的数字焦虑不安,微博上关注一堆美食时尚类博主,彻底抛弃了深度和前途的我。在看小说的间隙抬头望窗外,感觉仿佛回到中学的暑假,甚至想再摸一次那些习题,尝试一下改变人生的轨迹,却又随即意识到,一个二十岁的人,对自己的人生全无规划、全不努力,还过分念旧追忆青春,是多么可耻。

他则还像初中时那么厉害,念小语种,即将出国交换,在我看来未来一片明朗,是康庄大道。

没有谁还会像小说里一样找谁,在现实面前也不存在偶遇这回事,联系方式也只是通过我的刻意为之才得以重新加到,而我唯一有些煽情的表现,大概是生日那晚生病痛到接近失去意识,看到他发来简简单单快乐两个字还回了句谢谢,其实我好想告诉他,我病了,我躺在医院。但没必要,毕竟从前,也没有讲过。

小说里耿耿和余淮曾经一起巧合地学英语,我也和他一起学过英语,只是是在我们被分到同班之前,那时老师念英语名字让我们自己挑选一个,轮到我时老师每念一个他都在摇头,而我终于还是选择了一个令他摇头不止的名字给自己,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曾选了一个你喜欢的名字,那你是否就有可能喜欢我了呢。

都过去了,没有人会停在原地等,我们总会有新的生活。其实挺好,我一切还好,希望你还好,也是真的。

大概因为不是小说的缘故,所以我没办法像耿耿一样那么笃定那时的我们就是最好的我们,毕竟我们这个词也从未真正成立过,我只知道那是最好的我,那大概是我一生中最灿烂温柔的.时期,好时光都该被宝贝,因为不再来。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七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我得到了人生第一个学号,25号。而她,我的同桌,是24号。爱屋及乌的,24号成了我心目中,美丽动人,典雅端庄的代名词。全然不顾在粤语发音里面,“24”和“易死”的发音及其相似。真的,我从来没这样想过。真正美好的事物,是不会让人有其他歪念的,要是有,证明还不够美好。在一个偶尔挂着鼻涕的邋遢少年面前,她是足够美好的,一颦一笑都如大家闺秀一般。

班主任分配座位的情景,我至今无法忘怀。老师说,男生要和女生坐一起。

“不要,怎么可以”怨声载道,人声鼎沸。我也狐假虎威的顺势加入抱怨的阵营,心里却在无限的期待。不得不说,我当时的心情,就像班主任在给我分配老婆一样。

在老师的指挥下,她缓缓的走到我旁边座位。有点害羞的用手顺一下粉红色的套裙,轻盈的坐在座位上。仿佛咯吱作响的椅子被她封印了嘴巴,安静的默不作声。窗帘在夏风的吹拂下有规律的摇曳,如浪花拍岸。奶黄色的阳光淘气的时而显现,时而在帘布后躲藏。她的脸庞虽已被时光所模糊,但那一刻的心跳,却依旧让今天的我与之共振,仿佛那份感动,一直没有离开。

在图书馆靠窗边的角落,在原木色的书桌上,轻轻的合上《最好的我们》。望着米黄色窗帘外的世界。蝉鸣的盛夏午后,是回忆心跳的最好的时光。

我没有锋利的性格,在恋爱中急于将自己剖开给另一半看。我和耿耿一样,情愫暗生水到渠成的爱情是我最向往的。那种如蜜般一点一点的酝酿,直到我们内心各自甜蜜的湖泊冲破堤坝的隔阂,汇成甜蜜的大海。

洛枳爱盛淮南,谁也不知道。盛淮南爱洛枳,全世界都知道。从暗恋到修成正果,是最刻骨的爱的经历。羡慕洛枳和盛淮南能有这样的经历。我没有经历,但我可以缅怀。我在她最美的岁月里,与她成为同桌。我们之间的世界如同深海与高峰,遥不可及,但我们之间的距离,却如双子星,休戚与共。值日打扫,收发功课,只要是我们一起完成的任务,我都不觉得辛苦。

每个人的回忆里都会有求之而不得的故事,所以回忆才会美好,所以我们才会珍惜在最美好的时候的我们。

2023年最好的我们读书心得优秀篇八

所有的美好似乎都与高中有关,所有的青春似乎也都是有关于高中,那是走过这段路的人最美好的时光。

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着一个兵荒马乱的青春,那里有着最美最纯的友谊,有着小芽破土来到这世界的羞涩暗恋,有着迷惘,有着失意……仿佛好像人一生所要经历的,都先尝试了个遍。然后,成长。

耿耿和余淮,简单和韩叙,洛枳和盛淮南,好像无意有意就这样把我们的青春摊到了所有人面前,于是所有人,对着过去默默回忆。

我羡慕洛枳,那个如水一般的女子。在条条框框中起舞,不是为了什么,只是因为“写出来的东西本来就是让人看的”,那个努力闪光的女神为了卑微的暗恋低声询问学妹认不认路的声音不自觉会带上一点点的期盼,只为了带路去见上某人一面;那个温柔微笑的女神会鼓励失落小学妹说“阴天的时候就从身边那些像太阳能电池一样的人身上感受阳光”;那个从容淡定的女神会小心翼翼的在表白墙写下那全世界都不知道的心事,然后微笑的祝福着他和另外一个人的幸福。

我羡慕简单,那个敢爱敢恨的女子。一见钟情的她大胆而怯懦。鼓足勇气与喜欢的男生同桌,却从不逾越。默默在旁一年,记下了关于他的所有,甚至文理分科留在了最不擅长的理科。这是一场一厢情愿的赌博。不经意撞见冷面神韩叙和后桌那关于自己及小伙伴“得天独厚”的言论,毅然决然在高三去了文科。简单败了吗?不,她在这场赌博中知道了父母对自己的宠爱,知道了自己对父母的愧疚,最重要的是,她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

我羡慕耿耿,那个乐观却又敏感的小女生。不是因为她的同桌是那个好像无所不能的同桌,而是她的自愈能力。她敏感,害怕家庭重组,害怕好友分离,害怕优秀的同桌余淮,害怕新的妈妈和爸爸误会她伤害了弟弟。她乐观,父母都会幸福,友谊天长地久,余淮说要一直做同桌,她坚强,在和新妈妈发生了不愉快之后为了以后同在一个屋檐下的生活勇敢走出妈妈的怀抱。

一切的一切之后,所有人好像都找到了自己。就连那个敏感别扭的耿耿,都知道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之努力。可是谁也都知道,永远不会忘了当初那个迷惘痛苦寻路而后为了一个目标疯狂前进的岁月。而我们,终将成为最好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