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

时间:2023-07-09 11:30:09 作者:曹czj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一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发扬蜡烛的精神,还要求教师自觉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甘为人梯,做辛勤的园丁。只有这样才能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业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孔子说的:“爱之,能勿劳乎?言之,能勿诲乎?”就是这个道理。

能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以身做则要求了教师做事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还要求我们仪表端庄,大方得体。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二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

1、从家人身上获得幸福感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家庭。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父母的健康安乐,是幸福;家人的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和谐共进,愉悦成长,更是幸福。反之,那种难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出”、“优秀”是不可能使人产生幸福感的。

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与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长,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为和谐家庭的榜样。

2、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学生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我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学生、如何与学生交往。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

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怎样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方法很简单: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学生;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往。

3、从学生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

教师如何从家长身上获得幸福感呢?如果家长非常信任、肯定和尊重教师,那教师肯定会觉得很幸福。

那么如何获得家长的信任、肯定和尊重呢?

首先,教师要尊重家长,要用心倾听家长的意见。

其次,教师要多站在家长的角度想问题,理解家长的所思所想,理解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真诚地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的目的是消除家长和教师之间在思想、价值观以及双方的习惯等方面存在的分歧,建立起积极的关系。

4、从同事身上获得幸福感

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解析课堂、开发课程、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获得失败的启迪,感受挫折的焦虑,与同事工程和谐相处,互相激励,互相关心,共同进步;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努力构建一个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教育工作团队,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与同事和谐相处、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策略之一。当然,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创建奋发向上的团队,不仅是教师应积极参与、践行的事情,也是学校管理中应努力实施和实现的大事。

5、从领导身上获得幸福感

领导的赏识和肯定是教师幸福感的另一个源泉。

要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肯定,关键在于以自己实际的工作成绩赢得领导的认可。只要自己用心去做,相信就能做出一番成绩,而领导也会看见你的进步,你的成长,会赏识你、肯定你的。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三

9月12日下午,我们迎来了第一思源学校的马德军校长。马校长在报告中所举的例子中,每个故事都令人值得深思,值得回味,时而沉重,时而喜悦。我深知,要成为一名真正幸福的老师,还任重而道远。

马校长给我们做了几个方面的汇报:什么是幸福?如何才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把学校的发展与自己的荣辱视为一体。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能够快乐地做自己想做能做和可以做好的事情。那么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哪里?来源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源于自身的成长与学生的发展所带来的教育成功,来源于教育智慧。其实幸福离我们这么近,可是谁遮挡住了我们寻找幸福的眼睛?每每看到这句话,我就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思索,是为班上那些淘气顽皮的孩子,还是那总是觉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的不满足,或是为了那林林总总应付不完的检查?当我们每天在抱怨累死了,气死了的时候,幸福已如肥皂泡般无奈的破灭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做个幸福的教师就应该做到:

一、保持良好的心态,守住心灵的那份宁静。

二、把读书当作第一任务,养成终生学习的良好习惯。

要不断点燃自己的学习内驱力,自主学习。读专业书、读文学书、读经典书,使自己的知识面广博起来,才能开阔自己的专业领域,才能开拓自己的视野,才能为自己积蓄能量。我们还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把这习惯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三、养成写反思写体会的习惯,养成写博客和交流的习惯。

要向书本学习、向同事学习、向名师专家学习、向社会这个大百科全书学习。只有耐得住、守得住、挺得住,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才能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个性蓝天。

其实幸福就是一种快乐心情,是一种催人向上的心态、幸福也是品味生活的一种感受。

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寻找,幸福需要我们自己去感受。

做个幸福的教师,不但自己幸福,也带给学生以幸福,带给他人幸福--这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大好的事情。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四

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和幸福感之后心中对其随之有了一些更深刻的理解,下面就我的理解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来谈一下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教学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知识分子职业道德之一。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中所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它是社会职业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行业特殊的道德要求。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和作风去待人接物,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他是教师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是调整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

其次谈一下什么是教师幸福感。在此之前先说一下幸福是什么?其实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你的生活态度。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么是幸福。一直以为感受幸福是件很困难的事,那是一种灯火阑珊处的境界。经过岁月的流年以后,才明白,幸福其实很简单,只要心灵有所满足、有所慰藉就是幸福。那什么是幸福感呢?其实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由此可见,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必然也会拥有强烈职业认同感和归宿感的幸福体验。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师幸福感提升意义重大。

为什么将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排在首位,这个能力与习惯与自我诊断和进行学生调研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的?我个人认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具有这样的一个能力,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的专业能力,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不断的通过对一个问题的长期思考和钻研,最终到达对本问题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好的驾驭知识,才能深入浅出的将其交给学生,学生才能学得更轻松,教师这样才会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我最想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是通过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达到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实现自我诊断,和对学生实行调研诊断,实现共同成长,达到共同进步。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找到幸福,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五

3月29日至4月6日,我有幸参加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四川省都江堰市瀚海博雅学院承办的宁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在前后近一周的学习培训活动中,我和来自全省各地的148位教育工作者一起,认真聆听了梁坚、霍磊、赵跃勤、康钊,苟萍、冯光伟、何晓燕、胡孝荣等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我们所作的精彩报告和讲座,就像冲破晓雾的第一道阳光,让我豁然开朗!进一步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它的重要性,提升了理论水平,获得了专家们提供的许多耳提面授且极具实效的科学指导。它让我有机会在黑暗的路途中找到了光的指引,静下心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各种教育行为,同时也萌发了对自己多年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一些反思,也权且作为本次培训的学习心得。

1、观念的转变。在深入接触“心理咨询”这一课程之前,可以说我对“健康”的理解是狭隘的。之前,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并鼓励孩子多参加些体育锻炼,我以为有了健康的身体,就会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同时也可以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情,能够更好的去学习。虽然这种思想也不为错,但通过老师们深入浅出的讲解,我明白“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身为老师,在教好孩子们文化课的同时,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因为健康的身体再加上一个健康的心理,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提高工作的幸福指数,教育出更健康向上的.孩子。

2、教学态度的转变。学习的这些天,抛开了一切繁琐杂事,自觉学习机会难得,便静心学习领悟。虽然老师们的讲解非常精彩,但由于自己的基础水平受限,我仍感受到了学习的苦和累。此时,我想到了我的学生们,平时的教学中,我是否关注了他们的学习基础?体会到他们学习的心情?反馈过他们对学科学习的意见?审视自己的结果便是:一定要多体察孩子们的学习心情,多理解孩子,千万不能做高高在上的老师。

另外,授课专家的提醒也让我时时在反省自己。各位专家都有主张说:“学生是我们影响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老师在面对学生时也要有一颗谦卑的心,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还有对后进生教育的诠释都让我对老师这一职业重新定位——蹲下来协助孩子学习,这才是为师之本。其实,教育是“心”的教育,心快乐了,学习自然会事半功倍,这是多么简单的教学智慧!

3、生活理念的转变。“心理学是一门幸福学”。的确如此,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而我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拥有健康的心理会让人滋生幸福的感觉,而幸福的感觉又能传递感染身边的家人,和谐快乐的生活由此开始。所以,善待老人、体谅爱人、关心孩子应该是我践行此次学习的最好方式。

教孩子、教学生的方式的转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父母的生活习惯、品行道德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为孩子做好一个健康乐观的榜样示范应该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这点我一直在认真和每一个孩子的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孩子也朝着一个健康阳光的方向发展。但目前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父母孩子一样大,如何对做好青春期的母亲,我不是,但我正在摸索中。再用小时候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似乎已经不能让孩子接受了,虽然孩子还没有出现我们常说的“叛逆”,但我一直在找寻最好的方法来和孩子沟通。而这次心理培训正好填补了我此项的空白,老师讲解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特点以及案例,让我在教育学生的道路上少走了很多弯路——知此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同时我觉得对待学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或兄弟姐妹一样!

另外,各位专家对家庭教育内涵的诠释,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以及生动而又睿智的案例分析,都让我为之震撼,真正为我上了一堂心灵成长课。

1、对教育目的的反思。

新课程改革无疑推进了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但课程设置以及考核和评价标准是否体现了教育目的,却遭颇多病,学生课业负担在升学指挥棒下有多大程度的减轻,令人质疑,学生普遍的睡眠不足,难以体现教育的真谛——“教育即生长”(卢梭语)。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教育应该珍视孩子生命的诉求,教育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不能只注重分数而不管学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人格。教育的真谛也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帮助全体学生拥有积极阳光的心态,以促进他们走向成功、快乐成长、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2、对“以生为本”的反思

了解学生,理解学生,以生为本,是教育的核心所在,也是遵循教育规律办学之所在,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父母和老师大多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上名牌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往往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规划孩子的人生,去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可是,孩子们究竟是怎么想的?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我们为孩子们做出的规划是否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这些问题被我们一再忽略,甚至扔在一边。于是,郁闷、焦虑、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问题便纷至沓来。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以生为本”,注重的是师生间的沟通与理解。我们必须认真观察和研究学生的生理特点、情绪变化,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与诉求。学生的心灵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心理冲突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了解孩子们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我们才有可能对孩子们的行为表象作出理性的分析,从而找到心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做出适当干预,带着一颗“爱心”,蹲下身子,关心体贴他们,为他们创造健康快乐的人生。

3、对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反思。

选择什么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手段,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要力戒“好心办坏事”,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学生心理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必须准确作出分析判断,并采取合理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心理健康教育还要讲求艺术,要会聆听、能接纳、有效引导,使人内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原则,必须真诚、坦诚,必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具备“同理心”,力戒简单粗暴、主观臆断、过于理智,出言不逊。

4、对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合作的反思。

诚然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心理健康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特别是接触学生最多的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要关注学生,实施精细化管理,及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以防患于未然,和心理辅导老师沟通,研究,尽快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惑,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和阳光心态。当然,与学生家长结成心理健康还应关教育阳明也是很有必要、不可缺少的。父母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发现心理障碍要及时矫正,学校、家庭、社会要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积极地科学地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独立性自制力,培养乐观进取的精神和完整的人格。不过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应保持足够的耐心,不能一蹴而就,不能寄予全部的希望,不能保证什么疑难杂症都能解决。

5、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反思。

各国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个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专业化的要求,我省中小学正逐步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科教学中这是大势所趋,我们要重拾被丢在一边的教育学、心理学相关论著,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及时对师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诊断和疏导,必须反思的是近年来,部分教师的心理亚健康,不健康呈上升趋势,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高度重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定期体检,参加各类文体活动,为教师减压,调节情绪,不断完善专业素养,做家庭教育的顾问和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

1、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一个学生要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因此,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上面,营造好孩子们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避免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2、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如班主任工作团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注重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轰轰烈烈的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短短几天的培训,收获是长久的,感谢省厅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充电学习机会,必将给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诸多有益的帮助,开拓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自身的认识和感受,激励我们加位工作,为祖国的未来尽心尽责。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六

套用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提出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近几年幼教领域掀起改制热潮,对幼儿教师冲击颇大。在这一转轨时期,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必然影响着工作效率和从业坚定性,从而容易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努力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做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错误的职业观

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职业观下,有人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仅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自己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如此一来,教师是很难获得职业幸福感的。

2、幼儿教师自身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误解。在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这些观念和态度反映出人们都对幼儿教师的轻视。久而久之,幼儿教师便会产生职业厌恶感,甚至希望立马脱离幼儿园这片苦海。

3、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目前幼儿园里,班级人数会过多,必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3~6岁的幼儿,这一群体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难以自理,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的前提下首先要提到保育作用,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吃喝、冷暖、安全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再包括还要担任全科教育的责任,而且需要制作各种创意教具,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还需不断更换墙饰,写教案、反思、家园联系、听课记录等。这就把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了。工作地点也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中,使幼儿教育工作融入教师的生活中,成为其生活方式。幼儿教师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庭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张恶性循环的不良情绪网,却找不到放松的时间与场所,幸福感自然而然荡然无存。

首先,我觉得幸福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教育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如果没有,一切的教育方式、教育技巧都将是机械的、枯燥的、模式化的操作,只有教育者是幸福的,才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者,更不能走近教育的内涵。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是价值观的职业人士、观念和态度上的具体体现,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是紧密相关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内话语教师生活方式之中的,生活方式缺失活着错误,幸福感便失去了依托的载体。幼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职业观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才能发掘自己的教学欲望,享受教师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2、正确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母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施教者。所以,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自信,肯定自己,并在教学以及家园联系中通过行动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3、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尤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更好的心理优势,做事得心应手,高效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对个人的一种心理满足。

4、在工作中,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

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的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的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的接纳幼儿,教育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差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5、将工作与生活分开

这里所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尽量利用在课余时间完成工作任务,不把工作带回家,更不把不良工作情绪带回家。让工作与生活协调,并在这种协调的过程中寻找职业幸福的平衡点。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和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的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总之,教师是专门与人的心灵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种职业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正如徐特立所说:“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每一位老师都要格外珍惜和不断积累这种愉快、热爱的真情实感,使它成为推动我们在道德上日益充实起来、丰富起来、高尚起来的巨大力量。做一个快乐健康的幼儿教师,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老师们,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工作与休闲,学会苦中寻乐,学会享受生活、享受教育。让我们在工作中体验快乐,在职业中品尝成功,在事业中感悟幸福!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七

作为一种人类终极追求的心理活动,自然会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文化属性,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教师职业幸福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套用米哈伊尔•伊凡诺维奇•加里宁提出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每位教师都具有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近几年幼教领域掀起改制热潮,对幼儿教师冲击颇大。在这一转轨时期,社会的发展及对幼儿教师要求的提高,幼儿教师职业压力越来越大,这必然影响着工作效率和从业坚定性,从而容易导致部分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不断下降。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努力避免走进职业的倦怠状态,做一个健康、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1、幼儿教师错误的职业观

一个人若要追求和获得幸福感必须实现其核心自我,即实现自我价值。在此职业观下,有人教师选择这一职业仅仅作为谋生的工具,而对于自己职业的价值认同;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才能、个人兴趣和意愿等因素的必要考虑则是残缺的,如此一来,教师是很难获得职业幸福感的。

2、幼儿教师自身的自卑感和职业厌恶感

在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农村,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导致对幼儿教育和幼儿教师误解。在无意中把幼儿教师排斥在教师队伍之外,这些观念和态度反映出人们都对幼儿教师的轻视。久而久之,幼儿教师便会产生职业厌恶感,甚至希望立马脱离幼儿园这片苦海。

3、幼儿教师工作量大

目前幼儿园里,班级人数会过多,必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次,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3~6岁的幼儿,这一群体年龄小,独立性差,生活难以自理,这就决定了幼儿教师在教育的前提下首先要提到保育作用,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吃喝、冷暖、安全等问题,使得幼儿教师工作量大并且繁琐,再包括还要担任全科教育的责任,而且需要制作各种创意教具,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还需不断更换墙饰,写教案、反思、家园联系、听课记录等。这就把工作时间大大延长了。工作地点也从幼儿园延伸到家庭中,使幼儿教育工作融入教师的生活中,成为其生活方式。幼儿教师会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家庭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一张恶性循环的不良情绪网,却找不到放松的时间与场所,幸福感自然而然荡然无存。

首先,我觉得幸福感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从前现代时期主要表现为哲学家的思辨和人们个体生活方式的选择,到现代时期出现了付诸社会运动和制度建构,这体现了一种历史性的进步。 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一个重要成就无疑是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然而,现代化又是一个充满悖论的进程,与客观福祉的提高形成比照的是主观幸福并没有呈现相应程度的上升,这无疑构成了现代化的一种困境。

拥有职业幸福感是教育者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如果没有,一切的教育方式、教育技巧都将是机械的、枯燥的、模式化的操作,只有教育者是幸福的,才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幸福。否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者,更不能走近教育的内涵。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职业观是人们对职业范畴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是价值观的职业人士、观念和态度上的具体体现,职业幸福感的获得与职业观是紧密相关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内话语教师生活方式之中的,生活方式缺失活着错误,幸福感便失去了依托的载体。幼儿教师只有把自己的职业观与生活方式融为一体,才能发掘自己的教学欲望,享受教师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2、正确的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二任母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施教者。所以,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提高自信,肯定自己,并在教学以及家园联系中通过行动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3、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知识体系。通过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尤其在精神文化生活上不断充实自己。让自己具有更好的心理优势,做事得心应手,高效完成各项任务,也是对个人的一种心理满足。

4、在工作中,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

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的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我们应该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的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的接纳幼儿,教育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幼儿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差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悦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作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做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5、将工作与生活分开

这里所指的是在实际教学中要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尽量利用在课余时间完成工作任务,不把工作带回家,更不把不良工作情绪带回家。让工作与生活协调,并在这种协调的过程中寻找职业幸福的平衡点。

幸福是人生的主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实践中,感受理想目标和理想实现而得到的精神满足,从而在追求理想与目标的过程中的到的愉悦感受,是教师从工作理想到现实的最美的情感体验。总之,教师是专门与人的心灵世界打交道的人,是各种职业最直接感受到他人感情的人。正如徐特立所说:“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越爱自己的事业。当你看到你教出来学生一批批走向生活,为社会作出贡献时,你会多么高兴啊!”,每一位老师都要格外珍惜和不断积累这种愉快、热爱的真情实感,使它成为推动我们在道德上日益充实起来、丰富起来、高尚起来的巨大力量。做一个快乐健康的幼儿教师,对人,对已,对社会都是有益的!

老师们,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工作方式, 寻找一些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 保持良好的心态, 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 学会工作与休闲, 学会苦中寻乐, 学会享受生活、 享受教育。 让我们在工作中体验快乐,在职业中品尝成功,在事业中感悟幸福!

一直在追求属于我的职业幸福,但总是感觉幸福好像离我越来越远。是什么阻止我踏上幸福的彼岸?当拿到《教师的幸福感》这本书,我似乎明白了,其实幸福就在我的心里。

应该说是书名中的“幸福”这两个字吸引了我,谁不想拥有幸福呢?我非常想做一个在付出的同时又能够拥有幸福的教师,更想在这本书中寻找到做一个幸福教师的捷径。翻开书后,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文字所吸引,我领会到了什么是“迫不及待”、什么是“如饥似渴”,陶继新老师的思想在我的脑海里闪光,与我的心灵碰撞,给了我思想的洗涤。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我们展示我们自身价值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每当激情满怀地上一节课,面对孩子们跃跃欲试举起的小手和争先恐后的抢答,总免不了沾沾自喜,我想这是一种幸福吧。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的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自己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当教师节到来之际,一份份带着童真童趣的贺卡和一束束芳香四溢的鲜花,我收获着人世间最纯真的祝福;伴随新年钟声的敲响,一条条饱含真情的问候短信悄然来到我的身边,我便沉浸与无限的遐想;当我由于生病状态不佳时,一副副小大人的模样关切的目光和安慰的话语,让我忘记病痛的折磨而坚强依旧。这一切的享受是因为我知道,要让学生感恩自己,首先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如此这般,幸福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最后要懂得研究教学。把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在努力营造教研氛围后,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经之路,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幸福感就会伴随自己的整个教学生涯。

说到底,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教师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引航者,我们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和学生。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师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就能笑对生活,就能爱每一个学生,同他们“打成一片”,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有了一份好的心态,就会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少一些狭隘多一些豁达,就会把教育视为一种艺术,在忙碌与创造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乐此不疲虽苦犹甜。我认为,当我们的付出被家长和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的快乐,会被幸福紧紧地“包裹”着。

透过《教师的幸福感》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幸福就是一种感觉,只要自己认为是幸福的,再苦再累的工作也会其乐无穷。让我们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在教书育人的长路上追寻并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吧!

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称心如意的境遇或生活。幸福,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人都十分向往的最美境界。没有哪个人不渴望得到幸福,拥有幸福,享受幸福。也只有生活在幸福中的人们,才会得到生命的活力,保持愉快的心情。幸福是人生的主题,只有感到幸福的人,才能给人以幸福。尤其是教师,能否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

教师从事着既消耗脑力、消耗体力的工作,又承担着沉重的工作压力,由此带来的健康隐患是多方面的。相当多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

教师总是时刻面对几十名的学生,这些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的工作负荷量正逐年增长。同时教师职业负有重大的社会责任,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甚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然而教师收入虽有改善,付出和回报也不成比例。

那么该如何追寻教师的幸福感 ?

一、 要研究教学。只有在富有创造性的合作性劳动中教师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多地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二、要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三、要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四、要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不仅要善于与学生分享知识和经验,而且要善于与同事、与学生家长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合作。从多方面吸取教育的智慧和力量的源泉。

五、 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

当教师在工作中得到了发展,获得了理解、感受了成功,体现了价值,那么也就找到了“幸福感”。

最近学习了吴安春老师的《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专题讲座,还是感触颇多的。正如吴老师讲座中指出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教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幸福体验,提升幸福意识,发展幸福能力。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需要。

但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教师专业发展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很多教师缺乏幸福感,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一般而言,教师职业倦怠有心理、生理和认知三个方面的症候群。心理方面表现为情绪波动较大,抑郁、厌倦、焦虑和烦恼,丧失工作热情、兴趣、创造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精神疲惫,心理焦灼,萎靡不振,情感疏离和冷漠等状态。生理方面表现为体力明星透支,出现亚健康,失眠、内分泌功能紊乱,行动迟缓,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经常产生疲劳感,工作效率降低。在认知方面,感到生活乏味,事业失望,工作满意度降低,无成就感,前途暗淡,缺乏进取心。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出现以下危害:一是出现心理障碍,工作效率降低。教师身心疲劳,精力不济,教育管理能力降低,工作变得机械、低效,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二是人际关系紧张。人际关系敏感、疏离、退缩,摩擦增多。情绪忧郁并具有攻击性,出现粗暴的体罚、急躁的情绪、行为失控。将负性情绪发泄给学生,有时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伤害。三是出现自我伤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态度消极和情绪低落,还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对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虽然理解不同,但简而言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后获得的满足心理和愉悦的心情。教师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生命发展,把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特征,探寻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是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前提。教师职业幸福感意义重大,它直接决定着教师的工作状态。教师职业幸福的典型特征包括: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智如泉涌、人际和谐、身心健康、心胸豁达、热情高涨、奉献社会、享受生活和创造幸福。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一是来源于工作的成就;二是来源于学生的成长;三是来源于家庭的和睦;四是来源于社会的认同;五是来源于自我价值的实现。那么,该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呢?一,教育研究是教师通向幸福人生的必由之路。 二,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帮助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三,理顺人际关系,为自己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四,爱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最新教师职业的心得体会优质篇八

一、企业感知(一周),

企业感知主要是企业参观学习和听取专家讲座,几天的参观学习增长了我的知识,丰富了我的阅历,让我对企业的生产过程有了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在对企业有了直观感受之后,公司给我们安排了不少专题讲座,从企业的产品工艺流程到产品销售,从产业发展趋势到企业创新,内容非常丰富。让我们熟悉了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切实感受到日常教学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为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能动性、积极促进教学改革起到了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技能提升(两周)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提升我们教师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内容包括普车加工,数车加工,数铣加工,钳工操作,将整个机加工领域都熟悉一遍。在这一阶段公司安排我们在马钢技校学习,他们考虑的非常周到,充分利用了马钢技校的实训设备、师资和教学资源,让我们在这里真真正正学到了本领,我们机械专业的参训教师一共有16名,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工种,像这样将这么多工种揉和在一起还是第一次,在本次学习中,大家相互交流,相互帮助,既提升了专业技能,又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通过交流学习每个人都收获颇多,圆满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为我们下一阶段的企业实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企业实习(四个月)

企业实习实行“师带徒”模式,企业要为每位教师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师傅)。实践采取生产现场考察观摩、专题讲座、小组研讨、技能培训、上岗操作和演练等方式进行。本次到企业实践重点需要了解的是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等,学习与所教专业相关生产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掌握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结合实践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通过本阶段的实习,让我有机会深入生产现场一线进行操作,一线虽然很累但是很能磨练人,同时又能学到很多东西,因为在一线我可以近距离观察到刀具切削参数的改变对加工影响,加工工艺改变对加工零件的影响等等,同时要对加工好的零件进行在线检测,看零件是否在允许的公差范围之内,要对程序进行修改以满足加工要求等等,凡是在加工中遇到的任何问题我都要想办法解决,解决不了的请教师傅,他会带着我一起解决,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的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

四、企业实践心得:

为期五个月的培训,是近距离接受机械加工实践,感受机械加工魅力所在的五个月;是迅速成长,脱胎换骨的五个月。是完成角色转化的五个月;是理论联系实际,将专业知识付诸实践,寻求到自我发展的五个月。在五个月的培训中,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2、知识与能力的收获。在本次企业实践之前,自己是从大学毕业直接入了学校,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环节,掌握的基本是理论知识,没有实践经验,由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碰到不少的困难。此次参加青年教师企业实践不仅让我的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一种视野的拓展和职业教育理念的延伸,它所带给我的感悟和体会很多,这些都是潜移默化的,并且直接影响到我以后的专业成长。

3、结识了不少同仁,获得了不少宝贵经验。这次培训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学员之间交流讨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机会,通过交流和讨论活动,我了解了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也获得了很多好的成功经验。

4、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知道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以及用人的理念和原则。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外,还要求员工工作积极主动,责任心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于今后实际教学工作的作用和影响。通过本次企业实践活动,个人的知识与技能上都得到了提高,这些知识与技能可以促进今后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提高对学生的讲解指导效果。同时,了解到企业对人才要求方面,要求我们在教学实际中,多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做到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动手操作能力。

总之,通过此次企业实践活动,使得个人各方面知识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自己将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所学,服务好教学工作,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最后感谢学校领导给予自己的学习机会,感谢本次企业实践单位马钢集团的大力支持,感谢给予指导的马钢技校的老师们,感谢对我提供帮助的“师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