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工作经验汇报(优秀18篇)

时间:2023-11-22 10:37:39 作者:雁落霞 试点工作经验汇报(优秀18篇)

工作汇报对于上级了解下级员工的工作情况,及时指导和支持意义重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汇报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试点工作汇报

兴仁乡幅员面积30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1.19万人,属典型的丘区农业乡镇。2011年,兴仁乡被列为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省级试点乡镇之一。具体实践工作中,乡党委在系统深入学习“三二”工作法的基础上,突出产业发展,坚持以“新农村示范片”和“现代养殖业示范园”建设为契机,立足“一心、两轴、三点、四区”发展格局,创新性地提出了“三一二”工作法,进一步完善乡镇工作运行机制、干部管理机制、服务群众机制、全面教育机制、公共服务机制。2011年上半年,全乡生产总值达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68元,农户组织化程度达到85%以上。

一、为什么要提出“三一二”工作法?

1、在兴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一、致富路子不畅。一些村社组织和村干部缺乏驾驭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能力,习惯于大包大揽,浮夸蛮干,不懂尊重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自主权,挫伤了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积极性。

二是办事体制不顺。过去群众办事“先到村,后到镇,漫。

山遍野去找人,上了东门上西门,拜完菩萨才办成”。有时甚至花上几天、几十天都盖不了章、办不了事,还不是遭到吃拿卡要,人民群众极不满意。

三是政务村务不公开。长期以来,政务村务决策不民主、运作不科学、内容不公开、习惯于暗箱操作、以言代法,产生了人民群众不信任政府的误区,压抑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四是干部管理不活。原来干部管理过分集中,选与不选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好与不好一个样。

镇村干部身份固旧,不能公选,人员臃肿,滋生惰性,管理失控,不劳而获,不能做到人尽其才。

五是工作作风不实。曾经一些干部做起工作来往往是:只图话说到带着模子套,不走群众路线,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成了点上开了花,面上不结果,人民群众对这种工作作风十分反感。

六是财务管理不清。以前一些单位收钱不开票,财务不清白,有的村社尽是白条子,几年都不做一次帐,几乎每人手上都有一笔钱,每人手上都有一摞帐,包包帐、坨坨帐、糊涂账比比皆是。

不到教育,人民长期得不到实惠。

八是工作运转不力。计划经济体制带来了一些干部习惯于当“运动员”不会当“裁判员”,一些同志事务缠身,不能自拔,成天忙得精疲力竭;一些同志回避矛盾、推诿扯皮,忙得领导“不亦乐乎”;一些同志急功近利,债台高筑,使一些组织濒临“破产”,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九是干群关系不好。一些干部“当官”做老爷,脱离群众,高高挂起,尽说些大话、尽带些歪路、尽做些傻事、光打歪主意、光收黑心钱,致使一些地方问题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深,上访越来越多,干部越来越铆。

2、“三一二”工作法与文建明工作法相比,有那些主要指导思想、特点?

二、主要做法。

在文建明工作法的基础上,立足“产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致富、农村和谐文明、干部深入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结合实际创新制定了“三一二”工作制,“三”,即三化、三民。“一”,即一教育。“二”,即两诺、两评、两公开。

1、三化:岗位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考核定量化一是针对岗位不清、职责不明、工作不力、结果不明的情况,实行岗位规范化。做到岗位职责明确化、办事服务流程化、“三务”公开化。明确工作岗位、细化工作职责、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岗责对应、责权明确。

二是针对监督不力、相互扯皮、应急处臵能力差的问题,实行管理制度化。做到决策议事规范化、中心工作分组化、应急工作预案化。

三是针对工作目标缺失、工作效率不高、考核奖惩不到位的问题,实行考核奖惩定量化。做到任期目标定量化、完成进度定量化、考核奖惩定量化。对工作事项,量化分值,实行限时办结、即办即结、追踪督查、打破身份、考核评定、逗硬奖惩。

2、三民: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

知民情:扎实开展“三访”,按照“五个必去”要求,做到“四个清楚”,即上班时间乡领导带班接访,畅通诉求渠道;机关干部定期进村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对矛盾纠纷办理情况不定期回访农户,了解群众满意度。对灾情重、区位远、条件苦、矛盾多、群众需的村组必去。对受访群众家庭、思想、困难、生产生活清楚,做到群众之事无小事,点点滴滴记在心。

解民忧:实行“621”群众工作机制,切实化解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困难、密切干群关系。“6”即要求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1户上访户、1户城镇困难户、1户农村困难户、1户移民户、1户企业、1个村;“2”即要求每名副科级以上领导至少为联系企业、村、户化解1个矛盾、解决1个难题;“1”即是每月确定为一天全乡群众工作日。

带动农户致富增收的“五联一带”工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一:一教育。

一教育: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社会文明教育。即:每季度开展一次法制教育,每半年开展一次感恩教育,每季度开展一次农民技能培训,每年一次“五好”家庭、文明店铺、文明企业评选表彰活动,增强群众创和谐的能力。

4、二:两诺、两评、两公开。

党员干部年初和半年两次作出廉政承诺、便民为民服务承诺予以公示,半年、年终两次接受测评后,对完成得好的,予以通报表扬,对承诺内容完成不到位的事项、新增加的事项再次修订再次承诺,向群众公开。对测评情况差的,通过乡纪委约谈、诫勉谈话、全乡通报、书面警告等形式,制定措施,限期整改,承诺事项和评议结果公开。评议结果作为优秀党员、爱民干部表彰依据。

三、初步成效。

1、乡党委和机关科学化、规范运行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

2、乡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化、激发了农村党员服务群众的内在活力(为民)。

3、对党员干部考核评判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4、帮民富:“五联一带”的效果。

一是破解了经济发展的难题,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

力。指导人民群众大搞“百姓经济”。人民群众自主发展市场经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乡党委、政府立足全乡地处县城和城郊结合部的区域优势,大力营造文明生态县城和城郊农村经济发展环境,热心为民营业主、劳务输出人员、养殖大户、特色农业协调解决其自身不能解决的困难,提高了乡村社各级党员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是破除了吃拿卡要的难题,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实行政务村务集中办公,满足了人民群众公正、便捷、高效的办事需求。集中办事增强了办事透明度,铲除了滋生“吃、拿、卡、要”的土壤;集中办事老百姓能够在固定的办公地点、规定的办公时间里得到优质的“一站式”服务;集中办事推出了乡村社连动为民“协办”、“代办”制度,大大方便了一些不能直接前来办事的人民群众,真正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

取人性化管理乡村社干部,使干部长期处于不可懈怠的工作状态,通过实施选人用人公推制使合适的爱民干部选到了合适的为民岗位,合适的为民岗位选到了合适的爱民干部;通过实施日常管理定补制,变少数人管理多数人为多数人监督少数人,变处罚无作为为激励多劳多得;通过实施目标考核绩分制,使定性定量考核干部更富有操作性,消除了平均主义的分配痼疾,极大地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对干部爱民为民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破除了上访不断的难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行寻问题解决制度,把干部工作常年性采用的“出门一把抓,回来才分家”的老模式提升为了“干部寻问题、集体作处理、督办查不力”新机制。由干部工作的大包大揽打包唱变为寻难问荆对症下药,使党政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由一些地方问题堆砌群众上访变为了干部下访妥善解决,使党政工作能够长治久安。

过开展经常性文明教育活动,可以使人民群众牢固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自觉构建强劲和谐的发展氛围。对党员开展经常性的先进性教育,可以使党员永葆先进本色,党组织做到与时俱进;对干部开展经常性的爱民教育,可以使干部长期受到教育,人民群众长期的到实惠;对公民开展经常性的十好教育,可以使公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昌盛。

八是破解了恶性循环的难题,提高了高效运转的能力。通过实施九大乡镇运转新机制,成功地将乡镇从过去的“你摆摊,我敛财,镇村财务一片红;上闹事,下压民,干部群众两样心”的恶性循环转变为“你发展、我服务,干部指导八方顺;上公开,下明白,阳光操作一脉通”的良性互动,将现在的党委政府变成了一个一呼百应、爱民为民、光明磊落、和谐发展、当家理财、文明向上、高效务实的党委政府。九是破解干群隔阂的难题,提高了团结奋进的能力。推行九大乡镇运行新机制,党群干群鱼水关系骤然升温,显现出了一顺百顺的大好形式,党员干部连百姓心,说百姓话、了()兴百姓业、当百姓家、理百姓财、问百姓苦的爱民情结蔚然成风、人民()。

四、几点启示。

1、健全工作机制是核心。

2、激发干部激情是突破口。

3、改进工作作风是关键。

4、便民、富民是目标。

试点工作汇报

为全面掌握我县中药材资源状况,顺利完成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任务,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选取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本土产地道药材、大宗品种药材和珍稀濒危药材的区域开展中药材资源普查。初步确定以兴隆、木叶、苍岭等中高山乡镇为重点,按照由高山乡镇到中高山乡镇再到河谷乡镇的顺序开展普查,确保全县中药资源普查工作覆盖率不低于85%。

(二)全面开展野生药材分布集中区域的普查,栽培和养殖药材的种养殖与加工技术的普查,药材需求与供求关系的普查。

(三)更加全面、宏观地掌握我县中药资源的整体情况,有效保护并合理利用中药资源,为制定中药产业发展规划提供科技支撑,为本土产地道药材的种植、加工一体化布局提供技术支撑,为招商引资提供新亮点。

(四)深入分析中药资源减少与濒危的原因,为制定中药资源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提供可靠信息。

(五)探索全县中药资源普查的组织与管理方式,特别是企业参加普查的组织方式,探索普查队伍的组建模式,探索普查方案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全县乃至全市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全面开展夯实基础。

(六)充分利用中药资源普查成果。在摸清中药资源家底的基础上,建立中药资源普查数据库、中药资源共享平台、中药标本馆、中药种质资源库、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与预警体系,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奠定基础。

全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时间为3月至12月。

(一)准备启动阶段(3月)。

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准备工作,成立中药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查办公室。制定调查路线和调查方法,确定调查品种。做好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启动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全县中药人才以及技术专家的调查,组织填写《xxxx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药资源普查专家推荐表》,建立《xxxx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中药资源普查专家库》,为组建调查队做好准备;二是开展从事中药资源种植与野生抚育的中药生产企业的调查,为确定企业参加中药资源普查做好准备;三是组织普查预备队员接受市级技术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才能成为普查员并持证上岗。

(二)培训实施阶段(4月)。

组建普查队,开展普查知识技术培训。开展中药材产量与流通渠道调查、种植中药材的外业调查、传统医药知识的走访调查及中药资源消长原因的调查工作。启动中药动态监测系统平台的硬软件建设。

(三)野外调查阶段(5月—10月)。

重点开展中药资源野外调查工作,收集黄连、青蒿、金银花等13种种质资源药材、土样,并进行种质资源质量评价。对半夏等3种野生药材资源进行动态监测,定期观察以上药材生长发育情况,掌握野生资源自然变化。开展内业整理与普查数据的输入工作。动态监测系统投入试运行,预警信息分析和发布系统启动建设。

(四)总结评估阶段(11月—12月)。

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中药资源补充调查。继续开展内业整理与普查数据的输入工作。配合建设市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数据库、市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及市中药资源预警系统。总结评估中药资源普查工作。

(一)强化领导,建立健全普查机构。此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县上成立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卫生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卫生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卫生局、农委、财政局、科委、林业局、旅游局、中医院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在县卫生局设立办公室,由县卫生局分管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县级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抽调业务骨干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确保中医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各项任务全面完成。

(二)积极配合,主动参与普查工作。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于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中药资源,保障人民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意义重大。县级有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可用的人力、物力资源,积极支持和参与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全力为普查工作提供保障。各乡镇要主动配合,在人员、车辆、住宿等方面给予普查队支持和帮助,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

(三)严格规范,合理使用普查经费。此次中药资源普查,上级财政安排了一定的普查经费,主要包括野外普查交通费、标本制作与鉴定等外业整理费、设备和材料配置费及项目普查补助等。卫生、财政等部门要加强项目经费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县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监管和指导,科学合理使用普查经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试点工作汇报

为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品牌产业,结合加脑特色苗寨和独有的万泉河自然优势,扶持发展饲养“加脑鹅”,促进农民增收,镇委镇政府决定对饲养“加脑鹅”的养殖户进行资金补贴扶持,结合我镇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对我镇加脑村饲养“加脑鹅”的养殖户给予资金补贴扶持,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提高“加脑鹅”商品的出栏率,保障“加脑鹅”肉市场供应。

(一)补贴对象及标准。

纳入本次补贴范围的对象是指在我镇加脑村所有饲养“加脑鹅”的养殖户;在现场核实时对存栏活的“加脑鹅”补贴标准为60元/只,对申报时有而核实时已死亡的“加脑鹅”补贴标准为10元/只。补贴资金的用途主要是用于发展“加脑鹅”养殖业。

(二)补贴发放方试。

“加脑鹅”饲养补贴资金由镇政府通过“一卡通”的形式将补贴资金直接兑付到养殖场(户),暂时不具备“一卡通”的农户,可能通过“农信社账号”的方式兑现补贴资金。

(三)补贴资金来源。

本次对饲养“加脑鹅”的补贴资金从镇产业扶持资金中支付。

(一)摸底统计。

镇政府牵头组织开展“加脑鹅”养殖情况的调查摸底、统计核实、建档立档工作。试点工作期限一年,在核定期限内(20xx年12月01日至20xx年11月30日),由村干部填写“加脑鹅”补贴试点调查情况登记申报表(附表1),并向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备案,镇政府组织审核小组每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星期对申报情况进行现场核实、拍照并填写“加脑鹅”补贴试点调查情况核实表(附表2)存档及张榜公示,若公示无异议后,核实结果作为“加脑鹅”补贴发放的依据,同时,每只鹅只能享受一次补贴,每个季度拨付一次补贴资金。

(二)汇总公示。统计核实“加脑鹅”数量必须做到“三见”,即:见“加脑鹅”。由驻村干部或村级防疫员和农业服务中心人员逐户逐头调查,对于拒绝核查的养殖户和现场核实后增加的“加脑鹅”,不得纳入补贴范围,即:见人。现场调查的“加脑鹅”数量要经“加脑鹅”养殖户和统计人员共同签字确认,即:见榜。统计结束后,尽快在行政村公示栏张榜公布养殖户“加脑鹅”饲养数量,接受村民监督,数量不实及时更正。

(三)资金拨付。根据此次统计核查结果,及时向饲养“加脑鹅”的养殖户兑付“加脑鹅”补贴资金。补贴资金通过“一卡通”或“农信社账号”的形式直接兑付到养殖户。

(一)高度重视“加脑鹅”的补贴工作。要充分认识到当前做好“加脑鹅”补贴工作的重大意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的实施成效。

(二)要落实责任。镇政府组织镇农业服务中心做好此次数据统计与核查工作,细化任务分工,落实核查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在规定的时间内(20xx年12月01日至20xx年11月30日)集中开展数据统计核实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可靠。对于虚报、多报、重复报等行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以后一律不得享受此项政策。

(三)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成立以镇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镇领导任副组长,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成员参加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具体负责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政策的实施成效。

(四)强化资金使用管理。补贴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五)加大宣传和信息报送,增强联动效应。高度重视项目实施的总结宣传工作,有计划、有重点地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随时掌握和总结项目经验和做法,及时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努力营造有利于推动工作向纵深发展。

试点工作汇报

为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全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关于在部分县(市、区)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的通知》(陕组通字〔20xx〕29号)文件要求和《xx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规定方法步骤,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县法院、县检察院系统开展以“四步差额遴选”为主要资料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落实中央《规划纲要》和陕西省《实施意见》要求,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方针,以整体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目标,改革创新,统筹推进,用心深化干部初始提名方式改革,探索干部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票决新机制,初步构成一套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实现xx科学发展、突破发展带给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县法院(共6个)。

1、正科级领导职位(1个):执行局局长1名;

2、副科级领导职位(3个):审委会专职委员2名、汉阳法庭庭长1名;

3、享受副科级待遇职位(2个):行政审判庭庭长1名、审判监督庭庭长1名。

(二)县检察院(共5个)。

1、副科级领导职位(3个):检委会专职委员2名、县反渎职侵权局局长1名;

2、享受副科级待遇职位(2个):控申科科长1名、监所检察科科长1名。

县法院的职位仅限于县法院系统的在编在岗人员,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法官法》规定的相应岗位人选基本条件;县检察院的职位仅限于县检察院在编在岗人员,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检察官法》规定的相应岗位人选基本条件。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具有改革创新和进取精神;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有必须的实践经验和抵御各种风险、驾驭复杂局面的潜力;有较宽的知识面,具备与履行岗位职责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运用理论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

2、具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职责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勤奋工作,在本职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在干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中得到干部群众的认可,具有较好群众基础。

3、正科级职位人选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个性优秀的可放宽至48周岁,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在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身体健康;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职位人选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2周岁,个性优秀的可放宽至45周岁,现任副科级或享受副科级待遇的领导干部年龄可放宽至48周岁,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三年以上工作经历,身体健康。

1、公布信息。召开法、检系统全体干部动员大会,宣布实施方案、空缺岗位、人选条件和工作程序等。

(1)公开报名。报名采取自我推荐、干部群众推荐、组织推荐和领导干部署名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报名工作由县法检系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正科级职位名额与报名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5;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职位名额与报名人数比例不得低于1:2。

(2)资格审查。按照任职条件,由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有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对审查透过人选相关状况进行公示,确定参加竞职演讲人员。

2、干部群众差额“海选”推荐。抽调干部考察员组成干部民主推荐工作组,分别到县法院、县检察院召开民主推荐工作大会,开展“海选”民主推荐工作。参会范围:本系统全体干部职工、按单位干部职工总数的20%左右确定熟悉法检系统工作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服务对象。

(2)民主测评及推荐。在演讲与答辩的基础上,按照正科级单个职位1:4、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职位总数1:2的比例进行“海选”民主推荐。

3、党组织差额“比选”提名。由县委干部推荐工作组汇总“海选”推荐结果,以得推荐票多少为序排列,按照正科级单个职位1:4、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职位总数1:2的比例确定党组织差额“比选”人员名单。坚持优先思考后备干部、优先思考“上培下派”干部、优先思考基层一线干部的原则,由县委干部推荐工作组分别主持召开县法院、县检察院党组扩大(扩大至曾担任院领导班子成员此刻编在岗的转任非领导职务干部)会议,按正科级单个职位1:3进行票决推荐、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比同级职位总数多3人的差额进行二次“比选”票决推荐提名。

4、组织部门差额“精选”考察。由县委干部考察组汇总党组织推荐结果,以得推荐票多少为序排列,按正科级单个职位1:3、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比同级职位总数多3人的差额确定考察对象名单,提交县委组织部部务会议研究同意后,进行全面考察。考察工作在县委统一领导下进行,主要采取民主测评、征求意见、个别谈话、查阅档案、实地考察、专项调查、同考察对象面谈等方式,全面了解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状况,重点了解考察对象领导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潜力、精神面貌和工作状态、党性修养和工作作风、本职工作完成状况以及八小时之外有关状况,重点考察干部的德。县委组织部根据考察状况,由部务会议研究,按正科级单个职位1:2、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单个职位1:1确定拟任推荐人选,提请县委常委会议研究。

5、县委差额“优选”任用。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用人标准,按照《干部任用条例》和《中共xx县委全委会讨论决定干部任免票决办法》规定,县委常委会进行表决,决定任用。正科级按单个职位1:2的比例进行差额表决,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按职位进行等额表决。

6、任职。对拟任用人选透过《xx党建网》和在本单位张贴公示函等形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并进行新任领导干部廉政考试,公示无异议和廉政考试合格的,予以正式任用或按有关法律规定程序办理任职手续。

1、决定竞职上岗职位拟任人选时,主要尊重本人所填报志愿。必要时,在听取本人意见的基础上,可由组织统一调剂。

2、对竞职岗位没有适宜人选或达不到所规定的差额比例时,领导小组可决定暂时空缺。

3、对不服从组织任职决定的人员,予以就地免职或取消任职资格。

1加强领导。本次竞职上岗工作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县法检系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组织实施。

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邹国建同志兼任,吴路平同志担任副主任,县委组织部、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人员负责具体办公。

2、严明纪律。各试点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构成工作合力,确保试点工作健康、平稳推进。负责竞职上岗的同志要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客观、公证、严肃地做好这次竞职上岗工作;参与竞职上岗的同志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做到竞职上岗与本职工作两不误、两促进。对竞职期间工作出现失误或违反纪律的单位和个人,将按规定严肃查处。

3、本办法由县法检系统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试点工作汇报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加快推进我省电力市场建设,积极稳妥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根据国家《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的通知》相关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试点区域。经报国家批准同意,我省首期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区域为资兴市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衡阳白沙洲工业园、益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湘潭经开区4个产业园区。

(二)预期目标。通过试点放开增量配电市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增量配电业务,创新增量配网建设运营方式,探索电力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到20xx年基本形成社会资本投资增量配电网的有效途径,初步形成安全有序的增量配电业务区域市场,为全面放开增量配电业务,建设公平、开放、有序的增量配电市场积累经验。

(一)制订实施方案。各市发改委、能源局指导各试点园区管委会按照国家《有序放开配电业务管理办法》和《关于规范开展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的通知》相关要求,结合本园区配电网建设改造实际需求,抓紧制定园区增量配电业务试点实施方案,于2017年3月底前上报省能源局审定后实施,同时抄送国家能源局湖南监管办。

(二)编制配网规划。各园区管委会依据全省和所在市配电网规划,委托专业机构按照《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等国家最新标准编制试点园区配电网建设改造规划,包括负荷需求、供电范围、能源互联网发展、用户电能质量要求、园区及周边电源接入需要、变电站选址和布局、线路选型及走廊等内容,其中投资估算、与存量资产关系、公用电网接入方案等内容要详细说明。规划于4月中旬报省能源局。省能源局组织评审修订后予以反馈,并由市人民政府予以发布。

(三)甄别增量项目。试点园区所在市人民政府及发改、能源部门根据电网结构、供电能力、供电质量、供电的经济合理性等科学合理确定增量配电网供电营业区,指导园区管委会和规划单位甄别增量配电网项目。增量配电包括园区供电范围内除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以外的存量配电资产,以及供电营业区范围内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电网和22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等局域电网。

(四)确定建设时序。各试点园区要将增量配电网建设任务分解形成年度实施(投资)计划,于20xx年5月中旬前通过市发改委、能源局报送至省能源局,由省能源局向社会公示。公示内容包括项目规模、建设内容、建设地点等基本信息。公示过程中出现重大争议的项目,省能源局组织开展深入论证,必要时进行调整。公示通过的项目,按照程序补充纳入全省配电网建设改造“十三五”规划。

按照《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增量配电网项目主体分两阶段确定项目主体:第一阶段,由省能源局通过竞争性磋商、竞争性谈判或公开招标方式,分别确定4个增量配电网试点园区的项目业主,并向社会公示;第二阶段,由项目业主依法依规确定新增配电网项目的施工单位,并向社会公示。确定项目业主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突出以下“三个优选”:

(一)优选混合所有制企业。鼓励用电企业、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设计(施工)企业、产业园区、社会资本组建混合所有制公司参与增量配电网试点。试点区域内存在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存量配电设施产权的,国网省电力公司可通过产权置换方式处理资产,或转化为股本入股混合所有制公司。

(二)优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采取ppp模式建设增量配电网,由省发改委、能源局作为责任主体,通过公开招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社会资本。由政府资本与社会资本联合成立项目公司。

(三)优选诚实守信的投资主体。参与首批增量配电网建设的项目业主应为独立法人,符合《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所明确的准入条件和投资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确保诚实守信,依法依规经营。具体要求在公开招标等内容中明确。

增量配电试点项目由发改、能源部门按照分级权限审批或核准,基本程序如下:

(一)组织申报。试点项目在完成可行性论证并获得国土预审、规划选址等支持性文件后,按程序通过在线投资监管平台报发改、能源部门申请核准。

(二)专家论证。发改、能源部门在收到核准申请后,委托第三方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论证,包括严格核定投资概算、厘定供电范围、分析回报收益、评估项目可行性等,并出具详细书面意见。发改、能源部门根据第三方的评估意见,确定是否启动核准程序或退回申报单位组织修改完善。

(三)审批核准。发改、能源部门在正式受理核准后,将项目有关资料汇总至省能源局,省能源局对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投资合理性、接入系统方案等重点内容进行审查并出具审查意见。各级发改、能源部门应按时完成核准工作并向社会公开,同时报备上一级发改、能源部门和国家能源局湖南监管办。

(一)严格规范建设。项目业主要优化工程方案,控制建设成本,及时落实项目用地、拆迁安置、电网接入等外部建设条件,严格执行《招投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取齐法律法规规定的支持性文件后方可开工建设,并将项目建设进度及时上报发改、能源部门。发改、能源等相关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并及时按规程开展验收。

(二)有序组织运营。增量配电网竣工验收后,项目业主通过市发改委、能源局向省能源局提出开展配电业务申请,省能源局依法对符合准入条件和其他相关资质的项目业主批复开展配电网业务。试点区域内,除电网企业存量资产外,拥有存量配电网资产绝对控股权的公司,包括高新产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方电网、趸售县等,未经营配电业务,但符合准入条件并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的,可通过市发改委、能源局向省能源局申请开展配电业务。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业主可将配电网运营权委托电网企业或符合条件的配售电公司,自主签订委托协议。电网企业控股增量配电网拥有运营权,在配电区域内仅从事配电业务,试点区域内竞争性售电业务可由独立的售电公司承担,也可采取双边直接交易。鼓励电网企业与社会资本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成立产权多元化公司经营配电网。

(三)保障供电可靠。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应公开输配电网络的可用容量和实际使用容量等信息,保障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履行供电营业区内电力普遍服务义务,承担保底供电责任;及时向市场主体及其用户提供报装、计量、抄表、维修、收费等服务;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按照有关规定收购分布式电源发电。配电网运营企业严重违法违规的,应强制退出;因自身经营不善的或经营转向的,在履行相关义务后,可按规定退出。

(四)其他相关服务。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可利用互联网和智慧能源等先进技术,为电力用户有偿提供增值服务,包括用电规划、合理用能、优化用电、需求响应、合同能源管理、用电设备运行维护、多种能源优化组合,以及提供发电、供热、供冷、供气、供水等智能化综合能源服务,受委托承担供电营业区内的有关电力统计服务工作。

(一)核定配电价格。增量配电项目核准后,省发改委按照省级电网输配电价定价办法,组织专业机构对增量配电网开展成本监审、确定准许收益和价内税金,经省政府批复同意后报国家发改委备案。增量配电网配电价格核定前,暂按售电公司或电力用户接入电压等级对应的省级电网共用网络输配电价扣减该配电网接入电压等级对应的省级电网共用网络输配电价执行。

(二)明确购售电价。增量配电网区域内同时从事配售电业务的企业,其配电业务独立核算。试点区域内售电价格由市场交易价格、省级共用电网输配电价(含线损和政策性交叉补贴)、政府核定的增量配电价格以及代收的政府性基金及附加组成。

(三)明确结算方式。增量配电网运营企业承担配电区域内电费收取和结算业务,按照政府核定的配电价格收取配电费;按合同向各方支付相关费用,并向其供电的用户开具发票;承担代付配电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电量补贴;代收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交电网企业汇总后上缴财政。

(一)组织协调。成立全省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推进协调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省能源局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分工协作,充分调动电网企业、发电企业和用电用户等各方面积极性,协同推进增量配电网改革工作。各试点园区所在市同步成立增量配电网业务试点工作联席会议,明确一名市领导具体负责,各市发改委、能源局承担统筹推进工作。

(二)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增量配电网建设;加大省内ppp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ppp项目投资引导基金对增量配电网的支持力度。

(三)政策支持。探索研究增量配电网营业区内高可靠性、特殊电能质量等用户实行差异化电价;鼓励增量配电网项目实施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专项债券、项目收益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进行融资;引导政策性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对增量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研究将配电网建设改造项目纳入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探索可靠性保险方法进行供电可靠性管理。

(四)形成合力。各级各单位要在省电力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筹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合力推进增量配电网改革试点工作。发改、能源部门要建立健全增量配电网投资建设运营的相关规章制度,依法严格增量配电网项目管理,依法依规核定配电价格,及时组织项目验收。试点单位所在市人民政府要主动承担增量配电网建设改造主体责任,及时调整完善相关规划,指导试点园区制订具体实施方案,为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试点园区要大胆探索,主动作为,敢于创新,力求稳妥有序推进增量配电试点具体工作。国家能源局湖南监管办要及时为项目业主办理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或赋予相应业务资质,加强市场交易、电力安全和供电服务等方面的监管。电网企业要公平无歧视做好并网工作。电力调度机构和交易机构及时做好配电网投产运行安全校核。

试点工作汇报

本院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人事部门及卫生局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各级有关人事制度改革文件的要求,进取稳妥地开展了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现就改革进展情景总结如下:

(一)现状:

本院在20xx年前只是一个人员不足30人、年收入不足30万元、业务用房不足400平方米的小型医院。1998年与县卫职校、县眼病所合并后,购置原印刷厂办公楼开展业务,现有正式职工55人,临时职工20人,床位60张,6个临床科室及3个管理科室,年收入近200万元。

(二)改革的主要困难:

1、人员编制严重不足。我院现有编制75人,按现有床位计算更多,而此刻实有职工才55人,竞岗的面太窄,人才可选择性太低。

2、起步晚,人员技术结构不合理。我院近半数人员来源于卫校和眼病所,并且由于原中医院条件限制,人员专业技术普遍较差,致使我院人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中医人才溃乏,难以构成中医特色。

3、人员年龄老化,思想守旧。我院40岁以上人员约占50%,部分人员业务基础差并且思想保守,阻力大。

4、由于所购房屋结构不贴合医院要求,不利于科室的设置和业务的发展。

1.20xx年5月底,完成了改革的宣传动员、岗位调研工作,完成《县县医院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县县医院人员聘用制度实施细则》、《县县医院搞活内部分配暂行规定》、县县医院岗位设置、岗位说明及定员方案》等四个方案制度的制定、经过与审批工作,完成《县县医院竞聘应试说明》的编写等全部前期工作。

2.20xx年6月完成了13个中层干部岗位、18个中高级职称岗位的竞聘工作。

3.20xx年7月完成了全体职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以及未聘人员的安置工作。

三、改革的结果:

1、中层干部岗:院内16人参与竞聘,有12人受聘,1个岗位空缺。

2、高级职称岗:有5人参与竞聘,4人受聘。

3、中级职称岗:有16人参与竞聘,14人受聘。

4、初级聘为中级职称的6人,中级聘为初级的1人;中级聘为高级职称的2人,高级聘为中级的1人;转岗聘用的有1人,待岗培训3人,提前退休4人,内部退养1人。

5、总空岗28个,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招考,现我院临聘职工27人。

1、体现了“职务职称能上能下,工资福利可高可低”的指导思想。

2、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原则。

3、使一批年轻技术骨干能够脱颖而出。

4、增加了单位用人和分配的自主权,理顺了人事管理关系。

5、促进了职工工作进取性,改善了职工服务态度,增收节支。

本院的改革较为顺利,没有过激言行等不稳定因素出现。总的来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充分,宣传到位。我院召开了3次全院性宣传动员大会,十余次中层干部学习动员会,各科自行学习省州文件若干次,发放各种相关文件及调查问卷百余份,个别谈话十余人次,制度公示2次。

2、发扬民主,健全制度。医院根据医院管理学上的要求,发放岗位调查问卷七十份,再根据80%以上职工的意见,科学编制各岗位说明书,并分别制定了前述四个方案,经两次公示和修订后,全部以94%以上的赞成票在全院经过。

3、公平公开,坚持原则。改革全程都处于职工和人事、卫生、纪检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了公平竞争、择优录取。

4、领导重视,保障有力。县委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领导十分重视,为我院改革工作顺利进行出了重要政策保障。

总之,经过人事制度改革,我院逐步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构成了一个职务能上能下、待遇可高可低、任人为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促进医院各项工作向前发展。

循环经济试点

一、基本市情##地处河南省西部,1981年建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9万,现辖两个镇、五个街道办事处。2004年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7位,是河南省经济扩权县市、对外开放重点市、信息化建设试点市和“郑洛工业走廊”重点发展城市,先后被评为第二届、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0个县市。今年元至七月份,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9.9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6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58元。

二、总体发展思路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确立了“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大战略,建设三大基地,突出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在发展目标上,我们根据经济规律,提出了“建设经济强市,力争2010年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具体把握是十年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三番:2003年经济总量比2000年翻一番,这个目标已经实现;到2006年实现第二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50亿;到2010年实现第三个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100亿。在发展战略上,根据煤炭资源型城市特点,第二产业占gdp比重高达76.7%,各类生产力要素相对缺乏的实际,确立了工业富市、开放带动两大战略。在发展方向上,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引入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煤、电、气、化、药五大产业整合为能源、煤化工、铬盐三大主导产业,构建三大体系、六个产业链。在发展重点上,确立了项目建设、城市现代化、民营经济、特色农业四条主线。在工作基调上,始终坚持“低调务实、不事张扬,潜心谋事、务求发展”的指导思想,要求全市干部群众要着眼未来,树立干大事、创大业的观念,尊重实际,尊重科学,严格按照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办事,从而为全市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率可提高20个百分点。此外,为从根本上解决铬渣污染问题,引进了全国最大的铬盐企业——蓝星集团,对振兴化工进行资产重组,借助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原生产线进行了改造,并与武汉凯迪集团合作,利用旋风炉高温解毒封固技术,投资13亿元新上了铬渣治理综合利用电厂,年可处理铬渣7万吨,是河南省最大的铬渣危险废弃物集中处理中心。四是初步形成了循环型城市基本框架。建成了鸿庆公园、生态公园,开工建设了银杏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3%;实现了城市集中供热、供气,集中供热率达40%,供气率达42%;开工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废旧商品交易市场,设立了40个废旧电池回收点,即将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建成了一批生态农业示范区和无公害蔬菜基地,荒山绿化率达90%,农村居民沼气使用率达20%,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与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四、主要措施和做法。

(一)更新理念抓决策。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日益繁重的发展压力,如何依托资源又超越资源,培植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如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档次?如何在加快发展中破解环境保护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们思索的重点。2002年,中科院在我市成功建设了属国家“863”计划的万吨重铬酸钾生产线,运用生态化工理念,采用清洁生产新工艺,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零排放。这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并引发我们对以前工作和今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深入的思考。经过认真调查和科学论证,2003年12月,我们在市委六届三次全会上,正式把循环经济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并积极付诸实施。成立了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领导小组,书记、市长亲自担任组长,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建设循环经济型城市实施方案》和《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暂行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同时,将循环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纳入年度重点目标管理,明确要求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今年我们将循环经济重点建设任务细化为89项工作,并分解到34个单位和部门,其中的28项重点工程由四大班子成员分包实施,在全市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缜密论证抓规划。发展循环经济,规划是龙头。2004年,我们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懿、金鉴明,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国杰为顾问,委托中科院、清华大学12名专家,历时6个月,编制完成了《##市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规划》。按照规划,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是: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两个转变,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努力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以“煤—电—铬”为主导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形成县域循环型社会的基本框架和推进机制,主要产业单位产品产值的工业用水量、能耗、污染产生量等指标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实施两个转型,一是促进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逐步从粗放式资源依赖型模式过渡到资源效益型模式;二是循环经济的制度转型,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参与和协作,制定绿色产业政策,培育循环经济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三个核心体系,即循环型工业体系、循环型生态农业体系和循环型生态城市体系。形成六大产业链条,就是按照清洁化、规模化、特色化的要求,形成能源、煤化工、铬盐、新型建材、生态农业、城市基础设施六大产业循环链。2004年12月,国家环保总局正式批复了我市的规划,认为规划指导思想先进,技术路线可行,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全国资源依赖型城市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三)突出重点抓实施。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层层推进。我们以产业生态化为核心,围绕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循环型社会三个层面,确定了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城市垃圾处理、城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煤矿矿井疏干水开发再利用、粉煤灰制造新型墙体材料、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土地复垦、大气环境整治、农业标准化示范工程建设、宏观生态环境建设等10项重点工程。其中在建设循环型示范企业方面,着力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艺,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努力实现车间、工艺流程之间的产品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量,同时加快环保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产品生态设计,力争用3—5年时间,创建一批国家级清洁生产示范企业。目前,已初步选定8家企业,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培训。在城市污水处理方面,投资9350万元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处理率占全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70%,中水可全部回用。其他工程也都在积极实施之中。

(四)健全政策抓配套。推进循环经济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政策作为支撑和保障。我们着重从产业、财税、土地、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产业政策方面,对照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政策,列出了产业发展明细目录,对鼓励类项目优先发展,对限制类项目不予支持,对禁止类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不予审批、不准建设。在财税政策方面,对符合循环经济要求、国家鼓励的项目,由财税部门对照有关规定制定细则,确保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在土地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政策规定优先保证土地供应,该减免的费用一律减免,同时实施土地复垦工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在服务政策方面,对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分别由一名县级领导牵头全程服务,要求有关部门跟踪服务,努力打造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循环经济项目的实施。

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汇报

为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大金融对扩内需促消费的支持力度,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可持续发展。7月22日,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试点办法》),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消费金融公司的设立,有利于丰富我国金融机构类型,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不同群体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提高金融业服务水平。

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是一类新型银行业金融机构,因此,银监会根据《试点办法》对此类机构采取先试点、后逐步放开的方式,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成都四地各批准一家机构进行试点。试点阶段,公司未经银监会批准不得在注册所在地之外区域开展业务。

一、消费金融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1、主要特点。

消费金融是向各阶层消费者提供消费贷款的现代金融服务方式。拟试点设立的专业消费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在设立初期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资本金,在规模扩大后可以申请发债或向银行借款。此类专业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

2、设立条件及相关要求。

根据《试点办法》的具体规定,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出资人应为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银监会认可的其他出资人,具体还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金融机构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净资产率不低于30%;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从业经验;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等。与今年5月份对外公开征求意见的草案相比。正式发布的《试点办法》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发起人的门槛由总资产800亿元降至600亿元,这使得符合条件的机构数量大大增加,使得更多中小商业银行也能参与其中。

3、主营业务范围及经营规则。

主营业务范围。根据《试点办法》第十。

六、十。

七、十。

八、三十。

四、三十五条规定,消费金融公司针对消费领域的主要业务类型为办理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和办理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其中,耐用消费品的范围主要包括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但不包括汽车和房屋;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包括用于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活动的花销。贷款的限额初步设定在贷款人月收入的5倍以下。

经营规则。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试点办法》规定了三方面相关内容:一是贷款利率不能超出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二是消费金融公司对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随意对外泄露;三是对逾期贷款的催收应采取合法的方式,不得采用威胁、恐吓、骚扰等不正当手段。

二、上海试点进展情况。

在今年5月份,浦东新区政府和黄埔区政府分别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及上海银行召开了关于合作建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布会,并签订了框架协议。

黄埔区:《试点办法》正式发布以后,黄埔区政府与上海银行依据5月份签约成立的消费信贷中心为雏形筹备着手设立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为3亿元,初步确定大股东为上海银行和百联集团。据了解,黄浦区拟设立的消费金融公司计划开展为期1年的试点,由上海银行发行消费卡,客户在黄浦区几十家特约商户进行消费,消费的总价值可能限定在5000元至10万元。

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已将消费金融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今年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方案中。在5月份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的签约仪式上,浦东劳保等部门也一同参加,消费金融服务产品将参考浦东劳保部门等出具的青年人的信用情况而提供具体服务。

另外,除了上海银行、中国银行之外,工商银行和交通银行参与试点的态度也很积极,工商银行非常重视银监会发布成立消费金融公司的决定,并对此进行了研究,正逐步推进这方面工作;交通银行也正在研究和考虑设立消费金融公司事宜。

三、

几个重点问题。

风险控制问题。由于消费金融公司的主要贷款业务无抵押、无担保,因此信用风险比较高。考虑到这方面的因素,《试点办法》对其资本充足率、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投资余额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分别为10%、100%和20%。另外,消费金融公司必须按照相关规定建立审慎的资产减值准备制度,及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在贷款流向上,必须确保贷款真正用于消费,而不能流入资本市场,所以,这就要求需要专业公司来进行产品开发,使得推出的贷款产品更加贴近消费需求。

资金来源问题。由于消费金融公司属于不吸收公众存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以一旦资本金贷完,如何解决后续资金问题对公司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试点办法》没有对此作专门规定,但在第十六条中关于业务范围内有涉及到向境内机构借款和批准发行金融债券的规定,所以,主要解决后续资金问题大体应该有如下几个解决办法:一是增资扩股;二是借鉴小额贷款公司的做法,向银行申请授信;三是发行相关金融债券;四是试点期间尽量控制业务规模,将规避风险放在首位。

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汇报

为着力解决基层组织繁重社会工作任务与管理资源配置不配套、力量缺少有效整合、工作效率有待提高的问题,积极探索本街道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以下简称综管综治)工作的新机制。根据街道党委、办事处的部署,按照“关口前移、信息畅通、重心下移、早抓苗头、整合资源、工作联动、网格管理、责任落实”的思路,3月份综治办对基层综管综治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探索,并确定在三凤桥村和舜南社区开展综管综治工作运行机制试点工作。通过2个月的摸索,初步构建了“二个体系一张网”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了“大网包小网,一级套一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现将试点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力量整合,着力打造高效运作的基层组织网络。

强的党员和居民骨干,担任公共事务综合协管员,管理内容由单项并列向多项合一转变,实行一岗多责。同时,各村民小组(楼群)专门设立综管综治工作联络员,对规模以下的企业确定一名综管综治联络员,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纳入村(社区)综管综治工作中心管理。管理力量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实行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以块为主,属地管理。三是建立维稳信息平台。精心设计综管综治工作手册,对重大情况、不稳定因素排摸、矛盾纠纷调处情况、流动人口管理、信访件处理、计生、环保、安全等社会公共事务,做到一月一分析,一月一报送,努力提高信息的采集率。

二、抓责任落实,着力构建基层管理体系。

违法犯罪、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反邪教工作、计生服务、城管、劳动保障和禁毒禁赌工作,扎实开展“新老居民和谐联谊会”建设;五是组织开展文明示范村(社区)、法制、综治、平安建设、环保等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开展“文明示范村(社区)”、“平安村(社区)”、“平安家庭”、“民主法治村(社区)”、“无毒村(社区)”、“无邪村(社区)”、“交通安全村(社区)”和对规模以下的企业开展“综治进民企”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六是做好公共卫生、交通消防、企业生产安全等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处理火灾、事故、自然灾害、重大疫情等突发性事件。

三、抓制度完善,着力构建服务体系。

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或引导到相应的职能部门,不能简单地避而不答或一推了之,使矛盾激化。首问责任人因回避、扣押或疏忽而造成不良后果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六是检查考评制度。制定严格、科学、规范的考核奖惩办法,结合半年和年终工作进行考评,将个人考核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我办在基层开展综管综治工作运行机制试点中,通过拓展基层组织网络,整合基层力量,责任落实,制度完善等,不但减少了基层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实效,推动了基层工作格局的转变,即社会管理模式由多网并存向多网合一转变;管理力量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管理内容由单项并列向多项合一转变,基层干部、协管员实行多员合一,一员多责;管理机制由单线各自作战向网络为战,工作联动转变,达到了社会管理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工作互动的格局。

综管综治工作机制的探索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是创新基层组织的一项重要载体。目前,这项工作还只是个开头,在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细致、工作还没有做到位。下步,我办将进一步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种基层社会资源,协调各种力量,创新工作机制,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防线。

兰江街道综治办。

二00八年五月十九日。

审批试点工作汇报

尊敬的和副厅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在区“两会”胜利闭幕之际,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莅临**区检查指导工作,我们倍受鼓舞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和75万麒麟各族人民,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区自20xx年11月被列为“全国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县区”以来,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的部署要求,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强化管理,扎实提高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水平,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各项任务。下面,我从五方面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作汇报:

**区位于云南中东部,是珠江源头第一城,传说因麒麟仙子在此降福人间而得名,寓意富贵文明之地,祥瑞美丽之城,素有“滇东重镇”、“入滇锁钥”之称。1997年5月6日曲靖撤地设市建立,辖3镇3乡5个街道,面积1552.83平方公里,人口75万,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全区紧紧围绕“六区、四城、两中心”奋斗目标,着力优化经济结构、扩大投资规模、强化城乡统筹、深化改革开放、改善民计民生,开创了麒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区域内生产总值从20xx年的205.8亿元,预计增长到20xx年的428.5亿元,翻1.1番;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20xx年的5.1亿元,预计增长到20xx年的16.8亿元,翻1.7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xx年的83.7亿元,预计增长到20xx年的231.5亿元,翻1.5番。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十强。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健全试点工作机制。

结合全区实际,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广泛宣传、狠抓落实,不断完善四项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第一,强化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和区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区政府办、监察局、工信局、政务服务管理局、法制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政务服务管理局,负责试点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运转。通过调研走访、学习考察,制定了《**区关于开展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试点工作启动后,各部门认真落实责任,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有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政务服务中心具体落实、行政监察机关监督检查”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第二,建立保障机制。为保证工作正常运转,我们把试点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政府对改造政务服务中心场地投资140余万元;对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投资143.2万元,其中:网络接入租用经费16.8万元,区政务服务中心及各乡镇(街道)分中心硬件设备购置经费87.5万元,政府门户网站改版建设经费15万元,电子视频监察平台建设经费21.5万元。11个乡镇(街道)改造为民服务中心共投入资金614万元,119个村(社区)共投入资金1011万元。

第三,建立宣传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纸等多种宣传渠道,对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职责进行全方位宣传。通过显示屏公布中心。

规章制度。

工作情况服务流程等。制作统一规范的办理流程和服务指南,便于办事群众查阅。在电子触摸屏“led”大屏公布服务信息和办理事项,公布窗口服务电话投诉举报电话等;在麒麟政务专网上公开办理事项,及时更新信息。

第四,强化监督机制。以开展作风转变年活动为契机,由区监察局牵头,不定时进行监督检查和明查暗访,对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和政务服务工作进行督查。同时,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了政务公开公示栏,对举报电话和监督电话进行公示,接受服务对象的投诉和举报。通过区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设立投诉窗口,受理网上投诉和举报,使媒体监督规范化和正常化。设立意见箱和意见薄,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务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不定期召开窗口工作人员会议,反馈各类意见和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水平。

(二)先行先试,夯实基础,创优试点工作条件。

通过加强阵地、队伍和环境建设,创优试点工作条件,切实加快试点工作步伐。

第一,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办公环境。对原政务服务中心进行改造装修,增设办事窗口,强化服务设施,结合窗口工作实际,设置政务服务中心事项告示牌,引导群众到对应窗口办事。设立综合便民服务台,解决好群众的咨询凝问、纸张复印、表格填写等常规服务。各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的设施不断完善,全区119个村(社区)及为民服务代办点的电脑、打印机等相关设备全部到位。国税局、地税局、人社局等设立的分中心有序运转。同时,针对全区点多面广的实际,加强对授权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随机服务等方面的探索,不断促进试点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二,加强平台建设,夯实办公基础。加强“四平台”建设。一是网络基础平台。通过租用通信营运商网络专线,完成了区级政务服务中心、11个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3个部门分中心的网络接入。119个村(社区)为民服务站通过互联网vpn方式接入,实现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电子政务专网连接。二是硬件基础平台。投资80余万元配齐台式电脑、打印机等硬件配套设施,为系统正常运转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区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区政府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经过整合、改版和升级,对接全省行政审批系统,已于20xx年7月1日上线运行。新的政府门户网站平台建设技术标准更加规范,服务更加快捷,网站内容更加丰富。即将开通区数字电视政务服务专栏,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政民互动的功能。四是电子视频监察平台,在省级统一建立电子监察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设远程电子视频监察平台系统,对大厅、各乡镇(街道)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在岗情况等实行有效监督,进行预警纠错。

第三,明确进驻窗口,规范服务事项。制定了《**区人民政府、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部门进驻方案》,对进驻要求、进驻事项、进驻纪律等各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区政务服务中心明确窗口首席代表34名,窗口工作人员ab角共87名。进驻大厅的部门34家,窗口57个,事项124项。综和窗口1个,含司法、人防等11个部门。设立3个分中心的事项为区国税局21项、地税局19项、人社局23项。乡镇(街道)明确专职管理员11名,村(社区)级代办员119名;每个乡镇(街道)为民服务中心不少于8个窗口。根据《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加强县级政府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实施指南》的规范格式和要求,组织人员以集中培训和分类指导的方法,做到准确录入目录事项。完成对40余个部门、11个乡镇(街道)的20xx0余份事项表格的审核把关和数据录入。

第四,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办事效率。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采取业务培训、以会代训、交流学习等方式,围绕事项梳理、平台建设、流程图制作、数据录入、政府信息公开发布、行政审批等业务,开展法律法规、服务用语、电脑基本操作等培训,不断规范工作人员行为,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参与培训的各类人员870余人次,参训人员培训考试的合格率达95%以上,为做好全区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严格按照“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的要求,依托区政府门户网,做到及时准确发布政务信息、更新全区重大行政决策、法规规章、政策性文件和政务动态等重要政务内容。自20xx年7月1日区政府电子政务门户网站运行以来,全区各部门共制发公文类信息7243条,为政务公开工作面向社会公众打开了交流互动的平台,确保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三)规范运行,优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方法。

为进一步加快试点工作步伐,积极适应试点工作要求,转变观念,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着力实施四大工程。

第一,实施高效运行工程。认真健全落实好教育、培训、学习、督查等工作机制,用制度规范行为、落实责任、推动工作。工作中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带头转变作风,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按照“应进必进、进必授权”的原则,除涉密事项外,全部纳入政务服务窗口统一受理、审核、办理,杜绝“体外循环”。截至目前,系统运行良好,受理办件131211件,办结130921件,办结率为99.78%。

第二,实施严格考核工程。区政府与区直各部门、乡镇(街道)等52个责任单位签订了试点工作目标考核。

责任书。

将试点工作落实到人、责任到位。同时把试点工作的考核纳入全区年度科学发展观考核对试点工作考核的范围、原则、方式、标准、内容作了详细说明和要求促使各单位试点工作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中心建设、平台建设、事项梳理、事项进驻、材料报送、痕迹管理等方面有序推进。

第三,实施规范管理工程。一是建立试点工作目标倒逼机制,按照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拟定6个工作组的职能职责和试点各阶段的。

工作计划。

做到统筹协调、目标清楚、措施到位。二是制定《**区政务服务中心管理规定》等制度下发到各乡镇(街道)重点落实好“首问首办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特事特办制、限时办结、服务承诺制”等。要求进驻中心的工作人员规范做到“亮身份、亮职责、亮流程、亮承诺”全程为群众服务接受群众监督。对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分解把窗口人员自我管理、热情服务等各项工作都落实到人形成“用制度管人用服务感人”的良好氛围。

第四,实施电子监察工程。有效利用电子监察监督,是监察工作的创新和推进,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的保证。对入驻的中心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活动过程中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政务公开及执行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统计分析、投诉处理、绩效测评等方面的监督检查活动。针对监察到的异常情况,自动或人工发出预警信号,做出行政效能决定、提出监察建议或效能告诫,促进全区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增加政府行政权力公开的透明度,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实施试点工作以来,全区上下精诚团结、狠抓落实,入驻单位携手并肩、步调一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

第一,作风转变,工作效能明显提高。推行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工作人员、执法人员严格照章办事,无关子可卖,无“后门”可开,有效杜绝了“拖、懒、散、怠”等不良现象,工作效能得到明显提高。

第二,管理规范,权力运行更加透明。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加强了对行政权力的约束,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使群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避免了“暗箱操作”,营造了良好氛围,推进了政府自身建设。

第三,氛围和谐,为民服务更加高效。通过政务服务中心这条纽带,人民群众通过服务窗口看到了政府及各部门依法行政、务实为民的形象,有效畅通了交流渠道,传递了民情民意、密切了干群关系。同时,对进驻各部门的严格要求,率先垂范,带动了全区各级各部门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区的试点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提高。个别部门对政务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进驻事项依然受阻,授权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发挥便民利民作用。二是硬件设施还有待加强。由于受场地限制,窗口的运行情况还不能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三是窗口人员素质还有待提高。个别部门和乡镇(街道)的窗口工作人员年龄偏大,对系统操作的业务不够熟悉。同时,电子政务专业人才少,专业信息化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不足,给试点工作开展带来一定制约。四是并联审批还有待完善。在当前开展的并联审批工作中,审批事项的清理还不完全、一些地方和部门审批过程中还存在自由裁量权过大、办事工作效率低的现象。

随着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人民群众对政务服务工作的要求不断增强。今后,我们将以开展全国试点工作和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要求为契机,不断推进规范化管理和服务,努力提高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阳光政务、便民服务、群众参与、共同监督”的工作格局,使为民服务基础更加扎实,功能更加完善,成效更加显著。

第一,继续加强设施建设,提升窗口效率。投资约2亿元的政务大楼建设即将开工,大楼竣工后,服务场地将得到巨大改变,服务窗口和事项将全部入驻,服务效率将得到全面提升。

第二,继续强化领导责任,提升认识高度。坚持“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直接负责,责任人员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围绕试点工作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要求,加大力度,充分放权、授权,使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工作切实便民利民。

第三,继续规范办事流程,提升服务形象。认真实行“窗口受理、分流主办、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程序,规范办事流程。加强对窗口单位及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落实各项考核机制,确保服务中心运行顺畅,不断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第四,继续推进并联审批,提升审批效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加强政务公开工作和政务服务建设的核心内容。在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清理现有审批事项,切实做到“应减必减”。通过完善电子政务,加强审批流程管理,创新审批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电子监控体系,实现申请人从提交申请到最后核准都能在网上全程办理的并联审批。

第五,继续推进电子监察,提升监督水平。在监察工作中认真把《**区电子监察管理办法(试行)》、《**区电子监察系统投诉处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落到实处,对相关人员在履行职能职责过程中的依法行政、规范服务、政务公开及执行工作纪律等情况进行实时监察和预警纠错,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效促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提供保证。

园林工作经验汇报

我们xxx分局在县局党组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为统揽。以全面贯彻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核心以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为手段以争创最佳基层单位为动力紧扣县局“123456”工作思路确保了以组织被入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截止12月12日共组织入库地方税收1605万元占年计划的100.3%;各项基金、附加122万元以上收入总计1727万元。

二、工作特点。

(一)以“创佳评差”竞赛活动为统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

20,分局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保持荣誉,扎实工作,常抓不懈”的创评工作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创佳评差”竞赛活动。成立了以分局长为组长的“创佳评差”领导小组,把“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清缴欠税、惩治腐败”和“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贯穿于“创佳评差”的全过程,狠抓了“创佳评差”各项内容的落实。年初,与各管理组、个人签订了“创佳评差”任务书,明确了任务,细化了考核。充分利用各种会议、重大节日等进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组织税干学习模范人物,用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教育广大税干,引导税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税干的向心力、战斗力,为全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靠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出绩效。

制度建设是规范化管理的基础,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成就大事。该所先后完善和建立健全了上班签到和下班销号、税负评定等18项规章制度,无论是在内部管理还是在税收征管业务方面都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事情对事而不对人。一是按县局要求,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岗位目标考核办法,并明确和细化了税收管理员等九大岗位职责,使每名税干岗位明确、职责清楚、责权分明。9月份,全面实行以税收管理员为主体的征管模式,在xx名税干中确定其中xx名为税收管理员,重新对征管片区进行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划分。二是以票控税力度大大加强。3月份,有选择、有重点的对xx户个体用票业户生产经营情况进行摸底调查,针对税负偏低、管理偏松等实际情况,出台了税负评定办法,成立了税负评定小组,公开集中对xx户个体户进行了税负调整,月调增税款xx万元,全年增加税款约xx万元,同时取消了税收管理员发票审核签字,简化办税程序,对确有极少部分纳税人反映税负偏高等问题,要求纳税人写出调整申请,并如实汇报经营情况,要求税收管理员至少两次以上深入业户进行核实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提交评定小组讨论。由于工作程序完善、操作规范、公开透明,因此使该项工作开展较为顺利,把征纳矛盾降到了最低点。三是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的征收成效显著。4月份和10月份,该所以敬告纳税人的形式,专门印制了3000余份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宣传材料,逐街逐户发送到各纳税人,还深入到xx、xx、xx等社区摸清底子,掌握真实情况。经过走访调研,提出了按地段、按面积确定最低租金,分不同等级征收的方案,使从租征收和从价征收达到基本统一,并以xx作为试点,通过运行,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年仅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同比增收xx万元,增长xx%。四是不折不扣地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日常工作中从不因税收任务压力大而削弱各项优惠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全所再就业优惠户共421户,就如何对其加强监督管理,既保证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又坚决做到依法治税,该所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此,他们建立了电子台帐,详细记载涉税情况,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直管户上,组织人力不定期深入到这些业户中核查,认真与申报审批材料进行比对,发现问题严格处罚。上半年对3户进行了发票违章处罚,罚款xx元;对1户随意更改店名进行了限期整改;对1户取消了其享受再就业优惠的资格。全年共为xxx户下岗失业再就业个体工商户减免税款xxx万元。

(三)靠严格考核管理正风气、树廉政。

健全完善的制度是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但是,再完善的制度、再科学的管理体系,如果不落实到位,不考核到位,那就形同虚设,因此,抓管理、抓责任、抓落实、抓考核显得尤为重要,自今年推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以来,分局就严格把好各项工作和制度的落实关、考核关和处罚关。3月份,实行了每名税干轮流值班、领导带班制,要求每人对考勤、着装、卫生等进行考核。在这期间,一名税干上班迟到,分局将其作为教育典型,责令其在全所会议上深刻检讨,并扣岗位目标分3分。4月份,分局又把党风廉政建设列为重点,结合作风整顿,要求大家认真查找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现象,紧密结合廉政教育日活动,对大家进行提醒、警示和告诫,对纳税人有反映的个别税干,由分局领导单独进行诫勉谈话。6月1日,县局党组视察工作中,提出了“一人如千人、千人如一人”的管理要求,分局充分认识到,其地处城市中心区位,加之县乡两级政府又位于其征管区域,全所涉税服务水平的好坏事关地税全局。因此,分局随即把优质文明服务作为整治重点,提出了“依法征收是税务工作者的天职,服务至上是税收工作的价值取向”这一理念,要求大家要把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作为税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纳税人满意程度作为衡量税务部门效率和实效的重要指标,通过规范服务、优质服务,形成融洽、协调的征纳关系。强调端正态度、礼貌待人、微笑服务等表层服务,又强调要贴近纳税人、关心和了解纳税人的真实想法,送税收政策上门,变事后处罚为事前监督,有效预防涉税违法行为等深层次服务。一次,两名税干因涉税问题与xx路某纳税人在征收大厅内发生了争吵,事发之后分局领导首先代表班子当面向纳税人进行了道歉,随后责令两名当事人在大会进行检讨,深刻剖析原因,并扣岗位目标分3分。止11月底,分局共对xx人次的过错责任进行了处罚,扣发津贴、补贴xxx元。通过前11个月的工作,分局领导班子深刻地认识到:严,仅仅是一种手段;治,才是根本,要通过严的手段来体现治的目的,要达到治的目的.,必须通过严的手段,严格考核,要先从领导做起,这样才能增强考核的说服力,领导班子特别是基层一把手更要敢于碰硬、不畏压力、狠刹歪风、不留情面、公道正派、不偏不倚,这样,才能增强和体现考核的震慑力,否则,严格考核将只会浮在面上,终究功亏一篑。

(四)靠人性化管理聚人心。

只有良好的办公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工作氛围、规范严格的管理体系,才能使每名税干进发出无限的激情和创造力。一是正面引导激励人。分局xx人中,40岁以上的xx人,30岁至40岁的xx人,属断档层,30岁以下xx人。因此,分局确定了让年轻税干学老税干的成熟、稳重、工作经验和处事能力,老税干学年轻税干的敢拼敢闯、思维敏捷、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强等优势的互帮互学互促互带的比学活动,分局领导每月至少对两名税干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了解其思想动态,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鼓励、支持和培养大家干事创业的能力。同时,对个别以前爱犯错误的税干不歧视,分局领导分工帮教逐渐使其转化,让其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组织的强大。上半年,还将两名同志列为党组织发展培养对象。二是倾注爱心感化人。虽然经费十分紧张,但分局逢重大节日都要开展较为丰富的活动,利用“三八”、“七一”、“八一”等节日,组织税干开展外出郊游、到爱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举办知识竞赛等积极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特别是“六一”节,分局领导自费为x名税干的子女购买儿童玩具,虽然花钱不多,但是代表了领导班子的真情实意。3月初,在新领导班子到任的第一天,就去看望了刚从医院做完手术回来的税干xxx。同时,所里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对有子女参加中考、高考的税干在考试期间上下班给予特殊照顾,逢税干或直系亲属有病,住院或是丧事,规定在300元以内进行慰问,虽然这些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情感人等,亲情式管理理念融入渗透到税干中间,从而拉近了上下级之间的距离。三是沟通疏导团结人。带好队伍,关键是如何聚人和之事,把各方面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干事业的合力。分局女同志较多,年龄又多在40岁以上,因而女同志的一些天性在这个年龄阶段暴露得最为明显。因此,分局领导班子采取帮包到人,尽量在矛盾的萌芽状态就注重及时与沟通疏导。分局还专题就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和睦相处等问题进行了集体谈话和告诫。一些问题和现象通过民主生活会的形式达成共识,及时化解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矛盾,真正达到了团结的目的。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目前分局xx名税干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个人的责任心和创造性在税收工作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工作上你追我赶、相互比拼;生活上相互关心、互帮互助,团结共事的风气和氛围正逐渐兴起。

三、几点启示。

1、确定清晰务实的发展目标,是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前提。既要规划中长期的发展方向,一又要明确短期的奋斗目标,中长期规划有利于增强税干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为努力工作提供不竭动力,短期目标则有助于紧密团结税干,使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推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快步发展。

2、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是促进税收征管工作科学化、精细化的保证。税收管理员制度是对传统税收征管模式的重大突破,是现代法治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体现。只有认真贯彻落实,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促进税收征管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纵深发展。

3、处理好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关怀之间的矛盾,是凝聚人心、激发税干工作热情的要领。要充分认识到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关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只有在工作中不徇私情、敢抓敢管,在生活中以人为本、倍加关怀,才能使税干在工作中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奉献,使和谐地税真正得以实现。

4、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尊重人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其基本内涵是人人平等;理解人是化解矛盾、保持稳定的重要环节;关心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人为本,使思想政治工作不仅入耳,而且入心、入脑,使社会主义道德思想成为全体税干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单位内部形成平等友爱、团结互助的人际关系。

5、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是提高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动力。必须认识到,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按部就班、固步自封已远远无法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甚至稍慢发展就意味着落后。尤其我们的起点低、底子薄,更应当具备时不我待、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如此才能有效提高税收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将xx地税推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汇报

文化消费是文化市场长期繁荣的基础,是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升级的主要动力,更是文化产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扩大文化消费,不仅是推动文化生产、促进文化产业持续走强的内驱动力,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

分县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得益于独特的区位资源优势和深厚的传统文化沉淀,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地域特色和较强的竞争优势,已经具备了扩大文化消费的现实条件。

国家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为我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和拉动文化消费带来的新的机遇。为了积极探索文化消费升级的新途径、新机制和新模式,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分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抓手,以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切入点,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着力加强文化消费供给,不断丰富文化消费业态,努力培育文化消费理念,积极引导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方向,使文化消费成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促进分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二)基本原则。

——市场主导,政府推动。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促进推动作用,引入竞争机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供需对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文化消费内生动力。

——需求引领,创新驱动。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文化消费需求为切入点,引导树立健康向上的文化消费观念,推动文化内容、经营机制、消费模式创新,有效释放文化消费潜力。

——融合发展,产业联动。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

——资源共享,辐射带动。立足赣西中心城县战略定位,坚持繁荣本县文化消费与辐射赣西部地区文化消费相结合,共享文化资源,深化合作交流,提升分宜县文化市场的辐射力、影响力。

(三)试点目标。

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培养文化消费成为分宜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消费的总体规模的持续增长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同时,带动旅游、住宿、餐饮、交通和电子商务等相关领域消费,增强文化消费拉动整体经济的作用。到2020年,全县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文化消费市场体系更加健全,文化消费环境更加完善;文化消费总量、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和消费满意度实现大幅提升,文化消费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文化消费对全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以上,成为分宜新的经济增长点。分宜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将达到5%。力争分宜城乡居民用于文化消费的支出人均达到200元。

二、工作任务。

1.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公共服务空间。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基本文化服务,提高居民参与性,激发居民潜在的消费需求。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文化消费设施建设,为广大县民提供更多优质文化消费场所。

2.优化文化产品供给结构,打造各具特色的原创文化精品,积极汇聚国内外文化精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文化消费选择。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消费补贴等途径,引导和支持文化企业提供更多文化产品和服务,发展适应消费者购买需求的业务。

3.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加大对演艺市场的投入力度,鼓励新建小剧场和创作精品剧目,对于演出反响和票房较好的精品剧目给予一定的政府补助。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新创剧目开发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丰富群众的文化舞台。

4.创新文化成果转化模式,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和中介服务,推动文化创作、成果转化、产业经营一体化运作。支持文化设施运营单位与文化创作、服务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

5.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报刊、杂志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文化消费理念。

6.支持图书出版、影视、演艺、动漫等文化企业开展文化消费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乡村等活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消费需求。

7.支持文化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广泛开展书法、绘画、创意作品竞赛,举办科普、欣赏、体验、阅读等活动,引导消费者养成健康有益的业余文化爱好和消费习惯。

8.建设覆盖全县的文化消费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编制分宜文化消费指南,充分利用户外宣传屏幕、文化广场、社区宣传栏等途径,加大对文化消费的宣传力度。

9.鼓励文化企业拓展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利用分宜数字文化微信公众号和分宜文化微博,向消费者及时提供最新文化消费信息、产品和服务。

10.实施文化消费品牌引领战略,整合全县文化消费资源,打造文化消费季活动。进一步丰富抱石文化艺术节、蜜桔文化节、葡萄文化节、少儿艺术节、歌手大赛、少儿艺术大赛、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读书节等重大文化活动内容,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消费活动品牌。

11.依托仙女湖、中国洞都等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做大、做优已有的“情人节”“仙女下凡地”“艺术节”的特色活动的同时,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文化旅游消费活动品牌,如:依托水北黄坑、分宜介桥等古村落,打造探寻分宜历史的文化休闲产业,依托“分宜小吃”品牌举办美食节等。

12.引导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宾馆饭店、体育设施等引入特色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商业服务与休闲文化高度融合的综合消费场所。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推进有条件的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支持旅游景区增设文化消费项目,开辟特色文化旅游新路线。

13.以分宜县凤阳镇、双林镇、洞村等为核心区域,依托麒麟西瓜、豆腐、葡萄等农产品,提高农业领域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水平,借住“农家乐厨艺大赛”等活动,引入创意种植、情景体验、家庭农艺等消费项目,以文化消费助推农业发展,重点建设特色文化旅游村镇及标准化农家乐,释放农村文化旅游休闲消费潜力。

14.增加县剧院、ktv、网吧、书店、游戏厅、咖啡厅、剧场、电影院、艺术馆、古玩城、产业园等文化消费基础实施的分布密度,扩展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文化消费功能。通过政府积极引导方式,拟采取文化+娱乐休闲、文化+公益培训、文化+书吧、文化+餐饮、文化+众筹沙龙、文化+文艺演出、文化+名家工作室等方式,加快“文化小馆”建设,鼓励城县居民在“文化小馆”内消费,提高文化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多文化消费服务,形成新的消费模式。

15.深化文化与其它行业的融合消费,在发展传统文化旅游消费的同时,进一步推动文化和信息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加快网络文化、数字文化等新兴业态,拓展新媒体文化消费。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支持举办特色主题活动,丰富人民群众节假日文化消费选择,释放消费活力。

(七)搭建文化消费平台16.开发文化消费新媒介。推进“文化惠民卡”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工作,在文化、旅游、体育健身、农业观光等领域推广使用文化惠民卡,扩大文化惠民卡适用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合作联盟ktv商家提供免费服务的方式,引导中老年人文化消费意识,丰富中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17.促进夜间文化消费。重点打造天工北大道、万年路、东湖公园、步步高、沃尔玛等一批特色突出、运营规范、环境舒适、适合县民夜间文化娱乐的休闲消费目的地,提升分宜夜间文化休闲消费层次,推动夜经济向多元化、品牌化、规范化发展。

三、试点模式。

推行政府公共财政以各种形式补贴文化消费平台、载体、项目以及活动的模式。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文化惠民”的原则,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县(分宜县)智能综合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创新运用,致力于已saas技术服务模式提升文化产品经营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平台对接并整合本县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共免费无线网络、政府民生服务软件“分宜发布”、县民卡系统的各项服务、分宜数字文化平台等公共民生服务资源,以pc端/移动端app、微信平台和线下众多文化消费网点(本地电影、演艺、赛事票务、体育场馆、文博场馆、实体书店、特色酒店、景区、书店等旅游资源以及工艺品、文创产品、美食美点等商业资源)为主要载体,以大量的优质文化消费产品为服务内容,以智能化建设为技术支撑,以文化消费试点城县建设内容为核心构架,以文化消费大数据建设为目标,形成拉动文化消费政策与机制推行的重要管道。

文化消费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试点工程。对深受群众喜爱、文化内容高雅、消费诚实守信并在区域内乃至区域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文化消费试点,将给予补贴、贴息等优惠政策。

评价计分激励消费采取鼓励居民前往公共文化场所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机app)对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进行评价。签到、分享、评价均可获得相应积分。每日签到奖励10积分,评价奖励20积分,分享相关活动到朋友圈奖励10积分。每人每天限签到、分享、评价一次。凭积分兑换电子券,到试点企业(或文化消费网络平台)抵用现金消费,享受文化消费补贴,10个积分等价于1元钱,单次使用积分比例不得超过消费金额的50%。此种方式既提升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又刺激自主文化消费。

采取政府补贴型和政府引导型。采用政府补贴型是指按一定比例直接补贴居民文化消费,实现试点文化企业优惠活动与试点补贴叠加,对居民消费刺激性大、辐射力强,有利于试点工作的快速推进。采用政府引导型模式,鼓励文化企业自主让利,并按一定比例奖励优秀试点文化企业。同时建立分宜县文化消费试点单位(企业)名录,对纳入分宜县文化消费试点单位(企业)建立名录,设计颁发分宜县文化消费试点单位(企业)牌证,组织培训文化消费试点单位(企业)。

四、组织实施(一)实施时间具体时间自文化部、财政部批准分宜县成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县之日起,为期2年。

(二)实施范围。

分宜县所辖乡镇(双林镇、湖泽镇、杨桥镇、分宜镇、洋江镇、钤山镇)。

(三)界定公共文化场所和文化消费补贴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企业范围。

1.列入评价积分激励消费的公益性公共文化场所,应为试点区域范围内的县级、县级公共文化场馆。主要包括分宜县图书馆、分宜县博物馆。

2.文化消费补贴产品和服务的文化企业根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县文化消费实际数据、补贴经费额度,确定图书、电影、文化艺术活动、文化旅游等文化产品和服务。

提供试点文化消费产品的文化企业范围,原则上为所辖区域内符合一定条件的文化企业。必须是自愿提出申请、提供相关数据并主动配合试点工作的文化企业,经试点区域范围内的文广新主管部门推荐、县文广新局审核合格,才能入选。

主要程序:(1)公告,在试点区域范围内发布公告;(2)申请,由文化企业自愿向所在辖区文广新主管部门提出参与申请;(3)推荐,由试点区域范围内文广新主管部门推荐;(4)签约,县文广新局与申请试点企业正式签约。

书店:入选条件。(1)诚信合法经营,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并在3年内无违规违法记录;(2)出版物批发单位应开展过全民阅读相关公益活动;(3)出版物零售单位图书年销售额万元以上(以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统计为准);(4)地标性书店、特色实体书店优先推荐。

电影院:入选条件。(1)有电影放映经营许可证,并年检合格;(2)诚信合法经营,并在3年内无违规违法记录;(3)年度票房收入达1500万元以上(以电影管理部门统计为准)。

演出场所:入选条件。(1)遵守《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依法取得文化部门的备案证明;(2)诚信合法经营,在3年内无违规违法记录;(3)演出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且年检合格;(4)具有组织引导国内文化演出活动的成功案例。

五、实施步骤。

(一)积极动员,试点启动(2017年3月至6月)。

调整分宜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由县委宣传部、县编办、县纪委、县文明办、县委人才办、县文广新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委、县财政局、县科学技术局、县民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城管执法局、县商务局、县教体局、县统计局、县市场监管局、县规划局、县旅发委、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金融办和各乡镇等单位担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新局,负责各项日常工作。

召开全县创建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县动员会,争取县委主要领导批示或参加,在全县形成总动员、总部署、县民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全面部署,完善方案(2017年7月至9月)完善方案,征求各成员单位意见。召开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畅通日常工作联系渠道,建立协调推进机制和重点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报告制度。

举行新闻发布会,开展平台项目招标,签订试点文化企业协议,确定公共文化企业场所和试点企业。

(三)认真试点,组织实施(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各县共同按照全县总体方案和各自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认真扎实组织开展试点工作。各相关部门按照分工,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服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做好工作督查,必要时召开试点工作现场交流会,确保试点工作顺利推进。试点期间,各乡镇、各部门要及时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各乡镇每季度、各部门每半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和工作总结。

(四)考核评估,总结验收(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要按照文化部确定的试点工作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对全县和各乡镇试点效果进行分级验收和评估。及时总结试点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不足,形成典型经验和有效模式,编制《分宜县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县课题研究成果汇编》,为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改革、示范引领和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为今后分宜县发展文化消费提供借鉴。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县政府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分宜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新局。建立重大问题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协调,主要任务由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县长牵头,各牵头部门分工落实、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督导的日常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听取进展情况报告,协调推进文化消费试点工作。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2.提高对文化产品研发、生产企业的扶持和绩效奖励水平,通过以奖代补,激发、提升文化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惠民力度。按照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适时研究制定全县关于促进文化消费工作的政策文件,制定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实施细则。(责任单位:由县财政局牵头,县文广新局、县商务委、县国税局、县地税局配合)(三)优化文化消费发展环境。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制定负面清单,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精简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支持同类文化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文化消费服务联盟,搭建文化消费服务平台。加强文化领域核心人才、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责任单位:由县纪委牵头、县改委、县人才办、县编办、县商务委、县市场监管局、县旅发委配合)(四)加强文化消费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演出院线、动漫游戏、艺术品互联网交易等领域的支付结算系统,拓展文化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方面消费信贷业务,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服务,促进个人信用消费。鼓励第三方支付机构发挥贴近市场的优势,开发移动支付系统,提升文化消费便利水平。探索开展艺术品资产托管,支持文化企业进行信用融资。推动互联网金融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文化类电子商务平台发挥技术、信息、资金优势,为文化消费提供服务。(责任单位:由县金融办牵头、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委、县商务局、县文广新局、县教体局、县旅发委配合)(五)强化文化消费权益保护。加快推进文化消费领域产品、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发挥标准化对建设安全可信消费环境的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完善有利于创意和设计发展的产权制度。完善文化产权市场建设,活跃文化产权交易,促进文化产品及相关知识产权的合理有序流通。(责任单位: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县文明办、县发改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委、县商务局、县文广新局配合)(六)引进社会资本。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新建文化消费设施,开设文化消费场所,举办文化消费主题活动,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文化消费项目建设;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闲置划拨土地上的工业厂房、仓库,改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项目。(责任单位:由县金融办牵头,县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关单位和各乡镇配合)。

(七)支持文化消费项目建设。改进和完善政府投入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对文化消费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责任单位:由县国土局牵头、县规划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文广新局配合)(八)完善统计监测。加强文化消费统计,实现各有关部门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充分利用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基础数据库平台,深入开展文化消费和文化市场的统计监测,准确掌握本县文化消费规模和结构的变化。组织开展文化消费调查,加强对文化消费主要领域发展特征、趋势的分析研究,为进一步促进文化消费提供决策依据。(责任单位:由县统计局牵头、县商务局、县文广新局、县市场监管局、各乡镇配合)(九)健全考评体系。建立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把市场认可度作为评价和支持文化消费项目的重要依据,优化政策激励方式。建立由第三方实施的消费者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消费者需求有效对接,为政策措施的及时调整提供有效支持。(责任单位:由宣传部牵头,县发改局、县文广新局、县科技局、县工信委、县商务局、县物价局、县教体局、县统计局、县金融办、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和乡镇配合)。

小城市试点工作汇报

石城一小德育工作特色介绍。

石城一小创办于1940年,已走过了77年的办学历程。学校是石城县办学最早、最具活力的公立小学。石城一小人在这里播种理想,耕耘希望,为千万莘莘学子的梦想,拼却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百千重。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学生4469人,教职员工199人。学校以“诚”文化为主题,以“城”强校、以“诚”修身、以“成”报国。以前瞻的战略眼光,放眼学校未来发展,着眼学生文化底蕴积淀,着力营造书香氛围,倾力打造“两香校园”(书香、墨香)。一年来,学校喜事连连,捷报频传,学校被评为赣州市文明校园、赣州市三八红旗集体,承办全省教育信息化现场会;学生参加省、市、县学科比赛成绩喜人,其中全县小学生知识能力比赛,6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几乎全部包揽3门学科的前两名;特别是刚刚结束的全省机器人比赛,我校刘宇杰和刘耀文同学以660分的好成绩获得小学组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了更好的让学校教育更具魅力,实现教育全方位、教育全员化,让优秀的家长朋友参与到学校管理、服务、保障的各个方面,补充学校教师工作的局限性,我们成立了近800人的优秀家长义工团队。他们每天为学校的许多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监督和帮助,得到了家长、老师、学校、学生的高度认可,也值得全县各类学校推广发扬。

一、家长每天进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源自现代教育理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和家庭、社区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一致的行动,学生才能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落实中央会议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校究竟怎样立德树人,怎样才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我想家长进校当志愿者,这就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适应石城教育现状。我县教育在进入新的3年发展阶段,教育局提出了走好教育新长征,打造“三个升级版”工作思路。围绕这个教育目标,我校积极构建智慧校园平台,打造文化校园和“两香校园”。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即使有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如果脱离了社会的支持协助,教育也不是完美的,还存在着许多学校所无法达到的教育效果,一定要和社会、家长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实现新形势下的教育目标才能成功。

校园学习领会,才会懂得教育孩子,同时才有能力向社会宣传。第三,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需求。要想立足教育之林,必须要有扎实的根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内涵,创新的育人理念和做法,才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二、家长每天进校的组织和动员。

(一)构建“六个一”合作模块。第一、构建一个组织管理模块。第二、构建一个宣传培训模块。第三、构建一个制度保障模块。第四、构建一个常规工作模块。第五、构建一个项目合作模块。第六、构建一个评价反馈模块。

三、家长每天进校的工作任务。

1、督教、督学。邀请家长进校做7件事:巡、听、谈、问、督、查、评。具体内容包括:

(1)巡:巡查校园卫生和学生课间活动情况。(2)听:听老师上课,了解学生听课。

(3)谈:谈学校管理和对孩子教育的困惑,共商解决办法。(4)问: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问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与教师达成共识,以促学生发展。

(5)督:督查老师上课。如老师是否有迟到或早退等现象,上课的方式方法。

(6)查:检查老师的到岗和上课情况,检查学生的文明行为情况。(7)评:评议学校管理中的优点和不足,协商改进办法和措施。

2、助教、助学。

(1)维护学生上学放学时的安全。学生在上学和放学期间家长志愿者在校门口维护秩序,安全护送学生上学放学时过马路。(2)家长开办课外兴趣班,如书法、美术、健康医疗等。(3)参加学校升旗仪式,听学生国旗下的演讲。(4)参加学校举办的田径运动会或者社会公益活动。(5)共同组织防震减灾消防演练工作。(6)参与学校生活民主会议。(7)举行大手拉小手活动。

四、家长每天进校的成效。

(一)学生方面:

1、家长在校园里巡查,发现地上的垃圾便弯腰拾起,学生看到后也不再乱扔垃圾了,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2、家长护卫队的成立,使学生课间、上学、放学时的安全得到了保障,也增强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二)教师方面:

1、家长听课,老师上课不敢马虎敷衍,课堂井然有序。

2、家长巡查,班级的管理得到了监督,班主任在班务管理方面不再怠慢。

(三)学校方面:

1、以“第三只眼”对学校的管理进行监督、评议并及时提出相应建议,使学校管理更加到位,做到精细化、人性化。

2、更多地理解学校在教育教学上的一些创新作法,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少了一份埋怨。

(四)家庭方面:

1、为自已的孩子起到了榜样示范作用。

2、增加了家长和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3、家长懂得了如何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使家庭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全、健康的品行。

(五)社会方面:

传递正能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德育工作结硕果)。

(1)成功创建“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

(2)2016年被赣州市文明办和市教育局评为“文明校园”。(3)2017年3月被评为赣州市三八红旗集体。(4)石城县第二届灯彩艺术节上,“荷韵”获第一名。

(5)陈勋泉被评为石城县莲乡最美校长、温岚评为最美教育服务人、孔畅评为最美学生。

五、家长每天进校的感悟。

开展家校合作,目的不是寻求特色与亮点,而是调动整合各方面的力量,把关爱传递给每一位孩子,把责任传递给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个家庭,使他们多一份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担当与贡献。这才是教育的真谛,也是德育的最终目标。

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汇报

从20个百万人口大县中产生。

我省将选择个别条件成熟的人口大县探索开展省直接管理县行政体制改革试点。这是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百万人口大县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传递的信息。

“省直管县”实行“省—市、省—县”二级管理,相对之前的“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将减少管理层级,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我省目前183个县(市、区)中,百万人口大县有20个,人口超过全省总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占据全省的六分之一,粮食产量超过全省的三分之一。为支持百万人口大县加快改革发展,上述文件提出了包括产业、财政、金融、就业、土地等方面一揽子政策措施。

在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我省将进一步依法下放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支持人口大县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将建设管理、市场监管、公共服务、民生事业等部分县级管理权限下放试点镇。

在城镇规划和建设方面,百万人口大县的县城将按照中等城市规划,加快推进城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强重点镇建设,支持人口大县规划建设县域副中心。

在产业发展方面,百万人口大县将优先布局重大产业项目,具备条件的产业园区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在财政金融方面,我省将适当提高人口大县基本公共服务支持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减轻政策性新增支出负担压力;优先支持人口大县中条件成熟的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改制成为农村商业银行。

在干部激励机制方面,我省将建立百万人口大县领导干部激励机制,落实符合条件的人口大县县委书记职级高配政策。(四川日报记者梁现瑞)。

省直管县试点工作汇报

来源:《机构与行政》2012年第07期。

黑龙江省是全国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省份之一。从2009年9月开始,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编委的领导下,省编办认真贯彻中央编办有关文件精神,并结合省情实际,积极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黑龙江省委作出的重要部署。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省编委领导下,省编办积极研究推进改革试点,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是按照黑龙江省编委会议部署要求,组织开展前期调研。2010年1月,省编委会议专题研究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总体推进思路,部署由省编办牵头,联合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部门开展前期调研;同年4月,省编办组织联合调研组,先后赴江苏、安徽、海南、湖北等省了解各省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情况;同年5月,在省内绥化市及有关县(市)调研掌握基层情况、想法和意见,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提出推进改革试点的初步思路和建议。

二是根据中央精神结合省情,研究拟定工作方案。2010年7月以后,根据中央编办。

[2010]57号文件和两次试点省区编办主任座谈会精神,结合省情实际,着手研究拟定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方案。2011年6月,省委第94次常委会议听取了省编办关于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有关情况的汇报,讨论并原则同意《黑龙江省关于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的方案》,决定在绥芬河市(县级)、抚远县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

三是贯彻黑龙江省委常委会议决定,细化政策启动实施。省委第94次常委会议后,省编办积极协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黑办发[2011]13号),明确了试点范围、主要内容及有关要求,并组建了由省编办牵头,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省政府法制办等9个部门参加的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联席会议制度(黑政办发[2011]46号)。之后,经过省政府主管领导先后两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在综合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意见,并在广泛听取省直各部门和省人大、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试点县(市)及所在省辖市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研究拟定并以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名义印发了《关于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黑办发[2011]28号),明确了改革试点中调整管理体制、扩大试点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相关改革等具体措施及有关工作要求。

四是落实试点工作办公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试点工作。2011年12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在绥芬河市召开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办公会议,省委书记吉炳轩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宪魁,省委副书记杜家毫,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延芝,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国中,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徐泽洲,省人大党组书记、副主任刘东辉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直有关部门、试点县(市)及所在省辖市的主要负责人都做了相应发言。会后省编委办协调省委办公厅印发了省领导的讲话,提出了抓好落实的要求。目前,试点县(市)制定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工作规则,细化了工作流程,落实和培训人员;所在省辖市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配合工作;省直部门分别到试点县(市)调研指导;省编委印发了《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机构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黑编[2011]88号);省政府首批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124项;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调整了文件、会议、活动等工作运行机制;干部管理制度、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调整已经入轨,统计和目标考核制度的调整也有了具体措施。

二、锐意创新,全方位设计改革政策。

试点政策是试点工作的主要抓手,也是试点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在制定试点政策过程中,我们经过多次调研和多方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关于省直接管理县(市)体制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黑办发[2011]28号)。这些具体政策是根据中央精神并结合省情实际制定的,既遵循了中央有关要求,又着眼改革有所创新突破。

(一)牢牢把握试点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探索建立适应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促进行政效能不断提高,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延边对外开放水平。我省的试点工作始终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依法探索的原则,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实践中探索、在工作中。

总结。

在落实中完善。通过体制调整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试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建立起权责一致调控有力执行通畅依法高效的省直管县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试点县(市)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示范县。

(二)研究确定试点的主要内容。

(单位)可根据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三是群众团体管理体制同步相应调整。“一个跟进研究”: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体制跟进研究。调整人大、政协、法院和检察院的管理体制存在法律障碍,不调整又会给改革试点带来许多不便,因此人大政协体制、法院检察院体制暂时不变,由相关部门(单位)在试点过程中研究提出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以便深入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第二,扩大试点县(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赋予试点县(市)政府经济社会管理权是试点工作的关键,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高县级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等,都至关重要。为此,我们本着“能放尽放”的思路,来设计这方面改革政策。提出在维持试点县(市)行政建制不变的前提下,赋予试点县(市)政府省辖市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适宜由试点县(市)政府行使且法律法规不禁止下放的行政管理权,都要下放给县(市)政府。试点县(市)政府需报请上级政府审批、核准的事项,依法改为直接报省审批、核准。

第三,推进相关改革。省直管县体制改革是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整体设计协调推进。我省试点政策在干部、财政、统计、考核等重要方面有着科学明确的措施。一是在干部管理制度上,提出将试点县(市)原由省辖市管理干部调整为由省委直接管理,并对试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其他班子成员及县处级干部、乡科级干部、垂直管理部门干部等管理权限,做了有利于试点工作的科学调整。二是在财政体制上,对目前实行的省直管县财政体制作了进一步完善,省财政对试点县(市)财政实行单列管理。三是在统计制度上,明确试点县(市)的统计数据直接向省对口上报,并抄送所在省辖市;试点县(市)的经济社会数据单独统计,并计入所在省辖市总量。四是在考核制度上,明确了试点县(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由省组织进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仍计入所在省辖市考核评价体系。统计和考核制度的设计与调整,主要考虑是,既能够调动试点县(市)的改革积极性,同时又要尽量减少改革对所在省辖市的影响。

第四,省机构编制部门带头下放权力。为了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我办率先研究下放事项,经过多次调研论证,研究出台了扩大试点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事项和具体的支持措施,并以省编委名义印发执行。共下放7项审批、审核或申报的事权,涉及正副科级行政机构设立和调整、乡镇机构调整与增设、正副科级事业机构的设立与调整、事业单位经费形式确定与变更、行政编制跨层级调整、事业编制总量和结构调整、科级领导职数的设置与调整等机构编制管理事项等。

三、

扎实推进,注意把握好三个关系。

推进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抓好关键性措施的落实,切实把握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统一部署与具体指导、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的关系。

县(市),这是整个试点迈出的关键一步,有利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加快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县级政府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自主决策和公共服务能力。要善于抓住关键环节,在扩大试点县(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方面实行重点突破。与此同时,要把握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特别是要做好省直管县(市)财政体制、干部管理制度、统计制度和考核制度等相关方面的配套改革,确保相应的权限赋予真正落实到位。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在提供政策支持、开展对口培训、加强验收监督等方面,要有明确具体的制度措施,确保试点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行。从全局整体上协调推进试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切实把握统一部署与具体指导的关系。研究制定的试点政策,对试点县(市)统一明确了调整管理体制、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进配套改革等相关内容。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还需要针对试点县(市)发展水平实际,实行具体指导。比如,我省目前启动的试点中,绥芬河市是多年计划单列的县级市,经济发展情况较好,省直管的基础较好,试点推进会比较顺利一点,遇到的阻力会小一点。相比较而言,抚远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由于基础检验等条件设备不足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大量下放给它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执行。这些客观条件要求在推进试点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照搬照抄,信奉简单的本本主义,一定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处理好统一部署与具体指导的关系。结合试点县(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实行具体指导,确保下放的权力安全着陆,确保各项改革改革顺利实施。

(三)切实把握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探索。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步骤是稳妥的、思路是清晰的,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试点工作,大胆试大胆改。不能有条条框框,不能固守陈规,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手脚,做到应放尽放、要放快放,让县级政府充分享受行政权力。与此同时,还特别要注意把握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的关系。在试点中要严肃纪律,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组织人事、财经审计、机要保密等要求,在扩大县级政府权力的同时,加强对县级政府权力运用的制约,严禁借机突击调整提拔干部、突击增加编制和领导职数、突击进行行政审批等,杜绝出现跑官要官、国有资产流失、发放奖金补贴等问题。在改革中坚持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特别是要做好重点突发性公共事件处理工作的衔接和配合,避免出现管理真空现象。(摘自《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2年第3期)。

共青团试点工作汇报

(2010年7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团中央下发的《关于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和《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专题会议纪要》,根据中青发„2009‟11号、中青发„2009‟13号文件的工作部署和具体要求,三堤口街道团工委作为淮北市唯一的街道团建试点单位,在团市委、团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科学规划,切实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相山区三堤口街道办事处位于淮北市的城乡结合部。辖区内有学校6所,其中大中专院校3所、中学1所、小学2所;居民共49521人,35岁以下青年约占总人口的40%。目前办事处机关工作人员40余人,办事处下辖9个社区,全部社区均已成立团支部。辖区内有四家规模以上企业已成立两新团组织,在街道团工委的领导下共同开展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对新时期团建工作的认识。2009年12月12日召开街道团工委领导班子会议,传达中青发„2009‟11号、中青发„2009‟13号文件精神,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有关团建的理论和团中央相关会议精神,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为扎实开展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1—二是出台方案,争取领导对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的重视。街道团工委组织力量,在充分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淮北市三堤口街道办事处团工委团组织创新试点实施方案》,2009年12月16日,我们将试点工作的要求、团工委学习讨论情况、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向办事处党工委作了专题汇报。办事处党工委书记朱正春听取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试点方案,并表示党工委将全力支持试点工作,并决定由办事处分管团建工作的张妍副书记亲自指导试点工作。在工作开展中,办事处党工委给予了大力支持,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该项工作,真正做到“党领导团、团紧跟党、党重视团、团依靠党”,实现了党建与团建相融互动、双赢共振的良好局面。

三是配强班子,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为更好的指导三堤口街道办事处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工作,相山团区委成立了三堤口街道办事处共青团组织格局创新试点单位领导小组。街道团工委根据文件精神,在充分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选配程序,重新调整了团工委领导班子。调整后的班子成员设有团工委书记1名,团工委副书记5名,团工委委员4名。团工委成员年龄均在28岁以下,学历均在大专以上。团工委书记由办事处编制内工作人员担任,团工委副书记由两个非公企业团组织负责人、两个社区团组织负责人和一名在办事处工作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组成,团工委委员由社区适龄工作人员组成。新产生的团工委班子成员参加了由团区委组织的任前培训,对共青团的基本理论和工作开展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学习。

目前,格局创新试点工作已形成了由团市委、团区委指导。

—2—协调,办事处党工委分管领导统筹安排,团工委书记具体负责,各团工委副书记、委员密切配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开展“六问”活动,为开展好试点工作打好基础。按照统一安排,街道团工委深入基层,在办事处党工委的领导下,我们开展了“一问青年在哪里、二问青年怎么想、三问青年要什么、四问青年缺什么、五问青年做什么、六问青年怎么做”的“六问”活动,深入各社区、各厂矿企业、各高中职院校和非公经济组织,与团员青年面对面沟通交流,收集整理建议;深入查找目前开展共青团工作的主要困难和问题。通过调研,目前我街道共青团工作存在主要的问题是:一是由于团员上学就业等情况,流动性强,摸清团员底数十分困难;二是部分团员青年对团组织意识淡漠,团组织的号召力与凝聚力有待加强;三是团组织开展的主题实践教育活动亮点不多、创新意识不足,吸引力不够,参与人数不多;四是外出务工青年和来淮务工人员中的团员难以管理。这些都对我们开展好试点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挑战。目前,我办事处团工委已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具体解决方案正在有条不紊地落实中。

—3—年志愿者服务工作台帐。对三堤口街道青年志愿者分类量化管理细则,将青年志愿者划分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青年志愿者、非公企业的青年志愿者、在校就读的青年志愿者、自主创业的青年志愿者、失业、待业、外地来淮务工的青年志愿者,并设计了青年志愿者积分表,给予他们相对应的基础分,再由街道团工委成员根据他们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具体表现给予考评分。为激励青年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高星级”的青年志愿者不但能受到团市委、团区委的嘉奖,还能在加入学生会、入党等申请时得到优先推荐。由于大部分青年志愿者来自于辖区内的各类学校,街道团组织利用“街企共建”中搭建的良好平台,将“星级”志愿者的实际表现和推荐就业直接挂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年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

三是立足街道实情,不断丰富工作内容和工作载体。三堤口街道办事处地处城乡结合部,青年人群居多,流动性大,外出务工较多,思想复杂。我们针对团员青年沟通、交流、联络、聚集的新特点,通过开设团工委qq群、飞讯、举办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团员青年和团干部之间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状况。同时,街道团工委在上级团组织的指导下,先后联合有关单位设计开展了送科学发展观春联进社区活动,圣诞节慰问福利院活动,为福利院儿童送衣服玩具的“暖春行动”,春节慰问困难青少年活动,青年志愿者慰问留守儿童活动,组织辖区企业送岗位进校园对接活动,送安全用电知识进企业活动、抗震抗旱书画义卖捐赠活动、联合市特警支队开展“安全演练进校园”活动等一系列时代特色鲜明、青年喜闻乐见、党政重视支持的活动项目。

—4—。

三、科学分析、深入总结,探索建立共青团工作长效机制在试点工作开展中,三堤口街道共青团工作多次被省、市各级媒体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三堤口街道团工委也被评为2009年度相山区先进团组织和淮北市先进团组织。今年四月,团省委城市部领导来我办事处调研时,也对我街道的共青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结组织格局创新工作开展以来的经验,我们认为,要想做好基层团组织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完善组织建设。团建工作要坚持紧跟党建工作,抓住时机及时跟进,有效实现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二是坚持街道共青团工作必须紧紧围绕街道的中心工作,找准结合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坚持集中力量设计开展一些有影响力的工作项目和品牌活动,切实服务青少年成长成才,服务青年就业创业,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地位和影响力。

四是坚持以发展的观念来推进团的工作,不断创新,敢于开创新,研究和解决团建工作的新问题。

五是坚持人才战略的观念,积极发现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而推动基层共青团工作的发展。

—5—。

城市管理

(2011年8月17日)。

主要汇报以下三个方面:

一、基本情况。

砚峡乡辖3个村3个社区,总人口1172户4398人,总面积76.42平方公里。乡综治办现有工作人员5人,其中:主任1人,专职干事4人。下设村级综治室、调委会、治保会组织33个,有村级综治干部26名、信息员31名、护村(校)队员336名,村级综治室建设覆盖面达到100%。连续多年保持了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无“黄赌毒”现象等“五无”工作记录,平安建设稳步推进,法制宣传氛围浓厚,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

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启动以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全县试点工作总体部署要求,坚持以探索“和谐稳定、安定有序、富有活力的矿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社会管理新路子”为目标,创新工作载体,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会议动员,集中三个月时间,扎实开展了动员部署、组织实施阶段各项工作,有力促使了乡域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乡、村(社区)、企业层层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副组长、其余班子成员为组员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6个专项工作组,分别承担六个重点、四大机制、八个方面创新相对应的试点工作任务,做到了领导、机构、人员“三到位”,目标、任务、职责“三明确”。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包村(社区)包企业、具体抓,村级干部包社包农户、协力抓的工作机制,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创新工作载体,凸显试点特色。按照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总体部署要求,结合全乡实际,科学创设了以“四清四有四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载体,“四清”即人数清、身份清、居住清、经济来源清;“四有”即有证件、有档案、有照片、有人管;“四服务”即劳动就业服务、子女上学服务、计划生育服务、维护权益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积极探索和谐稳定、安定有序、富有活力的矿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社会管理新路子,着力解决社会管理“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律“八进”活动和社会管理知识宣传活动,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活动开展以来,共张贴宣传标语52条,悬挂宣传横幅16条,散发宣传资料1500多份,举办法制讲座11期,培养法律明白人1000多人次,在省、市、县、乡网站发表综治信息51条,报送综治简报17期,其中在省平安网站发表综治信息22条,营造了人人“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浓厚氛围,为平安砚峡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4、培育工作典型,整体推进试点工作。始终坚持把培育工作典型作为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整体水平的有力举措大力实施,以“点上出经验、面上求突破”为总体要求,按照“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典型示范、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力组织实施“典型带动”战略,在全乡培育工作典型3个,示范带动其他村(社区)、企业整体提升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水平。

(一)“民情下访、社情对谈”活动典型。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工作理念,以“保稳定、建和谐、促发展”为己任,在全乡范围内深入开展了以领导带案下访、干部入户访谈为主要内容的“民情下访、社情对谈”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变被动接访为主动探访,组织乡村社干部深入村组、企业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走访群众1172户,征求群众意见建议6个方面81条,化解群众搬迁安置、产业发展等各类矛盾纠纷及信访案件6起,措办为民实事11件,有力促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社区楼寓人口网格化管理典型。按照社区楼寓人口网格化管理工。

3作要求,把社区按居住楼栋划分为9个区域网格,对网格内的社区事务和居民群众进行规范化、精细化、综合化管理和服务,形成“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难释惑、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在划好网格基础上定人定责,建立社区干部、居民小组组长、各楼栋长、信息员、协管员“五位一体”的人口网格化管理队伍,定权责立规范、建制度抓履职,及时掌握网格内动态,做到“三知三清三掌握”,即对网格内的每个住户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员遵纪守法情况“三知”,对网格内的居民利益诉求、重点管理人员、困难群体情况“三清”,对网格内基本概况、社情民意、社区骨干人员发挥作用情况“三掌握”。

(三)村级规范化综治室建设典型。建立村级综治室11个,确定村级综治干部26名、信息员31名、护村(校)队员336人;协调落实村级综治室办公用房14间210平方米,投资3.5万元,给村级综治室配备办公桌椅11套、档案柜11个,做到办公设施齐全、配备到位;建立村(社区)、企业综治维稳机构网络图和行政区域图,做到重点防范区域完整、指示准确;完善群众来信来访、治保调解组织、流动人口等10种表册,做到基础资料完整、建档规范;健全信息报告等6项制度和社情民意联察等6项机制,以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保证综治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全乡6个村(社区)、5户乡属企业规范化综治室建设覆盖面达到100%。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督查为动力,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4强化工作措施,继续抓好六个重点、完善四大机制、推进八个方面的创新、培育三个典型,确保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进一步完善四大机制。继续整合资源,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防控”机制;明确职责,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机制;注重预防,完善社会矛盾“大调解”机制;维护正义,完善内部和外部并重的执法监督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各项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制度建设不断完善促使综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进一步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工作。继续加强乡综治维稳中心建设,整合力量,发挥作用,形成全乡维护治安和稳定的合力;继续加强村级综治室规范化建设,健全治保、调解等组织,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适时开展村(居)综治干部业务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适时组织开展赴先进地区或兄弟乡镇考察学习取经活动,进一步开阔工作视野。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按照全县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总体部署,以探索“和谐稳定、安定有序、富有活力的矿区流动人口聚集区域社会管理新路子”为目标,立足于矿区流动人口多,服务不配套,公共安全压力大,特殊人群帮教方式单一,社会管理任务繁重的实际乡情,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实现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努力在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上出亮点、出经验,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示范乡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小城市试点工作汇报

今年来,我县以高陂镇被列入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湖坑镇、下洋镇被列入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把龙潭镇作为县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前期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试点镇也相应成立专门工作机构。龙潭镇下一步还计划成立公司法人,以经济实体进行筹资、开发、建设。二是突出规划编制。高陂镇已委托**市规划院和厦门市规划院编制高坎培新城概念性规划和高陂镇总体规划,并于本月18日通过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审查。湖坑镇完成集镇规划修编项目规划文本编制,已通过市城乡规划局评审。下洋镇聘请上海麦塔规划设计院等单位的规划设计专家现场勘察论证,先后进行了两轮《下洋镇集镇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已通过市规划局评审,控制性详规也正在进行编制。龙潭镇邀请专业设计机构对该镇的小城镇进行修建性详细的规划设计,现已经拿出了3套选比方案。三是狠抓项目实施。高陂镇目前已策划储备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环境整治、城镇建设等各类项目40多个,并按照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确定了xx年实施的14个包括基础设施、小区建设、民生工程等项目。现已经完成高陂大道1公里的路面铺设;已完成先富大道改造方案的规划设计;已完成旧集镇改造项目规划和征地工作,并完成农贸市场的填方工程;四星级酒店、山背塘酒店别墅、农贸市场及超市等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湖坑镇完成西片振福楼福建土楼博物馆和停车场建设,完成省道309线湖坑辖区征地拆迁工作和新街田河客家土楼国际大酒店的旅游服务中心三通一平。中心卫生院门诊综合大楼投资160万元,已完成主体四层建设。下洋镇已完成中川怀乡亭地质灾害搬迁安置小区建设水泥路铺设1000平方米,完成部分外墙装修;集镇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客都温泉度假村项目的1、2、4号楼已完成外墙装修,室内装修正在实施;特色食品加工园建设项目、侨乡特色商业街改造建设项目分别在征地、规划中。龙潭镇通过以集镇过境公路改建为抓手,结合华润水泥生活区及现有集镇的建设,推进该镇洋甲新区建设,将龙潭镇建设成为永定真正意义上的“东大门”。目前,洋甲商住小区占地35.5公倾已征用耕地130多亩,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此外,6月23日县政府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龙岩分行签订15亿元的“银镇共建合作协议”,为我县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存在问题。

1、城镇化率不高。在四个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中,城镇化率最高的当属高陂镇,但其建制镇区人口仅1.3万人,城镇化率不到30%,其它三个试点镇的城镇化率则更低;同时,群众城镇意识薄弱,特别是群众对土地的依赖度高,造成拆迁与安置难度大。

2、建设资金不足。小城镇建设投资大,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多,但现有省、市文件尚未明确资金投入数额,小城镇建设的资金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3、征地拆迁进度偏慢。由于土地收储困难等因素,造成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少与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大的矛盾突出,拖延了小城镇项目建设,影响了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推进。

三、下步工作安排及建议。

1、抽调人员,整合职能。建议由组织部尽快从城建、国土、农办、卫生、发改、政府办抽调专人加强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综合协调办公室,从速运转起来并发挥作用;同时,将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的力量、职能进行整合,办公室设在县农办;要求拨付30万元的前期工作经费。

2、召开会议,加强协调。建议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召开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流动现场会议,对各试点镇的工作进行点评和督促,加快推进乡镇工作的平衡快速发展;建议县主要领导出面召开县与高新园区专题会议,明确高新园区和县、镇具体工作事务的划分。

3、确定项目,夯实基础。建议实施项目拉动,先抓几个项目启动。一是确定对5000亩左右土地进行收储,并进行打包,作为一个项目捆绑上报,争取省农发行的首批贷款扶持;二是实施先富大道约4公里的市政道路改造及沿街立面、坡屋面改造项目;三是引进大型超市建设大卖场或农贸市场,周围配套商品房住宅小区建设,具体地点从现已收储的土地中安排100亩左右;四是开发酒店别墅。争取引进紫金集团来高陂兴建星级酒店或别墅;五是对高陂大道等未全部完成的基础设施工程采用bt形式实施,对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道列入高陂镇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争取更多省、市政策和资金支持。六是兴建混泥土搅拌站。该项目优先提供给华润集团实施,若不参与,则采用招拍挂的形式实施。七是继续策划一批项目推向市场。

4、强化运作,建设平台。建议成立高坎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由永定工业园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组建,实行二块牌子,一套人马,独立核算,湖坑、下洋、龙潭三镇参照成立。乡镇提出成立省市县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乡镇建设投融资公司,由县长任董事长,各乡镇长担任各自乡镇公司的经理,分类管理,独立核算,资源共享的方式,来解决注册资金、上级政策扶持等问题。建议采用乡镇提出的方案。

5、创新体制,收储土地。建议成立国土、财政、公安分局以及土地收储分中心;国土分局和土地收储分中心实行一套人马,二块牌子,以国土为主。由县相关部门提出方案,报县委、县政府研究确定。

6、市、县级小城镇改革试点相关问题。根据市委文件精神,湖坑镇、下洋镇2个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享受高陂镇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扶持政策,同时,为推进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议对每个试点镇预借启动资金200万元。

**县农办。

xx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