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思政第一课感想与收获心得(实用15篇)

时间:2024-02-15 14:03:12 作者:文锋

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概括和总结使得文字更加简明扼要。下面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

秋季开学第一课收获和感想

理想是什么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人生的路,因为有了这盏灯便不再黑暗;生活,因为有了这盏灯而不再彷徨调;再黑,再远,再难走的路我们都不会胆怯了!我们的青春会因理想而更加精彩,给自己点亮那盏理想之灯吧。

秋季开学第一课收获和感想

理想是风,吹动我的心房;理想是云,飘渺而又虚幻;理想是钟,敲打着未来的鼓点。

从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在我耳边念叨:“医生好啊!以后自己当个医生,有病自己能治,并且还放心。”小时候懵懵懂懂的我,当然,听从父母的话。我在心里默默的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可我的理想真的是当一名医生吗?我觉得不是。

我空闲的时候,经常看新闻联播。令我最高兴的是,新闻联播里经常出现外交官。他们挺直腰板,气质昂昂,不卑不亢,语言得体。这霸气潇洒的身影,经常让我在无意间想起。当医生是好的,可是我并没有真正喜欢过这个职业。我真正热爱的职业是外交官。

当外交官可不是那么容易。至少需要本科及以上的学历,多数是各学科的硕士、博士。像我一个普普通通的初中生,怎能和他们相比?身边的同学劝我放弃这个理想,他们冷嘲热讽的说:“这哪是我们能当的呀,别做梦啦!还是回到现实学习吧。”是啊!我无法和他们相比,可是我坚信经过的努力,我必须能当上我喜欢的'职业。不放弃、努力学习是我目前此刻最好的选择。

白昼里的锋芒,黑夜里的守望。凌晨一点的繁星,凌晨五点的微光。我见过,所以理想是光,照亮未来的方向!

秋季思政第一课感想与收获

清晨的校园多么朝气蓬勃。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行走在如画的'校园中,看着扎着马尾辫的漂亮女孩迈着轻快的步伐,蹦蹦哒哒从我身边经过。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雨后的草坪仿佛闪着亮光,惬意恬静的微风温柔的从背后放纵地拥抱全身。一切都是那么青春美好。

听,书声从各个班级乘着微风飞出窗外,像是音符连天,组成了一首青春的合唱。再听,跑道上的各个班级,踏着稳健的步伐,像是震了天,连成了一首激动人心的狂想曲。

道上交织相融。力量与奋斗,在终点线上大放光彩。目光随着微风穿过人群,去拥抱着少年们热烈的意气风发。再看,教室内,随着校园广播里监考老师宣布考试开始的那一刹,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埋下头,脑中的解题思路如泉涌一般顺畅,笔尖在考卷上行走如龙,时而翻卷的声响在空气中荡起涟漪,少年们微微上翘的嘴角是其中最靓丽的点缀。

寒窗苦读又三年,挑灯夜读锥刺股。回顾那不辞辛劳的日日夜夜,同学们无一不在为此奋斗着。记忆中的夜晚是永远写不完的理科题,永远记不够的英语单词。满墙的柔黄色便利贴上,写满了数不清的数学公式和英文句子。就算是到了夜里的台灯没了电,少年们的笔依旧是停不下来。夜空中的繁星点点,宛如他们的种种梦想,遥不可及却又近在咫尺。

千题万疑日日解,半灯奋笔纸千斤。点亮奋斗这盏灯,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时。每一个为青春而拼搏奋斗的少年,都将不平凡!

秋季思政第一课感想与收获

“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道别。”老男孩的歌声又从耳边响起。

——题记。

青春易消逝,我们也易从这短暂的时光中迷失,对未来充满着迷茫。青春期的我们,每天上课、放学、写作业、睡觉,看上去很充实,而我的内心总是有对未来的迷茫,我不知道我的努力有什么用,总觉得以后的路以后再说吧。

刚进入青春期时,明显感觉得到自己的那种茫然,面对那么多的“陌生人”我不知道怎么去相处,面对自己必须独立而感到恐慌,面对繁忙的学业却并不知道最好的学习方法。虽然老师总在耳根子念到初一只是打基础,所以要抓紧。而我上课还是心不在焉。

已经适应了青春期,我通过与同学交往知道了怎样真诚的对待他人,我也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但还是一样对未来充满者迷茫,不知道怎么学习,如何学习才是最好。随着心里的一点点的成熟,我也成为了追星族的一员,我喜欢他们在台上大方自如的表演,我喜欢他们那淡定、从容、认真的态度。我脑袋突然闪过一丝念头,我想去学表演,我想向他们一样。

我仿佛从迷茫的青春期中找到了方向,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我开始用极度认真的态度来对到学习。以前的作业应付了事,现在我一定会认真、仔细的去完成它,检查它。这种青春期对学习态度的转变,是我稳步下滑的成绩,再稳步上升,而现在我感觉得到学习的竞争强大,你战胜的并不是他人,而是自己。

每个人肯定都在某段时间迷失过、怀疑过自己。但在这时,我们需要的是顽强的信念,坚持自己的理想。让青春成一个你追求理想的地方。

所以我会带着我的理想和我的信念,一同奋斗。

秋季思政第一课感想与收获

这是三百多年前的一个名字。

这个名字演绎了一段倾倒无数后人的传奇。

拨开历史厚重的帷幕,穿过层层历史的烟尘,我看到了,那个充满传奇的惆怅男子,那个才华横溢,清高如山间明月的文人,纳兰容若。只这四个字便是一阙绝妙好词。唇齿之间流转,芳香馥郁。也只有这样的名字才配得上那些惊艳的词句吧!

翻开《纳兰词》,看到这样几句对你的介绍:“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容若天资颖慧,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生于温柔富贵乡,身处花柳繁华地的你,几乎拥有世间的一切,但是你并不快乐。你喜欢山间的流云,喜欢红尘外的淡泊,或者宁愿像苦行僧一样芒鞋破钵的云游天地之间。这一切的苦痛源自你的内心。周国平说:“人是一棵有生命的芦苇,他的高贵在于灵魂。”芦苇是脆弱的,而脆弱里的那份高贵更让人心生敬意。

你身处官场,行走于仕途,心却游离于喧闹之外,你的心在很远的别处。想到你,就会想起那句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时你的父亲正红的发紫,可还不是一样的身处江湖,身不由己,常常是在官场的倾轧中弄的焦头烂额。你仿佛早已经洞穿了一切的未知,你知道,一切繁华只不过是镜花水月,一切的浮华热闹,只不过是转瞬即空。所以,你宁愿放纵,在放纵里求的一丝轻松。你结交那些落拓布衣,结交那些不肯悦俗之人,喜欢他们围绕着你,只有这时,你的内心才是宁静的,欢悦的。

读你的词,总有一种无奈的薄凉,一种沧桑的况味。仿佛是走在秋天雨后的小径上,那种凉意一直浸到灵魂深处。你把所有的欲说还休的心事写进了词里,那些读了让人百转千回,愁肠百结的词句;那些或浓或淡,或隐或现的词句里包含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心事,让人去遥想……。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两句话,参透了世情。是不是所有的深情到最后都只有深重的遗憾?而你早已参透生命的玄机。应了张爱玲的那句话: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蚤子。

“沉思往事立斜阳,当时只道是寻常。”这样完美的意念,这样深浓的情意,轻轻点破人心。残缺也是一种美丽,就像为了等候秋天的落叶,我们熬过一个个青葱的夏天。

你一生为情所累,所苦,难道你不知情到深处人孤独吗?你不知情深不寿吗?我常想,你为什么不能忘情,绝情些?何必作茧自缚,总是放不开?也许,你该满足了,你有一个铭心刻骨的初恋情人,有一个贤淑大度的妻子,有一个仰慕你的小妾,还有一个至死不渝的红颜知己,最重要的是你有一枝笔,有满腹诗书。在你落寞,孤独时,还有红袖添香,还可以一吐为快。但是,你永远有那么多的化不开的浓愁,永远让那颗心黯黯的委屈着。“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你的生命注定是短暂的,短暂的如春日三月里的花。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早有预感,为什么就连离开都是那么凄美?烟花三月,柳絮纷飞的暮春,你随春光一同逝去,犹如一首断肠的小令。

梨花满地,零落成雪,数不清的惆怅。那颗寂寞心是否安息,是否找到了它的归宿?佛说,世间所有的情缘都是有前因的,无论经历多少世的轮回,该清的总要清,该断的总要断。

曾经我好恨!恨你的不经风雨!你若像苏轼那样多些旷达豪放,不管经历多少宦海浮沉总能站起来多好;如果厌倦官场,也可以像渊明一样,去过世外桃源的生活。但是我知道,容若就是容若,正因为你是这样的,你的名字才会经历无数风雨,穿透历史,来到三百多年后的今天,直至永远。你就是你,永远保持了自我,你才会是我今天欣赏的那个悲情才子。

轻轻合上《纳兰词》,发出微微的叹息。如水的暮色已漫延我的小屋,隔着岁月的长河,穿越三百多年的风尘漠漠,你听到了这些低语吗?这个世间,你从来都不会寂寞,你永远活在懂你的人心里。

开学思政第一课心得收获

九月,新学期来临了,新学期就是新的开始,新的征程。伴着欢快的音乐,激情的朗诵,某年的《思政第一课》拉开了序幕,今年的思政第一课的主题是x,x几位嘉宾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今年的思政第一课给人带来新的观看体验,带来不一样的感动。

我们是新时代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要从小学习做人,从小立志,努力做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好孩子,做祖国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我们是学生,现在读书是我们的本职。我们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的人。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我们要懂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我们是新时代好少年,需要传递时代的接力棒。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身上背负着重担。

做一个有知识的人,就要热爱学习。作为一个学生,就不该懈怠学习,要学会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多阅读课外书籍,从课外书籍中看到更宽更广的世界,现在是人才型社会,唯有多掌握知识才能有新出路,才能对社会和人民做出更多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何以强、何以智、何以富、何以独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同窗们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脚踏实地,扎实干事,成功才不会与我们擦肩而过。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从第一步奠定的基础开始。我们的人生亦是如此。

扣好第一粒扣子,要从廉洁自律做起。有这样一副漫画:主人公明明打小才学兼优,同学给他糖,他就让同学抄他的作业。因此,他迈错了人生的第一步。后来,明明当上了经理,下属送他礼物,他便分配下属好的工作。渐渐地,明明做了些犯罪的事。最后,他被捕了。如果当初没有那颗糖,那么后果是不是会不一样?可惜世上并没有后悔药。所以请不要因一时的贪婪,迈错了第一步,而毁掉自己的人生。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走好岁月几十年步伐。现实中,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一旦扣错,发生的现象就会令人惋惜。如“北大高材生弑母案”。北大高材生吴谢宇从小学到上北大这一路上,被老师们重视,邻居、同学们羡慕,从而造成心理上的压抑。吴谢宇的第一颗扣子就这样扣错了。一步错,步步错。他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少年时代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阶段,这个阶段就犹如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那么剩余的扣子就都会扣错。

因此,少年时代的自己就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让自己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闪烁着爱国的光辉。

年河南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

立德树人,是我国现阶段教育方针的新观点,也是优秀传统教育思想的体现,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民间有这样的格言“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谷是粮食的总代表,一年之中,重要的是抓好粮食生产,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不违农时,在一个几千年来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民以食为天,树谷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林木的生长期较长,种上树苗,一年一年长成小树,再长成大树,一片片树木,要长成森林,最起码也得十来年时间;人是高等动物,人的成长有个过程,由婴幼儿到童年,少年,18岁后成为公民,由青年到中年、壮年,60岁以后进入老年,由古稀到髦耋,能活到期颐的百岁老人就称得起上寿了。人的道德素养,品格气质,学识才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遗传基因有一定关系,但主要是后天在接受教育中获得的,在社会实践中不断获得,不断进步,不断形成的,“百年大计,教育奠基;百年树人,教育为本;树人大计,德育为先。”德,道德,德行,是人生的信仰,理想和追求,是个人对国家,民族,集体,社会和他人的态度与行为。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当然,在传统道德方面还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丰富,或者是这五大要素的发展。

立德,立志,立言,成人后才能为国家,为民族立功。成为德才双馨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从学校的课程开设上,要加强德育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师要发挥正能量,言传身教;二要把学生从过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让传统的美德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提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三爱思想,首先是爱学习,这是学生的本分,踏踏实实地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本领;爱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劳动中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精神;爱祖国是人的基本德行,有国才有家,爱国主义教育要讲求实效,不图形式,不走过场。

立德树人,是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学校的基本任务,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应当有效地研究和贯彻落实这个方针,让树人的伟大事业取得卓实的成效!立德树人是民族振兴的基础,是华夏未来的希望!

年河南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

曾在儿时,我的老师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对“教师”这一职业期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关怀的阳光下,渐渐地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今天,它终于结出果实,我也成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立德树人,首先要立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教师在课堂内的谆谆教导,一点一滴,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久而久之,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爱滋润每一位学生。

记得六年前,初登讲台,学校安排我任四年级英语和班主任工作。对于当时的孩子来说,英语是一门副科,不被家长和孩子重视,课堂上,对英语的积极性一点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尽管他们上课正襟危坐,作业一本不差,但效果一点也比之前好。这时,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送来了他们的经验之谈:与学生用心去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在以后的运动会、拔河比赛、主题班会…班级和学校组织的大小活动我都会成为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主阵地。在学校组织的'拔河比赛中,在选拔选手之余,我会与学生也来场拔河比赛;在主题班会上,我会让学生尽情的去发挥他们想说的话,这样更好地让我了解每一个同学的心灵深处。班上有一个叫黎文孩子,双手有点残缺,同学们对他都有些排斥,而这个孩子个性又十分要强,在一次课余之时,我发现这个孩子居然唱歌唱的很好听,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让他来展示一下他的才能,那时起,其他同学对他也都刮目相看。我尽量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让每个学生树立起自信心,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提升了很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

爱是教育的基石。只有当教师真心实意地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时候,才能像吸铁石一样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周围。爱的深切,学生才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建议和教诲,这时候,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面对着一张张纯真质朴的脸,一颗颗水晶般纯净的心,我想:教育事业也许拥有世界上最高利润的回报,你播下的是一粒爱的种子,收获的却是整个美丽的人生。老师们,让我们一同播下这颗种子吧,我相信不久的将来,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丰硕的果实。

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

“人们总问我,隐姓埋名值不值得,献了青春、献了生命值不值得?”这句台词深深刻在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傅宇杰的心里。

在9月14日播出的《思政第一课》上,他讲述了自己扮演的“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故事。在获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天,邓稼先毅然选择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用一生奉献给出了回答:“要我再来一次的话,我还愿意做中国西部戈壁滩上,那一株小小的马兰花。”

什么样的奋斗才值得?理想信念如何指引人生选择?在《思政第一课》这档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全国16所高校于开学季打造的特别节目中,20位嘉宾带来的故事吸引了679万人次在线观看。

“无论选择什么职业,都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发现,现在的年轻人更加拥有文化自信。在博物馆数字化、文化创意研发等方面都有年轻人的身影。也正是因为年轻人的参与,“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才能在新的时代下焕发活力,更加年轻”。

近年来有“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之称的三星堆遗址是年轻人心中的“网红”,一起“出圈”的还有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一直以来,考古都被看作冷门专业和艰苦岗位,但对于冉宏林来说,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俯首于田间地头是自己无悔的选择,新一代考古人正在用青春的力量发掘着中华文明瑰宝。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1938年,年轻学者郭大力等人历经数年艰辛努力翻译出《资本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发挥了巨大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讲述了这部著作首个中文全译本诞生的启示——大学生继续发扬求真求实的精神传统,以智慧和热情服务民族和社会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有一批师生响应党和国家“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从黄浦江畔背起行囊来到渭河之滨,建立新学校、筹划学科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张磊说,如今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西安交大的师生开启了发展西部科技的“二次西迁”之旅。“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不同时代的青年给出了一样的回答。

年轻人总是勇立潮头,敢闯敢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北大学生在中国男排逆转获胜后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句口号成为时代强音。中央团校党委书记倪邦文讲述了这段历史,这句口号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接续奋斗。

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

《思政第一课》,这个节目我已经看了几年了,今年的也不容错过。

节目开始了,我内心很是高兴,看着熟悉开场和熟悉的主持人,我不由的想起往年的节目内容,而今年的主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随着节目的展开,了解几位邀请嘉宾的各种事迹,看的我热泪盈眶,同时也深深的感受到来自中国青少年未来要担负的重担,而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家的希望都在青少年身上,我们努力奋斗,国家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

看完今晚的节目,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未来,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我们的国家发展也会越来越快。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为了我们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读书吧!

年河南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去看《论语》、《大学》、《中庸》、《孝经》等国学经典了,而我泱泱大国传承五千年之久的文化照如此下去将会变得无人知晓,人们的道德品质、自身修养也将会越来越低下,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的现象也将会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迫切的需要国学养正,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就是指培养美德,教育后人。只有自身修养、道德品质上去了,才能不被外物所诱惑,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才能够为后人做榜样。

那我们该如何做到国学养正,立德树人呢?首先,我们应该每天诵读国学经典,《论语》、《道德经》、《弟子规》、这些书本应成为我们的枕边书。第二,读这些书,还应有心得体会,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长久下来,就能够提高自身修养。

在所有的道德品质中,孝顺可以说是最大的,因此,我们应心怀感恩之心。自古以来,百善孝为先,“乌鸦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义”,鸟兽尚且知道感恩,何况生而为人呢。懂得感恩报恩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做人底线。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老师对我们有教育之恩,社会对我们有关爱之恩……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感恩的。你如果用一颗感恩的心观察世界,你就会发现你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道德,或许你能够轻易说出这两个字,但它在你的身上体现出来了吗?或许只是别人撞到你时你说的一句“没关系”,或许只是遇到老师时你说的一句“老师您好”,或许只是在考场上别人问你答案时你说的一句“你不应作弊”。

如今,我们真该好好地培养道德,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下去了。

《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

新一年的开学季中,形式多样的“新生第一课”颇为亮眼。精彩纷呈的“开学第一课”,形式各异、内容不一,但这堂“大思政课”大多呈现了与“平视一代”教学相长的新特点。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既考验表达者能否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也要看倾听者能否从中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如何与更自信、更自立、更自豪的“平视一代”产生更深情感共鸣、激发更强报国之志,是在新时代讲好大思政课的关键。

从日常中提炼思政内容,练好有高度与有温度的表达。思政课的目标是知行合一,既要有内涵高度,又不应让学生感到高不可攀。《诗经》有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思政案例若远离学生的日常经验、抽离于火热的社会生活,便会陷入“从定义到定义、从理论到理论”的桎梏。今年开学季,广西桂林中学的学生在校园中寻找“身边明星”,并请其在“开学护照”上签名;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聚焦“战高温、抗疫情、扑山火”中的平凡英雄,设计10天10堂思政课程……秉承“开门办思政”理念,很多学校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替代传统报告会,增强思政教育的贴近性、落地感,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我也行”的积极憧憬与持续动力。

从创新中巧选思政角度,做好有意义与有意思的交融。思政课的目标是入脑入心,就先要让思想观点“声声入耳”。“平视一代”大多生长于海量多元的资讯环境中,思政课应精准把握其心理特点,重视青春语态、表达设计和融合创新,让思政内容有料、有趣、有价值。如华中农业大学4700余名新生在15个教学科研基地体验葡萄酒酿造方法、数字化考种机、前沿表型技术和平台等现代农业技术;绍兴中小学40余万名师生与2000多公里外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民族小学的学子共享“云思政课堂”,聆听“经火不化、遇水不腐、宁折不屈”的越窑特性,提炼出守正创新的民族智慧。

从问题中发现思政要点,抓好讲理论与促实践的贯通。思政课的目标是学以致用,就要聚焦真问题、解决真困惑、促发真行动。近年来,在构筑“大思政”的育人同心圆中,科学家和行业专家逐渐成为“开学第一课”的授课主角,他们不仅带来专业与人生的建议,也直面新时代的挑战、回应年轻人关切的问题,在研学与创练两方面,为新生树立长远目标与正确三观。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洋溢着科学之问: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探知地球奥秘的青藏科考队、逐梦太空的中国航天人,一个个“挑战不可能”的背后,中国之问、时代之问、世界之问等宏大问题展现在青少年眼前。

近年来,思政课在探索中积极革新,不过一些课程在说理透彻性、表达吸引力、现场感染力等方面仍有不足。究其原因,一是政理阐释空泛,脱离火热时代讲道理;二是学理支撑不足,缺乏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和观点;三是对事理分析不透,难以回答学生的真切问题。

“平视一代”的成长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好的思政课应帮助他们在复杂世界里分析问题、追寻意义,并由此认识到,思政课是对接现实的有用之学。面对“平视一代”,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更需要以理论为支撑、以实践为载体、以奋进为底色,因势而新、因势利导地推动学生实现大发展,使其成长为可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有感心得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思政第一课也按计划的进行播放了,今年的思政第一课主题是:“”。我坐在电视机前仔细地看完了完《思政第一课后》,内心的感触是非常大的!

在这个漫长的暑假里,基本上,我都在家里度过的,我早就等不及要上学了。但是当你想到要回去学校的时候,就应该早点起床去上课、还要考试这些的,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些留恋假期的。但是今晚,当我看完《思政第一课》的时候,我也马上进入了我自己的“学生”的状态,我的内心充满了斗志和求知欲。

我们应该通过努力学习来实现我们的梦想,为祖国的未来做出贡献。梦想就像微风,当我们内心感到困惑时,它会提醒我们,让我们在迷路中找到前进的路,将成功之舟驶向远方。因为有了自己的一个梦想,所以我们会努力去奋斗,去探索那些奇迹,去追求美好的未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应该改变自己,拥有一颗永远积极向上的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勇往直前。

看完《思政第一课后》,让我清楚地知道,我们的祖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生活的社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作为中国的新时代青少年,我们必须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肩负起祖国未来接班人的重任。

年河南秋季思政第一课心得

已经从大学毕业一年多了,但我一直清晰地记得母校教学楼上那8个金色的大字:德高为师,身正是范。特别是我的角色从西部计划志愿者转变为人民教师之后,我已无数次在心里重温了这8个金字。

党的报告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应做到德才兼备,并且要坚持努力向德艺双馨的方向发展。

首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先做到。教师不但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少年儿童的成长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甚至会超越父母。如果教师的不良言行被学生牢记或模仿,那么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造成难以弥补的恶劣影响。所以,教师不但要处处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而且要心胸宽广,以德服人,做好“灵魂的工程师”,坚决不能成为“灵魂的刽子手”。

这句古训吗?我们都不是圣人,而圣人也注重不断学习。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抛弃。教师不是一劳永逸的职业,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虚心学习,向大家学习,向大教育家学习,向知名教师学习,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甚至要向自己的学生学习。只有不断学习和锻炼,我们的业务水平才能持续提高;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更好的知识。

第三,要把爱与责任深刻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犹记得潘秋堂副校长在为我们做的讲座中强调,教师要爱自己的学生,认清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努力做好“学生发展的服务者”;要爱自己,主动去做需要做的事,有承担责任的勇气。我认为,教师须充分尊重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用真心去关爱学生,把学生真正当“人”来看待和对待,并且要做到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甘为人梯。

朋友们,我们不能在进入社会之后,发现一些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他们都没有做到,产生一种被欺骗的感觉,而当我们成为教师之后,却去重复他们走过的道路。

让我们努力吧!努力对得起“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的赞誉,努力成为德艺双馨的教师,努力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