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春节感悟(五篇)

时间:2023-07-13 15:12:29 作者:李Y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感悟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感悟,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感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新春节感悟(五篇)篇一

在这个少雪且日渐温暖的季节里,春节不知不觉掩埋了平淡的日子,迎面扑来。看着墙上新买的挂历,数着本世纪最后一个春节临近的日子,不禁感叹岁月匆匆,流逝的.又是一个平静而忙碌的一年。

年近而立,孩提时代积攒的或多或少的好印象随之趋淡,不再是鞭炮烟花水饺压岁钱的时代,不再憧憬自己又长了一岁,见识又多了一成,与其说春节是个最快乐的时候,不如说是个让人猛然意识到年龄为之衰老、责任为之重大的关口。

泛泛地祝贺一下,说几句辞旧迎新的吉利话,写一点闹春怀旧的文章,早就没了那份雅兴。像节目主持人一般,说说今年大事,感慨今昔,畅想未来,不过是赢得捧场人恭维的掌声。自欺欺人的话我不说,或许我们的期望太高,春节不过是一年365天里平平常常的一天,我们对它注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和商业炒作,因而显得格外沉重。其实,我们不如以一颗平常心待之,抑制那份期望和躁动,在吃喝说笑、探亲访友的程式外,获得一些不易觉察的满足。

曾经,春节留给我许多美丽又难忘的记忆。我想,今天的孩子们也会和我当时一样,感觉到这一喜庆而隆重的节日。但是,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体验,或许是自己的性格和兴趣使然,无论各类媒体如何渲染轰炸,我的实际感觉总是不尽人意,比平常的日子,多了许多无奈,多了些烦累与沉重。父母那里必须去,亲朋好友那里也得去,同事相约还得去,实质内容总不外乎吃喝二字。恭喜发财、新年好、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游街购物、猜谜挑灯、送礼请客一年又一年重重复复无休无止。人就像一只陀螺,被它抽打着旋转不止,自己都不知道重心在哪里。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觉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失望的情绪、无欲的胃。我宁肯像往常一样,粗茶淡饭,十点钟睡觉,临时看一会书,或者跟朋友们打一圈牌。总觉得在这个全民皆欢的日子,我丝毫的兴致都没有,甚至一向良好的食欲。

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原是人为的产物,是我们的祖先制定了它,我们一代一代人不停地拷贝翻版,演化发挥使其辉煌灿烂,更有网络的宣传让其飞腾变异,它最终制约了我们自己,违背了人类起码的一点本性--人是向往自由和幸福的,春节,可以说是一面最为清晰的镜子,从中每个人都能看到,如此疲惫消极的脸孔,是你儿时的样子吗?哪怕一丝欢乐的影子。

是的,我们不断老去,不断感觉世事沧桑。今年的春节又被明年的春节复制,今天的不快明天就可能烟消云散,记忆过滤了每个人心底的阴影和悲伤,剩下的或许就是可以称之为美丽的东西吧,但是曾经呢?那里没有我们的位置,那是经过虚化的,虚拟的,明知是假我们还要重复,还要写成文章,哄一哄行人和孩子。

不能老去,怕只有童年的纯真吧!

最新春节感悟(五篇)篇二

猴年已经过去,回顾记忆中的“年”,那些年的“年味”,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过年像一颗果实,或丰润或干瘪。它是岁月的馈赠,人们都用相同的形式和绝对不同的心情去感受它。过年了,只有自己最清楚,在心灵深处的枝头上悬挂了一颗什么样的果实。过年是新春伊始的好时光,在“清贫年代”吃了丰盛的早餐就等于过了“大年”。长辈们也会给几角压岁钱。对于那些压岁钱,我总是小心地珍藏着。其实,就算几角钱也够我们数、够我们兴奋的了,然后总是将压岁钱用在买书上。现在的孩子恐怕不大会将压岁钱花在买书上了,如果有的话,更多的也是买些和学习有关的辅导书籍。

春节,它凝结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感情、意识和情怀。骏马迎新春来早,我们走进生命的又一里程。历史,又多了一页辉煌的篇章;岁月,又多了一道崭新的年轮;生活,又多了一曲动人的乐章;心灵,又多了一段绵长的思绪。人们在暖暖的春光里,过着一个欢乐、祥和、美满、幸福的春节。

年是永久的,欢乐是永久的,其他的一切烦乱磨难都是暂时的。但凡想过好年的人,就要为年而欢乐,为欢乐而过年。

春节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种情感体验。尽管现在家家户户依然保留着贴春联的习俗,但是,却少了裁纸、研墨、选词、润笔的乐趣。到街上买来印刷的春联,贴在门上,也是一种喜庆。至今还记得父亲看着自家门上贴着自己写的春联时的欣慰表情。

现在生活好了,那时一些不易得到的东西现在很容易就能满足,所以我们也就不怎么盼过年。现在我是快到60岁的人了,不是盼过年,而是怕过年。如今的社会进步了、科学了、文明了,但是对于我孩童时来说,我感到那时的过年才是真正的过年。过年,就是过这样的日子。沉浸着,便惊奇着,激动着,快乐着。

过年,那一朵朵鲜花,让这个萧索、沉闷的冬天,一下子变得温暖、亮丽起来。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往往会触动我们,令我们感动。只要我们充满爱心,善于发现,这些小事也会让人满怀激情,充满期待,充满希冀。

过年真好!过年,是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是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过年,唯有不变的是,举家团圆、共享亲情的喜悦。凝视着喜庆的红灯笼挑起一盏盏红红的祝福,我的心也跟着它的光芒向着春天飞翔。

最新春节感悟(五篇)篇三

儿时是伴随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八个字,初识了春节,爱上了春节。渐渐地,有了自己地思维,从“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地春节诗篇中,了解了春节,感悟了春节。

记忆中地春节,充斥着“噼哩啪啦”地花炮声,走亲访友地祝福声,顿时,红在这华夏大地上怒放,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春节,这个令14亿炎黄子孙难忘地节日,在我地生命中挥洒下了浓重地一笔,“回家,团圆”已深深镌刻在了我地脑海。也许只有在现在,在这举国同庆地日子,我才能感到久违已久地幸福。我们摒弃了你争我夺,尔虞我诈地生活,不必为了学业,为了生计,为了其他,只是简简单单地欢聚在一起,放声大笑。我们地眼里,有了彼此地身影,快乐而放肆!

年地气息越来越浓。除夕之夜,沉默已久地黯淡天际也热闹起来,只听“咻”地一声,一抹夺目便绽开了等待已久地艳丽花朵,那雨点般地花瓣飞快地向四处散开,很快便逝于眼前。但这抹美丽,像炫目多彩地开场,拉开了那紧闭已久地天际。随着“嘭嘭”好像整个世界沸腾了,烟花爆竹按捺不住内心地激动,冲向那早已无法平静地天幕,诉说着沉淀了一年地喜悦。此刻,烟花炫丽地照射、烟雾笼罩地弥漫、满街灯火地辉映,天和地,迷惘与明亮,奇异而矛盾。月亮不知是害羞还是怎地,躲在了云层后。看着天空中绽放地烟花,耳边充斥着孩童们烂漫地欢笑,一切是多么令人神往。那毫无杂念、烦恼地笑声又是多么令人陶醉—这—夜,竟然是如此美妙。

其实,真地挺感恩地,感恩在这十五个寒暑无私陪伴我地亲人,以身作则地师长,包容我所有地朋友,还有曾经帮助过我地陌生人。祝他们快乐,幸福,无忧。

随着春节联欢会地倒数,我们守着电脑、手机发送着,等待着新年祝福。长大了一岁。懂事了一分——这一夜,注定着不平凡。

春节,在喧闹沸腾中迎来了。新年地到来,注定着又是一次不平常旅途地开始。我期盼,我向往——新年,你好!

最新春节感悟(五篇)篇四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

以前我非常喜欢过春节,因为那时可以穿新衣服,吃糖果,赚压岁钱。但伴随着成长,我越来越觉得春节很乏味,经常就是那样过的,越来越没有趣味,甚至一年一度的春晚也越办越差。

今年过春节,似乎没有预料中的高兴,只想到一个词——无聊!这春节生活近乎就是越变越无聊了。走亲访友虽能体现和睦,也不过就是放一下鞭炮迎接客人,然后说几句客套话,一点颜色也没有,那种皮笑肉不笑的面孔,那张说着重复恭维话语的嘴,甚至让我感到反感,一点也不舒服。春节那天,你必须对任何一个人微笑,即使遇到不喜欢的人也要违背心愿的恭维,而大人们说:“这就是礼节。”什么就是礼节啊?我真想弄明白!

话说回来,唯一令人愉悦的只有那一丝丝碧绿,新的生命,新的空气,新的开始。春,孕育着新的希望,唯一感悟春的,只有它告诉我们的希望。告诉我们——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的春节,唯一令我高兴的只有它带来的丝丝缕缕的希望的气息,虽然很少,但也能捕捉到。

春节,不就是应该开开心心地过吗?为什么春节令我越来越厌恶。它那希望之息,生命之气也越来越少,近乎就是被庸俗替代,不过还好,那些活跃的气息尚且存在。

无聊的人,无聊地过着无聊的春节,无聊得没有新意,无聊得只有枯燥,无味,一遍又一遍重复的话。

什么时候能取消春节拜年的习俗?

最新春节感悟(五篇)篇五

在“春节”这个盛大的'节日里,我和家人一直呆在家里。观看电视节目、烹调美味佳肴是这几天的全部生活内容。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又一次用心体会了她的深刻含义!“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爱人和孩子常回家看看。我何尝不想常回家看看,可是母亲不在了,心里总会有种难以名状的惆怅,即使回到老家,心里也会空荡荡的少份寄托和踏实感!

我们生活在通讯发达的时代,打一打电话上一上网,就能和亲朋好友直接的联系上。这既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不幸。现代通讯结省了时间,有事没事聊一聊,也会使感情有所升华,但这种不用见面就能对话的便捷方式,把人们的感情变得有些形式化了。人与人之间总喜欢带着面具做人做事,少了一份真实,多了一份虚幻!很多人觉得活的很累,但又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这也是现实中的一种无奈。人人渴望真挚的感情,但自己最不愿付出的,却往往就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

我怀念小时候亲朋邻里间那纯真的情谊。每到春节的时候,人们走出家门互访“拜年”,孩子们更是欢欣雀跃,成双结对地到各户给长辈拜年,长辈们也会热情地接待他们,并拿出备好的糖果、花生等招待来访的客人,这是一种礼节,更是民族传统习惯的延续。

我喜欢那个年代人们的挚朴和纯真的感情。现在不是真情太少,而是人与人之间变的太现实,太利益化了!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送礼,不送就会对你的孩子不闻不问;上小学了如果不上好处,分班分坐就会受到不公正待遇;去医院如果没有熟人,看病就会花很多冤枉钱不说,连住院的床铺都难解决!这样的例子真是举不胜举!因为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或那样的有形的或无形的网里,这时才觉得真情对人们来说有多么的宝贵!

现在是越来越不愿意过年了,是怕自己又年长了一岁,还是害怕孩子长的太快,给心里造成了恐惧感?总之心里就是害怕!“岁月催人老,时间不待人!我真的害怕过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