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5篇)

时间:2023-10-02 00:30:41 作者:字海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优秀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

(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写一句广告词。

六、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了解黄山松树的特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黄山风景片(播放黄山视频)。

师配解说词:(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今天,我们一起尽情饱览一下“四绝”之首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黄山奇松“奇”在哪?(板书:奇?)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来感悟课文。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要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就必需首先走进奇松,好好的认识一下黄山奇松。同学们看,这是一张黄山游览路线图(出示图片),如果要让我们去寻个最佳观赏点,去看看这千姿百态的奇松。你会选择什么位置?(玉屏楼)你怎么知道玉屏楼是最佳观赏点?指读第二节第一句,解释“黄山绝胜处”。

2、举目四望,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速读第二小节,用横线、波浪线,虚线分别划出描写几种松的句子。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分别读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师评:读的很流利,相信这节课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后,你们会读的更棒!

3、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出示图片)

和你们印象中的奇松一样吗?解释“遒劲”、“郁郁苍苍”。

“遒劲”是什么意思?(雄健有力)知道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什么的吗?

(出示图片)观察“遒劲”,这回你会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遒劲”了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郁郁苍苍”是什么意思?(青翠茂盛)那么“郁郁”和“苍苍”究竟哪个说的是“茂盛”,哪个说的是“青翠”呢?(“郁郁”:茂盛的样子;“苍苍”:青翠,表示颜色。)

5、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6、这棵迎客松枝干是如此的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并不稀奇啊?你觉得呢?你觉得它“奇”在哪儿呢?(虽然……却……)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结合你们上节课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要点包括: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仅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

7、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他顽强的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板书:虽然……却……)

8、除此以外,迎客松还“奇”在哪儿呢?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画想象。师请学生示范动作。

(师生扮演环节)师邀请一位学生交流:师:迎客松,你好!学生:你好!欢迎你们来黄山参观!(配合动作)师:谢谢!接着师同全班同学交流。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在欢迎宾客的到来,奇特不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9、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10、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

(出示图片)仔细看图,陪客松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陪客松的美与奇。

指导朗读。板书(如同……)

11、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出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这里有一个打比方的句子,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12、谁能把这种奇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板书:比作……,好像……)

13、配乐读第二小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三)、总结提升,升华情感。

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

多媒体出示:

黄山奇松,真是奇特!

把你对黄山奇松的奇特之处表达出来。(生自由发言)

黄山松奇特不奇特?(改板书奇?为奇!)

打开随堂本,写一段解说词。

多媒体出示小练笔要求:

请站在导游或黄山奇松的角度,给黄山奇松写一段解说词。

(120字左右)。

【板书设计】16、黄山奇松

迎客松虽然……却……

陪客松如同……奇?(后改为“!”)

送客松比作……,好像……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三

《黄山奇松》语文五年级一课时(40分钟)《语文课程标准》在五年级阅读方面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因此,课堂上我努力营造空间,让他们大胆地参与讨论和交流,自主发表见解。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1.通过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 2.通过对黄山松美的感受,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1.采用“读—感—读—想—读—演”的方法,理解了文本,内化语言,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2.读写说结合,让学生模仿第二段松树的写法,学法迁移,使学生的写话说话能力得到提高。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凭借语言文字和创设的情境,通过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学习和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练习写话。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反复诵读,感受黄山松的奇美。2.学习和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练习写话。多媒体课件《黄山奇松》教学活动过程描述[u1]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被誉为____,以___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于世。(出示图片)2、今天,就让我们乘坐网络快车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u2]二、赏读三大名松。1、让我们一起爬上黄山去看一看这些让人们情有独钟的奇松。观松最佳地点在____,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玉屏楼为____。指导理解“绝胜处”(绝:最;胜:优美的;处:地方)2、“迎客松”(出示图片)朗读文中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第一句:看图理解“遒劲”。这棵迎客松已经有八百多年了,可谓饱经风霜。(指导理解“饱经风霜”)它经历哪些艰难困苦?(引导学生说出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严寒酷暑、雪压霜打等)可是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第二句:指导理解比喻句、热情。让学生模仿做动作(伸出手臂热情欢迎)想象一下,它会向游人说些什么呢?(欢迎你们到黄山来游玩……)第三句:理解地位的奇是呀,人们只要一提起黄山奇松,就不由得想起迎客松,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连安徽电视台的标记都用上了迎客松了,国家领导人招待外宾的地方背景图也是迎客松呢!可想而知,它的地位多高呀!再次欣赏“迎客松”,结合文本,朗读感悟。3、“陪客松”(出示图片)看图读写“陪客松”句子,指导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把陪客松比作绿色的巨人。4、“送客松”(出示图片)看图读写“送客松”句子。指导理解“天然盆景”: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用意何在?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引导学生说出大自然、黄山)5、出示文字,播放音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6、扮演导游,积累内化。(1)“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2)自主准备,可以同桌合作。(3)自主展示,教师点拨。[u3]三、学习第三段,进行写话练习。1、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段,思考:文中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2、出示其他黄山名松图,学生欣赏。3、指导写话练习。选择一种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松树,模仿第二段写三大名松的写法,向大家介绍。4、全班交流。[u4]四、总结课文。说一说黄山松树“奇”在哪里。地理位置的奇、姿态的奇、生命力的奇……黄山奇松确实让我们大开眼界,难怪明代的汤显祖留下了“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感叹和无缘到黄山一游的遗憾。如果以后有机会,你一定要亲自登上黄山,去领略它无限的风光。[u5]五、布置作业。想了解黄山的另“三绝”吗?课后查找资料阅读,推荐你们阅读《黄山游记》这本书。

[u1]创设去黄山的教学情境,教师充满激情的语言,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积淀,提供宽松的学习平台。[u2]让学生看图辨认三大名松,激起学生朗读课文的兴趣,并突显三大名松的特点。在本环节的最后让学生扮演导游,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积累内化,创新运用的平台。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u3]读写结合,学法迁移,内化提升,使学生的写话能力得到提高。[u4]围绕文本中心“奇”让学生回顾全文,再次感受黄山松的奇特美丽,激起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u5]语文学习的空间是广阔的,从课内学习拓展走向课外,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2、边播放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边述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

3、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松更是情有独钟。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4、再看看课文的题目,你能从哪个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问题要问?

5、想寻找答案吗?

(二)、创设情境,感受奇松。

2、学生交流讨论,师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说得很好,这三种松的确都非常奇特。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既然它有这么大的魅力,那我们就一起去领略迎客松的风采,并从语言文字中来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读迎客松,自学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图片。

3、学生交流讨论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词语。

(1)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遒劲、饱经风霜的意思,读好词语,并读出它的奇。(指名读、齐读)

(2)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的形态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读、齐读)

(3)黄山上的松有千千万万,为什么不选其他松,而偏偏选它,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处。(指名读、齐读)

(4)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4、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

5、归纳学习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还有两种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迎客松的方法学习另外两种松,四人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把你较喜欢的一种介绍给大家。

7、学生介绍另两种松,说出奇,并读出奇,最后熟读成诵。

(四)、观看图片及录像、升化情感。

(出示第三自然段文字内容)

2、观看图片及录象。

(五)、再次创设情景,复述课文

1、黄山松和黄山浑然天成,美伦美奂,相信此刻,大家已经完全陶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之中了。可是回程的飞机已经在催我们登机了,我们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黄山松、向黄山告别。

2、学生当小导游,介绍黄山奇松。

(六)、布置作业

仿照本文写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种松,写具体、生动。

板书设计:

20、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苏教版五年级上册)]

苏教版黄山奇松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开始)

出示: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绝”图。

师:“奇松”——松树在悬崖上争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弥漫;“温泉”——温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这里汇聚,这就是黄山“四绝”。

3、在人们向往的“四绝”中,最钟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们对黄山奇松特别有感情,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情有独钟),什么意思?(特别偏爱、感情专一)读词,把带有“情有独钟”的这句句子读好它。

4、人们为什么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指名读第二句话,评议,把“处处”、“潇洒”、“挺秀”这几个词读好,齐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迎客松:

1、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图片和句子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

4、学生读第二句句子。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c、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d、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

5、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过渡:听你们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课件:陪客松图片)现在,请你一边欣赏陪客松的图片,一边美美地多读课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2、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相机指导朗读,读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苍翠茂盛的样子。)

送客松

1、(课件)瞧,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处呢?

2、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3、朗读指导: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

总结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配乐朗读第二段)

2、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3、练说: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

(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学生准备一分钟,可只介绍一棵松,导语也可自己设计。

(ppt设计超链接,学生介绍的同时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板书:千姿百态)。

2、瞧它们向我们走来了。(播放各种松树的图片)

3、想象说话:ppt出示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

4、小结:同学观察认真,讲得到位,听得仔细,让我们把对黄山松的赞美,把它们的千姿百态读出来。

(齐读第三段。)

五、总结全文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

2、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3、学写广告词

长假快到了,太仓的教育旅行社准备开辟“黄山三日游”的游览线路,请你代写一句广告词。

六、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

2、今天我们感受了黄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选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松树,把它画出来。

板书设计:

迎客松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绿色的巨人千姿百态

送客松天然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