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包括什么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大全

时间:2023-06-01 20:28:00 作者:曹czj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篇一

首先个人认为艺术素养的具备是一个人接受专业学习的必要前提,却又并非绝对的密不可分。

艺术本身即是抽象,它既是生活又是生活的升华体,是个人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在可望不可及中既看着我们又为我们所看着,故而几乎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从中提取的艺术素养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审美能力,或者说,它使我们具备了能够分辨我们的所得与所想间距离的能力,同时又通过各方面的积累成为我们身上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说到这里,不禁质疑,既然如此,那么仅凭艺术素养大概便可以造就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家,谈何专业学习?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自学成才的先人们仍在照耀着我们,这就说明也许我的想法某种程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如此,难道我们可以以偏概全的屏弃专业学习?显而易见,这是不现实的。

的意思是重在继续,前进此时也就成了某种可有可无的性质),那么我们“继续”下去,可爱的“来者”们(或许是我们,或许是我们的后来人),中间难免会出现几个出类拔萃的家伙。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追求却是无限的。这时,“通天塔”上的记号就可以让才子们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上更多的梯在更高一点的地方用他们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敏锐的感知力为后来的后来留下些更加深邃的思想和更加广博的知识----那些先进的,同时在周而复始的攀爬过程中等待被验证的不知是否有益的世界观审美观。也就是说,专业学习其实是个旱涝保收的大工程,正在发挥着都江堰一样的重要功能。

睡眠也是一种艺术,在先人的孜孜不倦中被发扬光大,并且成为了某种人类生存的必要活动。若是我在苦读十数载诗书后,一日突然顿悟发奋去追逐睡眠,怕是没人会认为是我文化素养太高的缘故。毕竟钟子期和伯牙不是世世相见,中国也仅出过一个孔子罢了。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篇二

艺术素养,就是一个人对艺术的追求是否长远,是否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下面是关于艺术素养个人自我评价的内容,欢迎阅读!

本人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具有较好的美术功底及艺术素养,能够根据公司的需要进行设计制作,熟练掌握多种电脑制作软件,能够高效率地完成工作。本人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极富创造力,易于沟通,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在大学四年期间,通过校内外的实践工作,具备了扎实的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的掌握了平面与立体广告设计、样本设计、展示设计、包装设计、室内外的装饰设计、企业ci设计与企划、服装设计与服装工艺等课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能够熟练的操作photoshop cs、coreldraw、illustrator等图形设计软件,比较擅长平面广告图形绘制。在大学期间,我屡次获得各项奖学金,在各方面具有很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很强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使我能够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我于xx年参加全国“东方之星”包装设计大奖赛并获单项奖,有作品公布,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掌握艺术设计理论、专业设计与制作技术知识及基本技能,能从事各级职能机构及设计制作部门的基层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亦能从事大、中型企业、公司的艺术设计、操作、管理等技术人才,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素描、色彩、三大构成、展示设计、vi形象设计、室内设计、电脑辅助设计、景光设计、装饰材料与构成、模型制作等。本人做事认真,勤奋刻苦,上进好学。在学期间曾多次获得学习优秀奖。有多项作品被评优留校。也有过多次的专业社会实践的工作经验。

我的最大优势是对工作认真负责,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把工作做好,没有最好,只求更好!虽然现阶段工作经验不是很足够,但我领悟能力比一般人好,上手快,效率高,而且酷爱广告设计这类行业。在校其间,上的都是设计类的专业科目,美术基础扎实,手绘功底到家,专业知识熟透,本人有意向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及室内装饰与制作方面发展。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高度的责任感来迎接步入社会的挑战。望贵公司给予机会!

三年的大学校园生活是我人生的一大转折点,我于xx年9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三年的校园生涯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人生的价值打下坚实的基矗一直都认为人应该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我对知识、对本专业一丝不苟,因而在成绩上一直都得到肯定,每学年都获得二等奖学金。在不满足于学好理论课的同时也很注重于对各种应用软件的学习。无论如何,过去的是我不断奋斗、不断完善自我的几年。

在思想上,要求积极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有很强的上进心,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与技能,作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外,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具有强烈的自我增值意识,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通过我的刻苦努力,在上期荣获院设二等奖学金。

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在担任班学委期间,工作塌实,任劳任怨,责任心强。积极完成学校分布下来的任务。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与良好生活作风,时间观念强,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与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的丰富自己的阅历,努力做到厚积薄发。

对于设计有自己的一套看法,搞设计不能因设计而设计,在感性的基础上理性的整合,设计是情感的宣泄,是智慧的凝聚,大胆创新,小心求证的一个过程。

不足之处就是有时候过于自我,有时候也会怕生,容易害羞,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不断的锻炼完善自己,争取作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我从小就对艺术产生浓浓的兴趣与爱好所以在我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填报了**校的应用艺术专业,应用艺术学生的自我评价。四年来,我勤奋好学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还以寻求自身多方面发展为目标进行各式的社会实践。这些都培养了我的责任感与一定的工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我会用我积极,学习,奉献,合作的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对于挑战,天生乐观的性格不会让我退缩,而是以最饱满的热情与昂扬的斗志去迎接。

在四年的大学学习期间,我不仅筑就了我扎实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通过各项丰富的实践活动,提高了我的综合能力。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认真学习各项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特长,挖掘自身的潜力,结合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从而逐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协调组织及管理技能,自我评价《应用艺术学生的自我评价》尤其是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有幸能够成为了城市美容美化研究部的部长,这不仅使我绘画创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增强了自身的专业知识,还学会了领导组织各种活动的流程、充分锻炼了我的个人能力。

对于专业的学习,艺术是我从小就喜爱的专业,从小就有自己的梦想与愿望,所以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作品,我都能做出各种有创新的设计理念,经常得到老师与同学们的肯定。

晃眼四年的学习即将结束,我的现阶段的学习也将告一段落,套用一下哲学经常用的一句话:运动是时时存在的,又是无处不在的。现在的结束只是为下一个阶段学习的开始打下基础。我又将重新整装,确定新的目标,迎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我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能不断的改善自己,让人生更加的完美。但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得到提高、完善的。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与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追求的目标与心中的理想。

[艺术素养个人自我评价]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篇三

1、艺术是生命的源泉;艺术是飞射出去的彗星;艺术是人类伟大的灵魂!只有艺术共同生活,生活才会变得多姿多彩!

2、艺术不应当成为幻想,应当是真理!真理!我们要睁大眼睛;从所有的毛孔中间吸取生命的强烈的气息。人生活在艺术气围中,便会学得聪明,人也会变得快乐起来。

3、音乐是一位好老师。它会将你的心灵从喧嚣和冗杂之中带出,带到一片静土,使你那烦躁的心平静下来。音乐是你开心时的朋友,音乐也是你失意时的伙伴。

4、我爱音乐,我爱电子琴,我爱这能陶冶性情的琴声。我愿美妙的音乐充满我的未来,愉悦人们的心田。我要继续努力学习各科文化知识继续练习提高我的琴艺,让我的家人、朋友享受我优美的琴声。

5、往往一些小细节不被我们重视,其实说白了,这些都是艺术。不过不是知名画家手中的艺术,不是著名歌唱家唱出来的艺术,也不是设计师脑袋中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专属于生活的,是普通人的艺术。正是这样的艺术,才让我们的生活缤纷多彩,充满快乐和平实。

6、音乐,是一种艺术。我认为它是所有艺术中最绚丽的,因为她可以触动我们的灵魂。当高涨的情绪得不到宣泄的时候,听听音乐,一切烦恼就都烟消云散了,而生活又变得美妙起来。

7、我从梦境中走出来,一幅画给我带来了无限的遐想,这幅画真是美啊!我只有两个字——想、美。只有想才会产生美。只有美才会产生想。让我们共同走进艺术的殿堂,共同去享受秋天的艺术吧!

8、是啊,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就是生活中的艺术,我们也许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罢了。仔细观察,说不定我们自己身边,也有这样一位深藏不露的“俗世奇人”呢!

9、品味是一种过程,是一种探索;是一种提升,是一种享受。它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认识;需要不断接受,不断消化。它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需要不断提高,不断升华。如此,才能使品味艺术成为一种艺术品味,变成一种高雅艺术;才能使艺术品味变为一种高尚活动,形成一种崇高境界。

10、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沉浸于音乐世界的人心胸往往比较开阔,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平稳,更能体会别人的心情,因此比较容易与人相处。同时,他们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乐趣,热爱生活。

11、旋转幽婉,诗意抒情。点点凝聚在字里行间;涓涓流水,群鸟随云;任其诗意徘徊,经久难散。品一篇美文,仿佛品一壶千载的醇酒;丝丝的辛辣蕴藏着言不尽的甜蜜。酒愈酿愈醇,文愈品愈香,可以是笔尖触水的柔情,含蓄又历历在目;可以是疏朗飘逸并清爽酒劲,雁过碧空,秋高天淡,吟一曲“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美文,抑是一门艺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12、音乐是一种艺术,不同的音乐和不同的心情给人不同的感受,热爱音乐的人,才能体会到音乐阵地,我就是其中之一。

13、音乐可以充当太多真善美的角色,在生活中它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人类陶冶情操的良方,是文明传播的阶梯。让音乐走进每个人的心灵,去领悟那最美的真谛,感受人间真情的律动!

14、如果你是位爱美的女士,每天出门前总要对着镜子修饰一番:脸部的化妆,发型的变化,再到衣服款式和色彩的搭配,这些都是艺术。不是有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吗,这美,便是我们眼中的艺术。

15、它望着你,似乎有话要说,却说不出来。它是多么希望自己变成一头真正的牛,那样不仅能帮人们耕地,还能在阳光下自由地玩耍。不过它不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悲哀,它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地站在窗前,凝望着窗前,凝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鸟儿,把它们铭记在心。

16、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17、它是件老黄牛工艺品,出自我外婆之手,我把它摆放在我家窗台上,它就这样一直默默地陪伴着我。这是一头小型的膘肥的黄牛。近看,那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炯炯有神,透过它那真诚的目光能感觉到它是主人最忠诚的朋友。一颗红色的珠子巧妙地穿在了它鼻子下面,是那么可爱。长长的尖尖的牛角长在头顶,看上去不仅可爱,还十分神气呢!

18、美妙的音乐,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一件小小的艺术品经你细致的观察,也会有撼动人心的力量。让我们在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享受美,让我们在艺术的百花园中感受艺术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19、艺术是一种典型形象,是一种意识形态;品味是一种高雅活动,是一种崇高生活。当衣食无忧时,人们就会去从事艺术活动,追求精神生活;当生活不愁时,人们就会欣赏艺术作品,品味作品艺术,进而提高自身的素养,陶冶自己的情操。

20、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你我身边。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画,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堡艺品。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篇四

;

培养途径人类精神活动主要以艺术为载体,可体现作者的情感需求、观念意识与审美情趣,能开启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息息相关,但目前却普遍存在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不高的现状。中小学生艺术素养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与学生将文化课成绩放在第一位、家长观念比较传统、艺术素养培养方式单一相关。若学生仅仅在音乐、美术等课堂上接触艺术,则很难让学生走进艺术。对此,中小学阶段教师要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将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艺术素养概述

艺术素养也被人们称为“艺术修养”,指的是人们感受、体验、评价及能动创造的能力。艺术素养体现了一种综合素养,侧重点在于音乐、舞台剧或美术等方面。其需要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知识,需要了解艺术,从而构成自身的观点。具体来说,艺术素养可以体现在对艺术作品的创新力、创造力与欣赏力方面。不同学生对艺术的感知和认识也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审美角度,对不同艺术风格的作品收获也不同。在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形成中,教师要敢于实践和探索,不断想象创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学生的艺术素养,创新学生素养,使其具有更多的新观点和新思路。

二、中小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意义

(一)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陶冶情操作用,使人可以辨美丑,明事理,知廉耻。中小学生学习任务重,单一的文化课学习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价值观摇摆、情感空缺、心理焦虑等问题。艺术素养的培养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缓解焦虑,还能有效弥补学生形象思维的缺失,帮助学生健全人格,从而对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促进作用。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艺术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产物,每一门学科都或多或少蕴含了艺术的相关元素。通过艺术素养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多学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比如,数学课的旋转与平移,生物课的细胞模型,语文课上优美的诗词,美术课上点与线的合理搭配、音乐课上的旋律节奏、舞蹈课的肢体语言等等,都能让学生充分感受艺术本身所带来的意境,还能引发学生主动想象和思考,将情感融入其中,不断探索其中的奥妙。除此之外,学生学习艺术还必须反复练习,需要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长此以往可以形成不怕吃苦、不断钻研的精神。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交往能力与情商对人类而言,艺术活动是比较重要的情感活动之一,主要以集体合作与多人合作为主。从其内容来看不但有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对人性光辉的讴歌。比如,舞蹈需要团队合作、合唱需要队员协调、戏曲表演需要情境沟通等,艺术活动的组织,可以为学生架构良好的沟通桥梁,学生通过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交往能力与沟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经验是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感受、知觉审美对象时所产生的愉快的心理体验,是学生的内在心理生活与审美对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审美能力的提升往往在瞬间顿悟与感性顿悟中完成。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确保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工作中发现美,面对挑战时可以创造且有开拓性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不断挑战自我并完成自身使命,这也和艺术素养培养的目标相一致。

三、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现状及原因

学生在学习期间除了要掌握教材知识之外还需要拓宽知识面,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从而更加彰显学生的人格魅力,提高自身的情商与智商。然而,大多数学生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课本知识的学习或者课业成绩上,不太重视自身艺术素养的提升。对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艺术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方法和路径,让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课本知识,还要丰富自身生活,提高艺术素养。然而部分学生思想消极,缺乏创新精神和艺术素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成绩,轻素养在以往的教学或者教学质量评估上,评价学生或者学校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指标是学生考试成绩,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兴趣爱好等综合素养的衡量与评估。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取得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各不相同。因此,这种只看重成绩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教学观点已无法适应现代化教学模式和新时代人才需求的标准,并且很难满足当前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相关热词搜索:;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篇五

首先个人认为艺术素养的具备是一个人接受专业学习的必要前提,却又并非绝对的密不可分。

艺术本身即是抽象,它既是生活又是生活的升华体,是个人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在可望不可及中既看着我们又为我们所看着,故而几乎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代表了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从中提取的艺术素养的.概念就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艺术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一定的审美能力,或者说,它使我们具备了能够分辨我们的所得与所想间距离的能力,同时又通过各方面的积累成为我们身上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说到这里,不禁质疑,既然如此,那么仅凭艺术素养大概便可以造就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家,谈何专业学习?不得不承认的是许多自学成才的先人们仍在照耀着我们,这就说明也许我的想法某种程度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如此,难道我们可以以偏概全的屏弃专业学习?显而易见,这是不现实的。

的意思是重在继续,前进此时也就成了某种可有可无的性质),那么我们“继续”下去,可爱的“来者”们(或许是我们,或许是我们的后来人),中间难免会出现几个出类拔萃的家伙。人的一生是有限的,追求却是无限的。这时,“通天塔”上的记号就可以让才子们用有限的时间去做更多的事情,也就是上更多的梯在更高一点的地方用他们更丰富的想象力和更敏锐的感知力为后来的后来留下些更加深邃的思想和更加广博的知识----那些先进的,同时在周而复始的攀爬过程中等待被验证的不知是否有益的世界观审美观。也就是说,专业学习其实是个旱涝保收的大工程,正在发挥着都江堰一样的重要功能。

睡眠也是一种艺术,在先人的孜孜不倦中被发扬光大,并且成为了某种人类生存的必要活动。若是我在苦读十数载诗书后,一日突然顿悟发奋去追逐睡眠,怕是没人会认为是我文化素养太高的缘故。毕竟钟子期和伯牙不是世世相见,中国也仅出过一个孔子罢了。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篇六

;

【摘 要】戏曲是我国艺术宝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优秀曲艺种类,代表着中华文明的精髓,在世界艺术之林都有独特的魅力。随着回归传统文化风潮的来袭,我国百姓和文化工作者都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关注,作为一门对演绎功底具有较高要求的文艺形式,戏曲乐队演奏成员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扎实理论和艺术功底,通过不同的乐器形式演奏出多元的戏曲。本文就从戏曲音乐与纯音乐的不同之处分析,结合乐队演奏中乐器的特点,对演奏人员的艺术素养做一个简单的概括,突出合奏的艺术魅力,更好的传承中国戏曲文化。

【关键词】戏曲;乐队演奏员;艺术素养

众所周知,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戏曲就是历史传承下来的重要文化,它主要由民间歌舞、说唱以及滑稽戏三种类型的艺术综合演变而来,从汉、唐,到宋,历经多年才形式较为完整的艺术形式,种类繁多,是文化的传承。与其他的音乐不同,戏曲演奏风格别具一格,对演奏者的素质具有非常高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戏曲现代化的演变,音乐表演的形式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知识技能和演奏方式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因此,在新的背景下,戏曲乐队演奏人员必须贴近实际,与时俱进,并从多个角度培养演奏人员,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为戏曲艺术的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演奏技法

演奏技法是演奏员艺术素养中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基础中的基础。要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就必须从夯实根基入手,训练人们的演奏技能。经过严格的、长时间的、正规的训练,乐队演奏员能够扎实基础根基,在视听练耳的集中培训和系统扎实的基本功学习中,对戏曲演奏的节奏感有一个明确的把握和感知,精通专业技艺。在技术角度而言,演奏人员要做到表演的准确无误,做到收放自如,扎实培养演奏者的基础技能和音乐素养。

二、乐器演奏

戏曲不是一项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在舞台表演和演绎的时候,要结合多种艺术类型,进行综合的表达。对于戏曲乐队演奏员而言,他们的艺术素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也是乐器的掌握。通过研究发现,在艺术的表达中,通过多练习和多训练,可以帮助人们积累足够的经验,与乐器之间形成特有的默契,并产生感性认识。当然,作为一个优秀的戏曲乐队演奏员,还必须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突出乐器在戏曲演奏中的作用和功能,提高戏曲的张力。

由于每种乐器的特征不同,要掌握良好的演奏技巧,相关人员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比如,拉弦乐器歌唱性较好,弹拨乐器相对跳跃,管弦乐器更加的婉转、悠扬和空旷,打擊乐器可以用来表达热烈的情绪。与此同时,每种乐器高低声调、音区表达的不同,所弹奏出的感情色彩也有较大的差异,中音区弹奏的情绪平和,而高音区则声调较高,表达的都是情绪偏激的情感。

简而言之,戏曲乐队的演奏员必须对乐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长期的训练和学习中与乐器之间形成默契,能够生动、深刻、准确的透过乐器传达情感。另外,由于戏曲传达的是一种心情,所有的演奏很特点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演奏者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音乐表达做出较正确的处理,突出乐器的特点。

三、和声与复调

和声与复调同样是戏曲乐队演奏员应该具备的艺术素养之一,各种乐器同时演奏同一个旋律称为齐奏,而各种乐器演奏不同声部才称其为合奏。因此合奏是离不开和声与复调的,所以演奏员学一点和声与复调常识极为重要,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切实地感受到和声与复调给音乐带来的另一种音响效果和感情色彩。

只有掌握了和声常识才会知道,大三和弦的阳刚、小三和弦的阴柔,三和弦的平静、匕和弦的好动、增减和弦的急躁,以及和声功能性进行与色彩性进行的不同效果。并且对内声部不显山露水,外声部反之,和弦旋律声部更富于情感化等声部特性的了解。具备这些素养,将使演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剧种风格

戏曲包含的形式多样,剧种的种类也很繁杂,要成为演奏中的佼佼者,就必须立足实际,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能够分清楚不同剧种的特点。戏曲与纯音乐不同,它只能以曲牌或板腔构建音乐框架,剧种的风格也相对固定。目前,戏曲包含的200多个种类,每个剧种都风格迥异,特点鲜明。

剧种间的根本差异在于音乐风格。由于各地域不同的人文、风俗、地理、语言等诸多因素所致,使得我国北方各剧种音乐风格较为粗犷、奔放、激昂、高亢,南方各剧种音乐风格较为细腻、委婉、优柔、低迥。可见准确把握剧种音乐风格,并运用曲牌或不同板腔的情绪变化,才能完成对剧种风格演绎的二度创作。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还要与戏曲风格。所处的情境和人物有机的整合起来,传达出戏曲中要表达的人物形象,引起听者的共鸣。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戏曲作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艺术宝库中最重要的一种,传承戏曲技术,能够更好的传承经典,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从不同的角度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当然,如今戏曲在发展,戏曲音乐在发展,戏曲乐队演奏员更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演奏技法、乐器演奏、和声复调以及剧种风格上提高艺术修养,去奏响出不愧于这个时代的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相关热词搜索:;

艺术素养的自我评价篇七

第五章教师艺术素养艺术素养是支撑教师做好教育工作,获得教育智慧的重要支柱。然而大量事实说明,不少教师是严重缺失这种素养的,缺失的原因当然是因为不了解这种素养的内涵,也不清楚如何让自己拥有艺术素养。而有的即使拥有,也不知如何让其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不了解、不清楚的结果就是盲目,而盲目必然带来诸多的困惑。本章就从艺术素养的内涵谈起,并结合教师的日常工作进行阐述、分析,力图为教师形成良好的艺术素养提供可行之路。

艺术素养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与学生共同经历成长过程的教师来说,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既是职业所需,也是让自己拥有智慧人生的重要指标。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对此我们就不得不反思:什么是艺术素养?我们拥有艺术素养吗?当老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时候,是否想到,没有艺术素养的支撑,科学素养又能走多远呢?身处汹涌的教改大潮,作为教师首先要静下心来,反思自身是否具备了弄潮儿的本领,反思艺术素养对教育教学的意义,并寻求培养自身艺术素养的途径。

一、艺术素养的内涵 (一)艺术的起源

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把创造性的生活与表现情感结合起来,并用语言、音调、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将形象物质和外观转变成客观存在的审美对象。形象性与审美性是艺术作品最突出的特征。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并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是人类自由创造能力的体现,它在发展过程中早已成为独立的精神活动领域。艺术活动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优秀的艺术作品是全体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它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推动历史的前进。可陶冶人的情操与性情。

1.艺术素养是什么

关于艺术,古今中外解释不尽相同。现今对艺术的解释有两种:广义的是指:凡是含有技术与思虑的活动及其制作,皆谓之艺术,这和“技术”意义很近;狭义的艺术是指:凡含有审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活动的产物,而能表现出创作者的思想及情感,并与接触者产生共感者,谓之艺术。

关于“素养”,辞海中有四种意译,即修习涵养;平素所供养;素质与教养;平时所养成的良好习惯。就是说,“素养”是一个人内在的某种品质,通过后天的修习形成特定外显行为能力,并基于j隋感态度价值观升华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精神风貌。

【案例1】

听听于漪老师的开场白

于漪老师讲《孔乙己》时先讲了这么一段话:“据鲁迅先生的朋友说,鲁迅先生对他的小说中的人物,最喜欢的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他是以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这个苦人儿的形象的呢?你们认真读课文以后,就能得到回答。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鲁迅写孔乙己悲惨的一生,是命运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还是社会问题的悲剧呢?我们学完课文以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当我们听到这样一段别开生面的课堂导入时,首先会折服于于漪老师高超的教学水平。然而反思后会得出这样的评价,对于一名语文老师来说,她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除了丰厚的知识底蕴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之外,就是她对文章的艺术再现。也就是说,她将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对人物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借助准确的语言深刻地传达出来。这是非具有高超的艺术素养不能实现的。

西方对“艺术”(art,拉丁文称为ars)的界定就非常客观,他们认为“艺术”与“技术”意义相近。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的:“艺术是自然的模仿”,看待模仿自然是一种技术。在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就把制作一件器物、一幢房屋、一尊雕像、一条船、一件衣服等工作所需的技术称为“艺术”。中国古文“艺”字也有多种解释,《书经》:“纯其艺黍稷”,《孟子》(滕文公):“种艺五谷”,《荀子》:“耕耘树艺”,这些“艺”自有“种植”的意思。《礼记》乐记:“艺成而下”,《论语》(庸也):“求也艺”,《史记》(儒林传):“能通一艺以上者”,此“艺”字有“技术”或“才能”之意。即使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也与才艺或技术有关。从这个角度来说,课堂教学也是一门技术,自然也是一门艺术。所以当我们叹服于漪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时,我们就能体会到“艺术素养”对教学的意义,也就能够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若具有高超的艺术素养,将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艺术素养的核心是“立美”,它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一起,履行教育“求真、向善、立美”的神圣职责,追求对人类本质和终极价值的关怀。艺术素养的内涵包括艺术知识与技能、艺术学习与研究的过程及方式方法、艺术精神三个方面。

【案例2】

下面是笔者记录的一节音乐课的听后感: 在音乐中飞腾

这位老师不像音乐老师,因为她既无艺术老师与众不同的装扮,似乎也无一见面就能将令人晕眩的艺术气息传递出来的特质。年老、干瘦、微驼、短发,一个很朴素的老师而已。16名四年级小学生,东倒西歪地围坐在地板上,面前摆放着不同形状的鼓。老师说了几句话后,小孩子笑盈盈地面向我们,齐声说:“你好。”然后就不再看我们,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做了一个奇怪的动作——双膝微曲,两臂张开,双手向下按压。想来是要求学生肃静。接下来我看到这样的情形:老师或缓或急或轻或重地行走,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步伐用手操控着鼓,同样发出或缓或急或轻或重的声音。每当有一名学生不和音调,教师就停下来,用手指向这名学生,如此反复几次后,鼓声逐渐和谐,特别是最后,在教师脚步的指挥下,鼓声响亮而持久,顿时将学生和听课者的情绪调动到高潮。

高明!我在心里暗赞。用脚做指挥,我曾经经历过。当年我参加合唱训练时,请来的一位据说是音乐高手的指导者就曾经这样指挥过。记得那位老师一言不发,只是踏着步伐,而我们就像着魔一样被迷惑着,发出令自己都震撼的声音。记忆犹新呀!今天,我又看到了这样的场面。

接下来怎么办呢?老师依然是一言不发,用手指向一名男生,通过手势我知道她要让男孩子来做指挥。这名男生并不熟练,但是经过刚才的训练还是把握住了要领,所以也算较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我观察学生,他们面对男生时的表情比刚才面对老师时更加放松,甚至有调侃的味道,也正因如此,课堂气氛越发融洽。

接下来是这位男生指定的一位女生来做指挥。女孩子的乐感不算强,但是她很自信,脸上始终流露着神秘的笑容,因为她想难住大家。但是其他孩子反而更加配合,小心翼翼地敲着鼓。此时学生表现出的乐感比刚才进步了很多,鼓音更加协调。

第三位男生很有音乐天赋呀。不但脚蹈之,手也舞之,手舞足蹈的他真把自己当成一名摇滚手了,他的痴迷感染着他的同学、感染着我们,就像一团火炬,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整个班级就像沸腾的水,而学生则像撑起了飞腾的翅膀。

我的心也沸腾了,因为学生的表现,因为和谐统一的鼓声,因为学生投入的表情,因为教师大气沉着的教态。直到下课,还意犹未尽。很简洁的一节课,很大气的一节课!此时再看教师,仍然像刚才一样朴素,但是却不再显得年老,她释放出的对音乐特殊的理解让她整个人鲜亮起来,似乎背也不再驼了。

而学生呢,也不像刚才那样松散,因为有了对乐感的感悟和自我展示的快乐,眼中充满着智慧。我甚至想,这其中将要诞生音乐家了。是的,热爱,在热爱中飞腾起来,必然要走向音乐家的行列。

听完课我在反思,这样一节出色的课,教师做什么了?什么也没做,不过是动动脚、挥挥手而已,况且她的姿态甚至不如学生优美。所以,几乎令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直到下课,我都是在学生的表现中振奋。但是这正是老师的高明呀!让自己存而不在,让学生因此而存在,就是学生腾飞的前提。让自己隐匿,就能让学生显形,老师的价值不就是加油站吗?虽然汽车奔跑时,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汽车的性能,但是没有油的汽车是无论如何不能走上高速的。这就是老师!

这样的老师必然塑造出精彩的课堂,精彩的学生。

学生做什么了?不就是模仿一下老师的身姿吗?为什么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不同的火花呢?因为激扬,因为他们的潜能和兴趣被教师激扬成了浪花,所以他们就竭尽所能的歌唱。

这就是艺术,是艺术的课堂!

从这个案例描述中不难看出,音乐教师并没有很多繁复的课堂教学设计,更没有刻意去雕琢一堂课的教学流程,只是“顺势”而为,顺应学生的情绪发展态势,顺应音乐教学的引领价值,也顺应教师自己艺术素养的自然流露。这位老师知道她的课堂上学生是飞舞的精灵,她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精灵的灵魂放飞。她也知道教学绝不是一件流于表面的一个程序,没有精神的感召和生命的感悟,课堂就没有灵魂,她要向学生传递一种高尚的艺术情怀。r虽然以这堂课来试图阐释艺术素养的内涵尚显单薄,但是却从一个角度说明,“艺术素养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一起,履行教育“求真、向善、立美”的神圣职责,追求对人类本质和终极价值的关怀”这一神圣的教学目标。

(二)艺术与艺术教育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关于艺术的本质,在艺术史上有以下三种主要看法:

第一种,“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第二种,“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中外艺术史上还有“形象说”、“情感说”、“表现说”、“形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从艺术的特征角度来说,艺术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基本特征。

(1)形象性。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哲学、社会科学总是以抽象的、概念的形式来反映客观世界,文学、艺术则是以具体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各个具体艺术门类,它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以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则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才能问接地感受到。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2)主体性。艺术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性。如前所述,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必然具有主体性的特征。毫无疑问,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因而,主体性作为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体现在艺术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3)审美性。艺术还有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审美性。从艺术生产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其二,它必须具有审美价值,即审美性。正是这两点,使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

【案例3】

罗丹为巴尔扎克塑像

19世纪末叶,当法国文学会为纪念大文豪巴尔扎克,委托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时,罗丹抱着崇敬的心情,决心以雕像来再现大文学家的英灵。为此,罗丹不但阅读了许多有关资料,亲自到巴尔扎克的故乡采访,还找到几个外貌酷似大文豪的模特儿,甚至专程去找到当年为巴尔扎克制衣的老裁缝,从那里找到巴尔扎克准确的身材尺寸作参考。经过这样艰苦的努力,几年间易稿竟达40多次,罗丹终于找到了创作的灵感,选择了巴尔扎克习惯在深夜写作时穿着睡袍漫步构思,来作为雕像的外形轮廓。

上述案例说明的是艺术的形象性。艺术形式之所以能感动人、影响人,是由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出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独特的艺术再现方式。

【案例4】 孔子为兰花弹琴

相传孔子当年周游列国,却到处受到冷遇,他在返回鲁国的途中,经过一段幽蔽的山谷,看到那里浓郁芬芳的兰花开得特别茂盛,不仅感慨万千,认为兰花,应当为皇帝诸侯开放。现在单独在山谷里,只与杂草生长在一起,实在可惜!于是他架起琴鼓,为兰花弹起《猗兰操》。这个案例显示的是审美体验。显然,孔子因为得不到重用而倍感伤心,于是移情于山谷的兰花,为之弹琴歌唱。当审美者把自己的情趣外射到欣赏对象又把对象的形象情趣吸收到自身时,就出现了审美中的“物我同一”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下,审美体验的主角,得到的就不仅仅是情绪的宣泄,他还能体验到音乐美带来的心灵愉悦,更能欣赏到来自兰花——这另一生命存在的价值。这种体验本身,就是艺术。

因此,艺术教育的本体,也是最基本的目的,必须是使受教育者具备基本的艺术审美素养,培养和提高人们对艺术美的感受、想象、鉴赏、理解能力和创造艺术美的能力。

【案例5】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是作者归宋后的作品,书写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后的悲恨。其内容虽无可取之处,但从艺术上看,却颇可玩味。作者起笔便突兀掷出一“恨”字,不知恨从何来?及读下句,方知恨起“昨夜梦魂中”。可是,梦中故国昔日的繁华,游娱活动的盛况,何以引发其所“恨”者之恨呢?联系词人由帝王变为“臣虏”,“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境况,可知其所“恨”者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事情,而是昨夜这场梦本身。梦中情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生活,但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更令他倍感悲怆,他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悲恨呢?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可取得“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可说是“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成功运用的范例。

黑格尔说:“美的艺术用意在引起情感,说得更确切一点,引起适合我们的那种情感即快感。”凝聚着浓烈的情感艺术,正是以此打动人、感染人。李煜的亡国之恨、别国之情、思国之切,都情真意切地通过他的作品传递出来。当作者能够设身处地的欣赏、玩味时,得到的就是来自文字艺术美的震撼,这也是一种艺术熏陶。

绘画、雕塑、工艺、建筑、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电影、游戏等,艺术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艺术分为以下一些类型:依据艺术形象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依据艺术形象的审美方式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的表现方式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依据艺术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行为艺术、肢体艺术、语言、表情等。

从媒介的角度大约可分为视象(绘画、雕塑等造型艺术)、听象(音乐艺术)、心象(文学艺术)和视听形象(电影、电视艺术)等。

【案例6】 校园一景

一堂语文课上,教师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用相机摄下的校园一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自己的观点。只见学生或以组为单位或个人展示,纷纷将自己镜头中的校园景象通过多媒体呈现在课堂上。有的拍下的是校园中的一棵树,有的摄下了师生和谐相处的镜头,有的展现了班级中同学的身影,等等。展示的同时,无不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自己拍摄的动机和感受,表现出良好的语言素养。特别是学生的配乐朗诵,为课堂增添了色彩。整堂课非常有意境,充满美感。

纵观这节课,似乎不像语文课,但是听完课后谁也不能否认这就是语文课,因为让学生能说能写,能形象、艺术地再现自己的内心活动,就是语文的最高境界。所以,这不能不说是一堂匠心独运充满艺术气息的课堂。而本节课中,融合了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语言艺术等艺术手段,和谐的再现了教师教学的艺术处理和艺术再现,达到了较高的教学境界。由此可见,艺术不是单一呈现的,艺术的课堂也不是只有一种艺术形式能够体现出的,它是多种艺术形式共生的综合体现。

2.艺术素养的形成艺术素养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是人们经过不断的学习感悟才能获得的。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及我国传统哲学中的中庸、无为、禅宗,艺术审美意境、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君子不器、修齐治平、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超我”境界,我们常把艺术素养发展水平分成三个层次,即本我需要、自我需要、审美与超我追求。也就是说,人们只有在长期的艺术素养的积累中,才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走向艺术的最高境界。

【案例7】 书法秘诀寓水中

王羲之(32l—_379年)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刻苦磨炼,精研体势,独辟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含义,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父子二人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上述案例也许更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性,并常常用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学而不辍。但是,我们从中也可以看到,任何一项技艺的形成都是经过艰苦训练才能获得的,也就说明艺术素养的形成过程之长久。现在被人们广泛赞赏的年轻的钢琴家朗朗,也是经过几乎堪称没有快乐童年的磨砺,才有了今天的成果。虽然在先进教学中我们更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成长和快乐成长,更加重视发展学习者的兴趣,但是任何一项技能的形成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艺术修养的形成也是这样。只有当学习者能够在不断修炼中获得心灵的感悟和情操的升华时,他才能体会到“境界”的意义,体会到“艺术”的美感和“素养”对自己一生的影响。纵观很多优秀教师,都是在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中才成就自己娴熟的技能,才塑造出艺术的课堂,也才拥有了对教学艺术再现的能力。

(二)艺术素养的修炼

艺术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规律是符合人类发展规律的,是符合科学的哲学、美学思想的。结合对艺术发展轨迹的梳理和艺术特性的细致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艺术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多元化等特征。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艺术发展更要具有时代性和创造性。由此可见,要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人,就要对艺术有着良好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片树叶、一段枯木、一只鸟雀、一块石头,都会因为欣赏者的不同心境和艺术感悟能力而被赋予美的特质。罗根说:“耳朵听到的旋律是美妙的,但是,听不到的旋律更美妙。”也就是说,由于每个人的感受能力不同特别是艺术心境的高低不同,都会对事物的存在有不同的观点。

【案例8】 邰丽华的故事

邰丽华两岁那年,因高烧而失去了听力,也失去了像常人一样快乐的童年。邰丽华小时候刚进聋哑学校时,一堂“律动课”对她后来从事舞蹈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天,老师踏响木地板上的象脚鼓,把震动传给站在地板上的学生,让孩子们由此知道什么是节奏。当同学们为脚下变化无穷的震动兴奋不巳时,小丽华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她指着自己的胸口告诉教师:“我喜欢!”她努力地感受不同的震动,娇小的身体随之摆动。她突然发现,这是一种属于她的语言。在这以后,她就在别人看来毫无价值的匍匐中,“听”出了自己的艺术之路,也舞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上述案例中的邰丽华有着残疾的身体,但是却比常人多一份艺术的心境。在别人看来那样枯燥乏味的脚步声,对她来说却有着非比寻常的魅力。正是这种“魅力”的驱使,让邰丽华能够走上舞台,用自己对艺术的特殊欣赏和感悟,感染了观众,让大家与她一起成为美的欣赏者。,很多艺术家所以能够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也是因为不同凡响的艺术感悟能力。就像一片枯叶,在一般人眼中是毫无价值的,但是假如用艺术的眼光来欣赏它,就能“看”到枯叶的生命轨迹和与众多生物乃至人类一样的情感,就会在对枯叶命运的反思中,获得人生哲学,并得到智慧的提升。由此艺术的心灵也就形成了。所以,形成良好的艺术感知能力,就是要重视客观存在的内在机理,并用充满生命质感的想象力来撰写自己心中的“童话”。塞·约翰逊认为,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也就是说,要成为一名拥有艺术情怀的人,首先就要对人生有丰富的感悟能力。

2.拥有良好的艺术创新能力

艺术是鲜明的也是个性的,拥有生命活力的艺术一定是艺术家在艺术的再创造中形成的。拥有良好的艺术创新能力,也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着艺术修养的人的必要素养。而要让自己成为这样的人,首先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案例9】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知“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他对中国医学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也许华佗不能被称为“艺术家”,但是从他的所作所为来说我们是无法否认他的艺术情怀的。他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是成为一名艺术家必不可缺的基本素养,所以,在这里引用他的案例来说明,也就很合适宜。正如李政道所说:“艺术和科学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能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①也就是说,拥有良好的艺术创新能力,是形成良好艺术素养的一项重要素质。

艺术素养的内容非常广,音乐、美术、雕塑、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等,都在艺术修炼范围之内。但是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绝非是说每个人都需要学习所有的艺术门类,那是不现实也不可能的。不能否认的是拥有对艺术的感悟能力、欣赏能力、创新能力,做生活的观察者、感悟者、创造者,是让自己拥有艺术素养的必由之路。

根据不同的标准,学习方式可以划分为多种多样。

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方式中,存在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借助语言获得知识的接受学习;另一种是借助结构化材料,操作、观察和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探究学习。由艺术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有意象生成性、情感体验性、自由创作性三种形式。

1.意象生成性

意向的体验层面有广义、狭义之分,一是就人生境界而言,一是就艺术品的内涵而言。这两种含义又往往混为一体,艺术家对人生的体悟融人到艺术作品中,既表现出了艺术家的人生境界又表现出一种非经验的意境。

【案例10】 齐白石的“意境”

齐白石有一幅画,叫做“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9l岁时,作家老舍来访,引用清代诗人查初白的诗句请老人作画。齐白石一挥而就。画面上一条溪流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泻出,几只蝌蚪在溪水中嬉戏,顺流而下。这幅作品,有巨大的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数尺长的画卷,不足十里,更无法客观复制蛙声。但是,你是否看到了在十里之外,有许多碧绿的、身上背着三条金线的青蛙在溪水中、池塘里跳跃?假如你看到了也听到了,那么,你就在“象”与“意”的空白间搭建了桥梁,就是对作品的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做出了填补,你就欣赏了齐白石的名作。

不止绘画存在意境,往往艺术作品的意境就体现在意境中。

仔细观察罗丹的《思想者》,我们注意到“思想者”的右肘放在左腿上,这是一个很别扭的姿势,不能长久地这样坐着。为什么罗丹要给“思想者”安排这样的坐姿呢?按照常理,人们在思考一个问题时要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右肘放在右腿上。于是,我们展开想象,思想者思考的那个问题应该是一个很复杂、很困难的问题,右肘放在右腿上的坐姿时间太长了,他太累了;于是,他换了一个姿势,把右肘放在左腿上,就是现在的坐姿。但是这个姿势是更容易疲劳的姿势,坚持不了太久,以后,他的右肘又会放在右腿上。罗丹的雕塑,给接受者留下了虚空、空白和不确定性。这是罗丹的高妙之处。接受者填补了这些不确定性,这是接受者的高明之处。那么,我想考一考读者,运用由静止见运动的思维方式,我们是否可以填补米勒名画《倚锄的男子》中的虚空、空白与不确定性?通过这幅静止的画面,读者是否想象到画面男子劳动的前后过程?画中男子如此疲劳,在这之前他做了什么?他为什么不能坐下或躺下休息,而只是倚锄小憩片刻呢?如果读者可以由静止的画面想到男子劳动的前后过程,你就真正学会了艺术欣赏,理解了艺术的本质。

2.情感体验性

如果说形象性是艺术的外在标志,那么情感性就是艺术的内在规定。对艺术的情感性,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把握:首先,从创作过程来看,情感是创作活动的内在动力,在整个艺术创作过程中都伴随着艺术家的情感活动。其次,从艺术作品的内容来看,各类艺术或各种艺术作品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艺术作品的内容都离不开情感。再次,从艺术接受来看,艺术效果的产生是通过情感的感染作用来实现的。

古今中外大量的文学、艺术创作实例也启迪我们:艺术创作的突破口和爆发点是情感。无论是对先进人物崇高的品德,还是对凶残险恶人物卑鄙的品行,无论是对落后腐朽的风气,还是对爱岗敬业的现象,无论是对旖旎美妙的风光,还是对凌乱肮脏的环境,只要能使创作者产生赞美、歌颂或憎恨、厌恶的情感,它都会成为创作的动力。情感作为创作的喷火口,它的主要特点是冲动的。创作者在生活的急流中,接触、经历了大量的生活现象和素材,头脑中就会见景生情,激起开展摄影创作的冲动。这种创作冲动鲜明地表现为情感的爆发,情感推动形象,形象深化情感。

【案例11】

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键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s-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正是在皮鞋匠兄妹的真诚赞美和对月光如水的真情体验中,创作出了这首享誉百世的佳作。

3.自由创作性

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启发人的自由生命与创作力,而创作力培养的最佳途径之一便是艺术教育与艺术学习。

艺术创作自由在主体层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情感体验的自由,二是物化方式的自由。情感自由的达成在艺术创造中必须以外物资料做烘托。物化的自由意味着把心之自由移情人物,使物也自由起来,只有找到心与物达成自由交融的契合点,创造自由才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实现。

【案例12】 屈原与离骚

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加之他人谗言与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屈原被逐出郢都,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上述案例中的屈原在艺术创作中几乎完全处于自由状态。因为此时他只是抒发着自己的心怀,畅言着自己真实的感受。也正因如此,我们无法拒绝他的作品中释放出的大美,并被其深深感染着、陶醉着。

任何一种艺术,从道理上看,它是一种特殊的脑力劳动。他不像工业产品,必须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和质量要求来制造,而是必须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根据生活阅历和对于生活的认识,调动想象力,创造出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形象。他们在具体构思和写作的过程中,“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以上引语见刘勰《文心雕龙》),完全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形象思维。这是一个排除任何外部干扰的过程。如果他们不是这样,而是时刻考虑别人会怎么说,他人的好恶等,那他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的艺术家。老作家孙犁在他的散文《黄鹂》一文中说,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关键看能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它发挥到极致。这里所说的良好的环境,其中之一即包含自由的环境。

(二)体验式艺术学习中的审美体验

接受式、体验式、探究式是艺术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中,体验式学习对学习艺术来说尤为重要。从内容角度划分,体验式艺术学习可以划分为艺术语言的体验、艺术形象的体验、艺术结构的体验、艺术意境的体验;从体验发展过程来看,又可分为感知性体验、理解性体验和创造性体验。而对于体验式学习,审美体验又可称为艺术学习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1.审美体验的层次

对于审美体验的层次划分,中西美学史上历来众说纷纭。庄子把审美体验分为“惧”“怠”“惑”三个阶段或三种境界。金圣叹把审美创作体验的层次划分为格物、忠恕、动心三层。李泽厚提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其实不论怎样描述审美的层次,都说明人在认识美感知美中,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

【案例13】 林黛玉听琴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曾经描写过林黛玉鉴赏《牡丹亭》的一段具体的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文艺鉴赏的大致过程。

作品这样写道: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听见众姐妹也不在房中,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到梨香院墙角外,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子演习戏文。虽未留心去听,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道:“原来是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步侧耳细听。又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再听时,恰唱道:“只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词中又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通过这段细致入微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出林黛玉进行鉴赏时的心理过程:先是漫不经心,很快便被吸引而“止步侧耳细听”,继而“心动神摇”,再而“如醉如痴”,“细嚼”“滋味”,从而联想到许多相关的描写、相关的事物,终于“不觉心痛神驰,眼中落泪”。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感官的被吸引(“笛韵悠扬,歌声婉转”),也有意志的自我控制(“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既有一定的理性判断(“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更有恒定的感情取向;尽管复杂微妙,但却脉络清晰。这里的描绘,虽然说的是林黛玉,却无疑融汇着作家曹雪芹的切身体验,从中我们也很清晰地看到了审美的层次性。

【案例14】

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一、发现美

上课一开始,在贝多芬的钢琴曲《命运》这一背景音乐中,老师微笑着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来讲讲美。”并在黑板上用红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美”字。老师继续微笑着提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什么是美?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美的?”美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但学生从未探讨过这一问题,现在经老师提出后,学生积极性很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说:“美就是好看的意思。”有的说:“美的东西让人看了很舒服。”有的说:“美还包括心灵美。”也有的说:“富春江的景色很美。”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回答说:“老师的微笑很美。”此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老师及时引导说:“法国著名画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所以今天,我们不仅用我们的眼睛,更用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感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去理解美的更为深广的含义。”这里教师开始引入美育,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欣赏美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介绍《千手观音》的成功和它背后的故事,引出海伦·凯勒。学生介绍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老师补充,并给学生观看海伦和莎莉文老师的有关图片,让他们有一个直观、形象的了解。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让学生带着爱美的心,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配乐朗读课文,寻找课文写得最美的小片段,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同时展示几幅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图片,如繁花似锦的夏季的图片,海伦与老师莎莉文在树上共进午餐的图片,太阳出来之前天空中云彩的图片等,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中欣赏课文,欣赏美。

三、感悟美

理解课文,小组合作探究,探讨自莎莉文老师来了之后,海伦的生活中开始获得了哪些美?同学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探究活动中,认真研读课文,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小组认为海伦认识到了文字,感到了自然的伟大和世界的美好,理解了“爱”的含义,开始远离孤独、无助、黑暗的生活,这时她生命中开始拥有了美的东西。有的小组认为莎莉文老师给了海伦以帮助、关爱,使她重新获得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这是一种美。有的小组认为海伦能拥有一颗好学的心、感情丰富的心,具有坚毅的意志,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到后来成功了,为世界盲人服务,献身于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这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品质。也有的小组认为莎莉文老师不仅让海伦认识到了大自然的友善、仁慈,也让她感受到了大自然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以及莎莉文老师对她的耐心教育,循循善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美。

四、创造美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体会后,老师进一步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在对课文美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展开创造性想象。学生思考,描绘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美的画面。老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大家欣赏得意之作,培养学生欣赏的眼光。学生有的描绘了乌语花香、小桥流水的优美景色;有的描述夕阳西下,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携手走在夕阳下,回忆种种往事的画面;有的从好人好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中看出了人的本性美、心灵美;有的从挫折、逆境中看到了不屈不挠、努力抗争、永不言败的美;也有的感受到了默默无闻、无私付出,为人类作贡献中蕴涵的美;同时有很多学生提到了张海迪、贝多芬、保尔·柯察金、瞎子阿炳等,他们身残志不残,同病魔作不屈的斗争,从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欢乐留给了后人,从他们的人生中感悟到了美。最后老师激励评价,小结。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它的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使人们变得高尚,在思想情感方面得以健康发展。正向上述案例描述的那样,语文老师就是在把握“美的层次”的前提下,将学生从表象的美引向心灵,让学生从物质的美走向意境的美。

苌弘在回答孔子关于“《韶乐》《武乐》谁优谁劣”这一问题时说:“《韶乐》是虞舜时歌谣,《武乐》为周武王曲调。如果讲论功勋,舜继尧业天下大治,武王伐纣解救万民,都是功高与日月争光,不分高下。然而就乐论乐,《韶乐》声容宏盛,字义尽美;《武乐》声容虽美,曲调却晦涩隐含,稍为逊色。所以《武乐》尽美而不尽善,唯有《韶乐》可算尽善尽美了!”从苌弘的话语中我们也能看出,音乐之美也是有层次的。正如靡靡之音带给人们感官的刺激,而经典音乐却能穿透岁月一般,任何一门艺术都有它内在的底蕴。对于学习艺术的人来说,只有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体验到艺术美的层次。

2.审美体验的本质在于超越

审美体验被称之为人的“最高体验”。因为它最能够充分展示人自身自由、自觉的意识以及对于理想境界的追寻。因此在审美体验中,主体超越了有束缚的感性生命的有限而进入到无限的精神生命的自由境界。也就是说,超越性是审美体验的根本属性和内在特质,也是审美愉悦的重要根源。

【案例15】 孔子学琴于师襄

终于有一天,孔子在琴声缭绕的余音中站起身,推开窗子,向着遥远的天边抬头仰望,许久,才若有所思地说:“我已体察到作者的为人风貌了,这样的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得出来呢?!”此语一出,师襄顿感震惊。他一下子从座位上站起来,向着二十七岁的孔子连连作揖道:“是呀是呀,我的老师向我传授此曲的时候,正是说此曲名叫《文王操》呀!” .孔子的艺术感悟能力非同一般,他不仅在曲韵中感受乐曲的灵动之美,更能在灵动的乐曲中探本索源,升华音乐的内涵。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艺术的审美体验是个性的,也是灵性的,灵性的体验来自于对自我心境的超越。孔子所以能够体味出乐曲的真谛,就在于他不同凡响的对音乐艺术的超越。

1.你是如何理解艺术素养的? 2.你具备哪方面的艺术素养?

3.在教学中你会利用自身的艺术素养创设艺术的课堂吗?

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绝非一日之功,但是让自己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亦绝非如“蜀道之难”。重要的是当自己认识到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后,能够学会为自己开辟不同的走向艺术素养的路径,能够在生活工作中,用艺术的心灵感悟艺术的美好,并收获艺术的教育人生。

(1)有利于唤起全社会对我国国民艺术素养的关注和重视。

艺术素养越来越成为当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可以说,没有艺术素养的人是不完整的人。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快速发展,中外交流的不断扩大,生活中图像的日益丰富,高雅艺术与大众艺术的界限不断被打破,艺术正日益渗透到当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这些都改变着国民对艺术的态度,越来越多的国民有了追求艺术的要求和热情,有了一定的体验和创造艺术的经历。可以说,当今中国人的艺术素养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国总体的国民艺术素养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距离,比如中国人参观艺术博物馆的人数和频率远不及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城乡差异的存在,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口与艺术还有很大的距离。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国民的艺术素养状况与时代的发展还不相适应,部分国民艺术素养的欠缺和低下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中国国民在世界的形象,也制约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研究意义正在于唤起国民对自身艺术素养的关注,通过有效地开展艺术素养教育,从而提升整体国民的艺术素养。

(2)有助于提升我国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整体水平。

国民艺术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有效的国民艺术素养教育。我国有着非常优秀的艺术素养教育传统,比如先秦的乐教理论和实践。然而到了现当代,我国的艺术素养教育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利化、技艺化的倾向。另外,整个社会对艺术素养教育还不够重视,各种社会文化机构和设施还没有充分发挥提升国民艺术素养的教育作用,家庭的艺术素养教育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相比而言,许多西方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国民的艺术素养教育,他们不仅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研究,而且许多大中小学都在积极开展艺术素养的教育,全社会亦有着非常好的国民艺术素养教育的氛围。如发达国家的各类艺术博物馆的数量远远多于我们国家,而且这些博物馆都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有效地开展对国民的艺术素养教育,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了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同时家庭也在艺术素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产业的繁荣发展。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我国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人自身的和谐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艺术素养教育正有助于人自身的和谐,因为“和”是艺术的重要特征。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正是要消除各种对立冲突,实现各种异质的和谐统一。所以两者又在“和”的层面可以得到沟通。中国古代孔子所倡导的乐教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来实现乐教的社会价值的。“大乐与天地同和”,所以孔子认为乐可以激发、顺畅、平和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由此乐可以发挥“兴观群怨”的社会功能,从而达到彼此的了解,增进相互的友善,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所以研究意义还在于:通过改革我国的国民艺术素养教育,丰富和调和人的情感体验,提高整体国民的艺术素养,完善国民的文化素质结构,从而使社会群体和谐有序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国民艺术素养教育与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有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一方面凡是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国民的艺术素养就相对较高。反过来,国民艺术素养的提高又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和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的各种文化机构和设施日渐丰富,已经构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音像市场、电影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民对艺术需求的不断增加。由此可见,国民艺术素养的高低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1)从艺术的理解方面来说,大多数教师承认艺术的重要性,但是艺术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和功能却说不清楚。

(2)从艺术学习方式方法角度来说,有的教师从来就没上过艺术课,自己很少有艺术学习的亲身体验,不懂得艺术的学法和教法。

(3)从艺术能力方面来说,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连乐谱都不识。

(4)从地域发展状况来说,地域发展水平层次不齐。相对来说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好一些,广大农村地区的艺术教育非常薄弱,教师的艺术素养就可想而知。造成教师艺术素养薄弱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与教师自身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社会导向有关。

(二)艺术素养对教师的重要性 1.教师职业发展的需要

当代教师的职业发展与角色变化要求每个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与学生一起,实现艺术审美的、辅德益智的价值与功能。拥有良好的艺术素养,不仅能提升自身对教育的艺术再现能力,还能在艺术欣赏和艺术修炼中提升人生境界,获得幸福人生。

【案例16】

追求美的教学艺术——李吉林

李吉林老师非常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作为情境教学的创始人,她提出一系列审美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分辨美与丑、判断善与恶、识别真与伪,以真善美陶冶儿童的情操。她设计的情境要美化,图形要美化,音乐要美化,板书要美化,更主要的是教师语言要美化。

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生涯中是否充满教育情怀,是否能够与学生在教与学中相互交融,也决定于艺术素养的高低。艺术素养已成为教师职业成长中的重要因素。

2.教师终身学习的需要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社会。据专家们分析:农业经济时代,只要7一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往后的40年工作生活之所需。工业经济时代,求学时间延伸为5—22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老化速度大大加快,必须把十二年制的学校义务教育延长为“八十年制”的终身学习,才能在这迅变的时代中生存、发展、成功。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强烈要求:学习化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理想和结果,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一个人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和理想境界。而艺术学习是人类一生的高级需要和审美追求。

教育创新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育创新需要在艺术学习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师只有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良好的艺术修养,才能更适应对创新能力成长的要求。

二、艺术素养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一)艺术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

1.良好的艺术素养是教师能够艺术设计教学的前提和保证

在教学中,拥有良好艺术素养的教师总是能够更生动地开展教学。而对学生来说,艺术素养丰厚的教师对他们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笔重要的学习资源。

【案例17】

学生为什么充满激情?

一位数学老师走上讲台,将自己课前做好的各种自制教具展示给学生看。其中有服装设计图纸,教学楼设计样板、给学生画的素描,等等,所有图纸的色彩都具备协调、美观等特征,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正在学生赏析之余,老师顺手在黑板上又画出一幅自画像,问学生:“大家能谈谈对这几幅图画的感受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自己的感受。在老师的引导下,本节课的课题《比例》就顺理成章地凸显出来。整节课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上述案例中的数学老师显然具有良好的美术素养,借助自己的艺术特长开展教学活动既是教师的智慧也体现出这一素养对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试想,教师完全可以用其他形式,譬如下载图片等,也许会同样与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但与之相比,总不会像现在这样生动。也正因为如此,学生对教师除了尊重之外还兼有崇拜之情。在这种状况下学习,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有的老师富有音乐素养,有的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有的则文学功底深厚,其实不论哪一种素养,都会在教学中不自然的绽放。常听学生带有崇拜的语气描述自己的老师如何“有本事”,那种敬仰绝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辛勤工作就能换取的,在一定程度上说,艺术素养是教师赢得课堂赢得学生的重要技能。

【案例18】

《小小水精灵》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课题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完鲁教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自然界的水》之后的一节单元综合探究活动。$ai-~的内容较为抽象,对于乍接触微观世界的初三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粒子的运动和运动方式,单靠教师引导,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知识。而平时的教学,又因时间的限制,难以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故而学生对本单元的理解和对化学粒子性的认识处于较浅层面。本次探究活动的创设,旨在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让学生感受到微观世界的灵动性和生命性,借助同伴互助的力量,将知识形象化,从而较真实的认识到粒子的存在。

一、知识目标

1.深入理解分子的存在方式和性质。2.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3.初步学会根据课题设计舞台剧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