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感悟

时间:2023-06-21 17:45:11 作者:曹czj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一

埃德加·斯诺是美国著名的记者。说是美国人倒不如说是中国人,之所以说是中国人,是因为他一生为记录中国共产主义战争为工作,从某种程度来讲斯诺是中华的斗争的记录者和见证者。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到了中国西北部去实地采访中国共产党,可就是这一去便注定他写这本书的命运了。

这本书讲的是,埃德加收集军事将领的谈话,工人、战士、知识分子的谈话,揭示了中国红军的真正形象以及与日本战士,国民党的坚定斗争,让全世界恢复对中国的信誉。因为当时世界不了解中国是否为马克思主义者?纲领是什么?国民党与共产党到底哪方对?国民党与共产党的争论是什么?他们是什么人?还有很多问题去问中国。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大渡河英雄,内容讲的是红军先锋队的指挥员刘伯承,他曾在四川的一个军阀的队中当过军官,他熟悉这个民族,了解彝族人痛恨汉人,他前往与彝族谈判,最后得到了武器,与红军联合打败川军,巧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从中我看出了红军的机智与勇气,和各个少数民族对统治的憎恶,以及希望恢复和平,追求自由的愿望。还有红军必胜的决心。

书名是红星照耀中国,那么其中的红星又是什么意思呢?没错,红星便是红军,那么中国又是什么呢?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

从宏观上可以说,这本书是一本划时代的巨作,推翻了外界对中国共产主义的负面影响,让中国共产党可以展翅飞翔,一鸣惊人。向世界展现中国最英勇的一面,也是这本书,给予国家很与民族希望,以振奋,以自由。

中国是世界上的那一颗红星,它也必将照亮整个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二

《红星照耀中国》出自美国的作家埃德加—斯诺之手。全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根据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所见所闻而做的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状况。

斯诺经实地采访,用真实而生动的笔调描述了诸多红军将领及领袖非凡的人生经历,其中以毛泽东为首的几人极具代表性。

文中写道毛泽东每天工作十三、十四小时,而身体却身份健康,生命时刻充满活力,身体仿佛如铁打的一般。这一切都得益于小时候在田里干过农活。毛泽东从小喜欢读书,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十八岁的时候他在校六个月后退学,给自己拟定了自修计划,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并且自始至终都执行着。每次他都是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到了闭门才出来。期间他努力研习世界地理和世界历史。

红军是一支战无不胜,无坚不摧,英勇顽强的人民,这无疑在红军长征中体现了出来。红军真正实现了官民平等这一体系。

在书中,斯诺还对国民党进行了狠狠地驳斥,驳斥了他们一向对外宣传共产党为“狂热分子”,“无知土匪”的这种行为。他在书中对毛泽东大为赞赏: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就学的且极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对工作事无巨细、一丝不苟,他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颇有天赋的军事和政治战略家。

作者在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如一颗闪耀的红星照耀着中国的西北,且必将照耀全中国。”几十年后也却如作者所说,共产党以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向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我们生于和平年代,没有令人颤栗的炮火声在耳边轰鸣,正因如此,我们必须学会感恩,向在中国前进道路中的革命烈士感恩,若没有他们,何来如今的幸福。

红星闪闪耀中国,

长城巍巍护中华。

一寸山河一寸血,

百万青年百万兵。

愿“长征精神”永存在每个中国人民心中。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三

1936年,正是中国社会风云激荡,剧烈变革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业红军刚刚结束了长征,在陕北站住脚,而国民党新的围剿紧锣密鼓的展开着。华北,日本侵略军不断蚕食并虎视眈眈地觊觎全中国。

一直以来,由于国民党对中国共共产党人和红色苏维埃的污蔑,歪曲,而新闻封锁又让外界对此充满歧视和偏见。

1936年6月至10月,经过对红色苏区4个月的实地考察和深入访探,斯诺不仅成了第一个深入红色苏区采访的西方记者,而且彻底改变了自己对苏维埃共和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观念。回到北京后,斯诺根据采访的第一手资料,创作完成了轰动世界的经典名作《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篇纪实文学作品,但它能几十年经久不衰,充满活力,重在其客观真实的记叙,生动而个性的人物刻画。《红星照耀中国》之所以经久不衰,取决于作品高度的客观真实性。斯诺不畏艰辛,甘冒风险,深入苏区4个月,采访了革命领袖。红军将领,普通战士、农民、知识分子等众多人物,考察了解了苏区党政机关,军队、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反复对比核实,掌握了大量真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冷静地完成了全书的创作。正是由于作品客观公正的记叙使作品在80多年后的今天仍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它对历史的真实记录,它客观公正的叙事立场,成为一座令今天的新闻人仰视的高山。

我们阅读书本书,尤其要仔细体味作者笔下的人物所散发出的积极、乐观和坚忍不拔的革命激情,这是斯诺在中国其他地方所看不到的而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四

这几天我怀着好奇的心情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是一部很强的报道性文学作品,作者是埃德加-斯诺。他是一位美国的新闻作者,在1928年来到了中国,在报社工作,常年跟随红军共同生活,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叙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身处其中的经历,触发了他当时写作的愿望。

这本书共12个章节,作者斯诺并没有添加过多的修饰性词汇或者一些美化的文字。本文虽朴实无华,但正因为此,笔下的人物才更有血有肉,带着鲜明的个人特色,拥有陕西一带鲜明的文化特点。

在本书的第一章,作者先用了反问句强调了红色中国这一写作中心,此后,他又记录了一些革命的领导者,如毛泽东,贺龙,周恩来等。作者对主要的历史事件也进行了大概叙述,如苏区的教育,人民抗日剧社,长征,西安事变等。但在这么多章节中,只有其中的第四章节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个共产党员的来历。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的人生经历,思想改变以及成为红军领导人的过程。它诞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因为父亲的聪明头脑使他们家成为了富农,但又因为父亲的封建愚昧,使他早早辍学,由此便激起了在幼小的毛泽东心里的反抗愿望。在毛泽东的童年中,一方面备受母亲的疼爱,与之又形成了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方面父亲对他则格外严厉。由于毛泽东自幼受父母双方的影响,他铸就了特殊的个人秉性。父母亲给予的不仅是毛泽东的生命,而且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年少时,毛泽东就产生了让所有的中国人都吃上饭的朴素愿望,立志为大多数中国穷苦人民谋得幸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毛泽东决定改造中国,打倒剥削和压迫人民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就算在那些压迫的环境下,他还是秉持着他内心的初衷去实现内心的抱负。他用火一般的热情与铁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挠,自信乐观的坚持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的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了蒋介石的国民党集团,勇猛战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了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精液,中国的后来人,红军将士们为了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奋勇拼搏的革命精神。从这里给我的启发是:我们不能辜负了将士们对我们的期望,要勤奋的学习,做一个祖国的栋梁,为祖国做更多的贡献。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五

跟随着斯诺的勇气一起走进在外界“臭名远昭”的苏区,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群体:他们纪律严明、英勇无畏、心系群众、坚持马克思主义、将国家的利益高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他们就是共产党。斯诺本是抱着冒险的心态来访,却发现了东方神秘国度的一个真相,写出一本轰动世界的书,并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这个“危险的”红色中国。

你有像斯诺一样勇于求知的精神吗?

我想,大部分人的回答是“没有”。在许多人眼里,他的决定也许是愚蠢的,为了探明事情的真相,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但你是否又有这种非同一般的勇气?或是对你来说,独自走夜路就是勇气,一人在家就是有胆识。别傻了,与他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么。现在的孩子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捧在手心怕磕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也是这样。我甚至害怕漫漫长夜,不由地将那神秘的黑暗一下联系到死亡。我害怕孤身一人,怕那寂静无声中的孤独感。是,我没有勇气,无法面对孤独。

你有像红军一样的毅力和坚持吗?

你有像共产党一样的精神信仰吗?

我想我明白了:要有面对恐惧的勇气,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和生活的目标。

这本书带来的,不仅是红区共产党的真实生活情况,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思考我们与他们时,反差带来的往往是更有价值的改变。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六

1949年前的中国,也许并不完美,但是她却拥有一群完美的缔造者。

——题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无疑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丰功伟绩,但是却只被浓缩成了几个伟大的`代名词;无数英烈光华闪耀的姓名,仅仅只是被“共产党”,“红军战士“这样笼统的称谓所代替。

我,不知所言。

今天,我想有些人,也应该被铭记,比如“邓发”。

邓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在国共内斗,共产处于下风之时,依然铤而走险,深入敌内,不断提供重要情报。可以说,共产党的胜利,邓发功不可没。

短短几行,却饱含了不少的讯息:邓发是个卧底,他熟知作者身份,且经常锻炼,身体健康。

在书中对邓发并没有太多的文字去描绘,只有寥寥数百字,而字字皆为精髓,我读到的是一个幽默风趣,在敌人的狼窝中,凭着冷静睿智,与敌人周旋,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心态,不畏任何危险的伟大共产党员,一个置生死于度外的,为国无私奉献的邓发。

我想,新中国的成立,也是有着许许多多像邓发一样的人,发着光,发着热,尽管最后泯于无形。如果树立一个纪念碑,或许应该有许多从未耳闻,却立下丰功伟绩的英烈被铭刻吧。

也许1949年前的中国并不完美,但是,她有一群完美的缔造者,正是有他们的努力,才有今天这个前途无量的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七

《红星照耀中国》出自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之手,本书介绍了关于红色政权,革命战争及一些高级指挥员读完此书后,我收获颇丰。

作者一开始带着许多的疑问及其怀疑的态度,不顾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严密的防线,来到苏区。1936年的中国,十分的落后,战火纷飞,处于一种战乱之中,作者在苏区采访了许多领导人,如:周恩来,毛泽东,彭德怀,徐海东,朱德。此外,作者还亲自参观了许多地方,看见了红军和白军对待农民的不同态度,严厉的批判的国民党。在这一次次的事件过后,作者渐渐的明白了红军的意义,也明白了,红军并不像外界所说的那样不堪,反而十分的强大。

你是否曾经见过一个诚实善良的好人——努力工作、“遵纪守法”、从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却有一个多月连一口食物都吃不上?这种景象极其悲惨,令人目不忍睹。濒临死亡的皮肉挂在他的身上,起着皱褶;全身瘦骨嶙峋,根根骨头清晰可见;他的目光已经涣散;尽管她是个20岁的年轻人,行动起来却如枯槁的老妪一般,拖着身躯一步步的往前挪动着。如果他还算走运,他应该早已卖了妻女。他已经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卖——房屋的木料,大部分衣服。

在那个年代,人们活得多么的艰辛,好好吃一顿饭,其他人能够团聚,已十分高兴,而现在的我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还整天抱怨,这抱怨那,读完本书后,我决定以后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读完《红星照耀中国》后,我坚信作者所说的一句话:“这颗红星不仅会照耀西北,还会照耀全中国。”我想在不久的将来,这个红星也将会照耀全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八

现在的我们,有着无比美好的`生活,而我们现在都生活,可是在多久以前的人们渴望的生活,渴望的和平。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是美国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这是他在1936年6月时来到中国开始真实记录到10月的一本书。这本书,深深的牵动了我的心灵。

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这一个又一个都领导人都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人,可他们却怀有一颗救国救命的心。而只是因为这一份心,壮大了我们的祖国。他们与战士们同吃同喝同睡一起吃苦,不是更好的待遇却愿意付出一切,只为了70年后的和平,为了给子孙后代更好的生活。

再说红军战士们,不求功名,只为百姓。不求利禄,只为和平!问百姓们为何如此“偏爱”红军战士们,百姓们的那朴实回答触动了我是心弦——那是百姓的军,。那是救国的军!

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就不禁的湿了眼眶,因为那时候的红军战士们为了和平都可以奉献出一切,我们又怎能不更加努力。

万里长城,是古时候千万人民用血肉铸成的不倒长城,而今天又何尝不是呢?拥有着美好生活的今天也是80年前伟大的领导人与无数红军战士们经过漫长的岁月与不懈努力才打下的大好江山!

80年后的今天,就如书上所说,共产党已如一颗红星,照耀了全中国,让中国走上了富强繁荣的道路!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九

假期在西安参观华清池时,本是奔着《长恨歌》的凄美故事,却被参观了“西安事变”的旧址。这可说是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事变,竟就在一片郁郁葱葱中,幽静的蔽所发生了。

屋舍间一排排的玻璃窗上,残留的弹孔痕迹令人心惊肉跳,破碎的玻璃,裂痕狰狞的向外扩散着填满了玻璃窗。前方的山,当年的蒋介石便是惊慌的在险峻山路上一路逃遁,却终遭囚禁在此。

《红星照耀中国》的开头与结尾便均有提及,这消息着实令作者惊鄂,他在苏区与红军们共同生活,观察记录,与他们相伴。在那段岁月里,他遇到许多被他戏称为“拥有天价人头”的红军将领们。他们毫不在意的行走街市,与农民们友好相处。那份真挚与朴实,也感动着埃德加。斯诺的心。

不难看出,作者的态度也在无形间变化着。刚到此地时,不甚明了的他心中好奇且怀疑,那份疑惑在谈话中不断加深着。他时常问询将士们的生平,却越发困惑,这群狂热的革命者们为何将革命视若珍宝,与一切其他都重要百倍,那献身般的追求使他不解,直至前线,与那出身入死,在前线奋战之人深切交流,才终是得了些思绪。

斯诺是绝对的中立者,他不时与民众们争讨他们对共产党的看法,他听见一致的回答,“还是共产党好啊!”一路上,共产党所到之处,兴建工厂,兴办学校,农民们安定的过着他们的日子,士兵们日复一日刻苦的锻炼。

而国民党所过,却尸横遍野,浓烟滚滚是烧毁的房屋。土地、牲畜被夺走,沉重的负税令农民们不堪重压,无论干何事,总有道税压在心头,令人胆寒。

斯诺思索着,他总是认为共产党也总该干过抢夺压榨似的事儿,但那开始时的讥讽却是烟消云散。虽不能断言他的心已归属于红军,但最终离去时,那句“谁真的害怕人民,谁信任人民?”却不难看出此时的他,心中孰轻孰重。

我尤对书中那群少先队员们颇有好感,与我们一般大的年纪,却在为他们心中的革命事业一丝不苟的尽一份力量,那勇敢与自尊令人钦佩。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总抱着一股执着的劲儿,不论是热血或是对革命的追崇,这群孩子们的心中,革命早是攀上高位的,他们也无一不对此坚信不疑。

在这里,每位将领,每位战士,每个农民,都在尽他们所能向斯诺——这位来到苏区的“外人”展现着他们的魅力,毫无保留的诏示。

如今,红星照耀的中国,为其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看见了吗?

红星照耀中国个人读后感通用篇十

我会用英勇,顽强,勤劳这三个词来形容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里的内容。

英勇的意思是英勇:勇敢出众;勇敢出众的人。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每个人物都英勇善战。比如在第八篇同红军在一起讲述了作者深入到真正的红军内部,了解他们年轻、英勇、精神饱满、训练严格、纪律严明、装备出色、政治觉悟高,才使得他们成为铁打的军队。并且讲述了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原因和策略(这就是他们英勇的一个方面)。

顽强的意思是顽强:强硬;坚强。勇敢出众,强硬不屈。比如在第五篇长征讲述了红军长征的艰难过程。着重记叙了第五次大围剿,以及长征中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原等艰难英勇的事迹。长征这么的不易,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并且还活得很好,说明了中国解放军的顽强。

在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中,人民解放军都非常的勤劳、能干。这也是人民解放军对战国民党能成功的一大原因。

所以我认为用英勇、顽强、勤劳来概括红星照耀这本书是非常完整的。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彭德怀很多,怀他小时候的经历并不是很好,但是他却没有对这个世界没有信心。他17岁带领饥民去攻打粮仓。说明了他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

我从红星照耀中国的一段中,“在表演途中我突奇怪地发现彭德怀却已脱了棉衣,这是我才看到他把棉衣披在坐在他身边的一个小号手身上。”说明了他很喜欢小孩子,也没有官架子。

我从“长征途中自己的马让部下们骑。”说明了他是一个很有兄弟情的人,也体现了他没有官架子,身为一个长官却把自己的马给部下骑。也说明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之间没有距离。

因为这些种种原因,所以我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最喜欢的人物是彭德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