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

时间:2023-08-23 10:59:17 作者:江sx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写总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一

教学目标:1、使孩子明确教学目标:1、使孩子明确8的组成,掌握8以内的加减法。

2、启发孩子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数字卡片、记数演示小球。

教学课时:1*45`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出示数字“8”,提问:小朋友,这是

二、授课:

1、展示小球,并演示给小球分组:小朋友,你们看这小球你们想玩吗?(幼儿回应)那么你们数一数,看老师一共有几个小球。(幼儿回应)现在我想将小球分成两组,分给两组小朋友玩。你们看一看,数一数,老师分的两组小球各有几个球呀?能给几个小朋友玩呢?谁能说出这两组小朋友分是几个人呢?(分组小球为2和6)那么我们能写出算式吗?(2+6=8)

导出:1+7=8、3+5=8、4+4=8

/ \        / \      / \     /\

4、认读:读8的组成式。(8可以分成1和7、……)——通过认读,加强孩子对8印象和理解。

读后,你们发现8的组成有几种方法呢?(4种)

5、师生互动,练习“8”的组成,给小球分组:由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并摆出相应的小球,让学生来添上能加起来组成“8”的小球来。——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强化幼儿对“8”的组成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8”的加减法准备。

1+7=8    2+6 =8 …… 小朋友们真棒!个个都是小数学博士。

减一减:让我再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那看8-2=?  在黑板写出一道减法题, 看一看谁会算?

那么你们能说出一道“8”的减法题考考老师吗?   谁还会?

——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使幼儿练习了“8”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学会列“8”以内的加减法,这是本课的重点。

7、做课堂练习: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会出题考老师了,那么接下面,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打开教材p10, 仔细看图,谁能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填上合适的数字吗?——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拓展:玩一玩:今天我们玩与数字“8”相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下面我说游戏要求,8个小朋友为一组,当士兵,在让一个小朋友当长官,由长官给士兵分队,分2对去执行任务,看谁的分组方法最多,最好,并能正确说出自己分队的数字。

对分配有快,又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通过游戏,使幼儿掌握对数字“8”的组成和加减法,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掌握8以内的加减法。

2、启发孩子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教材、数字卡片、记数演示小球。

教学课时:1*45`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黑板出示数字“8”,提问:小朋友,这是

二、授课:

1、展示小球,并演示给小球分组:小朋友,你们看这小球你们想玩吗?(幼儿回应)那么你们数一数,看老师一共有几个小球。(幼儿回应)现在我想将小球分成两组,分给两组小朋友玩。你们看一看,数一数,老师分的两组小球各有几个球呀?能给几个小朋友玩呢?谁能说出这两组小朋友分是几个人呢?(分组小球为2和6)那么我们能写出算式吗?(2+6=8)

导出:1+7=8、3+5=8、4+4=8

/ \        / \      / \     /\

4、认读:读8的组成式。(8可以分成1和7、……)——通过认读,加强孩子对8印象和理解。

读后,你们发现8的组成有几种方法呢?(4种)

5、师生互动,练习“8”的组成,给小球分组:由教师说出一个数字并摆出相应的小球,让学生来添上能加起来组成“8”的小球来。——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强化幼儿对“8”的组成的理解,为下一个环节“8”的加减法准备。

1+7=8    2+6 =8 …… 小朋友们真棒!个个都是小数学博士。

减一减:让我再来考一考你们?你们怕不怕?

那看8-2=?  在黑板写出一道减法题, 看一看谁会算?

那么你们能说出一道“8”的减法题考考老师吗?   谁还会?

——通过这一环节的练习使幼儿练习了“8”以内的加减法,并且学会列“8”以内的加减法,这是本课的重点。

7、做课堂练习:小朋友们真棒!今天都会出题考老师了,那么接下面,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打开教材p10, 仔细看图,谁能说说图中画的是什么?你能填上合适的数字吗?——通过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拓展:玩一玩:今天我们玩与数字“8”相关的游戏,你们想不想玩? 下面我说游戏要求,8个小朋友为一组,当士兵,在让一个小朋友当长官,由长官给士兵分队,分2对去执行任务,看谁的分组方法最多,最好,并能正确说出自己分队的数字。

对分配有快,又好的小朋友给予奖励。——通过游戏,使幼儿掌握对数字“8”的组成和加减法,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所遇到的困难。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二

记得那天,老师在qq群上公布了被分去八班的同学名单。一眼扫去,我模糊地看见她的名字。我的心“砰砰”直跳,要是她能被分出去,那该多好!仔细一看,果真没错!七个人的名字中,她的名字闪闪发亮!我不禁兴奋地一跃,差点飞上天去,心情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了。

她,即是我的好朋友,又是我的仇人。也不知怎么的,她对我的热情,总像一团熊熊大火,每天都围着我说这说那,而我却感到烦透了,像马上要爆炸的地雷。新学期的开始,我充满着期待,没有她的日子一定新鲜有趣,用不着听她那老太婆般的啰嗦了,我的耳朵也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可是,开学一段时间后,我渐渐地开始惭愧,为什么她的离开我会那么激动?我红了脸。记得那次,我因为太糊涂,把水杯落在了家里。那时的天气炎热难忍,太阳就如同个大火炉高高挂在天上。刚上完体育课,我像三天三夜没喝水似的快要疯了。她见了,立刻递来了一杯香甜可口的蜜水在我眼前摇晃了几下。哇!蜜水呀!那香甜的味道在我的鼻子前弥漫着,我大口大口地喝下几口,周围的人露出羡慕的目光。可现在没有了,那情景只能是回忆了,那味道也变得陌生了。她对我的友好太多太多了,我却把她当成仇人。

“叮叮叮——”下课铃声响起,我才意识到快乐在悄悄离我而去……换来的却是久久的悔意。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三

历史上的多少人为坚守信念而永垂史册。是的,时间可以流逝,岁月可以如梭,而我们的理想与信念却为根深蒂固、永不改变。这便是生活的加减法。

项羽引领着一代霸王时代。面对高高在上的秦始皇,他的"吾可取而代之"开始了他英雄的一生,即使面对四面楚歌,他也没有选择屈服,而是自刎乌江,让滔滔江水为之伴奏。项羽的突兀,他的豪壮随江水流淌至今,永不停止。在他生命中,逝去的只是时间而不是信念!

太白,也曾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踌躇满志;也曾屈心抑志写《清平居》,为取悦圣主贵妃;他曾任思绪梦游天姥……但他最终回归到山水之间,远离庙堂之上,青山绿水之间昭示着他诗仙的价值。没有人有比他更易醉的心肠,张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时间已飞逝,年轻的容颜已不再,可他却用生花妙笔将自由和光明书写成卷!

他,生活在都市,却又极力逃避都市。看惯霓虹灯的耀眼,他更向往一个人的天荒地老,道阻且长。终于,他踏上了征程。没有人为他悲伤,也没有人为他喝彩。越过千上万水,他走进沙漠,满眼都是荒凉。"鲜红与翠绿是一种参差的对照",张爱玲的话在耳边回响。他一步步前行,他开始变得孤独而坚强----如沙漠中的仙人掌。他的理想不是流浪,他却在流浪,但他喜欢这样的流浪,因为此时他的血在沸腾,心在加速跳动。终于,他看到了绿洲,看到了草原,找到了山涧、小溪和理想的世外桃源。他终于将眼泪释放。那一刻,他停止了心跳。他用生命换得了理想的实现。

在年轮的转动中,时间不停地飞逝,岁月瞬间滑过,当我们想去紧紧握住时,已了无痕迹。在生活的减法中,我们容颜老去,青春不复。

而在生活的加法规则中,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我们的阅历更加丰富。

面对生活的加减法,让我们学会珍惜生活,坚定信念,创造无悔人生!

教师简评:立意准确,文笔清新,文采斐然,颇富意蕴,只是结构稍单调,结尾略显粗糙。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四

本教学内容安排在三位数的加减法以后,目的是要学生养成检验的好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由于学生在做前面几课时的《课堂作业》时,出现的错误较多,所以我决定将加减法的验算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学生在没有学习加减法的验算前,已经知道加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学习“加法验算”时,我增设了一个复习题:根据上面算式的结果,写出下面几道算式的结果。这道练习题的设置,既为后面的新知做好了铺垫,又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后面新知的教学中,学生由于有了前面复习题的基础,所以很快就发现了验算加法的方法。教学中,我还用学生的姓名来命名所发现的方法,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由于本节课只进行了“加法验算”的教学,从学生的课堂练习看,他们对本节课新知的掌握情况还是不错了,尤其是还有部分学生能使用数学语言来完整表述验算的方法。

但本节课我认为学生练习的密度还不够,由于他们计算的速度还比较慢,所以导致课堂上的练习量还不够。针对学生计算速度慢这一现象,教师课后还要加强训练。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五

教科书第76页的例1、例2,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初步掌握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笔算小数加、减法。

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一、复习

让学生先解答,再说一说整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笔算。

4.67+2.5=6.03+8.47=8.41-0.75=

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名说一说自已是怎样算的,并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二、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通过旧知识引出新课.

教师再出示一次复习的第l题,把已知条件和问题稍作改动,变成例1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的意义。

(3)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师板书横式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竖式,并提出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2)整数加法应该怎样算?

然后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接着讨论:

(3)得数7.810末尾的0怎样处理?能不能去掉?为什么能去掉?

2.让学生做第76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检查学生是否把小数点对齐了,最后集体订正。

3.引导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都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法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能使相同数位对齐。

4.学习例2。

(1)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小数减法的意义。

可以看出小数减法也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所以它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让学生联系小数加法小数点对齐的算理,说一说小数减法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然后教师把千克数改写成克数并列出竖式,提问:个位上是几减几?接着让学生看小数减法竖式,提问: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利用小数的性质使学生理解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作0来计算,以后在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接着让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小数点是否对齐,被减数千分位的处理是否正确,得数的小数点点得是否正确。

5.比较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

让学生讨论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使学生明确这和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的关系是一样的。

6、小结。

教师:通过学习上面的知识,小数加法和小数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启发学生说出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都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都要从最低位算起。然后教师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完整地说一说。并让学生看书上的法则,齐读一遍。

7、做第78页最上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计算并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十八的第1-2题。

1.做第1题,教师先说明题意,要根据加法算式来写减法算式的得数,不用再列式计算。学生做完之后,可以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写减得的差的?使学生加深对小数减法的意义和加减法关系的认识。

2.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做,可以要求学生验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订正时,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说一说。

板书设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075千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千克?

3.735+4.075=7.81(千克)

答:一共采集了7.81千克。

7.81-3.735=4.075(千克)

答:第二小队采集了4.075千克。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六

人生是无数次角色转换的历程。

在战火纷飞的东汉时期,战争让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前线的将领们更是将黑夜与白昼颠倒,绞尽脑汁地思索对抗的策略。身居要职掌握重权的吕蒙便在其中,他用果敢的个性和高超的武艺打胜了百计的战斗。当政者孙权提醒他多看点书,不可放弃学习。面对繁忙的朝务,尽管想过推辞,但吕蒙却低头沉默,开始了漫长的学习。及鲁肃过寻阳,那个知识浅薄的武夫早已变成足智多谋的军事大家,令鲁肃吃惊佩服。是吕蒙放下自己的身段地位造就了他的丰功伟绩,是吕蒙的勤奋刻苦告别了当年吴下阿蒙,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成为后人的榜样。

少一些骄傲自满,多一些平和待人坚持奋斗,人生会多一些辉煌的战绩,多一些灿烂的烟火。

在官场黑暗的东晋时期,贪腐让人心涣散,仕宦清廉的官吏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不断尝试。心怀有兼济天下苍生壮志的陶潜位列其中,他用切实的行动反抗门阀制度的存在,然而他庶出寒门,无法实现梦想。最终他选择归隐田园,做一个单薄渺远、恬然自知的隐士。是渊明的尝试让他看透了政府的真面目,也是渊明的放弃成就了田园诗的再度繁荣。多一些心境的提高,少一些无谓的欲望,人生会多一些宁静淡薄的乐趣,少一些前进的彷徨。

加是一种成长,学会善用加法。加上智慧的光芒,品格的力量;加上亲情的滋润,梦想的追求。减是一种成熟,学会善用减法。减去多余的物质,奢侈的欲望;减去心灵的负担,环境的纷扰。善用加减法是一种智慧,接近生命最实际的准则。

其实加非单纯的富庶,它让内心平静;减非纯粹的减少,它让心境豁达。学会取舍,以获得人生的平衡,让生命之风吹向我。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七

地点:本校103班

学科:数学

内容:人教版第一册《加减混合》

性质:家常汇报课

听课教师:吴

本堂汇报课总体环节的设计尚可,但细节之处还存在较多问题与不足。

(1)关于图意的讨论与算式的意义稍欠详细。加减混合的意义是本堂课的一个难点,在突破这个难点上安排的时间不足,导致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感知不够充分,因此,可适当多几位学生说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也可通过自由说、指名说、师范说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巩固。

(2)计算过程的教学可再简略些。对于一些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的知识点如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由于学生普遍掌握较好,因此可挑选其中的几位学生回答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而不必一一作答,另外,计算过程的用语可改作“先算……再算……”,“第一步……第二步……”这样的用语稍欠妥当。

(3)提问的选择在代表性的选取上还需斟酌。本堂课提问过于细化,且作为教师的我本身说得较多,留给学生的时间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4)练习需要在展台上作及时反馈,且不够层次,不具梯度。可适当增加设计诸如“5+(  )-2=6”这样的提高题,而不是所有的题目都是同一个类型。

(5)若干细节问题。如提问的规范用语,练习设计的细节问题等等。

当然,本堂课还是有几个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整体环节设计思路清晰,课堂教学进行顺利;其次,教态亲切自然;最后,导入过渡自然,在巩固旧知中引入新课并揭题。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八

十几年前,他从当地最好的大学毕业,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但还是凭着一些本事,到城市做了一个不起眼的公务员。临行时,母亲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儿呀,你要做个好官。”说罢,几滴泪水沿着眼角的皱纹,流了下来。

到了城市之后,他便依着母亲的话兢兢业业地工作,终于在城市的郊区贷款买了一间小小的房子,还成了家。他回家看望了母亲,临走时,母亲又像以前那样,紧紧地握着他的手:“儿呀,你要做个好官。”只是,她的背,比以前弯了许多。

物价在上涨,他和妻子的工资,早已不够三人的开销。妻子说:“要有三个人的工资该多好呀!”第二天,他坐在电脑前,久久地回想着妻子的话,不禁想到了动用自己的电脑手艺。可当他一想起这个念头,母亲的的脸和嘱咐过他的话就浮现在了心头。是养活全家,还是做个清官?这个念头在他心中挥之不去。

可当他在家中看见水电费缴费单和自己扁扁的钱包时,他便下定了决心。

上班午休时间,办公室的人都离开了,他便展开了自学的手法,敲击着键盘,输入一串串的代码,入侵了财务的电脑,他用颤抖的手,改动了其中的一些数据……月底,当他拿到了比以往厚一倍的钱时,心中是喜悦的。他看着天空,感觉天空都在为自己喝彩。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每次都故技重施,甚至还有余钱打给了母亲。隔着电话,母亲第一次问他:“儿呀,你做了好官吗?”他沉默了一会,说:“是的,我做了。”挂断电话,他抱着脑袋,心中痛苦万分:我再也不干了。可是,当他又一次接到沉沉的工资时,一种喜悦又充满了心头。

他回过头,又一次望着阴沉沉的天空,心中反复地问着:我快乐了吗?

工作总结加减法(9篇)篇九

每逢周五,我都会去学校后门学习画画。起初,我觉得画画很难,可每当我路过学校后门,看见学画的同学们画的作品时,我总是羡慕不已,终于有一天,我鼓起勇气,决定去试试。

我从练习线描开始,画了很多盆不同的盆栽植物。老师教我要从没有被遮挡的一株开始画,从下至上,先画没有被遮挡的,再画被遮住的,按顺序来画,这也是一个从易到难的顺序。这样,一盆葱郁的植物就被我慢慢地如剥茧抽丝般描绘出来。渐渐地,按老师的方法,我能将一个看似复杂凌乱的物体,按步骤画出来。有的时候我画得太投入,一不小心就在那里多待了两个小时。

在画画的过程中,我全身心的投入,沉浸在画画给我带来的快乐中。我认真的观察,主动去思考,不断体会与总结。在画画的几个小时里,我不急不躁,静下心来一笔一画地画好每一笔,力求把老师讲解的要点都融会贯通到每一幅画中。每完成一幅作品,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有掩饰不住的快乐。

快乐的方式不止一种,有的喜欢在操场奔跑,有的喜欢打游戏、看电视,有的喜欢读书写字,而我,却喜欢静静的画画。我失去的'是几个小时的玩耍时间,换来的是心情愉悦和画画技巧。而且这种愉悦和快乐全由自己掌握,或加、或减,快乐无穷!

编辑寄语

通过学习新的东西,不仅能使小记者的生活更加充满乐趣,也能为小记者平时的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