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折纸花教学反思 数学折叠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03:22:57 作者:ZS文王 最新学折纸花教学反思 数学折叠教学反思(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学折纸花教学反思篇一

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是从学生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展开图形围成,还要让学生明白立体图形可以通过不同的展开方式形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使学生了解研究立体图形的方法,同时也为平面几何的学习打下基础。

我引导学生先定一个“中心图”,即一般情况下把周围连接最多小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图形定为下底,后把“中心图”周围的图形依次折叠,“中心图”上边的为后面,下边的'为前面,左边的为左面,右边的为右面,最后一个为上面(如果哪一边没有的当然不折)。这种折叠顺序降低了学生想象的难度,可以让他们有目的、有次序地空间思考。这样下来,教学难点在这里突破了,课堂也更有效。

学折纸花教学反思篇二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

三、实践练习

2、肯德基的图片

四、拓展练习

学生联系身边的事,自己编一道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再次回到完整的用数学形式,真正提高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值得探讨和改进的地方,比如学生看图时,应注意指导学生看图的方法、教师的语言有时不够简洁,有些地方处理的过于草率等、希望听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学折纸花教学反思篇三

1、通过游戏掌握1――3的序数,学习上下序、先后序。

2、理解第几的概念,并与基数区分。

[活动重难点]

通过游戏掌握1――3的序数,并与基数区分。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动物卡片3个、数字3和第3、粘好礼物的藏宝柜、及幼儿藏宝柜、与人数相等的头饰、布老鼠3只、蘑菇3个、草3丛。写有1、2、3、的奖牌。

2、布置场地。

[活动过程]

一、律动《我爱我的小动物》,集中幼儿注意力。

二、引入主题

师:森林里要召开动物运动大会,小动物们都可高兴了,一大早就来到了运动场。

三、学习先后序

1、瞧,咚、咚、咚谁来了?(出示大象、长颈鹿、小熊。)

2、一共来了几只动物?(3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3)这个3表示的是一共有3只动物,是动物的总数。包括大象、长颈鹿、小熊。

3、大象是第几个来的?第二个来的是谁?小熊是第几个来的?(第3)我们用字“第”和3来表示。第3表示的是小熊一个人,是指它的位置,是指它是第3个来的,和3可不一样。

四、游戏巩固先后序

1、森林运动会要开始了,它们请我们也来参加,你们想去吗?那戴上头饰吧,看看自己是谁。幼儿戴头饰。

2、第一个项目是猫捉老鼠:小花猫站在起跑线上,学小花猫的样子跑到终点捉住老鼠,然后送到老师这里,看谁最快。我们一起来看看谁是第一,第二,第三。

1)小花猫快来吧。一共来了几只小花猫?(3只)第三来的是谁?站好,预备,开始。

2)一起来说说她们都跑了第几名。(某某跑了第一名,某某跑了第二名,某某跑了第三名。)

3)我们来给她们颁奖,再请3名小朋友来拿奖牌。问:你颁的是第几名?(我颁的是第一名)。

3、同样进行小兔采蘑菇比赛和小马吃草比赛并颁奖。

五、上下序

1、赛跑的项目结束了,接下来是找宝贝的比赛。瞧,这是一个藏宝柜,里面有好多的宝贝,如果你找对了,礼物就送给你。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藏宝柜一共有几层。(3层)红色门是礼物柜的第几层?(幼儿:第一层,第三层)有的小朋友说是在第一层,有的小朋友说的是在第三层,这是为什么?请幼儿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数的?(从上向下数的,从下向上数的)

2、依次找出蓝色门和红色门里藏的礼物。

3、出示更大的藏宝柜让每位幼儿都能找到一份礼物后结束。

[活动延伸]:

继续学习序数,左右序。

附资源或背景资料:

藏宝柜制作方法:在2开的大白纸上画出柜子的形状(长方形),分出3层,每层都用不同颜色的蜡光纸作为“柜子”的帘,把小礼物藏在帘的下面。

活动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学折纸花教学反思篇四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与三只大象的关系。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只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对应的三捆木头图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大象)是大象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3、哪个是大象宝宝?为什么?

4、那妈妈呢?

5、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

二、创设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饱饱的才能干活,吃饭需要什么?,碗呢?大象宝宝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只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什么颜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体会香蕉的大小和三只大象的关系

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香蕉)第一样早餐是香蕉

3、哪一个给象爸爸吃?为什么?哪一个给象宝宝吃?为什么?

哪一个给象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

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水)刚刚香蕉有大有小,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装水的瓶子有什么特征,要怎么分呢?为什么?在瓶身上标有数字最高的表上数字1、最矮的表上数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数字2。

小象想请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分木头,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员能不能搬运适合的木头。

1.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2.请幼儿展示操作材料,集体指导。

六、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一、选材来源于生活。

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寻常事和平常物,如运木头和赠送礼物等活动。

二、目标制定合理。

该活动目标制定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促进幼儿发展。

三、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从让幼儿感知5以内数的数量关系到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通过添上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四、教学方法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

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集中活动还是分组操作、游戏,教师通过多通道让幼儿来感知、体验和实践。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活动,情绪愉快,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教师亲和力较强,师幼融为一体,互动积极,体现了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

五、教具简单、方便、实用。

如,对比卡、图片、串珠、插花、穿线动物等都利用了废旧物品,如泡沫、空塑料笔芯、废旧的塑料花、可乐瓶也被老师们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学折纸花教学反思篇五

“折扣”是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百分数”内容中的一节知识。折扣也叫折率,它要求用百分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生活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这节内容时,我定的教学目标是:

1、联系生活实际和百分数的意义明确折扣的含义,能熟练地把折扣率改写成分数、百分数并能正确地解答有关折扣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百分数内涵的理解。

2、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

3、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让学生理解折率,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学生正确解决折扣问题的基础,设计教学环节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教学目标我首先通过课前调查促销方法,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明白“商品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这一关键知识点。接着引导学生沟通折数与分率、百分率之间的联系,为学生下一步探究新知进行铺垫,使学生能顺利地建构新的知识。之后我向学生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1)同样价格的商品,打一折便宜,还是打九折便宜?你是怎样想的?(打一折便宜);

(3)一个普通铅笔盒和一台电视都打八折出售,它们有什么异同点?(降价幅度相同,降价的钱数不同。)

1、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好的数学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学中我适时地结合生活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断地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很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如在发现问题环节,在学生掌握发现折数与百分比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分层提出了“原价相同折率不同、原价不同折率也不同、原价不同折率相同”等一系列问题,使学生不断解折率表示的是现价与原价的关系这一核心内容。

2、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情景的设计贴近生活,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丰富学生的解题策略。如拓展提高环节,习题的设计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多种促销方式、不同的解决方案,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学生创设了展示智慧、发挥潜能的空间。

3、突出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事物往往包含两面性,促销的背后同时也包含着正常的商业竞争与虚假欺骗的两种情况,如请你策划环节,使学生在理解其实际意义的同时,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