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

时间:2023-07-15 05:49:33 作者:韩ll

做任何工作都应改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一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中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科学施教。在具体的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沂南县教育体育局和学校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

2、向生物学科组的其他同行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让所有愿意学习的学生都能听得懂,跟得上.其次,要响应校领导的号召,搞好小组合作学习,严格控制每节课的授课时间.再次,要精简或重新设计一些经典的课堂练习题。

3、写好教案及教学反思。

1.要坚持每节课都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并且做到至少三分之一全批全改。

2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记熟学生的姓名,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3.争取在第二周开始就给学生布置自己设计好的周末作业.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参,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理论上需安排19周的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5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课时

第二周第二节: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周第一节: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

第四周第一节:第四节计划生育1课时

第四周第二节:第七单元测验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5课时)

第五周第一节: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

第五周第二节: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

第六周第一节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六周第二节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第七周第一节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1课时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4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

第八周第一节: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八周第二节: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

第九周第一节: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1课时

第十周第一节:第八单元测验

第十周第二节:期中检测复习

第十一周第一节:期中检测考试评讲

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4课时)

第十一周第二节:第一节流动的组织1课时

第十二周第一节:第二节流动的管道1课时

第十二周第二节: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1课时

第十三周第一节: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

第五章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十三周第二节: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

第十四周第一节: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5课时)

第十四周第二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

第十五周第一节: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

第十五周第二节:第九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第一节: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1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课时

第十七周第一节: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

第十七周第二节: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第二节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1课时

第十八周第一节:第十单元测试

第十八周第二节:复习第七单元

第十九周第一节:复习第八单元

第十九周第二节:复习第九单元

第二十周第一节:复习第十单元

第二十周第二节:模拟测试

第二十一周第一节:评讲模拟测试卷

第二十一周第二节:期末测试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二

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增加实践环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为学生们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社会和继续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本学期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教学内容介绍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都依赖于生物圈的资源和环境。人类的活动更影响和改变着生物圈。这个单元的学习,既要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生理,还要关注人和生物圈的关系。

1、在教学中要注意继续落实《生物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努力提高学生们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都应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教学中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所发展,必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科学探究活动。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要注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创造条件尽可能多开教材中提出的调查,技能训练,探究和资料分析活动。

1、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已有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2、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乐于交流。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上好课,设计好学案、导案、写好教学反思。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5、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例如,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

6、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7、管好课堂的纪律和秩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本学期总课时为37课时,每周3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人的由来(6课时)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2课时)第二节人的生殖(2课时)

第三节青春期(1课时)第四节计划生育(1课时)

人体的营养(6课时)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2课时)第二节消化和吸收(2课时)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2课时)

人体的呼吸(5课时)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1课时)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2课时)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2课时)

人体内的物质的运输(7课时)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2课时)第二节流动的管道—血管(2课时)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2课时)第四节输血与血型(1课时)

人体内的废物的排除(2课时)

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除(1课时)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1课时)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7课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课时)第二节神经系统的组成(2课时)

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2课时)第四节激素调节(1课时)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1课时)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2课时)

总之,在新学期中,我会努力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由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三

从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来看,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应付学习,整体学习成绩比较差;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1)了解人类与生物圈之间的关系,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出国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5)初步获得生物圈中人类的起源与发展的基本知识。

(6)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生理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7)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可能产生的影响。

1、精心设计导语,通过生动的语言,借助情感教育,激发学习兴趣。

2、做好演示实验,完成学生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能力之目的。

3、把录音、录像、投影、幻灯、多煤体等教学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时效率和教学质量。

4、在语言、板书和操作等方面达到规范、准确和熟练。

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要求,主要有:

(1)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培养学生收集、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设计实验的能力。

1、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提问,并在提出假设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2、打破课堂内外的约束,有计划地安排必要的调查、访问、参观等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活动,保证活动的落实,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分工合作、交流。

3、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4、上好探究活动课和课外活动课,让学生把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同时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5、对学生严格要求,课前认真预习,课上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后认真复习,争取把当天学习的知识消化、布置的作业及时认真完成。

6、每个单元测验一次,随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7、期末认真组织学生复习,争取在期考中取得好成绩。

总之,通过本学期教育教学,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有关知识的同时,培养相应的能力,以应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四

1.描述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和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体验现实生活经历,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消化道的组成和功能。

难点:联系实际生活。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消化系统组成的挂图、标有各个消化道名称的帽子

四、教学过程

(一)引用俗语,导入新课

引用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导入,引出人每天需要获取食物里的营养物质,那么营养物质是怎样进入人体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消化和吸收”。

(二)新课教学,探索新知

1.消化道的组成

(1)ppt展示消化道各个组织的名称及其联系

组织学生看ppt上动态展示图,逐一将各个组织介绍出来,并且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出各个组织的联系(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端,口腔连接食道,食道连接胃,胃连接小肠,小肠连接大肠,最后由肛 门排除食物残渣。)

(2)活动一: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说出各个器官在人体的位置

由多媒体课件学习了消化吸收的各个组织之后,师生互动,分别找学生上台在自己身上大致指出各个器官的位置,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位置(胃在人体腹腔的左上方,肝脏位于人体腹腔的右上方,胰腺位于胃的下方,小肠位于人体的腹腔。

(3)活动二:拼图比赛

教师事先准备了一些没有标注名称的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每组派出两名代表进行拼结构图比赛。之后,师生共同点评每组的结果,最后教师评价与鼓励。

(4)活动三:观看视频总结

先由学生作答,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并适时引出消化道的概念。

2.再认消化道各个器官

角色扮演,巩固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位置,适时针对每个器官逐一介绍。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7个标有各个器官的帽子,请7位学生进行角色扮演,5分钟准备时间,然后依照食物在人体消化时顺序介绍“自己”,看谁介绍的最准确。学生准备好之后,开始表演。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然后,请未参加的同学针对刚才他们的表演进行评价,老师针对他们的评价以及收获展开对各个器官进一步的介绍。当学生谈到了小肠和胃时,教师就会进一步展示小肠、胃的结构图,并总结出小肠和胃的结构、位置和功能等。(小肠与胃的连接处有十二指肠,小肠全长5-7米,位于人体腹腔,它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场所。胃是消化道最膨胀的部分,像一个袋子一样,囊状结构,它里面有一些液体可以将食物初步消化,主要负责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

(三)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学生谈收获。想一想平时生活中都吃一些什么食物?这些食物都是分别到达什么器官被消化吸收的?与家人共同分享你的收获和感受。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五

(一)教材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初一学生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鲜好奇,作为教师应唤起他们的热忱,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产生学习动力,以达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的。

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命、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定三基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于教学过程之中。

2、备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景;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问;注意课内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习题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附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致同学们。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一章。

第三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四周:第一单元第二章国庆节放假一周。

第六周:第一单元第二章。

第七周:第一单元第三章。

第八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九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周:复习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第二单元第一章。

第十二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二章。

第十三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三章。

第十四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五周:第二单元第四章。

第十六周二十一周:准备期末复习考试。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六

一、认真阅读,获得新知:

同学通过阅读书上第14页第一段,归纳、分析,可以自己总结:口腔和食管几乎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吸收部分水和酒精,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绝大部分养分物质被小肠吸收,这样不仅归纳总结了本节课的学问要点,而且培育了同学的阅读、归纳总结力量。

二、通过小组的观看活动,同学获得直观的感知。同学分组观看鸡小肠的结构,直观感受为什么小肠是食物吸收的主要场所,初步体会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小肠很长,5~6米。

2、小肠内壁上有许多环形皱襞。

3、皱襞外表有小肠绒毛和微绒毛。这些特点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而且,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使养分物质很简单被吸收进入血液,再由血液送至全身,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由此,可以深化,生物的全部结构都和他们的功能相适应观念。

四、同学动手制作小肠的结构模型,激发了同学的爱好,更加深了对学问的把握和了解。

当然,教学中也有缺乏,在组织同学观看鸡小肠结构时,有的同学嫌脏不愿动手,有的可怕不动手,鼓舞、动员不到位。同学观看人的小肠时,观看挨次不对,不知从哪儿下手,总结观看结果,不会归纳,这还需要多培育他们的观看力量和归纳总结力量。最终的制作模型时,同学太兴奋,秩序有点儿乱,我还需要多学习组织同学的力量。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七

七(x)班共42人,相对二班而言,上课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学习自觉性不佳,成绩距离二班有一定的差距,学生两级分化严重,二班学生共有41人,学生相比而言比较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成绩较为理想,但仍然是两级分化严重,两个班都有数量不少的基础差,对数学不怎么感兴趣,且学习方法、读书习惯、作业习惯都不佳的学生,这一部分学生对图形这一部分的学习难度还少些,而对于代数部分就感觉难度很大,这一部分学生需要在掌握新知识的前提下,加强旧知识的补习,提高学生兴趣,特别是数学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思考能力、计算能力。

上学期采取了如下几个教学措施,但是没有抓到位,本学期应该继续做好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尽可能使之更有实效性。

1、规范练习本,开始之初就对练习本做了一个格式的规范,本学期开始首先要规范练习本,要求:练习本的样式要规范,首页可以自己题上前言,内容可以是对自己数学学习的要求和总结,提出适合自己的目标,并且一定要强调练习要加强实效,认真书写,采用组内互评和教师抽查的形式来落实,一般抽查到练习本一定要全批全改,并写上针对性的评语。

2、 作业本的要求,作业本去掉形式主义,作业本一般变为家庭作业,内容可以分层次布置,以总结性(知识结构图、解题方法总结等形式)、改错本(写明错因)、好题集、问题集、小论文等内容为主,成为学生能力的体现和思维火花的记录本。作业本首先是组内互批,然后教师集中浏览和二次重点批阅。

3、 活页资料,要求学生准备好活页纸张,随时整理课堂笔记和数学学习中好的解题方法,以及自己发现的好的数学资料等,可以粘贴于作业本、课本中。每周做一次整理。

4、 一日一练,上学期虽然基本上坚持了一日一练,但是监督不到位,很多学生仍然没有养成习惯,本学期重在检查,注意分层,可以是学习中的深化。按照122责任制,各组做好监督,题目采取全班轮流出的形式,但是采用分组制即组长级,组员a、组员b三层,但是检查时采取组长查组员b,组员b查组员a,组员a查组长的模式。一般前一天的中午时间是一日一练出题的时间,当日中午或者活动时间是检查时间,检查必留评语。教师抽查,如果学生落下一天则罚其笔算五道计算题目(计算算式、解方程等),具体负责由检查者负责并监督执行。班中由各组组长轮流负责一日一练的总体实行情况。一般采用值周的形式。

5、122小组合作制,按照考试成绩,划分小组,原来的小组成员不变,但是,每组内的组长可以变换,一般一名组长负责两名副组长,每名副组长负责两名组员,采取组间竞争,组内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制。

本学期内容共有七章,其中几何图形部分有三章,分别是角、平行线、平面图形的认识三章,代数部分主要有二元一次方程、整式的乘除二章还包括综合性的图像与坐标、概率一章,由于部分同学对于上学期的一元一次方程和整式的加减掌握不是很好,所以本学期的衔接空间给同学的也较多,应该充分利用空隙做好差生补习工作,角这一章的教学注意联系学生小学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同时注意联系上册学习线段中的知识块:线段的相关概念、表示方法、度量、大小比较、计数、中点等知识,来类比学习或者猜想角的学习(基本上也是学习以上环节,至是中点改为角平分线);对于平行线这一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养成逆向思考的习惯,函数的学习是本学期的难点,注重图像和概念的教学和训练,通过一次函数的学习,借助图像给出更复杂的函数的探究思考题目,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二元一次方程的学习,要充分复习和联系一元一次方程,两种转化方法和应用题教学是重点,整式的乘法亦是本学期的难点,学习之前一定要复习好整式的加减运算,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率的字母运用,去括号仍然是重点训练。基本的图形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观察总结能力,加强学生的走我发现知识的训练。这一章最好不要事先预习。概率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的培养, 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己设计展开实验,并做好数据记录和处理,发现结论。

1、学生兴趣的培养,对于入门的学生可以推荐其多读一些相关的图书(事先统计调查图书室的图书,并给学生推荐)可以让其按照自己的模式,直奔主题,兴趣主要在课堂情境导入中加以创新,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学生,但是不要过于拘泥于兴趣,兴趣仅仅是佐料,但是可以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介绍数学中的美的东西、数学故事、数学知识的历史来源、数学趣闻、数学趣题、班级数学报刊等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对优秀学生的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应该加以推广和命名,多创造一些好的情境尽力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热情。寓教于乐是本学期重点探究的方面。

2、差生转化,采用结对子、指导学生方法、重点补习、分解学习等形式来做好差生转化工作,这也是本学期重点做好的工作。做好分层教学工作。

3、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没单元都系统的做好知识图,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多与学生交流,每日有固定的批阅学生练习和作业的时间,坚持写教学反思。认真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磨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

4、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画知识树,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第九章:角,计划1.5周时间

第十章:平行线,2周时间

第十一章图形与坐标2.5周时间

第十二章二元一次方程2周时间

第十三章,走进概率,1周时间

第十四章整式的乘法3周时间

第十五章平面图形的认识,2周时间。

复习1周时间

共计15周时间。

七年级下学期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精选篇八

班级整体素质一般。学困生较多,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学习的主动性不强,但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态度有待提高,学习优异的学生还没有起到帮带的作用,今后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巨大作用。

1、自然情况:

班级总人数33人,其中男生16人,女生17人;年龄在13周岁的学生占比较大的比例。只有一个男生是15周岁,好学生与差生的比例2:3。

2、班级现状分析:

思想品德方面:学生热爱学校关心班级,集体荣誉感较强,但部分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养成习惯,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课上不能严格要求自己,需加强教育。学习方面: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还未形成,另外,课后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因此导致学有困难。

3、班委管理班级的情况:

班干部组织能力比较弱,个别班级干部只顾自己学习,忽视了对班级工作的管理,没有起到班干部作用,今后需要班主任经常进行方法教育不断进行监督提醒。

二、工作目标:

1、总目标:

本学期我班的总目标是:继续建立一支有进取心、能力较强的班干部队伍;全体同学都能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弘扬正气,逐步形成守纪、进取、勤奋的班风,培养一个团结、向上、文明的集体。

三、主要工作及实施措施

1)根据学校要求将行为规范教育、班集体建设、问题生转化、家校联系、班会课等常规工作落到实处。每天的课间操、眼保健操是纪律教育和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要予以充分重视。

2)坚持开好每周一次班主任例会,明确知道每周的活动安排及事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落实好班级的各项活动。

3)按照要求开好班团队会,主题班会内容要明确。让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做到先育人后教书,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4)要求每一位学生严格遵守校规校纪,让良好的习惯内化为自身的素质,以良好的行为营造文明的校园环境。

5)加强班集体建设,确实发挥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让他们来管理班级,管理学生,充分信任他们,并给予指导和监督。

6)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救治的能力。

7)加强学生的好习惯养成,重点抓好礼貌待人,尊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8)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力争在各项活动中取得好成绩。

9)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对全体学生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一切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交通安全、饮食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教育。

10)经常组织学生参见户外综合实践活动,如到敬老院打扫卫生,给老人表演节目,养成学生尊老爱幼等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11)继续做好家访工作。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而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