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演讲稿(通用8篇)

时间:2023-10-15 16:40:03 作者:笔舞 诗词演讲稿(通用8篇)

传承和弘扬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规范。以下是一些人们分享的关于人生的经验和教训。

诗词演讲稿篇一

(汉·王充)

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诗词演讲稿篇二

春节期间,央视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播出,引起了师生和家长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掀起一阵诗词文化热潮。

节目中来自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女生武亦姝,掌握的古诗词量超过两千首,并成为第二季决赛总冠军;斩获成语大会和汉字听写大会冠军,飞花令中一人对抗二十五人,夺得亚军的北大才子彭敏;来自内蒙古的65岁王海军,只读了4年书,摆地摊修自行车间隙不忘写诗,3年创作一千多首诗词;来自河北邢台乡村的40岁农民白茹云,8岁起熟读古典诗词,6年前身患癌症住院时,一本《诗词鉴赏》放在床头陪伴左右渡过难关;北大博士生陈更,理工科出身,却满腹文才,获得连续多场的擂主,还有百人团里圆通快递的老曹,气质优雅的主持人董卿,四位点评老师的.口才与博识,都让人印象深刻,心生崇敬。

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这些最熟悉、最打动人心的诗词,激发起观众的记忆与情怀,建构着我们的精神家园。即便放眼全球,也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如此灿若星河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

当然,让《中国诗词大会》备受推崇的,不仅仅是选手的才情和节目的精彩,更重要的或者更深层的原因是中国古典诗词本身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它们承载着的我们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价值和生命力量。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美。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它的辞采丰富,表意精准、凝练。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其遣言也贵妍”,刘勰《文心雕龙》更是直接点明:“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强调诗词遣词用语的重要性。故而中国古典诗词炼句、炼字、诗眼等艺术手段,以求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推敲”二字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诗用“绿”字的故事,诗圣杜甫“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达的正是对诗词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精炼的极致追求。

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美还表现在它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任何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以外在的形式和具体的结构来体现,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特别是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著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诗词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因而,我们经常见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双声、叠韵、叠字、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求诗句、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上长短一致、工整对称,既易于记忆、朗读,又富有音韵之美。

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到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到唐初,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出现,诗句开始形成讲究平仄和押韵的规范,篇幅字数固定,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最终,讲究形式和音韵的格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之后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统一的词调和曲牌,依据不同的词调曲牌来表意。诗词的形式和格律,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大大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自然美。

这种自然美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大好河山,蕴含的是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诗意理念。

在这里,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异域风情,有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山水田园,有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湖光天色,还有诗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等等诗词,不胜枚举。

诗人、词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讴歌不是作为旁观者的欣赏,而是把自然作为交流和倾诉的对象,达到物我相融、物我相忘、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境界。于是,便有了辛弃疾“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有了韩愈眼中“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的桂林山水,有了姜夔感叹“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中国古典诗词直观鉴赏,表达的是对自然的热爱,但根本目的更多的还是借物言志、寄情山水、感悟人生。

也正因为中国古典诗词所标识的自然景象,让散布在中华大地冰冷生硬的地理景观和山水楼台,有了精神的支撑、人文的温度。我们心中的苏州,成了寒山寺,成了“夜半钟声到客船”、我们想到的武汉,是黄鹤楼,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遥望的西域,是玉门关,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即便未曾到过的地方,也成了每一个中华儿女心中熟悉的“故乡”。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真情美。

这种情是深沉的爱国情。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到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再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其因祸福趋避之”。中国古典诗词所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三千年中国文学创作和发展史的全过程。

这种情是浓烈的思乡情。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最典型的故事是:南朝陈伯之原是齐的将军,齐亡于梁后,他恐怕为梁所不容,便投到北魏去;梁丘池写信给他劝他还是回到祖国来,其中最有名的几句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见故国旗鼓,感生平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陈伯之读了这信,想起自己的乡土,果然就带了军队回到祖国来。这些古典诗词中的一草一木、一唱一吟,无一不是朴素、浓烈的乡土之情。

这种情是执着的男女情。我们可以在《诗经》“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见证古老的爱情誓言,在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中感受绵绵思念,在秦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中体会温情共勉,在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中遥想他对亡妻的深切怀念,在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感触离别时的无限伤感。

不可或缺的还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表达的难舍骨肉亲情。

诗词演讲稿篇三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唐人王维的《鹿柴》一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在这里,题目中《鹿柴》的“柴”字,本字应为“砦”,通“寨”,按古音应读作“zhai”,而不读“chai”。另有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该诗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按古音,应该读作“xia”,而不读作“xie”。在初中教材里面,选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此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应该读作“cui”而不该读为“shuai”。李白的《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在该诗里,“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字,应该读作“huai”而不是“hui”。但是,在平时,却常常听见有人把《鹿柴》中的“柴”念为“chai”;“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念作“xie”、“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念作“shuai”、“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念作“hui”,严格说,其读法是不对的。以上几首诗中的“柴”、“斜”、“衰”、“回”,它们都应保留古音的读法,如此,念起来才顺口、押韵、合乎平仄,如果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念,是既不合辙也不押韵的。对这一点,《鹿柴》、《山行》二诗在小学的《教学参考书》里边有明确的说明。此外,在初中教材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的“胜”字读音,也应念作平声“sheng”,而不是念去声“sheng”。有此一说是:根据古今音变,文言文和旧体诗词中的“斜”、“衰”、“回”、“胜”等字,应统统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为正确。此说差也。在统编中学教材高一册《诵读的要领》知识短文中如是说:“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应该这样理解:只要是不影响文字的表达和含义的情况下,我们是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的,但是,如果影响了其文字的意义和表达,那就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了。如像上面提及的诗词中的那些字词,就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处理”,也就是说应该照顾和考虑到古诗词的音韵和平仄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读音。高中教材里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两词中,就有此情况。《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早生华发”的“华”,柳永的.《雨霖霖.寒蝉凄切》中“执手相看泪眼”的“看”和“更与何人说”的“说”,就应当按古音分别读作“华(hua)”、“看(kan)”、“说(yue)”,而不应读作“华(hua)”、“看(kan)”、“说(shuo)”。“早生华发”句,根据《念奴娇》的平仄,此处应是“仄仄平平”,“华”在此应是平声,这方才合乎词牌格律。如读为上声,就不合格律了。同样,《雨霖霖》中“执手相看泪眼”句,其平仄为“仄仄平平仄”,“更与何人说”处,应为“仄仄平平仄”。根据词牌格律,“相看”处的“看”、“何人说”处的“说”,自然应念“看kan)”和“说(yue)”。确定相应诗词中的字音读法,关键问题是,一定要考虑这些字在诗词中的位置和作用。如果仅片面地理解按照现代规范的普通话去确定读音,那么这些诗词就既不合辙又不押韵了,而我们在阅读这些诗词的时候,就不会享受到原来诗词中音韵的曲折回环铿锵之美,这样,势必影响了我们对这些作品的认识与理解,也影响了我们对作品的欣赏、领悟,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怎样根据普通话的读音来确定其古诗文中的一些异读字呢?很简单,那就是在不影响文词的表达和文意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念。如在《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句,照古音“野”应读作“ya”,在此如果按照今音读作“ye”,并不影响其表达及意义,故完全可以从今音。如《阿房宫赋》中的“阿房”二字,就可以不再按照古音读作“epang”,而取今天读音读作“afang”,因为在这里不论读作何音,既不影响其意义,也不影响音韵平仄。又如“互文见义”中的“文”、“见”,本应读作“wei”和“xian”,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都读作了“wen”和“jian”,约定俗成,大家都能理解,所以现在就都读为了“互文(wen)见(jian)义”。我们在根据有关的规定对文言和古诗词进行阅读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处理”,而不是一味地生搬硬套。宁信度,而不信脚,不亦惑乎!

诗词演讲稿篇四

试想,那是另一个时空雨打芭蕉的夜晚。那雨淅淅沥沥,似与芭蕉叶必行唱和,时而急雨嘈嘈,时而私语切切。雨滴芭蕉声,声声入梦??此时,一阵料峭寒风却吹散了纳兰的一帘幽梦。纳兰起身,伫立窗前,幽窗冷雨一灯孤!

灯火阑珊,伊人何在?

小字”上仍可略窥一二。

看尽旧时书,洒尽今生泪!当年的娇俏语长似乎仍萦绕耳畔,鸳鸯小字里,浓浓情意一

目了然!

泪眼婆娑,自然满目模糊。

二:三分钟演讲稿大全三分钟演讲稿大全

诗词演讲稿篇五

在小学语文教材里有唐人王维的《鹿柴》一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这里,题目中《鹿柴》的“柴”字,本字应为“砦”,通“寨”,按古音应读作“zhai”,而不读“chai”。

另有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该诗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按古音,应该读作“xia”,而不读作“xie”。

在初中教材里面,选有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应该读作“cui”而不该读为“shuai”。

李白的《望天门山》诗: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在该诗里,“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回”字,应该读作“huai”而不是“hui”。

但是,在平时,却常常听见有人把《鹿柴》中的“柴”念为“chai”;“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念作“xie”、“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字念作“shuai”、“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回”念作“hui”,严格说,其读法是不对的。

以上几首诗中的“柴”、“斜”、“衰”、“回”,它们都应保留古音的读法,如此,念起来才顺口、押韵、合乎平仄,如果按照今天的读音去念,是既不合辙也不押韵的。

对这一点,《鹿柴》、《山行》二诗在小学的《教学参考书》里边有明确的说明。

此外,在初中教材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高处不胜寒”的“胜”字读音,也应念作平声“sheng”,而不是念去声“sheng”。

有此一说是:根据古今音变,文言文和旧体诗词中的“斜”、“衰”、“回”、“胜”等字,应统统按照普通话的读音去读,方为正确。

此说差也。

在统编中学教材高一册《诵读的要领》知识短文中如是说:“一般说来,读音要以现代字典上的普通话标音为准,不是有特定要求的,不要再读古音。至于一些异读字,则要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2]

诗词演讲稿篇六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

七月流火,映日荷花别样好,苍山含翠笑迎宾。三分喜气,二分汗水,更著一分情。

在这光荣而又喜庆的日子里,各位的到来,为我们“诗词之乡”增光添彩,古塘乡党委政府率热情而又淳朴的古塘人民,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中华诗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华诗词,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中,不乏饱含哲理、奋斗、向往,有着启迪人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对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吟诗作对,可以让人谈吐增色,笔下生花;可以使丰富我们的多彩人生。

玉在山辉,珠在川湄。巍巍牛山,莽莽诗情。牛山文化源远流长,恰逢盛世,古塘诗社,如沐春风,一派生机。“从来天下七,只在布衣中”,古塘的农民诗人层出不穷,可以说是雨后春笋,遍地涌出。他们与时俱进,为时而著,为事而作,他们从生活中赋负诗情,从诗词中领略人生,他们一日不作诗,心源便如废井;他们共同探讨切磋,使中华诗词发扬光大,正是有他们的上下求索,才使我们古塘不愧于“中华诗词之乡”这一光荣称号。

今天,这么多文人雅士。贵客佳宾欢聚一堂,共同一起探讨诗词创作,互相交流学习,这将推动古塘诗社飞跃发展,这股东风,将催开古塘诗苑满园春。“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在古塘诗词天空中,一定会留下一抹金黄,我们坚信,昨天,有着辉煌的历史;明天,定是历史的辉煌。有各位热情的支持,这次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

诗词演讲稿篇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少年》。中华,一个历史悠久古老的民族,继承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了中华盛久不衰的美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中华博大精神,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美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之体现,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之美德。做为中华的炎黄子孙,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中华崛起而骄傲,为中华振兴而自豪。所以赞美中华,爱我中华是每个子孙后代应尽的职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诵读这首气势磅礴的中华经典诗歌—《我少年中国,中华壮哉!》(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与此世界作别之日不远矣,而我少年乃新来而与世界为缘。

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将迁居他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处,将迁居者,不爱护其窗栊,不洁治其庭庑,俗人恒情,亦何足怪。

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棰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

于彼气息奄奄、与鬼为邻者何与焉?

彼而漠然置之,犹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举国之少年而果为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未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郁郁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作为21世纪的我们应当有着对先人的敬仰,在他人的基础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居安思危。要大胆尝试,勇于实践,用知识武装头脑,锻炼强健体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始终做到感恩,自强,严谨,创新“。谢谢大家!

诗词演讲稿篇八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鉴赏:

此词作于词人岭南卸任之时。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

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词人将要离开广西了,黎明之前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象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第、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吟味,含意无穷。第二句写词人乘着华丽的官船将要出发,虽为写实,但实中带虚,所谓晓载笙歌者,乃是以笙歌兼指吹奏笙歌的'乐妓,用语甚美,耐人寻味。三、四两句尤为入妙。画船清澈的江中从容而行,只见两岸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烟雨,笼罩万家。这完全是画境,同时也是诗境,读之令人陶醉。

过片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一位清正的地方官将要离任了,佳人也无法挽留,与词人相对而泣,滚滚热泪,湿透罗衣。这里让佳人把惜别的泪水倾泻出来,虽不够含蓄,但热烈真诚。

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据陆佃《埤雅》云,雁飞不过衡阳,因南地极燠。广西岭南,故鸿雁更难飞到。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

此词妙选词炼字、首句子规啼破城楼月中的破字便是范例。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