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

时间:2023-06-25 08:35:05 作者:曹czj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一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特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1.注重动手操作,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本节课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使学生初步建立元、角、分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重视合作学习。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操作、观察猜想、自主探究小数的意义。

3.找准起点,促进知识的迁移。

小数的意义借助元、角、分来掌握,必须经历感悟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联系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文具的单价初步感受同一个数在不同数位上表示的实际意义的不同,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理解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发展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感悟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迁移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ppt课件

学情检测卡

人民币学具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都带了哪些文具?说一说你买文具花了多少钱。

学生自由汇报。

2.今天我们就去看一看文具店里有哪些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文具店)

设计意图: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生活情境,引出学习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填一填,说一说。

出示教材80页文具店的主题图。

师:从这幅图中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

师: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元,是几元几角几分。

学生和同桌交流后汇报。

组织学生填一填铅笔、直尺等文具的单价。

预设

生1: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2:每支铅笔0.50元,是5角。

生3:每把尺子1.06元,是1元6分。

生4:每支钢笔6.66元,是6元6角6分。

2.认一认,读一读。

(1)正式认识小数。

课件出示智慧老人的话:像3.15,0.50,1.06,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预设

生:多了一个小圆点。

师:这个小圆点就叫作“小数点”。通常把小数分成两个部分,小数点前面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后面是小数部分。小数前后两个部分的读法不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变,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的读法不同,看见什么数就读什么数,不用读出每个数所在数位的计数单位。

(2)组织学生试读3.15,0.50,6.66。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互相纠正。

组织学生交流明确小数的读法和表示的实际意义。

师:6.66元,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学生同桌交流后汇报。

预设

生:这里面的三个“6”表示的意义不一样。整数部分的“6”表示6元,小数部分的“6”分别表示6角和6分。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二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

挂图、计分表等。

一、宣布活动内容

1、课题“森里旅游”。

2、出示挂图(课本插图)。说明“森林旅游”的购物情境,营造氛围。

二、活动形式

把“森林旅游”的购物活动组织成同桌之间的数学游戏。其中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购物问题的任务,另一个扮服务员,承担解决问题的任务。

这里有两幅(二种情境),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两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三、活动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由顾客提出数学问题。从容易到困难,从简单到复杂,并由服务员解决这些问题。

2、“服务员”、“顾客”都应该加强角色意识,讲究服务态度,讲究礼貌,言语文明。

3、教师巡视,帮助组织活动,注意保持课堂秩序。

四、活动过程

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

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

2、宣布活动规则。

(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

(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

(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

(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

(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

3、发放记分表。

4、活动开始。

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

为增强游戏活动有序而正确地进行,提高准确性,可引导(或准许)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

5、活动小结。

(1)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

(2)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

(3)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

(4)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

五、实践活动

课本第15页的“实践活动”。

这里的第1题,第2题是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与“调查自己家两个月水费、电费开支情况”的实践活动。

要求:

1、按课本要求记录“生活中的小数”。

2、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感受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并分享实践活动的初步经验与良好的情感体验。

3、用数学日记形式记录下自己对“生活中的小数”独特的发现或对调查现状的感受及节省开支建议。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三

教科书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的“想想做做”第1~4题。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老师发现你们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知道你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吗?你知道它们的价格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一个有关买衣服的问题。(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提问:从上面的情境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谈话: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先用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图)

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该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让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并指名到黑板上画。

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我们可以这样表示问题(画出括号,写上问号)。

这样线段图就画完了,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说表示的意思?

谈话: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做在草稿本上,如果不会解答,可与同桌讨论后再解答。

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式的?(指名说,教师板书)

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估计学生一般先求上衣的价钱,再求一套衣服的价钱)

提问:有没有不同的算法?如果没有不同的算法,教科书上的第二种解法不再教学。如果有学生说到第二种解法,先让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再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1+3”表示的意思,即裤子的价钱是1个38元,上衣的价钱是3个28元,一套衣服的价钱是4个28元。所以第二步用28×4求出一套衣服的价钱。

2.教学“试一试”。

(1)谈话:妈妈想考考玲玲,她把问题改了改。(出示问题: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指名读问题。

(2)谈话:我们先看线段图,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你能指出要求的是哪部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会解答吗?做在练习本上。指名板演。

(3)交流: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提问:有用第二种方法解答的吗?如果没有,不再教学这种解法,如果有第二种解法解答的,让学生板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比较。

提问:这两道是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在学生回答时,把课题板书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带子图,说说问题是求什么。

独立解答后交流是怎样解决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独立解答。

交流并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

学生各自填表。

全班共同校对。

4.补上合适的条件。

(1)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

(2)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5.出示情境图。

编一道用今天学习的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四

教材第21页练习四第2~4题。

1进一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竖式的写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爱好数学的情感。

一、复习:

1、怎样笔算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

2、笔算除法要注意什么?

二、指导练习:

1、第21页练习四第1题

(1)看作业比较上下两行的异同。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2、练习四第2题

(1)读题。

(2)小组合作练习。说说错在哪里?分头进行改正。

(3)全班订正。

(4)作补充练习。

3、练习四第3题

(1)看图说清题目意思。

(2)说一说还能想到的问题。

(3)画出要摆的形状,再说说解答这类问题要用什么方法。

(4)解答后集体订正。

4、练习四第4题

(1)读题,审题。

(2)找问题、条件、解答问题,评讲。

三、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学会了什么?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五

1、使学生了解一些用电的安全常识。

2、使学生学会正确、安全的用电。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教授新课

1、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1)、认识电源的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源(2)、不要受或导电物去接触、探视电源插座内部(3)、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4)、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去拉电,以防止电线绝缘层受损;(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掉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将触电者与带电器分开。

2、安全使用电器

3、安全用电标志:

(1)你们了解安全用电标志吗?

(2)安全用电标志分为颜色标志和图形标志。颜色标志常用来区分各种不同性质、不同用途的导线,或用来表示某处安全程度。图形标志一般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去接近有危险的场所。

(3)红色、黄色、蓝色、绿色、黑色,你们知道都是用来标志什么的吗?

(4)老师结合图片向学生讲解不同颜色标志代表的不同含义。

4、预防触电

(1)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几乎都存在电。你们知道怎样预防触电吗?(2)师生共同总结用电尝试:家电停止使用时,要拔掉电源插头;手、脚和身体湿的时候不要触摸电器;不要把手伸进运转的电风扇、搅拌机和水果榨汁机里等等。

5、触电后怎么办

(1)触电后应立即拉下电源开关或拔掉电源插头。

三、总结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六

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年月日的知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揭示课题)

1、你已经知道了哪些年、月、日的知识呢?说给大家听听好吗?

2、请大家拿出你带来的年历卡,你会看吗?那在年历卡上找一找你的生日,把它圈一圈。

谁来说给大家听听?你是怎么找到的?

3、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年历卡,你有什么发现和同桌一起填一填、想一想、说一说。

(1)你是怎么填表格的?

(2)通过刚才的观察和统计,你还发现了什么?

4、游戏

随便报一个月,要是大月男生起立,小月女生起立。李老师报了月份后,喊了开始才能起立,不然你就犯规喽!

7月你怎么判断的?

8月怎么8月还是男生站起来

4月10月2月

5、计算全年天数

(2)交流总结方法

1、猜节日

国庆节植树节儿童节教师节

2、修改日记

(2)读了王心的日记你想说些什么?

3、整理食品

(2)这里还有些食品,大家来看看它们能不能顺利通过检查

光明酸奶牛肉干巧克力蛋糕喜之郎果冻

30天1年一个星期半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我们学校网站上有一些有关年月日的一些小故事和小知识,课后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回去后做一张20xx年1月的月历卡。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七

教科书第108~109页的第3~6题.练习二十六的第5~9题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比较容易的三步式题.

1.做第108页的第3题.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5题.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6题.

1.做第108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然后让学生改变题目的问题,口头改编成一道两步应用题.

2.做第108页的第5题.

(2)……总数多38吨……

(3)……存的玉米是小麦和大豆的总数的2倍.……

(4)……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多38吨.……

(5)……存的小麦和大豆的总数比存的玉米少38吨.……

3.做第109页的第6题.

练习二十六的第7~9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做第21*题.

最新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乘法优秀篇八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作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利用镜子进行几个简单而有趣的试验,向学生呈现生活中有趣的镜面对称现象,激发学生们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发展他们的空间知觉。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校的学生大部分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父母大都没有时间辅导孩子,镜子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是他们是否能去认真仔细观察镜子中的学问呢?要以此来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带着问题去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更有趣味。

1、讲《猴子捞月》的故事

生: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也许学生还有其它版本的故事,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1)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

(2)雨过天晴,路里积水中会倒映一些影子

(3)光滑亮丽的地板,也出现倒映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些倒映的影子,看一看“镜子中的数学”。(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1、教师示范

(1)在实物投影上放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e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上),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

a、看到了整个的“王”字

b、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的图形的对称图形。

2、试一试

拿出学具袋中的学具——一面小镜子,做一下第(1)题

(1)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a8

(4)全班交流,选出几份在投影上展示。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面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镜面的对称现象。

第(3)题

投影出示课文情境图,想一想:机灵狗镜子判断“现在是5时”对吗?

猜一猜:现在是几时?

(4)实验证明

a、取一时钟,将时间调至7时正(时钟钟面上不显示数字)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

d、让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可以看出是一样的。

e、将钟面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7时)

(5)练一练

a、教师将时间调至3时

b、时钟背对学生,举起

c、取一镜子,对准时钟

d、让学生观察镜子,想一想:现在是几时?

e、反转时钟,进行验证。

1、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3题。

第一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对号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第2题:

这是一种寻找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位置的简易方法,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明白,如果对称图形能对折,那么折痕就是对称轴所在的位置。如果是生活中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无法对折,那么租用镜面对称原理的对称图轴的办法也是明智的。

2、实践活动

3、(1)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开展这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得到张扬,满足那些具有较强空间观念的学生的学习需要,而且也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