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4篇)

时间:2023-11-20 15:14:38 作者:FS文字使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心得体会总结(专业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方式。在下方,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帮助。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7.词的上阙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上阙的内容进行分析。

答:上阙写尽了作者的凄惋之情。“无言”者,并非无语可诉,而是无人共语。由作者“无言”、“独上”的滞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见其孤独之甚、哀愁之甚。一弯残月映照着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着他视线难及的故国旧地,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忆?俯视楼下,但见深院为萧飒秋色所笼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还是作者,已无法、也无须分辨,因为情与景已妙合无垠。

28.词的下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下阙内容分析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答:下阙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作者以麻丝喻离愁,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运用味觉来写愁:这里的味道不是普通的酸甜苦辣,而是一种根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历久弥深的感觉;舌品不得,心感方知。作者不是将“愁”诉诸人们的味觉,而直接诉诸人们的心灵,读后使人自然地结合自身的体验而产生同感。

20.这首词是写愁情的名篇,请写出词中所体现的两种愁。(2分)。

21.你是如何理解“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这句话的?(2分)。

20.亡国之愁、妻离子散之愁等(2分)。

21.此句写景喻人,寂寞的不是梧桐而是人,被锁的不是清秋也是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2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参考答案】。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远比路途**险恶得多。

这首词见于四卷本《稼轩词》的甲集,是作者中年时的作品。那时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经历了不少挫折,因此词虽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达的多是世路艰难之感。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风度。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心得体会

近年来,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高考诗歌阅读也成为了高考考试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阅读,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文学素养,还可以对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更好的锻炼和提升。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一下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的心得体会。

一、多读多思,多领悟。

学习高考诗歌阅读,关键在于多读多思多领悟。平时要多读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领悟。在读诗的时候,要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在含义,并能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进行深度的反思和提炼。

二、注重记忆,切实掌握。

高考诗歌阅读不仅要多读多思,还要注重记忆切实掌握。只有将经典诗歌作品的名句、名篇深入脑海并加以理解和掌握,才能准确地运用到写作和考试中。在记忆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朗读、默写、背诵等,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利于记忆深化和掌握加强。

三、多论辩,多对比,多批评。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要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多论辩、多对比、多批评。对于一些争议性的诗歌作品或者难以理解的诗歌作品,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通过对不同诗歌作品进行对比和批评,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作品,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细节,注意细节。

学习高考诗歌阅读鉴赏,注重细节、注意细节尤为重要。一些看似细微的语言表达、小到几个字的区别甚至是排版的差异都可能对诗歌的理解产生影响。因此要注重细节的把握,通过多次阅读、注重细节之间的联系,逐渐深入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创作真谛。

五、注重技巧,注意方法。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不仅要注重个人素质的提升,还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阅读一篇诗歌作品,需要运用到一些具体方法和技巧,如技巧性地理解一些难点、找寻诗歌的中心思想、构建阶段性的认识等等。只有运用到具体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更好地进行诗歌阅读,更好地完成高考试题。

总之,高考诗歌阅读是一项极具意义和挑战性的任务,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智慧。通过深入地阅读、深刻地领悟、认真地思考、巧妙地运用方法和技巧,相信任何一位考生都能够更好地完成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的任务,达成自己的学习目标。

冲刺高考语文巧用诗歌鉴赏

1.思想内容方面,要借助诗人写的景、人、事,体会诗的意境、诗人的感情经历、反映的道理。

2.形象方面,要找准诗中所写的形象,体会这些形象的经历、心态或代表意义。

3.语言方面,耍认真体会最能体现诗歌意境的动词、形容词和其他词类,分析其如何体现意境的,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

4.表达技巧方面,要弄清诗歌的表达技巧,借助原诗句进行分析。

5.明确题目要求的提示性因素,严格按要求做题。

6.认真组织答案,如果是语段。则按总分结构表达,要用准有关诗歌创作的概念术语,即要说行话。比如,要用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不用第一句、第二句等。

答题技巧:

古诗鉴赏重在字句的理解。要从诗中找答案,各种方法要学,但关键是对本诗的理解,特别是在意境上要把握好。意境就是作者写这首诗表现的心境。或低沉、或昂扬、或沉郁、或思念、或冷漠等等,由此再落实到词句中。

记住的关键一点就是:答案在诗歌内,在字句内在作者表达的情景内,如冷、清、寂、绝、暗、阴、闹、笺、泪中。

诗歌鉴赏的表述,要紧贴诗句展开,可贴标签,不可夸大或缩小,实实在在的表述为好。如20xx年折柳,20xx年冷、咽的诗眼,都是据本诗内容去分析,不可硬套。当然,表述应有技巧。就是分析这个词的来龙去脉,在此处的含义。这样表述就清楚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心得体会

自古以来,诗歌一直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作为高考语文的必修内容,既是对文化传承的延续,也是对文化继承人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体验到了无穷的感悟和启示,这些悟领不仅影响了我的思想和心灵,也对我今后的人生之路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感悟课文。

在高考诗歌阅读鉴赏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游子吟》。孟郊凄婉的用词、充满离愁别绪的情感,勾起了我内心深处的不安和迷茫。在深入阅读和鉴赏《游子吟》的过程中,我发现作品中深刻的人生哲理,告诉我们在艰难的生活中,要坚持信念和追求,不断地在前进、反思中寻找自己,这对于我来说有着意义非凡的启示。

第三段:作品中的文化。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的过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当我们读到唐代杜甫的《登高》时,我们能够体会到唐朝盛世时期氣勢恢宏、瀟灑潇洒的诗歌风格;而同样是唐代作品,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表现出了唐代诗人清新脱俗、豁达大方的风范。这些经典文化,不仅是我们民族固有的儒雅精神,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传承,让我们汲取其中的精华,不断追求卓越。

第四段:语言和思想的交融。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语言和思想的交融和互相作用。唐代薛涛的《感遇·其一》和李白的《将进酒》,作品中充满了诗人对生命的强烈感悟,其中的意象、形象和韵律,让人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反思。诗歌是语言和思想的交融,这样的写作方式能够让作者的思想深埋人心,感受到他们的感悟。

第五段:展望未来。

在高考诗歌阅读鉴赏的过程中,我带着对生活与世界的不同理解和感悟走向了未来。我相信,成为一个有灵性、有追求、有文化素养的人,我将会在未来中发现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因为在阅读和鉴赏的过程中,我已经领悟到了很多的启示和哲理,它们将会成为我人生的引路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程。

总结:高考诗歌阅读鉴赏是对我们文化底蕴、语言能力、思辨能力的一次全面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表达力,更要把握文化的内涵,发现诗歌背后的思想,以此提高我们的思想境界和素养,为我们的未来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高三的学生,最近接下来最大的考试便是高考。在高考语文中,诗歌鉴赏一直是大多数考生的心头难题。我在平时的学习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也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首段:诗歌鉴赏的难点和重要性。

在高考中,诗歌鉴赏是令很多考生感到困惑的一环。接下来笔者就从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首先是难点,诗歌鉴赏在于对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艺术表现的分析,需要我们对文化底蕴的深厚,在语言、文学等方面有一定的素养。其次是重要性,诗歌的哲理性和艺术性提高了我们的审美意识,培养了我们的文学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段: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接下来,笔者从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方法两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经验。要点方面,我们需要理解诗歌的结构和意境,把握好音韵、节奏等语言特色,深入挖掘诗歌中的象征和意义。方法方面,可以先从诗歌的字面意义入手,逐层分析诗歌意境和作者意图。另一个方法是多读多记,积累对诗歌的感性认知,找到自己的诗歌理解方式。

三段:如何阅读诗歌。

正确的阅读方法是诗歌鉴赏的基础,下面笔者将介绍一些优秀的诗歌阅读方法。首先是认真理解诗歌的题目和题词,这会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其次是对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进行分析,这样有助于我们把握整个诗句的意思和思路。最后是逐行逐句阅读,理解每一个词的意义和强弱,从而理解诗歌的意蕴。

四段:诗歌鉴赏的注意事项。

在鉴赏过程中,我们还需注意一些细节。首先是文化背景的了解,了解作者和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了解一些不同文化元素的意义。其次是注意藐视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体现与作诗原因,更能理解作品中的意义。最后是多思考多比较,将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诗歌进行比较,从比较中发现诗歌的美感特征和文化内在。

五段:诗歌鉴赏的实践与总结。

最后,笔者要强调的是实践。只有在实际阅读和鉴赏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要素和方法。在实践中,要多思考、多比较,不断积累经验和提升素养。最后,在诗歌鉴赏的实践中,需注意总结和归纳,对自己的思考和理解进行反思,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更好地面对高考。

总之,在高考语文的诗歌鉴赏中,了解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修正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多读多比较,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才能在高考中发挥更好的水平。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心得体会

随着教育的普及和诗歌的普及,诗歌阅读已经成为高考必备技能之一。在我所在的学校,老师们开展了系列的诗歌阅读鉴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积累了一些深刻的心得体会。

一、阅读诗歌时要注意诗歌的节奏。

阅读诗歌,节奏感是非常重要的。节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有些诗歌在表现情感时会特别注重节奏,会有很多有节奏感的词汇,如韵脚、押韵、叠韵、拍子等等。有些诗人喜欢把一首诗歌分成不同的段落,每一段落都有不同的韵律。掌握诗歌的节奏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

二、注意诗意的内涵。

有时候,诗歌的字面意思并不能完全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含义。有些诗人故意采用比较晦涩的表达方式,就是为了让读者在阅读中深入思考,寻找本质。诗歌的鉴赏需要我们多方位地去理解,要理解每一个词的内涵,通过整体的把握,了解诗歌想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三、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史学意义。

阅读诗歌时,我们需要了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史学意义。因为诗歌是受到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而写成的,所以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传达出的信息。例如,唐诗中有很多有关诗人自身的经历的诗歌,通过读诗歌能够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这可以加深我们对历史的理解。

四、阅读诗歌式应注重情感的描绘。

文学创作中,感情对于作品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诗歌往往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表达方式表现出诗人的真情实感。诗歌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触动人的心灵。读到一首好的诗歌,就像看到一幅美妙的画作,会令人沉醉其中,产生共鸣,感动人心。因此,阅读诗歌时不仅要注重理解,还要注重情感的描绘。

五、诗歌的审美意义。

诗歌有一定的审美意义,阅读诗歌是一种美的享受。诗歌一般需要好的修辞和良好的词汇组合才能实现美感。好的诗歌不仅有文化和内涵,而且可以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因此,阅读诗歌还要注重审美意义,感受诗歌的美。

总之,诗歌是一种很有艺术性的文学形式,阅读诗歌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学习活动。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注重诗歌的节奏、内涵、文化背景、情感描绘和审美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领略到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妙感觉。

冲刺高考语文巧用诗歌鉴赏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它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是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前辈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4、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答题技巧

一、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

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另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诗人自身的形象。

答题技巧就是要关注题目,分析题意,同样是贯通全诗的重要方法。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诗都能找到立足点,像咏物诗、咏怀诗、咏史诗、哲理诗等,一般就没有,那就更应该关注题目。

了解语文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

二、以古喻今。

高考时可以用较少的文字传递较多的信息,使表达简明一些。一般用典有两层含义:

(1)用历史旧事,借古喻今;。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既自明心迹,又丰富诗歌的意蕴,提高诗歌的文化品位,用黄庭坚的话来说就是“脱胎换骨”。记诵诗歌鉴赏口诀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三、分析意境型。

一般高考的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语文诗歌答题的时候应该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的时候一定要忠于原诗,还有用自己的想象加以创新,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等,注意能准确的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答这样题目的时候千万不要空洞,例如“回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够的,也得不到多少分,应回答出因为什么而“感伤?”。

四、分析技巧型。

高考语文常出现的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的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述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3)、阐述此手法有效传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炼字型。

提问方式: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本诗中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用某个字替代行吗?为什么?

(1)、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考点

诗人往往选择日常生活中可见可闻可感的事物入诗,根据事物的特性兴怀。

陪伴在我们周围的各色植物,如:梅、兰、竹、菊、莲、丁香、松柏、杨柳、梧桐、落花等。

共存于天地中的各色动物,如:蝉、猿、鸿雁、杜鹃、鸳鸯、沙鸥、鹧鸪等。

变换于自然中的各种气象地理,如: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烟雾、阴晴、明月、夕阳、流水等。

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色器物,如:玉、灯、笛、箫、酒、楼、捣衣砧等。

产生于举手投足间的各种动作,如:饮酒、登高、凭栏、望远、长啸、捣衣等。

这皆为诗人运笔的主要道具,它们已经成为诗人之中约定俗成的普遍暗号,留存于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心中。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对于高考语文来说,在语文阅读题的答题上,有哪些答题的技巧呢?如何答题才能拿到比较高的分数呢?小编与大家分享一些经验。

1、读懂文章。认真通读文章1-2遍,整体把握。理清如下要点:文章的话题(或观点)是什么;文章各个段落讲什么,段落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

2、科学答题。

(1)认真勾画题干关键词,如加引号引用原文中的词句和“原因”“结果”“具体表现”等,还有否定词“不”。如果题干上有关于引用的原文词句的问题,如“关于‘xx’的说明”“不能表明‘xxxxxx’的原因”等,首先需要从四个选项中做“答非所问”的筛选和排除。

(2)对题干上表示问题性质的词语“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分析和推测(推断)”要区分。

(3)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将选项逐一在文中锁定对应的信息源区域。需要注意的是一些题目会出现一个选项在文中有多个对应的信息源区域。

(4)勾画找到的对应文字,尤其注意文中对应文字至少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然后作比对,圈点相异处,然后仔细辨析。(勾画圈点的文字要在旁边标上题号和选项番号)。

高考语文该如何学习?史上最强高考励志书《高考蝶变》教你怎样提高成绩,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1、结合说明方法谈写法。

模式: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写法。

模式:这是一篇生动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写法。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

1.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2.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

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3.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4.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

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5.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6.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2)先总后分式;(3)分点作答式。

7.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手法知识点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d,属于“鉴赏评价”范畴。

1.从诗歌的体裁来看:以律诗和绝句为主,其次是词。

2.从诗歌的朝代来看:选材侧重于唐宋诗词,偶有古体诗及元曲。

3.从命题角度看:“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对“语言”的考查集中在诗眼和炼字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常见表达技巧上。

4.从题量看:仍以两个小题为主,分值固定为8分。

【高考预测】。

2017年的古代诗歌鉴赏试题,有以下几个趋势:

1.鉴赏范围应以唐诗宋词为主,兼顾元明清时代的诗歌。

2.考查内容仍以思想感情和表达技巧为主,对诗歌的形象把握以及观点评价也会偶尔出现在试卷中。

3.单首诗歌考查形式仍将是主流,比较阅读不失为一大热点。

4.答案长度将进一步增加。

近几年,诗歌鉴赏命题更重视整体理解,各考点综合考查。为适应这一考查动向,小论文性质的答案预计将在未来的考试中应运而生。这样的答案能够很好地体现考生诗歌阅读的审美素养,字数可能在100字左右。

5.立足整体把握,从小处切入设题。近年来,从具体的某一句、某一联入手考理解,从前后顺序或照应的角度考构思,从古人的评价或关于同一题材的不同作品考鉴赏的命题方式较为走俏。

【重点剖析】。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因为诗歌作品的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更是含有作者“意”(情感)的形象,所以又称为“意象”。

意象是寄托诗人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高考中鉴赏诗歌的形象类题目多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的特征,揭示作者所刻画的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考生在答题时,要善于根据诗歌中所描绘的景物,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再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该画面(图景),并指出其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9.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满郭人争江上望”写杭州人倾城而出是铺垫,拥挤到钱塘江边,为下面潮涌制造气氛。

b.上阕结尾两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渲染了作者胆怯,故有结尾时的梦觉尚心寒。

c.“弄潮儿向涛而立”属于白描手法,表现了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d.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而壮美的背后却是“空”,令人嗟叹。

e.本词描写了钱江涌潮的壮丽景象,作者把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结合起来,气势更盛。

10.请你结合诗句分析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参看答案:

9.b、d(b项渲染了作者胆怯判断错误,渲染的应该是钱塘江潮的气势。d项壮美的背后却是“空”,令人嗟叹错误,壮美的背后是人们对壮美期盼与赞叹。)。

10.(1)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塘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豪迈既是自然也是人。

(2)“满郭人争江上望”写杭州人倾城而出,侧面铺垫了潮水的雄壮气象,中间部分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钱江潮排山倒海的磅礴气势。转而运用白描写弄潮儿的英勇无畏、搏击风浪、身手不凡和履险如夷,表现了其大无畏精神。

(3)本首词对钱塘江涌潮的描绘,匠心独远,别具神韵,对“弄潮儿”的描写抒发出豪迈气概,结尾言梦醒后尚心有余悸,人已经融进了潮水的雄壮意象中,前后的烘托与中间重点描写紧密结合,全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