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不足大全

时间:2023-07-13 16:06:24 作者:WJ王杰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不足大全篇一

《小数乘法》具体教学任务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用小数乘法解决问题等。这一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原本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现实出乎我的意料。

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习中,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

1、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算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或丢三落四现象。

2、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混淆,乱点小数点。

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心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以及加强学生口算的速度,对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一定会有帮助。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我把学生在明白算理后出现的错误,都简单的归于“马虎”,其实加强良好作业习惯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良好的习惯不但能改学生“马虎”的毛病,它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帮助。它体现在我们平日数学教学的点点滴滴中,需要我们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激励。

3、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课堂上要让学生“活”起来,主要是思维要灵活,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而并非乖乖的坐着,要成为课堂的主人,时时都要展示自己。

4、要培养学生“向上”的心态。每一次的评比后都要帮学生找准自己失利的地方,并及时改正过来,更要帮学生树立荣辱感,要下定决心,下次超过他人,只有这样才能有动力,有了动力就会行动起来。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是做不到,只是没想到,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了目标,就会有行动,有了行动就会有成功的喜悦。

2023年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不足大全篇二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2、计算上的失误:做题马虎、不仔细。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1、教师主导性太强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2、新授前相关复习不够到位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夯实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4、忽视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根本区别。小数加减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

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经过此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2023年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不足大全篇三

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较多,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等。

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依据因数变化与积的变化规律,而我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只停留在填表格、分析变化的原因上,仍按照地地道道的传统模式,出示问题找答案分析原因,以达到掌握某知识点的目的,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举例子说明积的变化规律,这样获得的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的关系才是主动的。

在学生做题中出现错误时,我总是急于给同学分析做错的情况,而没有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如果让他们先想想小数乘法的法则,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可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或者还可以把学生所有的错题的形式集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会诊,找出错因。

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点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学生的基础掌握不好的情况下,就应该先为学生作好铺垫,提前让学生作好整数乘法和小数初步认识的复习,而不应该急于按教学计划开课。如果在开始教学新知识时就把好计算关,给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的话,就不致于出现正确率较低的现象。

《新课程标准》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多加强口算题的训练,以提高计算正确率。

小数加法和小数的乘法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小数点的位置情况,在开课之前我没能作出预料,可是在学生的做题中,我却发现了好多同学在学完小数乘法的末位对齐后,加减法就忘记了小数点对齐。我想如果我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预设,在课上作好强调,学生的出错率也会降低。

经过此单元的教学,我找到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在下一部分的教学提了一个醒,使我越来越认识到: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没有了反思,就没有自己的教育信念,永远成不了具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教师。

2023年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不足大全篇四

小数乘法是这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我原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可事实的情况出乎我的意料。

1、计算时粗心:按整数乘法算好后,忘记给积点上小数点;写完竖式,有没有写横式的得数;计算过程中字迹不清而导致自己看错数字,还有个别学生抄错数;极个别差生加上小数点后就不会算了。

2、方法上的错误。部分学生把乘法竖式和加、减法的竖式相混淆。在写乘法竖式时,有的学生按照加、减法起对准两个因数的小数点,也有的把两个因数最前面的数字对齐,结果算出得数的小数点和上面的小数点对齐了。

3、在简便运算中,学生看不出简算方法,不知道怎样简算;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还不太明白,掌握的不牢固,总有人把加号改写成乘号,还有的只去乘括号里的一个数。

1、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多做一些口算题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2、重视学生的作业习惯培养。要求学生做作业要按时,字迹工整;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我们要正确引导和激励。

3、多加强练习,使所学知识和理论得以充分运用。

4、对后进生多加以耐心辅导。

通过一单元的教学,自己也存在不少缺点,自己的教学经验及方法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好成绩。

2023年小数乘法教学反思不足大全篇五

小数乘法的资料有:小数乘整数;小数点搬家;小数乘小数;连乘、乘加、乘减的混合运算以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和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学起来就应是比较简单的,可事实的状况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1、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计算过程出错。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而不是末位对齐。我觉得还是要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乘二位数、三位数的整数乘法的竖式让学生先算,先把这一知识点从学生大脑储存的记忆库中提取出来后,再进行小数乘法的竖式教学,学生容易掌握些。而且计算过程中花样百出的现象也会少些,如在竖式计算过程中小数部分的零也去乘一遍;每次乘得的积还得去点上小数点,两次积相加又要去对齐小数点,学生自己把自己网在了自己编织的网中。

2、计算上的失误: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打错位置;或直接写出得数(如2。15×2。1的竖式下直接写出4。515,无计算的过程),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等。

应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使我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我的学生,并对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单元不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