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

时间:2023-07-09 10:15:16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篇一

初识美丽的丛xx老师是在一次赛课的时候,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就被她的气质吸引住了,问了同事,才知道她是丛老师,以前也已听过她的名字,说她的课讲得很好,这次终于把脑海中的名字和人对号入座了,心想这么美丽、大气的老师当然讲课不一般了!也算有缘,今年丛老师就来我们学校任教了,我们成为了同事,这下学习的机会可多了!

1、复习口算环节设计巧妙

口算练习在数学练习中已司空见惯,如果只是口答学生会没兴趣,而丛老师设计了“口算大王挑战赛”这一形式,老师手中共有34道乘法口算题,学生回答,老师计时在一分钟之内谁算对的口算题多,谁就是今天的“口算大王”。如果长此以往这样训练下去,就培养了学生的仔细看题的能力,快速口算的能力,使乘法口诀烂熟于胸,达到看到题目得数就脱口而出的程度。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安排教学步骤

在学习《7的乘法口诀》之前,已经学过了2——6的乘法口诀,学生对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对乘法口诀的由来都已了解,所以这节课丛老师安排了半扶半放的教学步骤,当师生共同总结出“三七二十一”这句口诀后,后面的口诀就要求学生自己写出“4个7是多少——7个7是多少?”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等学生写完后,再全班集体订正。这样安排教学步骤,既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又优化了课堂时间,做到有的放矢。

3、练习题注意联系生活,具有趣味性、实用性

﹝1﹞小学生很喜欢孙悟空,出示一段孙悟空的故事,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口诀,使学生在开心之余,加深了口诀的印象。

﹝2﹞教师有心地选了《小池》这首古诗,“因为这首古诗每句7个字,算这首诗一共有多少个字?”恰巧用到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发现学数学有用处。

﹝3﹞教师出示钢琴键的图片,提示“一组白键有7个,3组白键一共多少个?”这道题使学生再次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4、注意挖掘知识点

课件出示一张“月历图”,再出示填空题:1个星期有7天,2个星期有﹝﹞天……7个星期有﹝﹞天,当填到4个星期有﹝﹞天的时候,丛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月最多有4个整星期,使学生建立对这一生活常识的印象,于教学细微处体现出了老师的教学功力。

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篇二

“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教师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教学方面上莫老师根据任教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收到预期教学效果。“5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已经懂得了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这节数学课中,能根据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些能让学生小组合作、动口表达、发展思维的活动。使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

课前导入以学生每天都要做的眼保健操为切入点。整节课以可爱手娃娃带出,创设情境,让课前学生情绪轻松愉快,然后引出课题,围绕手娃娃的手指个数展开新课探究5的乘法口诀,切入课题,展开教学,顺理成章。

由于低年级儿童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直观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向抽象过渡,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学习、归纳整理的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如:在计算乘法算式时,首先让学生根据手娃娃的手指个数这一具体形象,促使学生形成表象,接着让学生填表格,得出其他5的两句乘法口诀,在教师的引导中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巩固练习环节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大量不同形式的训练,使学生消化了本节课知识点,充分体现有效课堂在教学中操作。练习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又很生活化,显得非常生动有趣,消除低年级学生学习枯燥数学的心理。有开火车对口令、有完成课本练习、有卡片练习。有反馈,师生互动很成功。将两位学生的表格展示出来,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错误,通过纠错,进一步巩固口诀。

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篇三

于老师执教的《认识位置》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老师教态从容、大方,语言简练、又有亲和力,能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学生,值得我们学习。

这节课从游戏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于老师在自主练习环节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找一找、说一说、贴一贴,练习形式多样有趣,由易到难,这样的练习设计不仅使学生在游戏中巩固了新知,而且潜移默化培养了了学生的观察、交流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的《9的乘法口诀》在这节课的教学伊始,王老师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音乐《一个师傅三个徒弟》,并提出在这首歌曲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当学生说到72和81时,张老师又提问:这两个数字相差多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自然出示情景图引出本课的教学。对有限的资源加以利用,不但引起学生的热情,也让学生体会数学是无处不在的。9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学习的前面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了,应该说学生对于9的口诀已经有一定的认识,在这里王老师也是让生自主编口诀,利用知识的迁移作用,加深对口诀的理解。

并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自己的想法,完全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精神。

在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合作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王老师是因为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王老师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在帮助学生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王老师让学生学习用双手记忆9的乘法口诀,生动形象,学生学得愉快、扎实。

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篇四

第一:刘老师注重让孩子说出题中有几个要求,让孩子清楚先干什么,在干什么,具有条理性。

接着我觉得刘老师设计的用12个圆片平均分一分,让孩子动手摆一摆,同桌交流,这个题设计的非常好,不仅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而且强化孩子对除法的意义的理解。刘老师对于孩子回答的问题,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精神状态更加高涨,以及及时让学生整理学具。但是这个环节中我觉得刘老师如果让孩子汇报时能更强调让孩子说出平均分,加强平均分的意识,这样在处理信息窗时,孩子提问题时就能轻松自如的说出“平均”两字。

第二:处理信息窗时,刘老师注重让孩子懂得筛选信息,根据相关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当孩子列出算式时,刘老师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用除法?以及得数怎么来的?再次强调除法的意义以及让孩子探索算法。探索算法时,刘老师引导学生比较算法,找出最优化的方法。

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只要还有一个孩子举手,她都会给他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这点是我要学习的。

接着艾老师的《倒数》这节课,我的感受是:

第一:关于“倒”,这个多音字,

接着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找出答案。但是我觉得第2个问题:书中谁的发现使你得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强调的是谁的发现,我觉得改为“用什么方法求一个数的倒数?”更贴近课题。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艾老师开始只是强调乘积是1,而忽视了让学生理解倒数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我觉得设计这样几句话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互为”:我和你是好朋友。我是你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而不能说成“我是好朋友,你是好朋友。”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在巩固练习部分,艾老师设计的题步步深入,其中包含整数、带分数、小数如何求它们的倒数,课件设计的清晰、一目了然,我感觉能让学生最后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会更好。

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篇五

乘法口诀是熟练计算的基础,也是我国古老而特有的计算教学方法之一。研究表明,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简洁明了,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有一定作用。“7”的乘法口诀教学是口诀教学的后一阶段,学生学习时已有相当的口诀基础,杨红萍老师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提供给学生一定的故事情境和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习口诀深得其趣,学有所用。

课前用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导入,学生都耳熟能详,一下子就将问题引到本课的学习重点上来。通过对7、14、21这三个有序排列数字的观察,学生发现了规律,至少得知了两点信息,一是跟“7”有关,二是再往后排应该是“28,35,……”此后老师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这一列数字是由几个“7”构成的,再让学生根据数中有几个“7”来写不同的算式,然后由算式让学生自编“7”的乘法口诀。这一过程紧凑自然,尤其是让学生自编口诀的过程,留下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在编口诀的过程中得到强化。

口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先让学生熟练地记住口诀,然后才是用好口诀。杨老师怎么落实这一目标的呢?她在学生自编以后,再同桌交流,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出了同学们得出的口诀,说:“看,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一起自豪地读一读!”给学生充分接触口诀、深入口诀学习的机会,还给了学生强烈的学习信心。

写完了,读过了,再来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呢?第三个同学的规律是:第三排只有第一句是“得”,其它都是数字。师乘势引出数字之间的规律。了解了规律之后,学生的记忆兴趣更强烈了,这时老师再让学生自由读记,并在四人小组里背一背,然后再在班内指名背,背过了之后再交流哪句最好记。这些环节看似繁琐,却十分细腻;看似平淡,却体现重点。学生在口诀记忆的过程中有自主探究,有个性张扬,有活动体验,有情感交流。

在课堂练习的选择上,杨老师也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与其它学科的联结,如语文课本中的七言古诗有多少个字,《西游记》里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练了多少天;科学课本中人的各个成长时期是多少岁,3个七星瓢虫背上有多少个黑点;生活中常见的钢琴上的白键有多少个,七巧板拼的图案用了多少块板等等,这些层次分明的练习,将本课学习的知识反复实践,不断强化,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让学生对数字“7”有了很深的体验,以至于学生的交流生活中的数字“7”时,都想到了“一个星期有7天”等。

还有,本节课以童话故事导入,再以同题材的编儿歌游戏结束,既是对情境的二次利用,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自我总结。

不过,在听课时翻开学生的课本,看到书上有这样的练习: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个人认为这样的练习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应该在课堂上让学生试试。另外,杨老师注意了课堂教学中的强化艺术,如袁汝俊在其他同学发言时坐姿很端正,杨老师表扬道:“看袁汝俊同学的坐姿多好看,老师就喜欢他。”这种课堂强化策略,对于老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纪律的管理,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篇六

1、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孙悟空卡通人物形象作为学习素材,引出3个7,学习“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下面其它7的乘法口诀打下良好基础,这里教师扶得好。

2、当学生学会了“三七二十一”的一道乘法口诀后,采用开放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其它7的乘法口诀,教师巡逻课堂,适当点拨,及时监控学生编口诀的情况,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组织者的新课标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7的乘法口诀编排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4、教师注重对口诀意义的理解,让每一位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含义,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练习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最后的拓展练习,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如果能够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扩展,利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与能力,那教学效果会更佳。

2023年的乘法口诀的说课稿精选篇七

听课是很好的学习方式,每听一节课都能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今天听了叶老师的解决问题让我受益匪浅。我先从学.习课堂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一、 温故环节。叶老师通过让学生分男女背7、8的乘法口诀。开火车做口算题,复习旧知,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二、 知新环节。叶老师做的非常的好,先让学生自己收集数学信息,然后让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三、 习.练环节。叶教师讲练结合,由易到难,层层提高,练习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提出和解决与自己直接相关的实际问题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 唯一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紧张,没有梳理这一环节。

下面谈谈我的感受1、在口算环节,教师把口算规则说在前,让学生明白规则再去回答问题,课堂秩序较好。2.在讲例题时教师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3.在讲第一个例题时教师讲完后,我觉得老师把算式写在黑板上较好。

这节课给我的反思是,要很好的组织教学,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那样上课时你心里就有底,不慌乱,有计划有步骤。其次,要有有秩序课堂纪律要具备。上课时要灵活变通。有些知识点学生一会儿就掌握了,有些学生掌握需要反复强调。而这些重点跟备课时有时会有一定的出入。你觉得难的,学生说不定一会儿就掌握了,你觉得简单的,学生说不定掌握得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