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09-25 22:13:21 作者:飞雪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教学时,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真正地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例1第一问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尝试涂色练习,然后通过猜想——观察——发现规律,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而在例1的第二问得教学时我采用大胆放手,让学生独立尝试完成,再让自己看书校对,培养学生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学会学习,最后集体补充完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整节课磕磕碰碰,在学生的对比、发现、交流中学习,同时也反映出一些不足。下面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谈谈一些感想。

计算教学的课堂中注重的是讲明算理,掌握算法,一般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我创设了学生做绸花的实际情境,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学生通过观察、涂条形图验证口算3/10×3的答案,再列出算式计算验证,从而有利于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又渗透了猜想——验证——应用的数学思想。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乘法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3的结果。在教学中,我抓住一米绸带的这幅图先让学生涂出3/10米,然后涂出3个3/10米,再列式计算,图形结合,借助图形来说明算理,理解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来计算。

在计算教学中,往往有时我们往往会只关注教会学生如何计算,对为什么可以这样计算缺乏足够的重视,而造成了由于算理不清而导致的只会机械计算,不会灵活运用的状况。因此,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我通过图文结合,引导观察,巧妙地用色笔作记号,再适时追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让学生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的道理。这样做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最后学生归纳、补充,初步感知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相比去年教学本课时,我又做了大胆地尝试,备这节课时又想起去年执教镇教研课的情景,用同年级的老师的话是“课堂教学流畅,一气呵成,要想有所突破,会很难”。细想感觉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算理也理解得很透彻,但总有种学生是“牵得过多,主观能动性发挥得不太好,所以在教学例1第二问时我改变了原来的方式,大胆放手,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做5朵这样的绸花要用绸带多少米?再打开书本互相补充学习,并观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好?最后交流完善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能先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并互相质疑。其用意是在利用身边的资源,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并能将自己的发现用语言表达出来。为“课堂教学过关”做了一次大胆地尝试,但情况不是十分理想,特别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数学。

通过这节课的改革尝试,我深深体会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归纳,充分地相信孩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教师要具有引发学生思考的能力,促使形成合作、探索、质疑、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二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这节课在引入课题时,葛文娟老师设计了下面的两道习题:

(1)做一朵绸花要30厘米绸带,小丽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绸带?

(2)做一朵绸花要0.3米绸带,小红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米绸带?

通过让学生列式并追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改题呈现例1:做一朵绸花要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过我追问这题为什么也用乘法计算?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在学习本课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学生大概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就不清楚了。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时×3的算法时,小葛老师问:你知道怎么乘吗,你认为整数3与分数的什么相乘呢?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乘。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葛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三

自我反思有助于改造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经验+反思=成长,只有经过反思,使原始的经验不断地处于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被否定等思维加工中,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经验才会得到提炼、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一种开放性的系统和理性的力量,唯其如此,经验才能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杠杆。阅读这篇数学教学反思之《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和小编来感受它的魅力吧!

这则数学教学反思之《分数乘整数计算法则》希望能给你的学习生活增添益处。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四

《分数与整数相乘》是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单元的开启课,是在学生掌握整数数乘法、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同分母分数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分数乘法。分数与整数相乘在运算意义上与整数乘法一致,因而算法是教学的重点。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我在这节课教学中努力的引导学生实现以下几点设想:

1、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课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我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了班里同学为教师节做装饰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这里分了两个层次,首先是求三个不同加数的和,只能用加法计算,然后求三个相同加数的和,有了这种对比,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的结果。

2、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自主探索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教材的例题侧重体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脱离不了加法计算的拐棍,认识停留在用加法计算的层面,对乘的方法没有主动构建的内驱力。我将板书进行了调整,连加和乘写在两个算式,逼迫学生学生借助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去思考怎么乘?板书对照清楚明晰,学生很容易发现乘的计算方法,并且脱离了沿用分子相加的不合理算法。

由于用不同加数连加导入,再出现相同加数相加,学生可以不借助示意图,很容易运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的经验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就是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示意图的另一个作用是要显示出3个3/10的结果是9/10,由于,我先让学生计算了加法算式,所以示意图的作用就不再必要了。所以,我在教学中没有使用示意图。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样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3、通过体验和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先约分再计算可以使计算过程简便。课程标准倡导我们尊重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重视方法的优化。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五

《分数与整数相乘》这是学生首次接触分数乘法。分数与整相乘在运算意义上与整数乘法一致,因而算法是教学的重点。

《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熟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本课重视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新知,体验成功的快乐!

我认为教者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计算课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为了避免单纯的机械计算,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创设了班里同学为教师节做装饰花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明白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又可以启发学生用加法算出3/10×3的结果。

由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可以转化成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因此,例1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考过程。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凭借经验只知道怎么算,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算。尤其是对于分数和整数相乘时,为什么直接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而分母不变,学生不一定明确。因此,这节课不能仅仅满足学生会算,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含义,关注学生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算理,理解和掌握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这样做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更重要的是知其所以然。教材的例题侧重体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转化,板书对照清楚明晰,学生很容易发现乘的计算方法,。

在本环节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升,特别是两个常见的改错题引发学生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计算方法,已达到算法的自主优化。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六

一、引导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

1、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涂色表示3个米,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求3个米可以用加法计算,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再借助所列的加法算式初步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并为引导学生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知识结构上的铺垫。

2、通过交流与讨论,引导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归纳和类推,×3=?进一步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

二、加强过程体验,体会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在解决例1的第(2)题时,我在处理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时设计了88×8/11 =?的练习,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加强过程体验,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后,体会到过程约分比结果约分更简便且不易错,形成一种内在需求,优化算法。存在不足:本课算理强调还不够,特别是练一练第1题,在学生独立完成后,我在组织交流时不够充分,只交流了学生的计算方法和结果,忽视了学生是如何涂出4个3/16的,后来我发现学生涂得方法很多,其实通过学生涂色写算式,可以沟通分数乘法和分数加法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体会"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的算理,我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这一练习设计的意图,没有敏锐地把握教学资源,很好地巩固算理。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课我从复习同分母分数加法引入,得出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由此进入分数乘整数方法的计算教学。教学方法时我注重算理的讲解、注重图形和算式的联系。可以说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但作业反馈的情况看正确率却很低。存在的问题就是约分的环节,有些学生喜欢算出结果以后再约分,就比较爱出错。再由于上学期的约分知识很多学生就不熟练,有不少学生仍不断出现约分错误和忘记约分的情况。

作为分数乘法的第一节课——分数乘整数,形成先约分后计算的良好计算习惯,对于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八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教学的第一课时,是学生理解分数乘法意义的起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学的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努力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将计算学习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法的意义。创设学生喜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学生很容易结合整数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这样处理,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把整数乘法的意义推广到分数中来,即分数和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我指导学生从读一读,说一说,练一练,想一想,议一议五个方面入手,例如:教学3/10×5,首先让学生明确,要求3/10×5,也就是求3/10+3/10﹢3/10+3/10+3/10是多少,并联系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3+3+3+3+3/10,然后让学生分析分子部分5个3连加就是35,并算出结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特别是3/10×5与35/10之间的联系,从而理解为什么"同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一练7/10×5,然后进行集体交流,看一看能不能在相乘之前的那一步先约分,比一比在什么时候约分计算可以简便一些,从而明白为了简便,能约分的先约分。总之,本节课我能尽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参与到算理的探讨、运算规律的归纳中来。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九

一、尊重学生的“数学现实”。

在教学分数乘整数之前,其实班里已经有不少学生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于是在教学时,我提出:“为什么结果是9/10?为什么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

二、实现教学学习的个性化。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在老师给的练习纸上涂色来得到结果;有的学生讲清了为什么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对教材进行重组。

本节课时一节枯燥乏味的计算课,因此我利用乌龟和兔子进行智力比赛的方式来刺激学生求知解题的欲望,让孩子们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氛围下,不知不觉地完成书本上的基本练习。当然我也对教材的联系题目进行了重组和改编。如练一练第一题,我就把4个改成了3个,这样就使得这题避免约分,先解决不用约分的计算方法,再进行约分的教学。使整节课自然分成两部分来进行。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节课总体来说比较成功,课堂上的内容都比较顺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让学生体会先约分比较简单时,出现了些问题。在做完例题第二个问题之后,依然有不少学生依然觉得先计算好,于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题目,其中最后一题数据较大,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我现在觉得,如果在例题教学完之后就直接完成那个8/11×99,这样就更加直接了,学生立刻就能体会到先约分的好处了,那么再做其它需要进行约分的题目就方便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六年级数学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篇十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相同,这节课在引入课题时,葛文娟老师设计了下面的两道习题:

(1)做一朵绸花要30厘米绸带,小丽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厘米绸带?

(2)做一朵绸花要0.3米绸带,小红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多少米绸带?

通过让学生列式并追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改题呈现例1:做一朵绸花要米绸带,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的乘法算式,通过我追问这题为什么也用乘法计算?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正迁移。

在学习本课之前,其实已经有许多学生大概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算就不清楚了。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学程序(呈现问题——探讨研究——得出结论)进行教学,学生就会觉得“这些知识我早就知道了,没什么可学的了。”,从而失去探究的兴趣。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设计恰当的教学形式,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在教学时×3的算法时,小葛老师问:你知道怎么乘吗,你认为整数3与分数的什么相乘呢?重点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乘。抓住这一质疑点,提出:“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接下来的教学就引导学生带着“为什么”去探索。由质疑开始的探索是学生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主动探索,因此学生在课堂上迫不及待地,积极主动地进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解决疑问。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们都是从自己特有的数学现实出发来构建知识的,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决同一问题时会有不同的视角。在本节课中,葛老师放手让学生用自己思维方式进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理念。有的学生通过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将分数乘整数与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联系起来思考;有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有的学生讲清了分母不能与整数相乘,只能将分子与整数相乘的道理;还有的学生将分数转换为小数,同样得到了正确的结果。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包括教师在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学生按照我们成人的或者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去思考和解决问题,那些单一的、刻板的要求只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