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

时间:2023-07-13 15:28:34 作者:WJ王杰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篇一

教材把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编排在《认识立体图形》之后,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物体的面。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其直观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的基础上,让学生用摸一摸、找一找、画一画等方法,从物体上“分离”出面,研究面的形状,形成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表象,让学生体会到“面”在“体”上。这样安排既蕴含了面与体的关系,使学生在整体上直观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也符合了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利于他们主动地认识平面图形。教材强调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其设计的若干具有开放性的活动,既可以将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蕴含在活动中,又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培养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并且教材选取的题材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生动有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兴趣通过“说说生活中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这一问题情境,既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也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更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调动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觉得数学有用,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有的学生甚至忘了在上课,直接走到其他孩子旁边与他人做一些交流。

2、共同操作,独立思考,学会初步合作与交流本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动手操作来完成的,利用“摸”面、“找”面、“画”面、“说”面几个环节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的感性认识,体会“面”由“体”的得和“面”与“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在画一画这一环节上,学生通过合作操作,把任务完成得比较理想,也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在以上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合作与交流有了初步的感知,知道小组成员应该互帮互让。因为在老师让他们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立体图形的时候,,是高高兴兴地拿起其他物体与同组小朋友进行交流,有个别学生与别的同学商量着互换手中的物体。

3、初步渗透分类的思想在让学生操作得到平面图形之后,我没有把学生的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加以展示其画得如何的端正,而是直接要求学生把图形贴到黑板上各种图形所在的相应位置。在贴的时候有几个小孩把位置贴错了,给其他小孩多了一个重新分类的机会,这可真是一件好事。这样的安排既把学生的作品做了展示,又让学生把各种图形进行了分类,并且初步渗透了分类的思想,为下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做了铺垫。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篇二

一、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

在本节课中一系列的知识点都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获得。兴趣是推动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同时根据学生“好奇、好动”心理,课上就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充足的活动材料,每个小组一堆实物(如:牙膏盒、乒乓球、易拉罐、魔方、小木块等)玩一玩,分一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感知了这些实物的形状,并为后继学习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又如:在摸一摸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地看一看、摸一摸球、圆柱、长方体、正方体有什么感觉,跟小组同学说一说。这样不仅每个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而且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形体的特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身心投入,让学生在活动的课堂中逐步加深了对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认识,体会感悟出其特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二、创设游戏环境、让学生快乐学习

为了更好的联系生活,应用所学知识,教师设计了多种有趣的游戏。“找朋友”的游戏,让学生根据对正方体、长方体等的认识,寻找生活中的实物,这样能把物体、几何图形、图形名称联系起来感知。“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在对图形的观察、触摸、感知后,直接用手进行触摸物体,使学生能通过触摸准确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并同几何图形联系到一起,说出物体的图形的名称。“找一找”的游戏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内容,学生通过触摸,找出物体。“摆一摆”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摆长方体或正方体等图形,感知拼摆后所形成的图形,并有效感知其数量,如用四个小正方体摆一个大正方体需要几个,并从不同侧面观察拼摆图形的形状。

在游戏中,让学生快乐运用所学知识,并进一步进行升华,提高对图形的认识,有效的分清物和图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纵观学生在课上的表现,参与热情高、学习兴趣浓,从他们欢乐的笑脸上,从他们友好的话语中,从他们不愿离开的脚步里,从他们天真的眼神中,我又一次感受到做教师的快乐,为师者还有何求呢!拥有这些足以!

我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一是通过创设情景“堆积木”复习学过的物体: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再通过摸一摸“从老朋友中来找新朋友”,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由此引入新课的教学。二是出示长方体模型,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模型的底面,提问:“你有什么感觉?”促使学生独立发现它的面是平的、光滑的,同时激励学生想出不同的办法,从而体会“面”在“体”上;再描一描、画一画、用手比划等实践活动中是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学生学会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并充分体验到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快乐。三是在生活中找一找这三种平面图形,这个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和交流机会,并在区分图形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发现图形的本质特征。四是动手在钉子板上围一围,这一过程让学生通过围,对这三种图形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在钉子板上是围不出圆的。五是动手在方格纸上画一画,通过画学生体会到画长方形时上下格数相等,左右格数相等;画正方形时上下左右格数都相等;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忆中说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数学。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篇三

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标志标志,懂得一些认识图形标志的含义。以及学会理解和应用图形标志,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此课我运用多种方式让孩子来认识并加理解。

如:奥运会的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形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篇四

1、在教学目标上——全面、明确,可操作性强。

2、在学习内容处理上——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在组织教学策略上——注意情境与活动教学。

4、灵活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现大信息量与高效率。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先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这样就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习,出示一些交通标志,让学生说说这些图形能在什么地方看得到,表示什么意思,从而有机渗透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的教育,这样更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育人的价值,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达到过程性目标的评价不够。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精选篇五

“认识图形”是在一年级上册初步认识了常见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编排的,其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摆出新的图形,体会平面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的关系。但这部分内容稍不注意就容易上成手工课或拼摆各种有趣图案的活动课,使教学重点偏离教材编排的初衷。一个单元教学下来,我觉得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在动手操作中,突出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所设计的活动,不论是做风车、折飞机,还是图形的拼组,都是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图形间的关系,因此在操作时要注重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1)在折纸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化。如做风车,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做风车,而且还应该让他们边折边按图中的文字说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过程。

(2)在拼组活动中描述图形的变换。在拼组活动中,应让学生说明是用什么形状的图形拼成了什么新的图形,由此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3)在剪、卷活动中描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变换关系。

2、注意通过多种层次的拼组活动体会图形间的变换关系。

(1)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同样形状的图形。

(2)用相同形状的图形拼出不同样形状的图形。

(3)用不同形状的图形拼出新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