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5 09:49:50 作者:雨中梧

编写教学计划需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系统的思维,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些教学计划范文,或许能够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录音机、舒缓的音乐磁带、字词卡片。

一、导入。

1、配着舒缓的音乐进入新一课的学习?板书课题。配乐朗诵诗歌。

2、听完诗歌,师问学生配着这么美妙的音乐你们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一遍课文,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2、把你自己的想法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

教师适时点拨下面几点:

1、摇篮在文中指什么?(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2、“我”想到了什么?提炼出表示动作的词语。“摘、掏、跑、看、逗、采、捉、逮。”让学生模仿祖先的样子做这些动作,体会祖先生活的快乐。感受文中“我”的美好追想。

3、带着你对课文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扩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五、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的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涵盖诗歌、故事、神话,语言富有童趣,想象丰富。

本册第二单元学习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第四单元学习“把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本单元教学重点是“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三个单元的学习都指向“想象”,从展开想象到写下想象;通过想象,从理解句子内容到理解课文内容,体现了思维训练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

字词句: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26个字。

2、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3、会写36个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4、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阅读: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表达: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祖先的摇篮》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插图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关注课题:《祖先的摇篮》从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从摇篮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在诗歌中去感受动词使用的恰当。

关注课文: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额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9个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多媒体课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1:

2、引入课文:今我们就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

(板书: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请同学们排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3:

3、回归词语:把这些生字送回词语中,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熟练的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4、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6

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发现规律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这9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规律:

左边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右边三个是上下结构。“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书写练习:请同学们描一写二,注意握笔和坐姿。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和父母说一说。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一、谈话导入

引导交流: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呢?出示课件8

二、品读第1小节

1、自由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9

2、指名朗读,引导思考: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子的?出示课件10

3、指导朗读:祖先的摇篮这么大,真是太有意思了!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

三、品读第2小节

2、小组讨论: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用波浪线在课文里画出来。

出示课件12

3、体会动词的妙用

(1)理解“掏”:把“掏鹊蛋”换成“拿鹊蛋”可以吗?出示课件13

小结:“掏”不仅用得准确,而且写得很有趣味,一读就能想象出人很小心,偷偷地在树上套鹊蛋的有趣情景。

(3)指导朗读: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太有意思了,咱们做着动作读一读。出示课件15

4、品读问句

(1)理解“可曾”:从哪个词语可以知道这都是“我”的想象?出示课件16

(2)指导朗读:“我”对祖先的生活充满了好奇,“我”是多么想知道啊!请同学们带着这份好奇和自己的猜想来读一读第二小节。

5、展开想象

(1)展开想象,讨论交流:我们的祖先在这个摇篮里还会去哪儿?还会做些什么?

出示课件17

四、品读第3小节

2、交流分享:你觉得孩子们做的哪件事最有意思?出示课件19

3、指导朗读:孩子们在摇篮里的生活也是这么快乐呀!把他们的快乐读出来吧!

4、展开想象:在祖先的摇篮里,孩子们还会做什么?出示课件20

五、品读第4小节

3、指导朗读:作者对它充满了向往,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啊,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那么美好,那么遥远……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情感来读一读。

六、回顾全文

1、思考:爷爷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3

2、朗读全文

七、布置作业

声情并茂地朗读全文。

诗歌常给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所以教学上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理解动词使用之妙,并展开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识字教学是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字写字能力,如何增强学生兴趣,更加高效的识字写字将是未来思考的重中之重。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1、按要求预习课文。掌握预习方法。

2、自学生字新词。积累相应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一、课前预习

预习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大意是什么;

(4)提出疑难问题;

(5)根据需要和可能搜集有关资料;

(6)尝试背诵课文。

二、导入

1、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8课《祖先的摇篮》。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预习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3)提出问题。你在预习课文中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复习预习方法。

同学们很好地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预习的方法。

(课件显示)齐读。

预习课文的方法:

1、读通课文。

2、自学字词。

3、理解内容。

4、质疑问难。

5、搜集资料。

三、学习课文

1、解题。问:“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

2、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讨论。

(1)指名回答。问:“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小组讨论。问:“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4、交流。

预习课文时,同学们搜集了许多人类保护环境、反对破坏生态的资料。大家来交流一下。

5、小结。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负起责任来,保护我们祖先的摇篮,让大自然永远美丽。

四、课堂练习

1、词语连线。

注意题目要求:可以多种答案。先在书上试着划一划,然后说一说。

2、背诵课文。

五、课后作业

仿照课文,试着学写一段小诗。用彩色纸抄写出来。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范文精选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类生活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理解课文内容,树立保护祖先的摇篮的意识。

有关原始森林的图片,字词卡。

3课时。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你的摇篮又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

二点题教学。

1通读课文,回答“我们祖先的摇篮是哪里?”(原始森林)。

原始森林?原始森林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吗?谁来说说。

出示图片。

荫掩蔽日的大树,遍地的奇花异草,清洌的甘泉,林木苍郁两岸绿色峰丛高耸,其间崩塌巨石累累,石上布满藤萝树木。谷地忽宽忽窄,两岸锥峰时高时低森林覆盖疏密不定,地下河明暗流交替出现,时而流水清澈,时而乱石峥嵘,构成了幽深静谧神秘肃穆的原始森林景观。蜿蜒曲折莽莽苍苍,林中古树、吊藤、飞禽、走兽,天然原始,阴森恐怖。

2带着对神秘大森林的好奇,读一读文章第一小节。

说一说,大森林有什么特点。

学生试试动手画一画这美丽而神秘的摇篮。

三识字教学。

1指导学生朗读中注意“始、曾、掏、吗、逮、蝈”等生字。

2认读含有生字的句子,进而认识生字。

3出示文中生字,学生反复读一读。

4给生字组词,教学书写。

注意:始是女字旁,引导学生复习识记女子旁的字,如:姐、妈、好、奶等。

意、思、想都是心字底,指导学生写的时候把心字写扁一点,另外复习心字底的字。

曾不易写好,教师可以示范着写。

远和忆可以分类指导。

5完成习字册。

四知识拓展。

教师读一读,人类进化的文章,给学生以知识的拓展。

《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了解《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感受不同艺术形式演绎摇篮曲的不同魅力。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以《摇篮曲》为本课中心,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导火线,围绕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演中从音乐,戏剧、美术中感受,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人文完美的结合渗透,体验大师的艺术魅力,从而产生共鸣,激发情感,释放情感。

一、故事引入,走进音乐大师的人生。

1、谈母爱。

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母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欣赏有关摇篮曲的图片,回忆自己的童年。

3、想象为图画选择音乐应该是怎样的?(速度、力度、情趣)。

――哄孩子入睡演唱的歌曲叫作摇篮曲。

4、故事一盘土豆激发情感,走进舒伯特。

师:“下面要听到的歌曲就是一位伟大音乐家在菜单上写下的一首摇篮曲,你们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就是―――奥地利誉为天才作曲家舒伯特。

1、欣赏大师作品《摇篮曲》感受情绪、速度、力度。

2、采用听唱法哼唱歌曲,想象入睡的情景。

3、观察旋律特点,发现重复句,了解曲式结构。

4、难点突破:(采用的方法:体验式)。

a、感受摇篮“摇的的感觉”对比不带附点和带附点的不同,引导唱好附点节奏。

b、装饰音的演唱(“快”字的演唱启发学生想象妈妈哄宝宝睡觉的心情怎么样?装饰音演唱自然、轻声一带而过的感觉。启发学生边演边唱,边体验!

三、歌曲处理,情感体验。

1、再次聆听,想象歌曲意境(谈谈想到了什么?)生生交流,情感碰撞体会母亲的情感。

2、探讨在声音、力度、速度以及包涵的情感的处理(自主发言)。

创造情境体验情感,对比感受,在试验中找寻美感。

要让小宝宝入睡声音应该怎么样?力度是强还是柔?速度?演唱时妈妈的心情和内心的情感?(结合大师的要抒发的情感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3、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四、创设情境,戏剧演绎。

1、即兴创作表演母爱的情境(大胆表现)。

2、生生,师生评价。

五、深化拓展,欣赏不同艺术形式的《摇篮曲》。

1、聆听不同演奏形式的摇篮曲(合唱、小提琴,男女声重唱等)。

2、谈谈自己的感受,跟自己演唱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带来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师: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特别是它那舒缓的旋律,让我们愿意去听,还可以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爱,以及美的存在。

六、释放情感。

1、学生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结束。

七、课后延伸——进一步走进舒伯特的情感世界。

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创作灵感等方面。

《摇篮曲》教学设计

2、学会用轻柔深情的声音去表现《摇篮曲》。

3、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妈妈在儿女成长过程中倾注的爱,并通过歌唱等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

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体验妈妈对儿女的爱,并通过歌唱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

感受歌曲《摇篮曲》6/8拍摇曳动荡的节拍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征,并用亲切流畅舒缓的声音表现歌曲,赞美妈妈。

录音机、磁带、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有关视频。

这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歌曲。采用八六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摇篮曲就是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歌声要轻柔而优美,要唱好一字多音的歌词。并注意曲调中多次出现的变化重复。

一、导入教学:

1、欣赏图片。

问: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2、对比感受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为图片配背景音乐:(军队进行曲与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问:两首乐曲听完了,你选择哪首?请说说原因。

3、学生谈谈对刚才所听的两段音乐不同的感受,以引出摇篮曲。

4、学生总结摇篮曲的特点,教师择句板书。

5、导入所学新课。

摇篮曲听起来轻柔舒缓,优美抒情给人一种动荡摇晃的感觉,这就是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妈妈唱给小宝宝,哄小宝宝睡觉的音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乐曲就叫《摇篮曲》(出示课题)。

1、初听歌曲,闭上眼睛,感受歌曲所带来的意境及画面。

问:有什么感受?(再次巩固摇篮曲特点)。

2、再次聆听,注意结束句。

3、有感情朗读歌词。

4、再细听,可跟唱,但不要出声。

5、轻声跟唱,记住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

6、学生各自指出掌握不好的地方,集体纠正。

三、歌曲处理:

1、你觉得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及感情去演唱,主要请学生自己说。

2、想象如果你是这位哄着宝宝入睡的妈妈,你会怎么样演唱这首歌。

1、摇篮曲最能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2、你了解你的妈妈吗?你知道妈妈的生日、喜欢的颜色、喜欢的食物、爱好等等吗?

3、以“妈妈,我想对您说……”说出最能代表对妈妈情感的一句话,学生自由发言,抒发真情。

4、妈妈爱我,我爱妈妈!

或画或写将心中的话儿表现出来。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吗?请看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通过观看录像,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帮助学生认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三、理解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2.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3.再读诗文,找一找有关诗句,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

照样子,说一说。

那(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那(),是()的摇篮。

4.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里干些什么?

5.同桌互读,说说“祖先的摇篮”有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1)说说:诗中写祖先在这里干什么?

(3)练读2、3节。

(4)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2、3节。

6.学习课文最后一节。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理解:地久天长、神圣)。

(2)引读。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说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

7.选择喜欢的一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8.有感情地读全诗。

这一环节主要抓住“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等几个关键句子来引导学生读诗句,感受祖先的摇篮给人们以美好而遥远的回忆。通过品析词句,揣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入境悟情,深入理解诗意。

让学生自由组合练习读、展示个性指名读……通过多种诵读方式,让学生尽情、尽心地“放声朗读”,既能表达情感,升华感情,又能培养语感,加深感悟。

四、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

通过拓展想象,使孩子们更好地升华情感,由此让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配乐齐读课文。

二、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始”字中“女”作偏旁要变窄,横画变短不出头。

“意”、“思”、“想”都有“心字底”。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让学生自己记字形,认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锻炼自主学习意识。

孩子们的良师益友。

——访儿童文学作家吴珹。

认识吴珹是在第六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上,当时,他为我们的杂技节会刊写了一些杂技节回忆文章。之后才知道,他还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作家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1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课外读物中,都选用过他的作品。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年书架》中,几乎每个年级都有他的作品。在“六一”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这位孩子的良师益友。

许多孩子都读过吴珹的作品,但往往不知道作者是谁。今年春天,我市一位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们在字典里查找课本中《芦叶船》作者的名字,但现代汉语字典里找不到吴珹的“珹”字。有位家长认识吴珹,老师知道后,就把吴珹请到学校,让他亲自给学生们讲《芦叶船》,深受孩子们欢迎。消息传开,好几个学校都请他去讲《芦叶船》,吴珹总是来者不拒,极其热情,还和不少孩子交了朋友。

其实,吴珹的作品早就走进了孩子们中间。30年前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就有他写的儿歌;10多年来,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大雁歌》,他是词作者。现在,他的儿童散文《美丽的华沙》、《美丽的窗花》、《祖先的摇篮》、《快乐夏令营》、《豆花庄的小家伙们》等,分别选进了北京、河北、湖南、湖北、吉林等地的小学新课标语文教材中。南方一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新课标课外阅读中,一次选用了他的10篇散文诗。他打电话给出版社:“是否选得太集中了?”编辑回答:“因为孩子们喜欢您这样的作品。”

吴珹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是在“文革”期间,当时,他“靠边站”,天天在家里和孩子们在一起。他特别喜欢孩子,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那时连本“小人书”都买不到,于是他自己编儿歌教给孩子,自己编故事讲给孩子听。他的许多作品都是从爱心中飞出来的。近几年,他除了坚持创作,还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幼儿文学精选》、《中国儿歌》(当代卷)、《燕赵童谣选注》、《幼读散文一百篇》等。人老心不老,现在,我国的婴儿文学正处在开创期,一家出版社邀他创作一本《婴儿散文》共50篇,他又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新的开拓领地。

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1.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一、资料展示,引入新课:

(课前布置学生找原始森林的.图片,文字资料)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5.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6.指名朗读课文。

三、理解课文。

1.读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

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具准备】ppt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展示原始森林的图片资料,让学生充分了解感受原始木森林的美丽神秘。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学生朗读课文,完成第一关的闯关游戏(爬楼梯、摘红旗)。

1、自读课文,标出小节,圈出生字。

2、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和词语,看哪列小火车能顺利闯关,摘得小红旗)。

三、朗读、理解课文。

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第二关和第三关的闯关游戏。

第二关:读课文,我最棒!

让学生自由朗读,选自己最喜欢的小节读给大家听。老师相机指导朗读。比如:朗读第一小节,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朗读第二、三小节,要采取想象画面、读中感悟的方式。重点指导第二、三小节的问句。(语调应轻松活泼,还要读出猜想的意味。“我想——”“想”字语音应稍微延长些,呈现出回忆、思索的感觉。理解“可曾”一词的含义,体会这里的问句是一种自我询问和猜想,入情入境,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猜想、好奇、好玩的感觉。)。

采取多种形式读。师范读、指名读、分组读、师引生读、男女生读等。

第三关:找发现,谈收获。

“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

2、自读二、三小节,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祖先做什么事情的词语,整体感知内容。

四、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完成第四关的闯关游戏(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五、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完成第五关的闯关游戏。(我帮你,快回家)。

1、通过连线,让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连线,体会动词的搭配。

2、拓展延伸,自由填空,

()夕阳()明月()星星()晚霞()草帽。

()蝴蝶()裙子()美景。

《摇篮曲》教学设计

听赏舒伯特和莫扎特作曲《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平稳、优美、抒情的音乐形象。

听辨两首不同的《摇篮曲》,感受摇篮曲共同的音乐特点------旋律抒情恬美,节奏富有动荡感。

磁带、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1、导入:

(1)、请学生复习歌曲《闪烁的小星》。

(2)、请学生根据歌曲描绘得已经搭出美丽的意境。

(3)、提问:在这美丽的夜晚你会唱些什么歌曲呢?

2、揭示课题。

3、听赏音乐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提问:说说乐曲给你带来一种什么感觉?

4、教师简单介绍音乐家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

5、以同样的方式听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6、复听两首乐曲。

(1)、出示两首歌曲的歌词,请学生轻声朗读。

(2)、边听边左右摇晃身体。

(3)、师生相互交流感受。

7、创设情景,学生自主表演。

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即兴表演摇摇篮或是红宝宝睡觉的动作。

三、教学拓展:

教师请学生集体聆听我国著名音乐家汪玲作曲的《摇篮曲》和印度儿童歌曲《摇篮曲》。

四、总结、结束。

摇篮曲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同学的关注与考虑.,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2,指导同学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闲适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同学的音乐视野.

3,鼓励同学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扮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同学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和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置;。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展示法,欣赏法,创新法,。

教学准备:。

一,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和电教设备。

二,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围坐,以方便随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同学合唱.

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同学谈谈自身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

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示母爱的.

2,同学欣赏古诗《游子吟》和图片:。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同学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

师生一起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小朋友深深的爱,以和小朋友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舒伯特,。

他是十九世纪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关于他创作这首《摇篮曲》还有一个小故事,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轶事;(小故事略)。

3,同学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师弹奏歌曲旋律,同学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示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示了妈妈对婴幼儿的无限柔情,引导同学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同学练习装饰音的演唱法和和点节奏唱法:。

装饰音:5654325|。

和点节奏:22321|。

7,师生一起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

让我们把自身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身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扮演。

1,师生一起讨论:音乐剧要怎样扮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扮演.

四,评价:。

1,同学对扮演进行评价;。

2,师小结:。

3,同学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4,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五作业。

本课在音乐中结束.

六课后小结。

《摇篮曲》教学设计

1、通过多种形式,欣赏感受《摇篮曲》轻柔、优美、舒缓的特点。

2、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3、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欣赏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语言的表达活动准备:课件、娃娃若干活动过程:

一、导入。

二.欣赏感受音乐。

1.月亮妈妈请来音乐姐姐帮忙。音乐姐姐带来一首神奇的摇篮曲,星星宝宝听着听着,很快睡着了。

2.星星睡着了,音乐姐姐问:小朋友们,你听了觉得怎么样?

3.摇篮曲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请音乐姐姐也给我们听听,好吗?

三.动作表演。

1.(婴儿的哭声)哎呀,小宝宝哭了。这可怎么办呀?

3.请你们来当爸爸妈妈,看谁最先使你的宝宝睡着。(动作轻轻的)4.幼儿随音乐自由动作。

四.延伸。

2.伴着音乐,幼儿进行表达。

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妈妈。幼儿认知、情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活动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摇篮曲》时,他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嗓声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幼儿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幼儿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积极丰富的情感是幼儿终身收益、也是他们当前非常需要满足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活动中创设了哄宝宝睡觉的场景。通过游戏,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如让幼儿扮演妈妈、爸爸。这样在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性质的同时,满足了幼儿非常想要模仿成人这类情感的需求。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但在引导幼儿创编抱娃娃动作的时候,如果能再给幼儿多一点拓展的机会的话,也许孩子们创编出来的动作也就更加贴近生活了。

一次活动的成功,并不代表了全部,要让孩子们真正有发展,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生活感受、艺术感受,教师有责任在天长日久的日常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让这种爱的教育价值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的延续和升华。

《祖先的摇篮》教案

1、会认“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生字。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1.识记生字词,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祖先的摇篮》。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讲解“祖”)。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标注小节号,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小组长读字,成员找卡片。

(4)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3.指名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1.请4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生交流,师补充)。

3.思考:为什么把原始森林当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呢?他们会在摇篮里干什么呢?找出相关词句,读一读,画一画。

(1)出示:摘野果,掏鹊蛋,逗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这些词你能表演一下吗?如果你也在原始森林里做这些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快乐、自由)。

(3)谁能读出这样的感受?指名读第2、3节,师评价,男女生合作读。2.照样子,说句子。

四、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一、复习巩固,引出新课。

1.复习生字、词语。

2.上节课,我们体会到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得很快乐,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1.课件出示最后一节,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联系第1节中“一望无边”理解。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出示原始森林图片,感受辽阔、茂密)。

(3)大家现在说说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作“祖先的摇篮”。(结合前文,原始森林是祖先生活、成长的地方)。

(4)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2.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配乐)。

三、拓展延伸。

1.让我们也展开想象,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摇篮中会干些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如果学生有困难,引导学生结合课本第3题的词语展开想象。

2.如果我们站在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面前,你会有哪些问题想问?

原始森林(美好)。

猜想祖先生活(快乐)。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诗,诗歌通常不是那么好理解。所以我在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我也十分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因此,我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祖先的摇篮教案

字词句: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26个字。

2、能借助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了解示字旁和衣字旁、两点水和三点水所代表的不同意义,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3、会写36个词语。能结合语境体会表示动作的词语的恰当运用;

积累与快慢有关的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4、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阅读: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仿照《祖先的摇篮》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能感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奇妙的想象,并根据提示说出自己想象的内容。能根据表格的提示讲《羿射九日》的故事,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

3、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4、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表达:

1、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说清楚,注意说话的速度,让别人听清楚讲的内容。

2、能认真听,了解别人讲的主要内容。

【课前解析】。

课文以儿童的视角,通过好奇发问,推想祖先在古老的原始森林里质朴、自由的生活场景。插图充满生命的绿色,生机盎然,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并为学生提供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关注课题:《祖先的摇篮》从字面上很具有吸引力,从摇篮入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在诗歌中去感受动词使用的恰当。

关注课文: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充满童趣。“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生动描绘出推想中的祖先的生活场景,极具画面感疑问的句式,尽显儿童天真好奇和富于想象额个性。“摘、掏、逗、采、捉、逮”等词语的运用,既准确又形象,儿童情趣溢于言表,这些词语也为学生的表达提供给了范例。

关注生字:本课要书写的9个字中,“祖、啊、浓、摘、掏、忆”是左右结构,要注意左右两部分的宽窄、高低关系。“祖”左右基本等宽,其他字都是左窄右宽。“祖、忆”是左高右低,“祖”字要写对示字旁,“浓”是左低右高,“摘、掏”是左右等高,注意“摘”字右边不能写成“商”字。“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二、三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作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重点】。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教学难点】。

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摇篮是什么?出示课件1:

2、引入课文:今我们就来学习《祖先的摇篮》?出示课件2:(板书:祖先的摇篮)。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祖先的摇篮是什么呢?让我们快去读读课文吧。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请同学们排火车读一读这些生字。出示课件3:

3、回归词语:把这些生字送回词语中,还能准确的读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不熟练的就多读几遍。出示课件4:

4、提出要求,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6三、发现规律,指导书写1、发现规律出示课件7:

(1)引导观察:这9个字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总结规律:

左边六个字是左右结构。“祖、浓、摘、掏、忆”5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啊”字由左中右三部分构成,“口”和“阝”要写在竖中线左侧,和“可”字宽度大致相等。

右边三个是上下结构。“望、蓝、赛”是上下结构,笔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要注意各部分的占位关系,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书写练习:请同学们描一写二,注意握笔和坐姿。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和父母说一说。

《祖先的摇篮》教案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把我们引向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带我们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激发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祖先生活的探索欲望。

二、生字及笔画(要求会书写、组词、注音,知道笔顺、偏旁)。

三、二类字组词(要求认识、会注音)。

四、词语解释。

原始:最古老的;未开发的。祖先:民族或家族较早的上代。摇篮:形状略像篮子,可以使婴儿容易入睡的卧具。这里指比喻人类的发源地。一望无边:一眼看不到边际,形容地域十分辽阔。逮:捉、抓。回忆:回想起的事物。遥远:距遥远离长远,时间久远。苍苍茫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五、近义词。

原始——古老、祖先——祖宗、一望无边——一望无际、美好——美妙、遥远——长远。

六、反义词。

原始——现代、祖先——后代、美好——糟糕。

七、多音字。

逮曾。

八、段落大意。

第一节,写了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第二节,写了我对祖先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丰富想象。第三节、写了我对“孩子们”在原始森林中生活场景的具体想象。第四节,那回忆遥远而美好,表现了对祖先生活的向往之情。

九、课文提问。

想象一下,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说一说。

我想——。

我们的祖先,

可曾在这片湖面上。

捕鱼,

捉虾?

可曾在那些山林里。

听小鸟唱歌,

看蝴蝶跳舞?

祖先的摇篮教案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复习导入。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四、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梳理板书。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