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灰雀教案一二课时(热门19篇)

时间:2023-12-27 21:11:20 作者:FS文字使者

三年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把握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编写教案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经典的教案范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6灰雀第1课时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秋天的雨部编版(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正确认读“凉爽、钥匙”等词语。

2、通过不断品读感受秋雨之美,理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秋天的雨”。积累第二自然段。

3、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体会比喻和拟人在表达上的好处,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内容,会运用联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初步运用语言。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秋季美丽图片。(课件ppt展示)。

2、这些是哪个季节?(秋天)是啊,秋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诗人苏轼也说过,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走进秋天,来欣赏——《秋天的雨》。

3、板书课题,指导“秋”字。(左窄右宽,左收右放,右边先写两点,撇捺伸展)。

4、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把握关键句的方法。

1、字词过关。注意多音字“扇”,难读的词“钥匙”、“五彩缤纷”。

2、把握文章每段话的意思。文中每一自然段中都有一句话能告诉我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我们来找一找。在有些课文里,我们就可以借助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把握文章内容。

(三)学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1、是啊,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轻轻一转,就把秋的大门打开了。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这美丽的.秋天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2、在作者眼中,秋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这么多美丽的颜色,秋雨都送给了谁呢?默读课文,拿起笔来,把表示颜色的部分画上波浪线,送给了谁画上横线。

3、看到这么多颜色,你想说什么?(美)颜色又多又美,这就是、、、(五彩缤纷)。(ppt出示)看,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4、生活中还有很多场景可以用上“五彩缤纷”,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生答)。

5、现在你们会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了吗?老师来考考你们,默读这一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五彩斑斓”的含义。

小结:看,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就不怕遇到难懂的词语了,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写法,研读品悟。

学习比喻的写法。

过渡:秋雨的颜色真多!给大地穿上了美丽的花衣裳,这么美的画面,我们再来读一读吧。1、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找了有新鲜感的句子,谁来给大家分享一下?(ppt出示有新鲜感的句子)。

2、对比感悟写法。

4、这两句话都那么优美,作者用了比喻的修辞和“扇哪扇哪”、“飘哇飘哇”这些表示动作的词,就把句子写生动,写美了。

5、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送给谁呢?

6、仿照句式写一写。(出示图片)【例句】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xxxxxx像xxxxx,xxxxx,xxxxxxxxx!

小结:瞧,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句子就生动了!整个画面也变美了,我仿佛看到了黄黄的银杏叶在向我招手,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要学以致用。

学习拟人的写法。

1、谁还想读第二段喜欢的其他句子?(ppt出示)。

2、这句话中也有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的特别好,谁能找到?——你挤我碰柿子。

3、这句话把它们当成人来写了,多生动啊。

5、这段中还有一句话也是用了拟人的修辞,谁能找到?(出示)。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想象画面体会到了拟人的好处,理解课文的内容,我仿佛看到了秋雨中的美丽的菊花仙子正在向我点头呢!这画面真美。

6、男女赛读,检查积累。

过渡:秋天的雨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秋雨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料,还藏着非常好闻的气味呢!让我们来闻闻秋雨的气味。

7、读第3、4自然段。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从颜色、气味、声音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秋天的雨带来的变化。

(五)拓展延伸。

天高云淡。

秋风习习。

一叶知秋。

金桂飘香层林尽染五谷丰登果实累累。

春华秋实。

3、课下搜集一下,那些词语可以用来形容春天、夏天和冬天,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一、初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检查初读: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策略:

1、指名分别读三个句子。

2、理解生字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白桦树:看插图理解。

婉转:选择字典中正确的解释。

面包渣:学生讲述。

重点落在胸脯:

1、读音;。

2

偏旁:身体部位多用月字旁;。

3、书写:左窄右宽。

二、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策略:

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归纳每个时间发生的事。

填空练习。

3、将三个时间发生的事连起来完整的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表示喜欢的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2、想象练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他看到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列宁,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练习中理解“惹人喜爱”。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小老师讲解生字书写注意点。

2、重点指导:

“或”的笔画顺序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安排。

“步”的下部书空强化记忆,避免写成少字。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

4、评价反馈。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三年级灰雀教案

(1)同桌说一说,然后汇报:

(一天,我(列宁)突然发现平日关心、照顾的三只灰雀少了一只,心里别提多着急了。)。

(我是从“找遍”、“问”、“自言自语”中体现出来的。)。

(2)练习读出列宁说话中的语气。

(第一句表现出急切的心情;第二句表现出担心;第三句表现出惋惜;第四句表现出满怀希望。)。

(3)小结:列宁这些思想感情的变化,充分说明了他对灰雀的喜爱。

2.假如你就是这个小男孩,你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你想通过哪些词句来体现?

(1)同桌交流,然后自由汇报。

(我(小男孩)突然听列宁这么一问,十分惊慌,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于是,张口就说:“不知道。”说完怕列宁不信,紧接着又强调一遍:“我不知道。”)。

(当听到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色严寒,它怕冷。”看到列宁如此地怜惜、关爱这只美丽可爱的灰雀,“我”真想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它被“我”捉回家了,因为“我”太喜欢它了。可是,话刚要出口,又被“我”吞回肚里,因为,“我”怕列宁知道此事后,会严厉地批评“我”。)。

(可是,“我”又听到列宁自言自语地话,知道他那么喜爱这只小灰雀,又为它的失踪而那么惋惜、伤心时,“我”再也不能不说实话了,于是,“我”婉转地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在列宁的追问下,“我”更加坚定了说出实话的决心。)。

(2)小结:由小男孩开始惊慌地说:“不知道。”到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这一矛盾的心理变化看出小男孩是个知错就改的孩子。

3.分角色练习对话,思考:列宁是怎样一步一步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1)请同学们质疑、解疑。

a.列宁为什么问这个小男孩而不去问别人。

(列宁善于观察,他过去肯定见过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表现分析灰雀的失踪肯定和这个男孩有关系,所以就故意去问他。)。

b.听了男孩的回答,列宁会怎么想?

(孩子在回答列宁的.问话时,显得恐慌,不知所措,更进一步证明失踪的灰雀与他有直接关系。)。

c.列宁为什么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列宁的话中,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的觉悟,以情育人,体现了这位伟大领袖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

d.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列宁自言自语,实际是说给小男孩听的。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看不见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听不到灰雀的歌声,别人心里会难过的。)。

(2)在列宁真情实感的启发下,男孩鼓起勇气说出了原来不敢讲的话,读孩子的话,体会男孩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心地善良、诚实。)。

过渡语:男孩说的话兑现了吗?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

4、初步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

重点:了解灰雀可爱品析人物对话。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宁高超的育人之道。

1、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有自信吗?

2、那好,老师问你们,你们知道嘉兴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徐志摩、金庸、茅盾……)。

看来,我们嘉兴的名人还真不少啊。

3、除了我们嘉兴,其他地方也有许多名人,俄国的列宁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老师给列宁爷爷制作了一张“名片”,请大家观看一下。

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主义创始人。

列宁。

苏维埃政府主席。

(1870——1924)。

从名片中,你知道了什么?

1、导入:了解了列宁,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列宁有关的课文。

2、示题齐读,设疑:那是几只怎样的灰雀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先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

3、读了课文第一遍,你觉得灰雀是怎么样的?(指名说)。

评:是的,据我了解,灰雀确实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

是嘛!我想那声音一定非常好听。

4、示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1)自由读。

(2)指名读。

评:1、不错。

2、你也很棒,特别是“来回跳动”这个词语念得最棒!谁也能把这个词语念棒了。(多么活泼的灰雀呀)。

3、除了“来回跳动”,它还会“婉转地歌唱”,“婉转地歌唱”这个词谁能读?

(3)多么甜美的声音啊,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4)是呀,非常惹人喜爱,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评:1、果然有进步。

2、听了你的朗读,仿佛真的让我看到了美丽的灰雀,听到了动听的歌声。

(6)过渡:这么惹人喜爱的灰雀,我们喜欢,列宁爷爷也喜欢。

5、示句: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指名读,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列宁爷爷喜欢灰雀?

评:1、有道理。

2、是呀,正因为喜欢他,所以才会专门来看它,还经常给他们带吃的,一起来读好它。

(2)齐读。

1、是呀,列宁爷爷也喜欢,可是有一天,(课件展示)他又来到公园,来到白桦树下,却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心里非常着急。

它到底到哪儿去了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读读2—10自然段,想一想。

2、读中感悟2—10段。

(1)自由读(出示2—10段内容)。

(2)过渡:听你们读得有滋有味,老师也想加入,可以吗?

(3)老师读列宁的话,一男生读小男孩的话,一女生读叙述部分。

(4)听着我们的朗读,你们想读吗?(四人小组合作读)。

读完一遍后再换过来读一读。

3、研读小男孩的话。

(1)过渡:第三只灰雀,这只让列宁牵肠挂肚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呢?会回来吗?请大家读读小男孩的话。(出示内容)。

(2)指名2人答:灰雀去哪儿了?

(3)可一开始,他不是说没看见吗?到底他有没有说实话,让我们来当回小侦探,仔细侦探一下。(自由讨论)。

(4)展开讨论。

1、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2、课文上讲他不敢讲,肯定是他一开始没讲实话。(说出来他怕什么)。

3、这两位侦探分析的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4、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而且是一次比一次肯定。

(6)师引读:你能说吗?那好,我们也来说一说。

小男孩紧张地说……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3、研读列宁的话。

(1)示句: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自读,什么是自言自语,你来自言自语地读一读。

(2)列宁真的是自言自语吗?他在说给谁听?

(3)列宁在暗示什么?

(4)你们读懂了列宁心里想说的话,那我想,小男孩他一定也听懂了。那他又会怎么想呢?(写下来)。

(5)是这些不愿伤害小男孩自尊的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列宁对孩子的爱,也使小男孩从开始的说话支支吾吾,到后来的决心越来越大。

(6)读小男孩后来的两句话(齐读)。

可以想象,小男孩最后一定把灰雀放了。

1、(播放课件)美丽是大家共赏的,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灰雀又从小男孩手中回到了公园,你听,它们又可以一起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了,那么,它们在对谁唱歌,唱的又是什么歌呢?请你做做小灰雀唱唱看。

小结:老师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而高兴,为小男孩改正错误而高兴。

胸脯:

1、说说这两个字的共同点。

2、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3、生写三个,评议。

三年级上《灰雀》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仰望、欢快、面包渣、或者、严寒、自言自语、可惜、肯定、果然、欢蹦乱跳、诚实”等词语,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何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生字卡片图片。

2课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列宁图片)。

师:简介列宁的资料。(你了解列宁吗?列宁是苏联的领导人,是他创建了俄国共产党,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关于列宁的故事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是其中一个。这是什么故事呢?(板书:灰雀)。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二、合作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2、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如:散、胸、脯、惜。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3、范读或朗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提到了哪些人,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品读体验。

1、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提示: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了三只灰雀,他很喜欢灰雀。)。

2、师:这灰雀可爱吗?请划下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胸脯粉红、深红——漂亮。

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

婉转地唱歌——善唱。

3、师:列宁喜欢灰雀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请把有关句子划下来。

(提示:画出列宁喜欢灰雀的理由,每次都停下来,仰望灰雀,还给它们带吃的。)。

师:要注意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强调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四、课堂总结。

一、复习导入。

自由朗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体验。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师:读了这一段,大家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灰雀不见了。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列宁焦急找遍了。

(二)学习第3-10自然段。

2、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体验人物的心理活动。

4、学生讨论。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

屏幕出示这三句话,通过朗读体会小男孩的内心。

(1)小男孩“没……我没看见”——心虚。

(2)“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他知道灰雀在哪里。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他非常清楚灰雀在哪里。

板书:担心。

“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板书:惋惜。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师: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那么,灰雀真的回来了吗?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灰雀回来了。

师:是它自己飞回来的,还是小男孩把它送回来的?是小男孩送回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男孩低着头站在树下。

2、师:列宁问灰雀昨天到哪儿去了,他干吗不问男孩,而是去灰雀,而且灰雀又不懂说话。

(提示:列宁不去问小男孩,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爱护。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一方面说明,列宁见到灰雀又回来了,很开心,逗灰雀玩,另一个方面,他这是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知错就改的行为的赞许。)。

3、师:课文时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提示:小男孩知道自己做错了,并且及时改正了。他说过灰雀一定会回来的,就真的把灰雀送回来了,他说到做到。)。

学生讨论。

(提示:如果他直接批评小男孩,可能会伤害小男孩的自尊,也可能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他通过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爱与担心来打动小男孩,巧妙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另一方面,从小男孩说话吞吞吐吐到后来一再肯定小灰雀会飞回来的,说明小男孩本身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且愿意改正错误,应该给他机会。列宁的做法说明了列宁尊重、爱护小男孩,同时,很耐心,懂得教育方法。)。

四、巩固延伸。

(提示:列宁、灰雀、小男孩之间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让学生小练笔,写写自己想说的话,然后全班交流。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懂得做错事就要改正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和对儿童的保护,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灰雀教案

教学中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学法上,主要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感受列宁的爱,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全册第一二课时教案

笔算乘法(教材第49页例2及第50页练习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认真细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

78×11=33×21=24×12=14×12=(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师:上面这几道计算题都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今天我们继续来探讨较复杂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揭示课题:笔算乘法(进位)。

新课讲授。

1、导入:仔细观察图片,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大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

2、例2:课件出示例2情景图。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了什么信息?应该怎样列式计算呢?

引导学生列式:48×37=。

3、各组讨论:怎样计算48×37。

师: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4、组织交流。

师: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1)48≈5037≈40。

50×40=20xx。

大约20xx盒。

(2)40×37=1450。

8×37=2961450+296=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3)48×30=144048×7=336。

336+1440=1776。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4)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5、师生评议。

(1)请学生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给以肯定或补充。使学生了解每一种算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师:先用个位的7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个位对齐,计算中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再用十位上的3去乘48,乘得的结果的末位同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夸赞学生:能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并且,能正确解决乘的过程中的进位问题。你们真棒!

6、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去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位与乘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完成计算后,组织交流。说出笔算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笔算过程的了解。

23×34=782。

54×29=1566。

47×62=2914。

78×82=6396。

2、完成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根据班上出现错题的情况,和学生一起讨论错误的原因,请学生订正错题。请学生注意:计算时要认真仔细。

课堂小结。

1、请学生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哪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理进位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数学书第51页练习十一第6—7—8—9题。

板书设计:

笔算乘法(进位)。

例2:48×37=1776(盒)。

一共需要1776盒酸奶。

三年级灰雀教案

1.分组出示“渣、胸、脯、惜、低、诚”“郊,步,或,散,敢,者”

2.说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住这字的。

3.指导书写。第一组强调左窄右宽,第二组强调“或、步、者”。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作业讲评。

设计意图:养成正确,规范的写字习惯。

三年级上《灰雀》教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摘抄描写灰雀的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一、初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检查初读:

1、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

2、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3、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策略:

1、指名分别读三个句子。

2、理解生字词语——白桦树、胸脯、婉转、面包渣。

白桦树:看插图理解。

婉转:选择字典中正确的解释。

面包渣:学生讲述。

重点落在胸脯:1、读音;2、偏旁:身体部位多用月字旁;3、书写:左窄右宽。

二、再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策略:

1、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有一年冬天、一天、第二天。

2、归纳每个时间发生的事。

填空练习。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公园里看见。

一天,列宁发现,就。

第二天,。

3、将三个时间发生的事连起来完整的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句子: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表示喜欢的词语:每次、都要、仰望、经常。

2、想象练习: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他看到三只灰雀,非常惹人喜爱,列宁,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练习中理解“惹人喜爱”。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生字,小老师讲解生字书写注意点。

2、重点指导:

“或”的笔画顺序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安排。

“步”的下部书空强化记忆,避免写成少字。

3、学生自行书写练习。

4、评价反馈。

一、听写词语,说主要内容。

1、听写词语:

白桦树胸脯婉转。

仰望微笑自言自语。

不敢一定诚实。

2、用上听写的词语,说说课文内容。

二、通过关键词理解人物特点。

(1)男孩是诚实的。

策略:

1、找出写男孩的句子。

2、交流:列宁怎么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预设:

句子1、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生:从省略号可以看出,男孩对自己抓灰雀的行为感到愧疚,说起话来断断续续。

句子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练习: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男孩想到,所以又不敢讲。

句子3“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

1、对比练习:

第一句没有一定,后两句有一定,最后一句还加了感叹号。表示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说明在与列宁的交流中,男孩不断坚定改正错误的决心。

2、是什么使得男孩的态度前后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练习:因为,所以男孩一定会让灰雀飞回来。

句子4、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

练习: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他想。

(2)列宁对男孩的`宽容。

句子: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问题: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练习:灰雀说:“。”

“。”灰雀地说。

练习:因为,所以列宁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三、多角度感受人物特点,拓展阅读。

1、通过读书,我们发现男孩是诚实的,你还有什么发现呢?

2、课文中的句子你最喜欢的是那句,抄下来背一背。

3、推荐阅读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三年级《灰雀》教案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4.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一、复习。

1、认一认,读一读。

指生认读,小组读。

2、比一比谁记得多?小组比赛。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然后总结。

这篇课文讲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一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小男孩。经过交谈,男孩最终将灰雀送回来的故事。

三、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出示图片: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惹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读出感受,把体会写在旁边,做批注。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2)朗读第一自然段。

汇报交流:“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你读出了喜爱之情。谁还想再来读。

这句话表现出灰雀非常惹人喜爱。

三只灰雀欢蹦乱跳的唱歌,你们喜欢吗?除了你们以外还有人喜欢它们呢?是谁?

(3)你是从哪看出列宁很喜欢这些灰雀?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哪几个词语中读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从每次、都要、经常这三个词可以看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程度。

出示图片:“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四、学习课文第三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你感动的句子。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一下,从下面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谁来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感情?从这句话,我们能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谁还想再来读。读出对灰雀的担心和着急。

2、齐读第3-10自然段,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心里活动。画出列宁和小男孩的语言。

列宁的话: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寒冷,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3.指导学生读一读列宁与小男孩的对话,再说说他们心里是怎么想的。

(1)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2)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指导学生朗读。

五、学习课文第十一自然段。

默读第11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2.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为什么低着头?

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一方面表明了列宁见到灰雀之后的惊奇,另一方面则表现了列宁对小男孩的爱护。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4.从这篇课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六、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请同学们以“灰雀昨天去了哪里”为题,写一段话,进行写话练习。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七、课堂小结。

课文以灰雀为线索,记叙了它丢失又复回的经过。表现了伟大导师列宁喜爱灰雀,更爱诚实的孩子的崇高而伟大的爱。

三年级《灰雀》教案

1。课件出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2—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对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3。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4。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5。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自由朗读体会。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1。抄写文中喜欢的句子。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一定会回来。

列宁男孩。

教育知错就改。

三年级《灰雀》教案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主动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本文难读的句子和难理解的词语较多,这给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列宁的循循善诱是隐含在列宁对鸟儿不见了的着急和担心之下的,学生也不容易领会。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着重加强这几个方面的指导。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想象,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读悟结合,培养学生的理解意识和思考能力。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学习本课。

体会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尊重和呵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的教育。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字,能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透过人物的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学生:阅读灰雀的相关介绍资料,自读课文。

2课时。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

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相关语句,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灰雀图。

师:多美的图画呀!谁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展开想象,练习说话。教师作恰当的点评,以激励学生说得更流畅、生动。

2、板书课题,强调“雀”字上面是一个变形的“小”,下面是一个“隹”,“隹”指短尾巴的鸟。指导学生书写“灰雀”这个词语。

3、出示列宁和小男孩的画面:他们是谁呀?你从他们的衣着上能看出些什么?引导学生认识列宁和小男孩,了解列宁是苏联伟大的革命领袖。

师:列宁和一个小男孩,再加上三只灰雀,就有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你们想读读吗?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惹、渣、诚”的字音。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字形的。

3、教师重点指导。

养:第八画是竖撇,不是竖。

或:左下方口的下面是提,右边斜钩上有一撇。

4、学生仿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导学习第1自然段,体会“喜爱”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3、你喜欢灰雀的什么呢?(让学生交流灰雀的颜色、动态、声音)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理解“来回跳动”“婉转”“惹人喜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4、教师引读描写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五、巧妙结尾,设置悬念。

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师: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这只灰雀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堂小结。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抄写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

三年级灰雀教案

1.出示灰雀在枝头歌唱的画面。在列宁真该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森林。看,灰雀有在枝头歌唱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的11---13自然段。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3.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让段。

设计意图:感受孩子的诚实,列宁对孩子的爱。

4课堂练笔: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那只重新站在枝头歌唱的灰雀,你想对小男孩和列宁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本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年级灰雀教案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特别注意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3、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4、检查自学效果。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认为自己哪个自然段读得好就读哪一段。学生读后集体评议,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词。

三年级灰雀教案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三年级灰雀教案

1.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郊”:左边的“交”是表音部分,末笔捺改点。

“散”: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s3ns4n。

“脯”:可进行多音字组词练习。p*f(。

“蹦”:左面“足”的第六笔撇改竖,第七笔捺改提。

“惹”:上面是“若”,不是“苦”。

“仰”:右面不是“印”,比“印”少一笔。

“渣”:右上的“木”,中竖不带钩。

“定”:最后一笔是平捺。

“或”:偏旁是“戈”字部;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倒数第二笔是“撇”不要忘写;最后一笔是点。

“但”:右面的“旦”是表音部分。

“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

郊()脯()蹦()若()。

校()哺()崩()惹()。

仰()渣()但()。

迎()查()担()。

理解词义:

郊外:城市外面。

散步:随便走走。

欢蹦乱跳:欢快而随意地蹦跳。

惹人喜爱:惹,引起,引起人的喜爱。

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

可惜:值得惋惜。

肯定:本课是确定的意思。

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

坚定:稳定坚强;不动摇。或态度坚决、果断。

2.练习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时爱护灰雀更爱孩子的事。)。

三年级灰雀教案

2.课文是怎样描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读,体会灰雀的可爱。

借助多媒体,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列宁喜欢灰雀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

出示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

4.齐读课文第一自让段。

5.就是这样惹人喜爱的灰雀,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积累文中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