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优秀

时间:2023-06-24 13:06:17 作者:曹czj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优秀篇一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年伊始,初雪如期而至,在温馨灯光下,依偎着暖气,安静地读一本《钱学森故事》。《钱学森故事》是在钱学森逝世一周年时付梓出版的,以此来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这本书从爱国励志、报效中华、成才有道、人格如金、科学思想、大师风范六个方面,真实记录了他求学治学、爱国报国的感人事迹。全书主题鲜明,内容翔实,文字洗练,融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和渲染力。通览此书,追随老一辈科学家感受峥嵘岁月的炽热爱国情怀、拳拳赤子之情,领略德艺双馨的高洁品格和卓尔不群的智慧才干,全面了解钱老的辉煌人生和卓越贡献,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启迪。

煌煌成就吴王孙

具有吴越王孙纯正血统的钱学森,在科学领域彰显出真正的王者之气。他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巨擘,是“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火箭之王”,其卓著的国防成就和科技贡献足够其彪炳史册。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发射成功,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发射,中国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中国第一次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这些第一划时代改变了中国,也划时代改变了世界。

拳拳爱国赤子心

钱老出生于救亡图存的年代,成长于山河破碎的岁月,强烈的爱国情怀,是贯穿他一生的主旋律,也是激励他毕生奋斗的力量源泉。青年赴美留学,他就立下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壮年功成名就,毫不犹豫放弃处于巅峰的科学事业研究和美国政府的优渥待遇,坚决返回自己的祖国。即使是面对美国政府长达五年的无理羁留和人身恐吓,即使在南太平洋荒岛身陷囹圄,他也依然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科学无国界,但是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人民中国才是我的家”他如是说,也是这样做的。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尽铸中华豪情。他用一生忠实践行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让同胞过上有尊严幸福生活”的誓言,生动展示了一位爱国知识分子的科技报国的奋斗历程。

磊磊胸怀德品高

钱老一生硕果累累,誉满天下,但他淡泊名利。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老曾说过,“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的写作稿费和科研成果奖金,几乎都捐给了国家。1995年,他获得的“何梁何利基金优秀奖”,所得一百万港元奖金全部捐献了我国西部的治沙产业。“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钱老善为伯乐,甘当人梯。导弹事业起步之初,他既当领导又是老师。他倡导设立“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鼓励支持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在制订第二代战略导弹研究计划,他积极提倡由第二代人挂帅,自己则退隐幕后。正是由于他的悉心培养和倾心扶持,才使得一批堪当历史重任的青年才俊走上关键岗位,成为我国国防科技的领军人物。

重洋万里盼归来,五载漫漫回国路。浩浩长空入胸怀,惊世两弹冲霄梦。霜鬓未改青云志,一片丹心在报国。回首来时经行处,都付默默一笑中。

2023年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优秀篇二

一本书可以让人陶醉,就如《钱学森传》一书,真叫我如痴如醉,给我正能量。

《钱学森传》主要讲的是一位名叫钱学森的伟大人物。他从小到大都热爱学习,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在他的努力下,上了上海交通大学,最后来到了美国留学,与冯.卡门教授一起学习。“航空救国”是他的学习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冲出种种困难,回到了祖国,在他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完成了“两弹一星”。他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后来,在那些像宝石一样闪亮的星星里,有一颗国际编号为3763号的小行星,就是用钱学森爷爷的名字命名的,它就叫做“钱学森星”。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想要成为大人物,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就要从小爱动脑筋,爱钻研,有着远大的报国志向,不怕任何困难和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情。

来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2023年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优秀篇三

今天是钱老诞辰100周年,作为一名中国航天人,下午提前看了这部片子。看开头陈坤和美女在一起恩爱以为要拍成偶像剧呢,心里各种晕啊,过了一会又觉得陈坤的扮相像冯远征,神啊,我心里是真怕这个片子拍得不好啊。

后来慢慢步入正轨,钱学森的形象也慢慢丰满起来。故事讲得不错,没有出现《飞天》那样的各种崩溃,情节虽然不太紧凑,但是音乐配的不错(虽然不是原创),弥补很多。里面几个美国人的形象挺有味道,尤其是他们的英语说得很好(恩恩)。

片子里洋溢着爱国主义者,革命者,科学家、爱人以及逝去的情怀。看到最后很多人流泪了。或许,一个航天人看到自己的祖辈,看到曾经的艰辛,看到恪守的坚定,看到执着、看到梦想、看到无数的失败还有相拥而泣的成功,总会有更多的感触吧。

我不想评论电影如何,但是作为一个航天人,我给她5星,因为我真的热爱着这份事业,热爱着我的国家。

2023年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优秀篇四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冶性情,一本好书,能打动人心,受益终身。读了《钱学森传》,我感触颇多,心情激荡不已。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杭州,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35年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1936年,进入加州理工学院研究院,师从气体动力学一代宗师冯.卡门,先后获得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并成为喷射推进实验室的创室人之一。与导师冯.卡门共同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1955年回国,为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与钱伟长、钱三强被周总理合称为中国科技界的“三钱”。2009年10月逝世于北京。

同许多伟人一样,钱老也留下了许多经典话语,让人印象深刻!他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20年,20年里,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美国给了他很高的荣誉。然而,钱老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依然放弃一切决定回国。时任美国海军部次长金布尔声称“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中国去!”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对他实施监视拘禁。1955年10月,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不惜提前释放15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钱学森终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怀抱。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这是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组委会给钱老的颁奖词,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回应“钱学森之问”,中组部、教育部于2009年起实施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珠峰计划”,这项计划的目的就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今天的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出身在和平年代,看到的是一个蒸蒸日上逐步发展壮大的中国.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我们没有经历过苦难.相比钱学森,他身处那样恶劣的坏境依然忠贞爱国,坚持奋斗,自强不息,我们以他为荣,以他为榜样,学习他的爱国精神和拼搏精神,勤勤肯肯工作,踏踏实实做人。

2023年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优秀篇五

一位不平凡的爱国人士,冲破了美国给他的困难和威胁,投入了祖国的怀抱;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的中国科学的伟大成果;一个平凡的名字,却引起了国内外的巨大轰动。

他,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奠基人”:钱学森!而看了《钱学森传》这一部电影后,我的心中泛起了深深的感动。

在美国,已获得巨大成就的钱学森决定放弃一切,回到自己的祖国。美国却想尽一切办法阻挠钱学森,因为一切的工程都装在钱学森的头脑里。坚强的钱学森不肯向美国低头,坚持要回到祖国去。美国竟然将他关在拘留所里,压迫他不许回国。1955年9月,在钱学森的坚持下,在中国人民有力地证据前面,美国不得不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短短的时间内,钱学森领导着中国的科技人员废寝忘食的工作,终于发射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颗导弹,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及爆炸了属于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又过了几年,在钱学森的努力下,终于制造好了“两弹一星”,并且成功了!所有科技人员爆发出了欢呼,钱学森的嘴角也漾起了丝丝笑容。其实他拳拳报国之心是那么开心与自豪!

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是如此强烈!他宁可放弃在美国锦衣玉食的生活,也不肯放弃自己最亲最爱的祖国,他在心中刻上了一句话:我是中国人,我应该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花朵要绽放出自己的芳香与活力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树木要透露出自己的挺拔与粗壮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露珠要折射太阳的光辉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需要为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才能体现出自己生命的价值!钱学森就是如此,他用自己的努力,智慧与才华创建了祖国的科学技术。

“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马蒂”钱学森就是如此,在美国不顾自己的名誉,明知回到祖国会失去很多很多,可是钱学森的心中只有祖国的事业,他只想着如何为祖国贡献,却从未想过自己在祖国的名誉。

钱学森的一生如一盏台灯,为人们照亮了科技之路;他的一生如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滋润着枯黄的科技之土;他的一生如一束暖暖的阳光,温暖了科技的一切!

是钱学森,让中国的科技大大提升;是钱学森,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报效祖国。从而获得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尊敬!

2023年钱学森读后感 中国科学家钱学森读后感优秀篇六

钱学森在美国时,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却并不能让钱学森忘记自己的祖国,而是对祖国日日思念,他天天期盼着能早日回国,早日见到自己的祖国妈妈。1955年10月钱学森终于回到了自己挂念已久的祖国,并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整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1934年,钱学森在美国留学,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穷的中国,而是为了学习知识,好早点回国为祖国和人民多做一些事。当时的中国,十分贫穷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跟美国根本无法比较。当然,中国的工作条件也比美国差好几倍!为了让自己的祖国早日富强起来,钱学森日夜不停的努力、认真的工作,终于,为祖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几十位中国留学生一边赏月,一边互相倾诉者思乡情怀。王维大诗人说过一句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唉,谁说不是呢?在这中秋之夜,钱学森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他告诉其他留学生们想要回国的强烈欲望,可留学生们却说:“祖国刚刚解放,腐败不堪,现在回国搞研究,只怕有困难。”然而,这并没有打消钱学森回国的念头,他并不贪图美国的荣华富贵,而是一心想早点回国,报效祖国。

我记得文中,有一段话: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一段话充分表达了,钱学森的才能,美国的高级将领都如此赏识他,想要留住他,由此可见,钱学森的能力多么强大。

我们身为祖国的接班人,就要像钱学森爷爷那样,不崇洋媚外,不贪图享受,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