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事迹材料(模板19篇)

时间:2023-12-23 12:04:24 作者:温柔雨

事迹材料的写作需要注重客观性和客观性,以免引发争议或者误导读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事迹材料,供大家学习参考。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一个贫困村,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回来当起村支书。

她是红槽村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虽不是顶尖名校,但也曾是村里的喜事,“那个大学在重庆只招10个人,她刚好是第10个!”红槽村7社的王从明至今记得自己去严家贺喜的场景。

“我连个一都不认识,不想女儿也没文化!”xxx的母亲是文盲,父亲严世文也没读过几年书。两口子种了几亩地,只够一家人的口粮,唯一的经济来源是背柴到隔壁乡镇,一背篼柴,走一天山路,卖几块钱。

初二那年,因为家庭贫困,xxx他提出不读书了,把钱留给妹妹继续念书。严世文哪里舍得女儿辍学,半年之后,一天,他从衣柜里拿出几百块钱,“女子,你继续读书,我和你妈妈借钱都会让你读下去!”

背篼里背着洋芋,手里攥着妈妈做的辣椒酱和爸爸给的皱巴巴的钱,xxx再次踏上求学之路。没钱坐车,只能走路去学校所在的官阳,往往要花上一整天,但这条上学路,xxx走得风雨无阻,不言放弃。

“不能让村里其他小娃娃和我过得一样苦!”走出大山,再回到大山,改变这里,这个念头在xxx心头扎了根。

大学毕业后,她没有食言,其他同学都为去大城市工作煞费苦心,她却辞掉了在上海的工作,毛遂自荐,回到红槽村当起了村支部书记。

一辆男士摩托走访距离加起来绕地球半圈。

为了摸清红槽村所有村民的情况,大学毕业时,只有90斤的xxx学骑起了300斤重的男士架子摩托车,只花了两个小时,她学习了基本的驾驶操作,便大着胆子独自上路。

脸被摔肿了,牙齿碰出血,离合控制不好,车冲下围栏,人被拦住了……xxx没有少受伤,“经常摔得哭兮兮的,那个脸根本不能看。”严世文一点不给女儿留面子。

xxx的摩托车除了走访,另一个用途就是为出行不便的村民“送外卖”。51岁的李泽香是xxx的老邻居,看她拖着儿女不便出门,xxx经常去乡镇帮她买生活用品。“买米买油买盐,什么都有。”李泽香说。

男士摩托太高,xxx踩离合都得把脚尖够得很长很长。左腿的裤管露了出来,脚腕处一块已经发白的疤痕非常显眼,这块疤是她在帮村民买米买油途中出意外造成的。为了避让水坑和来车,摩托车脚踏上的橡皮胶脱落,露出的钢筋直直插进了脚腕,她被闻讯赶来的父亲送进医院,躺了半个月,又带着肿胀的小腿继续骑着摩托走村串户。

“红槽村幅员面积11平方公里,276户,890人。”xxx闭上眼睛都能说出红槽村哪家有哪些人,家庭什么情况。从2008年到2013年,在担任村支书的5年里,她骑着摩托车行驶了28800公里,这个数字足以绕地球半圈。

一张厚脸皮她为村里换来水泥路和自来水。

“考个大学有啥用?毕业还不是一样在外面混不走!”“年纪轻轻的小妹崽懂什么,能干出些啥名堂?”

刚刚回村的xxx总能听见这些窃窃私语,烦闷时,她就山上山下跑几趟,或者对着电脑不停翻纸牌。

隔壁村的村民偷偷说,红槽村民风有点“彪悍”:“很多人来这里当村干部,都干不长。”即使xxx在这里土生土长,也没为她引来多少群众基础。xxx深知村民的个性,要想得到更多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老支书告诉她要学会厚脸皮。“别人不支持你,你就经常去,一直去到他同意为止。”

2010年,红槽村迎来农网改造。“有的村施工队走了,但一直拖欠村民工钱,这种情况绝不能发生在红槽村村民身上。”施工队离开后,xxx跟着来到县城,找到供电公司负责人,“扭到费”了一周,直到看到供电公司把工程款打给施工队,施工队把工钱发给村民,她才离开。

在xxx当村支书以前,红槽村通往当阳乡的路是村民用锄头挖出来的,只有2米多宽,别说通汽车,下雨走路都是湿滑泥泞。xxx跑上跑下,厚着脸皮要来了修路物资。最开始,没人理睬,她便带着一帮村干部自己干,运爆破物资、拓宽路基,慢慢地,看到成效的村民加入到义务修整道路的队伍。2年后,一条宽5米,5.5公里长的村级公路通了。

巫山盛产土豆和红苕,红槽村6社的伍仲杰背了一背篼自家种的红苕在水龙头下冲洗,要是放到5年前,她可能不会洗得这么轻松。伍仲杰今年55岁,在红槽村喝了50年旱井水,要是碰上雨水少或者冬天结冰,旱井没水,就要走十几里的山路去山下担水喝。

xxx也是喝旱井水长大的,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也是让她心焦的事。2011年,她当选全国劳模,“厚脸皮”的她鼓起勇气给市政府写了一封信,反映了红槽村的饮水难问题。没多久,她收到了回信,和这封回信一起的,还有政府为红槽村铺设4万多米管网的扶持政策和资金。如今,红槽村家家户户都喝起了自来水,户户通了水泥路。去年,红槽村终于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一个新目标让乡亲们都吃上旅游饭。

车辆在当阳大峡谷中穿行,山涧不时有清泉流下,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看着随风摇曳的野花,记者不由想起了xxx在十九大上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来自水的源头,云的故乡,植物的王国,动物的天堂。”

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听到乡村振兴,xxx便感觉触电一般,“仿佛看到了我们当阳乡的未来!”

当阳是生她养她的地方,为了这方青山绿水,xxx一直守护着它。几年前,五里坡的林场突发山火,当时xxx正带着几个老乡步行去湖北买山羊,已经走了3个多小时山路,突然接到表妹电话:“大姐,不好了,长草烧起来了!”

一行人立即折返,xxx一路小跑回村里,带着村里的年轻人往那个叫长草的地方赶,一群人率先来到起火点,操起家伙打灭山火,10人、20人、100人......慢慢的,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闻讯赶来,加入了灭火队伍。

5个小时过去了,山火终于熄灭,当村民找到xxx时,发现她晕倒在草丛里,“可能是走得太急,体力不支。”聊起那些事,xxx总是云淡风轻,就像她常挂在嘴边的话,“我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我就是个平凡人,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就是别人坚持不下来的事,我坚持下来了。”

如今,去往当阳的柏油马路早已开通,美丽的当阳大峡谷正在打造4a级景区。xxx又多了一个新目标,发展乡村旅游,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在她担任“第一书记”的玉灵村,不少农户盖起新楼,准备开农家乐。“九社的何业敏家需要帮忙申请商业贷款”“刘大爷的农家乐差家具和家电,需要申请3万块配套补助”……xxx的小红本上记录着村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国家对乡村发展有这么多好政策,我不仅要帮助村民了解,还要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她说。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xx,华来镇川里村第一书记。自驻村以来,xx健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制度,认真开展村党支部会议、“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和全体村民会议,开展党支部“双联系”活动,新建党建宣传栏7个。协调项目资金完成4.21公里村路1条,1.77公里村路1条;化解占地矛盾、邻里纠纷等矛盾纠纷35起。

协调社会力量多次来村为百姓开展义诊,并捐赠物品、药品和现金累计达4万元。放弃个人休息时间,带领党员代表及致富能手到外地考察学习先进的中草药种植技术,逐步应用到川里百姓生活实际中来,帮助乡村百姓开拓视野,转变传统观念,让百姓大步走在劳动致富的康庄大道。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小明,男,汉族,1972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济宁市嘉祥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2021年6月,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自调入扶贫战线以来,团结带领全县扶贫系统干部职工,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并顺利完成了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转型,开启了我县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

作为扶贫战线上的带头人,担负着全县脱贫攻坚推进落实的强大政治责任,他深知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此,他时刻保持攻坚态势,各项工作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与全县扶贫干部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构建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全县累计减贫2.3万人,20个省定贫困村达标出列,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2019至2021年,连续三年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年底考核中获得“好”等次。

为准确把握脱贫户的基本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他经常深入一线,走村入户调查研究,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详细问询每一项政策落实情况,亲自对13个镇街的2000余名帮扶责任人和扶贫一线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政策、分析问题、传授帮扶措施。组织扶贫干部开展常态化遍访和集中抽查走访活动,排查解决精准识别、“两不愁、三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会同帮扶干部共同制定帮扶措施,千方百计增加脱贫户收入。

发展产业既是带动群众就业、促进群众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径,更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最有力最可靠的支撑。该同志始终把培育壮大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突出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探索出“总部基地+卫星工厂”的产业脱贫路径,整合各级资金,在镇村和社区建设卫星工厂(手套加工点),实现“管理标准、订单发放、原料配送、产品回收”四统一,把卫星工厂建到老百姓家门口,让老百姓“出家门、进厂门”,带动稳定就业7000余人,方便脱贫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才振兴。今年4月底,赣州市人社部门,对该市20xx年取得职业农民职称的部分脐橙农民农艺师、农民畜牧师等人员进行回访,察看其政策兑现情况及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情况,以期带动培育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职业农民,进而吸引更多的“田专家”“土秀才”投身乡村振兴。

在赣县区茅店镇,农民农艺师钟xx租种大棚蔬菜200余亩。他采取以工代训的方法,通过雇用周边农户参与大棚蔬菜管理,加强种植技术的传授,共培养农民技术骨干6人,帮助10余户脱贫户年均增收6万余元。

农民既学到了技术,又增加了收入。为鼓励更多的种养大户、乡村能人申报职业农民职称,赣州市人社部门破除对申报人员学历、资历、论文等条件限制,凡是在本市域从事农业种植和养殖的种养大户、种植和养殖技术管理人员、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成员以及返乡创业大学生、农创客等人员均可申报。同时,进一步创新评审方式,打破以往仅对申报材料进行阅评的方式,创新采取实地查看、业绩展示、测试答辩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更加注重其组织农业生产能力、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实绩。

对于获评职业农民职称的人员,赣州市进一步强化激励措施,在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明确由所在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建立专门档案,纳入乡土专家库管理,作为各类培养、扶持与服务的重点对象,可优先享有国家和省、市惠农政策倾斜,参与农业开发项目、获得小额创业贷款等经费资助;优先承担农业科技试验、示范、推广任务并获得相关项目的扶持;优先推荐到外地传授技术,开展有偿技术服务。

今年3月,全南县向64名获得职业农民中级(初级)职称人员,发放了3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职称补贴。在该县,对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中级职称人员,还可享受10万元的购房补贴。

为引导更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赣州市还强化职称评审的导向作用,规定城市中小学教师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高级职称必须有乡村基层工作经历。同时,严格落实乡镇、艰苦边远地区相关津贴、补贴政策,实现待遇留人。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河南南阳的xxx,在南阳邓州市十林镇习营村组织成立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起初,她们的合作社仅用来园林绿化,随着规模发展越来越大,业务范围也扩展到了农作物种植、农业机械服务等。,xxx的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机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日常运营中,社员农闲时出去打工,农忙时回社干活挣钱,有农机的加入合作社干活,没农机的也可以到合作社当农机手,大家分工明确,工作认真,合作社很快就有了规模。由起初仅有2台农机,发展到底已经拥有36台,服务能力也由不足万亩发展到20底的10万余亩,服务范围达7个乡镇21个行政村。

夏季小麦成熟期推迟,南阳市甚至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小麦同时成熟,联合收割机极度缺乏的情况下,xxx多方组织本地收割机,并协调陕西、河北作业队到南阳市支援三夏生产,助力全市小麦及时收获,保障了当地农民的最大收益。

在积极服务广大农民的同时,xxx还带领合作社积极参加市农机局农机深耕项目和市农业农村局农机深耕项目,帮助当地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丰产丰收。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合作社还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年上半年疫情期间,xxx的团队自筹资金,免费为十林、罗庄两个乡镇街道及周边多个村开展防疫服务,得到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我叫小苗,是一名乡村振兴专干,2020年春节,是我入职的第一个节日,也是特殊的一个节日。按照组织安排,我本来是有机会回到老家过一个祥和、欢乐的节日,但就在这个时期,全国爆发了冠性病毒疫情,通过各个媒体平台看到每天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不断激增,我犹豫了,想到入党申请书里的誓言,我决定,放弃节假日,我要和国措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用身体为群众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疫情防线,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小苗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提前结束假期纷纷赴村到岗,全力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和乡村干部一起,携手同心、主动作为,当好宣传员、劝导员、战斗员、服务员,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百姓。

接到上级通知后,小苗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连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驻村工作队3名队员、党支部在岗的17名党员成立巡逻组、值班组、应急组,在村域内开展24小时巡逻工作,禁止群众外出串门、聚会。在村口搭设简易帐篷,24小时开展值班登记工作,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全部由小苗和村“两委”代办采购,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凭借几个月来在群众中打下的基础,动员带领大学生组成宣传队,一边学习、一边宣传疫情传染、防范知识,加强群众对疫情的认知程度。

疫情的爆发在藏历春节时期,按照往年的做法,国措村党员、群众将放下所有的工作,欢聚一堂,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庆祝新年伊始,但是看到疫情形势愈来严峻,为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经过与村“两委”代表和群众代表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一致决定,取消今年所有庆祝活动,关闭所有娱乐场所,今年拜年全部以微信、短信通讯方式进行,坚决把上级的各项要求和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人,不给病毒有机可乘。

通过组织村党支部17党员认真学习吴英杰、齐扎拉致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后,本村17名党员主动交上了自己在回信中的学习体会,并纷纷承诺要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小苗在看到全国人民饱受疫情折磨,想到西藏各族人民多年来一直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厚爱,值此国难当头,理应站出来贡献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在他的倡导下,发起“回报党恩、驰援湖北、彰显真情”自愿捐赠活动,筹集善款5450元,交由县民政局。大家表示,钱虽然少,但是代表的是国措村群众的真情厚意,希望这微不足道的帮助能让千里之外的湖北人民感受到一点温暖和关怀。

他说:“这次疫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对我任职乡村振兴专干的一方催熟剂,让我明白了群众对我的期盼有多高,我身上的担子就有多重,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里,我会像千千万万的党员、医护人员一样,乘风破浪、逆风而行,守初心、担使命,完成组织重托,不辜负群众期望,助力全面打赢此次疫情攻坚战”。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2017年10月,小徐积极报名参加驻村帮扶,按照组织安排,担任凉水泉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对小徐来说压力很大,从机关走到农村,真正与老百姓打交道,他内心十分忐忑,唯恐难以胜任第一书记这个角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小徐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抱着把自己融入凉水泉村大家庭的想法,在新的工作中他勇于担当升华自己。

“把自己当成一粒种子,种植在农村的土地上,历经风雨成长为一颗大树。而妻子就像浇水和施肥的园丁,坚定地支持着我的驻村帮扶工作。”他开始驻村帮扶后根本无暇顾及家庭,2018年妻子怀孕,原本两人商量的每周末产检,也因为他的加班,变成了妻子一个人前往。他说,妻子一个人带孩子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去年冬天的一个晚上又下着雨夹雪,孩子发烧感冒,妻子抱着孩子打不到出租车,孤立无助地拨通他的电话,他听见电话那边孩子哭,妻子也在哭,可是他在百里之外,无能为力。他没能给孩子足够多的陪伴,缺席孩子的成长是他的遗憾,妻子常常宽慰他:“干好驻村帮扶工作,你也是孩子的好爸爸、好榜样。”他在驻村日记里写到:“我去驻村开展帮扶工作,这是我的使命和荣誉。这些都离不开支持我的家庭,才能让我安心在村上工作,为我的理想奋斗,我无比感激,我要把感动化作我努力工作的动力,来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享受到国家的惠农好政策,让更多家庭幸福美满。”

驻村后他看到凉水泉村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较差的现状,他用情帮扶,访民生、解民忧,心里始终装着民生账,他用脚步丈量着凉水泉村每一寸土地,深入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倾心交谈,与村干部拉家常、谋发展。

任职5年以来,争取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687万元,实施道路、安全饮水、环境综合整治、文化建设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21个,通过各类项目实施落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他遍访贫困户面对面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政策,争取产业到户补助37.7万元。争取产业扶贫资金369万元,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先后为79户贫困户配股,累计分红22.76万元。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为26户76人解决了安全住房问题。村民看在眼里,从内心深处认可了他,他从“张书记”也变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小张”。

凉水泉村是典型的资源匮乏贫困村,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下的是大都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和残疾人,面对这样的特殊情况,让他常常夜不能寐。他奔走于学校、资助中心、慈善协会等,为全村6名五保户、45名低保户、106名老人、31名残疾人、52名适龄儿童少年联系协调兑现国家救助政策、送棉衣棉被、送口粮、帮助缴电话费、帮助买药、送医院,为学生申报教育补助政策。

他立足岗位职责,特别关心特殊困难群体的“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在走访慰问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随时掌握他们的身体状况,保障他们的生活需求,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有人管、日常冷暖有人问、特殊困难有人排。

“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摆脱贫困首要的不是摆脱物质贫困,而是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他以文明创建为抓手、推行道德评议、积分管理,与村内德高望重前辈共同起草村规民约,转变“等靠要”思想,形成淳后朴实的乡风文明,引导社会文明新风尚。他组织群众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庆春节、庆“三八”节、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厚德仁爱的优良传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向善向美、和谐康乐的社会氛围。如今的凉水泉村,已经退出贫困村序列,贫困户全部脱贫,青山绿水、风景宜人、设施完善、老有所养、少有所依、生活富足。经过5年的驻村帮扶,小徐用真情,扶真贫,换真心;撒汗水,付心血,永不悔。他常说,我做每一件事都要不忘初心,做每一项工作都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群众,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多亏了这个好政策,一下子就帮我解决了扩大脐橙种植规模资金不足的大难题。”近日,大余县池江镇新江村村民张xx在收到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资金后,为当地的创贷工作连声称赞。

而在定南县老城镇,该镇村民黄登辉比张xx先一步尝到了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的甜头,“生意比以前好多了,有时中午都忙得没时间吃饭。”

黄登辉身残志坚,凭着过硬的维修技术经营了一家二轮车维修店。此前由于店面狭小,很多顾客来了因无处放置待修车辆,只能转投他处修理。他将申请下来的1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用于扩大经营,“现在可以多放下十几二十辆待修的二轮车了。”

张xx、黄登辉的创业故事,正是赣州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助创业、促就业作用的一个缩影。

一系列便民利民举措,有力推动了赣州市创业担保贷款从“输血式”向“造血式”的转变,培养了一批像张xx、黄登辉一样的“种植大户”“小老板”,不仅自己走上了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路子,还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增收致富。

在兴国县,返乡创业人员修明岳经营了百余亩的茶叶种植基地。目前,该基地辐射周边农户650户,带动脱贫劳动力220人、残疾人及家属12人参与到种茶、采茶、制茶等工序中,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4000元。据统计,自20xx年至今,赣州市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89亿余元,直接扶持创业24636人,带动就业105912人。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小何,男,出生于1991年,20xx年7月毕业于滁州学院,同年7月主动报名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成为一名光荣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曾服务于山南市人大常委会。带着诗和远方,挥洒着青春,结束了自己3年的西部计划志愿服务后,他主动申请留藏工作,继续扎根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基层亲近大地、熟悉百姓、了解国情,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自己长期建藏的忠诚与担当。

大学期间,有着多次志愿服务经历的小何,早在心中埋下了响应国家号召去西部工作的种子,唱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方去”志愿服务主旋律。20xx年6月,刚完成大学毕业前各项手续后的小何,没提前和家里人商量,独自带上在校期间所获荣誉及证书,敲响了学校团委办公室的大门,主动报名填写了《20xx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报名登记表》,凭借着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经过严格评审他被成功招募为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在顺利通过各项检查之后,他和三十多位小伙伴一起,依依惜别家乡,豪情满怀地来到藏文化的发源地西藏山南,在经过高原反应“见面礼”的考验后,伴随着激动、惊喜、惶恐与不安,在藏族同事的悉心指导下,开始了解西藏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志愿服务生活。在藏工作学习中,他努力发扬“老西藏精神”,养成了坚忍不拔、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和当地藏族群众一起唱藏歌、跳藏舞,和他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渐渐融入雪域高原的生活。

在志愿服务的三年里,他既担任过团市委团支部书记,也兼任安徽籍西部计划志愿者队长。在完成好本职工作之余,他积极筹备并参加市项目办牵头组织的各项活动,带领团支部成员积极协助配合团市委举办“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徐本禹成长分享会”,带领团支部成员积极协助配合团市委协办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西藏专项志愿者服务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签订志愿者安全健康管理责任书等。同时,也积极组织安徽籍志愿者参加共青团安徽省委领导莅临山南慰问座谈会,牵头完成志愿者团支部规章制度起草、修正,积极参与各项时事政治精神宣讲活动,并被评选为山南市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倡导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既是‘美丽山南’的建设者,也是享受者;既是‘西部计划’的实践者,也是宣传者;既是西藏的‘异乡人’,也是西藏与内地的联系人。我们像星星之火一样聚集起来,竭尽所能发光发热,用奉献与热忱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的志愿者服务理念,至今仍被山南历届西部计划志愿者们所肯定和坚持。

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各民族的生命线,是推动各项事业前进的必然要求,西藏高寒缺氧、条件艰苦、处于维护国家统一、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这就要求在藏的各族人民群众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事关国家统一和各民族根本利益的大是大非问题上,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维护好祖国统一。在志愿服务的三年里,他在思想和行动上时刻以一名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认真学习,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深入揭批达赖分裂集团等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三年在藏生活摔打磨练强意志、三年受党教育坚定立场当先锋,在结束志愿服务之际,他完成了从“思想上”入党到“行动上”入党的人生蜕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长为一名党的“好战士”。三年里,在重大节日和敏感节点的维稳戒备值班等工作中,他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首要职责,始终把上级交代的维护稳定的任务落到实处。同时,牢固树立维护稳定没有身外人的思想,并在行动上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敢于旗帜鲜明地发声亮剑、针锋相对地批评、抵制各种分裂言行,真正做到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自觉站在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线。

在三年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为了当好参谋助手,协助办公室主任抓好两级机关党组党建工作,在认真完成“规定动作”的基础上,他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开展了各项工作,主要体现为协助创办了《山南人大之声》等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在山南生动实践的宣传刊物。在经过多次跟班学习掌握工作程序后,可以独自担纲统筹协调各级人大来山南调研、考察,出色完成了白玛赤林委员长及对口援藏支援山南建设的“三省”各级领导莅临山南考察的各项接待任务,可以协调省(自治区)级人大赴山南开展各类专项检查、执法检查、立法调研、专题调研等,多次参加自治区“两会”、市“两会”的会务筹备及服务保障工作,以及千余场市人大各类会务保障工作。他的这种严谨细致、脚踏实地钻研业务;孜孜以求、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精益求精、扎扎实实提高能力的务实工作作风,得到了山南人大各级领导及“三省”援藏领导的广泛赞誉,也让他在尽职尽责中奠定一生的职业发展基础。

20xx年年初,已在市人大多岗位锻炼3年的他,即将结束志愿服务工作走向职场的下一站,婉拒了山南多个县(区)人大的工作邀请后,主动申请到海拔5373米的浪卡子县普玛江塘乡人民政府工作。普玛江塘乡,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行政乡,号称“世界之巅”,距离不丹王国仅25公里,平均海拔5300米的艰苦环境和极其恶劣的气候给了他别样的体验,处于风口的乡政府冬季长达9个多月,年平均气温仅为零下7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35%,晚上睡觉盖四床被子,洗澡要到百公里之外的县城才可以,呼出的热气很容易在被子上变成一层薄薄的霜,基本上每天都会下雪。但他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始终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用“与其苦熬浪费生命,不如苦干燃烧青春”的责任担当,克服高反失眠、低温缺氧、强紫外线等诸多困难,毅然决然地在世界海拔最高乡爱国奉献,用信念锻造无悔青春,用深情诉说对党和国家最绝对的忠诚。

20xx年的那个并不遥远的夏天,对于长期身处高海拔而导致记忆力减退的他而言,似乎是“有点遥远”了。那年夏天,48个小时的火车一路从安徽到西藏,从满眼繁华到满目苍凉,回顾这些年的在藏生活,他说,在西藏这片举目无亲的高天厚土之上,我用三年的时间,实现了思想转型、身份转换、生活转轨、工作转变。这其中,既有高原缺氧、孤独寂寞、道路艰险、气候恶劣、语言不通、紫外线暴晒等诸多不适之苦,也有和当地人从一开始的“恐惧”,到后来逐渐变成可以依赖的亲人的快乐,这种援助在边疆、工作在雪域、奉献在高原的充实感,是其他快乐所无法比拟的。

“远在5000公里外的家人,永远是我坚定信心决心、保持干劲拼劲的‘强力引擎’,也是支撑我在藏工作生活最澎湃的‘力量源泉’和最坚强的‘心灵支柱’。虽然普玛江塘的夜很静、天很蓝,雪也很大,日子会有些孤单。也许有人不明白我的选择,但我知道,别人拥有的我将来都会有,但我所拥有的、所经历的,他们一辈子都不会拥有和经历。不同时代的青年有着不同的际遇与机缘,是西藏给了我平台与机会,我才可以从一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普通大学生,来到社会与时代最需要的地方,成长为一名用脚步丈量华夏土地,把青春融进祖国山河的不忘真我初心、牢记时代使命的新时代青年”。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人社部聚焦缓解脱贫人口和困难群体的参保缴费负担,破解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供给不均衡不充分等问题,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持续做好社会保险帮扶,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20xx年8月22日,人社部、民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文件,强调要切实解决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人员在社会保险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完善困难群体社会保险帮扶政策,推动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提高社会保险保障能力,提升社会保险经办服务水平。

各地人社部门完善政策措施,加强部门协作,大力推动社会保险帮扶政策和服务举措落地落实。

老家在陕西宝鸡市九成宫镇澄铭窑村的石xx,深刻感受到了社保帮扶政策的融融暖意。20多年前,石xx到商洛市商州区治疗麻风病,再没有回过老家。

为避免社保帮扶对象出现遗漏、重复问题,宝鸡市人社部门积极对接民政等部门业务数据,精准识别确认辖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扩面重点对象。正是在这种精细化的动态管理中,发现了“被遗漏”的石xx。

拿着从300多公里之外送来的社保卡,石xx非常感慨不已:“国家的社保帮扶工作真细致,老家人没有忘记我啊!”

温暖人心的故事,折射出了各地人社部门落实社保帮扶政策,助力乡村振兴的不懈努力——。

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江西指导各地经办机构落实社保扶贫延续政策,掌握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等困难群体动态,确保新增一个,纳入一个;到龄一个,发放一个。河南安阳市人社部门与医保部门建立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加强数据共享比对,厘清未参保人群底数,精准着力,基本实现全市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

加强社保经办服务能力。贵州从江县人社部门与民政、卫健等8个部门通力协作,在村(社区)设立集信息咨询、业务直办、帮办代办等于一体的便民服务驿站234个,将社保高频服务事项进驻驿站集中受理,提供“一站式”服务。重庆合川区完善基层社保便民服务网点,实现了30个镇街社保卡服务即办即取。

减轻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负担。青海海西州对返贫致贫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按100元标准全额代缴,重度残疾人按300元标准全额代缴,中轻度残疾人按50元代缴。内蒙古通辽市建立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沟通解决代缴工作遇到的难点问题,今年1—4月,共为符合条件的8。07万名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代缴保险费1002。56万元,实现困难群体参保代缴全覆盖。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王xx,木盂子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自任木盂子村第一书记以来,他坚持以“抓班子、带队伍、兴产业、促发展、助脱贫”为工作内容,积极深入基层中、群众中去,认真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创新党建教育模式,以知识竞赛等形式检验支部党员学习成果,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充分发挥木盂子区域资源优势,壮大红松果特色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帮扶单位资金支持12.9万元,对村内险桥进行修善,为村委会提供电子办公设备,争取36户建档立卡户扶持资金,帮助贫困户利用产业发展资金有效发展种养殖业。

组织各级帮扶责任人对3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排查、信息填表和建档,确保数据精准,顺利完成贫困人口退出工作。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三年坚守,她用知识和爱心耕耘着70多名孩子的未来。高原之巅,她用热情和青春守护着“高原花朵”的成长。在海拔1800多米的湖北恩施鹤峰县中营乡,有所高原小学。三年前,大学毕业不久的小丽来到这里。犹如一朵雪莲花,她为孩子们带来了知识和快乐、为落后的高原小学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20xx年8月的一天,鹤峰县已经很冷,小丽穿过蜿蜒的山路,来到小学报到。

“哇,是个女老师,好漂亮啊!”孩子们挤在她的办公室门口,探着头,用惊奇和欣喜的眼神望着这位新来的老师。

“我是学校唯一的女教师,也是和学生年龄悬殊最小的老师,孩子们都很欢迎我。”小丽告诉记者,在她来之前,学校只有7名男老师,平均年龄54岁。

除了是高原小学的第一位女教师之外,小丽还为学校带来了其他“第一”:孩子们第一次开口说普通话、第一次上了英语课、第一次站上了舞台、第一次吃上了免费午餐、学校举办了第一个“六一联欢会”、有了第一个澡堂……小丽的到来,给高原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在学校,小丽当一个班的班主任,带一个年级的语文、四个年级的英语和全校的音乐课,还兼任了少先队辅导员和女生寝室管理员。

“邓老师上的课我们都很喜欢!”孩子们争着讲他们在课堂上的“英雄事迹”。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课上,小丽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比赛、课本剧表演等活动;课下,她教孩子们唱歌跳舞,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昔日性格孤僻的山里娃,如今可以在陌生人面前大方地表演。乡亲们说,是邓老师把爱和快乐的种子种在了娃儿们的心里,改变了孩子们的性格和未来。

小丽的到来,为寂寞的鹤峰高原带来了活力。但令人意外的是,在来到高原小学之前,小丽在武汉有一份月收入4000元左右的工作,令不少人艳羡不已。然而,一心想做一名“纯粹”老师的小丽,毅然决然辞掉工作回乡支教,并且主动申请来到了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中营乡高原小学。

“我也动摇过。”小丽坦承,初到时,面对艰苦环境和难熬的孤独,她有过后悔。然而,看到孩子们淳朴的笑脸、渴望的眼睛,小丽最终坚定地留了下来,并用更多的爱温暖着孩子们。

在小丽的学生中,有一对聋哑兄弟,父母在外打工,孩子从小被寄放在学校。没有学过特殊教育的小丽,让兄弟俩捏住她的嗓子感受震动,用夸张的口型、自创的手语、纸条跟他们交流。在悉心培养下,聋哑兄弟的成绩从20多分提高到70多分、80多分。

小丽还特别设计了“我和你们在一起”的手语。当聋哑兄弟哭着想妈妈的时候,当他们孤立无助的时候,当他们缺乏信心的时候,小丽都伸出双手告诉他们:“我和你们在一起!”

在严寒的冬天,小丽第一个起床,到教室升火炉,挨个叫孩子们起床。她亲手给学生洗澡,“希望把她们洗得水灵灵的”。在小丽眼中,每一个孩子都是高原上的花朵,只要用心呵护,他们就能开放生命的娇艳。

20xx年5月,小丽考入正式教师编制,可提前结束资教生身份,分配到中心学校。但孩子们的眼泪和被需要的幸福感,让小丽又回到了高原小学。

“你们放心学习,老师不会走。”小丽对每个孩子都这样说。今年30岁的小丽还没有男朋友。追她的不在少数,但都被她拒绝了。小丽说,首先要支持她的工作,否则不予考虑。“也有人说支持我,但能一辈子吗?”小丽没有信心。谈到资教期满后的去留问题,小丽很坚定:“上面派人下来接班,我才能走,如果没人来,我就不能走。”

小丽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但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多伟大。她说,她只是想找份有幸福感的工作,山里孩子需要她,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

当她生病躺在宿舍,聋哑兄弟向她做出“我们和你在一起”的手势时,小丽是幸福的;当曾经自闭的两位女孩儿为她自编、自唱、自跳《邓老师活泼之歌》,作为献给她的生日礼物时,小丽是幸福的。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2016年4月10日,受市委办指派,小刘来到了省定贫困村——xx县xxx族乡xx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四年来,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扎根瑶乡、甘于奉献,唱响了一曲新时代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雄浑乐章,让村民们收获了脱贫奔康的成果:目前,xx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村集体收入由扶贫前每年约2.7万元增至39万元,实现从贫困村向小康村、从“后进村”向“后劲村”、从产业空心村向网红打卡地的蜕变。

得知被派驻xx村时,小刘既兴奋又焦急。市委要求将xx村打造成省级扶贫示范村,向全市乃至全省作表率。这就意味着,xx村的扶贫工作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出新、出彩。作为军转干部的他深感重任在肩,心里暗暗给自己立下军令状:不拔穷根不摘穷帽绝不收兵!

要改变贫困,先改变自己。从机关到乡村,扎下根来,才能把“两条心”变成“一条心”。白天走访贫困户了解情况,晚上熬夜归整扶贫资料,一到xx村,小刘就忙活开了。

初来乍到,有些村民对这个从机关下来的扶贫干部打了个问号,猜想小刘是不是来“镀金”的。但小刘决心以真心赢民心,凝聚脱贫攻坚向心力。周一到周五,吃、住、工作都在村里的工作模式,让他很快就融入了xx村。他主动深入村民家中,嘘寒问暖拉家常,了解村民们的家庭成员和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47户172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5户153人,无劳动能力5户12人,五保户7户7人);经常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共寻致富良策,与贫困户同劳动。四年来,小刘通过自己的社会关系为xx村贫困群众筹措扶贫慈善款和物资共计100余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实际问题300多人次。最让村民们感动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刘始终同村党员干部奋战在防疫一线,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健康甘当守护者。

小刘的辛勤付出和真情奉献深深打动了xx村村民。如今,村民们的“等、靠、要”思想不再有了,致富奔康的内生力得到了进一步激发。

治穷要治根。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

xx村是xx县的水源保护地,被列为禁养区和禁采区,注定难以走工业化发展道路。如何打好产业扶贫这张牌,最大限度地将现有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现实财富?小刘认为,产业扶贫只有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长效稳定脱贫。

在实际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小刘与村“两委”班子一道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他立足该村温泉、百竹园、古树林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瑶族特色文化优势,加快推进以温泉为重点的少数民族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和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目前,该村发展的主要产业有乡村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生态种养、广告位出租、竹制品加工等。另外,小刘还为xx村争取到了韶新高速的一个出入口,为今后大型温泉项目落地奠定了交通优势。村民们称他这是为xx人民做了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好事。

小刘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四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和村“两委”班子、村民们一道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xx村和贫困户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送钱送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四年来,小刘以省、市、县《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的实施方案》为指导,突出重点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以标准化、规范化的“美丽党建”体系引领xx村党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针对xx村党支部在外务工流动的党员较多、经常性教育难组织的特点,村党支部建立了“xx村党员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及时发布村党支部的工作动态、时政教育内容、党的理论知识等,为在外的党员搭建起一个学习教育的便捷平台。与此同时,该村党支部注重发展培养党员,近三年来发展3名30多岁的大学生预备党员和2名30岁左右的入党积极分子;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管理党员等相关制度,注重以制度管理党务村务,着力解决班子“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组织生活不规范等问题。

四年来,通过抓基层党组织建设,xx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党建促和谐,如今的xx村各项社会事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该村也先后荣获了“省文明村”“惠州市法制建设示范点”“惠州市先进基层组织”等称号。小刘坚信,在党建的引领下,xx村的党员干部一定能成为未来描绘美丽乡村新画卷的主力军。

如今的xx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村民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致富奔康的劲头更足了。

xx村的蝶变有目共睹,而小刘所付出的努力更是让当地村民们感动。2021年4月,因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方面表现突出,小刘获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个人,被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通报表扬。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大家好,我是桂平市木乐镇党委书记黄xx,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的乡村振兴故事”。2021年以来,木乐镇紧紧围绕“产业兴旺、宜居生活”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工作;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木乐镇乡村振兴工作获得的较好的成效,被桂平市评选为2021年度农村工作(乡村振兴)先进集体。下面由我来和大家做一下经验分享:

木乐镇位于桂平市东部,总面积87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约7.6万人,外来务工人员近5万人,共辖12个行政村,1个社区,225个村民小组,基层党组织35个,共有党员1132名。木乐镇曾获国家级、自治区级特色小城镇—“中国运动服饰智造小镇”称号及“中国休闲运动服装名镇”和“广西休闲运动风采体育小镇”等称号。近年来木乐镇致力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木乐镇以破解农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问题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屯群众主动参与+屯党员先锋带领头作用,并紧紧围绕“十个一”活动要求开展“万名干部回故乡,助推群众建家乡”和“千企联千村,共建新农村”活动动员木乐籍的领导干部、乡贤、企业家等踊跃回乡,组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队,当好“宣传员”“领航员”“服务员”“调解员”“监督员”,献策献言,投工投劳,捐资捐款,深入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改造行动,强化农房管控,按照建设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游园、小公园“五园”要求,努力在塑造乡村之“形”上下功夫,深挖乡村文化的“魂”,打造示范村屯,以点连线、以线带面,形成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村屯井然有序,村容村貌焕然一新。2021年木乐镇组织群众投工投劳3.8万人次,全镇发动募捐约30万公益款项,其中高铁沿线村屯涉及捐款约5.7万元,建成高铁沿线风貌改造示范屯9个,乡村振兴示范屯1个,其中贵港市级风貌改造示范屯新莲村陆屋屯。

木乐镇以改善群众人居环境为抓手,致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活环境。2021年木乐镇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2个,小型农田水利设施3个,饮水工程2个,维修复全村、康莲村等5个村灌溉水渠,改善群众耕种条件;开通桂平-木乐腾飞广场公交路线,新增新能源充电桩50个,投放共享电单车500多辆,大力开展村级道路扩宽硬化7条,安装太阳能路灯134盏,切实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新培育1条乡村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培育木乐休闲运动体育风采小镇、木乐镇运动服饰智造小镇核心区3a级旅游景区,打造木乐电商网红孵化基地,引进木乐镇维也纳旅游酒店等多种形式资金参与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改善游客旅游观光购物环境,努力营造宜居宜业生活。

一是规范整顿服装纺织产业,2021年木乐镇整顿规范服装生产企业(个体工商户)共503家,新增培育服装企业上规入统14家,规模以上企业达22家,引导品牌自主创新,并且已递交材料申报注册“木乐竞装”集体商标。自主品牌达108个,其中广西著名商标1个(中健),广西名牌产品2个(中健、健悦),国内市场认可的品牌40多个,服装年产量达2亿多套,带动就业5万多人,实现2021年工业总产值近100亿元。二是改善电商、物流等营商环境,建设木乐电商网红孵化基地、电商物流园、中通快递物流中转仓库,配备有圆通、顺丰、伊伊物流等各种物流快递,强化电商、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吸引300多人回木乐做服装电商销售,成功招商73家电商商家入驻木乐电商网红孵化基地,通过依托木乐镇服装产业的带动,电商物流园孵化,大部分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三是木乐镇聚焦服装产业链发展,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装产业格局,通过规划建设桂平市纺织服装产业园,做大做强服装纺织产业。产业园总建设规划1.5万亩,目前已完成征地4624.9648亩,园区第一期平整交付土地约700亩,已开展“五通一平”建设,现已有143家省内外企业签订入园投资意向书,投资规模超161亿,其中有5家规上服装企业正式签订入园协议,并开展入园项目建设。同时广西桂平立泰隆针织印染有限公司年产14万吨印染产品技改扩建项目(一期)也正在建设中。

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有故事,如今木乐镇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如火如荼,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环境宜居度明显提高,人民收入逐步提高,群众幸福感满满。今后木乐镇将继续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争取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新进展。

以上就是我的经验分享,谢谢大家。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我叫小仁,是一名乡村振兴专干,2020年春节,是我入职的第一个节日,也是特殊的一个节日。按照组织安排,我本来是有机会回到老家过一个祥和、欢乐的节日,但就在这个时期,全国爆发了冠性病毒疫情,通过各个媒体平台看到每天的确诊和死亡人数不断激增,我犹豫了,想到入党申请书里的誓言,我决定,放弃节假日,我要和国措村村“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用身体为群众筑起一道牢不可破的疫情防线,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小仁积极响应组织的号召,提前结束假期纷纷赴村到岗,全力投身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和乡村干部一起,携手同心、主动作为,当好宣传员、劝导员、战斗员、服务员,用实际行动守护一方百姓。

接到上级通知后,小仁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连夜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同驻村工作队3名队员、党支部在岗的17名党员成立巡逻组、值班组、应急组,在村域内开展24小时巡逻工作,禁止群众外出串门、聚会。在村口搭设简易帐篷,24小时开展值班登记工作,群众日常生活用品,全部由小仁和村“两委”代办采购,为打赢这场疫情攻坚战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凭借几个月来在群众中打下的基础,动员带领大学生组成宣传队,一边学习、一边宣传疫情传染、防范知识,加强群众对疫情的认知程度。

疫情的爆发在藏历春节时期,按照往年的做法,国措村党员、群众将放下所有的工作,欢聚一堂,举办各种娱乐活动,庆祝新年伊始,但是看到疫情形势愈来严峻,为保证群众生命安全,经过与村“两委”代表和群众代表多次沟通协商,最终一致决定,取消今年所有庆祝活动,关闭所有娱乐场所,今年拜年全部以微信、短信通讯方式进行,坚决把上级的各项要求和政策落实到位、落实到人,不给病毒有机可乘。

通过组织村党支部17党员认真学习吴英杰、齐扎拉致广大党员干部的一封信后,本村17名党员主动交上了自己在回信中的学习体会,并纷纷承诺要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工作,以坚定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夺取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小仁在看到全国人民饱受疫情折磨,想到西藏各族人民多年来一直深受党中央、国务院的厚爱,值此国难当头,理应站出来贡献发挥党员模范引领作用,在他的倡导下,发起“回报党恩、驰援湖北、彰显真情”自愿捐赠活动,筹集善款5450元,交由县民政局。大家表示,钱虽然少,但是代表的是国措村群众的真情厚意,希望这微不足道的帮助能让千里之外的湖北人民感受到一点温暖和关怀。

他说:“这次疫情是全国各族人民的一场战争,也是对我任职乡村振兴专干的一方催熟剂,让我明白了群众对我的期盼有多高,我身上的担子就有多重,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里,我会像千千万万的党员、医护人员一样,乘风破浪、逆风而行,守初心、担使命,完成组织重托,不辜负群众期望,助力全面打赢此次疫情攻坚战”。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小许同志是汕头海关缉私局法制二处副主任科员,几年来他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优秀海关关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风正派、崇尚正义、助人为乐、勤于公益,多次以实际行动有力地弘扬社会正气,树立了缉私警察的良好形象。其主要事迹如下:

小许同志担任缉私局法制二处团支部书记期间,先后组织所在团支部团员青年,为地震灾区、贫困学生、市福利院、省英烈子女助学基金会等捐款2万多元,并连续资助帮扶5名贫困学生完成中学学业,协助解决其家庭困难。在2002年的一次走访活动中,小许同志了解到汕头市第四中学一名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全校第一的学生赵玲玲,因为家境贫寒不得不面对放弃学业、外出寻工、过早品尝生活艰辛的尴尬和无奈,为了帮助她实现人生梦想,从那时开始,在小许同志的倡议和组织下,法制二处团支部对她进行了结对帮辅,捐款资助她继续上高中。2004年,赵玲玲以高分考上了一所211重点大学。

在得知她上大学的学费还没有着落时,小许同志又发动青年民警们再次慷慨解囊,捐款一千多元。2006年4月,小许同志参加由汕头海关团委组织的“学雷锋青年志愿者活动月”访贫问苦活动,深入海关挂钩联系点梅州兴宁市新陂镇三新村走访特困户,他扛着几十斤的粮油,一家一家地探访,嘘寒问暖,排忧解难,为那些饱受自然灾害、经济陷入困境的特困户带来了新的希望。2007年春节前夕,小许同志了解到汕头市区鮀莲街道大场村近一半人口属于低保户,成为当时汕头市北区最贫困的村落这一特殊情况,即主动联系汕头市蓝天义工,在缉私局政治部门的支持下,带领部分青年民警和义工深入该村开展“奉献爱心、共创和谐”新春送温暖活动,为该村的部分贫困家庭送去缉私干警捐赠的棉被、衣物及学习文具、书籍等物品,并购买大米、食油、糖果等应节品,为低保户送上节日祝福,使受助的贫困家庭在新年到来之际感受到了和谐社会的关怀和温暖。

小许同志能保持高尚品格,勇于同不法现象作斗争,树立了汕头海关缉私警察正派勇敢的良好形象。2004年3月22日凌晨,十多名河南籍不法分子聚集翻越广东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滨江校区西门围墙,进入校区建筑工地盗窃施工器具。正在该校参加警衔培训的小许同志在发现这一可疑情况后,立即通知学校保安人员,并与保安人员一起向案发地点赶去,同保安人员合力与歹徒展开生死搏斗。在千钧一发之际,一辆海珠公安分局的警车巡逻经停事发地点,不法分子见势不妙,分乘四辆摩托车四散逃逸。

小许同志赶上坐在摩托车后座的其中一名不法分子,一把将其从车上拽下并将其制服,扭送给地方公安干警,随后又搭乘巡逻警车继续追赶,并将回忆的逃逸摩托车号牌整理抄录,最终根据该份号牌记录,在距离案发地点两公里外的二沙岛将其中一辆摩托车截获并抓获车上的一名不法分子,为地方公安干警顺利侦破该案提供了重要的办案线索。同年6月,两名饶平籍双抢犯罪分子驾驶摩托车在汕头海关缉私局办公楼前飞车抢夺一名海关女关员的手提袋,在遭到缉私车辆拦截后弃车逃逸。恰好在旁的小许同志见状立即用自己的摩托车堵住歹徒退路,并弃车飞身上前拦截歹徒,面对狗急跳墙、穷凶极恶的歹徒,他无所畏惧,赤手空拳与歹徒展开激烈搏斗,最终在附近的花圃中与其他同志合力抓获两名歹徒。

小许同志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放弃工余休息,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在心系灾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彰显了海关缉私警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无私的人生情怀。2005年11月,应团市委和汕头市地震局的号召,汕头海关成立“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作为市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海关分队,成为汕头市11支地震救灾应急队伍之一。

缉私局10名青年民警作为海关志愿者自愿报名加入,其中小许同志以其出色的表现被选为队长。其后,小许同志一直与市地震局相关部门保持着密切联系,定期接受地震局通过寄送防震知识刊物进行的函授培训,并注意收集防震抗灾的相关知识资料。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小许同志在立即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捐款捐物、交纳“特殊党费”的同时,从高度的公益责任心出发,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代表“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访汕头市地震局,向该局施永文局长、张惠霞科长等领导通报了汕头海关开展地震应急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关情况,提出了访问省地震局直属汕头地震台和汕头市地震局地下探测点的请求和联合组织地震救灾知识学习交流活动的意向,得到了地震局领导的肯定。市地震局随即通过“汕头海关地震应急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向汕头海关赠送防震抗载知识读本200本。

黄冈市社会福利中心是一所以收养社会孤残弃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人以及社会代养老人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建于1980年,2007年,市政府统筹规划儿童院、养老院和光荣院建设,实施了“三院合一”建设项目。2010年项目一期工程建成,原市社会福利院整体搬迁于现址并更名为黄冈市社会福利中心。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他是一名中共党员,生在温州,学在温州,地地道道的温州人。在创业的路上既是探索者又是创业导师,既是民营企业主又是最美志愿者。在校期间,小陈获得国家省市校级荣誉百余项,斩获多项比赛的冠军,数次获得“工作积极分子”和“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小陈同学自2018年进入大学后,开始接触创业。2019年成立自己的公司,大学四年期间,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多项创业荣誉,共被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国际商报、消费日报、青年时报、温州日报、温州商报媒体报道30余次。在2020年年初,又被温州电视台《非常创客》做专栏报道,其中菁齿荟入选温州大学创业课案例。同时,又变身为为省创业指导师,孵化超过140个项目,并且获得“互联网+”全国金奖和银奖和“挑战杯”全国金奖,为创业团队拿到总共600万的融资资金。在创业的旅途中小陈牢记党员身份,为河南水灾调动两万多物资,在温州再次出现疫情时协助核酸1600余人。

小陈的父亲陈学飞8岁开始种地,11岁随叔公外出打工,16岁在外地开始经营小糖果店面,首年经营收入2万元(1990年),后回家从事瑞安的汽摩配行业。他的母亲12岁开始成为纺织女工,赚取生活费。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年纪较小时就开始打工和创业,他们认为孩子就应该靠自己努力去闯去拼。2018年小陈考入温州理工学院,父亲在学校附近高速路口将其放下,天高任鸟飞,小陈的大学旅程就从这个高速路口启程了。

进入大学后,书本费、学杂费等所有生活费用都是由他自己承担,这一下子就让小陈吃不消了。他当时全身上下就只有家里长辈祝贺考上大学的红包钱。交完全部费用,身上就仅剩四百多元。大概是缘分,小陈从学长处了解到学校里有创业团队在招人,于是将学校创业园的工作室都“拜访”了一遍。最终找到了电话外呼的兼职。他说:“做啥都比饿死好!”电话外呼的工作是枯燥乏味的,被嘲骂,被敷衍是“家常便饭”。辛苦一个月后,小陈收入了582.6元,远不能解决目前问题,于是他放弃了这份工作。

班主任廖老师在了解到小陈的情况之后,发现他计算机课成绩优异,并且高考有关科目满分,于是就给他介绍了一份家教工作。当时一节课的工资是300元,但是要求小陈把学生成绩提升到90分。三个星期,一个星期两节课,成功将学生成绩从60分提升到了模拟考90分,最终高考成绩94分。这1800元的家教费用给予了他一个极大的缓冲。

2019年1月,小陈发现不少同学都在大学城考驾照,商业性质敏锐的他对这个行业开始产生兴趣。后来打听到创业园工作室里,有学长在做这个项目,于是小陈就开始上门拜访。学长给他讲了很多行业的内幕和痛点,如温州学车要八千元到一万元,而宁波杭州只要四千多,东北地区更是一千多两千多就可以学车。不仅如此,教练可能收红包、故意刷学员学时等等赚取额外收费。学长当时的讲解一下子打动了小陈,项目的理念深深地记在小陈的心上。就这样小陈加入了iu学车的创业团队,不知不觉在学校氛围、在学长学姐的引导下开始了创业。

iu学车当时重塑了大学生与教练之间的信任问题,以优质的服务,如当时率先推出的接送服务、客服服务等等快速打开市场。同时通过对赌协议,使得学车价格从社会生的八千多下降到五千五百元,没有任何其他额外收费。同时扎根大学生社群,融入大学生,关系亲密,逐渐成为了大学城学生学车的首要选择。通过多次项目升级,iu学车首年流水达到了800万元,服务一千五百多名学生。

机缘巧合下,小陈跟随创业导师孙仁义,一起创办项目菁齿荟。菁齿荟在“互联网+”模式时期,没有让国家多一家医院多培养一个医生,不需要去医院排队,帮助3889人高质量完成口腔问题,并累计节约顾客201.8万元的费用节约。在2019年下半年,转为新零售模式,截止至今已拥有4家直营诊所,签约超过109位医生,拥有200多位口腔预防宣传员,举办义诊40场,口腔宣讲20场,向超过一万人宣传口腔知识。在菁齿荟中,小陈负责整个公司的品宣工作,并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拿了当时温州绝大部分的创业比赛荣誉,也拿到了省一等奖国家一等奖,之后又收到商务局邀请,代表温州市斩获之江创客2019全球电子商务创业创业大赛浙中赛区的省一等奖和全国三等奖。期间他的项目共被中国日报网、中国网、国际商报、消费日报、青年时报、温州日报、温州商报媒体报道24次。在2020年年初,又被温州电视台《非常创客》做专栏报道,并且菁齿荟入选温州大学创业课案例。

在菁齿荟的日子里,小陈快人一步进入整个温州的创业圈子。在别人还在大学城里越陷越深的时候,小陈已经在团委、人社等单位的帮助下认识了各行各业优秀的前辈和导师。各个对小陈帮助极大,无论是在格局还是未来方向上都清晰很多。

2020年,小陈回到校园内的团队,接手了iu学车项目。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各行各业都受到很大冲击,驾培行业首当其冲,大半年未曾营业,整个的运营情况特别糟糕。一方面要对之前的学员安排好,又要在生活上对目前无法工作的教练们进行补贴。

在创业学院王院长的指点下,iu学车拿着早些年积攒下来的钱开始转型做研发,成为驾培设备的供应商。结合学院的vr和ar技术以及汽车工程专业在新能源和无人驾驶方面的技术,研发虚拟仿真驾驶舱和智能教练。

小陈目前已经成为省创业指导师,syb创业指导师联合创立引力星创,帮助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在项目孵化、落地、融资等方面做出一定贡献。成为创业导师后,小陈孵化超过140个项目,年龄最小的18周岁,最大的67周岁。孵化项目中,有“互联网+”全国金奖和银奖,也有“挑战杯”全国金奖。并为创业团队拿到总共600万的融资资金。

在创业的旅途中小陈不忘初心无私奉献,当河南水灾发生时,连夜调动河南周围仓库的纯净水,两万多物资连夜进入河南。在温州再次出现疫情时,他积极奔赴防疫一线,协助核酸1600余人。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李xx,男,河北xx人,1987年10月出生,本科学历(工学学士),xx县优秀退伍军人,河北省冀青之星称号,河北省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河北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会员,现任xx县庞各庄乡阚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中共唐山市第十一次党代表。上任以来,他充分展露青年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一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更换自来水泵,重新铺设地下管网,修村路、建广场、安路灯,筹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勇于担当,把青春奉献给脱贫攻坚,是80后新一代致富带头人的典型代表。在他的带领下,阚田村荣获了“xx县文明村”、“唐山市森林村庄、“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

20xx年上任伊始,熟村情,察民情,解民忧,成了李xx的头等要事。首先着手解决了上届班子遗留的12万元债务问题,为全村向上向好发展奠定基础。村里自来水在冬季多年出现冻裂,村民吃水困难,李xx积极筹措资金,更换自来水泵1套,重新铺设地下管网3000米,安装4台放气设备,至此,冬天来临村内无一户村民家中水管冻裂,全村吃上了放心水。为了缓解用电紧张的问题,李xx积极和供电公司沟通,分别在村南和村东新架设50kv和200kv变压器两台,将室电和水电重新分开,全部更换最新款电路保护器,刮风下雨再也不会全部跳闸停电,村民用电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申报的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项目1090亩,解决了村民农田水利管道9265米、田间路2220米、田间地电改4824米等突出性问题。为解决村内街道照明问题时,两次赴石家庄等地考察洽谈,为了赶时间以最快速度安装到位,两次路过都没有回岳父家看望爱人和刚满两岁的孩子。当村主路装上了80盏led路灯,通电的那一瞬间,不仅亮化了村庄,更多的是让百姓的心里“亮”了,让大伙儿吃了定心丸。

老话讲,要想富先修路。下雨和泥、车行人推、下雨不出门、果菜不出地,这是村里行路难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是李xx亲自着手的重要事。为了修一条顺延出村的路,他和村两委班子定点定位、丈量划线,为村里修了一条暖心的致富路20xx米,老百姓高兴的称之为环村路。因村内资金有限,李xx自费为村民铺设了长3000米,宽4米的农田石渣主路,即使下雨天,瓜果蔬菜也能顺利运出田间地头,再也不怕烂到地里。

村里建档立卡户阚欢欢,是从死亡线上抢回来的一名80后,因各地看病欠下巨债,丈夫因此提出离婚,阚欢欢带领正在上初中的女儿独自生活。李xx积极协调上级政府以及帮扶责任人,为母女两争取各种福利政策,鼓励他们树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时常登门慰问,并为孩子争取学费减免等政策。李xx帮助阚欢欢协调到xx县海滨工艺制品厂工作,让她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自信生活,实现脱贫。村里7岁男童,被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鉴于其家庭困难,病情严重,花费极高,李xx第一时间开会研究,并请示上级,开通绿色通道,为其特事特办,办理低保手续,组织村民捐款,帮助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自任支部书记以来,他始终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第一任务。不断完善党员活动阵地。20xx年,重新选址建设了1000的村级党群活动广场以及200平米的健身广场,安装了村民向往已久的娱乐设施20台套,既完善和规范了党员教育的场所,又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整体打造,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做大做强农业,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是李xx坚持的农民梦想,为此他积极努力引进新技术、新产品,申报了《鱼菜共生循环农业》集体经济项目,为村里集体经济填补了50万元资金。同时申请农产品商标,开展产地直采、主播带货,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让老百姓兜里富起来。

李xx自任支部书记以来,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大力兴办民生实事,带领群众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发展道路,是新时代农村青年干部的杰出代表。

乡村振兴事迹材料

荔波县小七孔镇觉巩村有这么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他叫小赵,拥有一个幸福的六口之家,父母、爱人,还有两个活泼懂事的女儿。他的家庭也许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事迹,但全家人都在用自己的真挚、朴实和宽容守护着平平淡淡、最真实的幸福。

爱岗敬业守底线,愿做乡村振兴衔接人。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他在工作中虚心、勤劳,积极主动,尤其是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乡村振兴衔接的工作上,主动关心脱贫不稳定群众,积极为脱贫监测户申请各类项目分红;对包保网格家庭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发现有突发困难群众及时制定帮扶计划精准开展帮扶工作;协助村级开展疫情防控与疫苗接种工作,对于不方便外出的老人做到“包接包送”并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的宣传。乡村振兴工作开始以来,他积极参与村级项目谋划,协助村支两委做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等项目的谋划工作。此外,积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帮助群众介绍外出务工、登记好已就业人员的信息台账,做好防贫、返贫等相关事宜,为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获得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认可。

任劳任怨睦乡邻,愿做勤俭节约持家人。

小赵的母亲一直秉持着中国传统妇女的朴素和勤劳,尽心竭力地处理好家中琐事,在家照顾两个孩子和身患重度残疾的小赵的父亲。每天的日常就是骑着一辆电三轮风雨无阻的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到家后又急忙洗衣做饭,一刻不得清闲。为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她尝试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每天起早贪黑的劳动,希望通过辛勤劳作,能够给予一家人最无微不至的关怀,在让家庭变得更加温暖的同时让日子稍微好过一点。在对待邻里关系上,王母也表现得很积极,邻居家只要谁有了困难,他的母亲就一定会伸出援手,为大家排忧解难。

敢于担当甘奉献,愿做传道授业园艺人。

小赵的妻子是一名乡村幼儿教师,为了能给孩子们上好课,她除了积极向身边的优秀老师学习,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学网上优秀教师的课程,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常常观看视频,查找书籍,为给孩子们制作教学用具常加班到深夜。她常说“当了幼儿教师,我才知道,真的要会十八般武艺。我要努力勤学习,做我们班孩子的榜样。”“班上有不少孩子是留守儿童,他们的成长缺乏父母的陪伴,我更要多关心和爱护孩子们一些”。小赵的妻子从两个孩子的妈妈,变成一群乡村孩子的“妈妈”,她心疼班里的孩子,同样更能切身体会这些村里孩子们对爱的渴望,所以她总是竭尽所能陪伴和爱护孩子们,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尊敬长辈爱学习,愿做舞蹈绘画追梦人。

小赵育有两个聪明可爱的女儿,“说起女儿,是我和妻子最大的骄傲”小赵说。他的两个女儿非常地听话懂事,虽然小小年纪,但是在奶奶的教育下,平时她们在家也总是互相帮助,一起玩耍,不给奶奶添乱。特别是刚五岁的大女儿,经常帮助奶奶扫地、洗碗、整理玩具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三岁的小女儿总是跟在姐姐身边有样学样,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大女儿从小就表现出对舞蹈和绘画的热爱,所以四岁时小赵就给她报了舞蹈班,四岁半给她报了绘画班,每次课程奶奶都会带着妹妹接送姐姐,一年多下来,姐姐也坚持从未请假旷课或迟到。短短一年时间下来,孩子已经取得中国舞一级资格,绘画方面获得了2021年贵州省全省创意书签设计赛学龄前组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