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通用

时间:2023-07-09 17:07:58 作者:曹czj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通用篇一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理解随温度的变化,物质的状态是可以转化的。

(2)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能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凝固点联系起来。

(3)学会画出固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知道图像是描绘物理过程的重要方法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科学探究情境,把科学探究的七要素自然的融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及生活中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难点: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特点。

三、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温度计、萘、蜡、停表等。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小测:

(二)新课讲授:

1、出示目标,让学生清楚知道本节课重、难点。(幻灯片2)

(1)重点:熔化、凝固的特点。

(2)难点:晶体熔化特点。

2、引入新课:

首先通过形象的图片展示水的三态,使学生通过对冰、水、水蒸气的了解掌握物质三态的界定(幻灯片3)。熔化的概念较易理解,通过提问引导,使学生归纳出熔化的概念,并以此类推引出凝固的概念(幻灯片4)。

3、学习新课:实验演示,观察分析

(1)以冰熔化为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2)根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

(3)介绍实验仪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萘的状态、萘的温度变化。

(4)与数学的坐标系对比学习,教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物理规律。根据图象讨论与分析:晶体熔化时温度与状态变化。并由学生概括出萘熔化的特点。

(5)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蜡的熔化。(幻灯片5~8)

(6)阅读课本了解晶体、非晶体及进行简单的分类。(幻灯片9~11)

(7)采用逆向思维对比学习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幻灯片12~14)

4、课堂练习(幻灯片15~22)

(三)巩固练习(见配套练习)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小结这堂课学到的知识:一物质的分类。二是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三是采用坐标与图象分析的方法找特点。

(五)达标检测(见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

(1)熔化:固态 气态;(吸热)

(2)凝固:气态 固态 。(放热)

2、晶体与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的图象

最新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通用篇二

1. 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

2. 假设和猜想: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

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

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

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为了观察它们的状态和温度设计表格

思考:

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注意事项:

(1 、)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

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三、)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

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

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 = 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

最新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通用篇三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最新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通用篇四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图像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重点: 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难点: 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最新八年级物理熔化和凝固教学反思通用篇五

了解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及状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像分析数据找规律方法。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言:

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变化

1、物质有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

二、新课:

(一、)熔化和凝固现象

探究实验:

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熔化与凝固的规律一吗?主要是探究熔化与凝固时的温度变化、状态变化规律。

2、假设和猜想: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相同。不同物质的熔化规律不相同。实验所需器材。

3、试验设计及要求:把硫代硫酸钠和蜡加热,并把温度计放入两种物质中,从40℃开始1分钟观察它们的状态和读出相应的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为止。

思考:

对海波的加热方式是水浴加热,实验中为什么要水浴加热?

注意事项:

(1)注意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正确使用。

(2)熔化过程中搅拌器要不断轻轻搅拌。

4、海波与蜡的熔化曲线分析。

5、结论:

1、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达到48℃)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保持温度不变。

2、石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二)熔化

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海波、冰、食盐、萘、各种金属。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

1、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晶体熔化条件:

(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几种晶体物质的熔点

(三)凝固

1、晶体凝固时有确定的温度;非晶体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

2、凝固点:液态晶体物质凝固时的温度。同一种晶体物质,凝固点=熔点。

3、晶体凝固条件:

(1)达到凝固点;

(2)继续放热。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释现象

把正在熔化的冰拿到温度为0℃的房间里,冰能不能继续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