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人才培养工作计划范文(17篇)

时间:2023-12-24 14:35:21 作者:MJ笔神

工作计划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和方向。通过参考工作计划范文,可以为自己的工作计划提供更多思路和灵感。

社区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是建立*特色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制度的重大突破,也是实现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发展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意见》提出,到20xx年,要基本建成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具有*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总体目标。近期任务是要加快构建以“5+3”(5年临床医学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或3年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为主体,以“3+2”(3年临床医学专科教育+2年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为补充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意见》重点阐述了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举措。一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供需*衡机制;深化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着力推进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融合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改革,探索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机衔接的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改革;推进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改革。二是建立健全毕业后教育制度,培养合格临床医师。全面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立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展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三是完善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卫生计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加强继续教育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继续教育实施方式,开展面向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

《意见》强调,要加强各级、各部门组织领导,加大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要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建设,修订人才培养标准和基地建设标准,加快认定一批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要健全投入机制,统筹利用各方面资源,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奖助力度。要强化激励措施,提高卫生计生岗位吸引力,健全基层和急需紧缺专业岗位卫生计生人才激励约束机制。

《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工作,加强医教协同,健全工作协调机制,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深化改革,强化标准,加强建设,全面提高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和提高人民健康水*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年前,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施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雏鹰计划,遴选有创造潜质的高中生走进高校学习新知、研究课题。这些高中学生经过一番锤炼,有了怎样的收获?11月3日,在重庆一中举行的重庆市青少年人才培养雏鹰计划工作会上,市青少年创新学院公布了一份关于首批学员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首批毕业的100名学员全部考上大学,其中32人考入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

据重庆市教委主任周旭介绍,该计划实施3年来,重庆市建立了由10所高校、135个高校实验室、15所基地中学、7所项目中学组成的学员培训阵地。由18位国家二级教授、280名高校专家、160名中学优秀教师、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构建了大学教育和中学教育有效衔接、高校专家与中学教师协同配合的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开发了60多门“先修课程”,组织学员开展专题课题研究360个,研究领域涵盖理学、农学、法学、医学等9个领域。

据市教科院党委*、市青少年创新学院院长伉大林介绍,第一期学员共117人,毕业100人,调查统计到94人,全被大学录取。其中考入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共32人。

作为*首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美合办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究竟有多大吸引力,从1日这所学校举行的招生宣讲会上可见一斑:20xx多名学生和家长从全国各地赶来,由于学校礼堂仅能容纳800人,宣讲会不得不分成上午、中午和下午三场。

“本土的教育加之国际化的视野,这是绝佳的搭配。”一位来自上海的家长说。据校方统计,参加当天宣讲会的学生、家长超20xx人,除上海外,还来自于北京、浙江、江苏、山东、四川、陕西等地。

据了解,上海纽约大学是*“985”院校和美国一流大学首次合作办学的高校,计划于20xx年秋季招收第一届本科生300名,其中*内地学生151名。学生就读期间将有机会赴纽约大学全球体系中的其他校园或学习中心,进行一到三个学期的海外学习,毕业后将获得纽约大学学位证书和上海纽约大学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

“我们这次开宣讲会的目的并不是劝说大家都来报考上海纽约大学,而是希望能在你们中间找到少部分跟上海纽约大学相匹配的学生。”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顿在宣讲会上说。

校长俞立中介绍说,教育部保送生、校长推荐生、奥赛得奖、年级考试前30名或学业考试全a的学生将被优先考虑参加“校园日活动”。经上海纽约大学、华东师大和美国纽约大学三方人员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评定后,部分学生将进入预录取名单,最后全国统一高考成绩也将作为录取参考。

约翰·塞克斯顿接受^v^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纽约大学在生源上有独特的视角和期待。当然,这所学校的出现可能会让许多尖子生重新考虑自己的未来,也让*的高校在招生上竞争更加激烈,但对整个*的高等教育而言,无疑是有促进作用的。

社区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此项工作于20xx年11月启动,前后历时十个多月,现已修订完成并发布,将于20xx-2021学年第一学期在20xx级开始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管理和审核学生毕业资格的主要依据。在全面总结20xx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新版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如下特点:

二是明确专业核心课程。针对08方案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不足、专业核心课程界定模糊的`弊端,新版方案修订要求各专业综合考虑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社会需要、学科专业发展特点等因素,明确本专业培养人才的核心能力,进而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学生今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知识与能力基础。

三是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本次的方案修订中,明确要求各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此外,还允许各专业根据本专业教育教学特点增设创新学分,鼓励学生通过科学研究等方式获得该学分。

据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学校高度重视此次方案修订工作,校党委*顾家山、校长王伦多次提出具体要求和指导意见,分管副校长李进华全程参与、直接指导,相关部门、各学院积极组织开展修订工作,期间召开相关会议10余次,其中包括为期两天的新版方案集体评审论证会。方案修订遵循“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我校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人文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校人才培养将立足于一个新的*台,为我校着力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一、本队宗旨:

提升团队成员在语言表达,临场应变等方面的能力,增强队员的文化修养,打造出一个比较出的主持人团队。

二、基本任务:

1、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全面提升,完善团队成员在主持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2、发掘队员的潜在能力,根据各自特点采取相应的培养措施,培养出具有自身特的人才。

三、教学活动:

1、安排一定的课余时间,组织团队成员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设置一定的环境,提出相应的问题锻炼队员在临场应变方面的能力。

2、要求队员在课余时间自行查阅与主持相关的文稿,观摩一些有名主持人在主持时的形象气质,并进行适度的模仿,以此来增强个人的文化修养,完善在主持时所展现出的魅力与气质。

3、安排相应的时间请一些有主持经验的学长学姐对团队成员传授经验,从而让队员能够更好更快的提升自身的主持能力。

4、实战演练。抽取团队成员主持由系部开展的活动或其他小型活动,对当时的主持人表现进行现场点评,指出优点与不足,并让团队其他成员一同探讨解决不足之处。

四、前景展望:

各方面都良好的人才,为我系开展各种文艺晚会、会议活动能够提供比较好的主持人后备资源。

xx。

20xx年12月6日。

社区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根据*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解决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xx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和操作潜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xx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社区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今年,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各项工作,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中心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思想,创新工作领域,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一年来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

一是强化对人才招聘广告的审查。年初,会同*xx市委宣传部、xx市人事局、xx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xx市城市建设执法监察局联合转发了省委宣传部、省人事厅《关于加强人才招聘广告管理的通知》,并组织工作人员,对各新闻媒体的人才招聘广告进行审查,还组织宣传部、执法局相关人员赴市电视台、电视报、xx日报、飞天周刊、红柳广告公司、铭娜广告公司等媒体,督促检查通知落实执行情况,全年共审查人才招聘广告39次,切实维护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使人才招聘广告的发布逐步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二是加强人才中介机构的管理。对全市人才中介机构进行了核查,对合法的中介机构规范了运行程序,取缔非法中介机构。三是加强了人才招聘会的审批和监管。制订了应急预案,规范了管理程序。

(二)人才交流工作成效显著。

(三)人事代理和人才派遣工作有了长足进步。

(四)加大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随着大中专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为了方便大中专毕业生报到,我们专门设立了毕业生就业窗口,确定专人,确保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相关政策规定,采取就业报到、入库登记交流、人事档案托管、推荐就业岗位一条龙服务。同时,加强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的宣传,让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先后在xx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专场就业辅导班2次。今年共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759人,其中:硕士11人,本科579人,大专1108人,中专61人。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全年通过市场推荐就业400多人,为企事业单位办理五大生推荐就业44人,为市内风电企业推荐毕业生56人,为x年即将毕业的xx职业技术学院的76名学生推荐了就业单位。全市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到6*7%。

(五)不断拓展各类培训业务。

一是认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计算机培训。全年开展培训7期,共11个班次,参加培训627人;配合职称科组织计算机考试4次,考试人员达1360人,共计3457个模块,合格率达到。应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为节约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时间和开支,解决工学矛盾,我们派老师到敦煌开展上门培训服务,在敦煌组织职称计算机培训1期,共2个班次,参加培训人员146人。二是认真组织驾驶技术培训。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狠抓培训质量,考试通过率不断提高,全年共招收学员376人,其中城镇263人,县市培训131人;培训结业389人(其中187人为x年遗留培训学员),正在培训的174人,全年组织培训科目考试42场次,其中科目一13场次,科目二20场次,科目三9场次,科目四夜间考试9场次。为了扩大招生,培训部所有工作人员均分解了招生任务。在培训中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教练的各项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和考核,建立启动了教学培训日志制度,使培训工作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为吸引更多学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经过认真调研,成立了阿克塞、肃北、玉门、敦煌四个分校,已开始招生。尤其是肃北、阿克塞两个分校的设立,填补了该两个民族县汽车驾驶培训的空白,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和*的好评;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人才中心的场地、设备、人才优势,筹建创办了xx市人才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在丰乐、银达、果园三个乡镇开展了烹饪、计算机、电焊工三个专业、4个班次的农民工技术技能培训,培训农民180人,并与区劳动局职业技能鉴定所衔接,对三个班次的120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为他们外出务工提供了技能基础。四是充分利用场地资源和人才优势开展培训。在“三支一扶”和进村就业招考前举办考前教训班,共组织了2个班次,招收培训学员200人;承接了玉门市录用乡镇工作人员上岗前培训,培训人员34名;承办了机关事业单位汽车驾驶员技工考核操作,共186人,其中:高级62人,中级53人,初级71人。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到达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带给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带给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状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20xx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本专业培养敬业乐教,一专全科、多才技高,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小学多门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小学教师。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从事小学教育各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在小学各学科中教学、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4.熟悉国家教育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基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小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目标;学会运用符合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评估原则、方法;能够胜任小学课堂教学、指导小学生课外艺体活动和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5.掌握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三笔字和熟练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

三、学制。

标准学制3年。

四、毕业学分。

学生修读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达到120学分,符合毕业要求者,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为加强我院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青年医学专家,进一步推动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的培养,加快提升我院临床医学技术水平,特制定“xxxxxxxxxxx医院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星火计划”(以下简称“青年人才星火计划”)。

一、培养目标。

青年人才星火计划拟每2年选拔10名优秀青年医学工作者,其中医疗6名,医技2名,护理2名。以在临床一线带教为主要方式,经过2年有计划的严格培训,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较强科研能力的人才,为形成新一代医学专家队伍奠定基础。

二、组织管理。

医院组建xxxxxxxxxxx医院人才培养星火计划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的统一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科,负责具体落实日常工作。

三、选拔范围和条件。

(一)“青年人才星火计划”培养对象的选拔范围为:全院所有医疗、医技和护理从事一线业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的申报人必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爱岗敬业,事业心强,医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求实、创。

新、协作和奉献精神;

2、年龄在40岁以下(申报当年1月1日以前出生);

5、近三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有良好的医德医风。

(三)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必须能切实保证培养按计划进行,并能切实保证提供优秀指导老师在临床或科研一线固定带教。指导老师医疗、医技一般为学科带头人或科主任,护理为护士长或副主任护师。

四、申报和评审程序。

“青年人才星火计划”每2年选拔10名优秀青年医学人才。按照本人申请,指导老师及科室推荐,公开、公正、择优选拔的原则,经专家进行专业评审后,由“领导小组”审定入选名单。申报和评审的具体程序如下:

(一)申报:“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指导老师同意后,由所在科室择优推荐,并报“领导小组”审核确定。

养计划和措施(包括固定带教老师的基本情况),由所在科室具体填写。申报书和推荐书填写内容应准确无误并由业务主管部门审核盖章后,统一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初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申报书和推荐书等相关材料,对申报人的申报条件进行初审,符合条件者进入笔试和复审。

(三)笔试:考试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英语水平。

(四)复审: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组成评审专家组,结合笔试成绩,根据“评人为主”的原则,对申报材料进行专业性的全面评议并排序,“领导小组”根据排序择优选出面试对象。

(五)面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评审专家组对面试对象进行面试。通过申报人的答辩,评审专家根据申报人的思维能力、基础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及发展潜力等进行评估,并综合评估申报人带教老师的能力、申报人所在科室配套支持力度、学科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因素,结合医院学科建设的有关情况,在全面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采取评分和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公正地作出面试对象择优录取的'排序。

(六)公示:经评审专家面试后的拟入选对象,在医院公示栏进行公示,征求群众意见。

(七)审定:领导小组在评审专家组评审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公示情况,审定入选“青年人才星火计划”的培养对象名单。

(一)每位列入计划的培养对象资助额度为1万元/年。经费主要用于培养对象开展相应的临床科学研究、培训提升、参加相应的学术活动等。

(二)培养经费由培养对象按制定的计划由医务科审批后使用。财务科进行专项管理,实行单独计帐,专款专用。因个人原因中断培养计划的,已用款全额退还医院。

六、培养和管理。

(一)医院与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及其业务主管部门签订培养人才项目协议,明确各方的职责和任务,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确保“青年人才星火计划”顺利实施。

(二)医院除培养经费资助外,为培养对象在临床实践、学术交流、信息传递及相应的科研等方面创造一定的条件;培养对象所在科室位必须提供必要的支撑条件,并切实保证提供优秀老师在第一线固定带教。

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在一定期限内予以整改,并提交整改报告,“领导小组”视整改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培养计划,对确实难以按期完成培养计划的对象,予以撤销培养计划。

(四)培养期间,培养对象每年必须完成至少1个科研项目的申报,参加相关专业学术会议1次,完成2篇省级或省级以上论文的发表,承担1次大学教学活动和6次实习医生的集中教学。

(五)各有关科室根据培养对象原有基础,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推荐并采取措施加以培养。培养对象所在科室应积极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管理方面为其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其在学术或技术岗位上担任一定职务,优先参加有关专业委员会工作,锻炼其组织能力。

(六)培养计划完成后,培养对象须认真撰写总结报告,于培养期限到期后1月内将总结报告及相关附件(已发表论文、科研原始记录或其复印件、经费使用情况等)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评议。

(七)经费由财务科和审计科审核管理。

二九年六月十七日。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企业就应为后备人才建立良好的发展通道,透过人力资源部门与员工个人的面谈沟通确定其发展目标和通道,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职位提升。通常,企业应为员工设置管理类和技术类通道,员工可依据自身岗位和条件,选取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

2、完善人才选拔机制。

明确的选拔标准,包括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以及与企业核心潜力素质的契合度等方面。具体标准是针对各类后备人才的入库标准,包括员工基本条件(学历、经验、年龄等)、知识、技能、潜力素质、个人绩效等方面。

3、完善培养管理机制。

选取适宜合理的培养方法,包括培训、轮岗、导师、挂职等方式。各种培养方式适用性也不尽相同,所以对于不一样类别的人才企业应选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做好培养考核工作,对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明确后备人员潜力提升状况,及时发现其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透过面谈沟通为后备人才确定新的.培养目标。

4。完善人才退出机制。

为保证企业最优秀或最具潜力的员工能够进入后备人才梯队进行加速培养,应建立合理的退出机制,使人才梯队管理与企业内部选拔和晋升机制相对接,对后备人才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一方面,表现优秀的后备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在企业出现空缺岗位时,能够获得优先晋升的机会。当然,企业应建立并完善内部选拔和晋升机制,明确任用原则和任用标准,完善选拔任用流程,明晰相关职责人,保证晋升选拔公平、公正地进行。另一方面,对于表现较差的后备人员,依据后备人才梯队淘汰机制进行淘汰。企业应制定合理的淘汰机制,以此充分调动培养对象的用心性。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到达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带给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带给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状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交流。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为了建立有效的后备干部培养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合理开发和培养后备干部队伍,以便建立公司的后备干部梯队,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供给人才资本支持,特制定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后备干部培养方向,即培养在某一专业工作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并熟悉本工作领域其他相关知识,且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复合型后备干部人才。

__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后备人选。

一般为1-3年。

四、培养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2.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3.注重发展潜力,重在培养提高。

4.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

5.分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原则。

五、培养职责。

公司领导班子负责确定后备干部候选名单、审定培养计划、最终审议培养效果的评估和后备干部的晋升。

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负责组织后备干部培养计划各项工作的开展:如在岗培训的落实和监督、岗位交流、培养效果的评估等。

各部门领导为其所管理部门后备干部培养的辅导人,负责协助后备干部制定培养提升计划,对日常各项培养工作的开展进行指导。

六、培养方法。

(一)定期业务培训。

1.每年由市分公司外聘培训师,对后备人员开展一次管理技能提升培训,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的5-6月;培训结束一个月内,后备人员需要提交培训心得体会到人力资源部,字数1500字以上。

2.每季度由人力资源部指定2门网上大学课程,要求后备人员及现有中层领导进行网上学习。同时要求后备人员根据个人提升需要,自选2门网上大学课程进行学习。每季度次月提交上一个季度的网上大学学习心得到人力资源部,字数1000字以上。

3.由人力资源部组织相关专业部门每年精选2-3本书箱或影音资料,由后备人员及现有中层自学或集中学习。在规定学习时间结束一个月内提交学习心得并交人力资源部,字数1000字以上。

4.每半年由人力资源部牵头各专业部门,根据以上培训及学习资料,组织理论考试(主要包括案例分析、理论知识、逻辑知识、行业情景、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工作等),目的是对后备人员的学习情景及综合本事提升情景进行评估。

(二)负责专项工作。

有意识地安排后备干部做一些时间紧、任务重、突击性较强的实际工作,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受锻炼和考验。主要如下:

1.负责本领域兼职内训工作:由人力资源部征集各专业部门意见,制定专题培训计划,由相关领域人员负责专项课题培训,一般每人每年至少有2个专题的兼职内训任务。经过兼职内训工作提高后备人员的学习本事、沟通和表达本事、组织本事。

2.负责带领“营销突击队”或“营维突击队“开展专项突出活动,经过实战提升组织本事和带队伍本事。

3.根据公司领导和专业部门需求,有针对性的负责临时性的专项工作,经过专项工作提升业务本事、计划本事和组织本事。

4.后备人员每年至少开展1次基层专题学习调研,每次调研时间一般为一周,经过基层调研,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__字的调研报告。使后备人员了解一线生产经营情景、运作情景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高服务基层的意识和处理基层问题的本事。

(三)实行后备干部定期谈话和交流制度。

1.公司领导每年要对所分管的后备干部谈话至少一次,人力资源部领导要对所有的后备干部谈话至少二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到达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忙解决后备干部认识及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本事。并将谈话资料作为培养考核后备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谈话记录详见附件一。

2.在日常管理中,要经常了解后备人员思想情景,及时发现各种思想倾向和问题,及时进行帮忙教育。对工作和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要及时谈话,帮忙分析原因,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大胆工作。

(四)岗位交流锻炼。

1.市分公司本部较为成熟的后备干部,由市分公司党委有计划的分批安排到县分公司、乡镇支局等一线去工作,一般以挂职支局长或县分公司总经理助理主为、担任一线主管为辅助的方式,向基层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素质。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1年。

2.各县分公司较为成熟的后备干部,由市分公司党委根据培养方向,有计划安排到市分公司管控部门或业务部门工作,重点安排到市场部或网络运营部任主管,使后备干部全面了解公司的工作及运作模式,增强全局观念和统筹本事。挂职锻炼时间一般为1年。

3.加强其他后备干部交流换岗,使干部得到多方面的锻炼,增加多方面的才干。

(五)建立后备人员专职导师制每名后备人员指定2名导师,其中1名为本单位的正职领导,另1名根据培养方向选择其它相关部门领导担任导师.导师要负责对后备人员进行辅导,主要是专业知识、经济管理本事和领导水平的综合培养,尽可能在部门内部给予后备人员更多的锻炼机会,同时每季度必须与后备人员进行一次沟通交流(填写附件一),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景,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鼓励,让后备干部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到达教育干部、解决问题的目的,帮忙解决后备干部认识及工作中的不足,提高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本事。同时导师应当每年负责组织本单位绩效考核小组对后备人员进行年度考核及评估,将考核结果按附件二要求报人力资源部备案,作为后备人员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对于履行导师职责较好,能够按期沟通并有沟通记录、每年度提交考核评估情景,所指导的后备人员晋升为中层领导且该后备人员认可导师培养工作的,给予导师奖励1000元人。

(六)参加公司重要会议。

后备人员每月必须参加市分公司的经营分析会及其它指定参加的会议,各部门领导应尽可能安排后备人员参加本单位的各项会议,使后备人员掌握公司生产经营情景,提高后备人员的信息量及全局观念,掌握公司的工作重点,为今年任职积累知识和经验。

(七)召开年度工作汇报会。

每年11月初举办一次后备干部学习及工作汇报会,由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领导听取汇报。后备人员需要汇报的主要资料包括:自我一年来的工作成绩、主要提高、收获体会、存在不足及下一步本事提升计划。汇报时间为每人10分钟,然后由公司领导及人力资源部领导点评,帮忙后备人员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总结经验,提高本事。

七、其它要求。

(一)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建立后备干部信息库,包括后备干部简要情景登记表、年度考核材料、民主测评情景、培养和奖惩情景等。

(二)实行动态管理。后备干部队伍既要坚持相对稳定,又要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考核及培养情景,淘汰部分年龄偏大、成长慢、不适应中层领导培养需要的人员,缺位时经过公开选拔方式予以补充。在出现相关问题时能够随时对人员做出相应的调整。

(三)坚持备用结合的原则。能够将后备干部理解培养、实践锻炼和学习等方面表现,作为提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今后,公司提拔任用的中层管理人员,尽可能研究在后备干部中产生。

(四)各部门领导应给予后备人员更多的锻炼机会,支持后备人员培养工作,保障后备人员的学习、培训及锻炼时间。

(五)各县(区)分公司及各部门应当参照本办法对本单位的班组长及有潜力的员工进行培养,提高人力资源整体素质。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一、活动目的:

为了加强我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学习部干事队伍建设,提高干事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明确学生会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会应有的作用,系学生会学习部近期举办20xx系学生会学习部干事培训。

二、培训周期:

一个星期;

三、培训主讲:

系学生会主席(廖x)、系学生会学习部两位部长(黄x、余x);

四、培训地点:

3栋800;

五、参加对象:

xx级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学习部干事;

六、培训具体内容:

1、开班典礼。

2、《如何当好一名优秀学生干部》专题讲座。

培训目的:使干部了解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应掌握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干部兼备正直、诚实与自信的优良素养、坚定信心,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在保证良好学习成绩的同时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

3、《学生会干事的工作方法与工作规章》。

培训目的:明确学生会的规章制度,加强工作方法的指导,提高干事的工作能力。

培训原因:如何加强学生会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如何加强学生会部门内部管理,完善自身建设,如何发挥学生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功能。端正干事的工作目的与工作思想,阐明各部门的职责;干事应如何处理学习、工作与休息的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干部、干事间的关系等。

4、《学生会干事的素质与形象》。

培训原因:干事自身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学生会形象的好坏,而且影响到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任何一个学生组织,如果有一支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就能人心齐,作风正,学风好。作为学校,要因势利导地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学生干部,要不断在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5、《如何提高干事的公文写作能力》。

6、《大学生心理健康》。

培训原因:大学生干部是同学们的模范,不仅要认识自我,而且还要完善自我。认识自我可以认清自己善长什么,不善长什么。这样才可以制定相应的目标,才不至于在工作时感到茫然无措。而完善自我则是以认识自我为前提的,只有认清了自己各方面的情况,才能像医生一样对症下药来完善自我,使自己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出色的完成工作。

七、有关要求以及说明。

1、培训是搞好学生会工作的基础。各级组织要正确认识对干事培训的重要意义,加强领导,认真组织,确保成效。

2、干事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理论学习同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同本部门、院学生会的各项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培训、认真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3、所有参加培训的学生干事应按时出席,认真听讲,积极参加各项学习讨论活动。不能随意缺席,迟到,早退,如确有事不能参加,应至少提前一个小时向负责人请假并获得许可。

4、参加各项培训活动时,提前十五分钟入场,并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保持课堂肃静,认真做好笔记。

5、培训结束时,每位干事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及工作实际,完成一篇学习体会,xx00—1500字左右。

6、系学生会学习部要结合实际,培训完成时要及时进行交流与总结大会。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到达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带给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带给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状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为使我院更好地履行承担区域医疗卫生枢纽作用,进一步加强我县区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其卫生综合服务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充分发挥作用,现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德江县人民医院承担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度与保障措施和培训方案》。

一、重要意义。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医疗卫生人才始终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我县医疗卫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做好这一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根据省、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我院决定将对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用制度加以保障和规范实施,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加快我县基础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促进我县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发展。

二、具体措施。

(一)营造良好环境。

1、建立卫生人才培训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我院基层卫生人。

才培养制度和政策保障,严格执行我院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必须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驻点帮扶1年以上的政策,鼓励我院具有中高及职称人员主动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驻点帮扶或开展短期的学术讲座、临床教学和理论授课等,以不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综合服务技能。

2、改善条件接纳人才培训。为鼓励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人员到我院临床进修或短期实习,我院创造条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到我院进修或参加短期实习的人员免费提供住宿,医院食堂向进修实习人员开放,以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从事学习,提高学习效果。根据县卫生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安排,我院每年重点帮扶6个乡镇卫生院,每个卫生院持续帮扶时间为5年,帮扶理念以输血式帮扶向造血式帮扶转变,增强了帮扶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帮扶效果的持续性。

员、进修学习专业等要求,无条件地接收并按其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按需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培训效果。

2、我院计划每年度定期至少开展专题知识1期讲习班,由我院副高以上职称人员讲课或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讲课,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排人员参加。

3、充分利用我院名老专家资源,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技术骨干为对象,组织建设好技术传承工作,培养后备医疗技术人才力量,掌握先进专业技术,使其向全院学科带头人方向发展,在科室业务管理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力军作用。

4、每年开展1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的专项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

5、加大对乡镇的巡回医疗工作力度,成立专门的医务部负责组织落实,组建专门的巡回医疗队,每周至少下乡巡回医疗1次,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和50%以上行政村。

6、我院积极组织学术讲座活动,外聘专家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及由本院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讲,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师及其它专业初级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一般技术工作。

7、我院每季度进行中医药知识培训一次,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技术人员来我院参加培训,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

三、经费投入。

1、我院计划从全年业务收入中拿出0.5%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金,用于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所开展的讲习班举办、学术讲座、短期培训、临床进修实习等,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有关人员来我院进修学习,进修人员按规定享受与本院职工同等待遇。

2、加强培训相关设备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善多媒体室音像设备,持续改进教学成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在医、教、研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学科技领军人才的后备力量,建立起适应我院医疗事业发展和重点专业建设要求、符合医学科技发展需要的青年人才管理、运行机制和良好环境,为我院医疗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二、培养目标。

通过选拔中青年医学人才并经五年的重点培养,使培养对象成为我院医德高尚、医疗技术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发展潜力大的医学、科研力量和学科带头人,从而合理完善我院“老、中、青”的人才梯队。

三、人才选拔。

(一)选拔条件。

1、优良的思想品德。热爱本专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正派,求真务实,愿为医学事业献身,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有埋头苦干的求实作风,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心理素质。

2、有较强的学术能力和医学实践能力。掌握本学科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对学科发展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处理较复杂的疑难问题,在本专业中有一定影响,能够提出专业发展的规划和设想,有较好的科研、教学、临床、组织管理能力。近五年内无重大医疗事故、工作差错,无不良医疗行为,无年度考核不合格。

3、具备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有探索医学科学求知的热情和执著追求精神,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勇于开拓进取。具有一定的外语基础,能够看懂一般专业外文资料。

4、身体健康,原则上要求年龄在40岁以下。

(二)选拔程序。

1、个人申请。

3、医院审批。

四、培养原则。

(一)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培养中青年后备人才时,要坚持技术和品德两方面培养并举,培养出能胜任本职工作的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医学人才。

(二)坚持高标准、严格培养。从选拔或考核抓起,提出高标准及起点,做到“宁缺毋滥”,严把考核关。建设一支能在医疗、科研等领域有突出成绩的中青年医学人才队伍。

(三)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我院将从工作条件、人事环境、生活条件、职称晋级等方面下功夫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引进优秀人才。

同时大力发展自身后备人才的培养,达到既补血又造血的目的,使医院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和人才施展才华的基地,从根本上解决学科发展的问题。

(四)坚持医、教、研并重。在实施工作中不能以医疗技术水平、科研业绩或教学水平其中之一作为单一培养指标,而是要坚持医、教、研并举。将中青年医师培养成三方面都突出的医院后备人才,促进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三个能力的全面提升。

五、培养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对培养对象的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培养对象的业务水平。积极拓宽渠道,采用多种形式为他们的培训进修、合作研究和科技攻关创造条件和机会。优先推荐他们到各级学术团体任职,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竞争,给与充分的科研自主权,帮助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出国进修、出版专著,让他们经受锻炼,不断增长知识才干。另外,通过聘请有名的国内外专家教授来医院进行学术讲座、专业培训或指导的方法提高中青年医师素质。

(三)建立导师制。培养对象须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学术导师,提高培养起点。导师必须保证在培养对象所在单位工作一定时间,并与培养对象单位鉴定合同,保证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

(四)鼓励“老带新”培养方法。定期组织院内老专家与中青年。

医师相互学习的交流会,用老专家的经验帮助中青年医师提高自身医疗水平和医德医风。

(五)激励人才、奖惩分明。通过物质、情感等有效地调动中青年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中青年医师创造出成绩。在加大人才培养的同时,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环境留人和条件留人”,留住医院人才。

六、管理办法。

(一)制定中青年医学后备人才培养制度和规章,统一组织中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

(二)与培养对象签定培养合同。

(五)根据考评结果,在原核定经费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下一年度经费额度;。

(八)根据考评结果,对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根据财政部和重庆市财政局印发的会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为加大重庆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力度,解决高端会计人才紧缺难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培养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为引领,以培养高级会计师、总会计师为重点,以培养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为基础,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梯次递进衔接的会计人才队伍,全面提升我市会计人才队伍业务潜力和整体素质,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带给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要求,到20__年分类培养:精通会计业务、精于财务管理、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操作潜力很强的重庆会计领军人才350人(其中:力争入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50人,具有国际资格的注册会计师50人);会计业务娴熟,善于财务管理,职业决定潜力强,操作潜力强的重庆青年英才600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高级会计人才及总会计师20__人;加大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培养,届时占会计人员的比例西部领先。

三、遴选条件和程序。

(一)会计领军人才。取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含透过高级会计师资格考试),或者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执业5年以上,或者副教授以上职称(含会计学博士毕业工作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财务部(科)负责人或后备骨干。本人申报、单位审查推荐;由市财政局组织对财会、英语和综合知识进行考试;再面试、综合审查评选;商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确定培养人选。

(二)会计青年英才。取得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讲师等专业技术资格2年;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具有本科学历,能够运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获得全国会计师考试金银榜的考生,条件可适当放宽。人选确定方法同会计领军人才。

(三)国内领先高级会计人才。选取企事业财务部(科)长以上、高级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由本人报名、单位推荐,根据每年培养计划,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四)总会计师。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设置和任命的总会计师,年龄55岁以内,具有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由本人申报、单位推荐,综合平衡确定培养人选。

(五)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贴合财政部规定报考条件的会计人员。

四、培养措施。

(一)报考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和国际资格注册会计师,原则上在重庆会计领军人才中筛选,并适当开展考前培训。对获得全国会计领军人才的,除享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政策支持外,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表彰。

(二)会计领军人才培养3年,会计青年英才培养2年。实施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培养,并与会计专业硕士项目(mpacc)有效对接。培养期间实行量化考试和淘汰机制。培养期满经考试合格后,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和培养院校颁发证书。取得重庆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的,优先向国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推荐使用;入选人员纳入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优先向有关部门推荐作专家;优先安排会计财务科研课题并适当给予资金支持;可提前两年参加高(正高)级会计师考评。

(三)完善正高级会计师考试评审方法、资料,适时增加正高级会计师评审数量,提升正高级会计师质量。

(四)加大高级会计人才培养,按照国内领先水平设置培训资料,强化管理、理论、综合潜力培养。对优秀学员颁发荣誉证书;优秀人才纳入市委组织、市人力社保局人才库管理;向有关部门推荐使用。

(五)按照国务院《总会计师条例》,逐步实行总会计师资格认证,完善全市大中型企事业总会计师设置,开展总会计师职能、专业、综合知识强化培养。

(六)结合会计师年龄、学历、职务和从事财会工作年限等,修订完善报考评审高级会计师资格条件;鼓励我市高等院校开展高级会计师专业知识考前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高级会计师专业考试;总结完善高级会计师评审办法,强化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和实际工作潜力等全面考察,增加高级会计师数量,提高质量;强化高级会计师综合潜力再提升,结合高级会计师年度继续教育,完善培训方式和资料,明确学习任务目标,增强学习自觉性。

(七)实行自主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市财政局指导市注册会计师协会制定考前学习培训、考试合格激励、选送注册会计师到市内外培养提高和引进注册会计师的激励政策规定。

(八)鼓励我市贴合条件的广大会计人员参加高校、网校专业学习培训,用心参加全国会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选取优秀院校、网校供会计人员选取学习;对参加全国会计师考试获得金银榜的会计人员给予表彰。

(九)由会计主管部门(市财政局)、用人单位、培养对象个人共同承担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主要用于会计领军人才和青年英才、高级会计人才、总会计师的选拔、集中培训、讲座、科研、管理等项开支。单位承担的经费在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十)各区县(自治县)、行业主管部门和人才使用单位,要主动如实推荐优秀会计人才,用心支持其参加学习、培训、讲座和调研活动,从学习时间、经费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可据此规定原则精神,具体制定鼓励本行业和单位会计人才培养、激励和使用政策措施。

五、组织实施。

(一)由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组成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全市高端会计人才重大培养政策,指导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的培养。

(二)高端会计人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负责制定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具体实施办法,组织开展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在市内外高等院校中选取培养机构,指导监督培养院校设计培养方案、实施培养和管理,向领导小组汇报全市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三)培养院校协助市财政局做好学员选拔、面试工作;具体负责培养资料设计、培养教学、调研指导、考核管理,全面落实重庆市高端会计人才综合潜力素质提升,培养状况报告等工作。

(四)各区县组织、财政、人力社保部门,市级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做好优秀会计人才推荐上报工作,营造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集团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加快人才培养、使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经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立公司的人才梯队,满足公司乃至集团“十二五”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供给智力资本支持。

第二条:原则。

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培养专家型的技术人才和综合型的管理人才。专家型的技术人才指在某专业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人才,综合型管理人才指在本单位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人才。

培养对象的确定和培养计划的统筹安排。

第五条:主要资料。

本方案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人才培养体系的构成、人才的甄选、人才培养模式、人才的培养方法、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由“启航工程计划”、“育英工程计划”、“菁英工程计划”、“卓越工程计划”四个部分组成。由这四个部分共同构成公司战略人才库。

1.启航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的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2.育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现有的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优秀班组长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各车间或职能部门及生产单位负责人。

3.菁英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核心技术人员及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为公司后备岗位储备人才。

4.卓越工程计划:该计划旨在经过对公司现有的后备干部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全面的人才,为公司今后的战略扩张作好准备。

展需要的一些重要中级和高级岗位。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公司因应未来发展变化而储备的一些可替代高级岗位的人才。

(二)人才的甄选。

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慎重地甄选,选拔出真正具有领导或专业潜质的后备人才,以树立公司用人及人才晋升理念。

1.甄选条件:进入人才培养队伍的员工必须是大专以上全日制学历,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能够胜任现有岗位工作,有强烈积极精神,有必须的培养潜质。

2.经过职业生涯规划、科学测评,由部门或生产单位推荐。

3.由人力资源部根据甄选条件筛选人员名单,然后由公司领导批准入选人员名单。

为适应不一样岗位的需要,结合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公司对人才采用下列两种培养模式:

1.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公司采取宽口径培养模式,即采用:一线轮岗工作(不一样系统)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副班长到班长(不一样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车间副主任到主任(不一样车间或部门)时间为一年;挂职锻炼从中层副职到正职(不一样部门)时间为一年;培养期间采用继续教育+内外培训+双师培养制+分段式多模块培训体系。

2.专业技术及业务管理型专才,以专业技术为主线进行叉培养模式,即采用:专业或业务领域内轮岗+项目锻炼+内部指导+继续教育+内外培训模块训练等多种培养方式进行培养。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有效性,公司对列入培养计划的各级人员采用不一样的培养方式,按照“技术、本事、素质”协调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综合素养教育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员的技术创新本事为重点,努力培养“适应公司发展需求,实践本事强、综合素质高、创新性”的应用人才。

1.入职开始跟踪管理:由人力资源部组织各部门单位负责,定期跟进大学生工作的进展情景。入职2周的脱产军训、培训;现场流程培训;跟班锻炼;年终优秀选拔。

2.建立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启动职业生涯规划,为了让各专业大学生看到发展的期望和潜力,安心留在企业施展才华,从20_年起,启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工程,其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奋斗目标,充分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同时有利于组织选拔使用和培养适合岗位人才。

3.轮岗:前提必须胜任本职工作;公司不一样部门间的轮换,主要是使其能够熟悉不一样部门、单位及各岗位主要职责和相互协调配合情景;由轮换期间部门或单位管理;轮岗周期原则上分为三个、六个月和一年三种,具体轮岗时间根据培养计划及实际情景确定。

4.纳入内部培训师:为了满足中层岗位所必须的沟通本事、

表达本事以及知识自主积累总结本事,凡列入“菁英工程计划”的必须根据公司《内部培训师管理办法》参加内部培训师,并完成相应的讲课工作。

5.加强培训:内部培训-公司安排一系列的基础培训、技术培训、管理培训、本事提升培训、素质培训等多种形式;外部培训-安排到有色行业同类矿山现场培训、参加咨询机构组织专项培训。供给技术交流机会,有计划地选送到合作单位进行学术交流、参观学习,取长补短,开阔他们的视野。

6.委培:根据专业、管理需要与高校和有色行业培训机构合作,委托进行深造。培训为半脱产和全脱产形式,毕业后报取得毕业证,公司给予报销学费。入学通知前需签订委培协议,毕业后为公司服务10年以上。

7.双师制:过去,以师带徒、以老带新。安排有经验的同志担任指导教师。表面上很重视,事实上这些师傅根本履行不了职责。在此基础上研究大学生刚踏入社会,充满激情和动力,思想还未真正成熟,自律和心里承受本事比较小,碰到挫折很容易产生想法。实施“双师制”,即主要组织相关专业具有较高职业技能和较好职业道德的骨干或比新入职学生早2年“学姐学哥”,班组长为目标职责人。没有身份地位的差距,建立实习情景反馈机制,帮忙指导大学生树立职业梦想,这样让大学生能迅速融入团体、切入工作。当挂职锻炼到车间主任阶段期间,安排厂级领导一带一专人负责指导、管理、考核。

8.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在每一段锻炼期间安排有设计性、研究性的资料,面向生产运行存在复杂疑难课题、技术攻关。例如去年在乌山锻炼的三鑫公司王维、华泰龙杨均,在生产技术部副经理带领下,进行爆破参数优化项目和冻土爆破项目研究,经过分析讨论提出方案,开展研讨,选定试验爆区,经过爆破效果分析各项指标,确定优化参数,开展专项爆破试验,最终试验成功解决了大块产出率和根底率偏高和影响铲装效率的问题。经北科大、设计院等专家认证到达预期效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9.构建分段式、多模块、相互衔接方法: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出发,在强化基础训练的基础上,先压担子,后帮带,先试用,后定职。按照“加强基础、重视应用、开拓思维、提高素质”的指导思想;以“培养学员综合素质和创新本事”为目标,建立以本事培养为主线,分段式、多模块、相互衔接的培训课程。

10.挂职管理本事提升:纵向逐级挂职,横向多-维度锻炼。基层一线班组长挂职阶段,主要是自己完善,丰富知识和积累工作经验。同时,要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办事公道更要顾全大局,锻炼职业道德素质、文化技术素质、管理素质,掌握计划、生产、安全、设备、成本等管理知识和技巧。挂职锻炼关键在第二、三阶段,在车间主任和中层岗位上锻炼时,必须给予施展平台,放开管理权限,明确管理目标,独立处理解决问题,严格按照计划方案实施。

11.保障体系:师资队伍结构-人才培养基地以内部培养为主,现有经验丰富的各专业兼职教师40名。其中教授级高工7名,首席工程师1名,高级工程师13名,工程师18名,高级技师1名。此外,基地还根据培训需要聘请一些教授和教员,分别是国内高校名师和行业界高级技术人员,指导团队进行创新教育,科学研究、技术训练。使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12.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青年人才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组织各种演讲、书法、篮球比赛和技能比武,积极参加公司举办大型文体活动。

13.考核体系:考核分为季度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季度考核:学员要有工作小结及自己评估改善意见。指导教师和主管负责人对其评价。年度综合考核:采取“三结合”方式,即结合工作总结进行民主测评、带班指导教师,轮岗单位或部室负责人的意见进行评分。

考核主要测重于思维本事、专业素质、个人特质、综合本事,同时着重参考其工作业绩。

综合考评采取问卷打分方式,分别由带班指导教师、民主测评、轮岗单位负责人进行打分,然后按照30%,30%,40%的比例计算出加权得分。以此得分作为衡量综合考评结果的依据。

(五)人才的淘汰与晋升。

为了保证公司人才培养规划的有效实施,促进公司人才积极进取的精神,公司人才将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考核进行调整一次,淘汰不贴合条件的人员,并吸收新的优秀人才加入。

1.淘汰:根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考核评为不合格的淘汰。评为基本合格的在原挂职岗位继续锻炼,连续两年评为基本合格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没有进一步培养潜质的,将不再作为公司人才进行培养。

在培养过程中,未按本实施方案要求程序参加培训的或外委培训不签订培训协议的,违反公司员工管理办法的,经人力资源部确认不再作为公司人才培养。

公司将根据《培训管理办法》对各层次人才的培养进行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凡不配合评估工作的个人,人力资源部将根据具体情景研究淘汰出局人才管理库。

2.晋升:根据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评为合格的晋升一级挂职锻炼。另外,当公司出现岗位空缺时,将优先从公司人才库中选拔适合人选,或集团公司选拔人才时优先推选。